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三通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长沙三通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我校于1994年开办计算机应用专业,18年来,有50余个班级、三千余人从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现有计算机应用教学班级3个,专业教师12人,专业实验实训室2个,合作企业5家。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学校将“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努力将该专业建设成本地区办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领航专业。
(一)、需求论证
1、区域经济需求
近年来,信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湖南的动漫制作、电子出版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IT产品销售增幅超过35%,湖南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动漫产品和电子出版物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产业的发展导致湖南人才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上升。
从宁乡本土来看,95%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75%以上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实行了自动化办公,电子商务、现代通讯、各种数码产品的应用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我县现有计算机营销商47家,网吧183家,婚纱影楼23家,广告设计制作室52家和大大小小的文印室100多家。上述企业与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发展空间巨大。
2、人才需求
通过对长沙、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和当地的人才市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结构的最底层为基础性应用人才。其中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服务、信息收录与数据处理、办公文秘等应用型人才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占整个需求量的81.5%。
基础性应用人才的需求将充分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为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二)、建设目标
1、将我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成本地区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领航专业;
2、拥有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优质教师团队;
3、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训环境和校企合作环境;
4、能为本地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思路
着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模拟任务+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符合行业规范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为本地区培养文字录入、平面设计等IT型人才。
(四)、建设内容
1、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着力推进“模拟任务+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实现培养方案岗位化,教学方案项目化。
2、核心课程建设
由“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完成由企业专家参与的、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符合行业规范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二年内完成 “计算机组装及营销”、“广告平面设计与图像处理”,“信息收录与数据处理”等3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3、实训基地建设
在对校内教学平台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同时,继续建设完善现代化“技能教室”,同时,与县内卓越广告公司、云天广告公司等单位合作,建设稳定可靠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条件,实现教、学、做的高度统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年内所有专任教师完成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引进硕士研究生2人,完成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人,培养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从聘请6名企业专家、商界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精品课程设计、学生能力评价的工作。
5、制订并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学校中职学生毕业标准,请商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按照企业用人标准、结合职业资格鉴定、确定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和计算机学科组长等同志为成员的重点建设专业工作领导小姐,负责本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及实施。
2、经费保障
本专业项目建设共投入经费100万元,以后每年计划分别投入经费10-20万元,项目建设经费按项目总体规划,分年实施,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绩效考评。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月报、季报等信息公布制度,由学校总务处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3、制度保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宁乡职业中专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与《宁乡职业中专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负责人与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接受监督领导小组的检查和考核,并承担相应责任。
长沙三通职业中专学校
2010年12月
第二篇:幼师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幼师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一、需求论证
凉州区职业中专幼师专业最早于1991年开设,第一年招生学员50名,随着学校的办学实力的提升,师资队伍的不断强大,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本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为武威市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实用型人才,现已成为全市幼儿师范教育的龙头专业,是我校老牌长线骨干专业。
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具有双师学历证书教师13人,教师主编或参编校本教材1本。近两年来,发表论文24篇。学校先后派专业教师到兰州、西安、北京、上海等市参加师资培训及研讨会。大幅度的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在省地市的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武威市人口200多万。幼儿教育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幼儿教育认知和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幼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机,近几年城市及农村民办幼儿园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凉州区现有幼儿园199所,幼儿班835个。在园幼儿人数23075人,教职工人数1899人。近三年,凉州区新生婴儿平均数为8585人。按大班35人,中班30人,小班25人,托儿班20人的标准计算,每班配备教师2人,保育员1人,则需要教职工2497人。而周边的兰州、金昌、永登、景泰
等市县也缺乏学前教育师资。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教师缺口大,为幼儿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展示人生才华的舞台,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建设目标
1、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师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岗位对接的高技能人才。
