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1: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

第一篇: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

不 朽

——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

相对于青春而言,不朽,无关称颂,只是一种激励。我们离死亡太远,也并没有踩到青春的尾巴。

与遥远灵魂交谈的片刻,我也曾想过,如何在那些永恒的姓名之间,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当被围困在世俗的忙碌里,我总是被提醒起,有更高的声音在召唤。

认为不朽是一种与死亡相似的吸引,是对不朽最初的模糊印象,历史长廊里的脚步声,让人迷恋而恐惧。

而与之相反,最为传统的不朽要追溯到柏拉图时代的讨论,他认为灵魂不能被自身的恶所杀死,所以毁灭的,只是肉体。每每想到自己继承的是一个不朽的灵魂,我总是战战兢兢而倍受鼓舞。

死去之后在人们的心中留下记忆,这样的世俗的不朽,值得人们的敬仰,这种文学家眼中的不朽,却恰好是他们所避之不及的。成为或避开不朽,仿佛是一种选择,而他们追求的能不断被重新定义的生活,在此画上句点。毕竟人们需要一些符号,成为他们无法说出的言语的代名词。

然而,对于人群中的任何一个,要战胜自己完全平庸的出生,却往往是无法超越的界限。那些摆在面前的所有经历,是一些重复的历史,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是生存,也已经非常不易。

平凡的人,没有被记忆的空间,他们却并非不可敬。当人们成年,那流逝的岁月,将平息他的急躁,总是被强调起的年龄,只是对人生轨迹的一种重申。生存之余,他们偶尔想起:时间已然不多。

然而,在可以感知的范围内,人们的记忆是唯一可以传递的手杖,精神的大厦,历史长廊的脚步声。而在世俗之外,信仰可以引导我们,让心灵平静下来,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击退浮躁与喧嚣,重获内心的丰盈,一边呈现美好的记忆,一边具有不朽的神性。

在时间的角度看来,人们讨论的世俗的不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不朽的灵魂,只有在意识到自身的不朽,并像一个不朽的灵魂一样生活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对于青春,不朽,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召唤,如火焰般点亮生命中的黑暗,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其《不朽》中提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某一部分存在于时间之外。我们或许只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觉察到自己的年龄,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没有年龄可言的。”

(2014年6月7日写于北京大学)

第二篇: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2014阅卷档案)江苏高考阅卷专家组提倡记叙文,并推荐优秀作文精品欣赏

真题重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专组解析:“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等。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满分佳作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点评:这是江苏阅卷场提倡的生活化文化作文--生活文化锁定满分。即:选择生活中代表某种文化倾向与品位的人物或物象或事件或场景来揭示某种文化之内涵。这样呈现的是文化的终端:生活。但又能让人联想起文化深处的情景,比如文君当垆的那种青春与活力。

课题组建议:针对江苏独特的考场风向标,文化作文课题组建议各高三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生活典型,如公务员、老师、商贩、慈善、母亲、爷爷、姐姐、弟弟、官员、中学生等各色典型人物和情节,象收集历史文化名人一样,做成不同的专题。然后根据考场试题,将相应的人物细节或小小说情节进行主题组合,不着痕迹,套上即可,妙篇即成(套作其实跟历史名人无关,只跟是否有准备相连,江苏阅卷场不懂这个道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描写语言一定要诗意化、文学化,否则记叙文很容易低幼化,与小学生和初中生没有差别。切记!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书中自有颜如玉

江苏一考生

今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担得上《洛神赋》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口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拍脸。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们,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点评:文章开头一定要有坐校车看到广告,然后引入主题,这是江苏高考作文很可笑的风向标:要有“我”的存在,是“我”的真情。其实这就是伪饰的一种方式。所以后面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名言来阐释青春,不会被误认为“套作”,或者被打压的对象。文化作文在江苏高考阅卷场要求将“文化”化整为零,要么成游击战,要么化装成非文化的样子,要么穿一件生活的衣衫。这是很搞笑的做法:文化被迫以“生活”的面目出现,阅读学养被迫以与风向标相融的方式存在。江苏对文化的打压,其实反应出阅卷场负责人的文化胸襟与修养上的缺陷。文化无法堂堂正正地存在,要靠伪装,这是时代悲剧的一种投射,是文化缺失与文化自卑的一种影像。

课题组建议:有文化学养的同学,在写作中注意生活化方式的多种呈现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模式就是“余秋雨式”,即一定要有“我”的所见所历为引子,这样呈现的文化素材,不会被误认为堆砌或套作。另外,对于素材积累较多的同学,特别是对谭蘅君老师提倡的古今中外正反四向素材有一定记忆的同学,可以采用综合运用的方式,避免个别老师的偏激可能带来的伤害。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一事能狂便青春

江苏一考生

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石古不废。

6月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说:“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我们不会忘记,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是啊,一个始终怀有青春心气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将不朽,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当《黄金时代》里那一群理想青年:鲁迅、萧红、丁玲怀着狂热用他们的文字呼告历史的来人;当史铁生带着青春的质朴在轮椅上放声歌唱,新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生命之将老,而不积极地面对生活?

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当胸怀青春心气,去营造健康的新世纪!

一事能狂便青春,虽向死而生,但青春不朽!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文化作文中的思想底蕴,即直接传承文化思想。文章直接用王国维先生“一事能狂便青春”作为文章的立意,这是真青春。对于从青春走过来的阅卷老师,他们对这立意的喜爱,会走过很多直接讴歌青春美好的文章。

课题组建议:思想的传承不仅来自于积累,更来自于悟化。站在文化肩上,我们的深刻性与历史同行。所以,对于有哪怕一丁点文化情怀的老师,都会引起共鸣。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青春永不褪色

江苏一考生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点评:本文的深刻性来自对“青春”一词的定义: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这是逻辑上的个性演绎,因而可形成个性的“曲池生波”。文章后部分“学会忘记”与“多一份沉稳”,其实与青春已经远离,不过因个性的定义,让人无法挑剔。但其实已经不是真青春。总体而言,文章有些伪成熟,但个性定义青春一词的内涵,并演绎其外延表现,成就了本文。

课题组建议:创新可在形式,更可在内涵上。重新定义某种大家熟悉的概念,可以带来思想与外延的重组,从而获得熟悉的陌生。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高考阅卷专家组对生活化文化作文的呼吁和提醒:

高中生应当写好记叙文

从1999年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起,文体不限已经15年了。就是说,记叙文、议论文在高考作文中一视同仁已经15年了。但是,不知是何缘故,在江苏,乃至全中国,高中作文教学依然严重偏向于议论文。我们接触过不少考生,都说:“老师不教记叙文!”“老师不让写记叙文!”有的同学甚至理直气壮地宣告:“我不会写记叙文!”

一个高中生竟然把“不会写记叙文”视为天经地义,这,就值得中语界高度警觉了!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故写作的基础工程是“记叙文”,记叙文写好了一辈子受用,记叙文写不好其他文体必定写不好!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曾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高中生茅庐未出,对世事人生了解得相当浅,要他们发表议论、剖析事理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所以,在目前的高考作文中,面广量大的所谓“议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均是公理、常理、大道理,甚至“不讲理”。这种作文委实把阅卷人读倦了、读厌了。请想一想:这些作文能获得好的成绩吗?

相反,青春焕发、热情洋溢、正好奇地扫描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中生,有着记叙、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先天优势,只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写下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就一定能出彩,一定能动人。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鸣响了“大美”之音,至今令人怀想。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呢?

一种颠倒了的“认识论”。

一种颠倒了的“作文教学理念”。

恳请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把这种颠倒再颠倒过来。

且不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单从高考“拿分”来看,写记叙文也分明优胜于议论文。今天在6家报纸公布的30篇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共计17篇,占56%。请读者诸君注意,今年高考作文答卷中的记叙文共占15%左右(抽样调查数据),恰恰是这15%的记叙文涌现了如此之多的“拔尖之作”,你说高考作文若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舍“此”其谁?

