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基础提升计划开展情况报告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县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化“四风”问题,中央、省委巡视督导组反馈问题及正风肃纪等“三大整治”行动,不折不扣地抓好制度执行监督检查行动,有针对性地实施基层基础提升计划,各项工作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力推进“三大整治”行动,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一)始终围绕深化“四风”问题整改,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局党组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聚焦“四风”不放松,盯住问题不回避,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间表,切实推动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作风建设。一是有效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对照习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25种表现、中央群教办梳理的37条问题、省委第二批活动“1+7”方案中列举的问题及省、市、县委正风肃纪要求解决“9+3+3”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以整改“四风”问题为重点,对照“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领导班子梳理整改主要问题11个,班子成员梳理主要问题共36个。在整改行动中,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都始终坚持不等待、不观望、不遗漏、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将这些问题分为立改型、分段型、制度型,分类别、分事项、分时段进行整改,组织专班对整改落实情况逐项进行监督检查;将问题整改“清单”、推进情况及整改成效等在局机关及统计网站公示,邀请退休党员、企业服务对象等评议整改效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行动中的“走过场”不良现象发生。二是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局党组把问题整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核心,专题研究开展“回头看”工作,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坚持结合统计实际,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长远深层问题结合,把解决作风问题与业务工作结合,把解决具体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来,把自身整改与上级督查结合,在整改“回头看”上持续发力,确保改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三是持续抓好学习教育推动整改深化。把学习教育作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坚持周五例会学习与不定时学习、专家辅导与自学、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等结合开展,凡是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都第一时间进行传达贯彻,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学习中既有专题学习方案,也有专题学习资料。干部职工结合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学习三个《读本》,对照先辈先烈,利用“七一”等组织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通江王坪烈士陵园及佛头山红军石刻标语园等开展红色文化、廉洁从政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境界。四是在整改中强化统计服务能力建设。围绕统计服务和统计改革发展,强化干部责任担当,在服务加快发展中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数据采集、质量评估及资料汇总等各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经普办表彰先进集体1个(县统计局)、先进个人4名,获得市政府经普办表彰的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9名。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强化预测、预警、研判、统计分析、专题调研;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入库管理的服务指导、对策建议及沟通衔接工作;组织专班两次开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工作;扎实开展对双足鞋业的帮扶工作。按照统计方法制度要求,全面完成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文化产业、妇儿“两纲”、限下工业、商贸企业抽样调查及能源、旅游、社会科技、劳动工资、民营经济、产业园区、节能减排、乡镇信息、城镇化率等二十多套专业的统计工作,成功创建县级统计机构示范县。五是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自查与绩效评价。局党组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及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做法与成效受到县委书记及县委第四督导组、县委群教办的充分肯定。对照平委群组办〔2014〕51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专班逐项开展自查与自评,注重资料的汇总归档,务求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见成效、软件资料齐备。
(二)始终围绕扎实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局党组坚持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与中央、省委巡视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治行动结合,始终把“两个责任”落实抓在手上,结合巡视整改抓深化,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是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按照县委、县纪委要求,及时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了委办发〔2014〕22号文件精神,明确局党组书记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纪检组长作为监督检查第一责任人,对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展集体谈话,9名科级干部及4名中层干部人人自查、承诺,并在公示栏、网站等进行公示,书面自查与承诺按程序与规定报县纪委和局纪检组备案。在第一、二阶段自查中,我局13名领导干部均不存在收受红包礼金的违规行为。同时,局党组提出严格要求,自觉摒弃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的观念,在统计数据对外提供、职教职改、行政审批、项目入库、婚丧嫁娶、节假日等方面守住底线、保住清廉,坚决杜绝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与不良现象发生。