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水乡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
分水乡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
分水乡针对2012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不理想,认真分析原因、查找差距,重点采取三项工作措施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争取2013年度打个翻身仗。
一是开展重点对象管理跟踪制度。主要开展对重点育妇跟踪随访制度,要求村计生专干每月对重点对象走访一次,在村计生专干走访的基础上,乡计生办人员对重点疑难对象或不符合生育政策但生育愿望特别强烈的对象,每季度走访一次。
二是实行包干联村制度。实行包干制,每人联系四个村,不定期进行上门指导和检查,每周到村一天,督促基层将工作做早、做细、做实。
三是实行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每月组织村计生专干参加集中培训,学习计生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并每季组织一次考试。
第二篇:大力夯实工作基础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大力夯实工作基础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能给我们###小学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如何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下面,就将我校的一些做法拿来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校的基本情况
###小学下辖12个村小,全镇有4000多名学生,其中中心小学有2000多人。学校处在城乡交接的环境中,既有城镇的优势又有乡镇的特点。随着近几年城区的扩大,群众对享受均衡教育的需求,大批各乡镇的学生转入我校就读,这些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监管很难到位,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使得中心小学本来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剧。即:我们一边要兼管好12个村小的教育教学质量,一边又要保证好明德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县城的地位不减,这给我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但我校全体师生面对现实、齐心协力、多管齐下,仍然一如既往的坚持“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的思想。终于在2009-2010年的小考中,成绩有了新的突破,小考质量排名全县第#,2010年荣获学校重点工作考评小学组第#名的殊荣。当然,成绩的取得得于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得于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卓绝奉献,更得于学生的刻苦勤奋,聪明好学。
我校的工作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化三种意识
面对我校的现状与上级提出的考核目标,老师们都说:我们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不停不休也追赶不上别人呀。于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多少有了偏转。这时学校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问题,教学态度可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呀。因此学校领导通过各种形式带领老师强化三种意识:一强化责任意识,端正教学态度,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二强化质量合作意识,我们把各个年级捆绑在一起,大家必须齐头并进,后进学科必须在大家的帮助下限时赶上,这个年级组才能完成共同的考核目标。三强化站队意识,要求学校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教师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根据各自的实际基础,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否则就要认真做好自我剖析。通过这三种意识的加强,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既定的目标才得以一个个实现。
二、夯实常规,关注细节
1、突出教学中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离开各项常规的落实讲质量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强化了教学常规的各项管理工作。(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形成网络。学校正校长直接分管教学,督促教务处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学校行政人员都任教统考科目,分别挂住各年级组、备课组,可以说教学工作的管理我们是全方位、全覆盖。
(2)检查到位、关注过程。我们的常规检查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只负责本组几位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除了每月一次的专项检查,更注重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中随时监控老师的各项常规,行政人员经常到各备课组巡查,教务处每周抽取一两个备课组的单项常规情况。另外,值周行政、教务处、挂年级组行政每周必须查课,随机进入课堂听课,掌握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教师例会上提出具体有效的指导意见。我们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效的常规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切忌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2、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制。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牵头,由中心发言人负责。备课组长负责统一制定全学期本学科的集体备课计划,安排章节和单元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组织实施。总体思路是“个人主备、集体评议、修改完善、教后反思”16个字。即中心发言人按分配的任务备课和说课,然后集体讨论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全组教师参考使用,每个教师再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为了保证集体备课质量,我们制定了《###小学集体备课操作意见》,对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操作程序、相关要求、检查评估等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做到了计划详实,时间落实,记载真实,活动有质量、有效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制约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期内能奏效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每学期初都必须花大力气重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课前预习、上课认真、课后复习、书写整洁等等学习习惯。
4、倡导简单、扎实的教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提倡教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要轻轻松松地学。课堂教学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理清主线。切忌摆花架子、作秀。如就语文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课堂上,难认的字多念几遍,难写的字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要解释,该品味的句子反复品味,有错误及进矫正,有遗漏随时填补。
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是取决于有多少优等生,而是在于有几名后进生。我们在常规检查中发现很多班级在培优转差工作中缺乏计划安排,随意性大,转化率低。因此我们在开学初就要求各科任教师把自己班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针对每一类型的学生写出本学期的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在平时的教学中检查教师是否“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学期结束时对每班的这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三、科研促教,聚焦课堂,提升质量 为了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有效推进,构建高效优质课堂,我们提出教师的教学要增效减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巧组织、巧安排、巧传授,在“引、导、放、活”上下功夫。摒弃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改变“教师辛苦说教,学生疲劳应付”的不良现象,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的内容、结构、方法、手段、过程和效果。突出“精讲多思”、突出“学生活动”、突出“学法指导”。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教学竞赛活动,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夺。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如去年教育局组织的“生本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镇小学是真正做到了严密组织,全员参与,从各小学的初赛到村小分片评选再组织片上评选出来的教师到###小学参加全镇的决赛,中心小学的就以备课组进行初赛,再进行全校决赛,经过层层评比最终选出四名教师参加全县决赛,这些老师的课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在全县的竞赛中都分别取得县一等奖。
