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

时间:2019-05-15 15: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

第一篇: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

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2012年的立法重点,是通过与时俱进地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切实体现坚持法治、保障人权、规范权力、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有效解决刑讯逼供、自证其罪、冤假错案、诉讼难、执行难等司法领域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民主科学立法程序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将把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更加细致有效地普照到每一个公民。

2012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任务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阶段性任务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还将召开党的十八大,迎来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政治条件下,2012年我国的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总体上将呈现出平稳发展的特点。

2012年,我国各项工作的关键词是一个“稳”字:经济建设方面,“稳中求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政治建设方面,“稳定压倒一切”——发展人民民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社会建设方面,“稳定是硬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2012年,我国在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方面仍然可以而且应当有所作为。

一是以调研起草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切实从体制、程序和机制上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民主机制和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加强以实现依法执政、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效监督、保障人权、和谐有序、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根据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科学制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以隆重纪念1982年宪法颁行30周年为契机,广泛深入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政理念,将每年“12·4”法制宣传日改为“国家宪法日”。进一步加强党对遵守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权威的领导,全面推进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以依宪治国带动依法治国,以依宪执政带动依法执政,努力健全并不断完善宪法实施监督体制和合宪性审查机制。根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改革发展建设的新情势、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经验,适时启动对现行宪法进行必要修改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准备。

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后,从立、改、废等多方面不断完善这个法律体系。2012年的立法重点,是通过与时俱进地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

法,切实体现坚持法治、保障人权、规范权力、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有效解决刑讯逼供、自证其罪、冤假错案、诉讼难、执行难等司法领域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民主科学立法程序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将把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更加细致有效地普照到每一个公民。

四是以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的角色关系,把社会的归还社会、市场的归还市场、公民的归还公民、地方的归还地方、权力机关的归还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的归还司法机关,使社会主义法治与一个廉洁、高效、为民、有限、有为的政府体制和行政权力紧密结合,用法律和制度巩固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确认和保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的正当性,通过“良法善治”防杜行政体制改革倒退以及滥用行政权力的举措合法化。

五是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契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推进法学研究,发展文化法制事业,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现代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是切实加强和保障法律实施,充分发挥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归依。应当始终不渝地把分配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系社会秩序、解决社会矛盾、调处社会纠纷等活动,全面充分地纳入法治范畴,以法律规范作为是非曲直、公平正义的主要圭臬,以法治作为管理社会、实现稳定有序的基本方式,彻底改革信访制度,抛弃各种人治调处矛盾纠纷的做法,从制度、法律和政策上根本预防和解决“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以及“信权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等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切实保障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

七是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为契机,从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高度,立足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角度,认真反思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反腐倡廉的理念、体制和机制问题,承认“人性恶”的政治哲学假定,重构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民主法治制约权力的闭环监督系统,从法律制度上切实解决对“一把手”和“监督者”的有效监督问题,以标本兼治的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八是把握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自下而上推进的特点,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思路,继续深入探索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在地方和区域层面的具体实践形式。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主要载体的依法治国“广东模式”和“河南模式”,将在经验总结和实践比较中得以完善;以追求和保障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重庆“民主法治建设十五条”,将创新地方民主发展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探索“重庆模式”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的实践路径;各有千秋的“法治广东”、“法治湖南”、“法治江苏”、“法治浙江”、“法治山东”等地方和区域法治建设,以及各种大同小异的“法治指数”的改革探索,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我国地方法治建设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从而为国家层面的法治全面发展和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奠定社会基础、积累重要经验。

总之,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充满危机和变数,国内改革发展面临深刻挑战和巨大机遇的形势下,2012年仍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平稳发展、继续推进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值得期待的一年。

(李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第二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走势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走势

电子商务0802:赵建

指导教师;陈凤新

【摘要】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今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能够达到

2.1万亿美元,增速在2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积极扩大进口、调整税收政策、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关键词】 贸易顺差 走势分析 国际贸易我国贸易现状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1.1 改革效应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是输入导向的增长,是依靠投资和劳动力。但事实上,效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效益的取得源于中国的改革。

1.2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因素还将持续。在服务业方面,中国正积极开放,比如银行业正逐步对外资开放。

1.3 教育和技术

中国对教育和技术非常重视,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政府对教育研发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本,虽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是一个“缓慢的变量”,但这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4 城市化的开展

城市化对市场的需求来说是很重要的驱动力,对于经济的增长也是很大的驱动力。2010年我国将成世界最大贸易国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今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能够达到2.1万亿美元,增速在2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商务部公布的“十一五”规划表明,在未来几年中,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外贸大概保持10%的增速。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根据我们的研究,外贸增速要超过10%,有可能达到12%~15%。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2007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走势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依然在高位运行,全年GDP实际增长率约为10.6%。下半年投资增速将会保持平稳增长的走势,贷款增速会有所放缓。2季度末到3季度,CPI依然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但这种上行压力的持续性不强,4季度开始CPI可能有所回落,全年涨幅在3%左右。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不减,进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仍将持续增长。对外投资迅速增加,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可能继续缩小。外汇储备还将再创新高,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将提高外汇投资效率并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将稳健偏紧。其基本特征是:在继续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和做好总量调节的同时,注重价格型工具的应用和结构调整。2 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2.1 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

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0%。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2.2 进口价格涨幅高于出口价格

从长期看,我国进口价格涨幅将高于出口价格涨幅。从进出口结构看,我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大多数商品我国并无国际话语权,因而价格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我国进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此类商品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左右,而且价格将呈不断上涨趋势。我国出口企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而处于下游的出口产品价格却难以提升,利润空间明显收窄,贸易顺差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抑制。

2.3 出口增速回归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增速也将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据世贸组织统计,2007年初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到8月份,我国月度出口总额1114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1058亿美元)。2006年我国出口9689亿美元,同期德国出口11111亿美元。按照两国目前出口速度,如不考虑汇率变化,预计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一般都要经历从出口增速迅速增长到维持相对平稳,再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阶段。因此,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出口增速可能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走势,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未来几年内,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但增幅会逐渐回落。预计在2010年前后,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达到顶峰,即4000亿美元左右,然后趋于稳定或有所回落;顺差增幅也将由2005年的74%下降到2010年的10%以内。二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维持顺差。我国出口基数远远大于进口基数。2006年,出口总额9690亿美元,为进口总额7916亿美元的1.22倍。考虑到影响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各种长期因素,我国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的格局短期内难于改变,我国顺差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还将继续存在。