二是开展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我局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差旅费、会议费和办公费管理办法》等财经纪律与财务管理制度,不存在超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补贴或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等问题。三是开展公务车辆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无超编制、超规格购置车辆问题。结合机关实际,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小车管理制度》,不存在公车私用、占用借用以及豪华装饰等问题。四是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高度重视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召开了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动员会,成立了“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落实落实工作责任。印制了“庸懒散浮拖”专题学习资料,制定了“庸懒散浮拖”“七个专题”学习计划,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5次。围绕“五个对照”查摆问题,领导班子及16名干部职工人人查找列出“问题清单”并公示、上报、整改。采取领导批评、同事点醒、群众监督等方式,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短期内能整改的,立即纠正不良行为,需要长期整改的,制定整改措施建立相关规章制度长期整改。同时,局纪检监察、办公室按照县治庸办的要求,强化常态化督查,干事成事氛围更加浓厚。五是开展选人用人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严格执行人事纪律,结合单位新进人员、事业身份人员及工作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年轻干部,严格按照组织人事纪律选配中层干部等,不存在选用干部“以票取人”、“带病提拔”及“三超两乱”等问题。
(三)始终围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营造统计系统新风正气。局党组坚持把正风肃纪与依法治县、依法治统结合,在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中树立统计良好形象。一是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问题。坚持精文减会,制定完善了会议申报制度,精减专题业务会,不开长会;建立完善发文层级审批制度,可不发文的坚决不发,杜绝了文会泛滥现象。科学制定目标考核机制,由县统计局牵头的全县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坚持注重考核操作性、可行性,精减年终考核项目,注重平时监督量化,考核工作更加实在、公正,无随意到乡镇、部门、“四上企业”考核检查行为。二是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中梗阻”,侵害群众利益及“三乱”问题。局党组特别重视整治“中梗阻”问题,结合“两个责任”落实,对一些不良现象采取了点名通报,对统计继续教育培训收费、数据提供、行政审批、项目入库、达标升级、社会测评、统计执法等相关的股室和分管领导开展双重约谈,认真解决吃拿卡要、权力寻租、漠视群众等问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三是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三公经费”过大,超标准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楼堂馆所等问题。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纪律,严格控制、逗硬管理“三公经费”,杜绝了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发生。结合贯彻落实“约法三章”要求,机关无超标准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使用公款豪华装修办公室等问题。四是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担当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和治庸活动开展,机关干部职工无上班时间进茶楼打麻将、搞赌博等现象。实行干部职工分工负责“一表清”,强化民主集中制度,弘扬“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的机关文化,干部职工担当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明显提升。
二、扎实开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着力健全完善管总管用的长效机制
(一)着力开展制度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整治及庸懒散浮拖专项问题整治等,结合贯彻省委“两个意见”及市、县委“两个实施意见”,专题研究落实制度建设计划,着力健全完善管总、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废、改、立”任务全面完成,推进了统计系统作风建设,加强了统计干部队伍建设。
(二)着力开展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局纪检组、监察室不定时、不定地点、不打招呼,开展制度执行专项检查的明察暗访。查看制度学习宣传情况、严格执行情况、违规处理情况等,促进了统计系统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三、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计划,切实强化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
(一)机关党支部建设得以加强。针对统计局机关党支部应换届未换届的现状,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契机,专题报告、按程序对机关党支部班子进行换届,改选充实了机关党支部班子,增设了机关支部副书记一名,配齐支部委员,保障支部活动开展专门经费,落实支部活动阵地,确保机关党支部有人干事、有经费干事,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机关支部“三会一课”、“双培养”活动等开展有声有色,新发展预备党员一名,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
(二)支部结对帮扶工作方式创新。在帮扶土垭乡时轮村、澌岸乡梭滩村、先锋村的活动中,分别落实驻村干部指导帮扶,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特别是帮助村“两委”研究制定扶贫村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包户扶贫工作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机关支部与时轮村、先锋村结对帮扶,共建共享,促进了时轮村党支部“后进”转化,进一步提升了局机关党支部建设水平。
(三)机关党支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机关党支部、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双报到”要求,分别到同州办事处永福社区、政法社区报到、开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工作。挤出资金帮扶社区硬化社区小街小巷,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组织机关支部党员干部到帮扶的先锋村、梭滩村、时轮村“走基层”送温暖、送服务,到帮扶的村小和澌岸中心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到粉壁乡大坪村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提升了群众工作本领,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