2、继续推进与凉州区第一、第二幼儿园、和平爱弥尔幼儿园、西苑实验幼儿园的深度融合。形成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3、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建立一个包括社会参与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与软实力的构建。将我校幼师专业建设成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基地。
4、做好市场调研,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时俱进,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幼师专业打造成我市的品牌专业。
三、建设思路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适应区域,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和幼儿园“冠名办班”全方位办学,多途径服务开放式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化与区属幼儿园和武威市幼儿园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实现毕业证与教师资格证双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理想追求,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调整专业结构,以幼儿师范教育为主,拓展艺术专业。
2、创新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课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工作岗位情景化,工作过程项目化,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教师结合各自专业特长确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抓好校级,省级研究课题,建设1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成为市级精品课程,组织编写2部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理论与实训“融通”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
3.改革教学模式
(1)、建立专业教学资源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汇集电子教案试题,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为营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奠定物质基础。
(2)、积极引进教学管理网络软件,实施网络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结合新课改要求,结合教育部关于职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年制各专业课程方案,式结构合理,定位准确,系统,完整,符合市场导向和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建立校本课程4门左右,增加幼儿营养与保健课程,增加实训实习课程,每学期安排不同内容的参观和见习,确保学生从事幼教的能力。
(4).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和完善对学生的考试评估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检测及评价体系,推行学分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5).搭建升学平台,向高层次学校输送本、专科生,鼓励学生边读中专边上电大或函授的学前教育专科,建立“3+3”三年制对口单招,“5+2”五年学制专科升本的开学通道。
4.改革评价模式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修改,使之适应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奉献能力列入评价目标,把评价“嵌入”到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队伍。
我们将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关键,以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争取培养专业领域内
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培养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7%以上。
(2)、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专业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占一半以上,青年教师是教学发展的未来,为此,我们确立了“积极开发校本培训,提高中青年业务能力的实验研究”,这一科研重头戏,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养,落实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的培养计划,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将在省级评优中有所倾斜,在业务上创造条件,为大家“搭台唱戏”。
通过两年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水平高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6.完善办学基础设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办学基础设施,加强实训场所的改造和建设,添置专业教学设备,建成钢琴室1个,拥有钢琴40架,建成电钢琴室2个,拥有电钢琴100架,建成具视频展播功能的音乐大厅2个,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舞蹈排练大厅1个,美术画室2个,语音训练演播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蒙特梭利教室1个,幼儿手工艺作品实训平台,扩大教育实习基地12所,以满足日益增加见习实习需求,采取灵活机制(创建股分制幼儿园1所)
7.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凉州区职业中专幼师专业品牌专业的实力,承担全区学
前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每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00人,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展相关专业如家政服务,婴幼儿护理,宾馆服务,礼仪等课程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上挂下联的联合办学模式,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利用学校的优势,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办学活力。
四.建设内容
第三篇:企业文化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
烟台荏原企业文化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
烟台荏原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期限三年(2007年-2011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导入期,时间一年半(2007年3月-2008年9月);
第二阶段:深化期,时间一年(2008年9月-2009年9月);
第三阶段:调整期,时间半年(2009年9月-2010年2月)。
一、导入期(2007年3月-2008年9月)
导入期主要任务:
建立实施机构,健全传播网络,形成基本框架。重点结合企业文化推广活动,全面、完整地导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氛围。
1、成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
由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并在调整后的人力资源部设“企业文化建设课”为日常办公机构。领导小组和文化建设课的主要职责为:
⑴ 编制、实施、检查、完善企业文化战略发展规划;
⑵ 负责《烟台荏原文化手册》的起草、制定工作;
⑶ 负责企业环境建设与维护检查工作;
⑷ 负责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
⑸ 创意、策划、制定和完善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
⑹ 负责企业内刊、网站等的编办工作;
⑺ 审视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使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相符;
⑻ 负责企业VI系统的使用管理;
⑼ 负责组织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工作;
⑽ 负责员工意见的收集整理工作;
⑾ 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对各部门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
2、完善企业文化传播渠道
(1)编纂《烟台荏原文化手册》
在烟台荏原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可能包含在公司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可能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这些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进行加工整理,确立“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的基本架构、核心内容、文化内涵、管理思想、口号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汇编成《烟台荏原文化手册》。并通过《烟台荏原文化手册》让每一位员工了解烟台荏原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理念体系和各种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全体员工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依据。
