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政府财政部门在逐渐加大高校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管理好专项资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结论:及时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有效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学校实现全面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研究
University finance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inancial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xpenditure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 in increasing the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 unceasingly strengthening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iscal funds.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fiscal funds lies in how to manage the funds.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university finance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then, is to solve the financial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deeply, draw the conclusion: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funds management, promote the school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long-term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ecial fiscal funds;research
1.前言
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政府财政部门在逐渐加大高校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管理好专项资金。基本经费和专项资金相比较而言,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强、专款专用、专项申报、政策性强等特点。对于高校部分人来说,财政专项资金这种强约束性的特点使得他们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把“专款专用”变成了“专用专款”。这种行为从短期来看,它影响了效益的发挥和项目的建设,从长期来看,它必将影响高校实现可持续性长远发展。
2.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显得越来越大,它大大促进了高校的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不仅从体制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有利地推动了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但是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毕竟是刚刚推行,还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它的一切都处于探索的状态中,无论是高校预算单位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目前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参考经验。因此,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缺少权责清晰、机构精炼、运行高效的管理体
制
由于我国高校在近年来都经历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办学规模也在迅速膨胀,高校原有的那一套财务管理体制已日益难以适用。专项资金的高效性的属性决定了与之对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运行也应该具有高效性。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专项财务管理体制中缺少核心管理部门,管理层次过多,各管一摊。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牵涉到了过多的人员、单位和部门。而且还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职责划分不清、解决问题推三阻四等诸多问题。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包括报账销账人员、实际使用人、项目负责人、院系主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对于全校全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来说,高校财务处应当对学校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从以往年度到以后年度、从执行到决算、从申报到批复,都应该有长远规划和全面、通盘的考虑。对于院系专项来说,院系一把手应当对全院或系的所有专项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执行计划、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批复和预算报告。对于同一个专项来说,项目负责人应当自始至终对整个项目负责。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的变更, 负责人管理的项目太多、负责人繁忙等原因造成出现“轻管理、重投入”、“轻宏观、重微观”的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的管理。
(2)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
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情况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而专项资金并不是全部支持专项项目所有的活动,而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支持。然而许多使用专项资金者,错误地认为凡是跟专项有关的,无论是有间接关系或者直接关系的,都可以使用专项资金给予报销。比如全部报销举办会议时的人员费用、邮寄费、电话费、住宿费、交通费、餐费,甚至还有一些人把专项资金挪用作其它与项目无关的开支上,通过会议、差旅等建立个人关系、达到游山玩水等目的,为个人谋取私利。捞取个人资本。
(3)专项决算存在缺少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
年度专项快要结束的时候,每个专项都应该采用专项决算报告的方式来把项目预算情况和实际发生的费用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对比, 整体评价全部的专项决算,抽查审计重点和大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所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做能够通盘考虑和预测以后专项的申请、使用进行情况,总结专项执行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却走了样,缺少相应的考核监督机构,“轻管理、重投入”、“轻宏观、重微观”,缺少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
(4)高校财务人员统筹、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全局整体工作掌握不全面,对整体资金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费用支出无定额、无计划,经费相互挤占,即使有计划定额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忽视了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前的预测,常常只是依赖于事后核算,因此,这些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总的来说不高。
3.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要不断提高推进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是财政专项资金各项收支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冲突、有利于加强高校廉政建设,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体系,有利于高校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
