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中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发展空间巨大
汉中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发展空间巨大
城镇化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变迁过程,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站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认识汉中城镇化现状,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探讨发展措施和方向,将对推进全市城镇化乃至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汉中山区较多,经济相对落后,对城镇化的制约严重,但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十一五”的前四年,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6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0.07个和0.74个百分点。同时,也应该看到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仍明显滞后。2009年,汉中城镇化率为37.02%,不仅远低于全国,而且也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见下表)。
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比表(单位:%)
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比表(单位:%)
二、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拉动经济作用明显
通过预测,2030年汉中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接近全国约65%的平均水平,城镇新增100多万人口,这将为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需求以及增强经济实力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一是有效拉动消费。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835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952元,增长20.7%。表明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增速显著提升。二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具有明显效果。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同比增加562元,增长19.5%,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3.6%,对农民纯收入增长贡献率62.1%,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第一动力,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1%。三是拉动经济增长。城镇人
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大量增加,对汉中投资拉动性经济增长模式将产生巨大推动力。
三、推进城镇化大势所趋,但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为汉中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一是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基础。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16亿元,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71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53.00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71.45亿元,增长19.3%。
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助推力。汉中工业经济进入“十一五”以来,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2006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6%,2007年增长15.1%,2008年增长9.8%,2009年增长12.3%,预计2010年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汉中工业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主要产品产能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之主导地位增强,吸收了人才,积聚了人气,助推了城镇化。
三是投资的高速增长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43亿元,增长45.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63亿元,增长48.5%。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15.99亿元,增长39.5%。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增长19%,新建和改造城镇道路11.3公里,新建广场7个,公共绿地103公顷。中心城市35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亿元,城市东、北入口建成通车,12条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完成。重点镇建设中开工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
四是财税收入增加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坚实保障。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6.92亿元,同口径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14.39亿元,增长16.7%,各项税收完成11.54亿元,增长20.3%。
五是城镇就业岗位增加、实施劳动力转移为推进城镇化创造有利条件。200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91人,“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4114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9亿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全市劳务输出75.98万人,有序化输出44.5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35.8万人,劳务输出创经济收入63.3亿元。随着城乡统筹事业步伐的加快,各地农村人口搬迁到市区和城镇的逐渐增多。
同时,我们要醒地认识到推进汉中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依然众多。
一是山区比重较大,发展空间有限。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总面积约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大面积的建设适合大型人口居住和市场集中的城镇力不从心,建设难度大,花费高,加之交通、能源、环境方面的制约,发展空间不足。
二是就业压力增大,对社会稳定带来挑战。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
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年来,城乡结合部土地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自然城镇人,由于文化、技能方面的差距,就业机会少,生活上压力重。今年5月央行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0%的农民工月收入是在1500元以下,但月均消费支出500元以上的占60%。按照目前的收入水平,农民工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小农经济容易破产,允许土地流转了以后,农民把土地卖了,卖了的钱花几年就没了,很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三是公共资源分担率加大,物价、房价的上涨压力增强。首先,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承受着巨大的考验。2009年以来汉中城镇居民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交通压力显现。其次,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务压力增大。择校难、班容大的问题将加剧,城市管理、社会治安投入将继续加大。再次,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对于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加大,在一定时期会拉抬物价。特别是居民对于房屋价格的预期值升高,商品房和出租房价格会出现较大的涨幅。
四、力促城镇化,突破汉中经济发展瓶颈
