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22: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

第一篇: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

浅析“中体西用”思想

学生姓名:吴小赖学号:20095011218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马小帅职称:教授

【摘要】“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传统体制为主,用西方科学文化来促进本国发展,不仅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必要途径和过渡环节, 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走向西方化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本文从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并着重阐述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 中体西用内涵历史作用高等教育改革

一.“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中体西用”思想是晚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以后,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为改变落后的状态,由代表地主阶级的改良派提出的改良纲领,其目的除了要维护衰败的统治秩序外,还力求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封建统治者一直认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但是中世纪末以后,西欧国家科技和经济日益发达,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却依然是唯我独尊、傲慢自大,拒绝与外界来往

鸦片战争的开始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政治和社会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西方文化激烈地冲突和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特点。民族的耻辱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19 世纪60 年代以后,洋务派积极向西方学习,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希望通过文化创新和整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而发挥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体西用”的内涵

从以上对“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历史考察不难看出“中体西用”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所谓“中学为体”在实质上是说以“孔孟之常经”为体,而不是指中国的半殖民地封建的社会体制。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改良派,他们都恪守封建秩序,坚持纲常名教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不动摇统治之根本。所谓“西学为用”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即所谓的“富术”,一心想从改变硬件设备来提高国力。想法固然不错,但治标不治本,他们并没有触及到西方先进技术的核心,因为当时的列强并不希望清王朝强大起来。结果,盲目的行动不仅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还加剧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劳民伤财。总之,晚清时期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有它深深的时代烙印和局限性,它不能为中国富强而用,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 “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从此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寻找救国之路。中体西用就是这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之路的第一次尝试。中体西用思想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封建保守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 使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露出了第一缕曙光, 意义深远

(一)“中体西用”思想的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 并不是偶然的, 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和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 英帝国主义率先用大炮轰开中国关闭了数百年的国门之后, 俄、美、法等列强也接踵而至,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维护其统治, 解决民族和阶级矛盾, 摆脱困境, 清王朝统治者不可避免地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 这为“中体西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二)“中体西用”掀起了解放思想, 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中体西用”思想是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远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近代文化, 不得不向西方学习的产物。“中体西用”是连接中国封建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桥梁, 它的出现, 为一些深受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影响的人士提供了一

条可以接受的学习西方之路,使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投入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去。

(三)“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教育是个封闭的体系, 它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以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官僚为唯一的目的, 学子们也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 以为封建王朝服务为最高人生理想。在这种封建教育的影响下, 中国形成了“重道轻艺”、“贵义贱利”等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 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鄙视, 对传统文化盲目尊崇。“中体西用”思想虽然强调“中体”, 但“ 西用”也是其必需的内容。为了做到“西用”,一些洋务派官僚不得不发展新式教育, 促使中国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四)“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的科技人才

“中体西用”改变了部分中国人认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的观念, 使他们也开始重视西方科技的引进。大量的西方科技书籍的引入, 为中国科技教育提供了教材, 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如后来的格致书院不仅从事科学知识的引介, 还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教育。“中体西用”理论创立后, 一些洋务官僚开始重视培养和提拔本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为“西用”服务, 一批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专家也随之脱颖而出了。

三.“中体西用”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种新事物,其产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适应性的。在洋务运动所处的内忧外患的特殊时刻,它是出于社会需要的合理的选择,在当时看来是有进步意义的。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们较快地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备等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战斗力,兴办了一大批洋务学堂,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学习是片面的,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历史的功绩,是这一思想的诞生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历史。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知道了,中国

之外还有先进的民族,先进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时学习西方的片面性是有客观原因的。

然而,“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和弊端也不可避免地在后来的发展中凸现出来,且影响巨大。

首先,“中体西用”源自文化自大的心理。早在春秋时代孟子就说过“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张之洞更是极力否认西方的礼教,在他们看来,中国所欠缺的除了技艺再无其他,而这些技艺天生就不及我国纲常礼教地位之显赫高大。换言之,我们虽然在时局所迫的情况下打算甚至已经开始学习西学,但骨子里我们仍然瞧不起它。正是这种文化自的心理导致我们长期以来抵制变革而固守传统。高等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无论百年之前洋务大学堂还是今天的高等学校,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一思想传统的影响。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但似乎这些改革总是“外铄”而不能“内发”,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延续千年的文化自大心理在作怪。我们在切身感受别人进步和自身落后的同时,又不愿正视现实,因为主动改革的意识不够。这直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缓慢。