第二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推进湖北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解读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政策法规处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以下简称《意见》)于2011年12月27日正式印发。这是继2010年出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之后,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与过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是,2011年1-7月,全省各类事故总量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发生4起重大事故,事故起数突破全年控制目标,高居全国首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些事故的发生,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我省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生产安全认识不充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保障不到位。特别是县(市、区)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装备缺乏;绝大部分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覆盖、重心下移。
针对全省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2011年8月3日,王国生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求就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抓紧出台一个意见。会后,省局立即组织专班开展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研讨会的基础上,我局集中各方面意见,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初稿)》。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省安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意见(初稿)》进行认真讨论,起草专班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10月中下旬,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局采取书面或上门征求意见的方式,先后就《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17个市州安委会和22个省安委会成员单位意见,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近百条。对一些重要问题,省局主要领导多次到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寻求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数易其稿,形成了《意见(送审稿)》并报省政府。2011年12月27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正式出台,印发全省贯彻落实。
二、《意见》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意见》共6个部分、22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指示精神,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新。《意见》的相关规定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特别是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管理、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二是务实。《意见》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如基层监管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装备落后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三是可行。《意见》既遵循了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23号和40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又紧密结合了湖北基层基础工作的实际,使之更加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意见》主要包括10项新要求、9项制度:
(一)提出10项新要求
1.对强化安委会组织领导提出新要求。为强化各级安委会的权威和作用,《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委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政府副职均担任副主任,推动“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
2.对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提出新要求。这也是基层近年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解决我省绝大多数乡镇(街办)安监工作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意见》明确要求在乡镇(街办)应确定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人口规模较大、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可适当增配,并要求省编制和安监部门拿出具体办法。同时对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机构作出规定。3.对安监执法人员统一着装提出新要求。为强化安监执法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借鉴北京、上海、江西等省市做法的基础上,《意见》提出到2012年底前,安监部门执法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管理,这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
4.对落实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合理待遇提出新要求。针对基层安监人员待遇偏低且岗位风险较大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对在矿山井下、危化、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场所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安全监管人员,根据工作天数和监管工作记录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积极推行为县(市、区)、乡镇(街办)安监部门的一线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基层安监人员的真切关怀。
