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21: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第一篇: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概述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是2003年申办、2004年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新增本科专业。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突出专业特点,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特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内容要点:专业开办时间;专业办学规模(现有班级、学生数)。

从2004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两个行政班级(每个行政班级约40人)

2.专业办学条件

内容要点:师资情况;实践教学条件;教科研成果等。

现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2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通信行业生产厂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邮电、通信等部门的技术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提供专门人才。

2.基本思路

①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②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要求。

③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 宽口径,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⑤ 厚基础,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从师资配备、实验设备乃至学生奖励等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

⑥ 加强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按照信号、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21世纪新教材。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实现网上答疑。

⑧ 加快专业课实验室建设步伐,保证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比例。

⑨ 深入研究考试方式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⑩ 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学模式的过渡,在五年时间内把通信工程专业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院

级重点专业,并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① 构建“知识—能力”并行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与重构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加强现代电子设计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入。

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上更加合理。

③ 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

④ 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⑤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改革思路的圆满实现。

⑥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稳步发展,保持本专业的鲜明特色。

⑦ 确保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确保毕业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达到90%以上的就业率。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方针,作为地方高校新办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按照“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的思路,我们把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定位在:

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特别是内地城市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与开发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规模

① 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18︰1,其中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比例≥40%;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大于70%。有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② 保持通信工程专业在校学生300人左右。

③ 在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力争建成学校一流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系统。

④ 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2~3个现代大中型校外实习基地。

⑤ 力争实现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上项目零的突破,发扬团队优势,申报省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3~5项,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10余篇,院级以上科研成果2~3项,参与科研、教改项目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⑥ 配合通信工程学科建设,建好一个有较高水准的通信工程专业资料室。

(三)人才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培养过程模式”三个方面组成。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测试方

法;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了解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构建以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为专业方向的宽口径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方向包括现代交换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网、卫星通信、电视技术、微机通信与接口等;“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方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数字语音处理、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等。

(四)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体上采取人才引进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1、积极物色和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从事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优秀人才3~5人,壮大专业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2、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挖掘潜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3、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适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行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习,达到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4、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5、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一帮一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尽快确立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抓紧专业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专业学科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学科梯队的层次。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20︰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 ;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20︰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 ;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

① 在总体建设目标下,详细制定每年度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② 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实验开出率,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到位。

③ 确保三个通信基础实验室和两个现代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建设质量,保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定满足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

④ 对现有实验室与实验设备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专业课实验的开出率,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⑤ 加强专业实验室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业务培训、岗位责任学习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学习。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

① 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5个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和2个校

内外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②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建立2~3个大中型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六)课程建设

①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具体要求。

②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加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程,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水平。

④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教育,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反馈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电磁场理论、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

⑤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按照“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科学分析与比较,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推荐或获奖的新教材,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⑥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参与,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讲好每一堂课,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⑦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考试、考查方式与方法,共同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⑧紧密依靠中、老年教师,加强学生信息反馈,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教研室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⑨⑩

(七)教研科研

以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校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为教学改革工作的主体,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制定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3~5项,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九)课程资源平台建设

加快专业课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保证专业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在逐渐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选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五、保障措施

1.经费投入

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在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和教学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首先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通信工程新办专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同时也需要系部的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根据通信工程新办专业建设目前的实际情况,五年内专业建设规划所需经费至少40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人才引进、专业调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

2.经费使用

通信工程新办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使用计划(含使用方向、办法等)见附表。

第二篇: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范文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1-201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学校目前开设重点专业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骨干建设专业有农业机械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特色专业有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助产、幼儿教育;此外我校还开设有国防与体育、畜牧兽医、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技术、民族服装与服饰等专业。