其次,“中体西用”违背了“体用不二”的原则。“体”“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一对范“体”是主体,“用”指用处,二者密不可分。顽固派消极保守,提倡“中学”;维新派积极冒进,立主“西学”。顽固派固守了中学的体用,维新派坚持了西学的体用。张之洞则调和其间,搞出个“中体西用”。其用意是化解矛盾,同时也是张之洞作为封建军阀的买办性和他本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的体现。但他却犯下了“体用不一”的大错,维新派的严复就曾经批驳它是“牛体马用”的笑话。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的讽刺则更为辛辣。

“中体西用”的这一方法论上体用剥离的错误对我国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影响巨大。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重视制度的变革,轻观念的更新。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制度的操作性强,显性易学,而观念的主观性强,隐蔽难学。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还远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文化自大的心理使我们固守传统,不愿改革。体用不一的方法论错误才是导致我们重形式上的改革,而不从实质上改变观念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改革中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尤其以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加突出。比如,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改革,其初衷就是还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促成其

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解放。然而,现实的情况如何呢? 一些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高校的管理者由于过于习惯和依赖于学年制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便利,不愿或迟迟难以从思想上转变认识。结果致使原本作为学年制的替代物出现的学分制,从一开始就遇到阻碍。一方面是改革迫在眉睫,一些具体的做法已经开始运行,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严重滞后。情急之下,酝酿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弄出个不伦不类的学年学分制来,既迎合了学分制改革的大趋势,又不动摇已有的根基,照顾情绪的同时也“维护”了高校的所谓稳定。教育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然后才是相关制度的更新。

只有自上而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才可能层层深入,层层落实,而绝不是走相反的道路。思想是统率,在我们大张旗鼓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时候,更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从行动上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坚定一定要如此做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才能有目标,有动力,才不至于重蹈“中体西用”的覆辙。

【参考文献】:

[1]方同义,张瑞涛.中西文化比较纵横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申恒胜,王玲.国家体制建设的悖论、冲突与调适.襄樊学院学报.2007(10).[3]吴永“.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再审视.南都学坛.2009(3).[4]徐寿.编者启事[ C ] 格致书院.格致汇编.内部发行: 16.[5]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 C ]格致书院.格致汇编, 1876: 10.[6]王富国“.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与实践.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第二篇: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编者按:2010年12月24日,“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旨在面向社会各界精英,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现代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想,促进中国经济思想创新。来自全国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界代表、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10位国内经济学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名家作了精彩的演讲,其独到思想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外延与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本刊特发表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对此次论坛所作的综述,以飨读者。

摘 要:思想是时代的灵魂,是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问题归根结底并非体制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中国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经济思想之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智慧和魅力。对此,应加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不断创新中国经济思想,为治理当前中国社会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经济思想;中国模式;思想创新;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Review of “First Forum on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ZHOU Jianbo,DU Haoran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Thoughts are the soul of an era and the foundation of a society, thus the basic issues of Chinese economy are not concerned about system, but thoughts.Profound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especially show unprecedented intelligence and charm since the ‘Open door’ policy, play an outstanding role in world economic thoughts.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which in turn can provide brand new ideas for key economic issues in current China.Key words: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Chinese pattern, innovation, First Forum on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s

2010年12月24日,旨在面向社会各界精英、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现代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思想、促进中国经济思想创新的“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界代表、企业家代表出席并发表演讲。论坛邀请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整理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知通网、《中国产经新闻》等多家国内媒体参与此次围绕中国经济思想创新展开的高端对话交流活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桂田教授和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严清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指出:中国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经济思想之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智慧和魅力。学者们应通过对过去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以及在学术领域之内的积极、深入研讨,科学揭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内在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同时通过科学指导实践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两位教授尤其强调了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重要性,认为现代中国的经济思想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思想史之中会占据特别的位置,因此应对其加强研究;同时,“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主题、内容、形式、研究主题面、会议模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将承载时代和历史的重任,竭力推动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政府经济管理、宏观经济调控、企业经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等各个研究领域的经济思想创新。