5.对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意见》分年限、分比例提出了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和执法基础设及装备建设目标。明确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安全生产投入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确保落实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安全监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
6.对完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和宣教保障体系提出新要求。《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情况纳入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把安 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提出县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要在干部培训班开设安全生产知识教学课程;将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新闻媒体每年要安排专门版面用于安全生产公益宣传。
7.对党委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抓安全提出新要求。安全生产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此,《意见》提出各级党委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工作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监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
8.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出了新要求。《意见》除重申了省政府令第339号明确规定的相关责任外,明确提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首次提出严格实施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要求高危行业要按照企业规模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对安全管理人员资格提出了要求,提出2015年底前,高危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
9.对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当前,全省安监系统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 题。为提高新录用安监人员的“准入门槛“,《意见》规定新录用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支持、鼓励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安全监管专业知识和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到2015年底,全省45岁以下的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都应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10.对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要求。《意见》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首次提出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中的网格化管理思路移植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逐级编制网格化安全管理图,标明每个网格责任区内的高危企业、危险源(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这一措施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相衔接,将促进各级摸清底数,突出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9项制度
1.安全生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意见》提出要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在领导体制上由原来的单一政府领导提升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实行党委、政府共同负责,同时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即: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对本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较大以上生产安 全事故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2.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在高危企业实施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备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带班值班、应急救援预案、全员安全培训及持证上岗、安全费用提取等重要事项,以便安监部门及时了解企业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臵制度。《意见》重申了国务院40号文的要求,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臵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根据国务院40号文件规定,《意见》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5.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意见》提出,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分级结果、重大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等情况,与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证券融资、品牌创建、评先评优等挂钩,实施联动管理、约束。
6.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 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对连续从事安全生产工作4年以上且工作成绩突出的县、乡两级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由上级安委会提名,上级政府予以表彰。