应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及时提交预算书。各项目(课题)负责人对每笔来款到计财处提交入账通知单时,同时提交预算书。科研项目的预算书需交科技处审核并盖章,原则上要与项目审批过的预算一致,对不及时提交预算书或提交内容与批准预算不一致的,经费将不能入账和使用。第二,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经费入账后,必须严格按照预算使用,对预算中没有的项目一律不准列支。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列支招待费用,测试费必须凭发票列支,没有按规定签订协议或合同的科研协作费,一律不允许在校内或对外转账。第三,合理规划、加快使用进度。各项目负责人要对经费使用提前做好规划,经费到账后,要按计划保证经费使用进度,确保项目在计划期内完成。第四,做好项目结题审计工作。对即将结题的科研项目(课题),项目负责人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保证财务数据和财务凭证准确完整,避免因审计质量不高出现错误结论,影响我校后续科研经费申请,项目负责人聘请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原则上需具有一定资历,并曾承担过我校重大项目结题审计。项目负责人需提前将审计内容和拟聘请的审计单位报计财处审批,计财处将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安排审计时间。
(2)要建立清晰、规范的业务流程
应该在专项资金预算申报、使用和决算业务上,让所有与这个专项资金有关人员清晰专项的各种流程,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充分做好各个阶段前期准备,包括决算过程中的资料、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期限、报账范围、批复文本、申报过程中的所需的资料、文本等。强化细化专项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上, 对项目进行细化分类,根据项目的批复情况来将其划分为非政采类和政采类两大类,并把大额项目、重点项目的 “专项”管理和日常管理进行相互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和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使用情况、支出进度等。对于达到一定金额标准的专项资金项目应该实施合同化的管理方式, 确立责任约束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在会计核算规范上, 对于专项购买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认定标准来严格登记入账;拒绝使用不合格和白条的票据入账, 有效规范凭证单据管理和报账流程并及时入账, 要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设立独立的项目号。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项目单位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项目资金,不准用于机构、人员经费开支,不准用于基本建设等支出。项目单位事业经费(或经营资金)与专项资金存于一个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结存量不得低于项目资金的实际余额。
(3)实现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手段信息化
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新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现代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这样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高效管理得以实现,例如:远程审计、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同时也能够强化高校财务部门对
下属各专项资金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业务和远程处理能力,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进行转变。建立专用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数据库,既能够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常规决策实践,同时又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减少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智能化、高效益的财务管理。
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不仅帮助财务核算人员极大的简化了日常工作,而且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的平台。软件的财务分析功能,可结合自定义财务分析报表,以账务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且以图表等方式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对专项资金财务活动的事后分析,对专项资金未来支出状况进行预测,从而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情况提供正确的依据。还可以引入引出标准格式的凭证、报表、摘要、工资核算方法等,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还可以向上上报报表和凭证、往来对账单等账务数据,供财政专项资金编制合并报表或进行账务数据查询,满足应用的需要。
(4)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是专项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认真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做到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切实可行,项目实施内容细化,安排的工作量实事求是,项目经费预算真实可靠、科学合理。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复,项目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原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同时,要加强项目结余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项目单位要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对已经执行但当年尚未完成的项目以及因故当年未执行的项目所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纳入下一年预算;对于当年已完成的项目和执行中途撤消的项目形成的净结余资金,不得随意处置。
(5)有效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
政府及高校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加强专项资金财政监督,重视财务人员的配备和内审机构的设置,不能流于形式,务必做到有效加强财政监督水平。要定期对专项资金开展财务监督检查,以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为中心,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深入的检查。要重点加强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分配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审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有效发挥预警保障的作用。
4.结语
总之,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意义重大,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教育投资的政策,高瞻远瞩,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及时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有效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学校实现全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慕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四川财政,2002,(8):35-36.[2]赖志辉,彭献辉.财政专项资金违规使用的成因及根治对策[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3):20-25.[3] 昝新改.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 ,2005,(06):152-155.[4] 沈慕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 , 2005,(07):130-132.[5] 孙晖.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 , 2010,(17):152-155.[6] 周菲, 韩山杰.管好用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江西省九江市财政局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纪实[J].财政监督 , 2008,(05):136-138.[7] 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0,(02):174-176.[8] 班士威.加强中央及省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 2006,(07):132-135.
