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色列经济奇迹对新区建设的启示
以色列经济奇迹对新区建设的启示
最近看了《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美]丹〃赛诺,[以]索尔〃辛格著;王跃红,韩君宜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这是一本关于以色列创新精神与创业活动的书,看后对以色列今日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两位作者赛诺和辛格都是或曾经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顾问,对以色列有着深入的研究。“是什么让以色列具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两位作者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了移民政策、研发计划、兵役制度、产业集群等重要层面的问题,他们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案例,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们认为:“以色列成功的秘密在于,结合了技术相关的顶尖因素和以色列独有的一些因素,两种因素的结合提高了以色列的个体的技能和经验,使他们作为一个团队更加有效地一起工作,在一个日
益稳定的区域内提供紧凑的、便捷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两位作者把用来支撑以色列强大的创新能力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称为“以色列独有的一些因素”。比如,各种学科、领域之间的大胆融合,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更是联系,以小的形式存在、却有大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切的文化核心。这表明,两位作者的研究视角触及到了文化层面。凭直觉,每个人也都能够理解,以色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创 1
新能力,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根据两位作者对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揭示,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两位作者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对以色列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强大支撑作用,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组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在提倡创新精神、促进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具有促进性的文化正能量,也需要克服具有阻碍性的文化负能量。
当前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方兴未艾,新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要加快建设新区,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不断的创新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因为从中国来看,未来没有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将面临严峻挑战,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很困难的。根据两位作者对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揭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两位作者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对以色列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强大支撑作用,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组织、建设舟山新区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在提倡创新精神、促进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具有促进性的文化正能量,也需要克服具有阻碍性的文化负能量。中国还有不少文化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是个熟人社会,干什么事,哪怕是再小再简单的事,总是习惯找熟人、托关系,觉得这样踏实,而舟山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其实这种现象严重妨碍了正常秩序的建立,妨碍了海纳百川舟山精神的弘扬,制约了舟山的发展。我们发现,同样是一大学毕业生,在宁波可以享受人才引进政策,在舟山却不行;有关系的庸才也是人才,没关系的同等条件根本不予理睬……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舟山新区要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文化体系,当然这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余秋雨说过:“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余秋雨著.何谓文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不懈奋斗,为舟山各方面的发展,共同创造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经济奇迹。
第二篇:《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读后感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读后感
对以色列的了解,多是因为“巴以冲突”这个全球性的热点政治问题,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不断强化着人们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国土狭小、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战争频繁„„。但是,这些并不是以色列的全部。实际上,以色列已经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有着相当重大的贡献。
两位作者赛诺和辛格都是或曾经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顾问,对以色列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指出,就主要的经济指标而言,以色列是当今世界最能集中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以色列已成为全球创业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已成为全球风险资本产业的重要中心,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在NASDAQ上市的公司数量除美国之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两位作者将支撑以色列强大的创新能力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称为“以色列独有的一些因素”。比如,各种学科、领域之间的大胆融合,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更是联系,以小的形式存在、却有大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切的文化核心。这表明,两位作者的研究视角触及到了文化层面。
“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但是,“文化”这个因素往往会成为研究中最富争议的议题之一。两位作者对以色列文化的解释,却获得了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的高度评价。西蒙·佩雷斯在给这本书撰写的《序言》中做如是说:“这本书讲述了不囿于现状、敢于挑战传统的以色列人的故事,是他们创造了‘以色列的秘密’,并树立了他们的国家成为世界上领先技术公司的重要研发中心的地位”(第XI页)。