2010年我国外贸走势总体会趋于改善,专家一致认为,出口额将逐步增长,但短时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可以预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

5.1%。此外,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困扰国际贸易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外需环境的改善,无疑有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从而使我国外贸在明年有望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走势,加之今年基数较低,因此,一些机构预计明年我国外贸出口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能够取得10%以上的增速。

不过,专家也提醒,对外需和出口形势不宜过于乐观,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还存在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以及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都会对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可以说,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任务也将更加艰巨。

尽管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短期内很难再开足马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对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严峻的形势,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引导。既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提高贸易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包括适时调整完善进出口税收结构,加快推进涉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贸易融资政策创新力度,以及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等。

然而,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我国外贸最急需解决的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即改变过去依赖低廉价格、数量扩张型的发展策略,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通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总之,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拉动出口贸易提升的新思路,《进出口经理人》,2006年10期

[2] 我国外贸顺差解决机制的问题思考,《发展》,2007年05期

[3] 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济论坛》,2007年10期

[4] 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经济导刊》,2007年09期

[5] 产经资讯•视野,《重庆科技》,2007年04期

第三篇: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范文)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在建党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刑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综合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在建国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建国后第一次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8.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系统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0.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实施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保障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以()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正确√

A.经济建设

B.阶级斗争

C.制度建设

D.社会建设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作用。正确√

A.制约

B.规范

C.关键

D.重要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的法律规范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监督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7.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

C.依宪执政

D.依法执政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我们党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的笼子里。正确√

A.制度

B.法治

C.文化

D.纪律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指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正确√

A.发展

B.建设

C.稳定

D.开放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党内法规体系。正确√

A.高效

B.完善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正确√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2.杨小军教授认为,法治对于反腐的三个作用是()正确√

A.惩治

B.治理

C.调整

D.教化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有机统一。正确√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制度文明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要推进()正确√

A.严格执法

B.公正司法

C.社会畏法

D.全民守法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做到()正确√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和责任追究制度。正确√

A.审查

B.记录

C.通报

D.查实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做到坚持以下哪几个治理?正确√

A.坚持系统治理

B.坚持依法治理

C.坚持综合治理

D.坚持源头治理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使制度和法律具有()和极大的权威。正确√

A.稳定性

B.连续性

C.功能性

D.制度性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共同推进。正确√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宪执政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正确√

A.社会化

B.社会化

C.制度化

D.法律化

您的答案:CD

正确答案:CD

答案分析:

第四篇:略论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走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世纪。可以相信,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过20世纪后50年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久经社会实践的磨合、考验、锤炼,已经度过了不惑之年,为适应21世纪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会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势和自身的特点,开创城市规划工作新局面。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呢?就个人有限认识,对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走势发表几点看法。现代化是城市规划追求的共同目标

略论21世纪城市发展走向,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优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追求,个性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法则,进一步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一是达到较高的环境质量,使城市具备健全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达到较高的生活质量,使城市具备舒适的住房、优美的住居环境、方便的生活条件和齐全的服务设施;三是实现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使城市具备完善的交通、流通、新陈代谢和安全保障功能;四是实现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城市具备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产业机制与活力;五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使城市具备法制的、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机制、手段和效力。21世纪我国城市还应当是一个高文化素质的城市。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少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这是城市的骄傲与财富,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同样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一句话,21世纪的我国城市将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南和蓝图,理所当然把反映和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当作首要任务。尽管各个城市所具有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基础、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但城市规划所必须研究和努力展示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的基本特征应当是相同的,起码有以下四点:

第一,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构筑物等有一个合理的空间利用、空间布局和科学的结构形式,决不意味着高层建筑林立拥挤和立体交叉选三架四的空间形态就是现代化城市所追求的空间象征。现代化城市的空间形象应当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结构先进、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和体现文化素质、讲究环境艺术的空间要素组合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就应当科学地把这一具体空间布局特征描绘出来。

第二,城市环境。城市的各项土地利用、建筑群落、空间交通、经济活动和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能够符合和保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应当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困惑和压力,使人们生活得舒适、文明、卫生的,能够享受大自然的宜人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城市规划就应当把上述原则和要求具体地融进规划里,反映在图纸上,落实在实践中。

第三,城市硬件。城市所提供的住房、能源、热源、水、气、各种物资和社会化所要提供的各种服务等实现齐全、方便、快捷、安全、高质量,并具有高度灵敏的信息和反馈系统。同时,还要求城市具有很高的设防能力,能够抵御地震、洪涝、泥石流、沙漠化、台风和火灾等的侵害。现代化的城市应当成为一个健全、方便、设防、安全的城市,城市规划也就应当把城市的硬件设施全面、合理、高标准和系统地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以便按规划实施建设,如期实现。

第四,城市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人文色彩、时代烙印和城市特色等,是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城市文化的反映和集大成。一个没有或缺乏文化的城市只能是大量建筑材料的堆积地,或称为建筑的沙漠。现代化的城市应当是一个城市形象比较美、文化含量比较多、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城市。城市现代化水平越高,人们越是热爱和珍惜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就应当在发掘、保护、发展城市文化上下功夫,使城市以自己的独特形象和文化光彩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因此,对于世界遗产、古代遗存、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建筑、传统风貌、民族风格、地方风俗和城市特色等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和突出体现。体系化是城市规划完善的必然结果

我国城市规划之树,经过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和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一棵有枝有叶、根深叶茂的大树。应当相信,21世纪的城市规划之树一定会茁壮成长,干壮枝精,开花结果。建立健全自己的城市规划体系,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体系化是我国城市规划完善的必然结果。

第一,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触角会深入到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多层次,分工明确,内容充实,相互衔接而不交叉重复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一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跨省域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三是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对直辖市、特区城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群进行跨市域范围的城镇体系规划;四是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五是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六是分区规划;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开发和各项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管理依据;八是城市设计,对新建、改建、扩建街区、地段的各种建设要素进行科学的空间组合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九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主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各类城镇体系规划,提高城市总体规划中各个专项规划的有效协调和控制能力,加强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内容;提高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覆盖率,以便尽快把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真正健全起来。

第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建立健全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和行政措施在内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行政措施等六个层次中,法律《城市规划法》亟待修改,行政法规《城市规划法实施条例》尚需出台,部门规章已颁布《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五、六项,需要进一步健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具有立法权的“较大”城市都已颁布了城市规划方面的地方法规,但地方规章尚需加强和配套完善,这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行政措施,更大量性的法规制定工作,即无立法权的设市城市和县城的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行政措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快法规的制定进程,现在有的城市还是空白,更多的城市需要配套完善。可以说,健全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任重道远,尚需加倍努力。

