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

时间:2019-05-13 21: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

第一篇: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

上饶中学简介

上饶中学是市委、市政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而建设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性高中。

上饶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87亩,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体设施包括:教学楼群、实验楼群、教学综合楼和综合素质馆等教学设施,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24片篮球场、12片排球场和8片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值班用房等生活设施。尤其是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100米的长廊,气势宏伟,美丽壮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代化设备配置齐全,充分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求。校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景观建设融教育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状元山、甦荷湖、石雕群等景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咀嚼涵咏,思接千载,流连忘返。

学校不但拥有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硬件设施,更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116个教学班、5968名学生,拥有教师共40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5名,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员23人,高级教师125人。这是一支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以及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时代精神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上饶中学办学目标为“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区域知名、国际接轨”,学校以“多元发展、追求卓越、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校训为“立徳、立学、立人”,贯彻“重常规、抓重点、做亮点”的工作方针,坚定“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践行“夯基础、重自学、抓过程、求方法、提素养”的教学理念,强化“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建校以来上饶中学师生在省市的教学比赛、研究性学习比赛、课件比赛、论文比赛、学科竞赛中均获得良好成绩,老师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发表高质量的教学文章。同时,重视精心实施新课改,组织优秀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学案导航》系列丛书二十四余册成功发行,《铺就人生的基石》德育课程编撰成册出版;成立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全面谋划学科理念;开设传统文化和现代公民素养教育课。通过严格管理,在每次全市期末统考中,上饶中学学生的成绩进步幅度远高于同类学校,名列前茅。

上饶中学正在向省级示范高级中学这一目标阔步前进,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正在用博大的爱心、蓬勃的热情、灵动的智慧竭心竭力地为上饶市人民创造“学习的乐土,生活的花园,精神的圣殿,成才的摇篮”!

第二篇:上饶铅山县投资环境简介

上饶铅山县投资环境简介

一、县情概况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南邻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总面积2178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全县辖7个镇、10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河口镇、永平镇、石塘镇、鹅湖镇、湖坊镇、武夷山镇、汪二镇、陈坊乡、虹桥乡、新滩乡、葛仙山乡、稼轩乡、英将乡、紫溪乡、太源畲族乡、天柱山乡、篁碧畲族乡。共有15个居委会、16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河口镇。

二、投资有利条件

1、交通

横南铁路纵贯境内,沪瑞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上分公路纵穿境内,320国道挂线河横公路已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县城距离武夷山1小时车程,距省城南昌市2小时车程,距杭州3小时、温州4小时、宁波4小时、上海5小时车程。周边还有武夷山机场、景德镇机场、衢州机场,以及南昌昌北机场。

2、基础设施

水力:年地表径流总量17.2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878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两倍,高于全省0.5倍;

电力:理论蕴量达50万千瓦,可开发30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6万千瓦,已顺利通过国家“十五”农村电气化县验收。

3、资源

矿产:地下蕴藏着金、银、铜、铅、锌、煤、石灰石等矿产,现已探明铜储量达115万吨,煤储量达5000万吨,铅、锌储量550吨,金50吨、银200吨。

竹木:全县山林面积248万亩,其中用材林82万亩、毛竹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3%,是江西省重点木材县之一。

旅游:铅山旅游景点众多,至今仍保持完好的景观有十余处,黄岗山、葛仙山、神仙洞、仙人寨、九狮山、鹅湖书院、河口古镇、石塘古镇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无不令人乐而忘返。

三、产业基础

1、农业

在种植业上, 我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8.72万亩,粮食总产为20.65万吨,比上年增长

3.25%,实现连续6年稳步增产;种植红芽芋8.6万亩,总产量13万吨,蔬菜复种面积达27万亩。在畜牧业上,生猪存栏15.87万头,出栏18.55万头;牛存栏29512头,出栏6894头;羊存栏5536只,羊出栏7678只;家禽存笼75.24万羽,出笼61.15万羽。大力引进和扶持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了3个种猪场,可为我县生猪生产年提供优良种猪40万头。新增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2家,总数达127家,增长21%;畜禽养殖大户总数达197家。