第二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 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 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 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 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 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 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 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 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
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
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
(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
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
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
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
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家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08(5)
2、段景田,刘立星.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8,(01)
第四篇: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明显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我们发现部分用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款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有的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将与资产相关的财政资金如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帐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帐反映,而与村其它财务收支相混淆;
二是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村中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各行政村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村集体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不规范票据入帐普遍存在。抽审的行政村多数报销费用的票据是普通收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
四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五是资金投入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隐患。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县财力紧张,乡村集体收入匮乏,“造血”功能不足,维护机构、组织运转的必要经费得不到保障,项目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无来源,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主观上讲,资金用款单位专款意识不强,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低下,“要”的动机不纯等因素造成了资金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此外,资金拨付单位监管不力、资金分散投入等也是问题存在不可忽视的因素。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资金多部门投放,大都要求配套资金,使项目用款单位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多头投入,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能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状,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从舆论引导、组织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的投入,减轻村集体组织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同时,出台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如扶贫项目不要规定配套资金、加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支持等,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壮大收入,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对一些人口少、位置偏僻、潜力小的行政村进行整村迁移,推动弱村转化发展。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单位要严格依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其它财政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加大对投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克服“只管放款、不管效益”的思想。其次,拨付单位要搞好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的捆绑使用。此外,在资金投放及管理上,要严把“三关”,即:项目立项考察关、资金使用检查关、资金项目效益验收关,使国家投放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意义重大。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此外,村级支出要严把“四关”,即: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经管站,确保村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对村集体组织接受的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审计局
第五篇:浅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资金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职能部门代政府行使权利用于某项建设的资金。近年来,政府投入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数额越来越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地方政府及部门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甚至成为集体腐败滋生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状况
(一)专项资金来源和分类
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设臵或从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专项资金种类繁多,从资金的使用目的和性质看,目前县级财政管理的专项资金主要分为专项借款、“三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教育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资金、粮食风险资金、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等大类。专项资金来 源主要是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或专项拨入资金、县本级政府性基金和社会筹资等。
(二)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目前,专项资金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专人专帐管理。从财政内部管理上,各项资金分别由农业、社保、农发、教科文、经建、企业等业务科室分人、分帐、分块管理。从项目管理上,一般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参与制。
二、目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一是年初预算安排的和上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2、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投资计划未实现。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各级按比例配套,但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配套资金,因此搞虚假配套或将配套改为自筹,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完工,甚至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3、财务管理不严,核算不规范。一是没有按规定实行专帐核算,与单位业务经费户混收混支,有的甚至将资金拨至下属单位帐户核算。既混淆了资金性质,又难以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工程结算手续不完善。工程项目投资结算不附材料采购原始清单,也不以审计结果为结算依据,而是根据工程概算编制竣工结算书后按工程承包价开税票报帐。三是资 金拨入不作收入核算,而是作为负债类如“暂存款”核算,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四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些部门或以业务费不到位,工作难以开展为由,按比例提取业务费,或将部门业务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五是“专人管理”变为“个人管理”。“专人管理”是落实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专人管理”演变成了由个别人来管理,如财务核算中的总账、明细账,出纳往往一个人负责;大额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由个别领导或经办人决定,擅自变更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或拨款渠道,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
4、项目实施不规范、不透明。有些该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监督。有的项目连必要的施工图和概算书都没有,发包价由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商定。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决算不经审计,竣工验收无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并签署意见。工程实施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工程量的认定、概算定额的认定、工程发包价、结算价不透明,未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证、效益原则。
5.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难,使用中挤占现象严重。目前单位自行发放的职工奖金福利无人员经费预算保障,个人收入分配不够规范是形成挤占的主要动力。实际执行中大量 的人员支出挤占公用经费,大量的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水电费等公用支出挤进专项经费。原因是专项资金预算只有总指标数,没有可列支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材料费等等明细支出的控制数。尽管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但除购臵等专项资金可以单笔一次性支付外,其余专项均以会议、招待、交通、培训、考察、管理等各种名目报支经费,三、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1.领导干部认识发生偏差。在现有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产生集体腐败,领导干部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领导干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认识偏差。一是大局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于是不以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为重,只考虑本部门和局部利益,不惜虚夸滥报,挤占挪用。二是政绩观发生扭曲。由于当前对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还不健全,对会“喊”资金,大搞“政绩工程”的,往往不仅不追究,甚至还有可能被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视为政绩突出的“好干部”。于是少数领导干部不惜慷国家之慨,在专项资金上大做文章,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三是利已主义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把专项资金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分“一杯羹”。(2)缺乏资金统筹意识。多数县级 财政部门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统筹、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使用,依然是预算内外资金分块单独管理,造成了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资源配臵无效率。(3)缺乏依法理财意识。长期以来,各用款单位对不计息、不偿还的财政性资金存在“好用”、“不用白不用”等错误认识,少数单位只热衷于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争取,只要把资金争取到手,就可以随意使用项目资金,不注重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控。主观上认为拨到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加之目前公用经费定额不够合理,只有一个综合定额且定额偏低,单位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争取财政资金,而较少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支出,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项资金“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问题突出。
