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合集)

时间:2019-05-15 14:3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

第一篇: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

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胡国荣

摘要:以适应汽修行业职业岗位群为目标,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Construction automobile examination and service technology specialty “S-ES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curriculum system

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Guorong Hu

Abstract: Take adapts the motor repair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as the goal, school business builds the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the professional raises, prominent practical ability raise.Key word: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Curriculum system

一、现代汽修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

我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截止到200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73亿辆。根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近10年汽车保有量将以13%的年均速度增长,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几十万汽车维修保养作业人员。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汽车经营、服务理念的更新,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不断换代,汽车维修业也在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人员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术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要求,应具备以下综合素质:

1.必备的专业知识

主要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汽车材料知识、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使用性能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

2.专业的基本技能

主要具有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运用专业英语和新技术的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职业的基本素质

主要具备热爱专业,不断钻研业务;自觉遵守行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二、构建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以突出学生为主体,把握三个要素(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做好三次循环(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过程),抓好五个环节(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任务和要求,同时建立课程体 1

系;制定教学计划;计划实施与技术服务;评价)。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定位,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学校与行业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其主要基本原则是: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彰显职业性;

4、应用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

5、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6、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7、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8、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三、课程体系的主要架构

为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培养掌握专业领域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按照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由核心课程、公共课程、辅助课程、拓展课程以及必修课、限修课和任选课的“四三课程结构”组成课程体系。突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核心课程,利用行业企业现场生产资源展开教学,边学边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配以专业领域文化技术知识必备的公共课程和辅助课程,把握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关的拓展课程。

根据目前汽修行业内部的岗位有:机电维修、板金制作、油漆装饰、配件管理等分工情况,结合现有的学校办学资源,确定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主要方向为汽车机电维修。按照中、高级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

1.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机械方面的发动机和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方面的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修检测与维修方面的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和故障诊断技术等五门课程。

2.辅助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含材料、公差、力学、机构、零件、液压气动知识)、汽车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专业英语、金工实训、汽车拆装等课程。

3.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油漆与钣金技术、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维修管理、VBasce和嵌入式编程等课程。

4.公共课程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四、课程体系的特点

1.以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为依据

为获得来自汽修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业人员职业岗位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应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的相关信息。由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区周边的汽修、交通运输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现场采访、座谈研讨等方式,对构建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行业的专家、领导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师傅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大量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信息,为确定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2.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行业生产实际,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实践能力训练为教学重点。在学校实训室完成基础实践能力训练,例如钳工制作、电工电子实验、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结构拆装等基本技能操作;在汽修企业生产现场完成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例如各职业岗位生产实际作业、汽车机电维修顶岗实习,行业专家针对汽车结构与维修实际进行现场教学等。改变传统以课题理论教学为主的现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明确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

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由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所组成,以职业岗位需要为考核内容。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汽车机电维修工方向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综合素质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努力取得表彰和社会的好评。在考核方法上,改变传统以答卷为主的考核方式,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操作、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公共和辅助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核心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胡国荣,(1955-),男,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副教授。

第二篇: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

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教、学一体化”。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实行项目式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推动教改的进行。

(4)教学文件的改革

我们通过外出交流、上网查阅、校内研讨等多种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对现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修改。先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总体方向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集思广益,制订出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式教学方案应强调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动态管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5)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但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们将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有熟练维修操作技能的操作工人”。这一定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对“用”与“学”的双向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考虑如何使教学满足“操作工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应当包括对汽车工作原理、结构的了解,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掌握汽车各部位的解体方法和步骤,正确判断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极限,快捷准确地查阅维修资料,掌握装配与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利用主要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故障,并能制定维修操作的完整工作流程以及正确而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中教师角色变主体为主(指)导

“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指)导”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从讲台上讲授、灌输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2.项目的选取要适应企业的需要

汽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强,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项目式教学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院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名教师来自企业,他们都能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习场地、设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确定实验实习项目,制作配套课件,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训练。实现了教室与工场的贴近、教师与师傅同堂、课程与设备配套、真实与虚拟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作好充分的准备。

3.教具的选择要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

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我们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把各种机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学习效果的考核应灵活多样

考试考核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考核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法。

三、通力合作才能收到效果

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项目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本课程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发挥创造性,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学生的特点并相应设计出教学方案。

当然,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牵扯面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能完成的。要取得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使各科教师的理解和达成共识,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开发、实训实习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

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

室,实行“讲练一体化”。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实行项目式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

