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

时间:2019-05-15 14: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

第一篇: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

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

2011年12月26日 08:38:23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华龙网讯(记者 蔡文沛)日前,长寿沙田柚园区管委会介绍,今年在园区的带动下,境内沙田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仅沙田柚一项,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就达5500元。预计园区内农民今年人均收入将超过800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沙田柚种植园区核心区位于“长寿沙田柚之乡”—邻封镇,距长寿主城区20余公里,毗邻长寿湖旅游风景区,幅员面积55.85平方公里。

去年12月,园区成立后,把“抓产业、强基础、促共富”作为发展思路,目前正围绕“果园、家园、田园”三园进行建设。今年以来,园区已投入8000万元用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新村建设。

园区通过示范户带动、科技促动、项目推动等措施,今年已形成沙田柚种植面积41000亩,投产20000亩,建成标准化果园13000亩,年产值1.5亿元的产业规模。同时,园区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已硬化公路170余公里、硬化人行便道180余公里,基本实现湾湾通水泥路,户户通人行便道,群众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水系、路系、沟系”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农村新居建设已经启动,风貌整治正在加紧进行,农民人居环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园区提出,明年要把沙田柚这一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柚兴旅,把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第二篇:带动农民增收(范文模版)

围绕“三大要素” 把握“三个环节”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是国家加快新时期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易县作为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份之

一、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县份之一,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产业扶贫这一中心,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五大产业片区,奋力推进全县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使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所涉及的紫荆关、南城司、蔡家峪3个乡镇,51个贫困村,围绕 “三大要素”,把握 “三个环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在全县产业发展方面的率先突破,为全县的扶贫攻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围绕产业项目发展,把握好科学规划环节

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发展项目是吸引龙头企业参与扶贫事业的制胜“法宝”。政府是联结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不但要培育好龙头企业,更要根据当地实际,帮助贫困农户规划好扶贫产业项目。要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摸清吃透市场行情,1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谋划好产业项目,引导支持当地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在产业发展中积累经验,累积财富,掌握技术,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要坚持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发展,编制符合当地实际、高标准、高水平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以规范产业管理水平,提升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使产业开发潜力更大、适应能力更强、发展势头更猛,为龙头企业介入后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紫荆关产业片区位于太行山腹地,年平均气温9.5度,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为低温香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两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承德引进香菇种植技术,引导贫困群众科学规范种植,去年香菇种植规模就达到了75万棒。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建立后,及时编制了《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其很快发展成为具有山区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项目,为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带动,把握好基础服务环节

龙头企业带头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必将给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具有与市场联结紧密、吸纳资金多、营销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展后劲足、带动效果突出。但企业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的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特别是在立项审批、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落实、金融资金支持等方面更需要各级政府做好基础

服务,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全面排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只有政府的基础服务做到位了,龙头企业才能更好的带动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紫荆关在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后,培育、引进了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鑫凯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山之绿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协调金融部门为企业发放担保贷款360万元,并投资110万元,为香菇种植基地打井3眼,实施了8项电力配套单项工程,保障了产业生产需要,提高了龙头企业在当地发展香菇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了 “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实现了企业在建、管、产、购、销各个环节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贮存、统一外销,有力的推动了香菇产业的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扶贫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该片区香菇种植规模达到了400多万棒,三年内预计达到3000万棒以上。

三是围绕双赢机制建立,把握好农民增收环节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稳定增收。“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有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但解决了贫困户管理技术落后、产品销路不畅、附加值不高的问题,而且有效缓解了企业缺少土地资源、融资困难和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但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贫困农户因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合作经验、团结协作意识差,导致在双赢机制建立过程中处于弱势,需要我们及时帮助和引导。我们一定要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角度出

发,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投资入股、出租土地、参加生产劳动等形式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增收。紫荆关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程参与监督企业与贫困农户间的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同时,全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收入不受侵犯,从增收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在新的产业模式发展中受益,大大加快了广大山区贫困户的致富增收步伐。目前,通过三家龙头企业带动,10多个贫困村,280余户贫困户依托香菇产业人均增收15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2年6月26日

