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时间:2019-05-13 22: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第一篇: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摘要: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由过去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两岸直接“三通”更是大大加强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实现两岸共赢。

关键词: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经济发展

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两岸的统一问题一直牵动着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50多年来,随着海内外形势的变化,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两岸经济融合加深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实现两岸对话,尤其在当前海峡上空“黑云密布”的时刻,两岸经贸已成为最重要的维系两岸和平往来的纽带、指标和重建互信的渠道。同时,两岸经贸也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回顾

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始于1979年年初祖国大陆提出 “三通”倡议,但两岸经济关系真正开始由秘密走向公开,并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自1987年蒋经国先生宣布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后。另一方面,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累计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对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岸经济关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加强两岸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0.4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83.3亿美元,此2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1.9%,其中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7.9%,祖国大陆向台湾地区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6%。2003年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493.7亿美元,占当年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24.5%,与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成为台湾地区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从2003年起,祖国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地区是祖国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

四、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能力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化,以便实现技职教育的品质化和精致化。到了2007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1 200亿美元,已经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30%。台商到祖国直接投资也迅猛发展。有学者作过统计,近年来台商海外投资的3/4都集中在大陆,上市上柜公司80%在大陆都有投资。

二、两岸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相互依存性

大陆经济自建国以来虽然经历过重大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转变经济体制和实行改革开放,使经济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约10%,成就了“中国奇迹”。同时,台湾大地震对岛内信息产品的生产带来冲击,为满足分散风险的要求,台商继续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祖国大陆已成为台商岛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 1981 年的1.1%上升到 2004 年的 6.39%,并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稳定与带动作用亦是日趋明显,并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稳定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两岸经济由于贸易总额较大,互补性明显,所以相互依存度也较高。对外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台湾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本来就很高,并且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占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又很高,因此,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

推动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979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解冻与复兴阶段(1979~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8年)和全面合作阶段(1998~)。1998年以来,两岸虽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台湾政党轮替等事件,但两岸经贸仍平稳快速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台湾对大陆地区出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4.88%,上升到2007年的30.1%.1979-2007年,两岸贸易平均年递增率高达30%以上。2007年,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来源地,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已达到950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到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投资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和投资目的地。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措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台商也为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扩大了对外贸易,增加就业,两岸已在相当程度上已形成了荣枯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目前两岸投资主要是台胞到大陆投资,1987年到现在,台商投资的主要特点是:(1)投资总额大幅度上升。1987,台胞对大陆投资只有80家,合同投资金额约1亿美元,到2009年贸易总额达1062.3亿美元。(2)投资领域较为广泛,投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台湾大财团进入大陆,投资大多在机械、电子、化工、软件、汽车、能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3)投资规模逐渐大型化。迄今为止,台湾100家大财团中,已有1/3到大陆投资或计划到大陆投资。(4)投资地点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三、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

随着两岸关系“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主轴的确立,两岸经济合作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经济融合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方向:区域经济共同体

自2005年连宋两位主席造访大陆,并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自由贸易区”以来,就表明了台湾有识之士在深思后对推动两岸关系已经达成了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使本国经济立于有利竞争地位,加强与巩固同本区域经济体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透过香港这个中介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促使两岸三地优势进一步相互结合,推动两岸三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形成互补、互利、互惠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首先,从台湾角度来看,如两岸政治僵局在未来仍持续不前,台湾将可能被排除在整个亚洲经济之外,最终导致台湾经济进一步边缘化。其次,推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两岸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大陆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将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依托大陆经济的实力,辐射海峡两岸,促使两岸携手,深化合作,谋求双赢。

(二)以“三通”为突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2008年6月,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才在暌违九年以后再次会谈,并就两岸直航等问题达成协议。随着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政治僵局虽有所缓和,两岸的交流与往来正逐渐步入正轨,对两岸经济合作影响巨大。据台湾《新新闻》估计,单两岸实现海运直航一项,每年不但可以省下宝贵的时间,还可省下高达约2亿新台币的运输成本。台湾的各项民调也表示,岛内约有70%的民众认为“三通”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相信经过两岸共同努力,完全意义上的“三通”将开启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003年中国大陆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其中无一家是制造业企业。