一、传统经济理论的思想解读

本次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深层地解读马克思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发表了评论。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的进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冲破了传统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原有国营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走上了独资、合资、股份制等道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曲折后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就产权制度的改革目标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甚至于还没有破题,这个目标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的范畴,民营企业属于私有制(非公有制)的范畴。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人们对这一定位有了重新思考,最近国企一系列追逐利润最大化事件亦引起了社会对上述观念的广泛争论。晏教授认为在此时重温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资料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认为,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应以实现马克思的人本经济思想为指导,并以重建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为最终目标。晏教授指出,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同个人所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是“人人有份”的公有制,是“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而向来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公有制国有企业并不意味着人人有份,实际上都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他们是某个部门、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实际资源支配者、经营管理者和收益分配者。在我国现有体制下,这种部门、行业和企业的所有制往往还演变为首长所有制或第一把手所有制。当然,说这样的所有制一定都是私有制未免武断,如果我们官员干部真正代表党和国家利益,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企业资产支配、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真正体现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求,不是将其转化为谋私利工具,这些企业公有的性质还是有保障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数不清与此相反的实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利益的严重威胁,这些现实使得我们不能不承认,国企全民性质还没有在体制上、制度上得到解决。这样的国企,名义是国家的、全民的,实际上是行业、部门、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国家和全民其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事实上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所有者缺位。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企业改革的核心,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还没有破题。晏教授指出,这几年反危机措施的实施客观上强化了国企垄断地位。垄断从来和健康的市场竞争是对立的,因为这种垄断地位与少数人个人私有更接近,而不是和马克思所说要重新建立的全体社会成员个人所有制更接近。因此,应当怀疑这样的国企,它的全民性质恐怕离马克思原意是愈发遥远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叶坦研究员由金融危机与“称提之术”①①“称提之术”是指关于纸币的发行和管理的某些原则的总称(胡寄窗);所谓称提,更多是指提高纸币币值(叶世昌)。入手,以马克思、韦伯和凯恩斯这三位在世界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学者所论及的中国货币思想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在西方近代经济学、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睿智的内涵。叶坦研究员指出,中国经济思想、货币思想有其独到和杰出的特点,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可将这三位著名学者有关中国货币思想的阐释各举一例加以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货币与商品流通时在第83注提到的亦即全书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就是王茂荫。王茂荫的货币理论有很多内容,其关键核心就是无累于民,它的实质在于希望能够在国和民之间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并不伤害各自利益,这是中国货币思想的一个积极因素。应该说王茂荫的思想能够在《资本论》中占上一个注释是和他本人以及他所在的徽州经济文化世界走向难以分开的。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对社会经济学的研究见长,其名著《儒教与道教》虽并非社会经济学著作,但其中关于货币制度与政策是作为社会学基础的开篇,而第一章第一点货币制度所谈的就是中国,其中谈到:中国的货币制度保持了十分古朴的成分,儒教经济政策观念比较符合财政学的观念,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有相通之处等。同时这部著作的部分参考书目也是对中国货币制度的详细阐述,说明当时中国的货币经济学引起了世界重视。凯恩斯对中国有比较详细而深刻的了解,他主张中国以白银为流通货币、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同时他在做《经济学杂志》主编的时候曾给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写过书评,其中对中国货币有一段评论:货币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从公元前900年起中国就已经使用货币,而纸币的使用也远远领先其他国家。上述这些案例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思想博大精深,至少可以在治理当前社会重要经济问题的时候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主任许建康教授深入阐释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典论述,进而提出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新见解。许教授认为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既有些“急”,又有些“近”。“急”是因为当前所处模式还是“现在进行时”,仍要观察一段时间,我们最近一直讲要转变发展方式,其实发展方式的转变便可能改变模式;“近”是因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模式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所以看得很近的话只能抓住二三十年研究其来龙去脉。因此他主张应在分析清楚“中国道路”问题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中国模式”。许教授认为,“中国道路”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不经过原生型的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寻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曲折历史过程。马克思的珍贵理论遗产——唯物史观在方法论上对认识和探索“中国道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关键是在把握“历史环境”中注意世界历史时空参照系的转换。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五种经济社会形态的范畴,使用的是世界历史时代的时间尺度,只是对大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原生型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简单概括,舍去了新旧社会形态交替的“社会革命时代”,舍去了同时并存的其他社会形态,也舍去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其他生产方式,以及舍去了占统治地位社会形态非充分展开的初级形式和正在发生变异的衰败形式。因此该范畴讲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原生型社会形态全盛时期充分展开的基本特征,所反映的只是大时代的一般历史条件及其演变的一般历史趋势。世界各地区的具体发展道路在根本上受其制约,但不能简单地用前者取代后者。二者的关系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许教授说,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说的是“社会革命时代”世界范围的事,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存在多元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需要有时空参照系的转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能把唯物史观误读为“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许教授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三个“一”,即:占有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积极的成果,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一下子越过整个资本主义时期。应该说,这个思想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却引致了另外的问题:我们不要三个“一”,但是也要跨越,因此只能吸收一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我们并不能避免一切灾难性波折,但是可以利用原生关系派生出来的关系避免一些重大波折。这其中完全是曲折的道路,变成一个谁控制谁的博弈问题,这些可以为“中国道路”打下基石。

