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1:2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调查

网络文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文化。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网民不断增多,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迅速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大学生网络文化界定为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

我对蚌埠市的机所高校8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回收759份有效问卷,并对其中7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就以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深度访谈资料为补充,描述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现状。

一、概念的操作化

夏学銮在《网络社会学的建构》一文中指出,网络社会学是研究网络行动者在网络时空中的沟通和互动规律以及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网络互动是网络行动者以IT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互动形式,这种互动过程表现为人——机对话、人——人对话和机——人对话三个阶段。[1]本文中,我结合夏学銮先生的观点,将大学生网络文化分为网络行为和网络互动两个方面。“网络行为”主要涉及上网的时间、地点、频率、网名和网龄、网络游戏等。网络互动主要包括网络二元互动、网络媒体传播、网络集体行为、网络侵犯行为、网络团队(或虚拟团队)建设等。

(一)网络行为

网络行为主要涉及上网的时间、地点、频率、网龄和网络游戏等。

1.上网时间:

(1)何时上网。调查显示,759名大学生,46.0%是在晚上上网,23.6%的学生选择有事的时候上网,而选择任何时候上网的也有18.7%的人,还有11.7%的人选择了除此之外的时间(比如没事的时候、周末)上网。而通过分别对性别、年级、学校与上网时间的交叉分析可知,男女、各年级、各学校的学生上网时间基本一致。

(2)一周上网小时数。由被调查者填写的每周上网时间的统计知,大学生有几乎一周也不怎么上网的,也有每周上网100小时的,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为10.77小时。各学校学生的一周平均上网时间也相差很大,天津师范大学平均一周上网时间为13.48小时,北京大学平均为一周11.96小时,清华大学、北航、北邮平均一周上网时间分别为:10.04、8.16、7.24小时。男女生一周平均上网的时间也是有差别的,男生平均一周上网12.71小时,而女生平均每周上网8.70小时,远少于男生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间。平均一周的上网时间与年级也有很大关系,一年级的平均上网时间是6.29小时,二年级平均为8.11小时,三四年级平均分别为14.97和17.11小时。很明显,学生一周的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加。各专业的学生平均一周的上网时间也不一样,平均一周上网时间最长是体育艺术类的学生,平均一周上网14.05小时,理科学生次之,平均为12.25小时,然后是工科学生,平均一周上网时间为10.26小时,文科类的学生平均一周上网9.85小时,医科类的平均上网时间最少,约为7.05小时。

2.上网地点。平时主要在哪上网?759份问卷,有37.0%的学生选择在校内机房上网、32.%的人选择在宿舍上网,15.6%的选择在网吧上网、13.6%的选择在家里上网,还有1.5%的人选择了其他。从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大一的时候选择去网吧的比较多,这跟学校规定大一新生不允许带电脑及新生对学校的设施不了解有关。但是从大二开始,上网行为多发生在校内和宿舍。另一方面,相对而言男生选择去网吧的要多于女生。

3.网龄。从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平均网龄为3.73年,网龄最小的为0年,网龄最大的为10年,759位大学生的网龄大多集中在2年、3年、4年、5年、6年,即最早的 1

可以在初中开始上网,大多同学开始接触网络是在高中的阶段,而几乎所有被调查学生都接触过网络。

4.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网络必不可少的产物,大学生中对它的拥护者和痴迷者有很多。玩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并且会耽误很时间,浪费精力、物力和财力。从对问卷的分析得知,有18.1%的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玩网络游戏。而在这方面,男生占了28.2%的比例,女生占18.1%。从年级的分布来看,玩网络游戏最集中的年级是大三和大四。因为大一年级学生没有电脑,玩游戏不方便;而大四的学生们面临很多社会现实问题,所以也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大

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介于二者之间,因此相对比较多的会选择玩网络游戏。从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科的学生玩游戏的比率最高,总计为40.5%,其次为医科类的学生,为23.6%,而文科和体育艺术类的分别占14.8%和14.7%。