“三通”和双向投资的启动,乃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大趋势下的新突破。这改变了过去台

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两岸产业实力。

两岸在“三通”问题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实属不易,两岸应以此为契机,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直接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让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2010学年度第2期总第64期

[2] 张子凤:《加强经贸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试析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经济

合作关系》1998年第1期

[3] 盛九元.新格局,新展望——看选后两岸关系与经贸发展[J].两岸关系,2008,[4]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5]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M].九州出版社,2004.

第二篇: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养老金制度引发的对 的预期防范。但是相对的,高储蓄率对应着消费的不足,对经济的进步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建立完善养老福利制度无疑能够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去消费,把部分原计划用于养老的储蓄拿出来消费,有利于带动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最终消费需求决定投资需求,根据乘数理论,投资增加会导致生产和收入的增加,并且投资增加对生产和收入具有成倍扩张的作用。乘数的公式:K=1/1-MPC,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且MPC越大,乘数越大。因此,消费需求的扩张是整个需求扩张的基础。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促进有效供给的增加,使相关生产部门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实现就业,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入,提高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消费促进就业,就业带动消费,形成扩大消费需求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我国近二三十年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大功臣却要数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始终偏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政府长期坚持适度消费原则,通过宏观调控努力使消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然而这一政策却导致了近些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不断降低。③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在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

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呢?

首先必须发掘农村消费潜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如果能带动农民消费,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目前状况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消费环境相对恶劣,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小城镇地区投资,同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改善交通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以方便农民购物。

对于背走他乡来到大城市的普通打工群众来说,高昂的房价则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上广,越来越多的人蜗居在城市的一角,甚至有的人辛辛苦苦打了二三十年工,最后却连北京上海的一间厕所都买不起。在这样的压力下,试问这些城市的新兴力量如何才能毫无忧虑地去消费呢?近几年来房地产变态地发展趋势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所抑制,但是房价的变化并不大,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式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建设,严格打压炒房,哄抬楼市的现象,使人们摆脱“房奴”的厄运,快乐的消费。

③ 范剑平,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医疗,教育等费用太高,长此以往,会对老百姓造成一种消费的心理恐惧,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农民,高昂的医疗教育费用无形中迫使他们加大储蓄而不愿消费,因此,中国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民的医疗教育补贴,坚持完善养老金制度,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而我国作为世界

第三篇:论“中国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中国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学 院 XXX XXX

专 业

XXX专业

班 级

201X 级

学 号

XXXXXX0127

学 生 姓 名

X X X 联 系 方 式

XXX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XXX 职称:副教授

201X年 X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如没有,请填写“无”):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论“中国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摘 要

两岸关系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飘摇。进入21世纪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5年,连战代表团访问大陆,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望”,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并对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强调两岸人民血缘、历史、文化、认同的统一性,对于两岸分离和差异展现了宽阔的胸怀,表达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强调双方的血缘,两岸的历史以及两岸分离后两岸同胞表现出广泛的心灵的统一性,表达了两岸同胞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勾勒了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的美好前景。这既是新时期大陆对台的新的政策主张,同时也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不断巩固深化的新起点,对于推动两岸同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早日实现政治对话,为两岸交流融合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关键词: 中国梦;民族复兴;两岸关系

Influence of the “China dream” on Cross Strait

Relations

ABSTRACT

Cross strait relations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60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Enter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cross straits relations has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In 2005, Chan led a delegation to visit, and then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Secretary Jintao Hujointly issued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 strait common aspiration”,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 strait relations.On February 18, 2014,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hina Jinping Ximet in Beijing Chinese KMT Honorary Chairman Lian Zhan line, to make a solemn promise and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e unity of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blood, history, culture, identity, for the two Bank staging and difference shows the broad mi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pression of determination take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 straits relations, outlined the compatriots across the Strait round “prospects Chinese dream”.This is the new era of the mainland to Taiwan experience of policies, but also become the peaceful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ross straits relations continue to solidify and deepen my starting point,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as own duty,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traditions,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political dialogue, for cross-strait exchange fusion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posed a new chapter in history.Keywords:Chinese dream;National rejuvenation;Cross Strait Relation

