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

时间:2019-05-15 15: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

第一篇: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

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

--------------------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杨维汉 陈 菲)法官队伍不稳定问题应予关注,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亟待完善,司法公信有待提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时,坦陈法院基层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同时,王胜俊对基层法院存在的问题也直言不讳。人民法院基层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司法保障水平仍待提高,法官队伍不稳定问题应予关注。基层司法保障水平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一些基层法院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工作发展。2008年以来,全国基层法院办案数量年均增长6.05%,东南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中心城市基层法官年均办案300多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对法官的管理未充分体现司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些基层法院法官待遇偏低,职业保障不力,加之办案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缺乏激励机制,导致进人难、留人难,队伍不稳定问题突出。2008年至2010年,全国基层法院共流失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8781人。同时,一些法官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有的甚至倒在工作岗位上。3年来,全国基层法院有96名法官和司法警察因公殉职,466人因公致残。

——涉诉信访问题仍然突出,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亟待完善。涉诉信访案件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非正常访、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易发多发,多头信访、无理闹访问题屡屡发生,导致案件终而不结,制约和影响基层法院正常的执法办案工作。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尚不完善,加大了信访工作难度,也损害

了法律权威。

——司法环境仍需大力改善,司法公信有待提升。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法官办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基层法院面对的各种干扰多,承担的各种非司法性事务多,影响审判工作正常开展。少数人公然暴力抗法,采取极端措施报复伤害法官,一些法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少数人在互联网上炒作个案,对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施加不良影响。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树立。

目前,基层法院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司法水平还需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亟待加强。基层法官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少数法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意识不强;少数法官不注重加强学习,不注重更新法律知识,准确适用法律的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法官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不善于正确处理调判关系,不善于统筹兼顾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确保司法公正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司法作风还需改进,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少数法官工作责任心不强,案件久拖不决,增加了群众讼累;少数法官群众感情不深,工作方法简单,引起群众不满;极少数法官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在确保司法廉洁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监督指导工作还需加强,司法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上级人民法院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监督指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指导范围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监督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有待提高。在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司法管理、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方面还要下更大功夫。

第二篇:【基层反映】:民营养老院生存面临三大问题

【基层反映】:民营养老院生存面临三大问题

亟待关注

目前,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已达2亿,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龄社会的来临,让养老产业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养老地产呈现生机勃勃状态。

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民营养老院却步履维艰。民营养老院生存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优惠政策只是说在嘴上,落实在纸上,养老机构没有得到实惠。例如河南省开封市的五福爱心护理院的电视最近只能接受两三个电视节目,原因是今年8月,在有线电视换装机顶盒的时候,由于每台换装费要花500元,护理院因经费紧张没换,造成现在没有了有线信号。尽管有规定,免受养老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但是却不能落实。二是投入风险高。养老产业是微利产业,前期投入大,房子、设施、人员等都要一步到位,但成本收回却很慢。出一次意外,一家机构就可能面临关门危险。今年3月洛阳一家口碑很好的民办养老院因发生几起老人摔伤事件,难以承担赔偿而关门。目前我国对机构养老中出现的医疗纠纷没有法律依据,一般按照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来对待,养老机构大多败诉。三是缺少政府支持困难多。优惠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养老机构硬件差、收费低、用工难、功能少、服务水平低等形成恶性循环,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财政没有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资金,土地和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问题成为制约养老服务领域的瓶颈。相关法律体系、标准不健全,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第三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转变方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简述重庆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现阶段,是开创和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是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是营造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时期。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传统生育观念有所反弹,兼之人口大规模转移流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也日趋陷入被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面临出生性别比失衡、违法生育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突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等诸多问题。

1.人口统计和信息化工作难度加剧,难以准确提供“人口指数”数据。

实行撤乡并村改革后,村级行政区域扩大,一个村少则两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方圆数十平方公里,仅仅依靠一两个基层计生专干统计人口数据,难度太大,虽有公安和卫生部门数据做为参考,但由于三个部门的统计标准不一,加之统计来源有所重叠,人口出生、死亡统计数据漏报漏统现象时有发生。人口基数不准是人口统计工作的另一难点,以重庆市南川区某村为例,2008年公安人口年报总数为2559人,实际在册户籍人口为2749人,而通过计生部门逐户调查发现,其常住人员为2946余人,其中2008年以来新婚入未迁入户籍的23人,新生婴儿为45人,已入户18人,新

生婴儿入户率仅为40%,相当一部分的新婚入人员和新生婴

儿未入户。由于受基层计生专干年龄结构偏老龄化,文化素

质结构偏低、基础设施不足、缺乏计算机操作人员等因素制

约,绝大部分村(居)委还采用手工统计的方式,人口信息

化进程发展缓慢,进一步加大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人口数

据统计不全、不实、重复统计、统计时效性不强、信息化程

度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人口统计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统计