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推动教改的进行。

4、教学文件的改革

我们通过外出交流、上网查阅、校内研讨等多种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对现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修改。先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总体方向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集思广益,制订出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式教学方案应强调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动态管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5、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但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们将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有

熟练维修操作技能的操作工人”。这一定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对“用”与“学”的双向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考虑如何使教学满足“操作工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应当包括对汽车工作原理、结构的了解,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掌握汽车各部位的解体方法和步骤,正确判断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极限,快捷准确地查阅维修资料,掌握装配与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利用主要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故障,并能制定维修操作的完整工作流程以及正确而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中教师角色变主体为主(指)导。“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指)导”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从讲台上讲授、灌输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2)项目的选取要适应企业的需要。汽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强,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项目式教学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校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名教师来自企业,他们都能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习场地、设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确定实验实习项目,制作配套课件,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

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训练。实现了教室与工场的贴近、教师与师傅同堂、课程与设备配套、真实与虚拟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作好充分的准备。

(3)教具的选择要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我们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把各种机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学习效果的考核应灵活多样。考试考核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考核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法。

三、通力合作才能收到效果

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项目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本课程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发挥创造性,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学生的特点并相应设计出教学方案。

当然,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牵扯面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能完成的。要取得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使各科教师的理解和达成共识,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开发、5

实训实习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科系王清艳 涂国众 钱锦铭涂宜强赵燕)

摘 要: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保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本着结合岗位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生存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改革线,以“学科导向、课堂中心模式”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转轨线,依靠行业、企业共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路线,以“双证制”为辅助,构建了具有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浙江省畜牧业在“畜禽生产、一体化经营、经营主体和组织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浙江省畜牧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总量水平及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偏小;2.区域发展不平衡;

3.畜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4.环境污染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现。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明确提出浙江今后畜牧业的发展要以“高效、低耗、生态、优质”作为总体目标,按照“构建自然环境和谐、区域布局协调、特色优势明显、产品生态安全、比较效益显著并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为发展浙江省现代畜牧业,需要大批具有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孵化器和重要实施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浙江省43所高职院校中仅有3所开设畜牧兽医专业,且各兄弟院校该专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因此,为了尽快培养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适合今后浙江省畜牧发展的新要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专业从2007年第一批学生开始,对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畜牧兽医专业是我院动物科学系的主干专业,我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与行业、企业互为依托,以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2+1”

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2”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教学设计两部分,课程体系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两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完善 “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此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1.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包括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畜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饲料和兽药企业等处就业,也可自主创业,基于以上岗位需求,本专业制定了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学生为目标,积极适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家畜繁育、科学饲养和管理及动物疾病防治能力,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畜牧业基层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整体架构

“2+1”人才培养模式下得课程体系构建,一方面按照畜牧兽医工作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即前两个学年完成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职业素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与职业岗位的基本发展能力;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践,即第一学期定点牧场实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实习单位(猪场或禽场)进行生产综合实践,在干中学、学中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第二学期拟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践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解决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根据企业岗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核心课程

按照高职教育要理论适度够用,重在技能培养的基本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畜牧兽医行业的工作过程,不断调整和修订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动物饲养与管理能力、动物疾病诊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动物饲养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家畜的营养构成及饲料配制技术;能够科学饲养、合理管理不同畜禽,主要课程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禽类生产、猪生产、牛羊生产;动物疾病诊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发病动物进行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主要课程包括:预防兽医、临床兽医。

4.根据岗位工作技能需要设置工作任务,突出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以“学科导向、课堂中心模式”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转轨,“2”阶段专业基础课,突出课程实践教学,为“1”阶段的实践检验工作奠定基础,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课程设置包括畜禽三理基础和畜禽临床诊疗技能,其中畜禽三理基础掌握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及其发病的机理和用药原理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包括:

动物解剖与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畜禽临床诊疗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畜禽常用诊断、治疗的技术和外产科基本技能,主要课程包括: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内科学、动物外产科。

5.以“双证制”作为课程体系的辅助

系部专门对中级兽医师、中级检验检疫员等专业资格证的考取进行培训与鉴定,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多证毕业在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应聘时增加了竞争筹码。

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和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除了课程设置要围绕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学生学习可持续性等,还应充分考虑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所具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实习(训)基地、“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开发等方面的建设尤为重要。

