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20: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第一篇: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一、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特征

1.民营企业贸易活动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际贸易量的迅速增长,我国民营企业的贸易活动已经跨越了国界,正在与各国的企业、市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必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

2.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跨国流动,这就使得各国企业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各国企业的生产活动日益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并使国际分工得以细化和深化。以波音公司为例,其生产的波音787客机,如果按照价值计算,该公司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部分的生产由遍布全球的40多个企业完成,机翼由日本企业生产、起落架由法国企业生产、碳复合材料由意大利企业生产,其余数以万计的部件则由韩国、南非、墨西哥等国家的企业生产。可以说波音787客机并非完全是美国公司制造,准确地讲是多国企业制造的产品。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开始从世界各地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采购,通过这种全球化生产加工模式来降低经营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民营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投资所在地的企业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并且都会制订全球战略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民营企业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逐步与世界接轨,客观上要求这些企业实施全球化的经营模式来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作为整个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使得市场经济在各国家之间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贸易、科技等在各国间的流通,很多的跨国公司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往往会选择在人工费用较低、生产资料较丰富的地区或国家来进行投资,这为我国民营企业吸引外资创造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2.为我国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良好的机遇

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特别是对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技术的发展速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能够以较小的代价从发达国家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这些技术和经验如果靠企业自己研发和积累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济全球化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机遇。

3.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国的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民营企业在追求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时往往忽略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较弱,第三产业滞后,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竞争,这就要求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来调整投资与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降低成本,帮助这些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进而促进其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外贸出口,使民营企业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样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虽然经济全球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是这也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加速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这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终促进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为我国民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我国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使我国民营企业遭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扩张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些大型公司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得到加强,他们凭借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会对我国的民营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凭借其控制的先进技术以及所提供的良好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直接与我国民营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容易加大我国民营企业同世界先进企业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这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抵抗商业风险和投融资等方面处于劣势。现在仅仅依靠消耗资源、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这就使得技术相对落后的我国民营企业

处于不利地位,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民营企业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差距将会进一步增大。

3.使我国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受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市场和金融机构有了紧密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各国的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已逐步形成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资本的国际化也带来了资本风险的国际化,一旦某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很可能就会波及到其他国家甚至是造成世界范围的危机。经济体系这种特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容易引起国际经济的连锁反应。这会使我国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受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

四、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1.我国民营企业应坚定不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浪潮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民营企业应顺应这种发展,把握机遇。历史证明,过去的闭关锁国,造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未能将眼光投到世界领域,未能及时了解所处行业的世界发展水平,国门洞开后,根本无法抵御来自世界企业的竞争冲击,有了这样深刻的历史教训,我国民营企业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挥现有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遇到风险时保持清醒的认识,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发展战略。

2.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制定合理措施管控风险

首先,民营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力度,建立起完善高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其次,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现代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不仅仅局限于厂房和设备,还应包括研究成果及知名商标、商誉等知识财产。学习并利用好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利用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护自身的权利,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3.我国民营企业应重视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趋明显。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就需要不断地研发市场所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或者是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来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保持优势。

4.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并形成学习型的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正逐步处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环境中。目前企业间的竞争正由产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成为企业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现发展目标的首要资源。企业需要根据其发展战略来制定长远、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的培养工作贯穿于企业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将企业建立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企业内部应重视人才培养,杜绝形式主义,真正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

5.我国民营企业应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赋予了市场竞争新的特点,也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是以市场为核心,搜集、处理、整合、利用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资源,企业通过将信息中心、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进行有机联合,从而使得知识资源同信息、技术和营销等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综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全球发展战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一、引言: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刻不容缓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寻找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吸取教训,抢抓机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就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有不少国内专家和学者撰稿指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略带滞后而已,如今中国在各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做为一名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出口增长趋缓。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比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而我国对美国

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第三,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一,影响购房者预期。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第二,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

2007)。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第三,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其次,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二)、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来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四)、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四、结尾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才能在扭曲道路中取得进步。也只有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风险意识,壮大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把原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恐惧,转化为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完善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文祥,潘建国.跨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3):40-45.[2] 马玉梅.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9).[3] 钟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09(2).[4] 候本勇.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5]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19-20.[6] 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对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5):15-18.[7] 沙文兵.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 No.269(08): 83-90.[8] 张柯,薛耀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10, No.260(07): 29-33.