北京大学周建波副教授从史料入手,认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和“仁义礼智信”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商道”思想的具体阐释,涉及了企业家在通往成功道路中发现机会和调动力量实现机会这两方面重要范畴,由此明确提出现代企业家的职能作用与现代企业的基本经营原则。周教授认为中国经济思想不仅包括古代、近代也包括当代,但这些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今天、现代就是历史的一种不自觉的延续。具体来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春秋时期“商圣”范蠡的经济思想,主要谈的是商道,在商言商,发现潜在市场机会。这句话是指若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有竞争优势,人们都不干的未来有前途我来干。进一步讲就是指避免竞争,寻求垄断,只有垄断才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而创新就是创造一种垄断的能力。同时,对价格运动规律的把握也是商道的重要方面,要认识到在需求保持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供应增加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更低的价格,一旦价低很多厂商便会不再生产,供应减少使得价格又会抬起来。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在发现有机会的基础上实现机会。由于个人力量有限,而欲望是无限的,因此企业家必须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实现机会,在这其中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将发挥重要的功效。“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根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仁”者爱人,爱的表现就是让利,或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爱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义”者宜也,即爱得合适、爱到什么程度。儒家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分寸,强调“中庸”的概念,“中”是空间概念,不偏不倚就叫做“中”,而“庸”是时间概念,不改变常道就叫做“庸”,只有方方面面都高兴社会才能和谐,让利小了别人不高兴,让利多了自己不高兴而且别人也会害怕。把爱的合适内容规定下来就是制度、规范,亦即“礼”(合同政策)。制度有好坏之分,制定好制度需要有文化,知己知彼,即为“智”。而定了制度要执行制度,运用“文武之道”规范他人的行为,亦即“信”的范畴。总而言之,“仁义礼智信”明确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机会的具体方式,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现代经济活动的思想阐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教授从宏观的视角对当前社会热议的“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诠释,认为中国特色的“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结合尚不能形成一个可称之为“中国模式”的总合模式,因此国人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完成国内经济增长和管理体制“两个转变”大方向的“中国抉择”上来。说及某种新的“模式”,如“中国模式”,贾教授认为的内在逻辑至少包括三点:一是它有别于既有模式,否则将其归于某种已经形成的模式就可以;二是它已具备基本的稳定性,不说已多么“成熟”,但至少要已“成型”;三是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其他主体在类似的条件下仿效或复制。贾教授强调应采用丁学良教授提倡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亦即把国家政权作用和经济资源配置相联系来系统认识某种经济社会模式。从政治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政治模式其实还未脱出“苏联模式”,是要通过最近高层领导加以强调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改革来改造的模式;从经济的角度考察:中国的经济模式还正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后确立的“我们也要搞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方向上演进,而怎样在世界上已相对清楚的“市场经济”基础机制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开拓、改革的工作,目前还远远看不清楚我们最终能够为市场经济模式贡献出什么样的可肯定的质变,而形成一种新的模式。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结合尚不能形成一个可称之为“中国模式”的总合模式。而现存的问题是,把政治方面“权威”的特征与经济方面的“市场机制”相结合,使得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诸多尖锐的、愈益无法回避的和头绪纷繁的矛盾与挑战。那么,在中国是否可以形成政治权力中心强力介入之下,完成经济赶超,实现健康完善的市场资源配置的良性、互补结合,不断提升现代性,或者会是权力中心过度介入与腐败,产生令世人厌恶公权扭曲的权贵市场经济?也就是吴敬琏先生所说的,我们建设的是“好的市场经济”还是“坏的市场经济”?这并不是一件简单地涉及上层集团的事情。对此,贾教授认为应该强调中国决策问题,动员各个方面的智慧共同讨论涉及“黄金发展期”的问题。有三种可以列举出来的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像有些表述说的要展开政治体制和与之配套的全面改革。但由于现实生活中政治体制改革还难以形成“全面配套”的可操作方案,因而这一思路的理想主义色彩可能过重,无法操作更无法落实。第二种选择是只说不做,或治标不治本。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实际上会积累矛盾,积重难返;第三种选择是特别注重操作性层面,在“建设公共财政”导向下,从各方难以拒绝的“加强和优化管理”的角度切入,以政府理财的民主化、法制化,拉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完成我国经济增长和管理体制“两个转变”大方向上的“中国抉择”上来。在贾教授的眼中这一条道路才是最值得看重、最可操作、有可能花费较小社会代价实现较平稳转轨过渡而最终完成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许晓军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的功劳首先应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中国工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然而中国工人又是世界上最低廉的。许教授通过对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家企业的调查证明,中国的工人,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极低,中国的很多企业以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工人支付工资,甚至没有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许教授强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他以饱受社会舆论争议的富士康“13连跳”现象为例证,表明劳动关系不平衡是中国劳动力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所在,进而提出各级工会参与“维权”、理顺经济关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许晓军教授说,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化以后采取了平衡制约的机制,这对促进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这个平衡制约机制,很多行为都属于经济学犯罪。工会是一支有助于劳动力市场化的强大力量,劳资的斗争不仅是合法而是必要的,因此工会是工人阶级强有力的维权组织。我国应当在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平衡制约机