专业涵盖医药卫生、教育、加工技术、信息技术、农业、交通、旅游、文化和休闲等十大类20个专业小类,初步形成了科类较全,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为当地和外界输送了上万名合格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渐进摸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困乏,专业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比较艰巨;二是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专业突显不出来,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当地,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不与农民工抢饭碗,要与大学生抢饭吃。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县内一流、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规划,我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根据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以服务行业为主,兼顾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校“十二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已设专业在本地乃至全省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及有关部门的要求指导下,想方设法及时申报联合办学的国控专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1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新专业。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评选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与示范性学校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旅游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数量适宜、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到2015年,专业数量由目前的14个发展到25个,即专业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1-2个。建成在省内有影响、有优势、有特色的品牌专业2-3个,建成县级优势特色专业5-8个。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细化专业方向,巩固和加强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服务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十二五”期间拟申办新专业15个(见附表),申办专业主要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与管理、制造与加工、材料与能源、农林生产、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10大专业,到2015年,专业数量达到25个。

2.专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将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调整与重组,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二是要加大招聘引进力度,充实专业课师资团队;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改

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三)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基地的建设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前后,各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达标,且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

专业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专业建设的目标进行。全体教职工要提高对专业建设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加强团结协作,努力使我校的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附表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一览表

第三篇:通信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09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电信系通信工程专业是2004年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突出专业特点,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特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在专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我系始终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培养方案制定、基本建设与改革、培养计划执行与监控三方面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5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下:

1、师资队伍

由于我系成立时间性不长,成长中建设,发展中提高,需挖掘内部潜力、完善学科建设梯队及学历梯队。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整体年龄和职称偏低。

2、办学条件

我系目前的基本情况: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性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压缩验证性实验,增设探索性实验,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把学年论文、实训等纳入教学计划,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专业实验室应该得到大力加强,实验室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目前有如下实验室:

电子信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视原理; 电子设计实验室:DSP、EDA、单片机、嵌入式系统;

基础电路实验室:电路、电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电子类课程。

通过上述措施,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学,拓展教师教育内涵,丰富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同时也需要我系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不足之处在于我系实验设备仍缺乏。

3、教学管理

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我系以制度建设为先导,针对教学过程中人(教师、学生)、物(教材、试卷、作业、教案资料)、过程(质量监控)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细则,严格纪律。

不足之处在于现在较难保证教师合理的教学强度及科研实践时间,由于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延时性,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自我条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大了教师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

4、课程和教材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根据学校的要求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联的教学实践环节。为了强调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根据兄弟院校的经验与教学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原有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方面,一方面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教育部各类规划教材;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组织本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要求,编写针对我系实验室建设的讲义或教材。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立足加强实践,又加大了创造性培养的力度,对专业的整体发展、理论前沿都有一定把握,整体教学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特别强调形成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建设方面,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通信工程专业的绝大多数课程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形成了较为完备、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不足与问题分析:由于学科发展迅速以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教材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还是相对滞后。

5、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的实习基地问题。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再增加几个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6、生源和就业情况

基本情况:通过全体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通信工程专业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保持了良好的招生势头。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就业主要面向电子、家电、通信、网络等单位。

二、指导思想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方针,以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通信工程确立“加强基础、突出实践、培养素质、面向工程”的办学理念。

在教学中,从高校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以通信类课程为主线,建立合理的专业教育体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条件,强化理论思维与实践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基本原则:

(1)突出优势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2)优先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3)应对入世、面向市场,设置紧缺专业(4)学科专业布局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认识

立足武汉,面向全国,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专业定位:

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方针,作为地方高校新办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按照“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的思路,我们把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定位在:

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与开发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培养过程模式”三个方面组成。

培养目标模式:以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构建以“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为专业方向的宽口径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包括现代交换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网、卫星通信、电视技术、微机通信与接口等;“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方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数字语音处理、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等。

教学管理模式: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以选课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对教学管理的检验与督促作用。培养过程模式:以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根据市场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突出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坚持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总体发展目标

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学模式由本科应用型向本科创新型的过渡,在五年时间内把通信工程专业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级重点专业,并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使通信工程专业评估达到优良水平。

①构建“知识—能力”并行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与重构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加强现代电子设计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入。

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上更加合理。

③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

④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⑤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改革思路的圆满实现。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稳步发展,保持本专业的鲜明特色。