目录

前言.................................................................................................1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质............................................................1

(一)中国梦的发展概述....................................................................................1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3

(三)中国梦的目标............................................................................................3

二、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4

(一)两岸关系的历史概述................................................................................4

(二)新时期下的新状况....................................................................................5

(三)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和谐因素....................................................................5

三、在中国梦的旗帜下,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6

(一)海峡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巩固深化政治基础........................7

(二)深化两岸的经贸交往合作,为两岸树立新的贸易里程碑....................8

(三)逐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谱写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8

(四)拓宽两岸交流领域,巩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12 致谢.................................................................................................123

论“中国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前 言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追求而实现的理论创新,是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下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中国梦为我们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以及“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等关乎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宏伟蓝图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一轮的指导。中国梦的实现,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对于加大两岸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共圆“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对其做出解释,“中国梦”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正确理解中国梦内涵和实质,就应该清晰地认识近代梦、当代梦、现代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梦的发展概述

中华之盛,世界罕见。首先,疆域版图特别辽阔,秦汉之际,我国疆域开始扩大,唐朝我国疆域幅员九万里,元朝更是纵横亚欧1500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帝国。其次,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无论是深刻而完备的道德伦理,还是充满智慧光芒的中国哲学,亦或是名扬海内外的科技工艺,中华民族都是“独领风骚”一千多年,对周边乃至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清末民初,战乱四起,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八年的的艰难抗日,中华民族落后挨打;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华儿女骨肉操戈;十年的文革动荡,中华民族举步维艰;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一点一点开始国富民强。中华儿女在经历种种灾难依然不忘重整中华民族的雄风,“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贯穿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它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发愤图强 的历史。

1.“中国梦”记载着近代中华民族在饱受侵略的同时不懈努力,重新获得民族独立的历史。1840年,中国经历一场生死浩劫,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由一个封建独立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大片大片的中国土地被瓜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以再无立足之地和发言权。无数的屈辱与苦难让中华有识之士开始领悟“落后就会挨打,生存必须自强”的道理。为了拯救危亡的中华民族,他们实行了多种政策,洋务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的开展、辛亥革命的发动,中华民国的建立与衰亡,苏维埃证权的建立等等,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站起来,历经109年的艰苦卓绝和前仆后继,无数志士的流血牺牲和夙兴夜寐,赶走了外国侵略者,结束了内战,终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

2.“中国梦”承载着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却是百废待兴。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在农业、工业、教育、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1978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开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我国各阶层人们的团结一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支撑下的“中国梦”离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更近一步。

3.“中国梦”彰显两岸和平发展和携手并进的历史。2005年,台湾当局连战访问大陆自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政治会晤,达成共识。两海会恢复交流;两岸“三通”实现;两岸教育交流迅速升温。乃至今年,“马王会”、“习连会”的成功会晤,共同彰显海峡两岸祖国同胞和平发展、共兴中华的美好夙愿。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国梦既是近代梦、现代梦与当代梦的统一,同时也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并且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统一。我门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全体中华民族的支持与参与下、建设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中国。

1.中国梦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习近平这句话,是对中国梦的最完美的解读,这句话既饱含了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把握,也表达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追求国富民强的共同愿望,为中国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发展出路,深刻阐述了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在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上,习近平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始终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国富民强,一直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对中华民族饱受侵略的深刻反思,也是中华民族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夙愿。

3.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的梦的实现主体是全部的中国人民,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信念和力量。如果没有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同心同德,任何梦想都是不能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13亿中华儿女同心协力、众志成诚、矢志不渝、志在必取。