(二)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主要包括网络二元互动、网络媒体传播、网络集体行为、网络侵犯行为、网络团队(或虚拟团队)建设等。

1.网络二元互动。主要包括:大学生即时网络时空互动和错位网络时空互动,前者如在聊人室里的人对话,后者如发、收E-mail。

(1)大学生即时网络时空互动。从对问卷的分析中可知,45.8%大学生以聊天交友为上网主要目的之一。而男生在这方面所占的比例为41.7%,明显少于女生的50.3%。另外,二年级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比率最高为52.1%,其次是一年级的学生为48.8%。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一新生拥有电脑人很少,平均一周上网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但是,这一群体以聊天交友为目的的大学生比例却高于二年级以上的高年级。

另外48.1%的学生上网聊天的主要目的是交流思想感情,32.3%的学生则选择了“没什么,主要是胡聊”,11.8%的学生聊天的目的是“交流相关信息(学术的、专业性的)”,也有0.4%的人“实在没什么聊的,只是相互对骂”,还有7.1%的选择了其他。这说明网络聊天一方面使大学生们与朋友同学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的工具,一方面也是用来发泄感情和打发无聊的用具。

在聊天工具方面,94.5%的人有QQ聊天工具,19.0%的人同时也利用BBS进行网络聊天,12.8%的人拥有msn聊天工具,6.5%的人也在网络聊天室聊天,另外1.3%的人还有其他聊天工具。在759名被调查者中,有306个调查者用过两种以上聊天工具进行网络聊天,而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有学生同时拥有四种聊天工具。

(2)大学生错位网络时空互动(收发E-mail)。由数据分析得知,645人、85.0%的受访者有个人电子邮箱。大学生平均8.7天登陆一次个人电子邮箱,大多数人是平均一周登陆一次个人电子邮箱。被调查者中,32.4%的大学生生以收发邮件为上网主要目的之一。而在这一方面,男生所占比例略比女生多。从年级上看,以收发邮件为上网主要目的之一的人数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多。

2.网络媒体互动。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新闻、时事、学习资料的接触和运用情况。

(1)大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在759份问卷中,选择上网主要干什么时(多选,可同时选三项)有206个学生选择了关注时事新闻。可见在我们的调查的总体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是他们上网主要目的之一。其中我们按照年级来划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选择关注时事新闻的比例依次为23.6%、25.4%、32.1%、28.8%,可见高年级的学生关注时事的相对较多。而对性别和时事新闻作交叉分析,发现有38.7%的男生是以关注时事新闻作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相比之下女生只有14.8%。

(2)大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关注。同样在上网主要干什么的选择中,共有386名同学选择了“查询信息”这一项,即有一半的同学使用网络来查询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其中四年级的学生最多,有59.2%的四年级学生选择了该项;女生中有57.1%的人选择,男生有46.1%的人选择,可见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另外,从专业来看,利用网络查询信息

比例最高的是文科类,占文科类学生总数的54.8%,其次是体育艺术类,占52.0%,再次是理科类,占51.8%,最少的是医学类,只占其专业总人数的38.2%。

在对上网主要干什么(可同时选择三项)的调查中,时事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跟帖灌水、聊天交友,下载软件、看影视、玩游戏、维护个人主页及其他这十个选项,排在前四位的是:查询信息(386人),聊天交友(348人),下载软件(280人)、看影视(256人)。可见更多的大学生把网络作为他们学习的辅助工具,与人沟通的方式,以及一种休闲娱乐工具,而不是完全地把网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49.7%的受调查者有自己的qq空间、28.5%的有个人博客、17.4%的拥有个人主页,129人同时拥有QQ空间和个人博客,103人拥有QQ空间和个人主页,82人同时拥有个人博客和个人主页,82人同时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个人博客、QQ空间。受调查者平均3天更新一次个人主页,平均4天更新一次个人博客,平均12天更新一次个人的QQ空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个人表达的一个重要场所。

