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贸合作唱大戏两岸交流写华章
经贸合作唱大戏两岸交流写华章
福建 倪豪孔
[背景材料]
1.2006年4月15日下午,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了闭幕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炳才在闭幕式上宣读了本届论坛共同建议。
2.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
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论思考]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市场经常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特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开放性要求两岸打破僵局,实现“三通”,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经济的全球化与对外贸易的作用。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表现。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有利于共同发展。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大趋势,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春节包机能够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当然,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我们必须同“台独”分子做艰苦的斗争。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国家职能。举行两岸经贸论坛,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2.我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3)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专题训练]
1.连战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说:“假如台湾没有机会到大陆来生产,或者大陆不允许跟台湾合作,相互的一减掉,台湾不过就是100多亿,大陆也不过就是100多亿,在世界的市场上无关宏旨,但是合起来叫什么?叫做1+1大于2,事实数字会说话。”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3)(4)B.(1)(3)
C.(2)(4)D.(1)(2)
2.连战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只是坐而言,只是在这里Making a point。但是,后天会议结束了,我们要起而行,我们要争取绩效,要Making a indifference。”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C.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参考答案:
1.A 2.D
第二篇:后金融危机下两岸经贸合作
引言
自2008年开始,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乃至最后愈演愈烈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随着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美国经济的好转以及新兴国家因为通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都标志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以及国际经济体系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有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同时,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两岸经贸关系自92共识达成之后开始恢复,至此,两岸三通已基本实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岸都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出口投资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上升等问题。这也意味着两岸经贸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后金融危机概述
1、后金融危机概念阐释
后金融危机是指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经济触底到经济回升乃至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间隔。
2、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由于其失败的资产证券化计划所导致的损害横扫了房屋市场及其企业,继而引发了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令更大量的银主盘被银行在市场上抛售。这些过量的房屋供应使得周边的住屋价格都大为下跌,致使它们容易遭法院收回拍卖或被放弃。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世界经济联系正愈来愈密切,鉴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受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由最初只影响到那些与房地产无关的普通信贷,进而影响到那些与抵押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从而导致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发生,最终包括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和HBOS都开始面临了压力。就连美国最大的存款及借贷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和大型投资银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证券都未能幸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形成波及全球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3、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行的正常信用关系遭到破坏,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官方储备减少,偿债困难等等各种迹象都表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世界经济遭受重创。
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目前世界经济已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个时期可能是两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长。各国经济尤其是中国都临着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问题。
二、两岸经贸合作概述