(三)中国梦的目标

“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所谓“复兴”并不是简单地回归昔日的辉煌,而是要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前沿;复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国内生产总值地放大,更不能理解为发展速度的单纯增长,而是实现中 ①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2-11-30(01).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上的全面发展,在面对国际政治强权时能举重若轻,在中国公民遭受外国侵害是能维护最广大中国公民的根本利益,在国际上拥有永久的话语权。

二、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要解释两岸关系当前的社会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历史梳理和回顾。

(一)两岸关系的历史概述

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的共识,尽管两岸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但历史见证了两岸同胞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使台湾与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意识深入人心。郑成功收复台湾至清康熙帝统一两岸、《马关条约》的签订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新局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两蒋”执政时期。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以失败告终,蒋介石率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居台湾,开始与大陆进行武装对抗。冷战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开始和以苏联政府为首的社会主义对抗,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自身利益,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妄图制造一中一台。在两蒋执政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1949-1988),尽管蒋介石不忘“反攻大陆,消灭共匪”,但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原则,并对“台独”势力保持着高度警惕,严厉打击任何“台独”言论和行动,使得“台独意识及运动”无法在岛内立足。

2.李登辉执政时期。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在他执政前期,逐渐改变“两蒋”时期“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政策,提出令人醒目“新大陆政策”。这一新的政策,为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注入新的源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新大陆政策”也成为了开启“台独”大门的钥匙。新的“台独”分子主张在“新大陆政策”的外衣下,实行台湾独立政策,多次干扰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一再将台湾拉入与大陆僵持、对峙的局面。

3.陈水扁执政时期。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后,两岸关系再度陷入岌岌可危的局面。陈公开发出了“一边一国”的言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并鼓吹台湾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否认“九二共识”,不顾台湾当局以及广大台湾同胞的 强烈反对,毅然决定推行“法理台独”,这大大加深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分歧与差异。

(二)新时期下的新状况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台湾与大陆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局面。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打破了国共两党60年来不相往来的历史句面,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总书记上台后,发出“两岸关系一家亲”的政治言论,并表达了“愿与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1.对台当局进一步释放大陆政策善意,共同烘托两岸关系新景象。总书记在会见连战时表示“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样的主张,只要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①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各项措施以及对台湾民进党释放极大的善意,愿与台湾同胞共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希望台湾民进党能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及时调整对大陆争锋相对的错误的政策,尽快实现海峡两岸人民的和平统一。

2.在“中国梦”旗帜下凝聚两岸同胞“振兴中华”的力量,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状况。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全面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在“中国梦”的旗帜下激发两岸同胞的“共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持续不断地深化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同时,将两岸和平统一纳入“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之下。贯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坚持、平等互动、政治对话的交往模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的持续发展开创的新局面。

(三)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当前海峡两岸执政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在政治对话、经贸往来、教育交往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许多阶段性成果,然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仍受诸多因素制约。保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存在的问题。

1.两岸政治互信的缺乏。在两岸和平交流的过程中,两岸政治存在着不少的分歧,这种政治上的分歧同时也体现了两岸政治信任的缺乏。尤其是台湾的主 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18(01).张“台独势力”的分子,更是肆意诋毁大陆出台的各项政策,导致台湾和大陆民众人心惶惶,不能为和平发展以及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齐心协力,2.岛内人民对两岸现状的维持。随着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频繁、教育交流合作的不断强化,台湾民众已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作为主流思想意识。这种潜在意识反对让广大台湾民众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做法,更宁愿维持目前的状态,不敢迈出更大的一步。他们既害怕两岸和平统一以后,会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或者潜在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害怕“台独”分子的分裂行为,让台湾远离大陆,互不通商,造成更大的 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失。这种心态的变化有待大陆的积极研判。

3.台湾民众“自主意识”的增强。首先,由于台湾和大陆势力相差悬殊,台湾民众总是害怕被大陆弱化,害怕大陆将它划分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从而失去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台湾民众要求海峡两岸要有平等的尊严;其次,台湾民众“主体意识”上升,并将“台湾”与大陆隔离。据相关调查分析,岛内民众对中国人的认同总体上日渐趋微;对“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认同呈现稳定多数的状态;而对“台湾人”的认同则呈上升态势。这种认识的改变是两岸长久的僵持、对峙,缺乏交流、联系的结果。