今年得知,《南京晨报》每年均仔细阅读和比较见报的优秀作文,认为那些鲜活的、有情趣的记叙文更好一些,希望能多多发表。所以,本“专家组”决定百分之百地交给他们记叙文。

这4篇中的第1篇《青春万岁》,非常精彩,不再细说,请读者自己品味。特别推荐后面的《不朽的青春》、《青春的那些事》和《致青春》。由“青春”的高中生写自己的烂漫“青春”,本属自然之理,但如今的考生喜欢“手电筒照人”,高度“忘我”,下笔便是“史铁生”等等。这三篇作文实实在在地写高三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自己的“青春”摆进去了,故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你看:你们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其感染力不言自明。从文学表述上看,三作别有风采,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新的修辞,新的节奏,新的色调,新的结构,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如若叫三位小作者写同样立意的议论文,我们估计:既讲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又会板起面孔大抛生硬冷漠的“套话”!所以,说回来:高中小友们,请多多写记叙文,多多写自己吧!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优秀生活化记叙文

课题组提示:以下记叙文,不一定都是非常优秀,只是阅卷专家组感到新鲜。通过人景、物景、事景、场景来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看法,是生活化文化作文必然的呈现方式。但呈现过程的文学化,是高考记叙文区别小学生和初中生记叙文的关键要素。

这也是为什么文化作文是将文化价值观,通过文学的方式呈现的道理。

理解这一点,就懂得为什么文化作文将描写、叙事的基本功,作为小学和初中的重点训练,而将记叙文到小小说和散文化的训练,作为序列层级来打造。

同时描写的真实感与细节感、情景化与诗意化,叙事的生动性与曲折性,一直是作为文化作文生活化训练重点提升。理由皆在于此。

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青春的那些事

江苏一考生

“丁丁零„„”下课铃响了。

“快快快,快跑,去厕所抢位子。”不知道是谁大嗓音喊了这样一句话。对她真是无语。可是她说的也对,因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们都给变没有,看谁还和我抢位子。”小雅愤愤地说,“每次去厕所,都要等好长时间,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哈哈哈„„”我们班里的人听到了都很无语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说:“来,给姐姐看看,你头发白了多少了,来,我数数看。”

“一根、两根、三根„„”谁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数”起小雅的头发来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却暗暗自喜,因为我知道下面将要出现什么状况„„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这时,上课铃响了。

“啊,这节课是数学老师的课,完了完了,我又要去找周公约会了。”睡神小衷高兴地说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说睡神啊,你能不能把你的脑袋打开啊?装点知识进去行不行啊?我真替你忧心啊!”我恨铁不成钢地说。

睡神无谓地说:“我这叫养精蓄锐,反正有你在,我知道亲爱的盼盼一定会帮我做好笔记的,对不对啊?”

“好吧!”我无可奈何。

“你不要担心嘛!反正我很年轻,没事的。”

我心里想:我们因为年轻,就可以这样无所谓吗?我们打打闹闹,因为我们年轻,正值青春时期嘛。等我们以后老了,想打也打不成了呢。但我们可以荒废自己的青春吗?

青春是不朽的。青春的那些事也是不朽的。我们疯够了,总得收收心吧„„

不朽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至少,我赞同。

十八岁,很庆幸,我们相遇在这个年纪,相遇在这个可以做梦的年纪,共同造就着我们梦一样的青春。

还记得,我们都不想上高中,说高中太苦了,会受不了的,可是终究没有一个人会半路退出,却让高中成了过得最难忘的三年。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这些年,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还记得,我们一起偷懒。不想跑操,就一块不去,却恰好被老师逮个正着,直到学期结束,就一次操都没有再敢逃过,只是每次都是怀着不忿的心情去的。

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每次来学校都比规定时间早那么一点,然后一起去玩,去买衣服。可是,每次的结果总是谁都买不到合适的,却总把卖家搞得无语。估计现在街上的店家都认识我们了。直到现在,老板们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谁知道是哪个丫头的嘴巴太损了呢?!

还记得,我们一起减肥。“肿么办?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斟酌了三秒钟,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可想而知,瘪下去的没有人,只有钱包,人都吃肿啦。

还记得,每当看到别人有朋友带吃的来看望,便会聚之以羡慕的眼神,但随后都会消逝,继而都会不屑地说:“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自己看自己!”结果呢„„大群吃货“共产”,我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记得一百天的倒计时那天,憧憬着会出现电影《青春派》中的“等一下,泰戈尔曾经说过„„”直到结束都没有一句“等一下”。

记得毕业那天,我们不顾形象地在班里给同学们表演节目,即使歌的调已不成调。谁都知道,这是我们在校的最后一天了。紧紧相拥,没有谁会掉眼泪,因为是在应高兴的时刻,可第二天,眼睛都肿了。

现在,我们坐在各自的考场里,临行前相拥着说不要紧张。很好,我没有紧张,我想到的,只有你们——我的好闺蜜们。想到的,只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不朽的青春,不朽的我们。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只想说,对,我们就是青年人!

致青春 江苏一考生

“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那一年,表姐的同学聚会上,一首《同桌的你》,勾起了所有人青春时的回忆。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屋子里,欢声笑语回荡在我耳畔,十年再聚首,多么难得。

“就你那时候最凶了,拿着个小木棍,谁讲话就在谁跟前挥着„„”曾经暗恋过表姐的一个男的,脸喝得通红,“我被打得最多„„”脸上似乎露出了幸福的表情。“谁让你当时脸皮那么厚来着。”表姐只捂着嘴笑。在座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谁说是你被打得最多,我也不少,好不好?”另一个男的,肥头大耳,刚来的时候穿得很体面,现在喝多了,完全失去了开始的样子。

„„

一桌子人在那里有说有笑,回忆着十年前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我刚读高一,对人世的聚散分离没有一丝感触,总觉得自己还青春,没有10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朽去的青春,我会永远守她。看到饭桌上的他们说说笑笑还会掉下几滴眼泪,也不觉有什么。

“还记得我们班上代表学校演的小品吗?”表姐拍了一下手。

“记得,记得!《同桌的你》,我演你同桌,你和我演彼此闹矛盾了,我们最后又和好了。”

“对啊,还得了奖呢!”

饭桌上七嘴八舌,回忆着那场小品的成功。我在一旁笑着,也好想来一场《同桌的你》。

电线杆上的小麻雀越聚越多了,它们也叽叽喳喳的,好像也在演着那个小品。

我也想到了同桌的她,一个性格像男孩的女生,剪了男生的发型,每天早上一定洗头吹头,问她原因,她只有一个回答:“我要在青春里做一把男孩。”我忍俊不禁,笑话她。不过她真的挺帅。

“当时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谁知一晃都十几年了。”聚会快到尾声了,一个穿着个性的女士说道。

“是啊,总是忘不了当年的疯狂。还记得那时一起罢课为老师做礼物吧,虽然受惩罚了。”

旁边的老师,已经哭成泪人儿。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深夜了,他们才回家„„电线杆上早已没有了麻雀的身影。

时光总是转瞬即逝。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耳畔又回响起来。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江苏这几年经常出现“外婆”形象,且频频高分,不妨来欣赏两篇:

不朽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著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您说:“我也要归根喽。”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搁笔。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衰老中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和外公是向来不和的。我曾见过他们打架,外公推着外婆的肚子,外婆揪着外公的头发,他们像两个相扑运动员,十分凶狠。

小时候我曾问过外婆,为什么他们不离婚,当时外婆笑了,她说:“一把年纪了,离什么婚。”我只觉得奇怪,为什么外婆笑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他们慢慢地老了,也似乎吵不动了,倒是安分了许多。只是,衰老带来的不仅仅是和谐。外公有段时间常生病,三天两头地跑去医院挂水。只听说,外婆是天天在旁边候着的,我终于也有了假期,便赶紧去探望外公。果然,安然守在那个白头老人身边的,就是外婆了。

“快坐下,小声点,他睡着了。”外婆赶紧拉我坐下,我还没叫人。她拉着我,和所有长辈一样询问了我的学习,之后,我们便不再说话,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有一次啊,家里不知怎么的出现了条蛇,”外婆突然说起话,我很配合地惊呼起来,她接着说,“你外公后来就给我打了电话,说那条蛇是保护神,它出现了是不好的,叫我注意点安全。”她说着说着就笑了,可把我惊讶到了,外公竟然会这么关心人?看着外婆的笑容,我忽然觉得,她像是有那么点甜蜜的心思。我不作声。

“唉,我们怎么一下子就老了呢?” 我笑笑,不知如何搭腔。“我们小时候过的可都是苦日子啊,哪像你们,”外婆又开始微笑起来,“当时我太饿了,就去他家地上挖了几个山芋,被他给抓了,哈哈哈„„他对我说,下次再被他抓住,就要打我一顿。”

“外公年轻时帅吗?” “帅。”外婆笑着说,“后来又被他抓到了,他却没有打我,又塞给我两个山芋。后来啊,我就一直去找他要吃的。听说后来他被他老子打了一顿呐,哈哈。”

“当时,村里有个小伙子喜欢我,大家都在说我俩有一腿,我很生气。你外公更生气,他把那小子给打了,在田里。我跑去的时候,他还在打呢。那个时候,我觉得12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你外公可真英勇。”她的脸色柔和起来,她继续不挺讲着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旁边,外公只是安静地睡着。

“„„后来我们就结婚了,他那天很高兴。”我静静地听完外婆的故事,又想起了他们的不和,竟无法将两事联系到一起。

我叹了口气,望了望外婆,她的笑容竟和当初说“离什么婚”一样!她不再看我,只直直地看着外公,透过她眼角深深的沟壑,那分明是一个青春少女的笑容。时过境迁,她还陶醉在她的青春,没变。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高考阅卷老师点评:《桂香中弥漫的青春》咏叹融入桂香的阿婆的青春,作者的情思如馥郁的花香,笼罩了小院,笼罩了阿婆的白发,笼罩了阿婆坚守一生的桂花糕,并由此慨叹:“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细细品味,清甜爽口,细腻化渣,余韵无穷。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江苏一考生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青春无朽 江苏一考生

若你真的“百度”青春,恐怕“万能”的度娘只能给你一个解释:青年人年龄。多么苍白而又无力。我渴望找寻青春、探求青春,更渴望青春无朽。

在王开岭《一个人的遭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周永臣的青年在文革中因“窃听故台”罪受冤入狱三年,当出狱后,早已物是人非、众叛亲离。他租住在一个不到5平米的小室里,开始长达27年的捡破烂生活。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和所有在文革中蒙受苦难的人一样,周出狱后一直等待平反。在1996年,他终于收到了来自法院的平反信——可签发时间竟是1976年,这封信延误了20年之久!

