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关键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2010-04-19 08:36:47 http:///auto/system/2010/04/19/010811368.shtml
汽车作为最早制订规划的产业之一,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一是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万辆、销售879万辆,分别居世界第3位和第2位,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4114亿元,占GDP比重为1.66%,而且汽车产业对消费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很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组织松散、竞争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深层次矛盾,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也日益显现。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可以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正当其时。
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面广,2007年,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与间接就业人员比为1∶11,带动间接就业人员3000万,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2%;二是消费拉动大,汽车消费中私人消费比例快速上升,2007年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80%,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66%的汽车为私人拥有;三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2007年,我国有17.08%的橡胶、5.43%的塑料、1.86%的玻璃、4.27%的钢铁、5.98%的铜、9.56%的铝用于汽车生产,汽车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那么给上游带来的增值至少是1元,下游则至少是2元。
我们要看到,汽车将是我国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汽车产业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汽车产业对众多上下游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规划》的制定并不仅立足于汽车行业发展要求,与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石化等行业的规划也具有联动效应。更重要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看,汽车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现。
规划的目标和脉络
《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着眼于未来三年(2009—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汽车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围绕消费扩大、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等三条主线,提出了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汽车消费环境明显
改善、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等具体的规划目标。
1.扩大汽车消费市场是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保增长”的核心是扩大汽车消费市场。2008年我国每百人拥有汽车仅为4辆,而发达国家已基本达到每百人50辆以上。因此,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不同,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期,巨大的城乡汽车消费潜力有待发掘。《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汽车产销增长目标,沿着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两条主线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城市和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考虑。既有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等直接或间接提高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措施,也有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措施。
2.产业结构调整是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规划》提出,推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规划》突出了对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侧重及政策支持,核心是推动汽车产品结构向节能环保方向进行调整。《规划》目标提出优化市场需求结构,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我国已取得了重大进步,部分新能源汽车具备或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推广条件。《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提升到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地位的突破口。
3.技术水平提升是汽车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对技术水平提升的政策支持,《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并对重点支持的技术内容进行了部署,鼓励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制定《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这一点体现了《规划》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结合进行的深远考虑。为落实上述任务,《规划》提出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通过中央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控制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相关数据显示,《规划》出台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逐月回暖,结束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延续下降趋势。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372.48万辆和383.19万辆,同比增长
6.4%和9.43%。其中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41万辆,同比增长21.7%,销售量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70.63%。可以看出,对市场拉动作用明显,《规划》实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第二篇: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我们搞了三天的新材料产业调研,实地考察了十几家新材料研究开发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加工企业。现召开有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继续进行研讨。
材料是工业的“粮食”。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并称为21世纪的三大关键技术,是高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着力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引领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发展新材料产业是面向新世纪竞争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材料的发展起步于国防和战争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卫生保健、环保、能源、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的发展。据统计,到2006年全球新材料产值超过了5000亿美元,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晶体、锂离子电池、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工程材料等,都在以远高于传统产业的速度发展。近年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快速膨胀。据有关机构预测,包括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823亿元,在2012年将达到1300亿元。其中,光电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将“唱主角”,在新材料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欧洲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它们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产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发展的重点是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近年来,由于新材料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新材料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使这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长期以来,我国也非常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区域,依托市场优势建立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江阴新材料产业带、宁波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等。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后,东北和西部也涌现了一批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如营口的镁质材料、蒙西的稀土材料等。随着产业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国内新材料基地内逐渐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不仅提高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区域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一个资源大省,是能源、原材料基地,煤、木、油等资源型产业占了全省工业很大比重。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林木、石油以及煤碳等资源都在衰减,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新材料如铝镁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硅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呈现加快发展趋势,在我省工业结构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依托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努力在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可持续性强的新材料等产
业上做文章,不断降低采掘等传统产业的比重,促进全省更快地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李克强副总理来黑龙江,都把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我们必须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形势,抓紧工作落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材料产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我省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省矿产储量丰厚,可开发利用的物产众多。在已查明的131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的75种,居全国首位的有石油、石墨、矽线石、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水泥用大理岩10种,全省64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为1.4万亿元。