第三,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为依法保证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规划管理理论体系、机构体系、运作程序体系、制度体系和监控体系等,从目前情况来看,理论体系尚需确立,机构体系尚需健全,运作和制度体系尚需理顺和完善,监控体系尚待加强建构。最基本的是从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各个设市城市和县城健全多层次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体系。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都应当设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个城市只能有一个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这就是城市规划管理局。当前668个设市城市中设立规划局的仅占60%,可见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体系仍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健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方面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规范化是城市规划成熟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摸索、充实、拓展和实践的检验,城市规划体系框架业已形成。但是,各类规划的内容深度、表现形式、质量要求、审批尺度、实施管理程序等还因地而异,往往因编制者、审批者、管理者的认识不同而不同,五花八门,需要加以规范。不规范的规划,难免出现认识不

一、深浅不

一、步调不

一、甚至无的放矢,各持已见,争执扯皮,事倍功半。为统一认识、统一尺度、统一步调,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指导作用,规范化已成为城市规划发展到今天的客观需要和时代要求,无疑是城市规划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城市规划规范化,包括内容的规范化,形式的规范化和实施管理手段的规范化,主要应抓住规划编制规范化、审批程序规范化和实施规划管理的规范化三个环节。

关于城市规划编制规范化。1991年10月1 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对1980年12月26日发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的补充修订和改革,已经施行10年了,对规范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21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要求,城市规划的内容丰富了,涵盖面扩大了,针对性强了,深度明确化了,指标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形象化,规划质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尢其是电脑的运用,使规划文本和各种图纸质量发生了飞跃。同时也看到,在实践中有的规划编制内容超出了本规划的职能范畴,甚至喧宾夺主,象是一个大杂烩,重点不突出,深度又肤浅,文字也罗嗦,看似大部头,实际不解渴。也有的规划完全是按照领导者和业主的意图进行编制,不少地方违背了基本的规划原则,影响了应有的规划质量。为了充实完善规划内容,抑制不应有的干预,进一步明确规划编制者的责任,有必要制定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或制定实施细则,增加新的内容,提出详细要求,规范各项规划的职能,同时对基础资料、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的具体内容与深度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

关于规划审批程序的规范化。《城市规划法》有一个审批权限的宏观规定,对审批程序并不具体明确,通过十年来的实践,已经有了比较合理的经验程序和步骤,应当及时总结,出台《城市规划审批办法》,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各项规划的审批权限、审批条件、审批内容、审批方法、审批步骤、审批时限和审批制度等,避免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偏差性、宽严不均、手续不全、拖延积压和主观意志的决断,实现及时审批和提高审批质量水平。1998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审查的9项重点内容,可以说是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关于实施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关键在于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项目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具体审批的审批权限、审批条件、审批程序的规范化,杜绝多头审批、越权审批、拖延不批或无合法程序、无完整手续的滥批,以保证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都能够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具体要求实施。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个《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管理者和建设者的行为,使各个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实施规划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认为,21世纪的我国城市都应当实现运用电脑来进行自动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有机可趁和干扰,通过城市规划管理手段的革新,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规划管理的规范化。

为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程序、实施管理的规范化,除了建立健全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加强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配套建设外,还必须加快出台和完善健全我国城市规划方面的各项技术规范、技术性规定、定额指标体系和业务制度,甚至包括业务术语、专用名词的规范化。应当说,在这方面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努力去做,从而使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法与各个单项法规、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各种行政管理法规规章与技术性法规规章、规范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的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个性化是城市规划深化的突出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过去生产力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限和思想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化,从主观上到客观上,城市规划主要在城市性质、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上作文章,对城市形象美的塑造、环境艺术的讲究、城市特色的重视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建筑风格的多样化等触及不多,很少强调,城市的个性化问题摆不上议事日程,形成了我国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百城一面,十分雷同,缺乏个性风采。改革开放以来,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感到不满意,从“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的提出到今天城市形象成为热门话题,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呈现出一个由共性突出到个性突出的历程,城市个性化成为城市规划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的特点。

我认为,在城市规划中注意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主要应在时代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时代特征。即反映现时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个性。城市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过程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高速公路的发育、超级市场的突起、电视塔的高耸、大型立交桥的增多和成功的人工景观(如北京的世界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等),以及新型的生活居住区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都是反映时代特征的城市规划要素和明显的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建成精品,凸现现代气息,突出特色。

二是空间特征。即城市特有的环境空间个性。由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尤其是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大理苍山洱海、丽江玉龙雪山、兰州黄河水、连云港山海奇观、长治老顶山,以及合肥、南通、聊城的护城河等,赋予各自城市独具一格的环境空间景观形象,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给予足够的保护、控制和充分利用,其景观特征、观景视线、植被环境,不允许出现建设性破坏和人为影响。在山、水和风景名胜、自然景观不明显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广场绿化,营造绿色城市环境空间氛围特征,石河子、濮阳、朔州等城市在这方面都收到了良好作用,塑造了自己城市的环境空间个性特色。

三是文化特征。即城市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宗教影响等所反映出来的城市个性。今天,我国已经拥有平遥、丽江两座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0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文物古迹分布在各个城市里,形成众多的国家、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加上历史街区(地段)和传统建筑文化等,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记录、积累和延续,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之根。城市规划对于世界遗产、古代遗存、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古迹、传统建筑、革命纪念地等的保护和利用,必须给予切实的保证和发扬光大,以充分显示该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烘托出自己的城市个性。

突出城市个性特色,城市规划抓好对建筑的审批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量的建筑和建筑群,是构成城市的主体性要素。应当说,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与多年来我国各个城市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不敢标新立异,雷同和抄袭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天,建筑创作已经没有了紧箍咒,思想解放,形势大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各类建筑方案审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功能和合理布局,同时应根据该城市的地方特点,支持和繁荣建筑创作,创造自己城市的建筑构成、形式、风格、基调、符号和传统色彩,形成自己城市的个性特色。广州、乌鲁木齐、青岛、威海等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1世纪的城市规划必然会在重视建筑艺术,促进建筑创作繁荣,增强城市个性特色方面,迈开更大的步伐,努力使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开化是城市规划进步的客观要求