4.国际敌对势力的阻挠。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为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利益,推行“以台制华”的战略方针。这种战略方针,旨在通过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将台湾作为制约中国的一枚棋子,限制中国的发展。它不希望台湾和大陆 任何一方改变目前的分离状态,更不希望台湾回归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势力。为了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战略利益,更是极力阻挠台湾和大陆的统一。

三、在中国梦的旗帜下,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六十多年来两岸关系此起彼伏,从“两蒋时期的”激烈对峙,“李扁”时期僵持紧张,到近几年来和平稳定、共同发展实属不易。2005年,胡锦涛和连战两位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为以后海峡两岸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王会”的成功举行,使两岸的政治对话不断得到加强;“习连会”的成功举办,强更是增强了两岸双方的政治互信,成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起点。时至今日,“求和平、谋发展、促 合作”已成为台湾民众的主流思想。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主导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的能力不断提高,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海峡两岸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巩固深化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政治互信的基本前提。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要海峡两岸当局夯实“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强化维护“一个中国”的认知。两岸领导人应该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中之重,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共同富裕、造福两岸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两岸就“一个中国”框架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和更清晰的认知。①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实也不容抹杀。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只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独立,任何条件我们都可以谈。在“习连会”期间两岸双方达成的最重要共识就是双方“就一中框架形成了更多共识和更清晰认知。连主席表示,两岸有各自的政治、经济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形成应该是“一中架构”下的内政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实质之异”。一个中国,两岸才能和平;双方互利融合,才能共兴中华。两岸领导人应该高瞻远瞩,以中华民族的总体利益为重,放开历史偏见,抛开政治分歧,开展政治对话,妥善做好保障两岸人民共同利益的事情。

2.海峡两岸更加深化政治沟通和政治互信。马年开初开门红,2月14日,“张王会”取得圆满成功,两岸人士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建立海峡两岸直接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互信,共同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继“张王会”之后,2月18日,“习连会”在北京圆满成功,两会的举办为两岸政治互信的深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除此之外,第二次“两岸协议成效与检讨会议”的举办、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第10次高层会谈的举行,这一系列的重大活动表明了两岸秉持沟通协商方式,深化政治互信,共同巩固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向前发展。①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2-30(01).(二)深化两岸的经贸交往合作,为两岸树立新的贸易里程碑

2010年6月29日,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海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正式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框架协议签订后,两岸本着互利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相继在各领域达成经贸合作意愿,丰富和完善框架协议的内容,逐步推动有利于两岸关系经贸繁荣发展体制的建立。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制度化合作的正式开展,随着ECFA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两岸经贸合作将步入正常化、合作化、自由化的新里程。

1.ECFA后续协商进程稳步前行,为两岸经贸交流添加新动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区域经济合作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两岸ECFA的签订,将有利于全面地深化两岸经贸关系,使两岸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使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不断增多;有利于降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成本,积极为台湾和大陆引进新的投资项目,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源泉,并且能够增加两岸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使两岸经济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经济危机时能稳住脚跟,做到不慌不乱,有的放矢。

2.两岸产业合作、双向投资逐步扩大,突显两岸产业合作的新亮点。ECFA协定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有限,需要在未来逐渐深化,但ECFA给两岸经贸合作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导向作用,却要远远高于协议本身。ECFA明确指出:双方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两岸将合作研究,双方产业合作中的问题两岸会协商解决。ECFA对两岸产业合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与指导,但其对两岸产业合作的互动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业互补是海峡两岸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天然基础。海峡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有利于两岸人员、资金、技术之间的流动,对于实现两岸资源互补、利益互享具有重大意义。再者,海西两岸在农业上的合作,逐渐建立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合作发展格局,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实现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体化,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走向历史新高。

(三)逐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谱写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连战一行,并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讲话,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新政策,也是新时期维持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承诺。同时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一是两岸同胞一家亲,彼此之间的血脉无法割断;二是两岸同胞患难与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三是两岸同胞要同心同德,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四 是两岸同胞要携手与共,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这番话既是对连战十多年来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台湾人民的殷切关注。