1、两岸经贸合作背景 1987年底,两岸长达三十多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以及其他各项交流活动都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衍生出种种相关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其一贯遵循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2、两岸经贸合作历史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自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后,于2001年1月1日起,台湾海峡两岸开始实施小型的三通模式,实现两岸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两岸终于实现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转变。
3、两岸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消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台湾经济和大陆经济都开始回升。
中国大陆政府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和刺激消费与扩大投资政策,总体经济仍保持在8% 以上增长的较高的增长速度。台湾经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由于两岸经济合作效果的逐步凸显,两岸贸易也出现较高的恢复性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也将会出现新的发展,并且在投资方式以及地区和产业布局等方面都会出现新的调整。
2010年9月21日举行的“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上,来自两岸的学者专家对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如何能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1年7月21日,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海贸会)与台北世贸中心共同举办的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产业发展商机研讨会19日在台北举行。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后金融危机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
1、政策层面:十二五规划为两岸经贸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扩大以消费需求为主的长效机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等目标,将为两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的重大机遇。在能源方面,大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路线,这样就会使可再生能源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明确的发展战略、政府政策支持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发展基础,都为两岸合作提供了条件。
“十二五”期间大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也将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深刻变革,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高速增长的服务业和以高附加值及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将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因为台湾经济体量小、外向度高,内需对经济拉动力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部力量,抵御世界性风险的能力偏弱。所以需要与经济体量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并且已经和台湾形成良好经济联系的大陆地区加强经济合作交流,以增强自身对经济风险的抵抗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条件。
2、两岸金融合作领域面临新机遇
由于ECFA的签署和正式实施,逐渐打破两岸的贸易壁垒和制度障碍,不断推动两岸的经贸和金融的融合。内地作为主体经济,台湾重点发展科技孵化产业,两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制度的合作、优势互补、经济融合、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对两岸经济金融圈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作为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平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当重点在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发展双边品牌、加大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着力。这些都为两岸金融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2011两岸金融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上,王兆星透露,目前,已受理和批准了13家台湾地区的银行来内地设立分行或代表处,台湾地区的银行监管部门也批准了内地的4家银行到台湾设立代表处。(资料来源:经济观察网:http://www.xiexiebang.com)这意味着两岸金融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两岸银行业,证券业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在未来的不久,相信两岸的银行监管部门也将可以直接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对话,这将为下一步两岸银行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奠定更好的基础。
两岸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中央在金融业开放方面给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很多的鼓励政策。例如:鼓励台资金融机构参股或设立子公司,放宽台湾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开展业务的相关要求等等。这些可以让台湾的金融业者直接参与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金融需求。未来不仅台资银行有机会在大陆经营较具优势的资金及财富管理业务,证券业期待进行的A股经纪,也在海峡证券成立后开始起跑,未来海峡西岸金融业务有望成为台湾金融业者的成长新引擎;而大陆也可通过与台资金融业者的交流,学习先进的金融技术,双方合作将日趋紧密。
3、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人才回流
金融危机的爆发催发了新一轮的海归潮,金融危机成为外资行人才向中资行回流的转折点。据有关业内人士透露,以前外资银行的饭碗无疑比中资银行更“吃香”,不仅应届毕业生纷纷首选到外资行工作,而且中资行的骨干也频频跳槽过来。但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国外就业压力大,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外资银行风险跨境传染的形势依然严峻。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不容忽视,运行和监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选择回流。