这位学炼油专业出身,决心为国家炼油业奉献青春,曾经的朝气有志青年而今的白发老人呜咽道:“二十年前,我正值青春,还可以多为国家做20年事。”他忍受不了命运的捉弄选择了悬梁自尽。

青春会朽。

我为他从青春到老年的等待而感到悲哀。同时也深刻的了解到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手机多么紧密地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在绝对危权阴影之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对来自“上面”指令的懦弱与顺从腐朽了他的青春,国家命运的不幸让他失去了青春。悲哉!

不久前读梁鸿老师的《出梁庄记》,其中有一个少年令我记忆深刻:当梁鸿采访他拉黄包车,排斥地走到一边。在他父辈们的工作感到羞耻,他试图反抗自己的命运却无法回避。

青春会朽。

在青春的掩饰下,空虚是性感、叛逆是绝美、寂寞是自由、颓唐是反抗。但当时间的荒野裸露出来,回顾青春,青春已逝。逃不过的是命运,而人能改变的又只能是自己的命运。

我,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此时坐在考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飞洒青春。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渴望进北大,学新闻,当记者。如柴静《看见》中所言:记录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千千万万之事,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如梁鸿,把“隐形的中国”带到人们面前:如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如B·S主播拉·丹封把新闻艺术的瞬间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渴望当一个正义地记者,渴望有一些人的青春会因我而不同。唱青春无悔,因为我还相信—— 青春无朽。

速朽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九十五年前,五月四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书上如是写道。是救亡图存的信念是那些学生用一生最美好的时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青春印记:五四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节,不是周一,没有郑重其事的国旗下讲话。晚自习课间,前桌突然兴奋地回头:“今天五四青年节!”我懒洋洋,心想:又不放假。

于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青春就这样泾渭分明地显现出来了。套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50后60后的青年成长在红旗下,70后80后的青春旋律是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而90后,更多人指责这是“垮了的一代”。我们的青春,没有大时代的强烈印记,因而充斥着雷同。我们习惯了成为家庭的中心,习惯了被关注被宠爱,我们个性张扬,总渴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切却都大同小异,连所谓青春的疼痛,这这痛感都了无新奇。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我又在做作业、又在背书、又在复习、又在考试......我习惯了使用这样的比喻:我的青春是一场有数不清的考试组成的大考。事实也是如此。走在路上,总想加快脚步;坐在教室,总担心别人比我多记一个重点、多做一道题......明明生活在不同形式的集体中,本质却如同孤岛。我厌倦了这种量的积累、这种与假想敌所做的无谓的对抗。但我没有停下来或是放慢脚步的勇气。我注定已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战车,除了继续别无选择。桌脚的计划表早已满打满算,最好还能挤时间来解一道数学,背一点单词。课桌里收走所有闲书,恨不能让学习占据每天第二十五小时。不愿意再多花一份力气在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遑论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应试教育让我们固守井底,把井口的天空也排除在视线之外。“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方能成就“无悔青春”?当青年人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深谙丛林法则的利己主义者、缺乏悲悯情怀的功利主义者、自甘工具化的实用主义者......九十五年前的青年用青春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五四精神,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呢?

我惧怕这样的场景:若干年后当我回首青春,除了成堆的发黄发霉的试卷练习,除了铜臭难耐的庸俗追求别无他物,无惧怕青春如这些东西一般速朽。我惧怕心目中的青春不过是保鲜袋中的光鲜美丽。

可我惊悸地发现,它已有了腐烂的迹象......狂童之狂也且 江苏一考生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象、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6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速朽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九十五年前,五月四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书上如是写道。是救亡图存的信念是那些学生用一生最美好的时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青春印记:五四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节,不是周一,没有郑重其事的国旗下讲话。晚自习课间,前桌突然兴奋地回头:“今天五四青年节!”我懒洋洋,心想:又不放假。

于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青春就这样泾渭分明地显现出来了。套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50后60后的青年成长在红旗下,70后80后的青春旋律是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而90后,更多人指责这是“垮了的一代”。我们的青春,没有大时代的强烈印记,因而充斥着雷同。我们习惯了成为家庭的中心,习惯了被关注被宠爱,我们个性张扬,总渴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切却都大同小异,连所谓青春的疼痛,这这痛感都了无新奇。

我又在做作业、又在背书、又在复习、又在考试......我习惯了使用这样的比喻:我的青春是一场有数不清的考试组成的大考。事实也是如此。走在路上,总想加快脚步;坐在教室,总担心别人比我多记一个重点、多做一道题......明明生活在不同形式的集体中,本质却如同孤岛。我厌倦了这种量的积累、这种与假想敌所做的无谓的对抗。但我没有停下来或是放慢脚步的勇气。我注定已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战车,除了继续别无选择。桌脚的计划表早已满打满算,最好还能挤时间来解一道数学,背一点单词。课桌里收走所有闲书,恨不能让学习占据每天第二十五小时。不愿意再多花一份力气在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遑论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应试教育让我们固守井底,把井口的天空也排除在视线之外。“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方能成就“无悔青春”?当青年人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深谙丛林法则的利己主义者、缺乏悲悯情怀的功利主义者、自甘工具化的实用主义者......九十五年前的青年用青春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五四精神,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呢?

我惧怕这样的场景:若干年后当我回首青春,除了成堆的发黄发霉的试卷练习,除了铜臭难耐的庸俗追求别无他物,无惧怕青春如这些东西一般速朽。我惧怕心目中的青春不过是保鲜袋中的光鲜美丽。

可我惊悸地发现,它已有了腐烂的迹象......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江苏一考生

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我老了,该回家了。”此语一出,感动非洲。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在阳光中尽情炫耀,不要害怕萎谢。这种美丽,永远年轻。

高考阅卷专家点评:《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以梵高名画“向日葵”为由头,略带杂文味,以热烈的色彩、张扬的个性、不老的豪情带动了诸名“人事”,故不显杂芜。在文化作文里,属于“意象运用”。可以参看谭蘅君主编的《意象运用技法》。

琴断了!江苏一考生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

跳水 江苏一考生

他终于又一次站在了这座桥上。

他用皱巴巴的手掌摸着桥上满是缺口和裂痕的栏杆,在心中这么想着。

这座桥很高,离水面至少有十米,长年累月的江风锤炼着这座旧桥,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桥很老,而人更老。比这座已经五十多年的桥还要大上几岁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座桥,因为他决定,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再做一次让自己怀念无比的事——跳水。

他慢慢地摸索到了桥边的缺口,步幅缓慢而无力,仿佛一座随时可能倒下的老朽雕像,做着最后的挣扎。

今天的风很大,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和发小一起跳水的日子。那些日子的风也很大,常常吹得桥上的他们摇摇欲倒,但他们都不以为意。“有风的日子更能划出漂亮的弧线”,这是他们公认的道理。

他继续移动着,然后从栏杆的缺口探出了头,十米的高度让他有些头晕目眩。不知不觉地,他又想起了少年之时,他第一次站在桥上也是这么的头晕目眩。十米远的水面让年轻的他不自觉地打颤。“跳吧!没关系的。”水中的发小这么喊着,他咬了咬牙,再次盯住了水面,然后跳下。水花溅了一米多高,将他的发小彻底地打湿。“没关系吧?”发小问。“嘿。”他摸了摸红红的屁股,咬了咬牙答道。然后在发小促狭的笑声中,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年轻真好。”他回过神来,继续看向了水面,盯着,盯着,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年轻,健康,有活力,和现在的他完全不同。从胸口的口袋中摸出了药和一张照片,他突然笑着将药顺着风扔了出去,落在了水面上,溅出一朵小小的水花。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药是医生给的,但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要自己的心还年轻,他就无所畏惧。

静静地,风再次起了,他最后看了眼自己当年从水中爬出时的照片,然后猛地跳了出去。

风吹到了最大,将他的身子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在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彻底绽放,宛如夏花。“就是这样。”他想到,“人至死都是少年!”