(2)内刊
在《荏原》内刊上创办企业文化专版,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宣传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的前沿阵地。同时利用这一工具,对烟台荏原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热点问题展开全面的讨论和引导。具体栏目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整体规划。
(3)内部网络
利用烟台荏原局域网和电脑普及的优势,开辟企业文化管理论坛。在介绍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理念体系的同时,广开言路,增加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文化展厅
在食堂三楼或利用办公楼一楼展厅的墙面,以实物、模型和图片的形式记录烟台荏原的建设历程,对外界展示烟台荏原人的风采。同时还可利用其举办画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5)办公楼电子显示屏
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滚动显示相应的主题或口号、标语等,渲染文化氛围。(6)来访证
以小见大,以细节见文化,体现烟台荏原的对外形象。
(7)宣传栏
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黑板报、公告栏、宣传栏以及海报、标语等传统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展开各种具体问题和现象的讨论,烘托和活跃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
3、拓展企业文化传播形式(1)企业文化主题年
企业文化建设期间,每年围绕全公司中心工作,明确一个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文化建设,全面落实文化工程。如以“企业文化推进年”、“企业文化发展年”、“企业文化创新年”等作为全年文化建设工作的中心。(2)各种文化活动
在现有的如读书会、排球比赛、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活动基础上,可再增加如业务比武、优秀影片放映室、文化节等活动,使员工在这种浓烈氛围的熏陶下,将企业文化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3)工作会议
通过工作会议对全年文化建设工作做一个全面地总结评价,指出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对下一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4)庆典、礼仪仪式
庆典和礼仪仪式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通过它综合体现企业的精神风貌。(5)企业VI系统的推广
完成CI视觉形象系统的导入,并按照CI整体设计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标准,统一
企业标志、旗帜、徽章、色彩等多种企业标识;规范企业建筑风格、建筑色调,规范公司及各部门简称,规范公司车体外表,规范办公设备、办公器具,统一企业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崇尚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建立和推行《生产现场管理办法》和《公司环境建设标准》;在生产车间、办公楼、会议室等处制作大量企业理念的牌匾、图板、灯箱,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作好企业和产品的广告宣传,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4、培训
烟台荏原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各层面的职工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培训对象按高层、中层、基层员工三个层次逐步开展,时间安排上先高层,再中层,后基层员工。
(1)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高层管理人员是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的重要塑造者,他们的言行与管理制度所营造的管理氛围共同构成了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他们对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决定了烟台荏原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中层管理人员是烟台荏原的中坚力量,是烟台荏原企
业制度的主要履行者,是烟台荏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灌输,更要研讨,以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培训与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化管理的兴起及发展趋势;
2)对有关企业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功能的认识;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4)《烟台荏原文化手册》的讲解、辅导与研讨; 5)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个案分析与研讨。(2)基层员工的培训
统一的基层员工培训由文化课负责,部门组织员工参加。日常企业文化培训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提供指导,培训成果作为各部门业绩考核的依据。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具体岗位和业务相结合,部门负责人在全面理解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实施和发挥,将烟台荏原的企业文化真正变成员工工作和行为的指导原则。
二、深化期(2008年9月-2009年9月)
深化期主要任务:
审视完善管理制度,总结和推广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1、编纂《BI手册》
以《烟台荏原文化手册》为依据,在总结前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行为和制度手册,将文化理念在制度中进行反应,形成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将“理念文化”变为“实体文化”,进而形成“行为文化”。
2、深化管理
深化管理和运作各种企业文化网络,在手段和内容上配合由理念文化向行为文化的转变。
(1)手段上的深化,熟练运用各种文化传播网络,形成立体的、紧密的文化传播体系,做到形式多样,灵活运用,不断扩展。
(2)内容上的深化,要在传播内容上,由导入期的基本理念的介绍和推广,变为深度分析和阐述,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各种理念与烟台荏原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3、总结和推广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
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要进行深入剖析和大力推广。总结和推广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一方面对企业文化的优秀执行者进行正向激励,另一方面,将抽象的复杂理念形成鲜活而深刻的直观传播。
三、调整期(2011年1月-2011年6月)
调整期主要任务: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保持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文化的理念、行为规范等系统进行适时、适度的修正和调整。
烟台荏原企业文化经过导入期、深入期历时两年半的建设,基本上已形成了富有烟台荏原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将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指导并继续影响着烟台荏原的发展。但烟台荏原在取得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业务和规模也将取得巨大发展,内外环境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必需对烟台荏原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提高,并根据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保持企业文化的持续先进性。
四、07年烟台荏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时间及预算
五、文化建设分工界定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因此,需要公司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现对其分工界定如下:
1、企业文化建设课负责起草制定烟台荏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
2、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负责组建《烟台荏原文化手册》编委会。
3、企业文化建设课负责组织、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活动。
4、人力资源部负责聘请专家、学者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考察学习先进单位的实践经验。