3、组织教师上好“三课”即各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前矛的教师上好示范课,体现示范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榜样带动全体。我们还要求获奖课要返校再上,并送至村小。其次是要求成绩上不去的教师或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上好剖析课,体现帮扶关怀,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扶后进。第三是新教师上好汇报课,每一位新调入的教师都必须上一节汇报课,让学校了解该教师的教学特长,以便安排最合适的教学工作。我们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积极创造教师交流的平台。
4、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提升了层面。我校的市级课题《乡土特色作文教学探究策略》和《经历数学、走进数学》都即将结题,在全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会上我们被市教研室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编写的《课题研究闯出学校教科研新天地》还入选##市中小学“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汇编。我们的课题研究着力于课堂、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实现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创建家校联系的教育新平台,更好地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消除学校教育中的盲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我校充分利用“校讯通”快捷、方便的短信发送等功能,用现代化通讯手段架起一座家校“桥梁”。
教师只要登陆“校讯通”平台,就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考试成绩、近期状况等及时展现在家长的面前;家长也可通过这一教育新平台向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指导和行为习惯的矫正,共同来教育好孩子,使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以上做法,只是我校做的几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有很多,如同海边沙滩上美丽的石子,你拾一颗,我拾一颗,还有的深埋在沙土中我们都没有发现。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擦亮慧眼、辛勤耕耘、锐意进取,不但会拾到五彩缤纷的石子,那沙土中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金子也一定会属于你。
第三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推进湖北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解读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政策法规处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以下简称《意见》)于2011年12月27日正式印发。这是继2010年出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之后,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与过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是,2011年1-7月,全省各类事故总量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发生4起重大事故,事故起数突破全年控制目标,高居全国首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些事故的发生,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我省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生产安全认识不充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保障不到位。特别是县(市、区)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装备缺乏;绝大部分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覆盖、重心下移。
针对全省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2011年8月3日,王国生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求就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抓紧出台一个意见。会后,省局立即组织专班开展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研讨会的基础上,我局集中各方面意见,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初稿)》。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省安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意见(初稿)》进行认真讨论,起草专班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10月中下旬,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局采取书面或上门征求意见的方式,先后就《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17个市州安委会和22个省安委会成员单位意见,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近百条。对一些重要问题,省局主要领导多次到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寻求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数易其稿,形成了《意见(送审稿)》并报省政府。2011年12月27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正式出台,印发全省贯彻落实。
二、《意见》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意见》共6个部分、22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指示精神,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新。《意见》的相关规定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特别是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管理、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二是务实。《意见》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如基层监管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装备落后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三是可行。《意见》既遵循了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23号和40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又紧密结合了湖北基层基础工作的实际,使之更加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意见》主要包括10项新要求、9项制度:
(一)提出10项新要求
1.对强化安委会组织领导提出新要求。为强化各级安委会的权威和作用,《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委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政府副职均担任副主任,推动“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
2.对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提出新要求。这也是基层近年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解决我省绝大多数乡镇(街办)安监工作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意见》明确要求在乡镇(街办)应确定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人口规模较大、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可适当增配,并要求省编制和安监部门拿出具体办法。同时对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机构作出规定。3.对安监执法人员统一着装提出新要求。为强化安监执法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借鉴北京、上海、江西等省市做法的基础上,《意见》提出到2012年底前,安监部门执法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管理,这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
4.对落实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合理待遇提出新要求。针对基层安监人员待遇偏低且岗位风险较大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对在矿山井下、危化、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场所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安全监管人员,根据工作天数和监管工作记录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积极推行为县(市、区)、乡镇(街办)安监部门的一线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基层安监人员的真切关怀。