凭直觉,每个人也都能够理解,以色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根据两位作者对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揭示,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两位作者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对以色列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强大支撑作用,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组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在提倡创新精神、促进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具有促进性的文化正能量,也需要克服具有阻碍性的文化负能量。
无论是文化正能量,还是文化负能量,都很难捉摸。无论是文化正能量的创造,还是文化负能量的克服,更是难以捉摸。我们应该借鉴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关于文化的观点,“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第三篇:《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读后感三篇
如果说柏拉图把哲人主政的国家称作„'理想国”的话那么充满勃发的创业激情的以色列则应算现代世界的另一种“理想国”。大家阅读了之后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国度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创业国度读后感篇一: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创业的国度》这本电子书,对犹太人的成功感到很惊奇,我觉得犹太人的成功,除了由于他们拥有聪明的智商、强烈的危机意识外,还有其他因素。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以色列是一个那么富有韧性的国家,以色列人民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努力和那么的团结,并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以及以色列人的独特之处:一是“肆无忌惮”的沟通方式,预备兵役制以及这个民族的传统,使得学生能勇敢挑战教授、下属能勇敢挑战上级。二是对失败的包容,只要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实验,就没有失败,因为你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三是忧患意识,以色列战争连连,他们长期受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攻,即使在外国生活的犹太人,他们也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冒尖,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总受到排斥,只有努力争先,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四是“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以色列人不唯上、不唯权、唯科学、唯真理,这为以色列人充分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空间。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出现,我认为正是她独特的处境,以及自身和外界不断的争斗中得来的。只有做到最好,才有出路,才有被人瞧上一眼的可能。不在寻找出路中爆发,就在寻找出路总灭亡。以色列人浑身的血液沸腾着,在一小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以色列独有的体系其他国家难以复制,通过国防工业,而衍生或将技艺运用到其他产业上,以色列的人们通过军队的磨练,甚至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再加上堪称完美的执行力和坚强的韧性,敏锐的思维,自成体系,并且相互之间的团结,使得与生俱来民族独有的质疑精神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以色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团结就是力量。回想中国的过去,日本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侵略我们,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完全有力量去抵抗他们,但因为中国腐败的政治还有国民散沙一盘,中国政府屡屡签下不平等条约,所以才有悲剧的南京大屠杀,直到后来,国民开始觉悟,他们终于知道团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才有了战争的胜利。二是成功背后少不一群精明的政治家。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是因为有众多人口,而是有一些出色的人。以色列人具备了这么一点,英明的决策将带离国人脱离困境。相反,中国的过去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些人,那些政治家太过于愚昧无知,只知道从国人那里汲取利益,久而久之,国人开始反抗,国家开始走向灭亡。三是创新是国家迅猛壮大的原因。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国民没有创新意识,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识,只能停滞不前。日本是一个小国,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成世界经济大国,靠的就是创新,以色列人不缺乏创新人才,所以国家经济才得以发展。中国具备创业国度的人文基础,中国的资本市场日渐成熟,金融危机后,中国一枝独秀,应该说是非常有潜力,中国的经济转型发展靠什么呢?靠创业精神,只有创业精神,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
创业国度读后感篇二:
如果说柏拉图把哲人主政的国家称作„'理想国”的话,那么充满勃发的创业激情的以色列则应算现代世界的另一种“理想国”。在这种理想国中,有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有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有无畏乐观的国民精神……这种种因素的结合,才能在不毛地带诞生像以色列这样奇迹般的国家。
以色列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被攻击、被包围的状态,没有任何自然资源,也没有可供企业成长的国内市场或地区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除了创新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是一个“要么创新、要么灭亡”的选择题。有人认为创新就是有好点子,但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好点子的人很多,能创新并最终创业成功的人很少?这是因为,在很多国家,有好点子的人愿意去大公司供职,而在以色列,人们却乐意通过创业让创新的点子生根发芽。
就如这个国家的名字一样,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意为“与神角力者”,她的国民从不循规蹈矩的生活着,与生俱来的冒险气质,和对待任何事物的怀疑态度,包括对他们的上司和领导,一、勤于寻找市场机会的“背包客”周游世界。在以色列,绝大部分人只要过了20岁,就尝试着到外面的世界去挖掘机会。他们从不惧怕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担心和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打交道会发生什么麻烦。到35岁的时候,这些以色列人就已经游历过12个以上的国家。他们的“旅行癖”,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这个世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以色列曾经遭到2000多年的驱逐、62年的制裁,与周边国家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因而不得不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很远的市场。以色列的企业家对于那些大型的、容易识别的制造品不感兴趣,因为它们的运输成本很高,而对那些体积小、不知名的组件和软件则善于发明创造。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接受网络、软件、计算机和电信等事物,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在这些领域中,边界、距离和运输费用实际上都没有意义,高科技通信作为一种全国性的运动,能帮助以色列人克服生活在一个小国所产生的那种“幽闭恐惧症”。在当今全球经济转向知识型、创新型的背景下,周游世界为以色列的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年轻的以色列“背包客”足迹遍布全球,与以色列的科技企业家们渗透到国外市场,两者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正是因为如此,以色列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比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整个欧洲大陆在此上市的公司数量还要多。