在水产养殖上,全县养殖面积达3.5万亩,同比增长2000亩,淡水苗种投放量6000万尾,其中鳗苗60万尾。鳗鱼养殖面积达3500亩,比去年增加300亩,特种龙虾养殖面积达1200亩。尤其是极力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引导工作, 1-11月,农民工返乡投资农业开发,新建规模种养场177家,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总数达62家,总资产额达3230万元,入会会员2860人,带动农户960户,安排农村剩余劳力2000余人,带动1万余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上,狠抓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投产见效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截止11月底,全县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21个,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99个。先后组织了农业龙头企业及时参加在烟台、福州、南昌、上饶等大中型城市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展示展活动,提升了铅山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2、工业

2007,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81亿,同比增长28%;全部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9亿元,同比增长35%;全部工业实现利税3.1186亿元,同比增长36%;来自工业的财政收入为18157万元,同比增长28%;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6%,比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64.4%;实现利税11658.3亿元,同比增长98.8%。上交税金7558.3万元,同比增长101.1%。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规模工业企业由去年的27家发展到34家,新增7家,在新增的企业中,江西屹立铜业有限公司、上饶康盛汽摩配件有限公司、江西金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使我县的亿元集团由去年的2家猛增至5家,规模企业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改变了过去依赖传统采掘工业支撑工业经济的局面。从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来看,2007有色金属所占比重较大,实现工业增加值1724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5%;其次为能源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145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8%;机械电子、食品、建材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不大,分别为13.7%、8.5%、5.95%;医药化工业因规模尚小,没有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范畴,因此,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化工业所占比重为零。但医药化工业作为我县未来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目前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县工业园区一批重量级医药化工企业如新绿化工、东沿药业、金帆达等企业的相继竣工投产,医药化工业将成为我县举足轻重的一大产业,必将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3、旅游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又有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集红、绿、古三色资源为一体,融佛、道、儒三教文化为一炉,尤其是“铅山四千”,即千年古镇河口镇、千古一辩鹅湖书院、千载圣观葛仙山、千峰之首黄冈山更是全县上下共认的金质品牌。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一处,国家AA级景区一处。近年,来我县的游客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全县接待游客2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3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全县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第三篇:上饶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上饶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2012年秋季火热招生中

招生热线:***陈老师咨询QQ:2271761836

上饶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上饶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网络及面授辅导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开放大学。197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次年上饶地区电大工作站成立,1984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广播大学上饶地区分校。1999年,省教委组织对十一个地(市)电大分校进行教育评估,上饶电大取得优异成绩,达到去掉“分”字的各项要求。2000年7月省政府批准同意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上饶分校更名为上饶广播电视大学。这标志着上饶电大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新世纪上饶电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饶电大位于我市水南街330号,占地8322.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69平方米,建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站、电视视听室、多功能视听室、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校园网已以高速宽带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职教处、成教处、继教处、工会、团委等中层管理机构。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拥有280余人的专兼教师队伍。

目前,上饶电大建立了以校本部为中心,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横向联合各有关部门,下辐射全市12个县市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了主动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上饶电大已先后开设了10个大学本科专业,40个大学专科专业和10个中专专业,其中有的还是我市经济建设急需的短线专业,尤其是经济科和理工科的一些专业,弥补了我市高校“缺工少经”的不足,改变了我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2000年春学校开始参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现设有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0个(法律、计算机、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数学、金融、工商管理、教育管理、英语、行政管理等),专科专业9个(教育管理、小学师资、计算机、水利水电、金融、高级护理、会计、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目前学校在籍学生本、专科达7千余人。20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本科毕业生300余人、大专毕业生14466人,中专毕业生2455人,各种非学历教育结业生1万余人次,成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

上饶电大秉承于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着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逐步构成全市终身教育体系铺垫坚实在基础。