第三篇:浅谈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摘要:华为在成立的短短二十几年中迅速发展为我国民营企业百强第一,同时在2011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华为的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本文就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功之处浅谈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并探析如何避免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缺陷。

关键词:华为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

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的民营科技公司,它的产品与解决问题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华为目前在海外设立了8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其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共有8万多名员工。从2万元注册资金的小公司到销售额220亿元、利润30亿元的电子百强企业,华为十多年的时间资产扩张了1000倍,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之一。

那么华为缘何成功?当然华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具体来说可分为下四个方面。㈠追求技术领先:华为公司站在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和技术的高度, 利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大胆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迅速地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

㈡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含着智慧,包含着道德观、价值观,是一种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支配作用的意识形态。华为在发展中形成了典型的狼性文化,狼性文化让华为能够以高薪垄断人才,同时利用狼的压强战术对国外对手进行狙击。㈢市场战略:华为立足市场,旨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以期到达占领市场的目的。为此华为公司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销售员,工程师队伍与营销现场管理者队伍。㈣人力资源战略。华为以高新吸收大量人才,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给予发展机会。华为始终坚信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科技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 人才也是资本, 而且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本, 人才资本是华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要素, 是华为公司未来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源泉。当然华为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上面只是一些主要的因素。华为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有何帮助呢?下面我将对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解析,同时根据分析对民营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二、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之处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1.员工招聘

华为早期通过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零星招聘选择人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过校园这个渠道选拔人才、招聘人才,而且其招聘有着科学的体系。华为招聘的五大原则:①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华为认为人才不是越优秀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其合适的标准是有企业文化决定的,即企业选人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还是以人为先,是强调个性突出还是团队合作。我国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味追求高素质优秀人才,尤其是在校园招聘时会忽略实际选名校毕业生,认为优秀的人才会为自己带来效益。但是这些所谓的优秀人才却并非都适合企业,所以民企在选人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自己需要的同时又适合自己的。②强调“双向选择”。即用人方与招聘者的双向选择。华为在招聘时不仅介绍公司的成就,同时告诉公司发展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是员工到企业后形成巨大落差。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吸引人才,故意美化夸大公司,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这使应聘者在进入企业后形成很大心理落差,同时会对企业产生怀疑甚至是失望以致离开,所以民企在选人时一定不要一味夸大自己,无论多么伟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吸收到真正愿意加入自己的员工。③招聘人员的职责是对企业负责对应聘者负责。招聘一名不合格的人才就是对企业资源最大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应聘者的不负责任,民企在招聘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的利益也要为员工考虑。④人才信息筹备。对于招聘时遇到的然而公司当时有用不上的优秀人才,公司对其信息进行筹备,并不定期与之保持联系,一旦业务需要即可招入企业。而我国民企的招聘目光大多过于短浅,只求一时之需,眼前之需,不做人才发展规划,以至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优秀人才。⑤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招聘不只是人事部门的事,用人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招聘过程中。这样才能使企业选中用人单位想要的人。而我过民企大多是让人事部找人,用人单位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以致于用人不当时用人单位与人事部之间相互扯皮,这既浪费企业资源又降低了企业效率,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员的招聘。2.培训与开发