二、源于“永不满足”、争辩中出真理,孕育创新的文化土壤。以色列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并不全是因为“犹太人特聪明”,归结于“聪明”似乎太过简单。犹太人的智慧的确是从种族遗传中汲取的营养,但这种营养并非凭空而来,也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真正的答案在于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文化根基:以色列人一直保持着犹太文明的特征——怀疑和争辩,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这样一种开放型、充满善意的争辩文明,这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极有可能孕育创新的民族文化土壤。在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土壤的催生下,以色列人永不满足,充满着企业家精神。在以色列,人们生活在一种“扁平化”的社会中。移民是这个国家创新潮的推动者,而一个移民国家就是一个企业家国家,其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那些移民。也是在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土壤的催生下,以色列人永不满足,具有一种强烈的风投意识。风险投资是这个国家的普遍现象,政府借钱给公民投资,如果失败了,一分钱不用还:如果成功了,只要把最初的投资再加上每年必要的利息还上即可。以色列人的信条里从来只有成功不甘失败,政府在这当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社会对于国人的“建设性失败”或“聪明的失败”也都能给予包容。也正因为这样,全以色列国总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业,在全球规模仅次于美国,人均创业风险投资位居世界第一,等于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余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特色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有永不满足的文化土壤,有乐观向上的国民精神,有鼓励创造的制度环境。这些因素的结合,正是该国今日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是一个经济体“进化和再生”的永动力。
创业国度读后感篇三:
因某些缘分,我看过《创业的国度》这本书。讲的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各章相对独立,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段传奇。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更加发达,几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东西在50年前基本是不可想象的。而高科技的发展必然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比如改变人们购物方式的阿里集团,在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8个人,当时情况也很艰难,而现在我们基本离不开网上购物了。这些公司都是通过创业走过来的,其实创业公司能存活下来的还是少数,而我们不能忽视那个时候他们的努力,以及改变一切的梦想。
这本书讲到,以色列的科技发展相当超前,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和,超过全欧洲的企业总和。我们不禁对此发出疑问,“究竟以色列为何有如此魔力?”。哲学上讲,存在即合理。有果必有因,以色列绝对有自己的法宝。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说到人,首先我们说说以色列人的问题。以色列人基本都是犹太人,我们对犹太人接触不多,而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的事,我们还是知道的。有人说这是因为犹太人太聪明,而希特勒又不能控制犹太人。真正的原因我们无法知晓,从这本书中我们对以色列人有了一点了解。
以色列人的个人信条:坦率,不惧传统,专注。坦率这一条,可以说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交往,他们有什么想法都会当面说出,不会私底下议论或者说人坏话,这就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简单许多,没有掺杂那些乱七八糟的事。第二条不惧传统,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俗话说,不破不立。因循守旧也有可取之处,而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在高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显得更加可贵,毕竟新事物总有失败的可能。第三条专注,这是决定事情能否做好的关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不了事,只有付出努力,我们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细看这三点,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的成功也并非偶然,我们有些方面也是需要向他们学习。
少数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而这么多以色列人的成功必然有它的深层次原因,要说以色列人的历史也不简单,自从建国后,众多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进行了多次战争,而以色列也从中吸取了经验。以色列几乎每个人都要在军队服兵役,然后,就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军队,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军人是最优秀的,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不得不承认,在军队中收获的好多东西在其他场景学不到。而军队生涯让以色列人坚强很多,毕竟在四周国家都不友好的时候,能够活下来是很难的。而正如书中讲到的,军队内部的灵活性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高级军官很少,低级军官就有了很大的责任,他不得不要学很多东西,同时士兵也有更大的灵活性。远离呆板的领导一言堂机制,对于军队来说,难能可贵,因为在战争中,战机是稍纵即逝的,而对于以色列来说,很可能很快又卷入战争。当有过军事生涯的人回到公司或者自己创业的时候,军队里的这种高度灵活性又给了他们不一样的待人待物态度,让他们应用在创业中。经历过战争的以色列人们又喜欢出去走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大部分以色列人在35岁的时候,就已经游历超过12个国家。而看看我们,步入社会后就要为生活所迫,疲于生计。旅游也是一种不错的历练,能够接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对人生阅历也是很好的提升。而走出去看看这段经历,也会让他们创业的时候思维更加开阔,服务的是全世界。
正如书中所说的,以色列一开始人口非常少,而且国外的犹太人,都在其他国家受苦受难,以色列展开了一系列营救计划,先后多次把大量犹太人运回以色列,先不说以色列自己有没有什么想法,这种行为很高尚,毕竟是人道救援,而