制,避免劳资分配不公以及资强劳弱的现象。同时,工会应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第一是帮助市场经济劳动者实现自身利益;第二是发挥积极作用平衡劳动关系,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是努力促进工会组织的发展,构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保障;第四是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工会的具体实践。许教授还强调,我们传统的工会模式需要改变管理控制的方式,要采用一个自上而下表达渠道的模式,代表劳动者权益和利益,而不是成为企业控制工人、帮助企业干活的工具。

浙江宁波如意集团储吉旺董事长通过翔实的案例与数据就企业后续问题以及接班人的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并明确指出这是当今中国现代企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他认为,企业后续发展事关重大,值得关注。就浙江企业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三大难题,即:转型创新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内销问题,以及节能减排问题,这三大难题对企业的后续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接班人问题则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企业不是个人的,是社会的,聘请职业经理人照样可以办好企业,不能搞“老子是企业家,儿子一定要接班”的模式,尽管一般的老企业家都希望子承父业,但是不能认为父亲是企业家,儿子一定要接班。此外,一名出色的企业家必须要积德行善,热衷于慈善事业,尽可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国家、社会作出一定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隆国强研究员从历史和机遇两个角度入手,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给予了整体的展望。他认为,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面临着三方面的重大改变,一是我国制订的发展战略在变。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系统审视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在此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战略。二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在变。尤其是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外部环境加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在全球分工地位的改变,全球经济将重拾增长势头,贸易投资自由化将取得新进展,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问题影响力将突显,全球经济格局将进一步多元化,这对我们来说既有机会也有挑战。三是内在的比较优势在变。从宏观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加快,今后每年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这使得我国劳动力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也将直接导致蓝领工人劳动力供给不足,工资快速上涨,进而使得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逐渐减弱,本国内在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这三方面的重大改变将使得我国的开放战略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说,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和市场,亦即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来支持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第二个目标就是要确保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强国,未来10年是关键时期。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比较优势,重新审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实施可持续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利用全球资源,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力争掌控国际资源产业链制高点,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审慎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往的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目标,从以往追求外资外贸规模与速度转变为讲求质量与效益;从以往的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以往的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重。当前我们呼唤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高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