汉中经济在不断摸索中发展。从发展农业到发展工业,从工业化起步带动城镇化,而现在,需要城镇化在与工业、农村发展的互动中实现着更高水平的跨越。城镇化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有人认为,制造业、旅游业或是房地产是汉中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而我认为,只有城市化才是汉中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是汉中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汉中目前的状况是出口很小,消费由于收入的缓增和分配问题被抑制,投资拉动又非长久之计。由于地域、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汉中工业发展潜在动力已显现不足。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业的脆弱带给我们深刻教训。在人均3000美元水平上的时候,全球城市化率是55%,汉中如果不考虑到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的话,真实的城镇化率只有20%左右,所以城市化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现在要想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只有依靠快速推动城市化。其他的什么资本市场如何建设,工业如何建设,都是次要的„„,所以说现在中国的结构矛盾非常大,如果不打开城市化这个通道,不管是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还是房地产发展,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长远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汉中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经济社会的繁荣带动作用巨大。可以说,推进汉中城镇化建设是当前经济突破发展的当务之急。然而如何快速推进城镇化,又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制定合理规划和发展目标。汉中各县区要根据自身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条件,结合区位、资源和环境特点,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使城镇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和县城服务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人口有序转移和聚集,扶持以旅游服务为特色小城镇发展,加强区域性交通设施、节水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促进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集约节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二)城乡统筹,协调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汉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制约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县城卫星城镇容纳作用,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加强乡村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同时,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把握原则,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被忽略、“被自愿”现象时有发生。“放下锄头,进城我能干什么?”这是许多不愿进城农民的心声。城镇化进程中最容易受伤害的是农民权益,城镇化的关键之一是,农民能从土地增值中收益。否则,一旦进城后的农民手头没钱,又无“老家”可回。农民利益被再次剥夺,这必然酿成新一轮灾害。在巴西,政府强制征地把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结果一无所有的农民最终进了贫民窟。
(四)以人为本,完善服务体系稳定城镇化成果。当大量农民进入城镇,住房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居者有其屋”,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同时,完善教育、卫生服务,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稳定城镇化成果。
今年是汉中城镇化建设重点推进年。市委、市政府运用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推进的方式,从乡村清洁工程入手,以改变重点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为重点,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这就为汉中城镇化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要求。面对这项全新的工程,艰巨而复杂,我们需要坚定信心,稳步推进,为汉中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突破口。
第二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劳务输出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得到开发利用,可以为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商城县是xx确定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余万人。近年来,开放的政策,市场的拉动,政府的组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商城劳务输出规模与日俱增,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输出总量迅速膨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到2002年,全县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0.8万人以上,其中省内务工人员2万余人,跨省就业人员8.7万余人,出国劳务人员100余人,分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涉及21个行业,年收入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外出人员的4.6%,年收入在5千元以上的占62.3%,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占33.1%。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在6亿元左右。——规模输出初步形成,块状经济日益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城县劳务输出经历了起步、加速、稳定的过程。目前劳务人员中近3000余人成为外出务工部落的“领军人物”。这部分人在外已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地点和经营行业,成为在外成功的私营企业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带动了大批家乡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工厂,流入城市。全县“领军人物”每年带动和组织外出务工农民9万余人,占外出总人数的93%左右,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定向有序流动的制导因子。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或在城市扎根定居成为非农人口,或自办企业成为私营企业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群体。——“金凤还巢”经营创业,回报家乡成效斐然。输出劳动力,回流生产力。有些农民工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到技术,扩大视野之后,回到家乡创业,带富了一方百姓。李集乡刘怀同在武汉三镇多年艰苦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去年为支持家乡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参与县城老城区改造;汪岗乡新湾村农民陈刚回乡创办“飞亚羽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羽毛面具、羽毛箭、羽毛帽顶、羽毛圣诞树等40多种羽毛工艺制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有396户,其中电子厂、化工厂、木工家具厂等74个,养殖、种植场103个,预制厂157个,砖窑厂62个,年产值近4000万元,吸纳安置了5000余名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从“挣钱填肚子”到“赚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劳务输出带来的几点启示启示之一,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孕育了劳务经济。农民开创的劳务经济,走的是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的路子。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在改革开放中抢抓机遇,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最终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希望。这种现象蕴含着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他们进城以后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干中学、学中干,发挥聪明才智,增强实际本领,实现人身价值,展示创业胆略,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启示之二,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过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引导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商城县为例,全县居住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0%。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至少有6万农村人口通过改变户籍或在城镇经商、办厂等,由农村到城镇和城市落户,成为城镇居民。这些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现代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启示之三,农村劳务输出过程加速了农村土地留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务输出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得以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2002年,商城县出现万余户“耕地代管户”,代管农田面积10多万亩。外出务工经商户将闲置耕地经营权全托或租赁给种田能手,作物收成部分或全部充抵托管费,或种田能手向外出务工经商户交少量的耕地租赁费,各种税费由外出务工经商户承担。鄢岗镇农民刘正海、胡大海一次性托管和租赁外出务工经商户耕地67公顷,种植花卉苗木15公顷,反季节蔬菜35公顷,优质水稻10公顷,无籽西瓜7公顷,充分发挥了闲置耕地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产业化经营。启示之四,农村劳务输出过程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外就业和用工单位吸收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商城县在1990年转移的劳动力40.2%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0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66.2%。由此表明,农村劳务输出实际上也是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竞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输出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全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几 点 建 议
