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22:3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

第一篇: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

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

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无疑是促进地方经济增容扩张、规范竞争秩序、整体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各地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点扶持。但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各地在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中的进展不一,一些地方的推进工作现状还不容乐观。以上虞为例,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扶持政策,但从实际效果看,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据最近一次的专题调研显示,有意向升级为私营企业的个体大户仅占了7.77%,特别自2008年9月国家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来,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更是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大增幅,许多经营状况良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个体大户因此不愿转企升级,也有部分私营企业自动“回流”为个体工商户。

究其原因,有个体业主自身思想观念上的,也有政府部门宣传引导不到位、政策法律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尤其是从税收管理看,对个体工商户相对宽松,建账要求也较低,主要采用定额征收税款,只涉及个人所得税;而对私营企业的要求较高,税款主要采用定率或查账征收,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部分服务性行业,如餐饮、足浴、美容、娱乐等虽然规模比较大,雇工人数也较多,但大都只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无需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即使具备了开办企业的客观条件,但主观上意愿也不高。不少个体业主反映,现在转企的最大门槛就是税收问题,使人望而却步。

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业主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达成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共用,努力形成推进工作的最大合力。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引导。针对个体工商户数量多、分布广、文化程度不一等特点,转企宣传工作绝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一锅煮”,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强化宣传引导的实际效果。在内容上,应突出宣传个体工商户与企业的对比优势以及政府扶持企业的相关政策,特别要讲清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贷款、风险承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着力增强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意愿和主动性。在方式上,既要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传媒,强化面上的宣传声势,又要根据交通、信息等实际情况,通过上门宣讲、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开展点上的个别发动,立体式浓厚转企升级的氛围。在方法上,应特别重视典型引导法,对“个”转“企”成功的先进典型,要注意搜集、总结并大肆宣传其成功经验,发挥其在社会上的榜样作用和示范效应,让广大个体工商户从身边的先进典型中坚定转企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要最大限度地完善政策引导。政策引导带有根本性、稳定性。要在落实好现有企业扶持政策的同时,针对个体工商户转企的疑虑和担心,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政策层面加以明确和固定,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转企升级的主动性。建议国税、地税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引导个体大户建账建制,加强账务核算,加大定额征收管理,对转型后的各类企业争取税收级次不变,所得税管理权限不变,积极创造个体大户与私营企业公平税负、公平竞争的环境。工商部门要继续扩大政策扶持,对升级企业允许使用原核准名称,允许使用原审批文件,允许保留原荣誉称号,推行转型免费和年检免检。国土、劳动、金融等部门要在资金、用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积极扶持升级的私营企业。另外,建议政府借鉴实施其他地方的鼓励政策,对转企的个体工商户实行一次性升级补贴。比如,江苏镇江市自2010年1月1日起,对由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与创办私营企业非同一人的除外)的,给予每户2000元的一次性升级补贴。

要有的放矢地实施重点引导。根据个体工商户数据库资料,对辖区个体户进行初步的分类筛选,再通过实地走访和了解,掌握其实际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从而确定“个”转“企”的重点行业、重点对象,并列入转企升级工作后备库,有的放矢地实施重点引导。一是突出从业人员较多、经营规模较大的生产型、住宿、餐饮、娱乐、洗浴等个体工商户,以紧入宽出为原则,因势利导,引导转型。二是突出法律限入的部分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如互联网上网服务、二手车经营、煤炭经营、品牌汽车销售、典当、物业管理、旅行社、劳务派遣、成品油经营等行业中已经登记,但由于法规政策调整等不再符合要求的个体工商户,应限期规范登记为企业。三是突出与龙头骨干企业配套协作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和制约作用,引导、帮助一些大企业的配套经营者转企升级。四是突出拟登记的、具备登记企业条件的准个体工商户,视其行业和相关法律规定,严把关口,依法准入,规范登记。