且是尊重那些人意愿的。当然,以色列这么做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财富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明显,当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以色列之后,首先以色列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这些人融入以色列的生活,同时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国家也将诞生。有专家说,美国就是一个文化大融合国家,黑人白人,欧洲后裔,印第安部落,最后组成美利坚合众国。所以说,以色列的崛起也不足为奇。文化大融合对以色列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想,这也为以色列成为现在创业的土壤打下了基础。
以色列高新科技发展迅速,很快就吸引了美国几大巨头进行投资或者收购。如第九章中写到的,谷歌、微软、英特尔还有巴菲特都对以色列颇感兴趣,正如巴菲特所说的,“设备坏了可以重建”,他看重的是以色列的员工以及这家公司的潜力。而以色列人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在处于战争的时候,以色列人依然正常上班,为他们的客户完成订单,力争不丢下每一个订单。以色列整个国家及个人对成功的不懈追求——你越是攻击我们,我们就越是会成功。这就是以色利人的执着,就是这份执着,让他们以及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唐太宗曾问大臣,“创业与守成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现在社会来看,守成不易,创业更难。创业需要新的思路,新的人员,做全新的事情,去面对更多未知的可能。当今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科技公司未来还有无数可能,而这些,都是创业者们的努力。我相信,发生在以色列的创业者的故事,以后还会有很多,而我们也应该从中学到点东西,让有梦想的人去实现更伟大的抱负。
第四篇: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3-05-15 11:23:25
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9期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自然资源贫瘠,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沙漠化、干旱严重,全国淡水资源只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50%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以色列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1.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
1.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高达数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以色列农业生产者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现在基布兹里的农民,有一半多受过高等教育。以色列特别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培训,国际农业培训中心每年都免费进行培训教育,由农业专家亲自授课,讲授水利、气象、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1.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农业用水执行配额奖惩,超过配额加价3倍。此外,以色列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全国污水利用率达90%,占农业用水的20%,是世界上污水回收灌溉最成功的国家。
1.3高科技的广泛应用
以色列是世界农业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达96%.把高科技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以色列农业的一大亮点,也是以色列农业具有强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他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十分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利用生物技术和其他手段,不断培育出品质优良、抗病虫,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力条件的作物种子、种苗,以先进的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近年来,以色列科研人员以高新技术发展农用机械,主要农机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机上,发明了装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高效地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化肥不仅充分保证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各种杀虫剂、除草剂也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单产。三是注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如计算机出现以后,广泛应用于滴灌、温室、种子、育苗、栽培、植保、收割、加工、储藏、保鲜等环节,实行计算机控制,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化分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以色列科学家对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方法和预期产量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为农民开好了科学种田的“处方”,农民只需根据“处方”,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湿度和温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
2.对我国农业的思考与启示
2.1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信心 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和以家庭为单元的经营方式,现代农业则通过产业链把农户同市场联系起来。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产经营形式的现代化上。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及其组成的合作社联盟、跨国公司,甚至是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单靠农户经营难以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外大市场的对接,难以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强势竞争。需要培育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个较好的选择,以色列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他们除了基布兹、莫沙夫这种地域性农业组织外,还建立了农业劳动者联合组织和农产品合作销售组织等专业组织,这种农业地域性组织与专业组织相结合的集体与合作经营被视作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们要加大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和制度创新,鼓励通过租赁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参与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2.2着力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高度发达的源动力。以色列的农业有着非常完善的服务体系:一是国家提供的免费服务;二是联合组织及其所属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的有偿服务;三是集体农庄和合作社内部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有两大特点:一是非常专业;二是能覆盖整个产业。目前我国的农业服务体系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功能不清等问题,哪些应由政府提供无偿服务,哪些应由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组织提供有偿服务两者混淆。结合实际,我们应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集中力量建设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分,要明晰职能,组织科研人员对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改关,大力推广新的技术成果,把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员同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联结起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而对那些应由企业、合作社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商业性有偿服务,应在市场规划引导下进行,政府不可大包大揽。