1、加强宣传引导,把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加快转移农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社会明白,过多的农民滞留农业,会形成农村市场增长缓慢,相对萎缩,带来农民收入下降,影响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建立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护输出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务输出经济,培育和发展统一、规范的劳务市场,加速非农化人口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2、以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体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国家应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
第三篇: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
——在全旗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展和改革局 刘明涛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也就是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通俗的讲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梯度转移,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条件。还可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效果,特别是为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条件。
就我旗而言,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牧民和农村牧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我旗人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旗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我旗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十一五”以来,我旗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成区增长幅度较大。截止2009年末,全旗总人口25.6万人中,城镇人口 5.1万人,城镇化率为39.42%。初步形成了由城关镇——重点建制镇构成的规模等级、职能分工相对明晰的城镇网络体系,城市的区域辐射、集聚力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意识逐步增强,推进了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通讯、道路等设施逐步完善。三是规划建设了煤化工经济循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后劲将逐步增强。四是启动城区北扩工程。五是城市的管理正在加强,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全旗一盘棋规划,分区布局,优势互补,市政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定了努力实现由村镇向城市转变的指导思想,从方向上确保我旗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旗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还很多,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结构不合理,镇区规模普遍偏小,聚集、辐射作用不强。以经棚镇为例,常住人口不足6万人,规划“十一五”期末达到10万人,但就目前看来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常住人口数量不足就很难发挥通过消费拉动城镇需求的整体效应,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得到较好发挥,这一点可以说是我旗加快城镇化 建设的一个瓶颈。同时乡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较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947元。农村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更是与城市相差甚远。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三是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截止2009年末,全旗的大多数乡镇几乎都还没有编制详细的城镇建设规划。加之专业规划管理人员缺乏,使规划实施管理无法保障,无法向农村延伸,村庄集镇长期处于无规划可依、无管理建设的困境。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家、自治区在城镇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少,我旗地方财力虽然近几年不断向经棚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但也拿不出更多资金投入其它小城镇建设。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乡镇路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差,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管理粗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小城镇管理机制,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我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旗县,随着工业化的洗礼,一方面,农牧民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逐步的转变,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保留传统农牧业时代的烙印,这些“新市民”素质滞后,跟不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由于这部分人口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牧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而城镇又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设施。因此,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要实现市民行为意识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我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利条件
(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我旗地处内蒙古东部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距首都北京仅500多公里,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旗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和县级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和旅游公路为微循环,纵横交错、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区域内基本形成以集通铁路、省际通道、303国道、306国道为干线的交通网络,距赤峰和锡林浩特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国道、省级公路和旗乡级公路覆盖了全旗每个行政村。我旗矿产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已初步形成了冶金、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骨干体系,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将是我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我旗城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对全旗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2009年,全旗共接待游客 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1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商户已达到750家,交通运输户数1550多户,旅客运输能力96万人。可以这样说,旅游这一块蕴藏的潜力会在我旗今后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是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充分分析,明确区域城镇发展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我们应加强对我旗城镇体系和发展的研究,确定我旗未来城镇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土城子镇、宇宙地镇、芝瑞镇、达来诺日镇、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等重点乡镇为纽带,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的格局,为全旗城镇发展布局、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以及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加强对区域城镇体系研究的同时,完善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按照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长期性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的组织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加强管理人员和规划机构的建设,特别要改变乡镇、村庄建设无规划、无管 理的无序发展模式,为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拓展中心城镇,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以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拓展经棚镇作为区域中心城镇的职能和作用,加快经棚镇区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镇。为“放大”中心城镇对县域其它乡镇的辐射和吸引力的作用,对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在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的基础上,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提高转化农民工的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进城,农民工城镇化是下一个阶段城镇化的重点。今后要在建立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城乡社保接轨等基础上,积极创造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条件。特别是要采用廉租住房、鼓励低收入群体自建住房等可行办法,把农民工阶层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排除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最大障碍,让他们真正留下来,真正融入城市,使他们在城市寻找一份可以发展的空间。切实提高我旗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