过去,城市规划被看作是城市领导、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再加上保密的要求,给城市规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老百姓很少问津。自《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进行公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开发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杜绝不正之风,城市规划已经向社会敞开了大门,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之中,接受公众的问询和监督,提高了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应该说,这是公众认识规划、参与规划、支持规划、规划走向公开化的开始,随着城市规划的进步,要求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的公开化呈现出新的局面。

我认为,城市规划公开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并实施城市公开化制度,另一方面是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程度与水平。关于城市规划公开化制度,一是规划编制公开化,即在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全社会进行城市规划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把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之一。在城市规划方案论证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专家、各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单凭长官意志的主观决策。二是城市规划批准之后要向社会公布,采取报纸、展览、电视等各种媒介使广大群众了解城市规划,认同城市规划,支持城市规划,自觉服从城市规划的调整与安排。三是规划审批管理公开化,即五公开:(1)审批政策公开;(2)规划要求公开;(3)审批程序公开;(4)审批权限公开;(5)审批结果公开。对于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审批管理,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五公开”,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推行,有的城市只实行了“二监督一公开”,主要是公开了规划设计条件,这是很不够的,21世纪的我国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应当全面实行“五公开”制度。四是监督检查公开化,尤其是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违法审批行为的查处,也应当公布于世,从而起到有效有力地遏制违法行为的作用。关于公众参与,我认为,应当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公众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由公众利益参与转变为自觉参与;由公众形式参与转变为实质参与。在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中,对于公众的参与不能是图形式、走过场、做样子,更不能认为公众参与是添麻烦、惹是非、多此一举,而应当看到,公众参与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城市规划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表现。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最头痛的是多头管理、越权管理和不应当干预的干预;最容易发生偏差的是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言代法、以罚代法;最难的是公开化管理。要充分体现城市规划工作的政策性、权威性、公正性、公益性、公开性、公平性、条理性、服务性和效率性,实行城市规划公开化,全面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公众参与,是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需要和保证城市健康发展,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相信,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公开化管理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语

我国世纪之交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由膨胀的城市到健康的城市、由文化的失落到文化的弘扬、由困扰的环境到宜人的环境、由交通的发达到发达的交通,由设施的健全到健全的设施、由突出的共性到突出的个性的成长过程,与此相适应,城市规划也经历着一个由资料的积累到资料的雄厚、由经验的手段到法律的手段、由被动的综合到能动的综合、由程序的法定到法定的程序、由科学的决策到决策的科学、由简单的复杂到复杂的简单的提高过程,城市规划面临着一个量变到质变和跨上新台阶的挑战和机遇。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的走势是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的,本文仅在城市规划的现代化、体系化、规范化、个性化、公开化等方面进行一下粗浅的探讨,权当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同行的共同讨论,为促进和提高2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质量和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

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各位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是,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我们的题目叫做中国法治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的起点。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呢是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四中全会它的这个和以前的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上。第二个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标明我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的程度,重视的状态。第三个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所显现出来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那些转折。第四个问题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采取了一些新的起点。下面我们就来讲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依法治国,我们国家搞法治建设,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其实从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在推行法治,包括建国初的大量的这个形势政策和形势方面的法律等等,包括婚姻法啊,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婚姻法,还有宪法共同纲领等等。

但是我们要提的第一个脉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项就是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另外一项就是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讨论和决定。在关于民主和法治建设这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这个方面的这个内容,它是怎么写的,它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可以注意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对法治建设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第一次。那么文化大革命这个的它的这种的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是我们对这个党和国家的这个中心工作,它偏离了这个经济建设,因此它需要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另外一个,一个形成十年浩劫的一个原因呢,就是民主法治的建设受到了削弱,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们建设法治依法治国的一个新的大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它对法治的强调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讲到了一个十六字的法治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设方针,就是现在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四句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且讲到了这个法律要它这个制定要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什么样的权威呢,要有极大的权威。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讲法制是讲的制度的制,就是我们所说的刀制,主要还是强调这种制度性,就是这种法律制度的这种建章立制的性质,那么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法制的这个表述。

到了中共十五大的时候,对法治建设的表述就有一些的变化,在这个十五大报告当中,提出了这么一句话,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法治国家,要依法治国,这是一个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的治,法治啊,已经不是制度的制了,而是三点水的这个,我们叫水治,那么前面那个呢,制度的制,我们叫刀制,就是从刀制到水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以前一直讲的都是刀制,那么到了十五大以后就讲水治,所以而且不但是水治,还讲的是,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个提法也是全新的,这意味着我们对于执政党对于法治的这个规律性的认识,它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升华,这是第二。

第三,到十八大,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新的十六字方针,叫什么十六字方针呢?叫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们刚才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讲的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这个呢它主要是围绕着执法来的,主要是强调制度,所以先要有立,要把法立出来,有法可依,我要执法你得有东西啊,那什么东西呢?那前提就是法。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呢,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建章立制。那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建了很多章,立了很多制,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再去讲立法,讲这个建章立制啊,仍然局限在这个点,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就必须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是什么呢?法律就成了这四句话里面的其中一句,而不是全部了,什么意思呢?首先要讲立法就是讲它的科学性,但是除了立法还有别的,还有什么呢?还有执法,除了执法也还有别的,还有什么?还有司法,那么有了立法、有了执法,有了司法,这个整个环节有了,但是这个社会这个老板性这个所有的社会上的大众,他如何呢?他还得有个全民守法的问题,这是十八大提出来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这个规定,新的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当中,对于法治这一部分,他用了一个新的概念来表达,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当然还有很多具体内容,包括这个它的推进布局,推进路径是这个推进法治中国是怎么推进的。包括司法体制改革是怎么改的对吧,包括行政执法建设法治政府是怎么,应该怎么来强化,来改善。那么以及这个包括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如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确保人权等等,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