数据的准确度,难以精确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决策

参数。

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老龄事业保障体制还

待进一步健全,逐步引导合理、合法生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当前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主要包括独生子女一次

性奖励、终身奖励、特别扶助奖励等几个方面,受各级财政

收入制约,受益人群和奖励额度还极其有限,没有充分的发

挥社会救助作用和达到利益导向目的,特别是对于传统生育

观念浓厚的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还占有统治

地位,违法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还较为严重,建立健全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既是解决人口结构

老龄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逐步引导

建立“合理、合法生育,男女平等,晚婚晚育,社会养老”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当务之急。

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急需深化管理服

务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规模转移,青壮年生育群体大量外出务工,流动人口计划

生育管理难的问题急剧凸显。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巨大、分布

广泛、流动性大,居无定所的特点,难以组织定期妇检和生

殖健康检查,采取“事前介入”的传统防控违法生育的方法

难以奏效。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责任划分界定也不明确,流

出地和流入地管理难协调,造成流动人口查验不及时,采取

流入外地违法躲生是许多有再生育愿望群体的常用手段,实

际上,农村绝大部分的违法生育户是流入外地躲生的。

4. 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联合多部门行政执法实现难

度大。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初衷是对违法生育行为实行行政处

罚的一种处罚方式,但由于群众的理解片面和宣传不到位,使群众走入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只要交

纳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再生育了,形成“富人超生不算贵,穷

人超生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二是由于类区生育政策和高寒

山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在部分群众的错误理解宣传下,形成国家已经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错误认识。在既不能

限制违法生育当事人的人生自由,又不能强行征收的情况

下,违法生育调查取证困难,部分违法生育户,家庭极其困

难,根本无力交纳社会抚养费,当事人常常采取“躲、拖、赖”的方式试图逃脱行政处罚;而个别耍横不讲理的有缴纳

能力也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则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但由于违法生育要提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法力度不强、执行周期过长,各执法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式不同,缺

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构,强制执行困难重重,难以达到联

合行政执法效果。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开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局

面,保证计划生育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认为:

一是配齐配强队伍和设施,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和培

训,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通过各人口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

对接共享,真正实现各人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管

理。二是逐年落实和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发挥利益导向功能,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三是明

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职责,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

辅、直接反馈、协同管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加强流动

人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管理,展开定期查验和登记服务,建

立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四是创新长效机制,形成以

计生、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执法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网络,对恶意阻碍行政执法的人员,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实行强制

执行,着力改善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的局面。

东城街道曹明君

第四篇:基层法院法警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初探已发表

加强基层法院法警队建设的几点体会

司法警察的职责和性质决定了它是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事业的有力保障。为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一直要求对司法警察实行科学化、正规化编队管理。然而,时至今日,许多基层院由于受建制、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又因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方式上的随意性和混乱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影响和制约着队伍建设和警务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制度改革,以期,人尽其才,警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保障作用。

一、对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基层院司法警察队伍的现状。

随着法院改革的发展,司法警察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各基层院司法警察尚能担当起各项职责,但就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而言,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司法警察整体综合素质偏低。诚然,司法警察为保证审判事业的顺利开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就其整体状 1

况而言,仍不能满足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求,属于法院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而且随着审判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个薄弱环节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司法警察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整体文化和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基本技能较差,应变反应能力不强,年龄偏大等方面。

2.机构设臵不健全,人员编制、结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基层法院按照最高院的要求先后成立了司法警察大队,但少数法院还没实行编队管理,有的甚至将其撤销,人员定编在办公室或行政部门。最高院规定司法警察人员按在编人员的8%-12%定编,但现实情况是有的人员超编,有的编制不足,有的在编人员不具备司法警察主体资格。人员结构上各院参差不齐,有专职的、有兼职的,甚至还有临时工。人员结构上的混乱给这支队伍的管理、训练、履职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为了尽快建设立起一支科学化、正规化的司法警察队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改革。

1.统一机构设臵。各基层院应严格按照最高院的要求,着眼审判队伍建设全局,尽快设臵司法警察机构和定编人员,为司法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

2.调整人员结构。司法警察的性质和所承担的职责要求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优良、基本技能过硬的高素质队伍。因此,我们应下大力量调整人员结构,吸收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司法警察队伍,尽快实现新老

警员的更新换代,改变“老弱病残”的局面,以使法院这支唯一“武装性质”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坚强的战斗力,确保各项法定职能的顺利发挥,切实把握好“进口关”。

3.深化改革、加强训练、提高综合素质。首先,改变现有的工作状况,加强体能、技能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队员文化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其次,对司法警察实行严格编队管理,真正树立起“武装性质”队伍的良好形象。第三,将司法警察工作进行量化考查,以促进司法警察工作的更好开展。