2.3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不仅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而且是优化人口素质结构、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用量的过程。我国许多地方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应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
2.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以色列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鉴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培训教育质量,多层次举办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素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五篇:以色列创新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仍然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该时期发展对我国未来有关键影响。以色列国家在创新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促进国家实现发展与进步。由于中国和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促进两国合作尤为重要。然而,在中以合作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对其合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以色列创新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国关理论视角而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以色列;创新经济;我国经济发展;启示
一、前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发展中,应建构图式,并且促进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以创建认知结构。在以色列国家发展中,从一穷二白到科技强国,其中创新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我国与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只有加强二者的合作研究,才能使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如鱼得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以色列国家创新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二、以色列创新经济
在我国经济发展,以色列国家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以色列国家的创新能力较强和科技水平较高。该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但其坚持走创新经济之路,实现知识型经济的成功飞跃。创新是以色列的创新经济灵魂,依靠创新,逐渐解决生存问题,并且能够科技竞争实力逐渐增强。在其发展中,政府给予支持、以出口为主、大力发展国内风险投资、注重将风险投资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家重视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将其上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政府对该观点给予高度认可,为中以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色列国家能够对我国提供外援式的帮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佳伙伴,同时为我国提供有力支持。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从以色列国家创新经济视角出发可知,对我国经济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我国要更好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坚持与以色列国家之间合作,并清除中以合作阻碍因素,实现求同存异及提出促进中以合作的有效策略,对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中以合作中的阻碍
首先,中以两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性。在中以建交20多年以来,双方合作越来越密切,但仍然对彼此的了解不够。就两国思维方式而言,以色列国家遵循“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我国坚持“中庸之道”。例如:就两国农业发展来看,以色列农业设备设施十分完善,但农作物大棚却朴实;我国农业设备设施相对较为先进,但软件系统、管理理念仍然有所欠缺,阻碍农业发展进程。其次,受国关影响相对较大,主要受阿拉伯、美国等方面的影响,中以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受其牵制较大,影响两国之间建交的深度、广度。再次,政府层面的统筹机制相对较为缺失,不能为中以两国深入合作提供有力的框架支撑。最后,双边关系相对不具备对称性,受国土等资源的限制影响较大,亟需得到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以促进两国之间合作企业的良好发展。
2.促进中以合作的策略
从建构主义和国关理论来看,中以合作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必要积极借鉴以色列国家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充分激发中以技术合作的潜力。
首先,我国应从战略高度而对待以色列国家,积极发展双方合作的项目,如农业中节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公共卫生事业及新能源开发等,并重点突破。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以色列国家的农业相对较为发达,不仅农业设备设施相对较为完善,而且农业管理水平较高,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其次,中以合作中,应加强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夯实合作基础,为我国提供创新经济的借鉴。基于此,中以两国应确立合作机制,并构建合作平台,促进各层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看,能够为中以两国合作提供行为路线图。再次,中以两国之间应加强fta的商谈,将中以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最后,创新中以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层次[3]。
四、结论
通过国关理论可知,各国要更为积极的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必须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形成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色列国家创新经济发展中,使该国从一穷二白走向富强,与我国而言,具有激励性。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强对其创新经济的研究,从中获取启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