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减速彰显国美全球竞争力
经济减速彰显国美全球竞争力
在经济低迷期,如何快速地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成为决定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近日,德勤联合STORES media发布《201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一些西方家电零售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出现下滑,而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却在不断攀升,从发展速度上看,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的龙头——国美是欧、美、日家电零售巨头的2倍之多。面对同样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外家电零售企业发展情况大相径庭。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家电零售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管理与满足能力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都将处于动荡之中。目前,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美国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低速增长态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虽保持增长态势,但面临通货膨胀的困扰。世界银行在1月19日发布的《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调低至2.5%。
经济低迷,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求企业要以更敏锐的触觉、更快的速度感知消费需求,并及时为消费者设计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显然提高单个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整个产业链联动起来,结成一个紧密合作的虚拟共同体,提高整个产业链效率和效益。因此竞争已不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变为产业链间的竞争。此时,零售企业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从原来单纯的销售产品的通道转变为快速捕捉和创造需求的平台,并通过精准的消费需求激活整个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经济减速期中,海外家电连锁企业普遍增长乏力,除受当地经济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已蜕变成为寄生型的连锁企业,它们采取从低成本区(如中国)采购商品在本土高价卖出的经营模式,并没有成功地构建出一套创造需求的产业链体系来应对市场变动。因此当世界经济变冷、需求骤变时,这些企业应对环境的脆弱性便暴露出来,其增速出现下滑也在所难免。
相反,中国家电零售企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国美仍能以高于国家GDP增速的两倍发展,其在全球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攀升。目前,中国家电零售企业正在实施全面的商业模式变革,通过构建庞大的营销网络、缜密科学的信息系统,对消费需求具有超强的管理与预测能力,并把这些资源向供应商开放,这样零售商与上游制造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就构建了一条无缝咬合、即需即供的超导供需链。如国美对5000万会员研究、分析的结果,可以及时与供应商共享,这样整个产业链的运转不再是由企业意志主导而是被消费需求所驱使,这一消费需求导向使得整个产业链得以紧密结合起来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伴随着商业模式转型的是信息系统的全面升级,这使零售企业捕捉消费需求得到机制性的保障,其代表性事件是国美新ERP系统的成功上线。这一全球领先的信息化系统极大地增强了国美对消费需求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批次管理的应用开全球大型零售业应用之先河,通过对产业链中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零供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海尔、三星、LG、伊莱克斯、夏普、三洋等制造企业纷纷与国美签署跨年度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根据消费需求联合定制产品,推动行业形成了以创造需求为核心、和谐共赢的现代供需机制。一旦零供双方实现全面的供需对接,整个产业创造产品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大大提升。正是倡导构建和谐共赢产业链的这一举措,使国美也放大了自身的竞争力,德勤等权威机构认为其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各种迹象表明,2012年世界经济将比2011年更加严峻,全球家电零售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在动荡环境中保持平稳发展,零售商与制造商必须联合起来,构建一条能够快速准确感知、满足消费需求的产业供需链,在这方面,国美为中外连锁企业在经济低迷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第二篇:国美电器竞争力排名第一范文
1月16日,美国德勤有限公司与 STORES Media 联合发布了《201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并公布全球250家零售企业排名,其中包括5家大陆企业、2家香港企业和1家台湾企业在内的八家中国公司入围该榜单,国美电器位居第75位,三度蝉联中国家电零售第一。
报告显示,2010会计(包括截至2011年6月的会计),全球零售250强的销售额增长了逾5%。这一数据较2009会计仅1.2%的微弱增长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全球零售250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改善,2010会计净利润增至3.8%,较上年同期的3.1%有所提高。
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但仍有不少零售企业的发展引人瞩目。以国美为例,其2010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32%,净利润同比增长39.25%,均大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在最近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国美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这显示了在中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国美在稳步推进商业模式转型的同时,在成本控制、管理精细化、销售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在经济低迷情况下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国美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不断攀升,从此前的第91位、第86位,递增到今年的第75位。
当前,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2012年全球领先市场的增长可能比2011年有所减慢。全球经济下滑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消费需求的萎缩、苛刻和多变,仍然是零售商的最大隐患。而从这些不断增长的领先企业发展中可以看出,领先的战略已成为企业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最有效的武器。对国美而言,这就是国美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供需链全面整合为核心的新型商业模式。
另据悉,为加速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国美电器联合SAP和惠普斥巨资打造了中国零售业最先进的ERP系统,已与去年11月份全面上线。这使得国美对门店、商品、消费需求和供应链协同的管理更加精细化,从而能以最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满足消费需求。
第三篇: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9位打印