那么到了刚刚结束的这个十八届四中全会,它做了一个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这个重大问题的若干决定,在这个决定当中,他对于法治在前面的,我们讲在历来的,在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他仍然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什么内容呢?它是要建立法治体系。所以推进法治中国,我们它用了两句话来表述,就是前半句讲,要建立法治体系,后半句讲,要建设法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我们一直在讲建设法治,推行法治,推这个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从十五大以来,我们就在讲,就在讲这个依法治国,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法治国家是什么?这是个目标,那么这个法治国家有没有更具体的内容呢?其实从十五大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法治国家,它在这个,这个目标上它有什么更为具体的内容。那么四中全会就把这个更为具体的内容讲了出来,他写的是什么呢?叫做法治体系,就是说法治国家到底是含什么?那么就现阶段来讲,它主要要包含的就是法治体系,所以它是由两句话来构成的,就是建设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所以法治国家法治体系,那么我认为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应该说我们大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的。就是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今天,我们党在依法治国的这条道路上,一直在进行探索,一直在推进,它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国家,法治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梳理了这个发展过来的这个过程是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证它法治和,民主和法治的关系。那么到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十八大的所谓新十六字方针,到三中全会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直到今天的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体系建设。我认为它这个脉络可以告诉我们,共产党推进法治建设,它是一个传承,它也是一个发展,它不是从势头缝里蹦出来的,它首先它得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第二个呢,它又不是固定在那儿不动,所以它有一个发展和这个升华。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法治建设,我们的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二、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我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一)“法治”议题的设置

第二个问题,从四中全会与法治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确实对于法治的重视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角度重视依法治国,法治建设。那么怎么来讲这个问题呢?第一,议题,就是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会议的议题,从议题来看,我认为它就是重视,就是我们形象的说,从这个举措从这个动作看,它就是重视。先不说内容,我们用四句话来概括,它重视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程度,它这个议题重视。第一次,第一个是什么啊,就是在党,在我们党建党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家可以去翻一翻,从1921年,共产党建党开始,召开第一次一大开始,一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历次的党代会上,包括代表大会和全会上,都从来没有把法治作为一个主题,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过,那么这是第一次。

第二个第一次,在建国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在建国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也是第一次。那么从1949年建国到今天,我们党也开了,从七届这个三中全会开始,三中全会以后,那么我们党就已经,我们就已经建国了。那么从那个,从那个时候1949年到今天,我们开了很多次党员,这个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这个中央全会。大多数都讨论这个经济建设问题,这个改革开放问题,这个路线斗争问题,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党建问题,但是没有专题讨论过法治问题。那么这一次也是第一次。

第三个第一次,是第一次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我刚才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法治已经是比较重视了,已经是重视的程度已经是前所未有了,因为用了很,讨论了一个是解决基本路线问题,一个就是解决民主法治问题,从议题来看,占的比重也是很,在历史上也是很高的。它即便是这样,那么它也没有把法治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作为一个主题来进入中央全会。所以我们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法治,也一直是作为一个自然段,它的表述作为一个自然段,作为一段文字,或者说作为一个二级标题等等来讨论的。那么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这是第一次。

第四个第一次,就是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决定的形式来对法治问题做出重大安排。光开会不行,你最后还得形成文件,形成决定,所以中央全会它要讨论问题,讨论完问题对于重大问题,它会作出一个中央全会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党的文件,就是党内的最高法规。那么这一个东西,它专门,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已经作出了关于依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上,在建国史上,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从来没有过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不但作为议题而且作为一个决定,它就成为了党的重大,党内的重大法规是吧。那么它会对于治党,对于治国它就具有了纲领性的这个文件的地位。所以我们说,从这四个第一次,能够做出,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执政党,对于法制建设的程度,已经是前所未有。

(二)为什么如此重视法治建设

那么既然如此重视,什么原因,我们就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视?我认为,一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是有它的客观规律,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我们经常讲这句话,形势和任务,形势和任务,这句话都讲老了,但是这个话是有道理的,任务就是这个党要干什么,它打算要做什么,形势呢,形势就是客观情况,它只能,它必须,它应该干这些事情。所以形势和任务是决定这个党重视这个依法治国,搞法治建设的,我认为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那我们来看,哪些形势和任务决定了为什么要把法治放到今天这个位置,为什么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视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一,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的,我们刚才讲了,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小平同志讲这个基本路线是一百年不动摇。那么习近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讲话当中也提到了。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宏观从长远,从历史来看,如果没有发展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什么问题都不会解决,都解决不了。所以发展是最终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以发展是第一要义,是没有动摇的。那么但是这个发展我们过去的发展和虽然我们一直仍然要坚持发展,就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这个发展,可是这个发展我们面临着新的情况。

就需要调整,就要从粗放的发展,转向科学的发展。过去是外延式的粗放发展,也就是往里面砸钱,投,所以投资拉动嘛。那么经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再这么做下去,它已经难以为继,对吧。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转向一个内生的发展,由内生动力,由这个,要释放,我们讲让生产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要释放对它的束缚,让它变成一个自我的,这个有造血功能的一种良性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通过法治来克服短期化和功利化的趋势,这就是形势决定。就是我仍然是发展,发展仍然是第一要义,但是过去那个发展不行了,那种粗放式的,那种外延式的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了,你比如说你投入,你这个我们讲投资拉动对吧,然后呢大型项目开始上,把生态环境给搞坏了是吧。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看出来了,北京的雾霾很严重了,已经不是,不是什么今天有没有的问题,好不容易才来一次雾霾,现在是好不容易才来一次蓝天。那么这个问题不仅是北京,其实很多地方都已经严重到了这个程度。那么你再去搞这种什么粗放式的发展,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那就会祸及老百姓,祸及全民,祸及这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所以这个路肯定是不能再这么走下去了。那么以投资,以粗放式,以这个外延式的增长式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得改为这个内生式的发展,这就要有什么?要有我们讲的通过法治来克服它的短期化和功力化倾向。就是你想哪儿发展你都去发展那不行,那有些地方能发展,有些地方是另外一种发展方式,这个就得通过法治来,就是这个是我们讲,我们用法治的方法来固定这个趋势。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二,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要高度重视发展,我们第一个是发展,第二个就是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在讲,我们就在推行改革开放,所以35年来是一个改革开放的35年。那么十八大以来,我们对于改革的重视程度,也是在得到了极大的这个强化。你看,二中全会讲什么?二中全会,十八届二中全会就是它的主题就是讨论国务院的改革,就是行政改革,这是改革吧。然后三中全会呢,三中全会就是直接上升到了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说,改革是我们的一个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是我党的一个任务,但是改革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过去在潜水区,摸着石头过去就过去了,实际上深水区就不行,深水区是什么?深水区就必须通过法治,来形成更加规范和有序来推进改革的方式,你不能随便改了,也许我们过程中,哪个地方走不通了,我们找一条能走通的路,我们把这个路打开,我们就改了,我们就走过去了。

但是今天这个形势已经不允许了,所以在新的改革的时候,你比如说,它这很多利益已经被固化了,那你怎么样把这个固化的利益给它打掉了,调成新的利益格局没有法治能行吗?也推不动了。所以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这是四中全会决定的。

