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博士论文翻译摘要
名老中医临证能力模型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competence model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tigious and veteran physicians of TCM were studied so as to effectively collect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Methods: Philology, psychology and statistics were applied in the study to collect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o as to construct the competence model of clinical syndrome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Moreove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were tested by the rating method of specialists’ experience.Results: The encoding agreement was high for the typical behaviors in the 42 medical records.Six key competence element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behaviors.The competence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a high validity of the model.Conclusion:The completely constructed competence model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ix key elements: communication, data collection, thinking ability, patient ori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udy and creative ability.It also includes the normative operative definition of every element, the typical clinical behaviors and the explanations which can reflect the key elements.Key words:prestigious and veteran physicians of TCM;competence model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competency
徐江雁,男,医学博士,教授
河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o.05HANCET-16)
第二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摘要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中英文摘要格式
作者姓名:司洪昌
论文题目:“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的研究
作者简介::司洪昌,男,1974年9月出生,2003年9月师从于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于2006年10月获博士学位。
中
文
摘要
本文以华北地区一个村庄——仁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村落学校与教育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为中国村落学校与教育的变迁提供了一个微观的个案图景。
1.研究方法: 第一,口述史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将人类学研究小社区的经验与长处引入教育史研究,这也是本研究在方法上的一个新意。
第二,使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口述资料、内部文件、户籍资料、国民经济统计、人口统计、汇报材料、合同等未公开出版的资料。同时,还运用了教育史研究中使用相对较少的县志等二手资料。这些丰富的、多元的资料是勾勒出村落教育变迁的基石。
第三,试图转向微观研究,研究一个小型社区的教育变迁,这也是传统教育史研究的空白点。在文字缺乏的乡土社区,文献资料的记载相对较少。丰富而多元的资料使得本研究可以在文字、口述、田野间来回地穿梭,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真实的教育变迁的图景;仁村的教育变迁作为一种小历史,使人们见微知著地获得了对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新的理解。
2.研究内容:
作为一种深入村落之中的国家触角,学校是外部社会生活形式在仁村的一种拓殖,是一种外部社会生活排演的场所,在村落儿童内心种下了对城市的向往之根。在这种意义上,仁村学校成为仁村社会空间中的“飞地”,它是一种外部城镇世界在仁村的延伸性空间,一种主流文化的传播场所。这是一种拉动村落向外部世界移动的力量,一种脱离传统生活的力量。因此,村庄已不是原来的村庄,在平静的外表下,隐匿着对外部生活的欲望。
对于仁村儿童而言,校园内部正规的社会生活形式具有虚假性。外部的社会生活形式,在仁村校园中虽泛滥无忌,却并没有内化为儿童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进入教师、儿童深层的观念领域。在仁村的校园内,学校生活的形式,甚至课堂知识传授的形式,似乎都无关乎儿童和教师的心灵、情感和生活的意义。对于村落的儿童的生活而言,校园内的一切社会生活形式都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完全进入其情感领域。
但是,与此同时,乡村学校对村落中的儿童生命史、人格、深层的精神空间等都造成了一系列影响,这也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这些生活于村庄中的普通人,他们是无数曾经求学的大众中的一员,一个从来都沉默无声的群体,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声音和印迹,而这些人正是生活于中国村落中的无数社会个体中的一分子,他们构成了一个最庞大的群体。借助于生活史的描述和口述史,本研究试图使这些沉默的无声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出普通人生命的色彩。生活于地方社区之中的个体,他们的个人境遇与生存困境是与历史、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地方性的民族志,可以使地方社区中的个人在公共领域发出声音,唤起人们对普通人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的关注。
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促进了村落从民间多神信仰中、禁忌中等脱离出来,促进了村落社会的世俗化,给予了人们一个脱魅的精神空间。但是,对于那些接受了更多教育的村民而言,由于身处村落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生命际遇大不相同,出现了迥异的命运。对于陷入村落社区的文化人,教育经历不仅仅是一种良性的力量,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无尽的角色不适感。
通过历史研究和现实观察,本文有如下结论:(1)仁村真实的教育与学校生活是在时空之中展开的,它既源自历史和传统,又源自现实外部的空间,处于二者的张力之中。本研究致力于在时空的坐标之中,在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之下,考查村落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变迁,从民间历史口传的教育遗产一直考查到现实中来,将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历史通过无声的传统延伸到现实中来,现实空间的各种因素处在博弈互动之中,两者共同构建了村落教育的变迁。
(2)处于村落之中的学校,实际上也处在村落规范与外部空间(如国家、政治等)的紧张之中,学校不仅仅是一种深入村落之中的国家力量。村落中的学校在很多方面还延续着传统,显示出了一种在地(local)色彩,甚至直到现在还处在本土与西洋、历史与现实、乡村与城市、国家与地方等多重张力的网络结构之中。
(3)学校在村落社会之中,逐渐占据了村落儿童几乎所有的时空,学校对儿童生命史的影响日益明显,成为外部生活在村落社会中的拓殖,挤压了民间规范的存在空间。村民接受学校教育的历程,实际上是学校和民间规范争夺主导权的一场斗争。
(4)本研究还探讨了学校在村落社会升迁流动中的功能,探讨了村落规范和学校对于流出村庄者的影响;这在以往的教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乎很少受到关注。通过历史的考察和个案的描述,本研究对村落学校的功能、对外出者的影响都提出了独立的观点。
(5)村落学校发展是在国家、地方、村落等主体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小地方的历史发展具有浓重的时空投影。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家力量从村落之中逐渐撤退,为民间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政治、社会空间。处于这样时空背景之中,国家、地方、村落和学校之间出现了博弈互动,形成了一幅学校变迁的图景。
关键词:村落 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 村小 教育史 口述史 个案研究
第三篇:博士论文中文摘要2000字稿
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教育公平备受注目。从目前的政策取向上看,主要集中在社会关注的两大方面:救助弱势群体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站在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还不充分,制定教育发展政策的价值选择和政治尺度还不明晰。从理论研究的现状看,虽然教育界、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研究甚多,且在实证层面上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教育公平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相对较为缓慢,特别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开展的研究,更加稀少,甚至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体系。