报名请提前预约详情可来电咨询

详见上饶电大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802129490

第四篇:上饶曙光医院邱永生简介

邱永生简介

邱永生,男,汉族,1971年12月生,江西上饶人。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现为上饶曙光医院董事长、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上饶九龙男科医院首席专家、上饶市男科医院院长、上饶市不孕不育研究所主任、上饶市前列腺研究所主任、上饶市妇科研究所特约专家、上饶市男科研究所特约专家、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药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会理事、上饶市第一届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饶市政协委员、上饶市信州区政协常委、上饶县人大代表、上饶市信州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饶市信州区民间组织促进会副会长、上饶市信州区药品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上饶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邱永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中医传统文化,更好的把传统中医精髓和现代医学及科技有机结合,疗效显著,得到了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友良好赞扬口碑,特别擅长运用高新诊疗设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疑难久婚男女不孕不育症、生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在细菌性、病毒性传播疾病、性病并发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腺炎、睾丸炎、附睾炎、少弱精症、不射精、死精、无精症、性功能障碍方面及女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习惯性流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及排卵障碍、免疫因素、病原体因素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与独树一帜的造诣。是我国不孕不育科门诊接诊量最高者之一,为我国的生殖专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在国内乃至亚太地区生殖医学、不孕不育颇具影响力的知名青年医生。

他曾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内外专业学者一致好评。邱永生大夫数十年潜心探索传统中医的研究与治疗,其研制的“排卵助孕丸”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壮阳起痿散”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由邱永生临床研究的上饶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慢盆消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前列汤结合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荣膺上饶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并经中南大学动物实验部和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实验室作大鼠“前列腺内服结合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已结题,结果表现对慢性前列腺炎有特效,并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检索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主编及参编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治疗男科》、《中国农民健康教育手册》、《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自测与防治》、《不孕不育症专家治验问答》、《前列腺疾病防与治》、《准爸爸准妈妈实用手册》等著作。获得中医药发展全国名中医建言贡献金奖,其医疗成果和学术思想被先后载入《全国专科特长名医选编》、《中国当代优秀人才中国名医卷》、《中国专家名人辞典》、《江西民间名医》等籍。

邱永生不但在生殖医学领域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非常关心与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他把大部分的经济积累用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赞助教学、残疾人帮扶、爱心机构捐助及修路筑桥,回报于社会。近十余年来,他的爱心帮扶、捐款捐物、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累计达千万元人民币。

邱永生的业绩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贡献奖,江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百优江西青年新形象标兵、江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者先进个人、上饶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上饶市十大杰出青年、上饶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上饶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新世纪十年 2010全国十佳医德风尚奖、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上饶市“百位文化名人”、上饶2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等荣誉。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今日家庭报、上饶电视台、上饶日报、上饶广播电视报、上饶晚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第五篇:盐城中学简介(推荐)

盐城中学简介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创建人是中央大学督学周宣德。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学校校址原在淮美中学,曾迁至箭道巷,后购得附近彤华宫庙址扩展而成。1928年学校改名为江苏大学盐城中学,同年4月改为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9月改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她是当时盐城地区唯一的一所省立中学。

盐城中学在办学早期就恪守“办学必成功,理事须公道”之原则,从严治校。学校提倡“以博学为门径、以约修为指归”,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1933年夏,江苏省举行首次全省高中会考,盐城中学学生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乃属上游”,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其后“淮之南,江之北,滨海区域之莘莘学子,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遂多指斯校为归宿焉”。曾任新中国外交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1949年率部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江阴炮台总台长唐秉琳以及原全国兵工学会弹道学会主任委员、弹道学专家鲍廷钰等均是这一时期的盐城中学学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但时隔不久,盐城地区中共党组织恢复活动,盐城中学是当时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领导进步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8年10月初,盐中、亭湖等学校举行大游行,行至城隍庙,一群学生捣毁了庙内的神像。国民党县政府雇用一些坏人纵火烧毁城隍庙,说学生得罪了神,火灾是城隍显圣,要惩罚学生,盐城中学学生王长江对他们严加斥责竟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制造了震惊全县的“一0?八惨案”。敌人的暴行并没有吓倒青年学生,一些青年学生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学生宋子滨、姚英、刘景春、骆继乾、宋金煜、张衍栻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盐城县区较早的一批学生党员。