要不遗余力地优化服务引导。尤其是对是否转企还处于等待观望中的个体工商户来讲,政府部门提供转企事项全过程的优质服务是促成其作出决策的催化剂。事前,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建立重点转型登记跟踪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利用直接接触个体工商户的有利条件,开展不定期的走访约谈、答疑释惑工作,帮助其增添信心。事中,各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门转型登记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共同指导办理前置许可证件变更手续所需的材料,实行优先审核、登记、发照,并减免办理中的相关费用。事后,要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思路,对转型企业实行上门回访制度,帮助完善和协调有关优惠政策落实、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实际问题;主动为转型企业提供转型证明、提供动产抵押登记、商标注册申请、法律维权、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积极联合民企协会开展免费培训活动,严禁借转型之机,强制企业加入

协会、学会,强行收取会费等行为,让转型企业在做大做强中感受到行政服务的温暖。

第二篇: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求是文章----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深刻认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从总量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0年达到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截至目前,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工厂。从结构看,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不断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15%。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我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计划措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增速“V”型反转,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加大,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全球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步伐加快,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酝酿新的突破,主要国家抓紧培育发展以绿色、低碳、高端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工业生产方式加快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全球化生产和组织模式成为控制全球价值链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布局与区域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增强。三是工业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五是工业行业管理基础薄弱,推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管理手段亟待充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足。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4%,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将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内在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着眼于“五个体现”,合理制定“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一是体现质量效益。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发展的关系,综合采用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质量品牌建设等测度指标,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保持工业较快增长,更要着力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

二是体现自主创新。针对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着力提高拥有科研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

三是体现协调发展。优化工业行业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钢铁、汽车、船舶等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四是体现融合发展。一方面,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围绕军民融合,显著提高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扩大军民结合产业的规模和空间。

五是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强化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三、“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规模经济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链的能力。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工业转型升级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健全转型升级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要围绕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在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要制定和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抓紧制定新兴领域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针对特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制定发布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当前,特别是要着力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在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企业兼并重组等领域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工业管理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形成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完善投资体制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三篇: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辜胜阻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7/23 09:46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辜胜阻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阐述。

①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实现从拼劳力、拼资源、拼低价格向追求高附加价值的模式转变,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从短期来看,低价策略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空间和稳定现金流,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但是,低成本竞争战略获利空间小、容易被模仿。在缺乏创新的条件下,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难以持久。而差异化战略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等“差异性”,短期内不易被模仿,能够创造并培育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主动研究消费者需求特征,积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或服务,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及分销渠道制造市场差异化,通过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形象差异化,通过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链来强化服务差异化。制造业中小企业尤其应该重视服务差异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服务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在制造业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服务差异化能有效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产业链完善和价值链提升。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供个性与多元化服务等途径,向产业链下游的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能力,获取产品溢价。此外,中小企业不仅要在当前已有行业空间内积极竞争,也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消费者。

②从过度多元化战略向归核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多元化战略倾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专注特色,打造精品。

归核化战略强调将企业业务向其核心能力靠拢,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着力推动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多元化的诱惑,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者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处置亏损资产、服务外包等途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部门等出售或关停,收缩企业业务范围和产品种类。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归核化”是对多元化片面追求业务范围的修正,是从长远战略出发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之间的平衡。在确立企业核心业务时,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变化、科技发展方向、企业比较优势、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相机抉择,规避风险,抢抓机遇。另一方面,要通过重新确立市场定位、推进内部组织优化、加强外部合作、强化竞争优势等措施,把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形成特色,实现“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使企业在最有优势的环节上赢得竞争,获取发展。

③从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主要是基于“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许多企业过于偏重规模扩张。研究表明,规模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盲目规模扩张不一定带来规模经济。因为,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也更高,甚至给企业发展带来陷阱:伴随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将会出现品牌、声誉和管理“稀释”的现象,导致管理失控、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方式,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挖掘企业潜力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效益。要从重规模变为重质量,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全球价值链受控于人的局面。具体来讲,中小企业要通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合作创新机制、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等来加强核心技术开发。要重视关键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除了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还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和采用新型管理手段来培育企业管理优势型核心竞争力。在当前高成本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尤其要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手段,要加强生产流程改造,缩短生产周期;要突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消除无效生产和浪费;要加强质量检测,对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专业化协作生产;要建立业绩评估体系,鼓励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改进,从而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实现企业集约式发展。