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竞争力最强(第29位),领先于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其中,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力差距从2006年的8位扩大到了目前的31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表示,从《全球竞争力报告》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形势与一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改变。一年前,大多数全球和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救火消灾,而现在的领袖们却迫切需要对本国经济实施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强调了创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今后“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步消失,会更多使用类似“创新丰富”和“创新贫乏”的标准来区分。
自1979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的竞争力排名基于2004年引入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该指数由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商品市场效率等12个类别的指标组成。2011年10月,该机构宣布调整竞争力评价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数”作为竞争力排名的重要衡量标准。今年报告覆盖全球148个经济体,其中瑞士继续位列榜首,新加坡和芬兰紧随其后。德国排名上升两个位次,位居第四,美国扭转了连续四年下滑的趋势,上升了两位,排名第五。瑞典(第6位)、荷兰(第8位)和英国(第10位)的排名都有所下降。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12位,日本和韩国分列第9位和第25位。
报告显示,全球竞争力最薄弱的一些经济体位于亚
洲,包括孟加拉国(第110位)、尼泊尔(第117位)和巴基斯坦(第133位)。其中,巴基斯坦的排名已经连续三年下滑。而不丹(第109位)、老挝(第81位)和缅甸(第139位)则是第一次被纳入该指数。
由于要努力解决公共债务问题并避免欧元区解体,欧洲未能充分关注影响其竞争力的深层次问题。西班牙(第35位)、意大利(第49位)、葡萄牙(第51位)和希腊(第91位)等南欧经济体都需要解决其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继续推动创新并扩大融资渠道,从而缩小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力差距。
卡塔尔(第13位)的竞争力在中东和北非各国中排名最高,随后是首次跻身前二十名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19位)。沙特阿拉伯(第20位)排名下降了两位,但依然排在前二十名以内。以色列排名第27位,而埃及(第118位)相对于去年的排名则下滑了11位。巴林(第43位)、约旦(第68位)和摩洛哥(第77位)的排名也都有所下滑。而该地区的其它国家,比如阿尔及利亚的排名上升到了第100位;突尼斯再次被纳入该指数,位居第83位。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毛里求斯(第45位)超越南非(第53位)成为该地区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该地区仍然只有这两个经济体的排名进入前50%,并且只有8 个国家进入了前100 名。在低收入经济体中,肯尼亚的进步最为
显著,排名上升了10位,名列第96位。尼日利亚(第120位)依然在低位徘徊,说明该国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尽管拉丁美洲的经济在前些年实现了强劲增长,但是由于生产效率低下,该地区竞争力依然薄弱,排名结果也显示拉丁美洲的整体竞争力裹足不前。智利(第34位)依然是该地区竞争力最强的国家,领先于巴拿马(第40位)、哥斯达黎加(第54位)和墨西哥(第55位),上述三个国家的排名相对都比较稳定。
第四篇:2011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于本月7日公布了《2011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瑞士、德国和法国在旅游设施和服务方面最具吸引力,在榜单上位列前三甲。进入前十名的国家还有奥地利、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新加坡。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名列全球第39位。
这份报告称,瑞士虽国土面积不大,但拥有不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状况良好,社会稳定,每年有大量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在瑞士举行,这些因素都为瑞士加分不少。而这一次,也是瑞士第二次位居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榜首。
报告还说,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得益于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大力投入,中国旅游业竞争力从4年前的全球第62位上升到第39位。但同时,报告也建议,中国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继续加强保护环境、注重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要了解,世界经济论坛是怎样对这么多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排名的呢,具体参评标准又有哪些。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所依据的指标包括旅游政策及规定、环境管理、治安情况、卫生情况、对旅游业重视程度、空中及地面交通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设施、价格竞争力、人力资本、旅游观念以及自然和文化资源。报告说,瑞士之所以能在数次排名中一直保持榜首的位置,是因为瑞士在水质量、铁路设施、通信系统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得分很高。
这份报告中,排在前十名的国家中有七个是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排在第7和第9,排在第十位的是亚洲国家新加坡。除新加坡外,亚洲国家排名比较靠前的是第12位的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排在榜单的第39位,比2009年排名的第47名上升了8位。
报告还说,虽然近几年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旅游业又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
第五篇:经济全球税务改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分工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日益增多,交易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市场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将发挥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环境客观上给各国税收制度带来了重重压力。我国已加入WTO,作为相互依存的全球化经济中的一员,研究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税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税收制度的内在要求
1.税制法治化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下,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允许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要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各国必须遵循公认的贸易规则。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组织,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为促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它制定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度原则。根据透明度原则要求,一国税制必须符合:(1)统一性要求,即在成员国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2)公正、合理性要求,即保证税务行政管理行为的公正与合理,规范执法,建立一套对税务行政行为的审查和纠正机制,使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税务机关发生争议,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救济。随着税制透明度的加强,不但国内纳税人将更多地利用税法保护自身的利益,国外纳税人也将对依法治税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依法治税本身就是国际市场准入原则的要求,因为只有依法治税才能保证非歧视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实施。