⑦确保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确保毕业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争取达到较高的就业率。(二)教学基本建设目标

①培养、引进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②保持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0人左右。

③在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力争建成学院一流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系统。

④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2个现代大中型校外实习基地。⑤配合学科建设,建好一个有较高水准的通信工程专业资料室。

(三)专业建设的分阶段建设目标

① 2011年12月以前——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第一阶段。

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或接近国家要求,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达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应该大于9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师资培养计划和得力措施;有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

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不仅要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室(含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和通信原理实验室)基本实验设备的配备,而且要完成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的初步建设,包括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实验设备的购置与配套,确保专业教学计划如期实施,使专业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以上,使通信工程专业评估验收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② 2013年12月以前——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深入开展科研与教研教改活动,巩固和完善实习基地。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体上采取人才引进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1、积极物色和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从事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优秀人才3~5人,壮大专业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2、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挖掘潜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3、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适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领域学习,达到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4、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5、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一帮一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尽快确立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抓紧专业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专业学科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学科梯队的层次。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18︰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 ;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五、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

①在总体建设目标下,详细制定每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②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实验开出率,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到位。③确保通信基础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建设质量,保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定满足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

④对现有实验室与实验设备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专业课实验的开出率,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⑤加强专业实验室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业务培训、岗位责任学习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学习。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①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几个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和校内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②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争取新建立2~3个大中型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图书资料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每年补充和更新中外文图书资料1000册以上。

重点增加拓展学生知识面相关领域的图书资料。增添电子图书和网络图书,订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

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任务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本专业遵循“加强基础、突出实践、面向工程、培养素质”人才培养原则,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细则。

通过与同行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办学思想;同时,注重继承和发扬我校优势学科的办学传统,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成熟的办学经验,制定培养方案。在保证课内总学时的框架下,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注重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并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教书和育人并重。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出发,根据专业特色,理顺课程体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完成教学大纲的重新制订,做到合理安排学时及教学内容,明确每门专业课的任务及内容。

增加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设计,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增加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在选题方面要体现一定的综合性。例如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要体现对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针对当前最常用的MCS51系列为内核的具有ISP功能的单片机介绍如何设计应用电路和进行系统调试,并通过具有明确目的的设计任务来组织教学过程。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是以硬件电路(单片机、DSP)为主的课程设计,题目要将传感器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等多门功课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系统设计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针对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题目要体现专业特色,难度要高于专业综合设计,内容要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2、教材建设

通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规划教材,建设自编的优秀教材;

推出实践环节指导教材系列;

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实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综合建设目标;

积极参与并组织教案评比,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材改革,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材建设多样化。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立项研究、专题研讨和日常教学法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活动。

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网络资源、图书馆以及现代教育中心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改善教学条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多媒体教学已普及的前提下,开拓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入虚拟信息空间的理念及实践,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持续进展。

深化计算机仿真设计教学内容,在高年级学生中强化计算机仿真设计,保证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设计软件,并运用到教学中。

4、实习基地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设新的实践基地,改进和更新实习项目。完善和更新实践教学项目,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5、实验室建设

充分利用新建实验中心的条件。

6、教学改革和研究

积极开展纵向横向科研合作,形成良好的科研梯队,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7、教学质量控制——培养计划的执行和监控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逐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做到奖勤罚懒,营造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的氛围。

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照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学习、认识的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日常的学院领导巡视、督导小组听课、教学过程调查和集中的各种教学检查,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教学情况。

明确各级岗位的职责和职权,充分发挥教研室和教学小组的作用,从制度上保证教学法活动的开展,建立多层次的实时决策和控制机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系统的教学归档资料验收标准,对各类教学成果进行验收,并作为教学档案予以保存。

改进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为决策、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8、学风建设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和学习活动,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品德和思想教育,宣扬人文精神,营造文化氛围,丰富学院文化,从规章制度、思想品德、学院文化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9、生源和就业情况预测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已成为当今的热门专业,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预测,今后几年,通信工程专业生源充足,就业形式良好。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部队以及现代电子信息企业、公司等部门从事电子及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设计、研发、技术支持及维护等。