高考阅卷专家点评: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是文化作文提倡的“生活化呈现文化”。且是记叙文里最文学的呈现方式。本文紧扣“青春不朽”,写得深沉凝重,动心摇情。既然“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那么,相关的一些文学体裁就自然可以灵活运用了。“记叙文”和“议论文”只是两大门类,它们辖下的多种文体高三学子不妨一试。

青春永不朽 江苏一考生

世界繁华如花,人生冷漠如茶。我们都是苍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拥有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但这些终会逝去。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断地回放着。因为青春是不朽的,它记录了我们一去不返的年华,书写了我们荒唐的故事,更记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她曾经逃学,离家出走,打架„„各种行为都透露着青春叛逆的气息。正是她青春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后来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寻生活的洒脱与随性。就是这个如此刚烈和顽强的女子,写出了许多精彩作品,感动和影响着一个个年轻人,激励着一颗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所以,我说三毛的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两人共同学习建筑,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常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但初中时代,他还是经常逃学,去野外进行创作。那时候,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现在,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着无数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在每个人的心中,青春都是一个美丽的梦。这是一个勇敢、奋斗的时期。这是一道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风景。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让人神往。

高考阅卷专家点评:今年作文试卷中的“林徽因”太多了,但至今尚未发现如此解读林女士之不朽的议论文!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她的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她当然不朽。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江苏一考生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高考阅卷专家点评:《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聚焦“中国文化”的“青春”,写出了锐气、写出了气派。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江苏作文的两篇民俗饮食文化对比。2012年的山楂糕:

忧与爱(山楂糕)江苏一考生

童年时的梦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向往,老糕点房里飘来的香也算上一种,那是种香甜的酥,酥的杏仁,甜的三刀,香的芝麻。

要说糕点,那么山楂糕算得上是一绝了,那油亮的糕块上泛了琥珀的光,吃一口,舌尖上是满满的甜,舌下却铺着一排排的酸,再吃一口,便再也停不住嘴了。

老运河的古朴风情是让人迷恋的,夕阳照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当地顶有名的也要数糕点房兰芳斋了。老祖母干枯的手拉了小孙子白净的小胖手一路走进兰芳斋,一进大门,台前的伙计便笑了,老太太也笑了,小孙子则是不停地笑,“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出了出来。“口当(一个字)”的一声落入盘中。然后笑吟吟地走了,风吹在老人花白干燥的头上和孙子娇嫩的面颊,祖母哼起了小曲,声音穿过青石板,穿过无人问津的贞女牌,穿过了标有字样的老宅。

祖母和孙子穿过大门,进了堂屋又进了院子,来到槐树下,孙子口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也不去想饭后食用适宜,待老祖母拿着祖传的银菜刀“喀喀”几下,小孙子便迫不及待地捏了一片在嘴里,满脸满足的神情。祖母见状,不仅笑成了一朵菊花。

“好吃吗?”

“好吃。”

“好吃再买。”

“好吃再买!”

然后,河也倒映看清水,水中的绿波,波中的倒影,青石板变成了臭柏油,三轮车变成了小汽车,小屋土屋变成了高楼,贞女牌的消失,这条河竟也不见底了。

在超市,他拿着一个棕红色的山楂糕,上面被打了黑白的条形码,服务员堆出一脸笑容:“先生,不如买这种促销的吧,它比兰芳斋牌的好卖多了。”他停了一下,却依然将手中的山楂糕放在篮中。

回到家,儿子正在看电视,从袋中翻出个红棕色的块状物体,却被仍在一边。“我买了山楂糕,这是你太奶奶原本最爱买给我吃的„„”“别说了,我又不爱吃,我不知太奶奶是谁!”说着,便翻出一包薯片,咔喀。

他叹了一口气,拿着它来到窗前,风很大,吹过他干枯的手和白发。

他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一点都没变,或许早已都变了„„

“哎!”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简评】这是一篇让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的佳作。作者构思精巧,立意深远。先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摹出童年记忆中故乡的风物、风景、亲情、人情,字里行间流溢出浓浓的爱恋。继而笔锋一转,与现在进行多方位的鲜明对比,结尾的一声长叹,包含了五味杂陈的忧虑,也使文章意犹未尽,发人深省。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2014的桂花糕: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江苏一考生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高考阅卷老师点评:《桂香中弥漫的青春》咏叹融入桂香的阿婆的青春,作者的情思如馥郁的花香,笼罩了小院,笼罩了阿婆的白发,笼罩了阿婆坚守一生的桂花糕,并由此慨叹:“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细细品味,清甜爽口,细腻化渣,余韵无穷。

2014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与不朽”

高分作文:

空山新雨后

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然而我们要说,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历炼。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却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享受春光而似乎始终充满活力的“日出之阳”,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并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心中偶像的一笑而“打飞的”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她们的青春,早早地花谢花飞。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

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喧哗的时代”。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年轻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她不倦的青春之声。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出名要趁早”。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高考阅卷老师点评:《空山新雨后》是议论文。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空山新雨后》的敬仰丰碑和扼腕叹息,相辅相成,使议论文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第三篇:江苏高考作文怎么写

江苏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

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网上更是吐槽不断,甚至被评为今年“最奇葩”的作文题。究竟今年作文题怎样?应该怎样写?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昨天,7位省内语文泰斗级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凤凰教育网将他们的讲话进行了整

理,希望对考生预估自己的成绩有所帮助。

昨天,7位省内语文泰斗级专家共同探讨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写才能更出彩。他们中有曾经出过高考作文题的专家、有长期研究高考作文的大学教授,也有中学的知名语文特级教师,他们认为,“不少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还是会出现“不适应”,主要是缺乏把握材料含义的能力!”“今年“人与自然”会大撞车,只谈到“和谐相处”只能算“大路货”作文!”“这个题目也可以写议论文,假如考生这样写:探路者为保护蝴蝶竖提醒牌,却引来游人如织,蝴蝶最后彻底消失,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发言。

审题:看材料要抓住情节看好人物

南京师范大学高朝俊教授说,我觉得叙事性材料怎么去审很重要,一个是有情节,一个是有人物。在审读材料过程中首先看清楚情节的阶段性。这个故事情节有三个阶段:第一,进去探险为了看

清楚蝴蝶点了蜡烛;第二,怕惊扰蝴蝶离开了;第三,后来回到洞里发现蝴蝶到更深更暗的地段。考生在这三个阶段里都可以做文章。叙事性材料也有人物,我们姑且把蝴蝶也称之为人物,我认为从总体意蕴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活秩序,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这是这个材料的总体意蕴。新材料作文肯定不是就材料谈材料,可以深挖开来:第一方面,从探险者角度可以写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第二方面,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第三方面,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险者不要仅图自己一时之快,为了自己欣赏蝴蝶,根本没有从蝴蝶角度来考虑。从蝴蝶来说,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一点亮光会带来危害,往后退了,但也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立意:新材料作为可多层次,多角度

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凌焕新教授认为:据说,有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考生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不好写,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反映了一些考生的感受。为什么会觉得难写呢?

之前江苏自主命题以来,一直考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现在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但是材料作文不是就材料写材料,或者拘泥于材料的讲解和评析,也不是写材料评论,而是要由

材料出发,引发与材料有关的含义,所以有它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一个材料中间有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如果是叙事作品,还有一定的阶段性,等等。写作的人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可以明扣,也可以暗合,他所表达的东西只要和材料是一致的就可以。比如有考生问:“从细节谈行不行?”这个点也是从这个材料中间提出来,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小蜡烛的烛光,有如此大的影响,他就抓住了这个“小”字,从作者角度提炼出一个核心理念。那么你从“小”字做文章,当然是可以的。还有考生提出,写“蝴蝶受到外来东西的干扰,行不行”?人是外来的,惊扰了蝴蝶,当然也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作文应该有包容性,过去材料作文有一种倾向,就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提炼出它最关键的中心思想,或者是核心思想,然后按照这个东西来写才行,如果偏离了这个东西,那就不行,就是偏题,就是不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如果这样,那很多的考生就偏了,就被打不及格了。我个人理解,新材料作文应该允许多层次、多角度、与材料具有相关性就行了,如果一味就材料本身倒来倒去,就真的局限在材料里面了。

构思:联系实际做分析容易写好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孙芳铭老师说,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核心还是人。探险者是人,这是不用多说的。探险者他点蜡烛,就他

自己来讲,他是对的,为了自己探险。当他发现蝴蝶以后,他主动退出来,退出来本身就表明他的一种善意。蜡烛呢,蜡烛是人点的,点的意图从自己角度来说那是对的,但是他侵扰了蝴蝶,说得重一点,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当然还是有文章可做的;蝴蝶从洞里面迁徙到更深的地方去,那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还是被人破坏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核心还是要写到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生存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问题核心。在这三者当中,从探险者角度来说,他的心地是好的,但他客观上还是对蝴蝶的生存环境起到了不好的影响。这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种良好的意愿,最后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甚至本来意愿就不对,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考生若更多联系实际做一定分析,文章就比较容易写好。比如说扬子晚报下水作文里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就联系了自己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无意伤害了学生的故事。

什么样的作为能得高分?