《华为基本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华为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力资源增值目标的重要条件,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为评价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建立起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产出的评价体系。而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却很少对员工做培训的,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华为的培训制度也值得我们去学习。①推行全员导师制。在华为,不仅是新员工,其他的员工也都有自己的导师。华为实行的是全员导师制。华为的导师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从思想、技术、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为华为的员工提供帮助。我国民营企业也需要不断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员工得到提高,公司得到发展。②推行下岗培训。华为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是立即一起二十采取下岗培训的方式,积极帮助员工进步。华为认为逆境能帮助年轻人去除身上的缺点和浮躁,能激发其潜在的优点和能力,即所谓越困难越乐观、越能成长、越能战斗。我国民企的做法却刚好相反,不合格辞掉再找合格的,其实华为的做法未必在一般民企不可行,这些员工虽然考核不合格但是他们熟悉公司的运作,工作不突出原因可能很好解决,他们可能具有很大潜力,企业要针对原因进行培训,可能就将其塑造成公司的优秀人才。如果辞了再招,成本高风险大,且不一定是合格的。③到基层锻炼。华为招聘的新员工都要到基层锻炼,通常都是偏远地区,甚至是西亚、非洲。这里的锻炼绝不是走形式,体会生活,而是新员工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他们要在基层学一些本事,踏踏实实的干一番事业,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自己的意志。

3.绩效管理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①目标管理。在华为员工每年都要制定绩效目标,然后上级主管根据这个目标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考察目标完成情况。在年中做回顾和反馈,最后才是年底的评个考核。我国大多数民企的绩效管理局限于绩效考核一个环节,而且目标制定一刀切,无论员工能力如何都按同一个指标来衡量,缺乏相应的柔性。②绩效导向的考核制度。在华为不是当上领导就完事大吉了。所有干部在上任之初就要签订分人绩效承诺书,包括其要完成的各项指标。除非特殊原因,一旦考核相差太远就很可能被解职。民企在管理中往往会顾及情面,对于长者不予追究,但这却使公司利益受损。我们应建立一个完整的考核制度,企业高层身先士卒,由上而下逐步推广。③末位淘汰制。在华为的绩效考核中实行的是末尾淘汰制,与大多实行末尾淘汰制的企业不同,华为的末尾淘汰制既严格执行,又带有柔性。对于在考核中的后5%人员给予淘汰,但同时又对其进行培训,希望其能够在培训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继而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为公司做贡献。

4.薪酬管理

薪酬,即报仇体系中的经济性报酬。它涵盖了员工由于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其中包括薪资,奖金、津贴、养老金以及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幸服务和福利。随着企业的发展,华为及时地引进了几个国际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为其职位价值和任职资格评价体系规划员工的薪酬,是企业的薪酬机制始终处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①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华为是大家公认的“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华为认为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华为之所以能将大量国内名牌大学优秀学生收入囊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得意于其“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虽然对华为这样的巨鳄来说高工资对其压力相对较小,民企大多生存空间小,利润低,所以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给予员工高工资,而这方面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如果民企中人才在其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那么就要考虑用高工资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否则很难保证其为企业尽忠。现在有很多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是供给不足,但从主观方面来说用人方的报酬也是决定其能否招到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②动态分配机制。一般的本科毕业员工在华为的月薪是4500左右,而大部分工作一年的员工税后的年薪都可以拿到10万元左右。任正非说华为的薪酬制度不能导向福利制度,公司有钱应该捐给社会。所以在华为不存在太平意识,又能力就拿高工资,没能力就拿低薪。即使是过去为华为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员工也不例外。我国民企中的薪酬大多不规范,且级差小,优秀员工与平凡员工的报酬相差不大,这就导致了出现吃大锅饭意识。优秀员工得不到激励,而平凡员工也会不思进取,结果就是企业没有活力,效率低下。③奖金比工资高。华为在每年7、8月都会给员工发红包,华为的发红包是一次高层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活动。其奖金在薪酬中占到了1∕4的比例。我国大多民企发红包只是一种物质上的激励,不注重沟通,不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心声,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只有员工的满意才会有顾客的满意。④体贴的福利待遇。在华为除了一般的福利政策外,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很多企业没有的、能吸引人才的特殊待遇,如:给新员工报销报道费用、员工福利货币化、在岗职工领取退休金、建设职工家园等。虽然我国民企与华为相比缺乏这种实力,但是这种重视人才、关怀员工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⑤员工持股。华为建立了全体员工持股的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大多出企业都没有实行员工持股,有的也是少数高层持有公司少数股票。员工持股在提高员工归属感、员工的收入和积极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民企也是要考量的。