对面临着经济复苏和发展,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大陆和台湾来说,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急需处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熟悉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优秀人才。而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更加专业技术知识,更丰富工作经验的海归们,毫无疑问会为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这次金融危机将逼迫我国经济结构作出重大的调整,需要借鉴西方社会的先进的经济发展经验。无疑,创业型海归将面临国内各类产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对海归人员自主创业也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这也将令其拥有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4、两岸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投资合作方向由“单向”向“多向”发展。贸易方式多元化发展。
两岸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互补性。首先双方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上差异悬殊就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陆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无论是在绝对量和相对量、结构和品质还是在其潜力与开发利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其次,大陆还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劳动力资源。相比之下台湾工业开发所必需的矿产资源极为贫乏,同时劳动力也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短缺。最后大陆资本相对不足和台湾丰裕的资本,也正好形成资本投资的互补。由此可见。大陆和台湾的两岸贸易整体上呈高度互补水平,两岸高互补的商品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产业内贸易方面。
此外随着两岸经贸规模的扩大,合作领域的扩展,使得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台湾高水准的技术和品质,加上海峡西岸不断成熟的市场基础,两岸有望联合打造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品牌。发挥合海峡两岸各自的产业、人力资源和研发等长处,优势互补。通过共创品牌、两岸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与分工,建立通路、增加附加值等,可以提高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扩大双方在世界市场中的影响。
近年来,薪水上涨、经营成本上升成为投资大陆台商的共同体会,撤资、内迁成为一些企业的选择。大陆投资环境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趋于升值,对大陆台商的代工生产模式将是重大挑战,而对着眼于大陆内需市场的企业则是重大机遇。
从长远来看,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将成为台企最重要的市场。而作为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海岛型经济体,台湾正面临重要的经济转型期,将逐步改变主要依靠欧美消费市场的态势,把外销市场向大陆新兴市场倾斜。双方在贸易往来规模和方式上有更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
四、后金融危机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挑战
1、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市场的依存度也相应下降,从近两年的40%降为11月份的33.6%。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项目与投资金额均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态势。依商务部统计,2008年1至9月,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692个,同比减少31.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4.6亿美元,年增长7.3%,而合同投资金额持续负增长。依台湾方面统计,2008年1至10月,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为83亿美元,年增长仅9%,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如今,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过去,全球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个时期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这对两岸经贸发展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挑战。
2、两岸经济结构差异
从两岸贸易贸易产品来看,大陆对台输出的商品主要为民生用消费品和轻纺、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其中以中药材为最大宗,占输出总值的33.4%,第二位是鱼类,占27.54%,香烟占10.07%,居第三位,仅上三大类产品就占大陆对台转出口的70%以上。而台湾输往大陆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原料和机电及零配件,其中人造纤维、纱布占40.96%,电机与零组件占10.15%,塑胶原料为9.74%,机械设备8.49%,上述产品占台对大陆出口的将近70%。由此可见,两岸贸易商品结构呈现出落后地区对先进工业区的形态。由于大陆产品附加值较低,台湾出口的产品附加值则相对较高,因此不利于缩小两岸贸易不平衡的差距。
从长远战略目光来说两岸未来会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自从关税减免以后,大陆具有价格优势的同类产品可能会对台湾相关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自从2009年ECFA开始谈判的时候,台湾方面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纺织业和农业,导致ECFA早期计划中,台湾纺织业反对声音最大的18个项目没有列入其中。因此 ECFA实施半年多以来,其作用尚未完全凸显。当两岸经贸联系程度越来越密切之后,大陆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与台湾同类产品直间的矛盾和摩擦仍会是不可避免的。
3、两岸贸易发展不平衡状况持续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两岸间的贸易形态基本上维持着台湾出口(大陆进口)高于台湾进口(大陆出口)的状态,并且差额日益扩大。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两岸间的贸易十分不平衡,台湾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大陆则一直处于“入超”地位,且随着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差距不断扩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当局实行“管进不管出”政策、限制大陆产品的进口但是几乎允许所有的产品通过间接的方式出口到大陆。使得两岸之间虽然贸易额逐渐扩大,但是大多都是间接贸易方式,少有直接贸易。另一方面则是大陆坚持开放政策,率先单方面开放了大陆市场,采取“同等优先,适度放宽”的原则,即凡大陆需要进口的商品,都允许从台湾进口,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在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从台进口。