1.强调两岸人民自古以来的同一性。海峡两岸人民自古以来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血缘的同一性、历史的同一性、文化和认同的同一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共同的心理素质。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与中国大陆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对高山族在内的少数民族采取民族友善、和睦共处的政策,把大陆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制度移植台湾,开设学堂,教育“土民”书写中华文字;清康熙帝统一台湾之后,注重对台湾土地的开发和移民、首先进入台湾的是福建人民,他们带去大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台湾岛内有80%的民众使用的是闽南语。两岸之间的相互通婚、移民;两岸之间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两岸之间语言服饰的相似性,都深刻说明台湾具备着与大陆语言、地缘、经济生活共同体的条件。“两岸同胞一家亲”这是习总书记会见连主席时发出的重要讲话,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同祖同宗,“打断骨头连着筋”。50年的殖民历史没有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那么60年的两岸分离也无法割断两岸人民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的事实。

2.对两岸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分歧和差异,要用包容之心宽以待之。自16世纪开始,台湾先后遭到西、葡、美、法、英、日等国的侵略,甚至还遭受过大陆的遗弃。特殊的历史悲情的存在使台湾对大陆存在一种难舍难分、不合不弃的中间状态。《马关条约》的割地弃台,长达50年的“皇民化运动”统治,大失民心的2.28事件,尤其是1949年以来两岸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可谓是泾渭分明。其中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和文化差异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重要障碍,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自始自终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首要因素。相当一部分的台湾民众对大陆抱有成见,对两岸对话存在疑虑、对两岸统一存在恐惧。这也是困扰两岸关系,造成波折动荡的缘由之一。

因此,总书记会见连战的时候发出了“求同存异”的声明,强调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反映了两岸人民“求同”的愿望,但对两岸的分歧和差异,对两岸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表示理解和尊重,对两岸的差异采取务实的态度,只要海峡两岸人民同心同德,相信一切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3.深化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自连战访问大陆以来,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由之前激烈对峙、僵持紧张到交流互动、政治缓和再到双方经贸往来、政治对话的新局面。两岸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符合新时期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两岸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各个方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的内心的呼唤。习近平适时提出“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人重申“求同存异、和平发展的”的坚定决心,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共同参与,共享合作共赢的美好局面。

(四)拓宽两岸交流领域,巩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1.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持续上升,促进两岸人员往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大在新的旅游城市排名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陆人员赴台旅游呈现出良好局面,尤其是赴台个人游更是发展迅猛。自2002年,台湾开放第三类大陆居民来台从事旅游观光活动以来,来台旅游的大陆居民同期增长5倍,使大陆一跃成为台湾旅游事业最大的客源地。2013年6月,大陆开放第三批13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大陆赴台团体游人次约为240万,较去年增长约12%,赴台个人游人次约54万,较2012年增长约2.8倍。大陆居民多去台湾旅游,不仅改善了台湾旅游业多年来入不敷出的逆差局面,而且同时带动了台湾地区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目前,海峡两岸的旅游业不仅成为两岸人民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促进台湾经济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方式。