3.网络集体行为。主要包括:大学生自发或有组织地聚集在某一个网络公共场合用多个“马甲’,争先恐后地发帖,进行大学生网络表达的行为。我们的问卷中主要是考察“跟贴灌水”这一项。从数据来看,只有6.6%的大学生选择以“跟贴灌水”为自己的上网主要目的之一。说明大学生的观点表述、网络参与行为大多是有针对性地发生,即碰到才会去做,但不是上网主要目的之一,而且这一方面在性别上也没有什么差别。

4.网络团队建设。主要指:远距离工作的群体为了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利用互联网这个工作平台所进行的团队工作。在问卷中我们主要考察大学生在网络论坛担任职务的情况。

(1)担任职务的人数。数据显示,大学生担任网络职务的人数很少,总数只有65人,占填写此问题总人数的8.6%。65人中,男生40人,女生25人。从年级上看,二年级担任论坛职务的人数最多为25人,而各年级担任论坛职务的人数占各年级总人数的比例却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大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比例依次为7.9%、7.4%、9.1%、11.3%。另外在担任论坛职务的65人中,有16人只担任校内网的论坛职务,37人只担任校外网的论坛职务,还有12人既担任校内网的论坛职务又担任校外网的论坛职务。

(2)网站类型。经对数据的分析,大学生担任职务的网站多为:娱乐类25人、流行时尚类16人、学生思想类12人、文学类12人、读书类10人、图片类10人、老乡会类7人。从大学生选择在哪一类网站担任职务,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网站类型。这些网站多为休闲性质及学术性质的网站。可见网络是大学生休闲与讨论学术的平台之一。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

经调查发现,759名大学生,有401人拥有个人电脑,个人电脑拥有率为52.8%。是否拥有个人电脑与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有极大的关系,来自特大城市的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为89.7%,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为65.3%,而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学生其个人电脑拥有率分别为56.5%、44.2%、29.9%。而各个学校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率也相差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北邮、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分别为:61.2%、58.3%、57.4%、44.8%、31.5%。各年级的个人电脑拥有率也不同,数据显示个人电脑拥有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

三、总结

从上面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网络文化如下一些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普及度高,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作用越来越显著

调查显示大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为52.8%,而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强,网络文化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且作用越来越显

著,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交友、娱乐方式和价值态度等。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总体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

从上网时间来看,多数大学生选择晚上、周末或者有事的时候上网,平均一周上网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并没有沉迷于网络中;在校园内或家里上网的较多,去网吧的较少;平均网龄不到4年,一般从高中或大学才开始较多接触网络;只有18.1%的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玩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不多;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交流感情、学习、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网络参与行为也比较有针对性,少有胡乱灌水、毫无目的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中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中,男生上网时间、网龄都较女生长,沉迷网络游戏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男生的网络行为更值得我们多加关注和引导;调查还显示,只有27.1%的人选择上网常关注时事新闻,使用网络学习、检索资料、充实自我的只占少数,很多同学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看电影、聊天,或者登录娱乐网站,可见虽然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但他们在这方面的运用并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引导。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大学生在网络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面对网络具有相当的文化判断力和自控能力,能较好地发挥网络的各种功能(娱乐、学习、信息获取等)。但同时,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如何合理发挥网络的功能方面需进一步发掘和引导。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网络表达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的健康网络心态,使得大学生网络文化更加健康良好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第二篇: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3-15~2012-4-15

调查地点: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学生寝室和校园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大一至大四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王新华:结合现状,集思广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编排、打印。

崔红亮: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对敏感的、普遍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调查结论。

李海林: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社会性的分析。三人共同:在校园和寝室,分发调查问卷,在不耽误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邀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回答问题。

前言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8年6月和2009年2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亲密接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盛事”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零距离”对话,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方便、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对某些大学生的心理、学习、思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数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网络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特征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灵的沟通和文化的共享等本质性特征;技术基础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自主创新性、相对的不可控性等基础性特征。功能方面主要包括:传播知识、从事商业活动、服务于社会和个人、供人娱乐和休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等功能。这种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对“人”特别是大学生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主体