虽然两岸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但是两岸的贸易结算并不是以人民币或者新台币结算,而是通过第三方货币美元来结算的。这不仅使得两岸外汇资产可能大幅缩水,还面临汇兑成本增加以及汇率风险提高的问题,增加了两岸企业经营的风险。同时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日益衰弱加上此次由于美元危机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会使得双方以美元会结算货币面临着更大的外来风险。两岸在金融合作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就目前两岸的金融合作情况来说,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这已经成为制约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的瓶颈之一,与两岸经济大合作的前景很不相称,尤其是从2008年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两岸的经济增长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但是两岸都面临着外部需求下降,出口投资增长速度减缓,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等等问题。虽然第一阶段ECFA早收清单,且效果显著,已经为金融业争取诸多优惠,但主要受惠者还只限于银行业,对相关的证券业和保险业来说并无太多优惠。
4、台独分裂势力的蓄势破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更加明朗;两岸的交流频繁、联系的日益密切,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两岸关系不断好转的过程中,少数台独思想严重的当权派和国际反华势力不断阻挠,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其中西方国家的对台军售,尤其是美国的对台军售,成为了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两岸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1、抓住有利时机,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今年是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大陆“十二五”规划首次把发展两岸关系单独列章进行了专题论述,并提出了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合作等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方向。这不仅是近几年两岸经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大陆进一步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真诚愿望。两岸应根据ECFA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的共识,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通过协商投资谈判,建立两岸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合作机制 以植根两岸,促进双方产业对接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和投资环境。维护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秩序,减小两岸出现对立或冲突的风险,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发展。早日迎来两岸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黄金时期。
2、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加强监管合作、货币合作、市场合作、机构合作。鉴于国内是通过在香港上市,走向国际市场,筹集了很多资金,对内地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的内地的大企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内地的经济发展作用起的很大。所以两岸的合作首先可以考虑在两岸之间展开全方位的,在金融方面的监管合作,这对于两岸的经济合作来说将会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会为两岸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目前正是推动两岸贸易以本币结算的一个绝佳时机。因为作为世界国币的美元在世界中的影响力正日渐衰弱,美国仍深陷金融危机之中。而人民币稳定升值,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况且台湾与大陆贸易金额很大,若两岸贸易能够以本币结算的话必将利于两岸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使两岸免于积累过多外汇,逐步摆脱对美国和美元的依赖。
3、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深化产业优势互补,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展两岸贸易关系
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行业重点重组的加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陆出台了一系列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外还颁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对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加速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布局,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都会发挥充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外部条件,对两岸深化产业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说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2010年双边的贸易额已接近1300亿美元,其中台湾的顺差是778亿美元,台湾在大陆已经落户的企业达到3万多家,落实的投资资金已经多数470亿美元,长期以来两岸在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往来已经相当密切,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以及第五大进口市场。台资占大陆累计吸收外资的5.6%,排名第五,产业链也紧密相连,在这样一个互利共存双赢发展的条件下,大陆与台湾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密不可分,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两岸应加强经济合作,步调一致,携手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化为危机,共度难关,迎来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新时期。