5.对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意见》分年限、分比例提出了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和执法基础设及装备建设目标。明确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安全生产投入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确保落实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
6.对完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和宣教保障体系提出新要求。《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情况纳入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把安 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提出县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要在干部培训班开设安全生产知识教学课程;将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新闻媒体每年要安排专门版面用于安全生产公益宣传。
7.对党委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抓安全提出新要求。安全生产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此,《意见》提出各级党委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工作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监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
8.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出了新要求。《意见》除重申了省政府令第339号明确规定的相关责任外,明确提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首次提出严格实施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要求高危行业要按照企业规模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对安全管理人员资格提出了要求,提出2015年底前,高危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
9.对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当前,全省安监系统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 题。为提高新录用安监人员的“准入门槛“,《意见》规定新录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支持、鼓励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安全监管专业知识和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到2015年底,全省45岁以下的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都应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10.对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要求。《意见》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首次提出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中的网格化管理思路移植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逐级编制网格化安全管理图,标明每个网格责任区内的高危企业、危险源(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这一措施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相衔接,将促进各级摸清底数,突出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9项制度
1.安全生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意见》提出要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在领导体制上由原来的单一政府领导提升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实行党委、政府共同负责,同时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即: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对本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较大以上生产安 全事故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2.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在高危企业实施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备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带班值班、应急救援预案、全员安全培训及持证上岗、安全费用提取等重要事项,以便安监部门及时了解企业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臵制度。《意见》重申了国务院40号文的要求,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臵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根据国务院40号文件规定,《意见》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5.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意见》提出,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分级结果、重大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等情况,与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证券融资、品牌创建、评先评优等挂钩,实施联动管理、约束。
6.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 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对连续从事安全生产工作4年以上且工作成绩突出的县、乡两级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由上级安委会提名,上级政府予以表彰。
7.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要求企业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工资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保证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层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8.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对目标考核不合格、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的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一个内限制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
9.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可能存在的推诿扯皮等问题,《意见》针对这些行业(领域),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第四篇: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柳州市消防支队领受总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牢固树立“党建”的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规范程序、落实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大、中队建设协调发展。
一、找准切入点,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支队党委按照“以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强堡垒、树形象、促发展,以“四个步骤”夯实“四个基础”,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是理顺组织关系,打牢基层党组织的体系基础。理顺组织关系是打牢组织基础的首要任务,我们依据《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若干规定(试行)》,重点理顺“三个关系”。第一理顺党委与支部的关系,凡属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支队党委放权交由大队办理;中队党支部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严禁大队党委及成员插手干预,切实把基层党委对支部的工作重心放在把关定向、精心指导上;第二理顺书记和副书记的关系,通过制定并落实《军政主官工作分工实施办法》明确集体领导、共同负责、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逐步使大队主官之间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第三理顺党务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支队党委在下发执行《党组织集体理财实施办法》、《党组织研究消防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党组织落实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实施办法》后,试点单位在司政后防等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党务工作、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党管队伍的成效日趋明显。