5、企业文化建设课与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生活区及主要道路的环境建设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工作。
6、企业文化建设课与各事业部生产科负责生产现场的规划、设计工作。
7、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公司人才战略方案的制定、员工形象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8、QA中心负责对质量理念及质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9、销售部主要负责市场发展理念、市场营销理念及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10、企业文化建设课与工会负责各项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1、领导保障
公司的领导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公司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想,没有正确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团队作为。因此,公司领导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公司中层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公司建立文化的重要保障。
2、经费保证
对企业文化建设费用单独列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项目立项实施及其经费支出。对全局性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和活动经费,由企业文化建设科负责制订预算,经批准后由其控制使用。对各部门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及其费用,按公司规定列入各部门本级财务预算。
3、制度保障。
把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按照烟台荏原整体规划要求,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制定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和落实。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及时组织验收,对效果做出评价并进行反馈,指导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1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是我校未来发展模式的核心。国际贸易专业为了提升学科水平,努力实现本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2014年专业建设规划,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据。
一、专业发展总目标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时代潮流,精通外语,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从事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本专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优势地位,努力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科研及教学水准,在云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各类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相关岗位,培养具备进出口业务操作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进出口业务、跟单业务、单证制作等工作的“重诚信、精外贸、强技能、高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基本现况
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年第一次招生,录取新生人,报到率达100%;现有专业教师名,其中研究生名,并且实时邀请云南大学相关专家来我校进行交流和学术讲座。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实务、海关报关实务、国际金融、外贸英语函电、等。本专业教师教学密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形势,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知识性的。
本专业毕业生,因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并掌握较全面的经贸知识,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一直以来都是用人单位“追逐”的对象。
三、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建设总思路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客观审视云南地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发 1
展趋势,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应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和“先进、特色、规范”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强调专业特色作为本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
2.专业建设具体内容
1)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自己培养和与外校联合培养、在职培养和脱产培养、岗位锻炼和专业科研、自学互学和集体备课等方式,迅速提高本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快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速度,努力打造一支符合21世纪高职高专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并提升其学历和职称。
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外校知名专业教授来校讲课或开设专业讲座,防止“近亲繁殖”,以利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科研力度
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持本专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着力于改革和创新,努力增强科研自觉性,提高科研水平,将本专业建设成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
除对现有教材适时改编外,不断推出新的教材。计划编写一系列具有适应本校学情和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开具有云南本土特色的课程如《东南亚经济与贸易》。
鼓励教师认真研究当今国际贸易形式和教学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响应学校的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建设一支以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科研团队,以提高本专业科研力量的总体水平。
3)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为紧跟不断发展的形势,2013年前计划陆续推出多本相关教材: 计划编写《国际贸易选读》、外贸书信补充教材库等,并不断完善国际商务单证的培训课程建设。
4)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本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评估标准和管理体系,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积极对策予以解决。对本专业各门课程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直接作为教师岗位职务聘任、晋升和考核的主要依据。切实抓好本专业教学质量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作为本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严格教学管理,对于学生考试、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工作进行责任制,层层把关,谨防漏洞。
5)着力改善教学环境
我校试验中心已经配备较完善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此对课堂中学习到地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鼓励学生用足用好用活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条件,充分运用实验室,校图书馆的纸质读物、电子读物,并通过现在发达的网络信息去进一步巩固、延伸所学到的知识,努力做到和社会实现无缝接轨。
