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21: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第一篇: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7-04-06 11:15

专业建设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将桐乡建设成现代化新型制造业基地,培养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2)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 与互补。

(4)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 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些增长和壮大。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有学生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1个。计算机专业教师均配备了电脑。目前计算机专业从规模上看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共有三个年级6个班,专业教师的人数也较多,共有专业授课教师17名、机房管理员5名。计算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需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此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另外我们计算机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虽然招生规模较大,但生源质量偏低,这也是个不争事实。许多家长希望其子女能升入高等学府——高职院校。目前桐乡市提出建立制造业基地,为适应这一形势,我们应以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为主。我们的技能应用型训练主要面向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同学,目前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如何既照顾升学的同学又要顾及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四、建设目标

①培养出若干计算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②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添置与生产一线同步或领先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档次。

③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既锻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可选送1-2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⑤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上,真正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大综合的特色。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真正使培养目标做到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

⑥开发系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⑦维持目前的招生规模,使该专业每年的招生数维持在2个班级的水平。⑧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度逐年提高。

五、主要任务与措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目前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但计算机专业技术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目前针对学生中既有升学愿望又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然的,在照顾升学同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应用型科目的教学。拟更新授课计划如下:

高一上、下学期:Windowsxp、VFP数据库、Office2000

高二上学期:微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Flash MX

高二下学期:QB、局域网组装与实践、3DMAX(或多媒体制作)

高三上学期:高职升学复习、实习同学专业技能训练

高三下学期:高职升学复习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减少了理论课(如C语言课、微机原理)等的教学,增强实践课、应用课程(如微机组装与维修、局域网组装与实践、平面与立体设计等)的学习。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的要求,使参加工作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适应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要升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也掌握了必要的进一步学习的理论知识。拟随着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随时修订或补充,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学校推进学分制的要求,学校计算机专业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推广工作。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时将按同学们的兴趣分专业方向进行开设。

2、师资管理方面

近两年来计算机专业组教师人数增长较快,目前专业教师队伍已达11人。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将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老师的毕业专业方向以及本人的兴趣和特长,目前计算机组教师人数上的优势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方向如下分类:

1.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其它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基础、OFFICE

2.专业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开设):QB、软硬件

3.专业课:

⑴网页制作维护类:PhotoShop7.0(图像处理)、FLASHMX(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DreamWeaver)

⑵维修类:微机组装与维修

⑶网络安装安装类:局域网组装与实践

共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三个专业课程方向,每个专业课程方向拟安排2--3位专业老师,在该课程方向上要做出成绩,成为该类课程的名师和带头人。同时各课程方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老师集中精力研究某类课程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方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3、实验室规划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验、实践方面加大力度,建设的实验室规划如下:

实验室设置共分两大类:

①学生机房

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的管理较为成熟也较有经验,但其他实验室尚在组建中,今后在实验室如何管理、如何开出实验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实验手段和办法,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教师的潜能。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和规范的实验系统。

4、实训工作指导和反馈

专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了解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反馈情况,这有利于改进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总结实验实习工作。以后计算机组要和校实训处加强合作,及时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计算机专业同学联系进行调查、及时反馈、请部分学生代表回校与专业老师座谈的形式将外界的信息反馈到学校。

对于在实习期间的或已经工作的同学可以要求回校进行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

5、抓好高职考教学

我校计算机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今后要升入高一级学府——高职院校继续升造,高职考的教学与复习工作也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高职考的升学率,升学率要处于全市职校的领先水平,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自己培养人才之路的好方法。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迁入新校区后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经过全体计算机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计算机专业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古蔺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3-02-28

专业建设工作对职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2)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与互补。

(4)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些增长和壮大。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有学生机房7间、多媒体教室15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1间。目前计算机专业从规模上看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共有三个年级17个班,专业教师的人数也较多,共有专业授课教师18名、机房管理员1名。计算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需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此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另外我们计算机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虽然招生规模较大,但生源质量偏低,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家长希望其子女能升入高等学府——高职院校。我们的技能应用型训练主要面向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目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如何既照顾升学的同学又要顾及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四、建设目标