三、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

1.工作中的强迫性。

华为激烈的竞争机制使得华为员工各个感到危机四伏,常常不得不加班加点赶项目,工作到凌晨三点是常有的事,而早上九点又要接着上班。有人批评说,华为是变相的用超负荷工作进度和工作量,来迫使员工加班,并且很多考评制度都和加班挂钩,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生存环境比较恶略,竞争压力大,所以让员工加班就成了其获得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我们还是要平衡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尽量避免员工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同时如果有条件尽量设置心里咨询机构,华为的员工自杀事件很大程度上都与工作压力大,心里问题得不到疏导有关,所以这样的心里机构能够帮助员工心里问题的解决,使员工能够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员工利益受到威胁。

华为的竞争机制使得员工有着较多的发展机会,一般来说,只要表现足够突出,在华为都不会有不得志的尴尬,其提供给员工的发展空间较大。但同时,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却使员工的利益受到威胁,集中表现在身体和情感方面。正是因为华为是一家三高企业,与员工高工资想对应的是高强度的作业和高工作压力。早起的华为每个人在办公室都备有一床被褥,工作到凌晨在华为就是常事,所以睡办公室就成了华为的一种企业文化。这在一方面也反应了其工作压力之大。同时,华为员工的感情问题通常得不到解决,有些员工被派往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亚非拉的新兴市场。这些地区工作艰苦,同时又要忍受感情的上的折磨,员工一年半载回不了家是常事。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华为的员工找到其上级主管请假这样说到“×总,你要是再不批我假我这一辈子可就要完了啊!我半年多都没见过我女朋友了,这次要领结婚证,我说工作忙过一段时间再说,我女朋友说我今天要是不出去就跟我分手„„”当然华为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选择这样的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员工毕竟不是机器,企业还是要考虑其身体和情感的。

3.对员工需求分析不够。

华为对人的承受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从员工的现实情况出发,他们总是把员工绷得紧紧的,把人当机器用,没有考虑到员工其他方面的需要,例如情感方面的需要。在华为,员工的流动率高,使得员工常有不适之感。华为对员工的思想和现实需求的分析显得很缺乏。这也要引起民营企业的重视,因为员工也是自己的“客户”没有这些内部客户的满意,就不会有满意外部客户。

参考文献:

[ 1 ] 2003.12 程东升、刘丽丽 《华为真相》 [ 2 ] 2012.1

吴冬梅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 3 ] 2011.7

刘昕

《薪酬管理》 [ 4 ] 2011.4

石金涛

《绩效管理》

第四篇:经济全球税务改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分工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日益增多,交易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市场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将发挥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环境客观上给各国税收制度带来了重重压力。我国已加入WTO,作为相互依存的全球化经济中的一员,研究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税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税收制度的内在要求

1.税制法治化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下,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允许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要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各国必须遵循公认的贸易规则。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组织,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为促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它制定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度原则。根据透明度原则要求,一国税制必须符合:(1)统一性要求,即在成员国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2)公正、合理性要求,即保证税务行政管理行为的公正与合理,规范执法,建立一套对税务行政行为的审查和纠正机制,使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税务机关发生争议,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救济。随着税制透明度的加强,不但国内纳税人将更多地利用税法保护自身的利益,国外纳税人也将对依法治税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依法治税本身就是国际市场准入原则的要求,因为只有依法治税才能保证非歧视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实施。