议论文可写“美丽中国”,记叙文可“峰回路转”

省写作学会会长、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导尉天骄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如果从议论文角度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这里总是提到的蜡烛,准确地讲应该是烛光,烛光是一

个很轻微的东西,它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类并无恶意的一个轻微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可能不知不觉中对自然造成了影响。从这个里面可能就会有很多引申,比如说平时多倒的一盆污水,多扔掉的一个废旧电池,这都是人类本身没有恶意的轻微行为,但对我们生态环境却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再有意往河里倒污水,那便有更严重的影响。这篇文章写议论,我看可以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现在十八大正在提倡“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国家不仅富有强大,而且要有美好的生态,没有美好的生态,美丽中国是一句空话。蝴蝶是大自然生物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被称为“会飞翔的花朵”,是美丽生态非常典型的东西。如果我们这种并无恶意的轻微行为,把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不经意间损害了,那么我们的生态建设岂不是要落空吗?美丽中国不是要打折扣吗?从这个角度写,应该讲能写出一点新意。

既然讲题材不限,是不是今年很多考生会写记叙文呢?我认为会的,这个题目写记叙文,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因为材料本身是有情节的小叙事片断,里面有场景,有人物,有事物,有景物,按照材料给的基本框架去给它添枝加叶,加一个扩写,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是不难的,但是如果写记叙文想写好,一定要有创新。那怎么才能有创意呢?假如我来写这个故事,我就会写:“这几

个探险者感到要保护蝴蝶,于是在洞门口立了很大的牌子,标注“此处有蝴蝶,请勿惊扰”,但没想到牌子一竖,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游人如织,最后蝴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这样写,可能记叙文会写出彩来。

“人与自然”谈到“变化”立意更高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继志老师认为,今年题目在思维定势上是一种突破。今年虽然是材料作文,但有两个关系,探险者代表人类,蝴蝶代表自然,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要破坏它,如果作文写到这个程度,只是谈了关系,还没有延伸。有的考生讲到:“我们不要去惊动自然,不要去惊动那些蝴蝶。”我们可以再朝深处思考,加上辩证思考,难道说在黑暗中生活的蝴蝶就永远要保持这样一种安定吗?它就不需要改变吗?我想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变化是常态的,发展是常态的,凝固不变反而是非常态的。蝴蝶生存环境改变了,这是人的干扰,但自然界的干扰更多更多,地裂怎么办呢?所以从锻炼蝴蝶的生存能力来说,变化未必是坏事,况且人对它的干扰并不大。人与自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那么人类现在还是要茹毛饮血。如果说什么都不能破坏,那么我们人类要不要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要提升整个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谐相处。我的意思是作文如果只找到了关系,只说人和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这样还只是平庸之作。关键要谈到如何发展自然。人类如果缺少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实际是对自己、对未来的不负责任。如果通过这个提炼出来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人和自然生命是同等的,不要老是以主宰者、征服者、改造者去对自然胡作非为,那么立意就更高了。

能质疑作文材料且言之有理应给高分

南师附中特级教师许祖云老师说到,江苏题目是在原文基础上的缩写,而且这个缩写还有一点加工改造,因为要使题目对于考生来讲有吸引力,有些文采,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有层次的。对于绝大多数高三毕业生来说,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看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多少也能悟出些道理来。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感觉这个作文题难,但是感觉难不等于写不出来。只要把握了命题的主旨,应该是可以正常作文的。不过也不排除江苏40多万考生中,有学生知识面比较丰富,对蝴蝶也有研究,如果真有考生对作文题材料提出质疑,并且分析有理,语言清晰,应该给他打高分。

第四篇:关于MBA学习-王冉博文

哈佛商学院喜欢招什么样的学生

(2007-07-09)

上周五接受了北青周刊首席记者王江月的采访。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记者,采访前该做的功课做了,聊起来就很舒服。采访中谈到我在哈佛商学院(HBS)的日子,很自然也就聊到了“哈佛商学院喜欢招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

起码在当年我申请的时候,当时的入学申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申请表,包括对8-10个具体问题的回答,其实每一个回答都是一篇小作文);推荐信;面试;最后才是大学本科及GMAT的分数。就我的理解,在招生办的考察体系内,分量最重的是那8-10篇小作文及推荐信,而分数所占的比重最多不超过30%。

之所以那几篇小作文那么重要,是因为它们最有可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和折射出一个人的潜质。那么,哈佛商学院负责新生录取的考官们最希望从那几篇小文中看到些什么呢?

我不敢说我的理解一定正确,但我的理解是--

 首先,你生活里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方向和目标,无论它现在离你有多远。要有一件事让你想起来就兴奋,就睡不踏实,并且这件事最好足够大,能够对周围的人、对社区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有些影响。它可以是竞选总统、创立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打造世界级的企业,也可以是扶贫救困、保护环境、预防艾滋。

 其次,你要能说清楚为什么你认为上了HBS就能够让你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无论这种理由两年之后毕业时翻回头再看是否真的靠谱。换句话说,你愿意把人生中最宝贵的两年扔在这,总不能是因为哈佛商学院的健身房或者食堂比别人的好。HBS有点像好莱坞,喜欢帮助你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 第三,你要在讲述过往经历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优秀的领导能力的同时也表现出同样优秀的与别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太需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孤胆英雄,而是更需要懂得倾听、勇于反省、善于合作的商业伙伴。

 最后,一点点适度的幽默通常是有帮助的。你要设身处地为招生办的官员们考虑,他们每天从早到晚看那么多篇作文其实是挺枯燥乏味的一件事。将心比心,在展示自己真性情的同时让人家开心一笑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说得再玄乎一点,幽默不仅仅是一种语言风格,同时也是一种成功所需要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哈佛商学院会比较喜欢有性格的人。举个例子:我们这届有个同学在拿到MBA后,心血来潮,放弃了好几家投行的高薪聘用,背上背包骑着摩托穿越非洲大陆,走到哪住到哪,教非洲小孩读书,两年之后回到纽约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今天早已在业界功名成就。如果当时HBS知道这位老兄后来走过的生活轨迹,他申请十次还是会被录取十次。

最后顺便说一句,按照我们有些同胞的思维逻辑,如果作文那么重要,靠东抄西抄或者找人代笔是不是同样可以蒙混过关?

完全不是!用80个字蒙人是容易的,用八千个字蒙人是困难的;写一篇蒙人是容易的,写十篇蒙人是困难的。你东抄西抄,人家天天就是干这个的,什么没见过,你能抄出花儿来?你找人代笔,人家招生办的官员看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更多的是文字后面所能折射出来的那些思想和性情;而带笔的人如果真有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也就不需要或者没时间给别人提供代笔服务了。

从人到人才的过程开始都是小事

(2007-04-01)

曾经有不只一位大学生朋友给我留言,希望我谈一谈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问题。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招聘方都招人招得艰苦卓绝永远觉得人才难得;另一方面遍地开花的人才招聘会上永远是人满为患,挤破门的和打破头的都有发生。

可见,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永远是人多、人才少。这也正常,关键是从人怎么变成猿(咳,说错了,是从人怎么变成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客观地讲,我们应该承认,绝对不是100%的人都能成为人才,每个人先天的资质和早期受教育的条件的确有所差异;但也绝对不是只有5%或者10%的人才能成为人才。事实上,我认为至少有50%的人是有机会成为受人重视、被人争抢的人才的。

关键看你是不是愿意不停地琢磨和学习,是不是愿意自己和自己较劲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是不是愿意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偷懒和懈怠要去做那些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做成的事,是不是从内心里真心向往“今天做得比昨天好一点、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的那种“做得更好”的感觉。一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否从人变为人才就看你如何对待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你是一流还是大溜往往就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与一招一式的历练。

随便举个再平常不过的例子。你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一个周五下午,你的上司给你打电话请你帮助整理一下2006年中国餐饮行业企业的排名。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 有人会马上打开百度在搜索框里敲进去“2006中国餐饮企业排名”这几个字看看自己的运气,也有人会先礼貌地问上司“对不起我可以问一下您对相关信息的具体要求和期望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这份排名吗?另外,除了排名列表以外还需要前十名企业更详细的信息吗?”