第三,社会转型的形势和任务也决定了它,社会转型,社会怎么转型呢?我们认为社会已经进入了所谓的转型期,所谓三期叠加里面,其中有一个就是社会转型期,那么转型意味着什么?转型意味着社会纠纷,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法治来化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应对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刚刚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处理掉就完了,他有意见,他要上访,我们给他点钱,我们给他做做工作是吧,再不行,我们把它关起来。这种处理方法如果单对某一个具体的事和案件来讲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你处理完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出现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简单化的处理,这种东西是不可为继的,因为这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个镇痛。那就必须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我们不是有一个经常有一个说法吗,人民内部的矛盾要用人民币去解决,但是实践证明,人民币并不能全部解决社会矛盾。那谁能解决呢?法治。得回到法治的规则和法治的轨道上来对吧。我们讲第一你得进轨道,你不能在体外循环,我动不动就爬电线杆子,我动不动就堵人家高速。那这种方式也不行的,对吧,所以你得进到轨道来,不能在体外循环。第二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得按法治规则,法治的公平正义,有没有法律标准啊,有没有政策文件啊,有没有合理之道啊,你不能说谁闹的厉害我就给谁,谁不理我就,谁不闹我们就不用理他。那这个现在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着大量的,由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纠纷,必须用法治的这个原则和轨道去处理。

第四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决定了我们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必须要重视法治,立制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们现在讲,立制腐败,立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所以我们党才提出反腐倡廉啊,所以我们才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啊,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啊,对吧,就是这个党的干部,我们讲领导者啊,是需要去约束和监督的。那怎么来约束他呢,那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制度是谁?关键就是法治,就是法律制度是最大的笼子,是最基础的笼子,也是最牢固的笼子。那我们面对的这些腐败的现象,我们该开展了一个打击腐败,对吧,有一个我抓一个,我发现一个我逮一个,我们讲的该查的查,该关的关,该判的判,该杀的杀,这叫治标,它形成了一个,我们要在反腐上,我们有三个目标嘛,一个就是不敢腐,那么惩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不敢腐的问题,是吧。就是我形成威慑力,我高压态势,我发现一个我逮一个,那么就让更多的人呢,他就不敢了,是吧,至少他现在不敢了。那这个态势就被压住了,但是第二个呢,他还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不能腐,就是他腐不成,他这个门被关了,他想弄那个事他弄不成,这个要靠什么?这个要靠打击不行,这个要靠治理,这个治理是什么呢?治理就是法治,治理的规则就是法治。

所以理论上我们认为,四中全会实际上是从什么呢?是从权力反腐,这个党,这个叫纪律反腐转向法治反复的一个转折点,这里要高度重视,这就叫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会强调法治,就是它是一个治本,它是一个治本,治本的之举。那么我们要反腐倡廉,不能仅仅靠治标,它最终还是要转向治本,这就是一个,这个形势任务决定的,我们要把法治放在如此高的地位上。所以以上这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法治,这是第二个问题。三、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转折

(一)建国后第一次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

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四中全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大的转折点。说到转折我们就要来谈谈几个问题,第一我党在历史上,我们讲建国以后啊,我们的第一次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被称之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什么转折呢?主要是经济,就是党的中心工作的这个转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的中心主要在什么呢?在阶级斗争,对吧。所以搞政治运动啊,以阶级斗争为纲啊,阶级斗争是纲啊,这个(钢锯木桩),它一抓就灵啊,它是这么一个核心。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召开的这次重要的历史会议,它就决定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这个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

自从那个转折以后,我们就确立了后来所谓党的基本路线,叫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两个基本点,一个叫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叫坚持改革开放。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是这个党的基本路线,在统领,在指引,在引领全党和全国。这是一次第一次大转折。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又一次大转折

四中全会我们认为它是又一次的大转折,它转了什么呢?第一认识的转折,对谁的认识?对法的认识,对法治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认识的一个转折。过去我们是没有这样的问题的。那么现在对于党、国家、人民是什么关系?因为搞法治建设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最近外媒在这个,国外的媒体也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共这个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开会以前和开会期间,开会结束以后,发了一些文章,发了一些评论,有一些观点,也提出,他们其中有提出一个,提出一个问题,说那意思在中国这个搞法治建设,那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比较敏感的,其实也不敏感,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认识到了,已经回答了。我们叫什么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怎么统一?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你不回答,你要是没有认识到位,你是无法回答的,我认为四中全会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认识上的一个一次升华,就规律性认识的一次升华,它怎么回答的呢?法治,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奇怪的命题,党是一个主体,法治一套规则,你把主体和规则搁到一起来比较,这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我就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问题。就像我们讲,一个家里面,你给我讲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那这个户主是,他是,是老大,但是老大你得按照什么规则来呢?你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你就有一些规则,是吧。比如说过去讲,这个有这个家族,有祖宗的什么家法,有这个家训,他就要管你呀。那么党大还是法大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这样来回答,党仍然是执政党,党肯定是领导者,从主体来讲,它就是大的,但是党按照什么来领导呢?按照法治,所以党也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活动,你也必须依法执政,必须治国按照法治,这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认为这样,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提法,就是认识上的转折,我们不要回避这些问题,也不要羞羞答答的,这要有理论自信,才能作出这样的认识和转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对国家而言,依法执政是讲执政党,就是讲我们对于认识上,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党还是对国而言,宪法都是根本,我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没问题,但是把宪法讲到依宪执政上去,是认识的转折,就是党的运行也得首先得依据宪法,这就把党和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关系拉的更近,它的认识,它这个规律性认识,这种关系的认识,比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我认为这也是个转折。

第二,我叫战略的转折,什么叫战略的转折呢?就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四中全会专门以中央全会的形式来讨论法治就意味着,我们这两句话,第一,它成为了基本方略,第二,它成为了基本方式,就是法治作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作为治国力争的一个基本方式,这两个基本,我认为就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一个战略的转移,方略是什么?方略就是,我们叫方向和策略,就是讲全盘的战略布局,全盘的战略布局,法治是布局的这个全局的安排,就战略布局,就是个战略,不是个小的问题。第二,它方式,那就是手段、工具和措施,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治国力争这些大事大非的问题上,法律不是,法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你还得用这个基本的方式,你不能想用就用,不想就不用,对不起,它这个基本方式,你要经常用,主要要用,而且还要重要的用,这就是战略的转折。