2.进一步松绑大陆赴台求学限制,深化两岸双向教育交流。台湾当局宣布扩大采认大陆高校学历,新增承认70所“211工程”大学学历,总数达到111所。5月,台当局进一步松绑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加之台湾高校放开政策、大陆政府的大力宣传、两岸大学生开放心态,彼此交流互动,使招收大陆生总人数上限增长近1倍,每年可新招陆生增至约5700人。这有利于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这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两岸教育的相互理解和加深,也深化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底蕴,形成共同的民族自豪感,使两岸的和平统一趋势又迈进一步!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望历史“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习总书记通过复兴之路的演讲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奋斗的革命品质以及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理念。“中国梦”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没有两岸和平,就没有民族复兴;没有两岸携手,民族复兴就无法完整。台湾同胞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兄弟齐心、其利才能断金”。我们期待着海峡两岸同胞能够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2-11-30(01).[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社,2013-03-18.[3]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的讲话[N].人民日 报,2013-02-30(01).[5]习近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23 [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人民日报,2013-03-23.[7]习近平.中共十八大报告时的讲话[N].2013-11-15 [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9] 崔耀中.建构“中国梦”理论体系.光明网,2013-04-23 [10] 2013年两岸关系盘点.华夏经纬网,2013-12-24 [11] 田克勤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12] 陈媛.中华民族认同与两岸关系发展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13] 陈孔立.两岸文化的本质差异[J].台湾研究集刊,2013,04:1-6.[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5] 马英九:两岸应当通过沟通协商增加政治互信。华夏经纬网,2013-10-10 [16] 张文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庄严承诺。台海网,2014-02-21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 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在大学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还有我人生最重要的毕业设计。在这里,我非常感谢 王洪彬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悉心指导。当我刚拿到论文题目的时候,我自己都蒙了一下,不知道如何下手。是王洪彬老师给我指点,让我最终确定了论文题目。随着题目的确定,到资料收集,到写作,在论文初稿的过程中,他坚持把我的论文从头到尾的翻阅,并做了详细的批注,告诉我哪里需要补充,哪里还有不足,甚至连标点符号都给我改写出来,还精心地给我们准备了档案袋。他在百忙之中能如此认真。细心的对待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仅令我敬佩,更加令我感动。在此,我向王洪彬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 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赵惠东

目录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3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4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4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5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5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6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6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7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7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8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它给我国国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同时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和我国政治稳定提出了挑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下,我国也必须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经济法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策略。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 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美国一直奉行干预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美国更以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为借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子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宣称,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国家内政与国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一直在减少,推广民主、对付动荡及非人道主义、建立集体安全是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三项内容。美国必须帮助那些“没有能力保护本国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的政府”履行其职责。北约就是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动武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还有诸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等需要处理,如 果解决方法失当,就有可能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出于对抗的需要,为了笼络住盟友,将政治问题经济化,竞相对集团内部的成员实施经济援助。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和日本进行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也用同样的办法使一些东欧国家与它靠近。冷战结束后,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发展中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准,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比如,西方国家为了制止波黑战乱,通过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实施经济禁运;为了消除伊拉克的军事和政治威胁,迟迟不解除对伊的经济制裁。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多年来西方更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压迫中国就范。1989年中国发生政治**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西方文化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一种霸权化的趋向。西方意识形态正有计划有步骤的侵入我国,一些有害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愈来愈多地被输入我国。这些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极其严重地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应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如今,国际互联网络已扩大到155个国家和地区,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将以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固然要借助于全球化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式”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坚韧性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我们得要面对的压力和冲击力会是很大的,只有依靠坚韧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以此为基础而寻求发展,寻求“跨越”。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2 ]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勇军。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育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主要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规定。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国家确定的现行生育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从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现行的基本生育政策。

但是,随着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我过的计划生育正常是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育政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鼓励生育,计划生育以及小步调整阶段。

⑴ 1949年至1953年,那时的代表性政策是1952年卫生部制定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充分体现了鼓励生育的倾向。1954年至1959年间,政策略有反复,尽管在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提出节制生育的观点,但随后又颠覆了这种观点。

⑵ 上世纪70、80年代生育政策逐渐收紧。1964年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宪法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十二大报告“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均显示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地位。

⑶ 1991年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小步调整。各省市实行了多样化的生育政策,如照顾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农村地区更为宽松,少数民族也有适当照顾。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中国人口增速曾出现急升和急降

中国人口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速增长,这期间相比之前的战争和动荡时期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口死亡率由50年代初的1.7%大幅下降至60年代末期的0.7%,与此同时出生率一直维持在3%以上。这一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处在2%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从而使中国的总人口从1949年的5.4亿迅速增加到了1970年的8.3亿。