①培养出若干计算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②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添置与生产一线同步或领先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档次。

③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既锻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可选送1-2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⑤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上,真正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大综合的特色。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真正使培养目标做到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

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⑦维持目前的招生规模,使该专业每年的招生数维持在8个班级的水平。

⑧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度逐年提高。

⑨争创省级重点专业。

五、主要任务与措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目前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但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目前针对学生中既有升学愿望又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然的,在照顾升学同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应用型科目的教学。拟更新授课计划如下:

高一上学期:Windows XP、汉字录入、计算机基础;

高一下学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

高二上学期:PhotoShop、网页制作、动画制作;

高二下学期:CAD、CorelDraw、3DMAX;

高三上学期:高职升学复习;

高三下学期:高职升学复习。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减少了理论课的教学,增强实践课、应用课程的学习。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的要求,使参加工作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适应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要升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也掌握了必要的进一步学习的理论知识。拟随着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随时修订或补充,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学校推进学分制的要求,学校计算机专业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推广工作。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时将按同学们的兴趣分专业方向进行开设。

2、师资管理方面

近两年来计算机专业组教师人数增长较快,目前专业教师队伍已达18人。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将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老师的毕业专业方向以及本人的兴趣和特长,目前计算机组教师人数上的优势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

能。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方向如下分类:

计算机基础课: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

专业课:

⑴设计类:PhotoShopCS(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DreamWeaver)、CAD、CorelDraw、3DMAX

⑵维修类: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⑶网络安装类:局域网组装与实践

共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三个专业课程方向,每个专业课程方向拟安排2--3位专业老师,在该课程方向上要做出成绩,成为该类课程的带头人。同时各课程方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老师集中精力研究某类课程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方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3、实验室规划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验、实践方面加大力度,建设的实验室规划如下:

实验室设置共分两大类:

①学生机房

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的管理较为成熟也较有经验,但其他实验室尚在组建中,今后在实验室如何管理、如何开出实验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实验手段和办法,提

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教师的潜能。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和规范的实验系统。

4、实训工作指导和反馈

专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了解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反馈情况,这有利于改进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总结实验实习工作。以后计算机组要和招生就业处加强合作,及时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计算机专业同学联系进行调查、及时反馈、请部分学生代表回校与专业老师座谈的形式将外界的信息反馈到学校。

对于在实习期间的或已经工作的同学可以要求回校进行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

5、抓好对口高职高考教学工作

我校计算机专业中有一部分同学今后要升入高一级学府——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口高职高考的教学与复习工作也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升学率,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自己培养人才之路的好方法。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一些高端的设备需要购置,天坤集团为学校设备的投资、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经过全体计算机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计算机专业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近三年(09、10、11学年)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文字说明)

根据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我们确立了专业建设目标,并已逐步实施。

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思想先进、工学结合密切、办学条件优越、实验实训设施一流、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且素质优良、人才培养质量一流、行业特色鲜明、IT行业广泛认可的省级示范专业,成为IT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河北煤炭职教集团同类专业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达到IT行业高职教育的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带动计算机专业群的共同发展,推动我省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企业一起,建立起以市场需求和真实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与设备,与企业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并派部分工程师授课。实训内容来自企业的真实实践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充分丰富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岗前实训的质量与水平,也初步探索出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实施“企业办学,校企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是依托开滦这个大企业办学,拥有开滦集团最大的实训基地以及强大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制订的过程中,要求专业在每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推行“双师制”授课制度,即将一门课程拆解成若干单元,有些单元由学校教师讲,有些单元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讲授,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实施“1234”(一目标、二体系、三结合、四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目标”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体系”是指适当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继承性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四条件”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条件,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条件,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条件。在产学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工学结合的新模式,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研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及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2)开发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遵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办学理念,按照“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设课”的原则,根据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参照相关的职业岗位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形成统一的同基础平台、模块化的专方向课程、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堂与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3)建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企业办学、校企合作与Sun、锐捷等IT企业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与管理,企业提供师资与技术,建设新的仿真性实训室,即“网络安全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完善扩建已有的“锐捷网络实训室”、“网络编程实训室”和“硬件实训室”。这5个实训室可进行网络工程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网站建设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相关项目的全真训练,为仿真性实训室。该基地按照现代IT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具有全程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专业特色鲜明,组织功能完善,融人才培养、生产与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