④从盲目求快向重视可持续发展转变

中小企业应实现从急功近利式的做“快”向追求基业长青的做“久”转变,突破家族企业的人才瓶颈和企业传承难题,重视商业道德,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的超高速成长必须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缺乏扎实基础的跨越式发展往往难以持续。我国有许多曾经风光的明星企业“走得快”,但“未走远”。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而欧洲和日本企业平均为12.5年、美国企业平均为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四分之一都存活了100年以上。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通过保障消费者权益、重视商业道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措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当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化治理”存在治理结构封闭性、管理决策随意性、代际传承排他性等诸多局限。为此,广大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求快的发展思路,重视可持续发展,变革过分依靠“人治”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要营造一种公平的接班人选择标准及机制,选择合适的企业接班人。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完善董事会等,建立公司权力的制衡机制。要明晰产权,尤其是家族成员间的产权,降低“内耗”,提高经营绩效。同时,还要改良企业文化。

⑤从无序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由个体分散的无序竞争向联盟竞合转变,推动各类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加快、消费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下,现代商业竞争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加强对联盟关系的管理,完善双方契约关系,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等,推进战略双方的互信、共赢。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根据自身条件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定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结构等实现与集群内大中企业的多层次分工协作;利用集群条件重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应集群文化环境。

⑥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国际运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做好风险防控,积极稳健推进企业海外拓展,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融合全球资源。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OEM(代工生产)的低层次模式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前,这种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战略不可持续。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应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既要通过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借国际知名公司之力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谈判地位,提高“议价权”;又要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加强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企业要知己知彼,循序渐进。海外投资有并购和新建企业两种,各有利弊。中小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产业及产品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进行灵活选择。同时,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跨文化管理,通过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跨文化交流等途径,实现管理国际化。要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渠道布置、广告策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塑造自有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要积极推进人才多元化,一方面,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聘请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士加盟;另一方面,选派企业内部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去海外深造,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此外,企业要借助海外华商的力量,克服资金、人才、管理和品牌等国际化障碍。中小企业国际化需要灵活运用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网络搜集世界范围内的商务信息,寻找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进行分工协作,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化过程中,还要重视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健全企业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理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0号),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现就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人才强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创新型人才开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提升企业人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领企业做优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目标。到2015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努力使江苏企业创新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集聚高地。企业R&D活动人员占全社会R&D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9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60万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00件。跻身中国500强的企业达到60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万亿元。

二、培养造就“四高”企业人才

3、以创新团队为重点,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地方政府共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集聚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组织实施“双创计划”、“333工程”和“汇智计划”,“十二五”期间,省重点引进100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助20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培养1000名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000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和基层服务,选聘50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依托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千人计划”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

4、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千名企业家EMBA培养计划、千名苏商海外培训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万名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十二五”期间,选派1000名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重点建设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战略企业家队伍。依托社会中介市场化运作,深入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进行轮训,省级直接培训5万人次。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到2015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25%。

5、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高水平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织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推进新一轮“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在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拔、培养和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大幅度提升金融保险、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丰富文化产业工作经验、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军人才。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济人等经营服务人才。

6、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规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适应建设制造业高地的要求,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和推广技能大师实践经验、精湛技艺和绝技绝活。重点从企业中选拔培养500名技艺精湛的“首席技师”。实施百万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力度,继续实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紧缺型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以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设“远程技能培训网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现代化。依托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训能力的企业实训基地。

三、营造人才强企的良好环境

7、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设立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各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企业人才培养。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开展企业人才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8、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多形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不低于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符合研发费用有关条件的,允许加计扣除。鼓励企业不断增加职工教育经费投入,用好用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9、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以及市、县(市、区)引才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提升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流动配置平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渠道。每年举办“百所名校江苏行”活动,为企业引进重点院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和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构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

10、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成人才团队、项目平台、科技金融和服务保障等资源,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启动扶持资金,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落户、资金、土地、项目等问题,优先支持引进对象申报省级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所在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各类引导扶持资金。省级重点资助的各类创新团队中,企业所占比例不低于50%。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对列入国家和省自主创新目录的科技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时优先支持。