2、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漏洞。(1)资金配套制度不够合理。目前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按一定比例进行资金配套,面对上级越来越多的资金配套要求,县级财政尤其是贫困县财力捉襟见肘,出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钓鱼项目”。吃饭财政长期得不到改善。为了本地本部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是主动挪。将项目资金用于弥补本地本部门工作经费和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被迫挪。一种情况是目前专项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各级政府进行资金配套,但县、乡财力普 遍不足,为争取到项目不得已“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在下拨的专项资金中动手脚、做文章。另一种情况是跑资金过程中形成的隐性成本,甚至不排除有的单位在跑个别项目时“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专项资金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够健全,尚未做到一个专项资金或一类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给管理和控制带来不便。同时,财政支出监督力量不足,方式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后检查多,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分口管理专项资金,各专项资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实际利用效率不高。
3、从实际操作上分析。(1)有些单位在项目申报上很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同一个项目多个名称申报,有的一年换一个名称申报。(2)有些单位对各类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不设臵专门账户,与其他资金混在一起管理,专项资金被挪用、抽逃或挤占。(3)有些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造成了资金浪费严重的问题。(4)有些项目完工验收时,只是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不涉及资金上的检查验收,使得专项资金基本上处于失管、脱管的状态。
4、监管不到位。一是财政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绝大部 分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施工,财政部门只负责拨款,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财政部门几乎说不上话,难以实施具体监管。对资金如何使用,工程设计、概算、施工、验收、决算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无从过问,仅仅依赖于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如此,资金、项目违规运作便有机可乘。二是审计监督“鞭长莫及”。按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经审计,以审计意见作为工程结算和验收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审计部门难以应对,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无人过问,这就为项目不透明实施,资金违规使用,虚列工程量套取资金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四、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方法与对策
1、树立以法理财观念。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做好理财用财的文章,带头执行财经纪律,不指使下属人员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用财。
2、健全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如果各用款主体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就会最终实现专项资金的优化和高效益,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作出科学的,对 各个行为主体既有约束又有奖惩的激励制约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与执行、项目合同方法、支出范围标准、绩效预算管理、项目监督机制、奖惩措施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应出台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确定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特定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的有制可依。
3、强化监督,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财政业务处室要在搞好部门预算编制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算执行、监督资金使用、参与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确定以及对支出标准的规范上来, 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建立起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业务处室的日常跟踪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要实行奖励与惩罚对等的制度,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的在今后的立项上予以削减;挪用专项资金的,要从单位预算中扣回;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效益发挥好的给予奖励。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纪检监察、中介机构等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审计部门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通报,并通过经常性后续检查、追踪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审计意见和决定 的落实,转变重检查轻整改的做法。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记入个人档案与奖惩和升迁挂钩。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曝光的公开曝光,构成犯罪的,要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真正建立起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体系,保证各项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4、强化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各地方和部门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这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该如何进行管理,最终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与管理方法。再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尽快调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补助结构与补助方式,做到立项科学、切实可行、资金安排适当,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最后,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规定各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核定、预算执行等方面建立财务管理科室和资金管理,以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此外,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必须建 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5、减轻县级政府资金配套压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在配套资金的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对贫困县给予配套资金减免,切实解决因县级少量资金不到位而导致整个项目无法惠及群众的问题。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探索建立配套资金承诺制度、论证制度和奖惩制度,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必须将预算做实做细,对投资虚列、套取上级资金等行为采取严厉惩戒措施。
6、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项目比较多,几乎所有的支出项中都有专项拨款,必须实行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首先,各级财政资金管理部门要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先后排序,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模式,减少或避免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具体操作时,可把专项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市、县一级财政,由市、县立项实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用于重点项目。同时,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是分类管理,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对不同性质的专款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二是专款专用,要建立专门帐户并指定专人管理。三是统一决算,财政专项资金虽然是在预算 编制之后所安排的资金,所有专项资金在年终结算时进行清理,分门别类。
7、强化问责,加大监督惩处力度。要按照“项目批到哪里,责任就跟到哪里”,以及“资金流到哪里,监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一是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立项、审批、使用的全过程。树立项目全程跟踪问责,项目决策终身问责理念,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的责任感。要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从政意识,规范和制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防止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体腐败行为的产生。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部门监督,财政部门要参与立项、预算以及资金的调拨使用,定期开展检查,实行全程监管。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基建管理部门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勘测、统计、施工等工作,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此外,还要重视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促进专项资金合法使用。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各职能部门在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对发现专项资金方面 的违规违纪问题,必须从严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执纪办案的职能优势,在虚拟立项、违规审批、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擅自调项、规避招标以及贪 污贿赂、侵吞国家专项资金等腐败问题的查处上取得突破,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违规违纪问题上重点突破,在利用专项资金进行集体腐败上强力突破。要在对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上动真碰硬,加强对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要在组织处理上动真碰硬,切实强化问责追究,促进领导干部谨慎用权,科学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切实发挥案件的治本作用,深入剖析专项资金违纪违规案件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完善制度,阻塞漏洞,并适时公开曝光一批违纪违规案件,以案说法,警示社会。
8、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部门领导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财务计划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要配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经建二科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