第三,我们叫路径或者叫布局的转折,就是我们推进法治,要有什么样的路径,通过什么布局来,四中全会做了一个明确的回答,他讲什么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是四中全会确定的,推进依法治国的布局路径,这是它的一个总布局,我们怎么来干这个事情,我们就把系统的来推进,你看,依法治国讲的是国家,依法执政讲的是党,依法行政讲的是政府。然后还有这个什么?法治社会讲的是谁?法治社会就讲的是芸芸众生,普通老百姓,企事业单位,所有这个社会的主体,天下之人,既讲了党,又讲了国家,还讲了政府,还讲了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是这么,中国的法治是全方位的,所以它这个整个,我们讲它这个布局、途径,它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孤兵,孤军深入,它是相互联系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各位在工作当中,都应该有,有切身的体会。你比如说我们经常讲,政府在这做决定,政府去落实,那么这个县委,这个县政府在落实,他是谁呢?县委在后面做决定。那你告诉我,这个事情谁说了算,你说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那个县委,那个党委他要不依法呢?那政府还得去落实,所以他也得讲依法,这就叫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然后好了,第二个,我们讲了很多党政,党政机关都要讲法治,都要依法,那老百姓要不按这个来呢?(闹而优则仕)呢?所以讲法治不是讲某一个方面,而是讲全方位。

第四,体系的转折,这个大转折当中,我们讲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折,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的,这么一段精彩的表述,我们要完备的这个法律规范体系,要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利的法治保障体系,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规体系,五大体系,我想说两点,第一,这个转折是讲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折,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问题,法律体系就是我们立,我们建章立制,核心问题是我们制定多少规定,把制度给搞起来,法治体系就没这么简单了,它当然包括建章立制,既包括章,也包括制,但是它可不仅仅是章和制,它还有第二,什么内容呢?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和党内反馈体系,实施、监督、保障三大内容,而不仅仅是第一个什么法律规范体系的问题。所以这个转折我认为四中全会里面这个转折当中最大的,这个成为了法治国家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党内法规体系,把它放在法治体系当中,这是四中全会的,这次的新亮点,就是法治不能光讲,因为我们是知道,不能光讲国家的法律,还得讲党内,党规党法,为什么?因为它是执政党。所以今天这个法治的概念里面,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党内法规的元素在里面,你作为这是一次新的提法,所以我们讲大转折,是讲这四个方面的,认识的转折,执政治国力争战略的转折,然后布局路径的转折,以及法治体系的转折,来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四大转折。四、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的新起点

第四个问题,开启了新的起点,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起点。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实我们一直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讲法治的时候,一直都讲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后来这个提法就被固化下来,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这叫什么?这叫道路,这个道路是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变过,到四中全会仍然坚持,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以这个,这个是,这是一个政治原则,它是一个政治属性的,道路不变,但是在道路上,四中全会派了,我们叫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或者叫新的局面,因为它形势任务不同,那哪几个新起点呢?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起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这个决定,那么三中全会讲的这个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是不动的,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来这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吧,那么这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是什么内含呢?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就主要的内容就是法治体系,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它的主要的内容就是法治,依法治理的能力,所以你注意,我们在讲治理,社会治理的时候讲,讲了四个治理,对吧,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等,它里面也有一个叫依法治理。那么在四中全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决定,一个重大安排,一个重大部署的时候,他就给这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注入了法治的元素,所以下来这个治理,什么叫治理体系?治理体系里面大部分内容就是法治体系,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你怎么治理,那你就搞一些法治体系出来,你就建成这个法治体系。对吧。

你比如说我们把这个问题讲的更具体一点,说这个老百姓他有诉求,他怎么反映?写个信,告个状,起个诉,打个官司,还是怎么着了?那他去找你,你要不理他呢?你不接受他怎么办呢?你有没有一套制度体系来接受所有人提出的诉求,你别小看这个问题,当你办事办不成的时候,你要投诉他的体系是什么?当有人(看卡)拿吃药的时候你怎么去投诉,你有这套体系吗?有一个完备的体系,有效的体系,监督的体系吗?那怎么办?所以我们也有人跑去堵高速公路,坐到政府门口去。那现在你从法治建设上来,你就把这套体系给健全,就诉求反映的体系,我们拿这个来讲,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政权,它都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你这个地方是那样的,那个地方是那样,不能够依靠个人的,说他这个人清明一点,他搞的好一点,这是难以为继的,那因此整个我们必须通过法治体系来解决这个。比如说我刚才举个例子,叫诉求反映体系的问题,用法治的方式来,所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四中全会以后,它主要变成了一个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这就叫新的起点。

第二,建设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刚才讲了,我们仍然是建设发展,这个路是没有变的,任务是没有变的,对吧,但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展,我们靠外延式的,还是靠内生动力?当然是走内生动力,当然是走市场经济,那这个市场经济它就是一个法治,就是一个法治经济。过去讲,过去做,我们讲做生意,大家都有体会,它是熟人经济,一帮子老乡,几个认识的朋友,我们连着,我跟你认识,你的货卖给我,我卖给他,对吧,我们都是熟人,那我们遇到一个生人怎么办呢?遇到一个生人我们要跟他做生意,我们先把他变成朋友,然后我们再跟他做生意,所以先喝酒,先吃饭,先认识,聊天,认识到差不多了,觉得这个人可交,我再跟你做生意,这叫什么?这叫熟人经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初的心态,但是现在你看那些,阿里巴巴成为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吧,他是一个陌生人的经济,他谁都不认识,他不需要请谁吃饭,不需要认识什么亲戚老表,谁都不认识,就通过网上就完成了,这就是新的经济劣态,经济形态,经济发展的模式,那么它更多的是这个东西,那你说你到银行去存钱,你跟银行的人认识吗?你不认识,那你为什么愿意把钱交给他,所以现代经济,现代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这么一种状态,那么陌生的经济,它是非人格化的,非人格化的,它就,那就谁来推动它呢?法治,就是你跟它不认识,你交给它,你觉得可怕吗?那我总得有保障,谁来保障,法治,就你敢把,人家把钱给你放在这,然后你直接揣兜里,你就给人家,就给人家吞掉了,那就,他就会收拾你,那谁收拾你呢?刑法,警察就会来抓你,对吧,法院就会判你,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法治。所以我们讲,建设发展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用法治来树立新的发展起点,它这个叫透明化,可预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应该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就是新的起点。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起点,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改革我们认为在今天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也就是说改革遇到了来自于方方面面利益固化的这个阻碍,那要打破这个阻碍,你靠什么?靠人,难以为继,靠人你也力不从心,那就靠什么?靠法治,靠法治的权威,所以深化改革是要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和保障作用的,我首先给你引导上哪走,然后我把它固,我打破以后,我处理新的改革格局以后,我用法治把它保障起来,所以我们讲,四中全会实际上开启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路径,新的起点,就是用法治去发挥,去促进改革,用法治去引领改革,在法治轨道内改革,用法治来保障改革的成功,这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第四,反腐倡廉的新的起点,刚才我们讲了,有人总结过,说我们的反腐经历过几个阶段吧,第一个是运动反腐,是吧,我们过去也这么干,就包括文化大革命等等,它也是这个,里面也有些反腐的这个做法,是吧,什么贪污犯,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受贿的,有的大概就是一些经济上,就主要是贪污了,那么贪污的被抓起来,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该杀的杀,他也有这个,也有这种案例,个案。第二个是什么呢?运动式反腐,运动式反腐,它的弊端在哪呢?它把这个社会搞乱了,没有了秩序,那后来呢?我们又进入第二个这个阶段,我们叫权力反腐,就是某个领导他要干这个事情,然后现在就进入到党内纪律制度反腐,但是到今天我们认为开了一个四中全会以后,他要开始从治标转向治本的,治标和治本同时推进的这个四中全会,它确定了一个法治反腐,那因此这个对于治标就具有,对于反腐当中的治标,具有关键性作用,法治对于反腐也不仅仅是治标治本的问题。