 有人会把自己局限在网上,充其量多试几个搜索引擎和几个关键词的排列组合。有人除此之外还会想到趁周末之前赶紧打电话给公司里做过餐饮项目的同事、餐饮方面的媒体、餐饮业的行业协会甚至在餐饮行业工作的亲戚朋友了解更多这个行业的信息。

 有人会把网上的数据直接下载就算完事,有人则会从不同的渠道找到不同维度(如开店数、营业额、利润额、员工人数等)上的数字,并且试图了解和揭示不同资料来源出现统计差异的原因(至少是指出这些不同来源的统计差异)。

 有人会把相关的信息直接剪贴到电子邮件里发给老板,有人则会根据公司的过往文件找到相应的图表作为模板,然后把自己搜集来的信息整理成一个漂亮的Powerpoint或者Word文件。

 有人会直接把这个文件作为附件发给上司邮件里什么都不写,有人则会在邮件中提纲挈领地把调研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上司即使只看一眼也大概能知道结果。

 有人会周五下班后就把这件事暂时放在一边直到周一上班,有人整个周末都会因此而加班并且在周日夜里两点把自己工作的成果发到上司的邮箱。

其实,你做的这件事也许对你的直接上司、对公司的大老板、对整个公司都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你不提醒上司他第二周都未必想得起来还找你做过这件事。但是,别因此而轻视自己的工作,更别因此而轻视自己。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朋友而言,这件小事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实在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你是不是有能力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负责,这比什么狗屁排名都重要得多。今天你对自己负责了,未来别人才敢让你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关键的时刻就更多的事对更多的人负责。

大学里应该做的四件事

(2006-06-07)

高的气温一开始烤我们,考生们就要高考了。

首先祝所有的考生们正常发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该吃吃该睡睡该发短信发短信该听《花恋蝶》听《花恋蝶》。其次祝所有的考生家长们正常工作和生活,你们轻松了考生才能轻松,就算装也要装得像那么回事。

其实,考得好考不好考得上考不上都不是世界末日。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儿,而人生中的坎儿多了去了。凡是多的东西,都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考上大学的同学,除了恭喜你们之外,我还想告诉你们从我自己的角度看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 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没有什么比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更重要了,因为我不相信一个人能把自己横看竖看都不顺眼的事做到最好。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是非常幸运的,发现得越早就越幸运,因为和别人相比你可以少浪费一些时间。因此,如果你在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妨多涉猎一些不同的学科,多参与一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排除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如果四年的大学生活帮助你找到了能让自己眼里放光、想着就兴奋就睡不着觉的东西,那这四年就过得非常有价值。顺便说一句,自己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特长以及未来可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与你在大学读了哪个系学了哪个专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

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明确说明的是,你们在大学里学的那些具体的知识,工作以后90%以上都是毫无用处的。但是千万别误解,那些知识不重要并不代表学习不重要。事实上,学习这件事的核心不在于被学的那些知识,而在于学习的习惯、方法和过程;学习是个动词,是动作就要有范儿。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同十年前相比,我们今天学习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互联网的借助乃至依赖。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个人在网络上找到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在一个有知识但是不太会使用工具的应聘者和一个虽然没有太多知识但是非常知道如何去巧妙寻求帮助的应聘者之间,我们(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招聘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 提高英语、快速阅读以及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对不同的人来说,根据其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总有一些能力比另一些能力更加重要。不过,作为最大公约数,我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有三个方面的能力是最容易让人占到便宜的。这就是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快速阅读以及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英语是因为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快速阅读是因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海量化趋势,沟通交往是因为现代商业生活对于团队协同作战的要求。还有更简单的一个原因:它们是很多用人单位最希望看到的能力。

 交几个值得一辈子交往的朋友,做几件值得一辈子回忆的事情。大学四年如果只做到了上面提到的三点,只能说有收获,但还是过得有点浪费。在这段时间里交一些值得交往一辈子的朋友、做几件能让自己在多少年后还能骄傲地回忆起来的“牛叉”事,才算真正对得起自己的青涩岁月。

写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了,其实大学里最应该做的这四件事好像没有一件是不上大学就一定做不了的。

许慧欣有首很好听的歌叫《七月七日晴》。希望六月七日一样晴,晴在天空更晴在每个考生的心里,因为对他们来说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天都正好可以用范冰冰的另一首歌来形容—《刚刚开始》。

欢迎回到地球(上)

(2009-11-01)

这是我今天上午在长江商学院MBA08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个演讲使得我错过了北京的第一场雪,并且用了将近10个小时才回到雪后的北京。

非常抱歉,他们要求用英文演讲,因此只有英文版。我实在没有时间把这么长的文字翻译成中文了。

虽然有稿,但我上午绝大多数时间里是脱稿状态,所以—如果和录音比较的话—实际讲的和这里刊出的文本会有一些出入。

按照惯例,前面两段都是玩笑,仅仅为了活跃气氛。我对长江、北大、中欧的学习氛围没有质疑。

因为篇幅较长,新浪对文本字数又有限制,因此可能需要分几次登出。对给您带来的阅读不便表示歉意。

本来没有题目,但学校那边非要让我起个题目,所以就有了《欢迎回到地球》。

Dear Class of 2009, Parents, and Friends:

It is always an honor to be invited to speak at the commencement of a prestigious school like Cheung Kong(Changjiang).To invite an investment banker to give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this year after what happened on Wall Street last year is like inviting Bin Laden to your Halloween party.So now I know you have guts…or maybe you just don’t know better.Actually what’s more scary than inviting Bin Laden to your Halloween party is to buy those shares listed on ChiNext at 1 p.m.last Friday…and I hope you weren’t part of that.Today is a big day for all of you.Because after today, you won't have to pretend that you are actually trying to learn something while networking with your classmates.Well,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ose folks at Beida or ZhongOu are not doing much learning OR networking, so you still come out alright.When I wrote this address, I had to save it into a folder on my computer.First, I thought about creating a new folder with a title of something like “Future” but decided it was too much of a cliché.I also thought about saving the file in my “Marketing” folder.But that wouldn’t be appropriate either since the only thing I am trying to sell to you is a reason to spend the next 20 minutes in this room as opposed to getting drunk ahead of your peers.Finally, I decided to place the document under a folder entitled “Personal”.I want to send each of you a “personal” message, a message that is so “personal” that it has to do with your bodies.„Well, for both female and male.Eyes

Let’s start with your eyes.Yes, you need to use your eyes to look into the future, seeing hopefully just a few miles farther than most of your peers.You need to use them to discover opportunities and uncover danger.You also need to use them identify issues and problems that you will hopefully become a part of their solutions.But most importantly, I want to encourage you to use your eyes to see the positive side of life.The world as we know sucks in many, many ways.There is poverty and major inequity in many places;the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the job market is as tough as it could be;and guess what, your future boss may be the biggest idiot on earth…

However,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Look at the bright and the positive side.The journey of life is like a bumpy flight, and being positive and genuinely optimistic is the best gift your can give to yourself.It will not only help enhance your chance of success, but will also make you a happier person, which—at least in my view—is the ultimate success for each one of us.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received a rejection letter from Harvard College while I was still going through my senior year at Punahou School in Hawaii.Prior to that I had been admitted to Macalester College in Minnesota with full scholarship, but Harvard of course held more prestige and appeal in name.When I brought the bad news to my host Mother, who had been taking care of me, she did not look upset for a second.“Well, this IS good news for you,” she said, “because you can always go to Harvard for graduate school, but this is probably the only chance for you to experience a truly liberal arts education.Plus, if you can survive the brutal winter in Minnesota, you can survive America!”

Two years later, I transferred to Harvard from Macalester after my sophomore year in college, and to this day, I have zero regret over spending the prior two years at Macalester.Steve Jobs, in his commencement address a few years back, said that life is about connecting all the dots.Well, Minnesota was an important dot for me.But more importantly, from my conversation with my host mother, I learned how to deal with setbacks and failures and cast them into a positive light.Mouths

Now let’s talk about your mouths.Yes, you may use them to express and articulate your views and perspectives.You may use them to support a rightful course such as environment and rights to individuals.You may use them to admit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 mistake.You may even use them to crack a joke to lighten up a conversation.But there are two things I want to mention in particular.First, use them to state a promise…and make sure to keep it.Just two days ago, Huayi Brothers went public with a resounding success, hitting a total market cap of an unbelievable RMB 12 billion.Three years ago, I was representing a buy-side client to acquire the majority stake in Huayi Brothers Music.At a lunch with the buyer, Wang Zhongjun agreed in principle to the deal we helped crafted.Subsequently, however, we learned that he took a lot of beating from his board members including people like Ma Yun for agreeing to relinquishing control on the music business.For a few days, I thought the deal was in jeopardy.Finally, at a meeting with the CEO of the buyer, Zhongjun said—“The thing I hate most now is my hand.I should not have shaken hands with you on this deal.But since I did, I am going to stand by my promise, and let’s move forward.”