此外,山东省滨州市孙承志副市长和广西北部湾银行投资部总经理林岚女士分别就“加快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创新意义”,“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创新步伐,满足企业居民走向金融新需求,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繁荣做出贡献”作了大会发言。

论坛闭幕式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章政教授做了闭幕致辞,对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论坛得以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于嘉宾演讲的思想创新性,这些思想问题是整个论坛以及整个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所要研究的内容。钱教授认为,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并非体制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如果一个人想贪污,那么什么制度都管理不住,但如果自己思想好了,没有约束也会通过自律控制,因此这是一个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问题也是思想问题,现在中国的真正问题是我们马上要实现工业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而不是很多人说的还有100年。北京市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我们看到今天的北京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那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钱教授还指出,在实现工业化的前夕,中国的价格上涨是国际化需要,市场化需要,而并非的一些学者所言的通货膨胀,因此我们需要理性迎接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这些都是重要的经济思想问题却被很多学者所误解,所以说思想研究才是最重要的。最后,钱教授代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向本次论坛的所有与会来宾和承办论坛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想是时代的灵魂,是社会的基础。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经济思想论坛是产生思想的场所,是一片学术沃土。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引发了与会嘉宾对于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更增进了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学术成果的进一步繁荣。

第三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58练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8练 中体

西用 维新思想

[训练目标]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内涵。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评价。

小题精练

1.(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自乙未(1895年)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注:小人或奸人)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段话的主旨是()A.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

B.托古改制 D.全盘西化

2.(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1月月考)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3.(2017·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4.(2016·三明二模)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 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 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 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5.(2017·泉州高三模拟)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6.(2016·淮安四模)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这反映康有为()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 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7.(2016·大连二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时隔四年后他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言”,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时局发生变化 C.朝廷极力阻碍

B.变法遭遇挫折 D.皇帝软弱无能

8.(2016·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大题优练

9.(2017·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改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答案精析

1.A [《劝学篇》乃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所著,“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说明依据《劝学篇》所提倡的思想以批驳“邪说”。中体西用符合《劝学篇》的思想,故A项正确;托古改制属于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属于革命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全盘西化属于新文化运动激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 2.D [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圣人之道,是人的思想和意图”,可以改变的“是法律和制度,是机器和工具,是那些奇技淫巧”,由此体现出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的器械的“中体西用”的观点,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D [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而李鸿章认识到工商业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行动是在洋务运动期间,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国“受人凌辱之原因”,与挽救民族危机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从材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意识到通过发展工商业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4.D [1905年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故B项错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是把满族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并不适应反清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故D项正确。] 5.B [“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说明了其并不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宜效英之存虚君”即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说明不主张革命,故C项错误;题中未提到科学与人权问题,故D项错误。] 6.A [康有为认为社会改革“须循序渐进”,反对进行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正确;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为“至公至平之理”,并没有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康有为支持社会改革,反对的是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由此可见,康有为没有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故C、D项错误。] 7.A [本题从《公车上书》和《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时间着手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认为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 4 战”;而1899年戊戌变法运动兴起,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认为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可见其思想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局的变化,选择A项符合题意。] 8.C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李鸿章对康有为佩服,并且寄意于他,只能说明他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李鸿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反映他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故D项错误。] 9.(1)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

(2)特点: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

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第四篇: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演讲稿)

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崇文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 刘大勇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相比在座的各位校长,我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楞头青。我是于2011年9月份才从崇文街校区的教导副主任岗位上被委派到永安路校区从事执行校长一职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学校管理经验是我所缺乏和急需要补充的。

恰逢此时,2012年北师大项目启动,为我带来了与诸多知名专家、校长、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搭建了和他们共同研究学习成长的平台。三年来,我自觉收获很多,成长很快,现借此机会与大家简要分享: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要比做一个有理想的校长更切合实际。相比理想,思想更便于付诸行动,而这些行动皆是点点滴滴工作中的改进,也就是刘永胜校长提出的微创新。比如说:教师专业提升需要不断接受理论培训,但我们总缺乏集中培训的时间。北京崇文小学挂职期间,教师餐厅中的“精神食粮”带给我无限的启发,挂职回校后,我便立马着手于实施“每日加餐”,为师生补充“营养”,以微小的“教育小故事”启迪老师们的“教育大智慧”,学习培训形式的转变,带给教师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转型功效。