11、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研发平台,给予专项资助,支持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其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和省重点人才工程以及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12、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机制。健全企业人才产权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引导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对高端人才按国际标准支付报酬。对在我省企业创新创业的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人才,“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以及省“产业教授”,个人所得税根据其上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情况及所做贡献,按规定予以奖励,奖励总额原则上累计不超过30万元。完善企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省委、省政府评选的“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人才中,企业人才所占比例不低于80%,表彰奖励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企业人才。

13、完善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企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企业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设立人才社会保障基金,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制定土地出让及相关建设规费减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人才相对集中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建设人才公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企业人才开展研发、项目承包、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的法律保护力度。依法保护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秘密的人才及其合法权益。

四、加强人才强企工作的组织领导

14、建立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强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强企工作协调小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经济和信息化、发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国资、财政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与产业、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强企工作措施,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建立人才强企工作考评机制,考评结果列入人才先进县(市、区)评选指标。

15、加强基础工作。完善企业人才资源统计、需求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扩大“人才特区”试点,探索建立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便捷高效、政府管理职能规范有序的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优秀企业家人才库、职业经理人才库、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库、技师人才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促进企业人才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合理流动。

16、营造舆论氛围。注重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各地各行业先进企业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成功经验,宣传作出突出贡献企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市作为交通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示范县,在去年就自筹资金8339万元,完成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针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市按照“突出重点、形成框架、分步实施、提升档次”的思路,以实施城区道路延伸、骨干道路改造、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实现柏油公路网络化为目标,合理确定了今年农村公路改建计划。目前,今年已新修道路206公里,占全年计划的80%。在具体工作中,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广开筹资渠道,落实配套资金

为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在国债资金及省市两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办法,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为此,××市政府决定今年财政列支45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另外各乡镇采取财政承担一点,向银行贷一点,村集体负担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同时对于部分断头路、连村路采取谁受益、谁负责的办法进行建设。截至目前,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决策。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经委、土地、林业、广播、电力、电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的公路建设工作。有关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一名副职干部专门靠上工作,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三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十天一调度,半月一检查,帮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责任

在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的同时,全面建立和落实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行为。项目法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都签定廉政责任书,在工程招投标、监理、原材料采购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并对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工程管理

(一)全面规范招投标制度。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市根据去年“村村通油路”工作经验,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规定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进入建设市场,既看资质又重业绩;杜绝暗箱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严厉查处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通过招标,择优确定了施工单位,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建立市乡两级项目业主负责制度。

××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双业主制,××市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工程监理为市级业主,负责国债资金、省补资金的管理;相关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乡级业主,负责乡镇配套资金筹措和落实。签订合同时,两级业主的法人代表共同作为甲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三)严格落制度。为把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拿出112万元聘请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12名专业监理人员,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市交通局质监站也充实了多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这些工程监理人员在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坚决实行合同管理,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所有施工单位都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同时按照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并且所有“责任状”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存档,一旦工程出了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市交通局质监站及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工作在一线,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处于政府监督之下。并规定工程竣工后进行交叉验收,并由审计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拨付资金。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资金暂不拨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返工。其次,聘请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市交通局还组织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参加了交通厅和潍坊市交通局举办的质检人员培训班,并要求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强化了施工企业自检工作。

六、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内业资料

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施工程序,××市严格了内业资料的上报程序:根据业主和工程监理的要求,各项目设立专职资料员二名,分别负责测量、实验资料的内业工作。测量、实验人员将原始数据交给内业人员整理,经工地总工对

下载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市作为交通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示范县,在去年就自筹资金8339万元,完成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针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市按照“突出重点、形......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优秀范文五篇)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锡林郭勒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总体上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但是,全盟是在低基数上实......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四个大”建设重......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2012年7月18日 作者: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发展,成都市旅游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和转型关键期,在成都市国民经......

    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2—2015)

    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2—2015) 为加快推进句容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陈 秀 花就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三大载体。一是加快......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汽车、化工和船舶等主导产业大项目的落户投产,我市经济呈现出总量大幅上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门类日渐增多的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