1970年代,政府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由1970年的3.3%骤降至1980年的1.8%。进入80年代以后,死亡率保持稳定,而出生率则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下继续下降,从而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下滑。虽然1990年前后曾出现过一轮婴儿潮,人口出生率曾小幅回升到2.3%,但随后人口出生率延续了逐步放缓趋势。到2010年已降至1.2%左右,目前稳定在这一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动与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人口红利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整体来看,我国总抚养比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78%一路下降至2010年的38%,正是由于生产性人口多于消费性人口,储蓄维持高位,这为资本形成提供了充足保证。同时大量年轻劳动力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劳动投入问题,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然而,“十二五”期间人口红利拐点显现。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的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将减速直至停止,这种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我国人口抚养比在2010年停止下降开始回升,此后因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显著上升而提高。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失去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意义上的人口红利。

其次,现行的人口政策使人口老龄化加速。

在现行人口政策下,中国老年人占比将加速增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8.87%,相比10年前增加了1.91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很快。向未来看,如果人口政策不调整,那么在未来的20年,第一波和第二波婴儿潮的人群就将相继进入老年阶段,从而加速中国的老龄化速度。

如果我国的人口政策不调整,可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国际比较,中国目前还属于比较年轻的社会,人口年龄的中值为34岁。2010年日本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23%,人口年龄中值达到45岁;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15%。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升至24%,人口年龄的中值将达到46岁,相当于现在的日本。

第三,“单独两孩”政策放松后可能拉长人口出生高峰。

目前我国处于第三波婴儿潮的人结婚生子高峰,接下来新出生人口将逐步下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三次婴儿潮,分别是1949-1957年、1963-1970年以及1980-1987年。目前随着80后逐渐步入婚龄,中国将迎来第四次新生人口高潮。

放松“两孩”政策不会改变下行趋势,但与当前的出生高峰相叠加,则将拉长这一人口出生高峰的时间。根据测算,如果“两孩”生育率提高20%,人口出生高峰有望持续到2020年,延长5-6年,预计新增新生儿数量合计1000万以上,年均150万人。养育高峰维持时间更长,有望再持续9-10年到2030年。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的眼中,逐步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日前出版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辅导读本中,李斌认为,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符合群众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而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能够促进我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意义重大。”李斌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基本国情,人口结构性问题正在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人口抚养成本比较低、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在这个时期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下简称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改善人口性别比结构和家庭结构,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

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差距,促进家庭幸福、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稳定低生育生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普遍进入婚育期,城市“421”式简单的家庭数量显著增加。这样的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并因此导致空巢家庭、失独家庭大量存在。

有观点认为,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可以在政策上终止“421”式的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422”,可明显增加家庭人力资源,提高家庭抗风险和未来照顾老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家庭自身发展。

目前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近中期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总量,但会微弱地降低老龄化水平。据测算,单独两孩政策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2030年老龄化水平将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易为社会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全会《决定》公布后说,辽宁、吉林、天津等7省市农村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具有实践基础。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必须须长期坚持。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之前,即原国家计生委与原卫生部合并之前,李斌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在其任期的4年内,全国人口只增加2902万,“超额”减少1711万人口的出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李斌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符合群众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研究表明,目前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存在着很大风险。”王培安也认为,一是会导致出生人口大幅波动,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二是给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两孩政策的效果与影响,还有待实践的考证。我们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政策的正确与否。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对我国长远的战略发展有更加重要的影响,所以,人口生育政策,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下载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如今,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稳定,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其他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及消费需求渐露疲态,而中东亚等地区却有着极大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年来对国民经济转型和提升提出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入手,详细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

    经济发展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

    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平北京城市学院 提纲;一、引言 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环境污染 2.2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3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

    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朱喜忠地址: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荔浦职校(546600)[摘要]旅游业发展具有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加强旅游部门和产业部门的沟通联系,使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

    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非农就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失 业率的提高将会降低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城乡之 间的差距。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几千万人口在经济较发达 的......

    泰国旅游业对泰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泰国旅游业对泰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泰国旅游业的收入逐渐增加,目前,已经成为泰国经济增长主要的支柱。虽然泰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 了泰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