2.税制的国际化要求。经济全球化下允许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更自由地出入,使各国经济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倾向,对一国税收制度的国际化、标准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所谓国际化、标准化税制就是在税制结构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充分尊重国际惯例,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同时,强调税收公平和“国民待遇”原则,确保较高的税收效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专家对国际化、标准化的税制提出了若干指标。其一是集中指数,即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要集中到几个主要税种来体现,主要包括进口税、货物税(有选择地征收)、一般销售税(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财产税;其二是税率消失指数,即实际的税率与法定税率尽可能接近;其三是明确性指数,税率档次要少,边际税率不宜过高,税率明确;其四是成本指数,即税收优惠和减免应尽量地减少,以减少税收管理成本;其五是实施指数,即税种覆盖要尽可能全面,税制的实施应是彻底和具有效率的。国际标准的税收征管制度应符合:第一,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规定自觉、切实履行纳税义务,对纳税事项自行计算、自行申报和自行缴纳。第二,税务机关执行严格的纳税监督和检查,并有权采取合适的强制措施对纳税人实施征收管理。第三,征收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第四,纳税人对税收征管产生异议时,有权要求复议乃至诉诸.法律。政府有责任保护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权利。第五,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加强国际税务联系与合作,防止国际逃避税行为,保持税务信息的相互提供。

税收国际化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税收优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税收改革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接轨。

3.税制建设的市场化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求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能够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税收制度设计提出了“中性化”的要求。税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作用,充分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税收障碍。但是,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尽管对资源有效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不能实现各种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税制不可能完全中性,它又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利用税收杠杆来矫正市场的缺陷,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更需要主权国家加强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更加倚重运用税收工具减弱经济全球化对本国内部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谋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

1.逐步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为消除高税率对投资与生产的干扰,提高公司投资能力,加速资金流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降低所得税税率。在进入21世纪之际,美国的减税方案,又一次在其他国家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国相继公布了连续几年的中期性持续降税计划。如德国2001—2005年,将把公司所得税率从40%降至25%,法国自2000年开始降低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主要是降低公司所得税10%的附加税率,2001年降到6%,2002年降到3%,2003年全部废除。另外这种降税浪潮同样涉及到发展中国家。

2.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个人所得税从80年代起也一直处在下降通道。各国的做法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降低边际税率简化税率级次;二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缩小税基。美国国会2001年5月通过布什总统提出的减税法案,宣布未来10年内将减税1.35万美元,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简化税率级次,最低税率当年由15%降到100/o;到2006年最高税率从39.6%降到35%,未成年子女的税收抵免额从50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德国2001—2005年间,最低税率由22.9%降到15%,最高税率由48.5%降至42%,基本免税额由年收入13499马克提高到15011马克。

3.实行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趋于一体化。目前多数国家对个人和公司实行独立课税,即对公司税和个人税并行征收,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基本上没有消除,这也是美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等国家的现行做法。在“合并课税论”尤其是“单一个人税派”的观点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这种重复课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

4.普遍开征增值税。在世界税制改革运动中,各国在以“降低税率”为主要措施对所得税制进行改革之外,还集中讨论并采取一些谨慎的步骤改变税种组合。这种税种组合的改变,通常是指所得税向一般消费税如增值税转变。据IMF统计,截至2000年,世界上开征增值税的国家已达100多个。而且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选择税基较窄的“消费型”增值税,基本税率也有提高的趋势。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趋势倘若持续下去,那就不是整个消费税种内部的此消彼长的问题而可能真的变成增值税对个人所得税的削弱甚至取代。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国尚未实行增值税,但是美国目前正在酝酿的对企业课征的统一税就是间接加法的增值税,而对企业课征的储蓄无限减免税.正是直接减法的增值税。如果这些方案在美国付诸实施,在联邦政府层次上,美国有可能成为一般消费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5.社会保障税发展迅速。从发达国家看,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占国内总税收的平均比重;1955年为14%,1965年为18%,1975年为22%,1985年为23%,1995年为25%;1995年以后此项比重超过30%的有法国43%,荷兰42%,德国39%,日本、奥地利西班牙36%,比利时33%,意大利32%,另外OECD国家社保税在总税收中比重变化显著,1965年社保税(19%)比个人所得税(26%)低7个百分点,到1994年,前者(27%)几乎赶上了后者(28%),其中16个成员国的社保税超过个人所得税。美国从1993年起社保税已成了联邦税收的头号税种。从发展中国家看,社保税发展也非常迅速。