调查的统计结论之一是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从指标看,上网查找资料、扩大信息量的比例最高,占62%以上;追求时尚的最少,只占2.5%;有42%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44%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全面了解社会和比较中西文化、政治思潮,两者相加占86%;有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个人的学业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网络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无疑具有相当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中,诸多良好的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它扩展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交往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归属感;同时网络文化还拓宽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自己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但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经初见端倪。我们认为网络文化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备不到位的原因。耗时最多的网络项目是查找资料、网上阅读等,其次是游戏娱乐、聊天。我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有两大目的:即追求知识和娱乐放松。目的基本上是健康的、理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或者说没有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有不少同学在游戏、娱乐和聊天上耗时最多。通过调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弱化现实人际关系,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手段大致如下:电子邮件、BBS、网络文本聊天(QQ、MSN等)和网络游戏。每周上网1~7小时的占46.96%,每周上网30小时以上的只占6.9%,有3.48%的同学通宵上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

拟”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自我主义和崇尚独立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沉迷必然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减退,网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分析能力。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很多大学生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丧失了对知识的最基本的积累;价值取向紊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结尾

近年来, 高校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校园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我国还应该注意借鉴国外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经验,制定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以便使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信念在职业方面的具体化,它通过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一进校就想到毕业,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学习生活同步。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步骤,也是制止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火墙。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主宰自由的时间,再加上网络娱乐化、低俗化的诱惑,很容易走入歧途。最后,我建议学校校园网上开通网上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就业、心理咨询等需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就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专门的网站,让校园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服务。同时,我们号召大学生洁身自好,把握青春。

原始材料

第三篇:网络文化问卷调查报告

《网络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间,人们充分享受到在网上工作、学习、查询、购物、旅游、聊天、游戏等的方便和快捷。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其内在特点恰恰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新颖、快捷,以及它所带来的互动、平等、自由相契合。因此,青年学生既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最普遍的人群。然而,虚拟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尽情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在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诸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根据同学们的调查,我们可以把网络不良文化对于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由于互联网开始于美国,英语又称为电子文本的主要语言,因而使其打上了希望语言色彩和西方文化的烙印。信息的侵略便直接导致“文化侵略”,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信息的绝对垄断权,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船舶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进行“文化扩张、文化侵略”,实现“不战而胜”的政治图谋。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们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如长期沉浸于互联网,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影响,不同程度的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互联网的异质性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

第二,互联网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互联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大大超越了简单的文字。然而互联网的高度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不敢对问题做认真的思考,见见忽略了实践出真知的本质,它的形象化倾向会邮到大学生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认知世界,使其四边的意识,思想的深刻性常常会依赖网上现存的知识和逻辑结构而迟钝,造成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敏捷性的不通程度的下降,引起大学生思维水平整体下滑。再就是,由于进入互联网络空间就像是进入了一片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从而导致大学生完全沉浸在网洛中,长此下去,便患了网瘾,表现在只要上网就兴奋,上不了网就难耐,对现实生活、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于耽误了学习。

第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和糟粕堆。互联网的开放新和难以监控的特点,使网上信息人人都可以获得,但并非所以的网络信息都是先进的,未经过过滤、选择的信息、思想、观点难免鱼龙混杂。大学生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各国各媒体的“原汁”信息,其中不少是关于淫秽、黄色、暴力、凶杀等内容,这些不良的信息严重危害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在互联网繁荣的背后,出现了黑客攻击与金融偷盗、贸易诈骗、侵犯隐私、散步虚假广告和有害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等,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大学生沉溺其中而耽误学习,弱化了道德意识,形成人格发展障碍,最后不如歧途。

以上是根据调查所归纳的不良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那么我们又如何抵制不良的网络文化呢?