第二是做一个善于管理的校长。山东之行,让我更深地明确了管与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崇文小学白淑兰校长的以情移情式管理,让所有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创爱的事业,真正奔着一个方向及目标:爱 国、爱社会、爱家、爱校园、爱你、爱己、爱他人。

杭州天长小学楼朝辉校长的平和管理,让教职工发挥出了更大的管理自主性。周五例会上一个个老师表现出了如“亮剑”一般的斗志,对问题的研究更是如“遇敌”一般,各组争得面红耳赤,恨不能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一次性迸发出来,他们是极具个性的天长老师。

就像所有的名校长一样,要善于捕捉机会,走到老师身边,走进每个人心里。

我校有这么一位老师,她是由外省嫁到山西的,据了解家庭条件相当不错,本就不是靠工资生活的人。在原单位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她飞扬跋扈,懒散怕吃苦的工作作风。刚到校时代课分工12节课都因嫌累找了我好多次。我只通过一件事便改变了她。一次,她孩子生病了(她家在介休,离学校有半小时以上的车程),跟我发短信请假(上午陪孩子输液,下午到校上课),而我给她回的短信是:“你不用两头赶,孩子的成长,你做为母亲的不能陪在身边,已是极大的伤害了,生病再不陪着,怎么能行?你放心陪孩子,什么时候孩子好了,你再来上班,学校的工作落不下,我安排吧!”第三天下午,她便很早到校上班,并在随后的工作中主动提出成立“永安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并主动担任广播员及朗诵兴趣活动社团的辅导老师。她的转变只是我校区众多老师中的一个。

第三是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团队,校长要做一个会组织的人,要引领每一个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着力打造一支精英团队,而这一定会成为一所学校的“魂”,也就是 “学校内涵文化”。

那么这个团队靠什么来组建?我觉得应该靠“价值引领”,当所有老师为了一个目标而和自己并肩奋斗的时候,这个团队就会是成功的团队。大家遇事时基本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集体利益至上是我们团队共同的追求。目前我校区浓郁的团队气息已然形成。

三年中,我在快速成长,这离不开教育局和北师大项目办搭建的各种观摩学习的平台,这种成长必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引领我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努力和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第五篇:用思想武装头脑

用思想武装头脑 用精心点染职业 同心协力推动双河初级中学平稳发展

李 鹏

三个月来,与大家一起完成了许多项工作,当然,总体是大家在付出,在劳动。在此对大家的辛苦表示感谢!

一是学校项目建设彻底完工,交付使用,正在进行结算,审计;二是绿化及校园文化建设,在黄主席主持并督促下基本完工;三是各项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四是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全体老师以敬业奉献的态度,展现双中的精神;五是完成军训、家长开放日活动,宿舍被罩床单统一基本完成;六是后勤工作步入正规,分别考察多家粮油蔬菜店,并签订了短期合同,为学校临聘人员购买了意外保险;七是通过了市级平安校园复验。总体来说开学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制度建设进度缓慢;考核和奖励细则还未下发;伙食的改进推进力度还不够强;校园及周边的卫生面貌还有待改进,尤其是卫生死角,甚至无人问津;少数学生思想怠慢,纪律性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我相信经过双中全体师生的努力,我们必会让双中更加美好。

今天,我讲以下几点,既与大家共勉,同时也是督促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一、加强学习,武装头脑,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党的19大胜利召开已月余,我们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但当时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还不够深入,因此我们要多读、多悟。体会习总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体会中华民族大国情怀和大国担当,体会祖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品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感受我们的国家百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中国地位日益提高,看到时代周刊封面上那“中国赢了”几个大字,看到特朗普面对中国时的谦逊,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变化。回想我们都是从田间走来,我们经历了一些贫苦和苦难的生活,曾经在追求温饱之中度日,我们要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的需求已经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在追求时尚,购买好的化妆品,追求高品味的生活等。当然不仅是感受,我们还要将我们所感受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感受到祖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变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二、加强业务、科技学习,适应时代。业务能力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能够从容的面对教育教学之中的所有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时代已经变了,马云也说,未来的财富掌握在掌握科技的人手中。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适应未来的时代,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要教会他们适应来时代的能力和技能。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要学会,简单的说你能够编辑美篇吗?你能够用手机制作MV吗?你能够在手机上编辑ppt吗?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急速膨胀的时代,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那么我们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不是失去我们的工作,而是失去在未来社会之中生存下去的能力,失去享受未来生活的机会!