6.反避税条款更趋严密、科学。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传统意义的国家”不再存在,资金、技术、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哪里成本低、利润高就流到哪里去生产。公司的设立有了更多的自由,特别是有形和无形的跨国交易可以在国际互取网上进行,使按交易发生地课税变得复杂和困难。这意味着对政府来说征税将越来越困难。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逃避税收变得越来越容易。国际逃避税的经常发生迫使各国税务当局,从税收立法到税务征管都不断推出新的反避税措施。可以想象,在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反避税工作后,各国税制中的反避税条款将更趋严密、科学。

三、中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对照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税制的内在要求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比较和分析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尚存在以下问题:

1.税制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不合理,间接税比重过大,负担过重,直接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偏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其次,税种功能缺位,社会保障税至今没有开征,使经济全球化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公民权益缺乏保障。再次,税种设置重复现象仍存在,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等目前仍实行两套税制,税种重复设置不仅造成征税复杂增加税收成本,更重要的是导致内外税负不公。

2.税收制度设计上与国际规则和惯例存在差距。一是现行不规范的生产型增值税,与世界上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存在差距,不利于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让国内产品彻底地以无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也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是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使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妨碍了内外的公平竞争;三是缺乏公平的分类课征的个人所得税与公平规范的综合税制存在差异,使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难以适应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纳税人的收入增加及收入多元化的要求,削弱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功能。

3.税收优惠政策较为混乱。(1)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统一性,不符合公平原则;(2)优惠政策导向不明,不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优惠手段单一,间接优惠政策少;(4)优惠政策散乱,变动频繁,稳定性差,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透明度低,不利于操作和执行。

4.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税收立法级次偏低,税收法制建设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税收基本法,目前实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是由国务院、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暂行条例或草案,这不仅直接影响税法的等级效力和稳定性,而且容易造成各种规定相互抵触和税法的不严谨,导致执法的随意性。另外法律虚置问题严重,对某些问题虽有规定,但规定不明确,执法者难以掌握,造成执行不统一;或者规定与现实脱节,在执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造成执法不严肃,直接影响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税制改革建议

1.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税制结构。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主体税种为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增值税主要体现组织收入功能,所得税主要体现经济调控功能,社会保障税主要体现稳定社会的功能。我国应适当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建立以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深化流转税改革。(1)增值税:扩大征税范围,把原来征收营业税的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劳务划为增值税征收范围,以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交叉征收和税负失衡问题;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彻底解决重复征税和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引起的税负失衡问题,使国内产品真正以无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公平竞争。(2)消费税: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非消费品和普通消费品应停止征税;提高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高消费行为的税率;改价内税为价外税,由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3)关税: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合理调整税制结构,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取消不适当的减免税,扩大税基;正确、灵活的运用关税手段,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又要适度保护国内产业。

3.按国际规范完善所得税制。(1)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按国际惯例,以法人为标准界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一律征收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征漏征现象,考虑到世界各国降低所得税税率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所得税率明显偏高,应适当降低。统一内外企业的税前列支标准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以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2)个人所得税:实行按年课征的综合所得税制;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对股票转让等金融交易所得和农业所得纳入征税范围;费用扣除实行税收指数化;根据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实行适度的超额累进税率,级距不宜超过6级,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体系,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4.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1)对税收优惠政策单独立法,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C)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从区域优惠、直接优惠向产业优惠、间接优惠转变,鼓励对先进技术企业、知识经济产业以及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对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3)借鉴国外规范化的税式制度,把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的总体规划,在一定数量总额限度内调整税收优惠的结构,使税收优惠规模更趋合理,减少其对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宏观调控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

5.深化税收征管改革。(1)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使税收征管跟上经济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加强研制开发网上税收征管系统,实现征管业务网络化操作,推行电子申报、网上申报、非现金结算等方式,提高征管效率。(2)建立健全反避税制度,提高反避税水平。(3)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与情报交换,共同防范和打击国际逃税避税活动。(4)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实行公开办税,加大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依法治税的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信息和优良的税收环境。