第三篇: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农民增收

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农民增收

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洪丽食品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公司始建于2004年,是一家集产加销、科工贸于一体的榨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以“精心服务三农、真诚回报社会”为己任,专心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大做强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近年来,公司秉承“科技至上、质量至尊、信誉至诚”的经营理念,以“创品牌、出优品,壮实力、报社会”为经营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像,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市级、涪陵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 1年成功挤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0强。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增加到3500万元,小包装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顺利通过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餐餐想”系列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餐餐想”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公司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二、参与增收工程,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立足“四抓”带动农民增收:一抓收购。公司每年全额现金收购加工青菜头7000吨、半成品6000吨,青菜头价格提高到每公斤0.56-0.60元,带动农户3600余户。二抓鲜销。公司每年销售早市青菜头6000吨,每公斤收购均价达1.2元以上,带动680余户菜农增收700万元以上。三抓基地。公司通过合作社在南沱镇红碑村、秀山村发展优质蔬菜原料及青菜头核心示范基地2770亩,轮作种植豇豆、黄瓜、萝卜、青菜等,年产各类蔬菜20000余吨,帮助农户实现种植收入1 300万元,增收560万元,人均增收525元。四抓劳务。公司常年吸纳223个农民就地务工,每人年均工资收入1.8万余元,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

三、创新发展模式,构建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发起,组建成立了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核心示范基地2770亩,合怍社负责组织会员进行原料生产,公司为会员无偿提供种子、培训技术并以保护价收购全部产品,走出了“企社结合、互惠多赢”的新路子。去年,公司对原有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吸收92户农户的399.3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按照每亩粮食产量800斤,市场价1.30元/斤的标准,折合土地入社资本 金41.5万元。改组后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克服了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了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农民在获得劳动报酬之外,还可通过按股分红获得投资收益,为新时期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二是依靠科技实行标准化生产。公司成功创建涪陵区有机青菜头精品品牌,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有机青菜头每公斤收入增加1.20元,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回顾过去,虽然公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履行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动全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余培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蔬菜的高营养、无害化要求与日俱增。发展绿色、环保蔬菜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门路。为总结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典型经验和有关情况,笔者近期到南充市嘉陵区河西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概况

嘉陵区河西乡位于嘉陵江下游,距嘉陵城区2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该乡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4788人,现有耕地10279亩,河坝冲积土面积135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0500亩。

自2004年以来,该乡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每年种植胡萝卜、韩国萝卜、黑皮冬瓜、西瓜、南瓜、黄瓜、丝瓜、苦瓜、海椒等无公害蔬菜9000亩以上,先后建成了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使特色蔬菜产业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骨干产业。

在大面积发展露天蔬菜种植模式的同时,该乡近年来还建成了优质蔬菜大棚50个,试验种植了青椒、西红柿、莴笋、四季豆、芹菜等温室大棚蔬菜50亩,因地制宜地探索了丘陵地区优质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模式。

为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供港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该乡在蔬菜基地内改善了“路、渠、池、棚”等生产配套设施,新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50盏,性诱杀虫剂装置40个,还引进了种植业主5个,带动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58户、蔬菜种植农户816户,注册了地方特色无公害蔬菜品牌“河西胡萝卜”商标,组织160户蔬菜种植农户成立了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猪—沼—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同时还引进了大民食品加工厂对韩国萝卜和冬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进行加工,年加工冬瓜10000吨,韩国萝卜5000吨,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又发了业主、富了农民。2008年,该乡特色蔬菜总产8000多吨,全乡蔬菜收入达600多万元,农民人均蔬菜增收56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引进良种,培训技术。该乡始终坚持用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按照“压缩大路菜、稳定特色菜、扩大精细菜”的种植思路,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几年成功引进和推广了“韩国萝卜”、“寒将军”、“天鸿春”、“寒春甘蓝”、“黑皮冬瓜”等10多个适宜在河滩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实行10种蔬菜净作种植模式,调整优化了当地蔬菜种植结构,确保了全乡蔬菜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为确保种植技术能够及时跟上,乡农业服务中心每年都要定期聘请市农广校和市、区农业局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到乡举办引进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班,采用田间地头示范、现场答疑解难等方式,对菜农们进行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扩大规模,降低风险。乡党委、政府根据南充市内蔬菜市场还有较大需求空间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了“从产业化入手,走市场化道路”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这个中心,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引进业主搞规模经营,先后引进张健等5个种植业主,承包当地农民土地600余亩,种植花白菜、苦瓜,地膜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切实壮大了当地蔬菜发展规模。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提高了当地蔬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民食品加工厂每年与菜农签订韩国萝卜、冬瓜的销售合同700多份,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富华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牵线搭桥,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160户合作社成员签订了蔬菜种植、销售合同,基地村90%的种植户与广丰、高瑞福等农业公司签订蔬菜购销协议,实现了订单种植,拓宽了蔬菜销路,降低了市场风险。

(三)科学引导 循环发展。首先,乡政府对引进业主从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种植大户给予适当物资奖励,对种植技术好的农户购买良种给予50%的种子价款补贴,对种植技术差的农户由村上统一安排育好苗后,再将菜苗免费发放给他们栽植管理。其次,乡村两级分别成立了蔬菜营销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营销队伍,每年专门派人到达州、广安、重庆等地了解市场行情,给广大蔬农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菜农搞好蔬菜营销。第三,遵照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大力推行“菜—猪—沼”种养模式,实行精菜卖钱,下脚菜喂猪,猪粪尿作沼气原料,沼气作生活用气,沼液作蔬菜肥料的办法,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循环有效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清洁卫生,生产的各种蔬菜,全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三、存在问题