三、主动发现矛盾,找到解决办法,让学校环境充满和谐气息。

党的19大报告之中,总书记将我们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重新定位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时代在变化,矛盾也在变化,针对矛盾的变化,总书记明确地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战略思想。所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去发现我们身边所存在的矛盾,同事和同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自己和家人之间,或多或少因为某种原因而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有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不沟通,不交流,变成了大的矛盾,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后果,甚至引发上访事件,打架事件。这都是可以化解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去交流,去沟通,找到发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所在。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化解不了的矛盾。再说了,又不是什么“杀父之仇灭国之恨”。我建议我们要用心架起沟通的桥梁,我提议:每位老师每天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说至少一百个字,这一百个字里面可以谈谈你的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教学反思、管理经验,可以在群里面开展教研教学研讨、教学交流,可以就某个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甚至还可以发发牢骚,不过我们要慎重自己的言行,不可以妄言党和国家。

四、齐心协力,各部门通力合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运行更畅通。

教学线詹校长的严格要求,大家要全力配合,毕竟教学质量,是咱们学校的立校之本,荣耀之基。这方面我是,绝对支持詹校长工作的。

安全线谢校长全面把关,同样每个人不可放松,安全是保障,总之“零事故!” 后勤服务我带头,不断完善,改进,目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改进教师伙食,降低成本。但也请老师们体谅我们的做饭人员,众口难调嘛。建议全体教师都去上伙,取消小灶,毕竟上伙人多了,伙食费用自然就降下来了。第二为办公室配齐电热水器,让大家早上起来能够喝上一口热水。第三尽快为大家安装好淋浴设备,这里有一个要求,因为我们的设备数量有限,淋浴设备只是在大家运动过后需要去冲一冲,所以我们限定时间在20分钟之内。第四开展职工运动会,为老师企搭建沟通的平台,活跃工作的氛围,越忙碌的工作之中,提升生活质量,健康我们的体魄。第五开展学生运动会,让学生通过展示来找到自己成功的乐趣,这当然与詹校长的管理是不冲突的,教学的管理要求要严格,活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和搭建一个释放的平台,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第六我们尽快的将校园无线网络安装到位,保证所有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无线网覆盖。第七争取明年,给我们的办公室将电脑更换到位。第八争取在后年将我们每位教师宿舍的床、柜子更现更换一新。

班级管理线教导处、德育处、团支部、班主任、教师、家长六部联合,做到规范、精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总之,咱们双河初中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一起工作,就当用心去共同的经营它,让他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我们在这里快乐成功。我也决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咱们学校发展的因素存在,无论是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都不行。外部的我会去全力面对并且去化解它,我们内部的就需要我们共同来沟通交流,最终来化解它。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谁有什么事儿,你要第一时间来找我,如果我能解决的,我会立马找一个班子成员,我们做一个记录,我就答应你,但是如果我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帮你分析,给你找路子,找渠道,来解决它,我们要拒绝,越阶上访,不正当的上访。如果因此给我们学校造成的影响,那么我想必定会影响到我们学校今后经费争取和项目支持,同样也将影响到大家的奖励和福利!

下载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汽车用新材料的发展状况研究

    国内汽车用新材料的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汽车用新型材料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汽车用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型材料,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1、概述......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与培养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与培养 随着世界飞速发展的变化,知识经济己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人的思想道德、品格意识还与社会的发展要求格......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

    苏格拉底与孔子德治思想比较研究

    苏格拉底与孔子德治思想比较研究宋慧娟(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作为西方道德学鼻祖的苏格拉底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治国方针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德治......

    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

    宜章县传承与发展研究

    宜章县“十三五”历史文化 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摘要:教学日志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教学日志产生的概念、内涵及产生的背景、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

    用研究怎么造句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研究怎么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研究解释】:①钻研;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