积极发展作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的热水开发区、乌兰布统开发区、宇宙地镇、达来诺日镇、土城子镇等小城镇建设,确定各中 心城镇功能定位、主导产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发挥边贸、旅游等优势,作好城镇间的桥梁、中介和传递作用。随着乡镇之间公路的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和县乡公路为纽带,将一些重点镇连接起来,形成以经棚镇为中心,以一批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群。
(四)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依托,带动劳动力转移
一般说来,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文明是城镇文明的象征,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城镇文明。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通过工业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以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岗位。我旗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抢抓机遇,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立足资源和地缘优势,打造煤化工、冶金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达到10—13万人,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0—50%。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并且能够容纳大量人口就业。我旗拥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且有地缘和交通便利等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只需加上创新的旅游发展政策和思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必将成为我旗城镇建设的有力支撑。
(五)发展农村牧区产业化,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预计达到10—13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能够有效转移4—7万人,占全旗总人口比例由80%降到50—60%。那么农牧民人均生产资料将增加20—30%。如此一来,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将会为农村牧区产业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农村牧区人口的有效转移,恢复生态环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促进农牧民在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从而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步伐便会逐步加快。
(六)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注重“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名旗为载体,在加大体育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应积极促进老城区电网改造工程早日开工,变明缆为地缆,改变当前城市输电线路老化的现状。同时,稳步推进碧柳河改道和滨河公园建设,使之成为城镇的“亮点”和“景观”,体现城 市的“灵气”和“秀气”,充分展示我旗独特的生态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旗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第四篇: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
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
张瑞丽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城镇化现状及发展历程的分析,并分析了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认为周口应该从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科学规划、突出发展中心城区,增强城市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聚集、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措施等方面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字: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Zhoukou City
ZHANG Ruili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300384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ity problems, some advice was put forward as follows: firstly, Zhoukou shoul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urban system.And then,zhoukou city should mak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enters.moreover,zhoukou should enhance urban radiation driven capacity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accelera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lastly ,zhoukou also should make some efficiential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Keywords:Zhoukou cityUrbanizationdevelopment process
0引言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城市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城市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对城市化战略认识上的曲折反复是一致的。近20年来,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周口市为例,系统分析了周口市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及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1城镇化概念与内涵
城镇化是由中国的学者首先提出,比城市化的定义要晚很多。也和许多研究概念一样,城镇
化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最准确和完整的定义。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首次使用城镇化一词并在城市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镇化基本含义是农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且所占的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和范围不断的扩大,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同时非农活动比重增加的过程,城镇化也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周口市概况
2.1地理位置及人口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 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 135 公里,东西长 140 公里,总面积 11959平方公里。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市现辖一区(川汇区)、一市(项城市)、八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两个国营农场(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和河南省周口监狱),105 个乡,77 个建制镇,2010 年全市总人口为 1070.7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31.9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1.0%。
2.2 自然状况
周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 35.5-64.3 米,自然坡降
1/5000-1/6000。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低缓平原区。
2.3交通状况