7.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要求企业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工资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保证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层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8.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对目标考核不合格、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的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一个内限制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
9.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可能存在的推诿扯皮等问题,《意见》针对这些行业(领域),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第三篇:保卫科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工作
保卫科扎实开展各项基层基础工作
为确保十八大召开前夕公司的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全,保卫科扎实开展实有人口管理、特殊人员防控等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作措施,构筑起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
为加强矿区实有人口管理,保卫科专门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对住户家庭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住户基本情况,与住户原家庭档案进行核对,对不相符的信息及时进行变更登记。调查工作中,为保证能与住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真实的获得第一手资料,工作人员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午间和晚间吃饭时间挨家挨户的走访座谈。在掌握准确信息的同时还了解到了社情民意和一些治安难点问题,为上级公安机关提供了扎实可靠的人口管理信息,掌握了治安主动性。
针对矿区重点人员、老上访户容易借助十八大召开前的特殊阶段赴省进京的实际。保卫科及时召开会议进一步严格落实信访和接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努力将各种矛盾化解消除在基层。同时调整安排分工,定期深入工区单位摸排走访,掌握问题矛盾,切实做好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分析排查工作。加强特殊人员的管控力度,对重点人员、老上访户登记造册,落实责任。固定专门疏导控制人员,动态监控,掌握最新情况,做到问题清楚,去向明确,控制得当。
保卫科通过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为公司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保卫科
王栋阳
第四篇:分水乡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
分水乡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
分水乡针对2012绩效考核结果不理想,认真分析原因、查找差距,重点采取三项工作措施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争取2013打个翻身仗。
一是开展重点对象管理跟踪制度。主要开展对重点育妇跟踪随访制度,要求村计生专干每月对重点对象走访一次,在村计生专干走访的基础上,乡计生办人员对重点疑难对象或不符合生育政策但生育愿望特别强烈的对象,每季度走访一次。
二是实行包干联村制度。实行包干制,每人联系四个村,不定期进行上门指导和检查,每周到村一天,督促基层将工作做早、做细、做实。
三是实行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每月组织村计生专干参加集中培训,学习计生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并每季组织一次考试。
第五篇:法院基层基础情况调研报告
法院基层基础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年初,*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和民一庭组成基层基础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全市人民法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强化*市法院基层基础提出工作思路。
一、*市人民法庭基本情况。
*市共有3个基层人民法院*个人民法庭,分别为*市法院*法庭、*法庭、*法庭、*法庭、*法庭、*法庭,*区法院*法庭、*法庭、*法庭,*区法院*法庭。除*法庭仍在选址重建、*法庭正在建设外,其他*个人民法庭均通过了*省高院“双达标”考核,其中,*法庭、*法庭、*法庭被评为示范法庭。(一)法庭基础建设。
20*年,*省高院决定在全省人民法庭开展“全面双达标”活动,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人民法庭全面实现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双达标”,并制定了工作评估标准。*市法院严格对标对表评估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人民法庭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规范化、开庭办案科技化、诉讼服务便民化、文化建设特色化、驻庭生活庭院化”,大部分指标达到了*省高院评估标准,仅个别指标未达标,如部分人民法庭从经济成本出发,未建设食堂和厨房,法庭干警在附近其他单位食堂搭膳;
所有人民法庭均未建设远程会议系统,法庭干警在院机关统一参加视频会议,主要是考虑到该系统建设成本大,使用频率不高;部分人民法庭对文化建设不重视,有的宣传栏内容滞后,有的法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有的格言警句含有西方元素,与当前人民法院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不符。
(二)法庭规范管理
1.人员配备和案件数量情况。除*法庭正在建设,尚未配备人员也未开始收案外,其他*个法庭均配备了至少*名员额法官,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法官助理或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符合人数要求。司法警察或安保人员普遍没有配齐,仅*法庭、*法庭各配备了*名法警,*法庭配备*名专职保安,且*法庭和*法庭的法警均从事司法辅助工作,不从事安保工作。
20*年,所有人民法庭人均办案量都超过了*件,结案率均达*%。对照人均办案量指标标准,*市法院仅*法庭达标;*区法院的法庭由于当年要办理执行案件,故全部达标,且远超指标值;*区法院*法庭员额法官配备充足,人均办案量远未达标。
2.司法服务情况。*市人民法庭均设有立案窗口,能够提供咨询、立案、受理当事人信访等服务。建立了节假日值班制度,在非工作日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认真落实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公开和裁判文书公开工作。部分法庭设置了巡回办案点,方便群众诉讼,如*法庭在辖区共设立四个家事审判调解室,作为巡回办案点与诉讼服务点;
*法庭在*核心景区设立了旅游速裁巡回办案点,快速调处旅游纠纷;*法庭在高速交警、地方交警各设立一个巡回审判点,在*办事处设立一个诉讼服务点,专门调处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诉源治理,去年,*市人民法庭以“一站式”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了“*”工作室、“无讼乡镇”中童经验、金融纠纷“调解速裁一条龙”机制等工作品牌。