6)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学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中要独立、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的商务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知识,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英语函电、报关报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有限的4年时间里必须使学生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掌握较为全面的业务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同时,及时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内容导入课堂;提高单位课时的授课质量与效率,使学生充分接受和消化课堂内容;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增加校外实践性教学项目;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模拟国际贸易模拟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好本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机会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大学毕业、走出校门之后,能够自如应对自己本职岗位任务。
努力选择符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补充教材,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创造条件,加大国际交流、交换学生的力度,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7)顺应形势需要适时进行改革
本专业经过近年的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将扩大招生数量,力求到2014年左右达到个班的要求。
四、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工作计划
师资队伍基本完成学校所确定的职称比例,建设一支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一定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基本完成各门课程的集体备课,根据课程负责人所制定的标准教案,确定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使得各年级各个班级教学统一、有秩序地进行。
对于专业建设各环节的工作实施教师责任制,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教师岗位职务聘任、晋升和考核的主要依据。
2.考核指标
以每位教师作为一个考核单位,对以下内容进行考核:
是否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有无旷课、缺课、擅自调课行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满意程度如何,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
是否按要求完成科研任务、科研完成的质量如何,有无获奖作品;是否按要求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或会议、在所担任的工作中有无违规操作或失职行为等。
3.具体措施
对于本专业的考核指标,制定出具体的评分标准,按照评分的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考核是否达标、达标程度如何直接与奖惩制度挂钩,将作为教师聘任、晋升的主要依据。
第五篇:专业建设规划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专业教研室
专
业
建
设
规
划
2010年3月
2010-2011年康复专业教研室
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要和卫生服务市场为依据,培养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医疗人才。按照学院总体建设目标对医学系专业建设的要求,依托学院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相关行业,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办学效益为中心,坚持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结合学院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目标,坚持服务定向于“立足阿克苏,辐射南疆,面向新疆,拓展西部”,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素质、服务型的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思路
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办出特色。
1、学科建设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医学系人才培养宗旨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
3、医学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目标意识、突出实践和创新,体现人文和沟通,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三、专业现状
目前医学系高职专业以高职护理、助产、检验专业为主,2008年-2009年经过近两年调研我们认识到设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于2009年8月被自治区卫生厅和教育厅拟定为筹建专业,并被定为2010年学院建设项目,这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医学系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以往“2+1”教学模式,在两年校内理论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在我系高职护理专业于2008年10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力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尽早步入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行列。
四、专业设置总体发展目标
我系目前主要以护理专业为主,专业设置相对单一,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几年我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统筹规划,坚持专业设置以突出医疗行业特色和满足新疆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加快对新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建设。
二是拓展高职护理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进行护理专业方向上与康复结合的拓展和调整,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对现有中职专业进行适当整合,规划发展除今年新开设的中医康复外,还可发展药剂、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保健等专业,为将来申报高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专业内涵建设规划
1、从课程体系重组和教学内容优化入手 ,保证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质量。
(1)在正式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建设完善好该专业。
(2)课程建设上,学习护理基本技术已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把康复治疗技术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以此推动全系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医学系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展多媒体教学,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推广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
(4)加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做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建设,以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
(5)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新设专业中新开设课程教材的编写;争取在3年内参加编写卫生部级规划教材1部,有特色的高水平自编教材2部以上。
(6)力争到2011年使师资人数、学历、职称配备调整到位。首先是在数量上达到该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尽最大可能引进高素质的教师5—7人,能从临床第一线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人才更佳。根据系的实际情况,聘请兼职教师的比例
可适当提高;其次在质量上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鼓励本教研室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2011年,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配备两个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优化师资队伍团队建设,力争三年之内发展建设好1—2个自治区级优秀团队。
2.努力把康复治疗技术建设成为品牌专业,用专业的品牌效应带动各专业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文特色建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出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康复专业教研室
201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