10、图书资料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每年补充和更新中外文图书资料1000册以上。

重点增加拓展学生知识面相关领域的图书资料。增添电子图书和网络图书,订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

11、教学管理

保证管理和教学环节之间的信息流畅,召开教学管理会议,管理和教学人员定期见面。

继续推进教学管理,配合学分制推进,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和师德建设。

(二)教学改革思路

①制定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②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要求。

③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宽口径,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⑤厚基础,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从师资配备、实验设备乃至学生奖励等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

⑥加强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按照信号、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21世纪新教材。

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实现网上答疑。

⑧加快专业课实验室建设步伐,保证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比例。

⑨深入研究考试方式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⑩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教学改革措施

①以教研室为教学改革工作的主体,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制定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认真组织具体实施。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具体要求。

③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加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程,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水平。

⑤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教育,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反馈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电磁场理论、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⑥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按照“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科学分析与比较,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推荐或获奖的新教材,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⑦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参与,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讲好每一堂课,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⑧加快专业课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保证专业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在逐渐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选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⑨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考试、考查方式与方法,共同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⑩紧密依靠中、老年教师,加强学生信息反馈,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教研室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专业建设的保障

1、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思想,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协调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行院长教学质量负责制和在职称晋升、教师岗位聘任、优秀教师评选等工作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等措施,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

2、设置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明确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发挥基层管理人员和组织的作用,并通过定期的述职和岗位竞聘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敬业精神。

3、以学校管理制度为指导,完善和落实院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8-10-17

第四篇: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8-2010年)

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专业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全系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系专业建设2008-2010年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几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和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到实习实践等教学全过程都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现状

我系现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五个专业,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是我系的传统专业,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稳定性;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为07新申报专业,07年8月首次招生。目前形成了以会计电算化为骨干,酒店管理为特色,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为主体的复合专业群。并且规划在09申报新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专业申报的前期调研工作及可行性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系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15人,高、中、初级职称分别占13%、38%和33%。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5名,占专任教师的33%;“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的44%;师资队伍结构整体趋于合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系重视发挥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全系共有5名专业带头人和11名青年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教师素质优良,教学梯队建设良好,具备较好的师资条件。

三、专业建设原则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意见,严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名牌,巩固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大力发展与扶植新兴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专业基

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经过5年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能适应学校规模发展需要的专业框架,培养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建设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

1.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3.应有利于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有利于形成专业品牌。

4.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院定位与发展规划。

四、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到2010年,专业设臵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专业数力争达到8个;建成1个院级示范专业、2个院级重点专业;培育2—4门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组织编写校本教材3门。

2.传统专业建设目标

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的、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传统专业如会计电算化专业,进一步巩固优势,强化特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

会发展服务。传统专业要做精,要上层次,要充分体现我系的教学水平和产学研结合程度。

此外,不可忽视旅游管理等传统专业面临老化、市场需求面窄等新问题。为使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系应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设臵专业方向模块两个方面对老专业进行调整改造。

3.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培育新的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4.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要结合我系自身特点建设1~2个体现我系特色,市场化程度高的复合型专业。积极发展具有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酒店管理专业,培育特色,稳步发展为品牌专业。

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和从业素质方面要明显优于省内甚至全国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五、专业建设的措施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全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使我系专业发展规划达到预期的目标,确定如下保障措施: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建

设规划指导各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制订并落实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2.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激励

开展每年一度的系级教学评估,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3.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优化的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与教材体系。加强调查研究,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和“双证书”制为切入点,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和系列化。加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加大实验实训教材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4.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争取条件建设校内实训室基础上,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重视与行业、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5.加强产学研工作

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参与人才培养,最终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合作方式为切入点,加强产学研工作。

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内容;由企业参与专业设臵、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以保

证专业发展的社会属性、企业属性、行业属性、就业属性;与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保证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6.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积极推进“双证书”、“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兼顾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7.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8.争取加大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特别是系重点建设与特色专业的经费投入,促进系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古蔺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3-02-28