建设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长期接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满足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训需要。

(4)建设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学历提高、专业进修、研修、企业挂职(或轮岗)锻炼等形式,建设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双师结构”的优秀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包括2名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站在专业前沿、掌握最新IT职业技术动态的专业带头人,4名技术过硬、职业技能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4名“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5名IT业界技术骨干担任的兼职教师。

(5)课程建设

在产学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理念,启动《网络设备互联》、《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核心课程的建设,申请省级精品课建设,编写出版与之配套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整合课程教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6)科技服务与社会培训

建立与地方院校、企业的技术支持及服务关系,积极开拓煤炭、钢铁等新的服务领域。每年完成各类IT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完成技术鉴定200人以上,保证100%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取双证书;每年完成开发、服务项目2项以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煤炭职教集团相关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篇: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3-20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0概述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是:

(1)从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工作性质来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致可以将需求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 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 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2)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来看,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只有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从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来看,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而IT 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大陆现有 598 所高等院校设置了 847 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生 40 余万人,构成一个巨大、复杂的专业群体。这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而且面对一个宽阔、缤纷的人才市场,正在从内涵上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早是计算机系于1993年创建的三年制专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0年升格为四年制本科,同时专业名称变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包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两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规模在 80 人左右,在校学生近320 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0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面向社会需求,有利学生成才,理论实践并重,兼顾前沿进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思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本专业不断革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取得较好的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近几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2.专业办学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根据本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对部分操作设计类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2)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快速提高,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 30人,其中博士 8 人,在读博士 6 人,教授 6 人(其中博导 1 人),副高职 14 人,具有副高职技术职称以上专任教师占总数的 66%,其中 45 岁以下的教师占 66.7%,正逐步形成一支学风正,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熟练掌握教学培养规律的骨干教师队伍。(3)教学与科研成果

目前,计算机专业承担和完成多项各类教学和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国家级双语教学,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研项目等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和安徽省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4)实践教学

近几年,通过学校经费的投入建设了多个软件实验室和硬件实验室,极大的改善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验设备能初步满足本专业教学要求。在实习环节上,建立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IBM公司等。校内实习基地有3个大学生创新基地、软件课程群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等。(5)学科竞赛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活动,并在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二等奖。

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紧紧围绕科研和教学工作,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精心搭建有利于展示和交流计算机前沿科技发展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的舞台,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3.存在问题与困难

从当前的情况分析,本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资队伍整体还不够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

(2)学科基础较弱,学科特色不明显,使得人才培养无明显的特色;

(3)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还不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973 计划、科技攻关、博士基金等),高水平论文欠缺,科研经费较少,抑制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4)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统一思想,规范行动,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推动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以质量为根本,以措施为保证,以需求为动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2.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定位: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情况,本专业的人才以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并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服务面向定位:在科研及高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和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发展目标是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在省内外同行中的地位。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

以“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为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通识型知识结构的,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并且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制定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课程设置与体系、培养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重大变化与提升;培养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在计算机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要使每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有较大的增长;相当多数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三创(即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整体培养素质和质量能被国内外学术界和用人单位认可;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本科教育评估和质量工程认证(专业认证)。

(二)专业规模

每学年招收2个班,学生人数100 人左右。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是以信息科学为平台,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方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面向系统、兼顾应用、软硬件结合,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应用并重的宽口径专业为目标的面向创新、面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四)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专业内各研究方向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和规划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使我们的师资队伍能够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优秀队伍,专职教师人数达到 3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50%以上,申报成功一个省级教学团队,2 名以上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1~2 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2 项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以上教改成果奖。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持续发展。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实践教学发展的趋势,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确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实验内容系统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改革实验管理体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教学阶段,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形成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实验室建设