To this day, every time I hear negative comments on Zhongjun, I talked about his commitment to keeping his promise.I think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Huayi Brothers became the first privately held entertainment companies in China to have snapped a successful IPO in the A-share market.Second, you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o use your mouths and words—and more importantly, your actions—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others around you.I don’t know if you have heard this story about the frogs—

A group of frogs were hopping through the woods, when two of them fell into a deep pit.All of the other frogs gathered around the pit to see what could be done.When they saw how deep the pit was, they agreed that it was hopeless and told the two frogs in the pit that they should prepare themselves for their fate.Unwilling to accept this, the two frogs began to jump with all of their energy.Some of the frogs shouted into the pit that it was hopeless.The two frogs continued jumping as hard as they could.Finally, after a couple hours, one of the frogs took message from his fellows.Tired and disheartened, he quietly gave up the effort, laid down at the bottom of the pit, and died as the others looked on in helpless grief.The other frog continued to jump with every ounce of energy he had…And Bang!He finally made it out of the pit.Amazed, the other frogs celebrated his miraculous freedom and then gathering around him asked, “Why did you continue jumping when we told you it was impossible?” Reading their lips, the frog explained to them that he was deaf, and that when he saw their gestures and shouting, he thought they were cheering him on.What he had perceived as encouragement inspired him to try harder and to succeed against all odds.Class of 2009, I am in full belief that many of you will become leaders in your organizations someday.As leaders, the most daunting challenge is to inspire and motivate your people so that they can make even greater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I hope you will remember this story about the frogs.A few cheerful words, an encouraging look, and a pat on the back can go a very long way and make a big difference.Just last night, we learned the sad news about Chen Lin, a well-known singer, who jumped to her death.It was speculated that she had some problems with her relationships.Well, if people around her had given her a little more care and encouragement, perhaps the tragedy could have been averted.Hands

Next, let’s talk about your hands.Yes, it is easy to want to use them to point to others for faults and mistakes.But please remember, time is always better spent on identifying our own shortcomings and thinking about possible improvements than trying to find a scapegoat.Yes, it is easy to want to use them to grasp opportunities and get ahead.But we should also be willing to use them to reach out and help the weak, the poor, and the needed.Yes, it is easy to want to use them to shake hands on big deals.But we should also be prepared to use them to take good notes, to write a personal thank-you note, to make a copy, to mark up on a business document, to crack up a financial model, to fill a cup of coffee for your associate, and to open the door for your female colleagues.A trip of a thousand miles has to begin with that very first step, and great accomplishments are results of doing numerous small things that eventually become those connected dots.I have this friend from HBS who joined Morgan Stanley after our graduation.A year later, I bumped into him in NYC while getting my Starbucks around Time Square.I asked him how he liked his job.I was expecting to hear about all these fancy big deals that he was doing.But what he said to me was: “Well, I learned how to make the people at the print shop happy so they can give my pitch books priorities.” “How did you do it?” I asked.“Well,” he said, “I remembered each of their snack preferences—some of them like pizza and others like KFC…and I also remembered the names of their pets and sweethearts.”

A few years later, it wasn’t coincidental he was made a Managing Director at Morgan Stanley, one of the youngest in Morgan’s history.Feet

After your hands, it’s time to talk about your feet.You can use them to kick the tires and test the water.You can use them to stand tall and firm.You can use them to dash to an opportunity, but equally important, you can use them to walk away.We must be prepared to walk away from opportunities.This is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China where opportunities pop up like camera light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Olympics.However, we must always remember that 99.99% of the opportunities that pop up in front of us are inherently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us, and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waste our precious time chasing after them.We must also be prepared to walk way from situations that violate our basic principles and core value, no matter how high the stake is.Years ago, we were approached by a film and TV series production company that was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a major round of financing.I had known the owner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he was the type of person that would open three bottles of Chateau Laffet of over RMB10,000 apiece simultaneously to show his hospitality and generosity when no one at the table is really a big wine connoisseur.So not surprisingly, we were offered a handsome fee for helping them close this round of financing.However, as we dug a little deeper, we realize that their financials were totally cooked up, and their real need was for us to help them cover the funny accounting.That’s when our conscience began to work.I told him that while the opportunity was attractive from a financial perspective, it was simply something we couldn’t do.And we walked.Subsequently, the company found someone else to help them with their cooked-up financials, and eventually took in a hefty sum from a well known institutional investor.Today, that investor is kicking himself for having made the investment since the projections were totally fabricated, but at least we could sleep well at night for not having played a role in it, and we didn’t lose credibility with him.In our business, credibility and repu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 we have got.Hearts

Finally, a few words about our hearts.Yes, most of the time, we use our brains to think, to question and challenge, and to come up with answers and solutions to a problem.But sometimes, we have to use not just our brains, but also our hearts, to make a decision and live with it.Those decisions made by our heats are usually the best decisions we could ever hope to make, because they reflect what we truly believe.If our brains are powerful machines which help us digest and analyze the gazillion pieces of information, our hearts are the engines of those machines.We as human beings are not defined by our appearance, education, jobs or achievements.Instead, it is our hearts that truly define who we are.So let’s hope our hears are soft enough to sympathize, and yet strong enough to stand a Tsunami in our life.Let’s hope that they are sensitive enough to feel, bright enough to warm, tolerant enough to welcome opposition and challenges, and big enough to forgive even our enemies.Our hearts tell us what to believe and what to question, what to respect and what to disdain, what to compromise on and what to insist upon.They get us through the long dark hours, and guide us through the numerous do’s and don’ts.A few years ago, I was visiting with a U.S.-based client who is also an avid sports car collector.He told me this story about his Porsche 959, which was the fastest sports car in the 80s.Back then, there were only seven of these in the entir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wners included Bill Gates.Because the car never quite fulfilled all the legal requirements, it was technically illegal to drive them to the road.One night, his 15-year old son decided to show off this car to his friends after having a few bottles of beer with them.Well, perhaps he had one too much, before he knew it, he had hit on a tree at a street corner.The front end of the car was in total wreck.Not wanting to alert the police, he called up another friend, who helped tolled the damaged car back to his garage.“Then what happened?” I asked my client.“Well, we flew a few engineers from Europe in to help fix the car.” He said.“Did the value of the car diminish?”

“No, absolutely not.You see, t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top-tier car and a regular car.The value of a top-tier car is all in its engine.As long as the engine is not damaged, the car could be a pile of iron, and you could still count on its value after fixing it.”

Well, let’s hope we all have that Porche 959 engine in ourselves.That engine, I think, is our heart.Finally, please imagine if you had to spend three days on a lonely planet, away from earth, what would you bring with you other than essentials such as water and food?

Your mobile phone is useless since there is no signal there, so you can’t use it to SMS your friends and loved ones.Your laptop will not be very useful since there is no broad band access and you won't be able to steal vegetable on Kaixin.You can’t bring your cars since there will be no road to drive on.You certainly can’t bring your golf gears since there is no golf course and the balls will not fly the same curve anyway.The answer is--you really don’t need to bring anything.That is--as long as you have a pair of eyes that look firm and positive, a mouth that you can use to encourage others as well as yourselves, hands that can lift stones and make yourself a place to sit and rest, feet that can walk away from danger, and a heart that is as strong as the engine of a Porche 959.Well, I take that back.Maybe an iPod, but make sure you only have songs with legitimate copyrights.„And make sure to bring some pictures of your family and friends.Because no matter how high or how far you travel in life,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should always stay at the very heart of that Porche 959 engine.Good luck coming back to earth, and welcome to real life.Thank you.

第五篇:作家写的2012江苏高考作文

作家写2012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赵翼如(1977年参加高考)

记忆中的那棵树,凝结着我的忧与爱。

那是小学4年级的一天,盛老师在树下开了一堂课:“灵魂里不能没有树。”他强调“接地气”——回到大地的阅读。“课外阅读,请从树读起:这棵树,就是大地的神来之笔。每棵树都依自己的特性自由伸展„„用心阅读,一棵树透露给你的东西,不会比一本字典少。好,这会儿风吹过来了,你感觉了什么?”

我听到了风中的树叶在说话„„

这一课让我终生受用。至今,童年记忆会被树打开。因为那棵树,我相信了“神灵”相信了爱,耳朵里没塞满那个时代的进行曲,却灌入不少自然的清凉,生出对大地的敬畏。也明白人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不必是统一的枕木。

那棵树留给我的,是关于成长的记忆。

据说童年是一棵树的传奇。蓬勃的枝叶,是孩子的多项爱。可为了那年代需要的螺丝钉,树木被慢慢切削成标准件。

我14岁就上了流水线--每天用机床车出同一规格的地脚螺丝。一日发闷,把脑袋伸出窗外,忽听一阵朗朗书声。隔窗就是树木葱茏的校园!不知怎么眼泪就下来了,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我“忧”:14岁,生命之树还没有舒展开,就栽入坚硬的钢铁丛林,憋屈着,何时还原成校园树?

大学梦在那一刻定格。

于是我拼命干活,总算评上劳动模范,被工厂推荐上大学。谁知被清洗出来,因出身不好。后听说我的名额被权力人士掉了包。

大学梦一再背我而去。

那天我写下了问号最多的日记:小树有生长的权利吗?河水有流动的权利吗?我有上学的权利吗?为什么权力能剥夺自然的权利???

那棵树回馈着我对它的爱——所有的树叶分担着我的忧!