周口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无论从陆地交通,还是从水运交通来看,都具有齐全的网络。西面与京广铁路相邻,背面有许(昌)郸(城)窄轨的铁路东西向横贯,南面有漯(河)阜(阳)铁路由此通行。周口市域外围有 3 条高速公路,一条是从大庆至广州的大广高速,另一条是南京至洛阳的南洛高速,还有一条是商丘至周口的商周高速。水运方面,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完工,在国家计划里已经将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纳入。
2.4周口市城镇化现状
虽然目前周口市尚处于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区域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农业科技率大大提高,工业规模扩大,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增多,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3周口市城镇化发展进程及遇到的问题
3.1对城镇化的认识不足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它不仅表现为城镇人口比率的提高和城镇面貌的改善,同时也是城镇体系和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是,在周口市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城镇由于对城镇化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到位、不全面,出现了急于求成和盲目无序发展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为基础的。然而,部分领导对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只要推动城镇化就可以拉动工业化,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他们不顾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盲目设置开发区、调整行政规划等行政手段追求城区和规划区的扩张,依靠城镇规模和框架的快速膨胀把农民轰到城里去,人为地提高城镇化率。第二,部分领导片面地把城镇化认同于大规模的城镇建设,认为多盖几座高楼,多修几条街道,多建几个漂亮花园就算推进了城镇化。再加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考核当地主要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有些县城,乡(镇)领导就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花园式工厂等,一味追求城镇短期面貌的改观,盲目拉大城镇框架,而不注重城镇功能的强大和品味的提高。这不仅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过分粗放利用。也造成了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劳民伤财。
3.2城镇化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
目前,周口市的城镇规划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城镇总体规划滞后。周口市城镇规划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城镇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对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不具体,甚至滞后于建设,且规划执行的刚性不足。至目前为止,周口市县、乡(镇)城镇化建设中有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的不多;即使有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也不多。在一些县、乡(镇),先发展后规划、边发展边规划的现象并不鲜见。再加上一些县、乡(镇)的城镇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有些地方规划落后,缺乏科学指导,不具前瞻性,“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建设随意性大,资源浪费严重,城镇承载能力较低,不仅使得城镇建设风格大同小异,城市面貌相似,没有地方特色,还导致了城市布局结
构不合理,相邻城镇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合理和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第二,城镇化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用地规划。在城镇建设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周口市的城镇基本上没有根据当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更谈不上根据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地对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用地及时进行储备,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土地的及时供应。
3.3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设施不足
城镇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储备、文卫科教机构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J。尽管近些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周1:3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1标台;而周口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63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7.54标台。另外,城镇的供水、供热、供气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还不完备,住宅建设速度远
3.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周口市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
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层次偏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主导产业实力还有待加强,特色产业个性还不够鲜明,城镇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城市综合实力偏弱。首先,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 640.5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3:48.6,40.1;而周口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9 946元,产业结构比为30.3;42.8:26.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过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特征尤为明显。其次,周口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增速明显低子第二产业,且目前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场等尚需加大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利用。这些都导致了城市的聚集效应不强,影响了城市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缓了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3.5城乡发展不协调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享受到的教育、医疗、就业、保险等方面的差距有所拉大。据统计,1999-2007年全市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1 49619元,为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22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9年的1183B1扩大到2007年的3128B1;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与城镇相比,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及服务条件很差,医疗水平较低,农民的医疗负担还很重;在就业方面,农民工享受不到与城镇下岗职工
同等的待遇:下岗职工有免费职业培训,可以走再就业的所谓绿色通道,而农民工在城市受到歧视,因为是农民身份,与城镇居民身份的所谓固定工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工作刚刚起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范围;另外,城乡土地政策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城乡用地存在矛盾,城镇土地利用率不高。
4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思路和主要举措
4.1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科学规划,完善城镇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的方针.加快周口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商水、淮阳要按照城市功能体系的总体要求,依托中心城市。实现周商、周淮一体化。项城、鹿邑要充分利用扩权县的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西华、扶沟、太康、郸城、沈丘要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县域中心城市。按照小城镇、大产业的要求,加快县城和39个国家、省、市重点小城镇的扩容提质,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充分吸纳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周(口)项(城)淮(阳)经济隆起带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率先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一城乡规划和管理,加快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
4.2科学规划