3.审判质效和案件类型情况。20*年,所有人民法庭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均达到了*%以上;调撤率总体不够理想,仅*法庭、*法庭、*法庭达到了*%以上的目标;发改率有*法庭和*法庭未达到低于全省法院平均值的目标;一审服判息诉率普遍较高,仅*法庭未达到*%以上的目标;诉前调解、委派调解案件占案件受理数的比重也基本超过了指标要求,仅*法庭未达到*%的目标。
4.党建工作情况。*市人民法庭党员人数普遍不足*名,人民法庭均成立联合党支部,*市法院人民法庭联合成立第二党支部,*区法院人民法庭联合成立第三党支部,*区法院*法庭与院机关部门联合成立第四党支部。所有法庭均设有党员活动室,与会议室兼顾设置,按照“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党建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三)*市中院对法庭业务指导情况。
*法院的法庭数量和民事法官人数均不多,存在地方小、圈子小、关系熟的现象,*市中院民事审判部门与人民法庭沟通联络更为容易,有利于市中院对法庭开展审判业务指导。法庭法官在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时,经常会请示市中院民事法官,市中院民事法官在审理上诉案件遇到疑问时,会经常联系一审法官,或深入案件发生地与一审法官现场交流,共同开展调查或调解工作。近年来,*市中院针对人民法庭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等问题,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提高审判指导的覆盖面。上述业务指导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法庭审判质效。(四)专业化法庭建设情况。
*市人民法庭除*法庭为城区法庭外,其他均为乡镇法庭。所有法庭为综合性法庭,未建立专业化法庭,部分法庭结合当地的案件类型特点,在综合性审判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专业化审判,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化法庭建设基础,如*法庭早在20*年5月就成立了家事审判工作室,多年来致力于家事审判;*法庭辖*景区,很大一部分案件为旅游纠纷,该庭积极开展旅游速裁,有效化解涉旅纠纷;平定法庭主动深入乡村,开展法治宣讲、以案释法,抵制天价彩礼,助推移风易俗;*法庭除审理辖区综合性案件外,专门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示范法庭数量勉强达到省高院要求。根据省高院《关于抓规范管理促内涵提升强基层基础的指导意见》(*高法[20*]*号)要求,每个地市示范人民法庭占比不低于*%。*市现有*个人民法庭,按照该要求,示范法庭数量应当不少于*个,当前,*市仅*市法院*法庭、*区法院平定法庭和*区法院*法庭为示范法庭,勉强达到数量要求。
2.*市中院对法庭审判指导有待加强规范。*市中院民一庭负责对辖区法院民事审判和人民法庭业务指导,在具体指导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判指导没有归口管理。市中院民事案件由速裁团队、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审监庭等多个部门审理,基层法院法官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主要向市中院办案水平较高、关系较为密切、热心答疑解惑的法官请示,市中院民一庭的业务指导职能未能得到体现。
二是审判指导工作不够规范。
去年,*市中院制定了《关于办理基层法院请求指导案件的规定》,但在具体的落实中,两级法院为图方便,民事案件请示大多按照非正式请示案件办理,且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多是通过电话简单沟通,没有经过讨论研究并报分管院领导审查即直接答复,受法官个人办案理念、认知程度等限制,其解答指导有时不具有权威性。三是主动指导意识薄弱。
*市中院对法庭的业务指导工作未形成常态化,基本处于被动答复的状态,未能主动梳理分析法庭审理案件的情况,总结经验,指导法庭开展审判工作。3.管理相对松散考核缺乏常态化。在法庭管理上,由于法庭远离法院机关,上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存在困难,只能采取抽查、暗访等形式进行,人民法庭主要依靠自我监督,管理是否规范主要依赖人民法庭庭长管理能力。在监管内容上,近年来,*省高院和*市中院重点检查是否落实驻庭工作制度,对审判质效只通报到基层法院一级,对安保、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组织检查不够,产生了上级法院检查什么,人民法庭只重视什么的倾向。在法庭考核上,多年来,*市中院和基层法院未对人民法庭开展考核,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开展后,*省高院每年组织一次对当年申报“双达标”的法庭进行考核,并评定是否达标。通过考核后,省高院不再对该法庭进行考核,仅不定期开展抽查、暗访,发现问题和不足,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报省高院党组研究摘牌。
4.法庭安全保卫存在风险隐患。今年年初,*市中院司法警察支队对全市法院开展了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其中涵盖了所有的人民法庭,检查结果显示,法庭安保工作普遍不受重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是法庭干警没有充分意识到法庭安保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审理的案件为一般民事案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极低,且多年来未发生恶性突发事件,造成思想上松懈麻痹。二是安保力量和装备配备不足。除*法庭配备一名专职安保人员外,其他法庭均未配备专职安保人员。所有法庭不同程度地存在安保设备配备不齐的问题,有的法庭安保设备处于年久失修、无法使用的状态。三是应急联动机制缺失。基层法院普遍没有针对法庭实际制定专门的安保方案,司法警察大队与法庭日常联络较少,缺乏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法庭与所在地派出所缺乏制度层面沟通,在打击扰乱法庭工作秩序行为方面力度不够。对于上述问题,*市中院发出整改通知后,部分法院还在整改当中,安全隐患未完全消除。
5.法庭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严重。*市人民法庭党建工作较为薄弱,法庭干警普遍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建就是组织学习、抄抄笔记,业务工作才是硬指标,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更没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除按照硬性要求开展规定动作外,基本没有自选动作,甚至有的人民法庭规定动作都没有做到位,如组织生活会不合格,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党支部会议记录过于简单等。作为联合党支部,各法庭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在业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抽出时间集中开展支部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6.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不够。此次调研邀请了基层党组织、政法单位、自治组织人员参与座谈,上述单位人员反映,与法庭的协作配合主要依赖于和法庭干警的私人关系,他们认为,基层党组织、政法单位、自治组织与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共同体,如果纠纷无法化解,最终要进入司法程序,因此希望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市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个案指导、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工作中,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体系主动性不足,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法庭干警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委政府部门的事,体现不了法庭工作量和业绩,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审理案件上,对如何延伸法庭审判职能思考不多,缺乏举措。