2.税制的国际化要求。经济全球化下允许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更自由地出入,使各国经济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倾向,对一国税收制度的国际化、标准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所谓国际化、标准化税制就是在税制结构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充分尊重国际惯例,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同时,强调税收公平和“国民待遇”原则,确保较高的税收效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专家对国际化、标准化的税制提出了若干指标。其一是集中指数,即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要集中到几个主要税种来体现,主要包括进口税、货物税(有选择地征收)、一般销售税(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财产税;其二是税率消失指数,即实际的税率与法定税率尽可能接近;其三是明确性指数,税率档次要少,边际税率不宜过高,税率明确;其四是成本指数,即税收优惠和减免应尽量地减少,以减少税收管理成本;其五是实施指数,即税种覆盖要尽可能全面,税制的实施应是彻底和具有效率的。国际标准的税收征管制度应符合:第一,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规定自觉、切实履行纳税义务,对纳税事项自行计算、自行申报和自行缴纳。第二,税务机关执行严格的纳税监督和检查,并有权采取合适的强制措施对纳税人实施征收管理。第三,征收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第四,纳税人对税收征管产生异议时,有权要求复议乃至诉诸.法律。政府有责任保护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权利。第五,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加强国际税务联系与合作,防止国际逃避税行为,保持税务信息的相互提供。
税收国际化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税收优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税收改革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接轨。
3.税制建设的市场化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求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能够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税收制度设计提出了“中性化”的要求。税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作用,充分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税收障碍。但是,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尽管对资源有效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不能实现各种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税制不可能完全中性,它又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利用税收杠杆来矫正市场的缺陷,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更需要主权国家加强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更加倚重运用税收工具减弱经济全球化对本国内部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谋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
1.逐步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为消除高税率对投资与生产的干扰,提高公司投资能力,加速资金流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降低所得税税率。在进入21世纪之际,美国的减税方案,又一次在其他国家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国相继公布了连续几年的中期性持续降税计划。如德国2001—2005年,将把公司所得税率从40%降至25%,法国自2000年开始降低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主要是降低公司所得税10%的附加税率,2001年降到6%,2002年降到3%,2003年全部废除。另外这种降税浪潮同样涉及到发展中国家。
2.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个人所得税从80年代起也一直处在下降通道。各国的做法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降低边际税率简化税率级次;二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缩小税基。美国国会2001年5月通过布什总统提出的减税法案,宣布未来10年内将减税1.35万美元,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简化税率级次,最低税率当年由15%降到100/o;到2006年最高税率从39.6%降到35%,未成年子女的税收抵免额从50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德国2001—2005年间,最低税率由22.9%降到15%,最高税率由48.5%降至42%,基本免税额由年收入13499马克提高到15011马克。
3.实行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趋于一体化。目前多数国家对个人和公司实行独立课税,即对公司税和个人税并行征收,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基本上没有消除,这也是美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等国家的现行做法。在“合并课税论”尤其是“单一个人税派”的观点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这种重复课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
4.普遍开征增值税。在世界税制改革运动中,各国在以“降低税率”为主要措施对所得税制进行改革之外,还集中讨论并采取一些谨慎的步骤改变税种组合。这种税种组合的改变,通常是指所得税向一般消费税如增值税转变。据IMF统计,截至2000年,世界上开征增值税的国家已达100多个。而且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选择税基较窄的“消费型”增值税,基本税率也有提高的趋势。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趋势倘若持续下去,那就不是整个消费税种内部的此消彼长的问题而可能真的变成增值税对个人所得税的削弱甚至取代。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国尚未实行增值税,但是美国目前正在酝酿的对企业课征的统一税就是间接加法的增值税,而对企业课征的储蓄无限减免税.正是直接减法的增值税。如果这些方案在美国付诸实施,在联邦政府层次上,美国有可能成为一般消费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5.社会保障税发展迅速。从发达国家看,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占国内总税收的平均比重;1955年为14%,1965年为18%,1975年为22%,1985年为23%,1995年为25%;1995年以后此项比重超过30%的有法国43%,荷兰42%,德国39%,日本、奥地利西班牙36%,比利时33%,意大利32%,另外OECD国家社保税在总税收中比重变化显著,1965年社保税(19%)比个人所得税(26%)低7个百分点,到1994年,前者(27%)几乎赶上了后者(28%),其中16个成员国的社保税超过个人所得税。美国从1993年起社保税已成了联邦税收的头号税种。从发展中国家看,社保税发展也非常迅速。
6.反避税条款更趋严密、科学。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传统意义的国家”不再存在,资金、技术、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哪里成本低、利润高就流到哪里去生产。公司的设立有了更多的自由,特别是有形和无形的跨国交易可以在国际互取网上进行,使按交易发生地课税变得复杂和困难。这意味着对政府来说征税将越来越困难。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逃避税收变得越来越容易。国际逃避税的经常发生迫使各国税务当局,从税收立法到税务征管都不断推出新的反避税措施。可以想象,在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反避税工作后,各国税制中的反避税条款将更趋严密、科学。
三、中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对照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税制的内在要求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比较和分析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尚存在以下问题:
1.税制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不合理,间接税比重过大,负担过重,直接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偏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其次,税种功能缺位,社会保障税至今没有开征,使经济全球化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公民权益缺乏保障。再次,税种设置重复现象仍存在,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等目前仍实行两套税制,税种重复设置不仅造成征税复杂增加税收成本,更重要的是导致内外税负不公。
2.税收制度设计上与国际规则和惯例存在差距。一是现行不规范的生产型增值税,与世界上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存在差距,不利于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让国内产品彻底地以无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也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是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使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妨碍了内外的公平竞争;三是缺乏公平的分类课征的个人所得税与公平规范的综合税制存在差异,使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难以适应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纳税人的收入增加及收入多元化的要求,削弱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功能。
3.税收优惠政策较为混乱。(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统一性,不符合公平原则;(2)优惠政策导向不明,不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优惠手段单一,间接优惠政策少;(4)优惠政策散乱,变动频繁,稳定性差,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透明度低,不利于操作和执行。
4.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税收立法级次偏低,税收法制建设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税收基本法,目前实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是由国务院、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暂行条例或草案,这不仅直接影响税法的等级效力和稳定性,而且容易造成各种规定相互抵触和税法的不严谨,导致执法的随意性。另外法律虚置问题严重,对某些问题虽有规定,但规定不明确,执法者难以掌握,造成执行不统一;或者规定与现实脱节,在执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造成执法不严肃,直接影响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税制改革建议
1.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税制结构。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主体税种为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增值税主要体现组织收入功能,所得税主要体现经济调控功能,社会保障税主要体现稳定社会的功能。我国应适当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建立以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深化流转税改革。(1)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把原来征收营业税的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劳务划为增值税征收范围,以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交叉征收和税负失衡问题;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彻底解决重复征税和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引起的税负失衡问题,使国内产品真正以无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公平竞争。(2)消费税: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非消费品和普通消费品应停止征税;提高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高消费行为的税率;改价内税为价外税,由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3)关税: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合理调整税制结构,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取消不适当的减免税,扩大税基;正确、灵活的运用关税手段,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又要适度保护国内产业。
3.按国际规范完善所得税制。(1)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按国际惯例,以法人为标准界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一律征收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征漏征现象,考虑到世界各国降低所得税税率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所得税率明显偏高,应适当降低。统一内外企业的税前列支标准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以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2)个人所得税:实行按年课征的综合所得税制;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对股票转让等金融交易所得和农业所得纳入征税范围;费用扣除实行税收指数化;根据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实行适度的超额累进税率,级距不宜超过6级,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体系,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4.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1)对税收优惠政策单独立法,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C)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从区域优惠、直接优惠向产业优惠、间接优惠转变,鼓励对先进技术企业、知识经济产业以及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对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3)借鉴国外规范化的税式制度,把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的总体规划,在一定数量总额限度内调整税收优惠的结构,使税收优惠规模更趋合理,减少其对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宏观调控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
5.深化税收征管改革。(1)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使税收征管跟上经济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加强研制开发网上税收征管系统,实现征管业务网络化操作,推行电子申报、网上申报、非现金结算等方式,提高征管效率。(2)建立健全反避税制度,提高反避税水平。(3)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与情报交换,共同防范和打击国际逃税避税活动。(4)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实行公开办税,加大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依法治税的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信息和优良的税收环境。
6.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尽快制订税收基本法,完成税收基本法立法程序;规范税收实体法,尽可能通过法律来固定成熟的税收实体行政法规,提高税收立法的层次和效力;完善税收程序法,明确对市场经济中有关行为税务处理,防止因税法规定不当而导致税收流失。完善立法的同时,尽快清理废除或修订与国际规则或惯例不相符的税法,并做到税法透明公开。
《2009年经济全球税务改革》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09年经济全球税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