二是规范组织设置,打牢基层党组织的网络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科学设置是基层建设的基础,我们通过落实《书记选举实施办法》统一设置标准。在辖中队的大队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配备书记、副书记,并吸纳所属中队党支部书记为党委成员;在党员干部7人以上的大队设立大队部党支部,所有中队均设立党支部,支部委员会由2-4名中队干部和1名士官组成。教导员、指导员分别担任大队党委、中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副大队长担任大队部党支部书记;确保组织网络的全方位覆盖。
三是明确领导职责,打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为有效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党组织功能弱化、党员主体地位缺失等不良倾向以及消防执法中的违纪问题。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下决心按照部局《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增补基层大队党委委员和党内任职的决定》、《关于各大队领导班子行政分工的决定》,明确规定所有大队由教导员任书记主持大队全面工作,负责
种关系和矛盾、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会组织发挥共青团和武警委员会的作用。
二是实行廉政监督机制。采取聘请廉政监督员、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定期召开廉政座谈会、发放调查意见表、召开家属助廉座谈会等形式,使全体党员接受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支队党委对大、中队主官和党员干部廉政情况进行定期访查和监督,将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本人;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将党员承诺执行情况列入评议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集体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使党员干部能自觉置身于组织和官兵的监督之中。
三是严格考核评定机制。按照《柳州市消防支队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士官等级量化评定细则》,将基层党委(支部)成员的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定范围;将士官晋级、评先评优列入士官量化考核之中。支队每季度对基层大队和中队班子考核一次,并将考核评定结果与任职使用、评先评优挂钩,激发基层官兵的活力。
四是推进创先争优机制。支队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争做“五带头”党员为标准,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机制,加大示范典型的培树力度。组织开展了“党员之星”、“党员模范岗”评比活动,每月由基层党委、党支部书记对党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讲评,每季度组织党员进行公开评选,选出的“党员之星”、“党员模范岗”张榜公示;形成创先争优的良
示卡》,使党员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保持清正廉洁。“一证、一徽”,是给每名党员发放党费证,提醒党员官兵主动按时交纳党费,重大活动统一佩带党徽标识,时时处处牢记党员身份,维护党的形象。
三是紧盯“长远关”,加强思想教育。我支队现有党员363名,占官兵总数的57%,党员队伍一直以来都是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中坚力量。为此,支队党委把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员的理论素养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8月份,支队与市党校结成共建对子,更多经验丰富的党建专家走进营区为官兵做专题报告,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按时开展党日活动,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营文化,有效增强教育的效果,努力塑造一支适应形式需要,胜任本职岗位,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先锋队伍。
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提升难度大,成果见效慢。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对部队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一项常抓不懈、提升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抓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抓党的建设,只有把党组织建设与消防工作、部队建设的目标统一起来;把解决影响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与影响部队发展的突出矛盾统一起来;把提高基层组织的领率能力与打造消防
第五篇:分水乡团委调研报告
分水乡团组织格局创新
调研报告
为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分水乡团组织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分水乡团组织的格局创新工作,我乡团委按照团县委的统一安排,通过分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当前我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各级团组织能顺应新形势,以服务农村青年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的变化,我乡团组织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团员覆盖面不广,团员流失现象严重。分水乡地理位臵偏远,经济较落后,是一个纯农业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乡大量团员青年外出务工。有些团员出外打工或在外就学毕业后就全部流失。很多行政村的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组织无团员,成为“空头司令部”。在外务工的单位大多数缺乏对团工作的认识,没有建立团组织,致使大量团员青年处于无组织状态。
2、团干兼职现象普遍,年龄结构老化。乡镇、学校和行政村,绝大部分团干是都存兼职现象,真正的专职团干很
少。团干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团干往往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村建设、办公室等方面的工作为主,用于团的工作精力和时间很少,影响团工作的开展。此外,在行政村中,由于年轻干部培养缺乏,后继乏人,很多村团支书还是老团干,平均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41岁,大部分团干年龄超过28岁的要求,他们大都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减弱,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影响农村团的工作开展。在年龄结构方面,分水、较场、环山三所学校的情况相对较好。
3、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村级党组织对团支部书记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的少,任务安排的少,相应待遇落实少,影响了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有的村没有真正把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来对待和扶持,对团的干部育而不备,备而不用,使广大团支部书记感到经济上无报酬,政治上无前途,认为团干职务没什么吸引力,严重阻碍了我乡农村团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4、基层团组织无经费保障,工作活动开展难。由于行政村青年流向的变化,在家务农的团员青年极少,部分村级的团工作基本上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团组织经费、活动时间难保证,乡团委书记相对不固定,开展活动积极性不高。村级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
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的重视不够。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种附带“产业”。个别村主要领导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很不重视,对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难度。这种现象,会导致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后继无人。
二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措施,影响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
军作用的发挥。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团干部是兼职,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乡乡党政布臵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对团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另外部分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难以落实,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大多数青年对纯政治性的工作是不感兴趣的,他们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人认为在入不入团都无所谓,入团后,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青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主动缴纳团费,不发挥团员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