6.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尽快制订税收基本法,完成税收基本法立法程序;规范税收实体法,尽可能通过法律来固定成熟的税收实体行政法规,提高税收立法的层次和效力;完善税收程序法,明确对市场经济中有关行为税务处理,防止因税法规定不当而导致税收流失。完善立法的同时,尽快清理废除或修订与国际规则或惯例不相符的税法,并做到税法透明公开。

《2009年经济全球税务改革》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09年经济全球税务改革。

第五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分析

【摘要】

由于流动性过剩、政府疏忽和对冲基金缺乏监管等诸多因素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不仅对美国自身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创伤,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从进出口企业、农业和就业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影响

【正文】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我国家的进口需求萎缩,表现为减少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订单。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特别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危机使美国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大幅下降。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

同时,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类似,这些国家必然采取扩大出口措施来应对危机,这对我国出口构成冲击。未来随着世界经济衰退加深,我国出口形势会更加严峻。如果按照实际增长来看,2008年的进口和出口,出口实际增长率大概只有8%到9%,而不是21%。和往年相比,增长速度大大下降。特别是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而一些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外向度低,主要靠工业支撑、投资拉动的城市,这次金融危机对其城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经济下滑的危险不大,加快发展的机遇空前。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宁夏增长速度一般超过40%,最高的是新疆,增长83%。

(二)、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在金融危机下,西部城市及欠发展地区城市就业也面临着挑战,原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技术和人才缺乏,人们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政府在现阶段不可能全方面照顾欠发达或西部贫穷落后的地区,因此,在本来就不富足的地区里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次危机对就业冲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失业主要发生在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上,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现尚不明显。不过,2009年失业会传导到城镇职工就业市场上,从而推动城市

失业率上升。也就是讲,迄今为止形成的裁员潮和失业增加,主要还是因遭受美国进口减少造成的外需疲软,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危机蔓延,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加上我国经济整体减速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资本密集型、投入品行业的企业也会普遍遭遇困难,造成对就业的更大冲击。

(三)、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某种意义上是对孪兄弟,世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而房地产行业则受到显著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使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另一个因素是金融机构相关资产减值,对房地产信贷意愿不足,使房地产融资更加困难。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在下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已经被堵死,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想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也基本行不通,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业陷入了一片困境。数据表明上海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在下降,同时由于市场的调整,土地价格也出现了下调,没有足够土地储备的企业不敢轻易拿地,在土地价格较高时拿地的企业则面临两难的选择,因此,土地开发贷款增长缓慢。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并不意外。当今世界面临金融、粮食、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对全球旅游业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近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正在加深,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次显现。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冲击更猛烈,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将更长。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旅游业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影响。旅游消费需求将下降,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困难加大;旅游投资信心进一步受挫,旅游投融资难度加大;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旅游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民航、交通、通讯、餐饮、商业零售等相关行业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随着危机影响的加重、扩散和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投资信心受挫,即期消费减少,预期消费削弱,2009年旅游业外部环境将更加收紧,旅游市场供需双向萎缩,发展形势更趋严峻。(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缩小,旅游市场结构变化。(2)出境旅游可能出现停滞或负增长局面。(3)国内旅游可能出现增速趋缓局面。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它最初出现于2006年春季,2007年进一步发展,并蔓延至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继续恶化、扩散。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1.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

2001年美国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1%,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致使一些放贷机构向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提供购房次级抵押贷款。后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引起美国房价下跌,借款人还不起贷款,拖欠支付贷款、违约支付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贷款银行,尤其是业务以次级抵押贷款为主的银行都受到拖累。

2.次贷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的扩散

为了降低次贷的风险,放贷机构把手中的高风险次贷债权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或CDO),出售给各国的投资者。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放贷机构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二)深层次原因

1.超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负债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其他国家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出商品,获取外汇,然后又通过购买美国各种证券投资回美国。美国依靠长期外贸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通过向全世界负债来实现其超前消费。这种超前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暂时的繁荣。但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还不起贷款,美国次级债风险就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账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美国实体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最终受其牵连。