二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截止2008年,我省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257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1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主要产品有铝镁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石墨制品、硅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农药及中间体、油田化学品、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有一批有实力、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企业,有些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及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优势。我省拥有国内一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材料科研密切相关的学院有3个,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建有4个研究创新平台。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系、金属材料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以及近20个研究所、研究室。还有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省石油化学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同时,我省新材料企业中,还有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新材料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是具有增长的市场需求优势。我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冶金、建材、森工、轻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产业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将继续推进,也为新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省外市场空间。
下大气力将我省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要用5-10年的时间,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服务现代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具有我省特色的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发展目标上,今后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到2015年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在此基础上,下一个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整体实力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要重点建设新型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钢、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体、聚烯烃及改性材料等“六个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高档石墨制品、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铜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七个优势特色产业群”。
二是制定和全面落实好扶持政策。抓紧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导意
见》,明确提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指导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时,制定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对进入新材料领域的投资、企业或者人才,给予显著的优惠,鼓励资源向新材料产业集聚。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三是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尽快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又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成果外流、企业不肯承担中试风险、科研单位没有实力进行中试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要探索“股份制”和“捆绑式项目开发”等利益联结机制,使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心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制。
四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的资金支持,安排研究开发的长期专项计划,为新材料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保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费用,利用政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材料产业投资的创新机制。要完善投融资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建立产业基金模式的风险投资机制。金融机构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企业信誉好、处于扩张期的新材料企业,要在提高授信额度、扩大流动资金放贷规模、简化放贷手续等方面给与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黑龙江辰能担保公司等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对新材料企业,要主动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五是促进军民科技与产业的资源整合。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的军转民项目,在省科技创新专项和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额度,专门支持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强化沟通协调,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资金、项目、产品研发、发展外部环境等方面工作,协调解决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军民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和军民两用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形成军民两大研发体系协同配合与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
六是要发挥中小企业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中的作用。中小企业具有市场补充、特色鲜明、经营灵活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大力发展本地民营企业,出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突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融通、市场地位、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问题。政府的资金要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倾斜,也包括在政府采购上,在税收优惠上,在贷款和担保上,都要一视同仁,并且予以倾斜。
七是要用开放的思路发展新材料产业。要积极引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吸引省外、国外资本进入我省开展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同时要强化区域互动与跨区域协作机制。在明确区域合作的方向与目标的前提下,完善区域互动的协调领导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摸索多样化的合作渠道与合作方式;多种形式引导产业界、科技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区域互动的深度广度,不断巩固和扩大跨区域协作的成果范围。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胡建明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于金桥盐化集团提升淮盐文化影响力,推进管理创新,在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让广大职工群众有一个普遍赞同的共同愿景,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智商”,改变过去职工受“盐圩子”思维影响的心智模式,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要确立正确理念
学习是企业生命力源泉。创建学习型企业,珍在学习,贵在具有持续地学习力。学习不仅仅可作为一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领先的前提条件。
一是解放思想。确立学习理念是更新员工观念的先导。建立优秀的具有企业个性的学习理念,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先决条件。通过学习理念的导入,在企业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并逐步培育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郁学习氛围,把学习当成员工的切实需要。通过反思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提高学习力,使员工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是全员参与。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拓宽、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优化各种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各
1单位、各总支、部门应高度重视,协调一致,党政工要齐抓共管,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是扩充人才队伍。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人才资源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强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造就门类齐全,量多质优、能力出众的人才队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思想开放、懂得资本运作和现代项目建设管理的优秀人才,为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集聚更多的智力资源。四是求真务实。在创建过程中,要与创建集团公司文明单位、集团公司一流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和应用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追求长效。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组织员工、发动员工,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奋斗。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其收获在于创建的过程,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扎实稳妥地开展创建活动,按照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创建目标。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围绕“人”字做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注重突出特点、总结经验。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要丰富活动载体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内容非常丰富,要贴近企业实际,在建立核心
价值观、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谋求跨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转变观念、优化管理、提升技能、体制创新、塑造淮盐文化上有新的行动,不断提高企业学习力、创新力、决策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
一是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加大传承弘扬淮盐文化力度,倾力打造集团文化品牌。要突出做好“淮盐生产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遗成功,提增企业无形资产含金量。积极开展淮盐文化的传承工作,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做好资料文献的系统整理、发掘探讨和创新。要精心打造金桥盐化集团品牌,彰显淮盐文化魅力,展现金桥盐化风采,不断提升和扩大集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强企富民扩增品牌无形资产效应。
二是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创建工作,形成以个人愿景、家庭愿景为基础,以团队愿景为支撑,以企业愿景为目标的愿景体系,引导员工将个人愿景、家庭愿景、团队愿景融入到企业愿景中,为企业愿景共同奋斗,实现“四愿合一,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培养造就一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队伍,促进广大职工群众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业绩上同创。