4.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如健全派、用警制度、警务值班制度、安全办案制度、司法警察轮训制度、情报信息制度、保密制度等,规范执法行为,使司法警察工作朝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二、建立起“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管理模式。

(一)“带病”的现行管理模式。

目前,基层院司法警察的管理模式各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名义上编队,但人员仍在各业务庭室,形成了业务庭室与司法警察部门双管的模式;有的人员集中在办公室,由办公室兼管;有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业务庭室,形成隶属业务庭室管理的模式;有的人员虽然集中,但实际承担的仍是大量非警务工作,形成了事实上“管的不用、用的不管”的格局。实践证明,这些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不利于司法警察的规范管理。目前,法院的管理原则、制度和方法沿用的基本还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共性多于个性。司法警察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管理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缺乏一整套录用、考核、培训、晋升、退休以及身份保障制度。人员分布在各个业务庭室,使队伍失去了进行科学、有效、统一管理的基础。

2.严重影响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的发挥。依法履职是司法警察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核心要求,但一些地方的司法警察机构设臵往往流于形式,人员不到位、不集中,无法实现统一培训、统一调度。缺乏统一培训,司法警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不能统一调度,司法警察的整体作战能力受到限制。有的司法警察还身兼书记员或驾驶员、会计、档案资料员、门卫等职,“一心多用”,司法警察工作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可见,这种“空壳”式组织影响了司法警察职能的正常发挥。

3.不符合法院改革的基本方向。现行的司法警察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恰当兼职和混用会导致法院人、才、物的内耗和浪费,削弱法院的审判职能,因而背离宪法的定位,背离改革的价值取向,有必要对其纠偏求正,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这一主题,开展目标同一的司法警察改革。

(二)构建“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模式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队伍。

我们应从管理的普遍原则和部门管理特殊要求的联结点上寻求适合司法警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模式的主要包括:(1)司法警察在法院院长的统一

领导下开展工作;(2)建立专门机构——司法警察大队,实行集中编队管理;(3)审判业务与司法警察业务分开,由司法警察专司警务工作;(4)各业务庭室使用司法警察须填写统一格式的用警申请单,报请院长或分管领导审批;(5)司法警察大队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警力;(6)司法警察大队根据部门实际和特点,相对独立地对全队干警实行统一培训、管理和考核。笔者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一支科学有效的队伍。

1“.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符合司法警察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众所周知,专业化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法警管理模式的改革自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司法警察工作具有技能性、危险性等特点,其法律、业务、体能等综合素质的独特要求与法官迥然不同,必须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军事化的特点更要求司法警察集中编队管理;况且,集中编队,才能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统一调度,更利于整体职能的发挥。

2“.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是审判业务全面发展的需要。审判业务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书记员、司法警察等工作的综合保障。集中管理旨在更有效地使用警力,因为审判事业的最终结果都要落实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中来,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社会效益。审判活动量大面广,审判业务点多线长,其工作的层面本身就是多元的、分散的,“分散使用”正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部门的需要,使司法警察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审判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是司法警察资源合理配臵的需要,符合诉讼的效益性原则。司法警察资源配臵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司法警察资源进行调配、使用,以期获得最大效益。集中才能形成合力,管理才能提高效益,因此,必须从司法警察工作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业务部门的用警需求,既化零为整,以集中促进管理,又化整为零,以分散强化使用,由此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用足、用好有限的警力,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五篇:三农贷款存在问题和困难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供给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目前,长汀县信贷支持“三农”的承贷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信社“一农独撑三农”的单一格局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据测算,今年全县农信社存款增加4亿元,按存贷比测算可发放贷款3亿元,预计全县“三农”信贷需求约为6亿元,资金缺口为3亿元,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缺口大。

(二)信贷管理成本高。农村信用社主要是面对零星、分散千家万户的小额贷款需求,管理地域广,村落分散,单笔贷款金额小,贷前调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据统计,该县联社1个信贷员需要包放、包收、包效益分片管理500-700户贷款农户,工作压力大,管理成本高。

(三)贷款风险大,管控较难。信用社贷款发放对象为当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他们大都以传统种养业为生,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容易形成自然风险。加上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与农户生产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隐含较大的市场风险。贷款发放形式以信用贷款为主,其贷款风险的可控性差,即使有抵押物作担保,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抵押物很难处理变现。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肩负着支持“三农”的任务,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因素,但信用社组织资金成本高,加之还有历年积累的呆账,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下调营业税税率和免征所得税,以降低农信社农业贷款成本,提高农信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增强盈利能力,保持农信社支农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问题。信用社自身要加大组织资金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组织资金工作的战略意识,切实把组织资金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功能,提高存款总量和市场份额,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上的支持,尽量把财政性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

(三)构建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升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分散、减少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损失,发挥财政资金的扶助作用,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基金,在支农贷款时给予保险,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下载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困扰基层法院的三大困难和三大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