结论: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力的衰退,后金融危机的余波也日渐减弱,“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正式实施,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落幕,大陆就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宣布了大陆方面为此制定的10项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为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两岸虽然都面临着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下的不利经济条件,但是只要双方齐心协力,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必能早日走出后金融危机的阴影,化为危机,早日迎来两岸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两岸基层交流
两岸基层交流
海峡之声网8日讯(记者宋印伟程娟娟王倩)在日前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中,如何深化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与会嘉宾的关注重点,来自两岸基层社区的代表各抒己见、畅谈心得,代表们一致认为,应该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因为基层民众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所在。
台湾村里基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郭云辉代表台湾基层社区介绍了近年来台湾基层社区赴大陆交流的情况,郭云辉表示,大陆基层社区具有自己的特色,值得台湾学习。“不管是外在的建设还是内在的管理,都令人感受到大陆进步非常大,而且还有很多合理的规划在运作。”郭云辉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对此表示,大陆基层社区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其实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基层社会孕育发展的最好体现,通过两岸基层社区交流,可以让台湾民众更加深切地了解大陆基层社会的真实风貌,有助于一部分台湾民众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刘国深指出,大陆的政治体制可以确保基层社区建设集中力量、发挥效率。“社区建设做好了,台湾朋友自然会心悦诚服,不用说太多的道理。”刘国深欣慰地说。
两岸基层民众互动热络
在研讨会现场,郭云辉表示,台湾中南部还有不少民众没有来过大陆,更有不少的中南部民众受民进党的政治误导,对大陆的心态僵化不变。他希望通过交流活动让台湾南部民众消除误解,正所谓“眼见为实”。“中南部的一些民众长期受民进党的影响,有的人甚至没来过大陆,我希望更多的乡亲亲身感受一下。”郭云辉说。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本次交流,郁慕明表示,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归根结底就是心灵契合,让两岸民众的心灵拉得更近。“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心灵之契合,心灵契合最要紧就是让大家多了解,让基层民众也能够参与论坛。”郁慕明说。
从2008年开始,两岸基层社区交流每年都在持续深化,包括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交流沟通平台,都针对两岸基层交流展开务实的研讨、制定具体的举措,并举办专项活动展现两岸基层民众的风貌。刘国深表示,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措施,促进基层社区深化交流,“关键就是要有持续性,就是要能够自我造血、自我循环,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机制,让两岸老百姓有利可图,不一定是经济的利益,要能实现自身价值。”刘国深还以厦门举例,厦门正在推进“美丽厦门”、“和谐厦门”,台湾基层朋友可以来了解厦门的社区建设管理经验,这其实只是大陆基层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如果说两岸经贸交流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两岸基层交流则是根连根。基层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推动两岸县市乡镇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建更为牢固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越来越多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帮助最大。
“两岸交流中,年轻人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年轻人是两岸发展的未来。”今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两岸总决赛颁奖典礼的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向中国网记者表示。
“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两岸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来自海峡两岸的23所高校的23支队伍获奖,4支来自台湾高校参赛团队名列前茅。
杨毅认为,当今世界,网络已然成为两岸年轻人沟通与交流渠道中最为普遍和熟悉的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方式加强两岸年轻人的交流交往异常重要。
谈到两岸年轻人的民间交流,是否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时,杨毅认为,两岸青年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还可以更为多样化。“本届比赛以网络商务为主题,但围绕网络话题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空间很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深这种交流。”
此前,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曾表示,大陆一贯积极支持两岸的教育和青年交流。杨毅对中国网记者说,越来越多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帮助最大。
海峡论坛:基层交流弥合两岸差异
华夏经纬网
2011-06-16 14:27:14
字号:小大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致辞,谈到进行基层交流的重要性。旅美学者王名舟今日在香港中评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实行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是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促进和弥合两岸存在差异的交流形式。既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还可以促进经贸发展,更能推动两岸高层的政治互动。
全文摘编如下:
6月1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致辞,谈到进行基层交流的重要性,说这样可以“让两岸民众了解更全面、理解更深入”。贾庆林并且指出“基层交流是人民的直接交往,不需要太多资源,也不拘泥于形式,一次聚会、一杯清茶、一通电话、一封电邮,都可以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实行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的确是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促进和弥合两岸存在差异的交流形式。基层交流与高层交流,或者说与当权者之间交流的不同点在于,高层人士的交往主要涉及政策设计的谈判或安排,而基层民众则往往则重于实际和具体的沟通,并主要表现为文化层面的沟通。例如一通电话、一封短信、一个问候、或一次家庭访问等等,民众只要通过简短的语言就可以进行心灵深处意识的交换,疏通误解,理平埋怨,在潜移默化中求同存异。