1934年,盐城中学改为盐城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校长是王义珏,“初高级学生共六级”。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盐城沦为敌占区,盐城中学被迫迁至今盐都县楼王庄塔院寺。次年秋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三临时中学,简称“三临中”,先后在盐城、淮安乡村流离迁徙,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办学。到了1943年,日寇再次侵袭被迫解散。抗战胜利后,“三临中”在泰州复校,次年11月,复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代理校长李西垣。1947年1月,盐中部分师生返回盐城原校址复校,另一部分师生以盐中泰州分校名义留泰州办学,校务由李西垣的侄儿李景周代理,至1949年因时局变化自行解散。台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一批在台湾校友有不少是这一时期毕业生。

抗战以来,由于学校不稳定、碾转迁移,盐城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师生流散在盐阜各地,这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学校播下了种子,未灭的“香火”使盐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在司令员黄克诚的指挥下与新四军在白驹镇狮子口会师,创建了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在原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校址上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陈毅同志兼校长。1941年7月,运筹华中全局的刘少奇同志特于驻地召见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盐阜行署主任宋乃德和行署文教处长戴伯韬等负责同志开会,研究恢复和发展盐阜区的教育问题。在会上,刘少奇对大家说,这个地区知识分子很多,青少年也很多,但学校已经星散,为了避免这些人流到敌伪地区或摩擦“专家”韩德勤那里去,我们应该开办学校,团结他们,使他们有书可读,有地方教书,希望你们办一所联立中学。为贯彻少奇同志指示,1941年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盐阜区联立中学在阜宁县郭墅张庄诞生。校长开始由行署主任宋乃德兼任,后请盐阜地区著名教育家江重言担任。另委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大学长期工作过的许德良同志任副校长。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林珏,社会服务部主任是顾崇实,总务部主任是顾乃湘(女),师范部主任先为朱泽甫,后为陆维特。教师有不少是从军部和行署派来的,有一部分是从本地区选聘的。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师范部,后增设艺术专修班,学生来自苏鲁皖沪等省各地。

联立中学成立后,新四军军部宣传部长钱俊瑞和抗大五分校训练部长薛暮桥以及学者孙冶芳等均来校作过报告。陈毅军长对这所中学十分关心,他与其它有关领导特邀在周恩来副主席关心下成长壮大的全国闻名的“新安旅行团”到校联欢演出,又请上海来的一批文化名人贺绿汀、鲁莽等到校讲课。军部医务主任、德国共产党员罗中特也曾来联中作过报告。

办学一年后,日寇荡,学校分散到射东、东季、吴滩三个补习团。1943年秋反扫荡胜利后在阜宁边胥董庄集中开学,校名未变。1944年春又迁至阜宁县空寺阴办学。这时学校有了较大发展,有学生500多人,教职工100多人。当时日军“清乡”、“扫荡”频繁,斗争尖锐,办学条件极为困难。盐阜联中的领导和老师带领广大学生,采取军事化、游击式和时分时合等多样灵活的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在农村坚持办学,是盐阜地区一所非常有影响的学校,这时由于在阜东县已建立了“二联中”,联立中学从此被称之为“一联中”。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盐阜区各县都办起了县立中学,1942年8月阜东中学创立。1943年春,日寇“大扫荡”,学校适应战时环境,化整为零,建立了新滩、五汛等补习团。1944年1月阜东中学在蔡桥北乡东墩子(现滨海县蔡桥乡)复校,不久改称盐阜区联立第二中学,简称“二联中”,校长由阜东县文教科长后为阜东县县长熊梯云同志兼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罗芒(女),学生增至100多人。开始聘请来的教师有姜观吾、张正南、李旭东、李兆阳等,后加入的有蒯家义、周学源、左石清等;事务人员有左新樵、顾铖先等,校医是左作之,工人有裴凤来、吉玉顺、杜有才等。