1.校内外实训基地是确保课程实习(训)环节高质量完成的根本保障

“产学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把院所下属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动物医院和温州市各大畜牧公司引入教学之中,其业务与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强的相关性并具有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且与养殖场、兽药厂、饲料厂等企业有广泛联系的特点。将动物科学系和动物所所及各大公司在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融为一体,以学习专业技术技能为主体,以生产性实习和适宜研究项目导入教学为两翼,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师资队伍建设

“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教学教研能力,又要有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是教师,在实训中是实训指导老师,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操作演示传授技艺,还能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系部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研究建立师资下企业锻炼与进修制度的运行机制及考评体系并聘请知名企业与行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做为有益补充。

3.制定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为保证第三学年学生毕业实践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所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

(1)建立校企长期合作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定点牧场够用、能用。

(2)制定校内-校外老师联合指导制度:校外指导老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并且针对常见的经常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中性、阶段性归纳总结;校内指导

老师主要针对学生阶段实习结束后回校进行系统性辅导。

(3)建立前期-中期-后期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做到前期有任务,中期有检查,后期有考核,前期主要由校内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岗位制定实习目标与任务;中期由校内校外老师联合对学生进行突击检查及现场实操考核;后期主要由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目标考核。

四、结语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岗位能力主线构建其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其培养目标,紧密围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柳坤文,石蔚彬,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08(01).[2] 文晓璋,邱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研究,[J].2007(03).[3] 谭玉华,视彬,崔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3).[4]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D].2008.

第五篇: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调查问卷

1、贵公司的企业性质()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D、上市公司E、其它

2、贵公司所在地:

3、贵公司员工总数:约人

4、贵公司对现有在职的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满意程度及原因()

A.很满意,各方面能力都很强B.较满意,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适应

C.不太满意,缺乏工作经验D.不满意,完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5、你们对员工主要要求哪方面技能?()

A、理论知识要强B、分析判断能力强,反应灵活

C、熟练操作强

6、对下列课程设计是否合适(合适打钩,不合适打叉)

口操作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口阅读及解释汽车术口建立与顾客的关

系口运用与计算机职场的数据口使用和维修职场的工具和设备口使用和维护测量仪器 口实施手动举升及搬运口在职场与同事和顾客进行交流口确认,保养和更换轴承和密封垫口识别汽车组成部分/元件/附件口实施保养,润滑作业和维修程序口检测,保养及更换汽车电路口实施电路/系统的初级维修口准备和实施电气部件的低温焊接口保养和修理液压系统口实施高温焊接、热断和加热的步骤口保养和维修发动机及其相关部分口保养与维修冷却系统及其相关部分口保养与维修燃油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柴油系统口保养和维修废气排放系统口保养与维修离合器装配件及操作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手动变速器口保养和维修主动系

口保养和维修传动系统口保养与维修转向系统口保养与维修悬挂系

统口保养和维修制动系统口保养与维修电气系统(充电和启动)口保养与维修点火系统口具体应用中轮胎和轮轴的识别与选择口拆卸和维修/更换轮胎和内胎口轮胎平衡和轮辋组合 口四轮定位矫正口保养和维修发动机废气进化控制系统口实施机动车安全测试和检查口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简介口 保养和维修电子喷油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发动机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传动系

统口保养和维修电控防抱死制动/防滑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电子车身控制系

统口拆装和维修轮胎和车轮(卡车/公共汽车)口保养和维修自动变速器口保养和维修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系统口加工刹车鼓和刹车盘部件口保养和维修空调系统口保养和维修空气制动系统(卡车/大客车)口实施检测程序,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口实施汽车的细部保养,为车辆出售做准备口实施车辆保养与维修作业

7、从业务工作来看,您认为中专汽修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哪些专业课程?(请写出课程名称)

8、对能力拓展课程设置的建议:

您认为汽修专业还需要开设哪些能力拓展课?(可多选)

□演讲与口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其它

9、如果学校对汽修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您认为最低应达到什么程度?

□掌握入门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掌握比较专业的知识□能够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10、除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外,您认为汽修专业学生还应该接受以下哪些训练?□语言表达艺术□职业素养

其他

11、请您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中专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提些建议或意见,谢谢!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时间: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中对我们的调查所给予的支持!祝贵单位事业

蒸蒸日上!

下载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汽修专业“S-ESE”模式的课程体系(2010第三期学报)(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定稿)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缓解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资源节......

    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

    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修与检查;另一类是汽车服务与营销。这两类工......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根??信息化产业和软件行业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反思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反思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实践总结(本站推荐)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实践总结 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它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

    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构建中职汽修专业育人新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构建中职汽修专业育人新模式 摘 要:该文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