2.金融监管缺位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由于推崇自由金融主义和金融机构追逐高额利润,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新金融产品自由进入市场,价值链条愈拉愈长,再加上评级机构对很多高风险金融产品不负责任的评级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不断叠加,终于在房地产抵押贷款环节发生断裂,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2008年10月23日,连格林斯潘这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也不得不建议政府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以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坚持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不需要监管,银行出于自身利益会尽其所能保护股东的利益。索罗斯也认为政策制定者放任市场并让其自动调节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把丧失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拉美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美国的虚拟经济达到巅峰。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金融业加快发展,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被创新出来。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而是为了投机获利。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其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造成虚拟经济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最终酿成了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为防止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影响,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措施促进出口,长期内则应扩大内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促进出口

金融危机已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失业增加。因此,促进出口,有利于缓解当前这一被动局面。具体措施有:

第一,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内,应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虽然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486项

商品,但仅占海关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在税率和商品范围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余地。第二,在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政府和企业应在WTO框架下抵制国外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我国转嫁危机的做法。

第三,金融危机主要对美国中低收入者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中、高层收入者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通过缩减低档产品的出口规模、品种和数量,提高中高档产品的出口比重,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企业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避免恶性出口竞争,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需要避免汇率风险。

第四,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事先应积极进行买方的资信调查,了解买方的经营情况以及资信状态,主动、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购买适当额度的出口信用保险,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

第五,出口企业要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与力度,由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加工环节向高端发展,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赢利空间和整体竞争力。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挖掘潜力,降低成本。

第六,政府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出口产品。

(二)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的稳定性就越差。挽救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启动内需。

为了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收入分配方面,要减少收入差距,提供最低工资保障,出台减税政策等;二是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条件,尤其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三是提高工资和提高个税起征点,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目前中国的城乡收入比是3∶1,而农村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将使我国潜在的内部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扩大投资需求方面,要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更大幅度地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处于下降周期,小幅度降息难以鼓励贷款,这已被中国历次经济运行周期所验证。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制造业比重过高,而服务业比重过低,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比重过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这种结构在过去一定时期内是合理的,但现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出口导向的战略,导致了中国持续多年的双顺差地位;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太高、服务业比重太低,导致我们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量很低。因此,我国应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扩大内部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引导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向服务行业等等。尤其是要放开人民币汇率,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从而促使经济结构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2】 李文溥;李鑫;王燕武;王俊海;;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3 】杨晓艳;;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师;2009年02期

【4 】李珂;高晓巍;;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1期

【5】孟祥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J],《国土资源》2009年第1期。

【6】高辉清等:《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下载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全球对民营企业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PP的全球发展趋势及政策启示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或P3s)通过把市场规律引入公共服务而改变政府的运作方式,通过创新为基础设施增值,使政府能够以相同费用提供更优质的产......

    全球保险业并购动因、影响及启示

    【摘要】并购是企业采用外部交易型战略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关注。针对世纪年代至今全球保险业掀起的并购热潮,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法,分......

    对民营企业党建的思考(推荐)

    研究民营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突破惯有的思维。坚持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出发,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思考党的利益整合问题。其一,党组织要发挥整体功能必须从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摘要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在适度的......

    近年俄罗斯经济转型对中国有何启示

    近年俄罗斯经济转型对中国有何启示?(2015.1.15) 解说:石油危机卢布暴跌,俄罗斯告急,强人普京遭遇考验,俄罗斯能否如他所言在两年内走出经济困境,俄罗斯经济是否可能面临崩溃,其经......

    对我市大力发展后勤经济的启示(市委办)

    文章标题:对我市大力发展后勤经济的启示(市委办)编者按:“抢抓历史机遇,奋力‘西部突围’,”是__书记在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核心。__作为后发展地区,纵观四周,“发达地区优势优......

    对全球变暖的一点感想

    对全球变暖的一点感想 论及全球变暖这个话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全球变暖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结果,据分析全球变暖将产生如下影响: 正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

    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与俄罗斯反危机政策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俄罗斯考察报告

    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与俄罗斯反危机政策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俄罗斯考察报告* 林跃勤 2008年10月底11月初应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