一联中、二联中都是由我党创办的直属盐阜区民主政府领导的两所新型学校。这两所学校无论从办学思想、办学目的还是从办学形式、方法、教育教学内容来看都不同于国统区的旧式学校。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象抗大那样注重政治,又象普通中学那样重视知识技能。一方面注重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授新民主义革命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旧学校的“党义”、“公民”等课程,代之以《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论持久战》等。另一方面根据师资和设备条件尽可能地开设完全中学的课程。本着少而精、学用一致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政治课主要讲根据地建设,历史课主要讲中国近百年历史,地理课主要讲抗战地理和解放区的地域概况,农业生产知识主要讲解放区的主要农作物栽培,数学课除讲定理法则外,还教学生怎样做会计和计算土方。语文教学中还选用《苏中报》、《黄海日报》、《盐阜大众报》登载的新华社电讯和文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及时地满足了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这两所学校在办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勤工俭学和校办工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联中建校不久,就蓬勃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开荒、种菜、纺纱、织布,并由化学老师徐以达负责试制、生产肥皂,1943年办起了小型实验厂,后改名为“工专肥皂厂”,日产肥皂1000块到2000块,供应部队和销往各地。现在的淮阴光华化学厂就是在“工专肥皂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联中以“以生产养学校,以劳力换智力”为口号,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一方面解决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和学生读书困难,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劳动锻炼,加深和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办学一开始,师生就在学校数千亩土地上砍草、开荒、种植,并在学校附近数十亩土地上种植瓜、菜、葱、辣椒、萝卜、蕃茄等,解决了600多名师生日常食用的蔬菜问题。后来还在学校内建立造纸厂、纺织厂、榨油厂、肥皂厂等,由学生自己动手,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提高生产技能。二联中生产的肥皂、毛巾、棉布等产品在根据地内甚为畅销。

1945年5月,政府为适应抗战胜利后需要工业建设人才的新形势决定将一联中更名为苏北工业专门学校,高中部设有化工和土木两个系,担负着培养技术干部的任务,由苏皖区政府直接领导。同年9月,淮阴、淮安相继解放,苏北工业专门学校奉命迁往淮安,不久迁到淮阴。与此同时,二联中改名为苏北盐垦专门学校,10月又改名为苏皖边区农纺专门学校,校长仍由熊梯云同志兼任,副校长由王启宇同志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李方曙,姜光斗、孟君孝等均来此任教。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苏北工专划归华中建大领导,改名为华中建设大学附设中学。校长仍为江重言先生,教导主任和副主任仍为李庚同志和李克同志,党总支书记为杨海波同志。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敌机常来空袭淮阴,建大附中被迫迁往城郊农村上课。就在这个时候,农纺专校的人事也发生了变化,李继南同志由一高中(前身是1943年建立的阜淮中学)调来担任校长,王正风、李声宏、沈正超、庞天仪等同志也来此任教。9月中旬,敌军侵犯淮阴、淮安,华中建设大学决定附中部分师生随建大向山东撤退,同时决定江重言校长和徐以达老师率大部分师生利用完整保留下来的图书、仪器设备留在本地办学,9月19日附中部分师生近百人在杨海波和李庚同志率领下开始北撤。留在苏北坚持办学的江重言校长和部分师生在我军撤出两淮之后,将附中撤退到盐阜老区农村复课。1947年初,苏皖边区五分区一高中迁至驳柴港。这时射阳境内的二高中大部分学生转入一高中。二高中孙达人、陈汲

三、吴子英等同志调到一高中工作。同年夏,附中搬到空寺阴庄招生办学,学生增加到400多人,校长为江重言,生活指导部主任是徐以达。年底蒋军入侵,纵火焚烧农纺专校校舍、设备、图书。1948年初,建大附中、农纺专校迁校至驳柴港与一高中合并成立“苏皖边区五分区区立中学”,校长江重言,副校长郑白,教师增至40余人,学生200多人。1949年初学校迁至阜宁城。同年4月,苏北行政公署派人从苏南接回原省立淮安中学师生近200人,在区中经过短暂集训后,绝大多数教师留在区中。这批教师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其中有数学教师朱占元、生物教师钱冰抱、化学教师韩席儒、历史教师秦公超、英语教师王济川等。