在诉讼中,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没有树立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理念,在调解过程中不善于和当地党委政府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效果还有待提升,集中反映在去年全市法庭案件调撤率不够理想。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1.持续开展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根据省高院《关于加强“双达标”人民法庭规范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高法[20*]*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法院工作的意见》(*高法[20*]*号),省高院将持之以恒地推进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继续组织对“双达标”法庭的考核、复核工作。*市法院尚有*个法庭未参加“双达标”考核,*法庭今年完成建设后,如果人员配备到位并开始收案,要积极争取评为示范法庭;雷溪法庭待选址完成后,要以示范法庭为目标,高标准推进重建工作,上述*个法庭要确保至少*个被评为示范法庭。省高院每三年对已评定的“双达标”人民法庭进行一次复核,*市已达标的*个法庭要继续对照“双达标”评估标准,逐项提升,尤其是部分软硬件基础较好的法庭如*法庭,努力达到示范法庭标准,待省高院启动复核工作后,逐级提出申请,向省高院申报示范法庭。
2.加强对人民法庭的审判指导。法庭案件类型主要是婚姻家庭与合同纠纷,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婚约财产纠纷中彩礼返还问题。从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角度出发,建议将全市法庭案件请示明确归口*市中院民一庭办理。民一庭要督促法庭严格按照《关于办理基层法院请求指导案件的规定》,开展好案件请示工作,即使是非正式请示案件,也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便于市中院法官更好地掌握案情,作出更加准确的答复。
鉴于法庭上诉案件分布在*市中院各民事审判部门,为提升民一庭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中院院领导在集中调研法庭工作中收集到的审判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民一庭,其他民事审判部门审理法庭上诉案件中,发现类案不同判、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也要及时反馈给民一庭。民一庭应当通过日常梳理、分析、反馈法庭案件审理情况,定期召开人民法庭审判工作会议、发布典型案例、通报负面案例等多种形式,总结经验,推动法庭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3.对人民法庭实行常态化考核。在*省高院《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工作评估标准(修订)》(*高法[20*]*号)基础上,融入省高院对人民法庭工作制定的相关制度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人民法庭考核办法,对全市人民法庭实行考核。为提升法庭考核成效,*市中院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建立中院院领导联系人民法庭制度,坚持院领导集中调研常态化,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市中院由办公室牵头,政治部、机关党委、督察室、审管办、立案庭、民一庭、行装处、法警支队等部门联合成立督查指导小组,定期通报审判质效,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相关情况纳入考核结果。人民法庭考核结果作为法庭干警提拔重用、交流轮岗的重要依据。
4.建设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人民法庭要强化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和地方社会治理工作,找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联结点,探索总结适合当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式方法,从源头上预防纠纷。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基层政法单位、村居两委、仲裁机构等基层国家机关、群众自治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数据协同共享,汇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合力。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以审判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群众自治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样本和导向指引。根据辖区纠纷的类型和特点,推动在法庭成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或将符合条件的人民法庭转型为专业化法庭,通过专业化案件类案专审、简案速裁,提高对类型化案件的解纷能力,加强对行业的约束和规范,进一步预防群体性、类型化矛盾纠纷产生。*市中院立案庭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成效,帮助打造更多特色亮点品牌。
5.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安全管理。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要充分认识法庭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基层法院院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法庭庭长要切实肩负起主要责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法庭发生安全事故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月底前,所有人民法庭要严格按照最高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装备配置标准》,至少配备*名专职安全保卫人员,配齐安保设备,并确保会用、能用、有用;
各基层法院要建立应急处突机制,对内加强司法警察大队和法庭工作配合,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对外建立警务联防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人民法庭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培训和演练,增强法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市中院和基层法院司法警察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人防、物防、技防全面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