三是强化岗位学习,实现一专多能。坚持集团总部、各单位二级培训网多种渠道的培训学习,坚持脱产培训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重的原则,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培训和自学,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知
识,熟悉了解相关专业知识,逐步实现一专多能,为培养全能员工打好基础。集团总部和各单位及个人学习要有计划、学习笔记。年终逐级进行检查,并由所在的上一级管理部门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目标进行审核、评定,评选出学习型集体和学习型先进职工,对思想不重视、工作未开展和质量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是创建学习型班子,提高班子整体领导水平。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三个角色:设计师、培训师和共同愿景的实践者。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要与大讨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塑造“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工作勤,纪律严”的良好形象,把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胸怀、前瞻的眼光和开拓的精神,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能力强,能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一流业绩,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广大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
五是创建学习型团队,强化团队管理。团队是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单位,团队学习的过程是发挥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发挥团队智慧,使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的总和,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并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从个人和班组建设入手,不断深化“争创学习型先进班组、争做学习型先进职工”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班组、个人创建的积极性,力争实现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的奋斗目标。弘扬团结、沟通、理解、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集
体主义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结合员工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进行自我超越,打造一流的智能型员工队伍。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要制订保障制度
一是组织保障。企业要有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各级组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突出位置,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形成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的运行机制。实行创建学习型企业目标管理,明确责任,纳入文明创建考核。
二是制度保障。制订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规划,分层次向领导干部员工推荐、发放学习读本、书目,不定期举办学习会,邀请专家或领导干部进行辅导。全体党员和职工,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分别利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指定的内容。各单位党组织每半年组织员工代表参加一次读书交流讨论会,进行深度交流,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制订奖励制度。鼓励员工针对工作和管理上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学习,把学习与提高岗位技能进行岗位创新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取得成果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在管理、生产、技术、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定期组织各项研究成果评审活动。制订培训制度。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和管理人员、专业技
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通过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引导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坚持以赛促训、以考促培以及送出去、请进来等多渠道培训制度。以技术竞赛、练兵比武、技能鉴定或者通过送出去参加市委组织部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培训,或请专家来集团公司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坚持分类培训、统一考核的原则,促进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提高。坚持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重在建设。要把创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计划。各级党政要重视和加强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投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师资、场所、经费、设施等教育资源,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作者为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第四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市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茶油同棕油、橄榄油和椰子油并称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油,而茶油因其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和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而根据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50%来自湖南。2008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我市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引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市里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及办事机构,确保油茶产业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抓紧抓好,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 1
林。一是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的方式,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油茶大户,采取租赁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茶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形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建议由市林业局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对大面积承包油茶林造林或更新者实行奖励。二是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政府要鼓励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依法、有序流转,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争取项目资金。政府实施的林业、农业项目,要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综合开发,一并考虑,一起谋划。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二)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1、培育龙头。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一是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发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加工企业、销售公司或建设基地。二是要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油茶生产龙头企业税费、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2、争创品牌。市场是油茶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没有市场,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引导油茶加工
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尽快注册绿色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形成我市茶油的特色品牌。
(三)调优结构,挖掘油茶生产潜力
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第一要务。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下力气建设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速推进油茶品种改良。
2、加大力度培训农民。发展油茶产业,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农民才是主体。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育苗工和种植工。同时,要组织农民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
3、完善网络搞好服务。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建立油茶林病虫害测报制度,抓好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第五篇:民办学校做大做强的关键是什么
显然,对于一个民办学校来说,生源是关键,而影响生源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知名度!所以对于一所民办学校来说,提高知名度是其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怎样提高民办学校的知名度?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新闻宣传
众所周知,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对一个学校有多么的重要。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新闻媒体等对学校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吸引媒体关注?怎样让地方报纸报道我们学校?怎样让自己学校的宣传新闻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国内著名院校营销机构——美基营销,给出了答案。
美基营销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结合其对院校营销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学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首选机构。
美基营销的媒体渠道覆盖了国内多个电台、大部分报纸、网络媒体、行业权威杂志等。其中网络新闻媒体的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利用好这些媒体便可准确而高效的为院校服务。
二、搜索引擎推广
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家长及学生本人填写志愿、准备入学之前也会在网上搜索意向学校的各种信息,在做决定之前,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怎样让人们搜索的信息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呢?学校的“面子工程”要怎么去做呢?其实可以借助美基营销提供的搜索引擎推广服务,让学校名称、专业、校友等各种关键词,在搜索的时候都显示正面、健康的内容。当然,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推广来抵制不良信息、负面信息、不实报道等。
三、微博微信营销
微博、微信的事件营销能炒红一个学校,也可以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美基营销提醒您慎用该方法。不过一些基础的微博微信认证、日常维护及运营也可以让美基营销代劳。
四、口碑营销
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的营销方式由来已久,但是把该方法移植到互联网上时,要注意的事项就很多了。如果希望借助口碑来推广一个学校,可以让美基营销的策划人员先为你策划一个可执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