一联中、二联中、建大附中、农纺专校、—高中、二高中以及区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办学为盐阜区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党在解放区办新民主主义基础教育和建国后办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学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里为我党培养了3000多名人才。有些同志毕业不久,就血洒战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有不少同志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一联中、建大附中毕业生在解放后大多数人担任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担任部级领导干部的就有近10人。原地矿部部长,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朱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周克玉,原轻工部副部长王文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陈潜等都是一联中的毕业生。曾在一联中(或建大附中)担任过领导工作或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原外经部副部长李克,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李庚等。二联中、农纺专校毕业生后来担任部队师以上、地方厅局级以上职务的有100多人,担任县团级干部的有300多人。他们当中的突出代表有《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姚锡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少将殷学润,中国文学评论家、作家顾骧等。

1950年初,区中又迁至盐城,与先期进盐的叶挺中学(前身泽夫中学,初名亭湖中学,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泽夫创办于1924年)合并。在原来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旧址上建立苏北盐城中学,校长江重言,党总支书记何夷白。1953年学校改为现名江苏省盐城中学,并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

进城初期,学校有18个班级,在校学生743名,教职工45人。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三十余亩扩大近200亩,基本奠定了今日盐中校园面积的基础。

1951年,姜光斗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954年姜亚材任校长,吕浦克任总支书记,1958年薛一凡任校长兼总支书记,1964年邵沛任校长兼总支书记。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盐城中学发扬战争年代解放区的光荣办学传统,把培养保卫和建设新中国需要人才放在第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盐城中学学生踊跃参军,先后有118名学生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在教学上由战争年代注重实用向学习系统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转变。在校园内开展群众性的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以学生为主要演员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演出轰动全城,学校军乐队闻名遐迩。学校田径队、篮球队是盐城地区最强的两支中学生体育劲旅。为了美化校园,进城不久,校团委号召建造一座风景山,师生们积极响应,不到一月时间即垒起了一座现在还屹在的“共青山”。努力克服游击作风,大力开展正规化管理。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基础人才的同时造就了一批名师。1960年,沈正超代表学校数学教研组出席全国群英会;王子仲、沈正超、万恒德等教师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使盐城中学很快成为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盐城中学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著名数学家,当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华罗庚在一次会议上说:“在苏北地区办得最好的中学是盐城中学”。

从1950年进城到1965年,盐城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其中有安徽省副省长黄岳忠、铁道部纪委书记张有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政委少将史有来、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万新、南昌飞机制造厂总经理姜亮、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杭永益、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李茂和、中科院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孙九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成、江苏省计经委副主任管保宣、江苏省烟草局局长胡子林、南通市市长程亚民、盐城市副市长谷容先、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易庆瑶、江西铜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振坤、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主任、工委书记汤宝昌、上海申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左新之、原中国民航学院院长王文富、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勋、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吴同瑞、原盐城工专校长胡乃定等。有不少人成为高等学校、学术机构、冶金制造、工程建筑,国防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金矿勘察专家范永春、水利专家季奎、机械工程专家杨钟藩、生物学专家刘志礼、超导物理专家金新、有机化学专家钱长涛、加速物理及技术专家张武、吸血虫病专家王在华、轿车制造专家智百年、微波技术专家邱学恒、激光技术专家陈建文和沈书泊、航天工业专家唐登斌、飞机制造专家陈治安、国防科技专家成自龙和宋成勤、化学工程专家游成培、数学专家王能超和赵林城、考古与先秦史专家徐锡台、中国古代思想史专家唐宇元、明史专家王春瑜等。