树懂得沉默。它从容站着,心思依然浪迹天涯。风中的树叶张开翅膀,带着恣意飞扬的动态,有梦从里面滑翔出来„„

受到暗示的我,从此多了一项爱好:下班路上会拐进一所学校,拿本书往林子里一坐,直到恍惚把自己坐成一棵树„„就这么把“忧”变成了自学的动能,就这么用“爱”,来表达对树的敬意。

此刻我身在高考考场,似乎正接近遥远的大学梦。梦里,再次出现了凝结着忧与爱的那棵树„„

(只有初中学历的赵翼如,1977年意外地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新华报业集

团当记者。客串过中央电视台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编辑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忧与爱

申赋渔(1988年参加高考)

虽然明知高考无望,在看完高考分数之后,失望,更确切地说,对未来的茫然,还是让我说不出话来。我、志远、王杰和叶文进,推了自行车,就这样,沉默着,漫无目的地往前。我们四个,都是学校油印文学刊物《雏凤》的骨干。

太阳火一般烤着,无边的麦田里,麦子已经熟透了,中午的田野寂寞空阔。远远望去,几个稻草人有气无力地站着,穿在身上的破布褂子,低垂着,一动不动。这条路是我们几年来,每天走的路。只在几个月前,我们还是你追我赶,大声笑着,喊着,一只手骑着车,另一只搭在别人的肩上,飞一般向前。而现在,活力与朝气,仿佛已离我们而去,大家懒懒地,无力地,像是在挣扎着往前。

要到志远家的时候,我们停下来。在前面的麦地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割着麦子。她坐在一只草把上,割上几刀,向前挪一步,再割几刀。是志远的妈妈。我们没法停下来,悄悄骑车滑过。走过去了,又拼命踩着脚踏。没有谁想回家,只想走得远些,最好再也不用回来。

天黑了,半夜了,终于踩不动了,我们爬到田边一个高大的麦秸堆上,躺下来,望着天上的星星。一夜,什么都没说。

父亲四处借债,让我到县城里去复读。我说,不读了。我想,除了上大学,还有我的路。我爱文学。我背了爷爷留下的锯子、刨子和一把斧头,去无锡投奔一个远房堂叔。想到城市里寻找我的梦。

无锡,是18岁的我,去得最远的地方。刚到无锡的那段时间,我就举着个写着“木工”两字的小木牌,傻傻地蹲在路边。

木工做了几个月,堂叔又介绍我到江南大学(微博)的一家制作公交站牌的工厂。我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庞大的铁架子上,一遍遍地刷上油漆。休息的时间,我常去图书馆门口转悠。可是进不去,我不是大学的学生。后来,我终于找到一个去处,中文系有个卖书的书店,叫做“江南书屋”。

空闲的时间我就去书屋看书。书屋里的老师对我慈爱地笑笑,听任我看,并不要我购买。时间长了,老师就问我,愿不愿意到书店来,当店员,兼搬运工。

第二天我就来了。兴奋地踩着三轮车,从遥远的书店拖来满满一车的图书。老师让我在书店的仓库里清出一块地方,铺上木板,当我的床。书屋其实是由一间教室改成的。教室被高大的书柜隔成两半,前面一半开店,后面一半做仓库。这一夜,我几乎把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抚摸了一遍,兴奋得无法入睡。

两个月后,我就写出了第一篇作品,登在《无锡日报》上。我以为我已经成了一个作家,人生从此即将改变。谁知道,高考落榜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这之后,一个没考上大学成了民工的我,流浪了十年。从无锡到广州,从佛山到珠海。从上海到北京,再到南京。一路上,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我经常会怨恨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第二天,又怀抱着对文学的爱赶往下一站。

高考离我已经二十多年了。因为时光,因为境况的改变,高考的痛慢慢成了隐隐的忧愁。与这个痛对抗的,并终于打败它的,是我对文学的爱。虽然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个作家。

(申赋渔,专栏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等。曾获孙犁编辑奖、冰心图书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金、银、铜奖等。)

忧与爱

李军(1996年参加高考)

我问唐代高僧义净法师:忧与爱,何解?

法师回答: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离开了爱,那确实没有了忧愁。可是我为了没有忧愁,却要放弃爱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法师合十不言。理学圣人朱熹接过话头。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你想知道几千年来圣贤们一直追求的“道”是什么吗?这就是天理。一个武士,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剑术将无敌;一个君王,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江山将永固;一个凡人,通晓了天理,他就能到达孔孟之境。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天理吗?

我:想。

朱熹:那就要放弃人欲。理和欲是对立的。爱和忧,都是欲。去了人欲的扰,才能专心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我:我知道的是,王阳明同学在一根竹子前站了几天几夜,就是想格出理来。可是他“格”出来的,不是理,是一场重感冒。

朱熹:„„

明代大哲王阳明打断了朱圣人解释的话头。

王阳明:事不假。还有一事。当年我游历的时候,路过一个禅寺,里面的禅师很有名气,为寺庙带来了很多香火。我跟他谈佛经,谈禅理,他都能应答如流。然后我问他:家里有亲人吗?他回答说,有八旬老母在堂。我问,可想她?禅师无言了很长时间,突然长叹一声:怎么能不想啊!

我:这个禅师没有达到“离爱”的境界,他有爱,所 以有了忧思。这在佛门,属六根不净了吧。

王阳明点头:不错,他很惭愧地低下了头,似乎觉得有违了长期以来修的禅理。我敛容正色对他说:思念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应该的人伦之常!禅师抬起了头,向我行了一个礼,第二天,他就还俗了,回乡去探望自己的母亲。我也被那个庙的主持赶走了。

我:你说走了主持的名禅师,主持就赶了你走,看来这个主持也没有“离爱”的境界。难怪你在龙场那一夜顿悟出五个流传千古的字:“天理即人欲”。有了爱恨离愁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才是人,成为了人,才能去究“天理”。

王阳明:不错。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善和恶,是人的情感所生。忧和爱,都是出于良知。对父母如此,对国家亦如此。

我恍然:怪不得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父母去世,再大的官员也必须去职回乡受制27个月,这个制度叫“丁忧”。个别例外的,像和你同朝的张居正,不去“丁忧”,就称为“夺情”。情就是爱,忧和爱,都是不能被夺走的。

范仲淹走了上来:张居正“夺情”,有私欲权心,但他身居内阁重位,也有国家大事之重。大的忧和爱,还在于为国为民。

我和范大夫齐声念: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字音落,时空梦醒。妈妈削的苹果就在书旁。书页上翻到的是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军,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扬子晚报要闻编辑部主任,扬子时评主持人)

忧与爱

宋璟(2009年参加高考)

如果给《双城记》著名的第一句换个中国背景,放在什么时间似乎都可以成立。然而放在我们这个年代尤为贴切——忧太多,爱太少。

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火车站候车,离检票时间还有近半个小时,人群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把过道挤占得满满当当。同行的德国朋友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这么早大家就排起队来了?”我告诉她说,可能因为停车时间短,大家都担心来不及,希望早点上车安顿好。朋友点点头,继续在座位上耐心等待。

就在上个月,一只小狗被车撞死,同伴不离不弃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与之相对的,是面对需要援助的手,许多人选择了冷漠。什么时候,爱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了稀有物?

人们捂着钱包挤公交,做临时工也要防着中圈套,吃了地沟油照样满街跑,配方奶粉不如糖水可靠。即便谈情说爱也得保持清醒头脑,思量思量“她是不是只想我的钞票?”“他是不是只爱我的美貌?”

这个年代的忧与爱,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不再是范仲淹的“黯乡魂,追旅思”,也不会是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技术的发展让表达感情不再有距离限制,也有太多的方式去消解失意的寂寞。如果你还满脸忧思冒一句“载不动许多愁”,周围人听了,大概会面前安慰背后暗笑。忧?谁还比你少?

这个社会给予我现在的生活,也带给我身为国人的忧愁。每个人都有焦虑感,每个人都在寻求安全。面对存在于整个社会潜意识之中的忧,除却亲情与爱情,我们必须有让这个国

家真正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的力量。

每一个官员,爱你的人民,他们的诉求,请你认真倾听。每一个职员,爱你的工作,别人的生活,可能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每一个经营者,爱你的信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不可施加在关乎人健康的产品之上。每一个老师,爱你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之于我自己?爱我的理想。它不能排解我一切的忧,也不能给未来任何期许,却是支持我前行的动力。

爱不能排解所有的忧愁。我知道我的国人都有敏感的心与承受力极强的身体。我们曾经经历过劫难,也正经历着一个转型中的社会的种种困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可爱之人,做可爱之事,这能让我们有一颗蓬勃的心,让我们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曾获得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下载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朽——我写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王博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楼中学王晨曦博文 2(本站推荐)

    经过周密的活动策划和安排,与11月6日晚我们顺利的举办了以“魏书生 学习方法谈”为主题的电影放送团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 首先从我们活动组织方:一方面我们增强......

    第2课 写博文畅所欲言

    第2课 写博文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申请和登录博客。 2、学会在博客中写博文,并对博文进行分类。 3、学会对博客进行适当的美化。 【过程与方法】 1、能......

    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

    王岩博文《看“热血教师”有感》

    今天去学校培训,全体教师一起观看了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克拉克老师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具体说来。1、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常规,源于对学生的真爱。刚进教室,学生......

    我写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

    我写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 登山启示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辈子行进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宽广大道上。 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会随着人流不停地向前奔去。人生之路是一条不平坦的......

    本科生论坛 我写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

    谈谈写原创博文如何寻找写作思路

    现在不少站长朋友都有写独立博客,在网上时不时也能看到一些如何推广独立博客的经验文章,但很少有人分享如何坚持写原创博文。我觉得一个独立博客如果要成功,能有生命力,推广只是......

    好书我推荐博文大赛__朝花夕拾之感

    好书我推荐'博文大赛__朝花夕拾之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在自己的心里都会留下了一段最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