(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看来,大众菜、低档菜多,精细菜、高档菜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较差,导致部分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信息难以把握。由于市场需求信息有时失灵,菜农难以准确预测蔬菜产销走势,盲目种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不仅使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也造成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该乡的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蔬菜的科技推广和产品加工还缺乏物质支撑,缺乏项目和资金扶持,直接影响到该乡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为推进该乡特色蔬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要在适合蔬菜产业规模发展的片区,配套完善相关生产设施,改善路、渠、池等基础设施,尽量使各项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为集中成片发展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蔬菜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要继续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增加财政经费投入;要主动争取当地信用社和区农行等金融部门,为菜农和业主扩大优质蔬菜生产经营规模优先提供信贷支持。要大力推广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扩大大棚菜、地膜菜、轮作菜种植面积;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特色蔬菜品种,在稀特菜、野生菜上多做文章,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切实增强绿色生态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种植加工能力。要形成一个以乡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相关技术指导人员为支撑、以种植大户为基础的三级科技人才网络,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蔬菜生产经验,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带动广大菜农种好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蔬菜。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蔬菜产品加工的专项资金扶持,尽快扩大蔬菜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切实改变当前蔬菜加工“小、散、粗”的状况。

4、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微机上网联网工作,由乡财政出钱新建一个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网站,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尽快与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联上网,并配备懂微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经常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向本地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提供各种新鲜蔬菜和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信息,竭力为他们成批量地销售蔬菜产品服好务蔬菜。

第五篇: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何翔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增强“三种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基础地位

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0年下发中央1号文件,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科学跨越发展。一要增强危机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科学研判、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大环境中去谋划,放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势中去把握,积极投身“三农”工作主战场。二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责。当前,我市最弱的是农业,最穷的是农村,最苦的还是农民。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16元,城乡差别很大;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工作部署上给予重点加强,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保障。要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修订完善考评体系,逐一量化细化指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充

分调动各方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点。服务“三农”是各级各部门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对“三农”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注感情,热心服务,真心帮扶。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一线搞调研,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涉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资金、项目、技术等帮扶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上来,形成上下呼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程

农业兴促百业兴。我们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努力推动“三个”转变。一要引领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品牌农业则是绿色农业的更高层次。当前,我市已培育了一批绿色环保农产品,但创建成知名品牌的还不多,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努力推动绿色农业由粗放式、低档次向精细化、品牌化的转变。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宣传平台,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引领家庭农业向园区农业转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业的方式在我市还比较普遍,与发展现代农业很不适应。我们要大力实施园区建设与加工带动工程,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及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市“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努力实现种养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湘粤赣(郴州)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带动农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推动“小农”经济向“大农业”经济转型。三要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休闲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走出自给自足、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休闲农庄、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精品农业、科普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推进郴资桂休闲农业长廊的规划建设,开展“十大休闲农业企业”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2-3个高品位的休闲农庄。同时,结合湘南民居民俗、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开发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生态农庄、古民居游、垂钓等休闲农业产品。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三品”认证,组织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级星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努力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农村向城市发展。

三、提升“三种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基础强则农业强。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积极争资立项,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整修山塘渠坝,开展主干渠道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输配水功能,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农田机耕道,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我们要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主要产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组织,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增收能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缓慢依然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县乡农技人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率,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机制活则农业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土地分散是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积极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和“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创新投资融资机制。融资难、信贷难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要组建市县两级农投公司,盘活市、县所属存量闲置低效的农林水资产,评估后到银行或农投基金融资,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业信贷门

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他贷款品种,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鼓励农业企业靠大联强,广泛吸引区域内外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农业开发,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三要创新奖励帮扶机制。帮扶发展农业是各级各部门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基金,奖励帮扶农业龙头企业。要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解决农业项目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支撑等突出问题。发改、财政和农口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包”整合,“捆绑”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下载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寿沙田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5500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

    养鸡公司带动农民增收经验材料

    新观念新举措 带动农民养鸡增收致富 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领头人,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享我们带动农民增收的一......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汉南区邓南街科协 李绪新余泽文 摘要:乡土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应围......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障碍解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康社会 农业产业化 合作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进入......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农业......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5篇)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案例(一)[背景]:**乡有国土面积128.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 71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4558户18906人。2010年乡党委......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共五篇)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5篇模版)

    商家镇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商家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