经过 5 年的持续努力,把本专业实验室建成即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又能完成一定科研任务的实验室。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专业课程实验室为全校相关其他各专业共用,已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必须根据本专业特色建设相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以满足专业课程的特殊需求。在今后 5年中,实验室建设目标为:

1)在软件实验室建设方面,继续挖掘现有潜力,开发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群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2)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包括“挑战者杯”、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 ITAI 全国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

3)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和 Linux 实验室。4)加强实验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切实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岗位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3)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经过未来5 年的持续努力,建成能够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目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 个和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个。实践教学基地要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且基地还要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经验的辅导教师,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

(六)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信息量要大;把握好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把握好课程衔接,承上启下。

(1)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以及工程训练、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构成,形成了宽、专的人才培养体系。

(2)精品课建设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经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零的突破,并再建设 2 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和 1 门省部级精品课,形成合理的精品课程体系。

(3)教材建设规划

在教材建设规划方面,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优先选用高质量教材、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新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或省部级精品教材,逐步实现教材选用的规范化。此外,积极推动、鼓励教师自主编写高水平教材、特色教材、优质辅助教材和教学资料。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组织人力编写满足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重点推动影响面广、基础性突出、专业发展急需的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和研制与教材和课程配套的电子教材、CAI课件、可在网上使用的自学教材等,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

(七)教研科研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讲授的深度进行探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撰写论文,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专业建设与正常的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及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建设使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研究方向主要为(不仅限于此):

1)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计算机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3)面向土建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4)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5)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6)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建设 7)计算机学科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8)计算机专业质量工程建设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和承担教改项目,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与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发表的教改论文数量不低于 20 篇。鼓励所有教师,特别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每两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教改论文,在教改项目的申报中重点支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

(八)课程资源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得以进一步改善,全面带动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批特色鲜明、内容翔实的教学成果,形成一批高水平、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带动专业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和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

五、保障措施

第五篇: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范文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1-201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学校目前开设重点专业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骨干建设专业有农业机械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特色专业有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助产、幼儿教育;此外我校还开设有国防与体育、畜牧兽医、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技术、民族服装与服饰等专业。

专业涵盖医药卫生、教育、加工技术、信息技术、农业、交通、旅游、文化和休闲等十大类20个专业小类,初步形成了科类较全,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为当地和外界输送了上万名合格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渐进摸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困乏,专业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比较艰巨;二是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专业突显不出来,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当地,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不与农民工抢饭碗,要与大学生抢饭吃。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县内一流、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规划,我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根据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以服务行业为主,兼顾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校“十二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已设专业在本地乃至全省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及有关部门的要求指导下,想方设法及时申报联合办学的国控专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1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新专业。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评选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与示范性学校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旅游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数量适宜、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到2015年,专业数量由目前的14个发展到25个,即专业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1-2个。建成在省内有影响、有优势、有特色的品牌专业2-3个,建成县级优势特色专业5-8个。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细化专业方向,巩固和加强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服务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十二五”期间拟申办新专业15个(见附表),申办专业主要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与管理、制造与加工、材料与能源、农林生产、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10大专业,到2015年,专业数量达到25个。

2.专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将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调整与重组,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二是要加大招聘引进力度,充实专业课师资团队;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改

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三)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基地的建设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前后,各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达标,且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

专业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专业建设的目标进行。全体教职工要提高对专业建设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加强团结协作,努力使我校的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附表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一览表

下载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8-2010年)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专业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全系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十一五......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五篇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院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省幼教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幼教从业人员知识、能力、......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回顾 艺术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于2004年报省教育厅批准开办,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394人,目前在校生382人。学生人数......

    音乐舞蹈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音乐舞蹈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发展与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衡量一个专业、学科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

    西餐烹饪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 西餐烹饪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目录 一、背景分析 .............................................................. 1 二、指......

    计算机班级发展规划

    职高计算机班发展规划本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和学校老师共同担任了职高 2012 级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工作。该班现有人数 30 人,来自我区多所学校,经过与学生的接触,初步熟悉和了解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附件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10年)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伴随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精选5篇)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2009-2011年)专业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一个系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