“文革”期间,盐城中学的正常办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遭受严重损失。有些教师被极“左”思潮迫害致死,有些教师被辱为“牛鬼蛇神”打入牛棚,有些教师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1973年,盐城师范学校复校,盐城中学有13名干部、教师被调至该校。1976年,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恢复,盐城中学又被抽走了26名骨干教师,几乎囊括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到盐城师专。1976年至1977年,学校一度改名为江苏师院盐城分院附属中学。这一时期学校革委会主任先后是邵沛、仲吉、徐月亮。就在这困难时期,盐城中学仍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林中梁、江苏省建材局局长王占成、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熊仁民、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全国十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王诗宬,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博士、教授商筱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吴康宁,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政治学博士之一北大教授王浦劬等均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十年**结束,进入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新时期,盐城中学重新焕发青春。1977年9月,刘则先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并恢复江苏省盐城中学原名。学校致力于重新组织和培养师资队伍,恢复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优良校风基本得到恢复。1983年5月,庞天仪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常规建设,办学质量基本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1985年8月杨四海任党委书记,陆云翔任校长,王文荪、朱五华任副校长。次年8月,王杰任党委书记、陆云翔继续担任校长。为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四化”建设对中学教育的需要,盐城中学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7年开始,逐步深入地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有利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的“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德育工作,从1986年起,学校在每学年都要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军训一周和下乡劳动锻炼一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劳动观念。1989年12月,学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姚晓东现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茅矛,1995年在导师指导下发现了人类两个新基因,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提供了依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教授丁建东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2年11月,朱五华同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前后担任副校长的有周晓林(党委副书记)、房天龙、李祝源、顾为建。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中学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办学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坚持德育为首,爱国主义教育从初一到高三形成序列教育特色。91年上半年,盐城中学承担了省“八五”科研项目《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设计及实施》,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95年4月完成了此项科研任务,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近几年,盐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90年代初,盐城中学就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对现阶段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而慎重的改革。压缩必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成才需要增开选修课、劳技课和活动课,先后开设了学科深化类、方法技能类、体育艺术类、拓宽知识类四大类二十多门选修课,基本形成了有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此项教改成果被《学校管理》杂志作了专题介绍,还被选入《江苏省普遍高中改革经验选编》向全国高中会议介绍。

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大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新秀杯”、“五四杯”、“而立杯”、“不惑杯”、“红烛杯”等系列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系列教学竞赛活动使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18名中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奖。90年代以来,盐城中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学参考书18部,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四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讨论会,他们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翻译介绍到国外。现有专职教师159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72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同时还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配套改革,基本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盐城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前列。高考本科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94届学生严挺以703分的总成绩夺取了全省理科状元。从1990年以来,盐城中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共有76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人,二等奖240人,先后有12名学生进入国家冬令营,6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由于模范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成绩突出,1991年12月学校被团中央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单位”;1993年8月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1993年9月和1997年2月学校被省教委两次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1994年11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中国科协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被省教委、省体委、省卫生厅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1986年以来,学校一直是省市“文明单位”;1996年6月,学校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1997年4月率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1995年4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来盐城中学视察充分肯定了盐城中学近几年的办学成绩,认为盐城中学的“办学思路是对的,方法是正确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好的,注意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入“九五”,江苏省盐城中学认真地制订了“九五规划”,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可能性,瞄准二十一世纪,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宏伟的办学目标,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学校现代化。

下载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饶中学简介2013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社团简介

    潍坊中学社团简介 一、社团简介 目前,我校已有以文美文学院、文美女子合唱团等学生社团为代表的共计50余个学生社团先后在我校社团管理中心注册成立。这50余个学生社团主要涉......

    仁怀中学简介

    仁怀中学简介 仁怀中学简介 z省仁怀中学,址在z市z区东港镇东港路88号。原名z私立仁怀中学,始建于1938年的抗日烽火之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z乡区最早的完全中学,是锡、澄、虞......

    清华中学简介

    重庆市清华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它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水木清华实为主城区内城郊结合部理想的求学圣地。......

    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简介 中学少年宫是依托第二实验中学建设的一所青少年活动场所,也是我校特长学生的活动中心。 少年宫坚持开放式、多元化建设,做到室内室外相呼应、课内课外相结合,将......

    白杨中学简介

    恩施市白杨坪乡初级中学简介恩施市白杨坪乡初级中学位于二0九国道和白奉公路交汇处,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建于一九六O年,始名为恩施县综合师范,六一年更名为恩......

    通州中学简介

    发展中的通州中学 通州中学创办于1958年9月,目前有教职工85人(含新聘的3名保安),学生近1500人,班级27个。在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26人,大专学历的52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21人......

    沙沟中学简介★

    西吉县沙沟中学简介西吉县沙沟中学位于中静公路边,沙沟乡人民政府旁。其前身可上溯到民国初期的沙沟初小。1972年春,向社会招生,始创中学建制,1992年搬迁到此。 学校现有教学班1......

    清华中学简介[合集]

    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 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