有鉴于此,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首先对教育公平展开理论研究,试图构建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政治学理论基本框架体系。其次,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实证考察分析,对国外教育公平的理论背景、实践努力和效果进行梳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作法,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提出改善性建议。基于以上思路,本文的研究从两条线索展开。
第一条路径:教育公平的政治理论体系构建。作者通过从教育内、外部考察教育的政治功能,推导出教育公平的政治学定义:“教育权力对教育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这种分配是否符合公正原则的评价。”随后,作者提出并论证了教育公平的三个基本政治学范畴——教育权力、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公平的四个政治属性——正义性、权利性、冲突性和妥协性。
在构建起概念体系后,作者在对教育公平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权利进行历史回溯的基础上,展开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政治发展的关系的探讨。关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着重探讨了两者的基本关系、悖论关系和现实关系;关于教育公平与政治发展,着重讨论了政治发展对教育公平在性质上的规定性、在发展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以及教育不公平对政治发展的逆向阻滞作用。
构建教育公平的政治学理论体系,是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对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创新,目的有二:一是为本文后面的第二条研究路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方向,在随后的第三章“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第四章“教育公平的国际考察”以及第五章“促进中国教育公平的对策”中,都是立足于教育公平的三个基本范畴,即教育权利的保护、教育资源的分配合理性、教育权力的规范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三个方向上展开的,从而保持了论文的前后一致性。二是在教育公平的政治学定义、教育公平的基本范畴和主要政治属性上做好基础性研究,为其他学者提供教育公平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导向,力图引起政治学界对教育公平研究的重视,不断丰富教育公平研究在政治学学科的成果,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公平视角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第二条路径:教育公平的实证考察。一是对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考察;二是对国外教育公平的考察;三是在前两方面的考察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
关于中国教育公平的考察。分别从教育权利、教育资源、教育权力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作者考察了中国教育公平在权利平等方面的现状及国家的有关政策调整;接着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表现进行梳理,从硬件教育资源、人力教育资源、机会教育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三是从教育权力规范运行的角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阐述教育的领导权、立法权、行政权在促进教育公平上的政治责任;最后,归纳出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走向。
关于教育公平的国际考察。与以往学者研究国外教育公平主要以国别为角度不同,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教育公平思想的政治思潮背景,试图梳理出西方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和理论依据。然后,针对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分别从维护教育权利平等、缩小教育差距、救济弱势群体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有益经验作法,从而总结出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若干启示。
关于促进中国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在完成对中外教育公平的实证考察后,本文从教育公平三个政治学基本范畴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以维护教育权利平等为根本、以制约监督教育权力为保障、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途径,提出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并从整体上构建我国教育公平的政策框架。
论文最后,作者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第四篇:博士论文摘要格式
附件
一、(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格式)作者姓名:张三(宋体 小四号)
专业名称:xxxxxx(宋体 小四号)
指导教师:xxx(宋体 小四号)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的研究(宋体 小四号)
作者简介:张三,男,xxxx年xx月出生,…………………(200字以内,包括简单的学习经历、发表文章情况、参加科研情况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5点等)。
摘要
在XXXXXXXXX技术中,具有较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研制和开发有了长足的进展。…………………
(正文:宋体 五号,三千字以内)
关键词:(宋体 小四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文章完成情况
1.2.(宋体 五号)
3.备注:
1、请注明排名顺序,正式发表、已录用、已投稿、拟投稿几种情况
2、SCI收录文章请注明影响因子
第五篇:摘要翻译
要
牵引变电所作为电气化铁道的供电电源,是铁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由于所内集中的电气设备较多,发生雷击时,很容易引起设备故障,进而影响铁道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可通过将避雷器安装在理想的位置,以防止雷击对牵引变电所内设备造成损害,保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设计采用EMTP(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电磁暂态分析程序)应用软件,以哈大线牵引变电所为例,建立220kV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对其雷电侵入波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比较雷击点、杆塔冲击接地电阻、避雷器安装位置等不同因素对牵引变电所内电气设备上过电压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避雷器的最佳安装点。
根据基于EMTP的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针对不同避雷器设置方案对雷电侵入波防护效果的模拟和分析结果,选择的最佳避雷器安装方案为:在变压器和互感器入口处均设置避雷器。
As the power suppl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power supply system,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centralized equipment in traction substation, it is easy to cause equipment failure by lightning, and then affect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railway power supply system.Therefore, the a 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 e equipment in traction substation from lightning strikes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ractive power supply system.This design uses EMTP(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application software, take the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the establishment of 220kV traction substation simulation model,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ion software, to analysis lightning invasion wave of 220 kV traction substation simulation.Effect on the equipment of lightning struck point, the surge ground-resistance and the place arrester ridded are compared, to ensure the right location of arrester.According to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model, which based on the EMTP, the effect of lightning overvoltage by different installation scheme about arrester is simulated and analysed.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adopted as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scheme that arresters should be located near transformer and mutual ind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