1.调整学校德育战略,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首先,更新德育观念。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再也无法、也没有必要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了。大学生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我们

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道德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是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其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其次,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要及时修订学校德育大纲和德育教材,增加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全社会的重大责任,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各方面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而学校作为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人脑、人心、人情、人理的德育绩效。

第四,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化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人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信息的能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并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实现全国范围内学校之间、至少在地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德育网络体系的贯通与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2提高网络主体素质

首先,德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积极能动地去开创高校网络德育新阵地。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传统思想教育的封闭性受到网络社会开放性的极大挑战和冲击。由于受到网络技术水平或英语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形成的信息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方式甚至超过教育者。面对网络德育这一时代新课题,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既要接受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又要不断加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创网络德育的新阵地。

其次,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作为网络德育的受教育主体—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如果他们违背道德准则,其危害性往往更大。一方面,应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除了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不断提升其品德修养水平。

3.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良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应当由法律来规范。但就目前来看,针对网络违法犯

罪的处罚条款,主要散见于《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法律滞后于网络化的进程,难以适应规范网上信息及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实际需要,无法体现法律对网络犯罪的威慑力。我们应积极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做法,以“防止青少年信息污染,维护青少年网上安全”为原则,制定涉及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处理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特别法律文本,因此要尽快修订、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内容,以便于青少年网络权益的保护和使用的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建议出台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专项法规。

其次,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控制有害信息传播。相对于网络立法、道德自律而言,技术控制是最客观的手段。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再次,依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根据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网吧的监督管理。要从源头上对提供互联网接人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对无证经营、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人服务,并于每天限定时间对所有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同时要在所有网吧装上网络安全监控软件,有效防止青少年在网吧、甚至家庭电脑上有害使用网络。另外,要加强对网吧政策的引导,科学合理地确立各地网吧发展的规模数量,防止无序发展和不良竞争,引导网吧向信息服务方向发展。

第四,尽快建设和发现一批优秀的中文网站,使之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的间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专业网站。教育、文化、工商、公安等管理部门应尽快扶持一批健康、文明、科学,尤其是对青少年能起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中文网站。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网络交流,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才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有害使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

根据调查不难发现大学生们很多都能意识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危害和自身抵制它们的方法,但是这需要我们自身高度的自制能力和文化素养,希望大学生们能做到“独善其身”

第四篇: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问卷

1、您所在高校:

2、您所在省市:

3、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

4你所学专业:

5、性别: A男B女

6、目前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为:()

A 1个小时以下B 1~3小时C 3~5小时D 5小时以上

7、您最感兴趣的网站是:()

A 谷歌B 百度C 腾讯 D 淘宝 E其他

8、您上网一般都在干什么:()

A 聊天,听歌B 学习C 看小说 D 看视频,电影 E更新人人微博等各种个人主页F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灌水G其他

9、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A 经常 B 偶尔用用 C 极少

10、您认为网络对您自身的学习的影响:()

A 网络时间过多,影响到学习B对学习有一定程度上的好处 C 无好处也无坏处

11、上网最大的收获:()

A 缓解压力 B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C 获取知识D 找到一片逃避现实的空间

12、当您离开网络文学,动漫或者游戏中所构建出的虚幻世界,是否觉得空虚或现实难以忍受:()

A 经常有这种感觉 B偶尔有这种感觉 C 无特别感觉

13、网络给您的印象:()

A 资源多,有价值的东西多B 很好的娱乐工具C 不良的信息和诱惑很多,容易误导人D 垃圾信息泛滥E 网络上假话多,骗人的更多F 极易产生依赖感G其他

14、您是否有在网上受骗的经历:()

A有 B 没有C 周围的人有这样的经历

15、您对不健康网站认为应该:()

A关掉B 严格监控C 放任不管D 自己决定自己的尺度

16、对于网络上一些消息是否会相信:()

A 全部相信 B 半信半疑C 不相信

17、没有网络的生活您能否接受:()