专业建设工作对职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2)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与互补。

(4)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些增长和壮大。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有学生机房7间、多媒体教室15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1间。目前计算机专业从规模上看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共有三个年级17个班,专业教师的人数也较多,共有专业授课教师18名、机房管理员1名。计算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需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此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另外我们计算机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虽然招生规模较大,但生源质量偏低,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家长希望其子女能升入高等学府——高职院校。我们的技能应用型训练主要面向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目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如何既照顾升学的同学又要顾及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四、建设目标

①培养出若干计算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②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添置与生产一线同步或领先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档次。

③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既锻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可选送1-2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⑤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上,真正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大综合的特色。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真正使培养目标做到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

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⑦维持目前的招生规模,使该专业每年的招生数维持在8个班级的水平。

⑧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度逐年提高。

⑨争创省级重点专业。

五、主要任务与措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目前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但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目前针对学生中既有升学愿望又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然的,在照顾升学同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应用型科目的教学。拟更新授课计划如下:

高一上学期:Windows XP、汉字录入、计算机基础;

高一下学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

高二上学期:PhotoShop、网页制作、动画制作;

高二下学期:CAD、CorelDraw、3DMAX;

高三上学期:高职升学复习;

高三下学期:高职升学复习。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减少了理论课的教学,增强实践课、应用课程的学习。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的要求,使参加工作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适应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要升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也掌握了必要的进一步学习的理论知识。拟随着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随时修订或补充,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学校推进学分制的要求,学校计算机专业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推广工作。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时将按同学们的兴趣分专业方向进行开设。

2、师资管理方面

近两年来计算机专业组教师人数增长较快,目前专业教师队伍已达18人。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将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老师的毕业专业方向以及本人的兴趣和特长,目前计算机组教师人数上的优势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

能。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方向如下分类:

计算机基础课: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

专业课:

⑴设计类:PhotoShopCS(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DreamWeaver)、CAD、CorelDraw、3DMAX

⑵维修类: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⑶网络安装类:局域网组装与实践

共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三个专业课程方向,每个专业课程方向拟安排2--3位专业老师,在该课程方向上要做出成绩,成为该类课程的带头人。同时各课程方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老师集中精力研究某类课程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方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3、实验室规划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验、实践方面加大力度,建设的实验室规划如下:

实验室设置共分两大类:

①学生机房

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的管理较为成熟也较有经验,但其他实验室尚在组建中,今后在实验室如何管理、如何开出实验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实验手段和办法,提

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教师的潜能。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和规范的实验系统。

4、实训工作指导和反馈

专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了解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反馈情况,这有利于改进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总结实验实习工作。以后计算机组要和招生就业处加强合作,及时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计算机专业同学联系进行调查、及时反馈、请部分学生代表回校与专业老师座谈的形式将外界的信息反馈到学校。

对于在实习期间的或已经工作的同学可以要求回校进行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

5、抓好对口高职高考教学工作

我校计算机专业中有一部分同学今后要升入高一级学府——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口高职高考的教学与复习工作也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升学率,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自己培养人才之路的好方法。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一些高端的设备需要购置,天坤集团为学校设备的投资、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经过全体计算机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计算机专业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下载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7-04-06 11:15 专业建设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

    XXX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评估材料

    xxxx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XX-20XX)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按照XXX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报送XXX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通知》及其补充通知的要求,学......

    通信专业

    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鸽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

    通信专业(最终定稿)

    电力网络成逐级,500kV接多个220kV,220kV接多个110kV,110kV接多个35kV,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线路电压相同,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线路电压与低电压等级相同。可研-估算 可研应达到初设深......

    浅谈铁路成人通信专业建设

    浅谈铁路成人中专通信专业建设的方向 [要点] 认清当前铁路中专成人通信专业的现状,明确未来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把握住专业发展方向;注重大纲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2年-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3-20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0概述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该专业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逐渐向研究型专业发展的条件,今后的教学工作必将由本、专科学生的培养逐渐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