两岸政治上分割60多年,催生出了某些差异,但在文化上仍然同属中华文化大范畴,这给了两岸进行基层交流的基础和方便。台湾与大陆60年来出现的文化差异,还是只是中华文化大范畴下的小差异,这种差异性只要一沟通就可以填平和弥补。这就像大陆的各个不同的地区一样,民众的喜好风俗都有不同。如东北流行二人转,江浙流行越剧,成都流行川剧,等等。这些小小的文化差异,只要加强不同地区民间的来往,就很容易互相接受,互相欣赏,甚至互相学习和普及。
两岸进行基层交流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手段和形式,除了贸易经商之外,民间的走亲访友、邀请演出、学术交流等等都越来越越活跃。加上即将开始的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使基层交流将更加名付其实。当然,今年6月28日即将开放的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是台湾当局60年来第一次让大陆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游览宝岛台湾;而大陆开放让台湾民众自由行则在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实行了。台湾当局现在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做了一件十分有利于两岸弥合差异的大事,朝实质性发展两岸关系迈出了关健一步。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对促进经贸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据有人估计,个人游开始后,今后3年可为台湾创造17000个就业机会。按现在规定以每天开放500人,首批开放的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厦门等来计算,据说一年就可以为台湾带来90亿到150亿新台币的经济效益。这样好的经济效益,台湾基层民众、台湾当局甚至民进党也都举双手赞成,何乐不为。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能够弥合两岸久已存在的文化语言上的差异。两岸语言上有差别,主要表现为对汉字的简、繁区别问题。大陆以文化开放的态度实行简化字几十年,但并未禁用繁体字;台湾当局沿用繁体字却一直采取禁锢简体字政策。这样的差异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在民众的心里一定会认为不应该继续下去。有鉴于此,台湾当局应该加油,尽快取消禁锢简体字的陈旧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但不管怎样,基层交流扩大一定能把简体字带到台湾大街陌巷,使两岸语言文字加速统一。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也一定能推动两岸当局的政治互动,促进统一进程早日开启。只有两岸政治上统一,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打开大门,让一个强大的中国走出去,自信地登上世界大舞台。两岸民众通过基层交流先行握手,再用民众之手拉起当局之手,最后形成和解和平和谐的大气候。这就是以民间带动官方,以基层推动上层,最终达成两岸融合。
第四篇:海沧保税港区: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桥头堡
海沧保税港区: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桥头堡
“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将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凭借独具的对台区位优势,对接台湾高雄、台中自由港,拓展广袤的内陆腹地,发挥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中转站的功能,建成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海峡两岸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
厦门与台湾一水相隔,海沧保税港区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保税港区。海沧保税港区可望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最佳选点。
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海沧保税港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一极。海沧港北接上海、宁波,南连深圳、广州,东望高雄、基隆,是海西经济区的发展龙头。目前以海沧保税港区为中心,往北如福厦铁路,往西如厦门至南昌等地的海铁联运专列、厦成高速等,往南如厦深铁路、厦漳跨海大桥,以及港区内部集疏运通道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随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逐渐从厦门本岛转移至岛外,进出口货物也逐渐由岛外码头办理。而海沧港区作为离厦门最近、发展速度最快的港口,已经承担起厦门港区50%左右的集装箱吞吐量。
独有的对台优势赋予了两岸经济合作对海沧保税港区更多发展期待。近年,两岸经济快速回暖,政经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已正式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厦门海沧距离台湾高雄港仅165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个小时,以保税港区对接高雄港,台湾的轻工产品、化 工产品等就可以在保税港区聚集后向内陆集散,大大便利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有效对接高雄港等国际大港口,大力发展国际中转,海沧港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可以说,地处厦门、依托台商投资区而建的海沧保税港区就是为台而建。海沧保税港区已经被赋予了两岸经贸合作的使命,其发展也将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010年5月10日,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与高雄港务局在高雄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加强物流产业、海运市场资讯交流,为区内企业提供经贸交流的必要协助。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签署,使两岸经贸合作更加便利。海沧保税港区积极构建与台湾高雄自由贸易港区之间的绿色通道,实现两区政策功能互享、优势互补、企业互动、资源互用,共同打造面向亚太的区域航运物流中心。
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五篇: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台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 2013年3月25日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举办海峡电子商务发展论坛
自2008年4月10日举办第一届“海峡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随后共举办了五届(2008年-2012年)。论坛邀请嘉宾包括商务部信息化司领导、海峡两岸各地电子商务协会、全国各地电子商务精英的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并受到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届精英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论坛已经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盛会。