A有没有都一样B没有也能适应,还是希望有 C 离不开网络

18、您有逃课在宿舍上网的经历吗:()

A 常常B 有时C 偶尔D 从来不

19、您认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正负面影响哪个更多:()

A 正面B负面

20、您认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最关键在于:()

A 国家出台完备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B 网络文化氛围是社会文化氛围的反映,应从现实层面入手C 依靠网民的自觉维护

第五篇:关于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关于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网络已经成为继印刷、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的第四大媒介。网络凭借其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等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并且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影响;对策

现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且仍然在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融入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其影响和熏陶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影响方式和深度,我们进行了关于网络文化影响的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网络文化方便快捷、平等开放的特性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本性,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调查有19.72%的大学生能够通过浏览网页新闻拓展视野,增长知识;1.24%的同学通过登录论坛、上网聊天交流经验、广交朋友;通过各种远程教育网站行网上学习;0.62%的同学还可以通过设立网店、网站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实践能力。.网络文化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主观念和独立精神。网络传输的异步性、对等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没有主次高低,没有强迫说教,在网络中学生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和尝试。平等的交流和自主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们的民主意识和独立观念。.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可以帮助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网络文化中开放平等的氛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公众事件,众多网友的评说可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大众舆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肯定会无形中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网络社区等虚拟环境不能自拔,造成逃学、厌学情绪等,无法进行正常学习,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每天上网时间超过八个小时的就有1.18%,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和学习安排。有24.29%的同学选择用手机上网,基本上是在课堂上,严重影响学习。

2.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阶段,个体性格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大学生长期留恋网络很容易受到网络“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以及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网络的虚拟性极易导致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在虚拟的网络时空中,大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容易误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他们会变得敏感,喜欢独处,抽象思维丰富,不服从现实空间中的社会规范,甚至会出现自卑、抑郁、人格异化等情感和精神问题。.隐匿性与诚信品质的失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许多人在相互交往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网络的隐匿性易诱发说谎欺骗行为,从而导致诚信品质的失落。诚信是人类道德品质的根基,是中国

传统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当代网络文化的隐匿性却构成了对诚信品质的最大威胁。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11.5%的人曾经获取他人的邮件,28.6%的人曾经获取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这些不道德行为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下降和诚信品质的丧失。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其消极影响而排斥网络的使用。因此,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网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措施

1. 加强校园网络的投入与维护

在软件和硬件层次上提高学校网络的质量,加强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学校应充分利用硬件和软件手段,在校园网上营造校园主流文化氛围,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精品网站。并积极开发使用各类过滤黄色和暴力内容的软件和防火墙,阻止不良信息进入网络终端,限制不良信息的蔓延,减轻不良信息造成的后果

2. 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

利用网络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与娱乐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模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如组织网页设计大赛,课件制作评比,艺术设计大赛,网络歌曲制作,网络素质拓展等有意义的文娱活动,既能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校园网文化知识阵地。建立知识精品库,介绍经典及前缘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建立网络课程,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网络;建立网上文化课堂,开辟“名人演讲厅”、网上学术沙龙等栏目,营造学术文化氛围。

3. 广开网上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就业、心理咨询等需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就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专门的网站,让校园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服务。

4.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网络道德榜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载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方式调查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普及,网络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高校的大学生更加伤愈通过传媒获取......

    大学生网络文化月活动策划书(定稿)

    大学生网络文化月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介绍 在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为了拓展同学们阅历以及对网络认识,我院计算机协会特举办首届网络文化月。经过精心策划和细心部署我......

    网络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社会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作者:128班潘成林刘憧憧 赵岩127班 张玮昊 陈浩宇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逐渐流行起来,而大学生作为一群对新事物比较敏感......

    思修社会实践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影响越来越为深刻。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有着积极影响和消......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 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既可方便地漫游世界、获取新知,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展现自我。网络媒体以其特......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调查日期:问卷编号:尊敬的各位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我们特......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最终版)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网络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促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日-2012年2月1日 调查对象:青少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