我认为法治对于反腐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惩治,就是打击,法治不是仅仅讲什么规则的公平,法治也有一个以法律为权威来打击违法犯罪的问题,所以它第一个功能就是打击、惩治,第二个功能是治理,就是从制度本身去解决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来解决治本的问题,第三个是调整,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它需要平衡利益,需要调整利益,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对制度进行重新设计,进行调整,所以我讲惩、治、调,对于反腐都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在今天四中全会开启了这个易于法治反腐的新起点,它应该继续发挥这三个方面的功能。

第五,法治实践的新起点。四中全会公报里面讲,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实施,这个话最早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三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里面讲,他讲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吧。那么后来前一段时间在这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庆祝它的六十周年的这个大会上,习近平同样讲了这句话,就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那么今天四中全会也讲,也把这句话写进了中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央全会的决定,写进了党的文件当中。叫什么?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实施。那就是说关键的问题是实施,中国法治建设,法治实践的新起点,是要把墙上的法律,变成地上的实践,把纸上的法律变成生活当中的事实。我认为这就是推进法治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才会讲到这个体系的建设,讲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等等,那我们来说说这个,你这个法律实施需不需要,需不需要,需不需要一定条件。

比如说执法人员,对吧,这个执法人员他不够,执法人员他不懂,这法律怎么实施,说这个食品药品这个监督,我们制定了新的这个食品安全法,对吧,但是安全法它得有专业的人员去执行,我们再具体讲一点,说检测这个瘦肉精,它是要靠试纸,靠设备,那需要钱的,但这个设备试纸,这是不是法律,这个法律实施的条件,条件和保障呢?所以你离不开,我们讲保障体系,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组织保障,领导保障等等都是,还有体制机制的保障。

你看我们再举个例子,这个四中全会里面讲到了一个关于司法的这个,司法体制的问题,就是所谓法律监督,法律实施体系。他说这个,我们一直在讲,说这个领导干部,有些地方司法机关办案的时候,受到外来的这个干预,打个招呼,这个插手一下别人的案件,过问,干预等等,这个事情层出不穷,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那我们一直在说不要干预,不要干预,但是他不听,我们讲了多少年,效果很有限,那么这一次他就规定了一个制度,你注意,很有意思,他讲什么,那你就所有过问案件和插手案件的人都要记录下来,然后要通报,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词记录下来,谁过问过这个案件,谁对这个案件发表过指示,都给我记录,那你,我们现在来说,这就叫新的实施方案,过去有规则,但是没有落实,那现在他就落实了,说我还是要实现这个规定,不要去干预,但是怎么呢?那就是谁来过问,就把谁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记录下来以后,通报给上级党委,上级机关,如果认为你有问题,那就追究你责任,我觉得前两个规定就足以吓倒一大批人。第一,你过问了,你为什么要,你这个领导为什么要原告的这个,原告给你写了个什么紧急会议书,你为什么要在上面签这几个字,叫请依法酌办,我记录下来,哪个书记写的,哪个司长写的,哪个人大主任写的,他怎么写的,他何年何月写的,写在谁的这个报告书上,是横着写还是竖着写的,拿过去,记录下来,然后给上级党委,他的上级机关送过去,通报给他,说有人,你这个地方有人干预我们这个事情,那你去给他做解释,会吗?他肯定不去,他就不会去干预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制度,就是一个法治,法律规定的实施体系,就是这个东西一点都不虚,当墙上的法律要变成地上的实践的时候,要落地的时候,它需要扎扎实实的制度和推进策略的。

我认为这五个方面,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的起点,这个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的起点,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改革的新起点,和法治反腐的新起点,以及法律实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新的起点,好了,我们要讲的这个第四个内容,关于新的起点就这些。

各位关于这一堂课,我们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从历史的脉络来看,第二个,这个四中全会是如此的重视法治,第三个,这是一次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方式的一个基本转折,一个大转折,第四个,这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新的起点,来概括四中全会的这个它的新亮点,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的走势和期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线电缆发展走势分析5篇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我国电线电缆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二大特点: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之年,年度增长率是逐步下降的,高速增长期可能就此结束;......

    2013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分析和预测

    2013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分析和预测2013年1~4月,在基础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装备工业延续企稳回暖态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全......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诸多地方行政改革创新......

    法制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幼儿园法制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通过切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走势及其对策金融危机

    二、关于今后我国经济走势的问题1.要关注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这种不确定性从国际上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从国内来看,不确定的因素中,既有可能使经济......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推荐五篇]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有“全身都是宝”的称号。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值得期待

    我国内河航运可以归纳为“一纵三横两网”。一纵指京杭运河主通道,三横指长江水系主通道、珠江水系主通道和黑龙江—松花江水系主通道,两网指长三角和珠三角航道网。我国的内河......

    法治建设

    意义 也许与湖湘与生俱来的灵秀地气有关,近年来,湖南总是在全国率先走出先声夺人的一步,创造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绩,“填补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空白”、“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