(二)组织举办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
在成功举办电子商务论坛的基础上,2011年12月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台湾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合作,共同举办了“首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首届博览会充分发挥海西优势,吸引众多台商来参观参展。博览会期间,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台湾中华电子商务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进一步增进两地交流、合作。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中国联通厦门分公司签订《全面通信战略合作协议》。据统计,首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81.1%的企业参展以企业宣传为主,34%的企业参展是为介绍新产品,28.3%的企业是以销售产品为主,45.3%是企业是为了开拓市场,43.4%的企业参展是为了寻求合作。
(三)建设海峡电子商务创业园
在思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施工改造,累计投入1500万元建设资金,园区于2012年6月27日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园区现有建筑面积1万4千平方米。目前已有厦门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bay旗下的Paypal、厦门思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电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与园区签约,其中12家企业已正式入驻,总承租面积1万多平方米,注册资金累积达1亿多元。盛大“盛付通”也有意在园区设立销售分公司。
二、两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电子商务合作已经取得诸多亮点成绩,无论是台湾业者,还是大陆业者,都从中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果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登陆”的台湾电子商务业者,数量已逾数千家,且已在大陆扎下深根。2006年,台湾网劲科技与北京全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结盟。随后,百余家台湾商铺通过与淘宝网、新浪网合作,进一步带动了两岸电子商务的往来。大批台湾商铺将产品发往内地,不少商铺更是直接在大陆租用仓库,以克服两岸高昂的物流成本。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地缘优势。加之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密切,都将有利于两岸开展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电子商务合作。2011年初,中国电信与中华电信签署了《海西经济区信息化建设业务合作意向书》及《iEN智慧节能服务商业合作协议书》,尤其双方计划成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跨足网络购物市场,创两岸电信业先例。据了解,通过中国电信与中华电信合作成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两岸商家可上架贩卖商品,两岸用户未来都可通过该平台,上网购买热门商品。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合作,不管官方或是民间企业,社团也多都积极交流,台湾方面更拟订了华文电子商务发展计划,协助台湾商品与服务拓销至大陆,并辅导相关企业跨境经营大陆电子商务市场,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着一些有待突破解决的问题。
1、电子商务经营方面
目前ICP执照,台商企业仍无法单纯以台资企业取得,透过合资或是第三方取得经营资格则存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个单纯的网络零售买卖的平台到底是要有ICP执照或是ICP备案即可,不仅在台湾有不同的说法,在大陆实际也是各有不同见解。因此台湾服务商遂采取了合作对接的方式,而商家也在这些合作的平台中求发展,但不免仍有许多限制。
另外,许多台湾企业发现即便想通过网络零售来开拓跨境市场,但各种规范将使得企业最终还是要落地设立公司。此时税务、办公室、员工等等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尤其是两岸税制不同,商标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等,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几乎都必须交由专业人员协助才能妥善解决,其他各种两岸在工商行政管理的差异也是多有不同,这也阻挡了许多台湾中小企业的大陆电子商务之路。
2、物流快递方面
首先在商品准入方面就会让许多中小厂商为难,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后续还有检体标签、商品检验、流通许可等等,办理手续繁杂。大三通之后大宗贸易的物流通关问题不大,然而网络零售的往往是少量多样,直接快递费用偏高,不适合单价较低的商品。从小三通进则往往无法取得正式发票,且通关并不稳定。
目前有厂商为使两岸物流更有效率,正在推动共仓共柜共配的方式。先在台湾集中共仓,透过海运共柜到大陆,再依据各电子商务平台需求进行共配。此模式是否能满足台湾企业的需求尚有待观察,其中包含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速度与到货速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此模式稳定,将可使物流费降低,库存量下降。
3、资金流方面
两岸网络零售业者熟悉的在线支付工具并不相同,台湾方面更习惯于信用卡的支付模式。目前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由平台服务商引入台湾之后,解决了网络零售部分收款问题,但透过第三方支付收完款后,资金仍停留在大陆的账户之中,受限于外汇资金的汇兑,厂商如何顺利解决资金周转仍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4、网络营销方面
大陆网络营销方式之多,就连本土企业也未必能熟悉,更何况是一海之隔的台湾企业。加上不少企业习惯只当平台供货商,更少深入对网络营销的了解,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也就无从规划起,另一方面台湾商品在网络市场知名度低,本身产品单价较高,因此投入的营销成本自然不小,但也由于对于大陆网络市场的陌生,也就不容易评估投入与产出的效益。
三、2013年主要活动
1、举办“第二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
2、组团参加“2013两岸云端服务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将于2013年6月在台湾举办该论坛,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作为论坛协办单位,将组织厦门电子商务企业代表团参会。
3、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将在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指导下,努力将“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成为厦门市第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