引导城镇体系有序发展城镇体系规划要通过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问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为了引导市域城镇体系合理发展,确定了城镇体系主要结构为“2+8”,即两个大城市。周口市和项城市,八个中等城市,即其余八个县城,此外还有人口规模将达到5万人以上的5个县域副中心(分别是玄武镇、秣陵镇、四通镇)、谭庄镇和老城镇)和5万人以下的76个建制镇。空间结构为:极化核心,多城复合,构建区域核心,将周口市(川汇区)、项城市、淮阳县城、商水县城作为市域复合中心城市进行建设。共同形成区域中心。十字格局。中心放射,形成两条空间主轴线。漯阜轴线和106轴线是主要的对外联系方向,在强化漯阜轴线的同时,应将106国道作为南北轴线,进行鼋点培育。职能结构方面周口的商贸和文化职能将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能也将进一步完善,同时把项城和淮阳作为周口复合中心的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分别承担市域旅游中心和工业辐射中心的职能。几个县城产业偏重于农副产品加工.但发展也会有所侧莺,市域建制镇结合各自特点分为瓦种类型,即综合型城镇、工业型城镇、商贸型城镇、交通犁城镇、旅游犁城镇。
4.3突出发展中心城区,增强城市带动辐射能力, 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使其成为豫东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逐步完善城区交通系统、供排水系统、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讯和供电管网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把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市场建设、城市管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东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JiI汇新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三点互动”良性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功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提高周口作为豫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城市带动辐射能力。
4.4加快产业聚集
大力推进产业聚集氏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支撑力量及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心市区要加快周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组装,做大做强市本级工业。打造全市核心工业区。川汇区要规射建设能够支撑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各县市要立足现有基础,按照宜居宜业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企业集聚、带动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引导特色产业的合理聚集,形成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4.5推进小城镇建设
实现城乡联动发展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就更要大力发展小城镇,靠小城镇“极点”作用的发挥和集聚效应的体现。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提高小城镇的集聚水平。形成城乡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突出抓好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的中心镇建设示范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同时按照乡镇分区布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特色经济,以经济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
4.6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基础设施与城镇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城镇生产生活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存在的基础的基础。特别是区域交通设施。是联结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乡村的纽带,是增强中心城镇辐射和吸收能力。强化对外联系的手段。当前,漯阜铁路要借改造之机,将全线建设成为国家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加快推进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尽快实现沙颍河实现全年通航;进一步完善市域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等于道网络,形成便捷综合交通网络。
4.7制定政策措施
保证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必须有政策措施保证,否则,它不可能自发实施。城镇系统实施的政策措施主要有行政管理措施。经济政策措施,市政策措施和农民迸城政策措施等。例如经济政策方面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开拓城镇化建设多元化投资渠道。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市场化道路,完善城市功能。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通过对周口市概况以及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发现周口市的城镇规划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 经济结构层次偏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设施不足,城乡发展不协调。“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建设随意性大,资源浪费严重,如太康县西区的广场。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周口市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科学规划,减少城乡差距,加快产业集聚等推进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周口市城镇化现状及发展进程研究[N] 方 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47),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王正男.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2013-5-19.[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效应分析[D]彭榕(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4]周口市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刘君宜郑州大学
[5]初探周口城镇体系发展思路[J] 王影 王红强(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 河南周口 46600)
[6]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59-360.[7]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世纪河南城镇化的基本思路[N].河南日报,2000-08-29(7)
[8]赵海鸥.周口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2013-6-8
[9]赵海鸽,马瑛,刘志有.周口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6)
[10]欧阳力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2013(5)
第五篇: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坡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休闲、宜居、旅游、生态的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动力,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镇区面貌日益更新。
一、大河名苑项目
大河名苑项目是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在我镇投资建设生活小区的一项重要工程,也被我市列为2011年“双十”攻坚项目行动之一。该项目位于坡头村南部,东与洛阳吉利区东寨村交界,南临西霞院水库,总投资10亿元。项目总占地379.153亩,涉及拆迁户221户。目前,该项目已全面进入动迁和新增土地附属物赔付阶段,所有红线范围内的动迁户已签订动迁协议139户,完成拆迁房屋90余户;新增192亩土地上的养殖小区已拆迁完毕13户,坟墓、树木等附属物已全部赔付到位。
二、恋水花园项目
恋水花园位于留庄村南,南临西霞湖水库,由洛阳安厦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规划建设多层及高层楼房23栋,容积率 1.41,建筑密度24.02%,绿化率40.15%,可容纳住户800余户,项目的投入也必将拉动坡头三产乃至全镇的经济发展。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 9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滨湖二层窑洞宾馆40余孔,18幢多层住宅楼7层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
三、霞光半岛(花水湾)、泰山滨湖度假村、西霞湖水上旅游开发项目
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坡头镇被列为济源城市附中心区(中心城市拓展区),坡头镇西霞湖—小浪底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将按照国际招标形式进行,因上述三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应服从于“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三个项目还在进行前期相关筹备。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战略决策,建设中心城区也是考验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下一步,坡头镇也将紧紧围绕全市重心工作,树立大局观,严密组织、强化责任、创新方法、攻坚克难,扎实落实每一项工作任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镇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