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实现强企富工
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实现强企富工
——在中铁二局二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5日
黄钧林(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我们二公司施工生产攻坚战和安全生产保卫战正在紧张进行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铁二局二公司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对全公司当前至2012年的党建的重要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集团公司领导和指导组非常关心和重视,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正清、组织部肖贤礼科长在百忙之中亲临我们会议给予帮助和指导,注意说明这次会议十分重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自六月初集团公司创先争优动员大会以来,创先争优活动已在我们公司铺开。公司党委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中铁二局二公司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绝大多数单位也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计划,做了一些工作。现在关键是要细化安排、体现特色、抓好落实、通过这项活动,使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创效益、创先争优立新功”,公司实现“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强企富工”的目标。有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推进计划、组织领导,在实施方案中已有了具体的、详尽的、明确的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公司实际,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再强调5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这项活动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党中央赋予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光荣任务。具体到我们来说,这次活动是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需要,是推动项目安全生产创效益,公司实现加快强企富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创先争优活动与以前的“三讲”、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实践活动相比,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内容上有所侧重。它不是一次集中的学习教育活动,而是一种长期的常态化的党内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而创先争优是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虽然没有要求人人过关,但绝不是走形式、走过场,希望大家要明确这一点。我们已经按照集团公司党委要求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不够的的情况在有的单位、有的领导干部、有的党员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认为当前施工生产任务这么繁重,搞这类活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或者是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主要是党群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或者认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只是走形式,给项目添麻烦,等等。所以说,要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我们一定要首先解决好这个认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资委党委、总公司党委和集团公司党委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好这次活动。
二、立即行动,开展工作
一要迅速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工作安排。我们大部分单位已经上报了组织活动机构和工作安排,还没有完成这两项工作的单位要在6月30日前,报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因为我们项目分工不是很细,所以各单位党委书记不仅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同时还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精心挑选一些党性强、作风好、有较高政策水平、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促成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指导检查组工作,加强上下沟通,确保各项日常工作的高效运转。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通盘考虑,超前谋划,精心设计好活动主题,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推进计划和工作措施,并对党组织和党员参加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要召开动员大会,做好本单位、本项目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员工作。
二是要抓好学习培训和学习传达。也就是要认真学习集团公司、总公司、国资委、党中央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文件、讲话,真正吃透精神,把握好活动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对于我们公司点多线长、人员高度流动分散的特点,在层层传达精神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握活动的重点和精神实质,要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和学习传达。让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为此,各单位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先学一步,真正领会活动的精神实质和要求部署。对于领导干部要通过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及时进行学习培训,对于广大党员要召开学习传达会,确保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对本次活动的实施方案、工作步骤、工作要求有个全面的认识,只有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才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三要要做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迅速形成氛围。各项目要抓紧选树一批叫得响、立得起、学得到的典型,使大家感到先进在身边、榜样在眼前,可见可学、可比可及。同时,要及时保持与集团公司指导组的联系沟通,加强汇报,主动争取帮助指导。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司要在公司网站开辟专栏,定期编发活动简报。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党务公开栏、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营造氛围。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简而言之,就是要搞好层层联动,级级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1、要把握重点
这次活动,公司确定了“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强企富工”的活动主题。各项目以“安全优质创效益、创先争优立新功”为主题,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深化改革、施工管理、创新机制、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确定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侧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在创先争优上树亮点,在加快发展上进位次,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能够实现。
2、要搞好统筹
整个创先争优活动分两大节点,三个阶段,十个环节,要持续到2012年。这在实施方案中已经很明确了。要抓好这项活动,必须要搞好统筹,抓好协调,使各项工作能够衔接有序,循序推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要灵活安排。在活动中,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各层面和不同时期的要求,灵活安排活动,确保公司党员全员、全过程参加。二要搞好协调。各单位既要加强与公司指导小组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推广本单位好的经验;又要加强与外部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积极借鉴,丰富本单位的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水平。三要整体联动。重点要抓紧建立公司联系项目的联系点制度,要带头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总结交流,查找差距,理清思路,解决问题,通过联系点工作开展,来发现点上问题,指导面上工作,形成以点带面,形成创先争优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3、要加强考评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座谈会、深入基层、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公司4个检查组要灵活掌握时间和方式,深入对口单位帮助解决问题。要注意抓好活动考评,坚持做好阶段考核、年度考核和总结考核,通过考核,强化要求,深化活动。公司党委将把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年度党群工作考核的内容,对开展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要严厉批评并限期整改。
四、整体联动,各创特色 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党委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开展好各项活动,同时又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勇于创新,抓出特色。8月份,公司党委计划在青岛举行“中铁二局党旗红,创先争优誉胶东”的党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旨在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推动山东片区5个项目生产经营上台阶、项目管理出成果、创先争优出经验,树立和扩大中铁二局和二公司在山东地区的信誉和影响。希望5各项目要按照要求,积极做好准备、搞好工作,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予以重点帮助。
刚才讲到整体联动、各创特色,所谓整体联动,就是我们各个单位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公司党委规定的工作,也就是规定动作。目前活动小组初拟了规定动作,有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学习规定文件、开展双向述职、公开承诺、群众评议、党性教育、选树先进典型、党建基础工作达标、推进争创廉洁工程示范线活动、进行活动经验总结、项目领导干部和青年员工“一带一”等,还没有最终议定,待通过小组会议后确定下来后,公司党委将把规定动作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印发各单位,希望各单位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所谓各创特色,就是要求各个单位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既可以运用过去优秀的传统载体,比如“建先锋工程、创和谐项目”,红旗项目部,五先五最,重点项目党旗红等,还可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勇于创新、突出特色。
1、通过这项活动,达到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中央明确指出,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乘势而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去年,全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学习教育虽然结束,但整改落实任务还没有全面完成,我们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优势,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继续推动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实施公司发展战略,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各单位党委要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领会中央和集团公司的要求,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这个有效载体,把党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保护好、引导好,要充分运用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座谈会、现场会、网上讨论、党员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利用创新争优活动这个有效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考评机制,把党员学习培训情况与年终考核、奖先评优等结合起来,促使广大党员自觉将理论学习同科技、管理、法律和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实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3、通过这次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加强 各级党组织要着眼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坚持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好《中铁二局项目党建标准化手册》和《中铁二局党支部工作手册》的各项要求,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在总结发扬各重点工程党建主题活动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选准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效果明显的创先争优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铁二局二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典型和项目党建工作典型,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4、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构建和谐企业
各单位党委要充分利用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积极开展党内外扶贫帮困工作,帮助解决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大力开展“三工”建设,不断改善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安全文明生产投入,确保工程和职工生命安全,确保项目和谐、企业稳定,五、相互促进,务求实效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目的是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企业是经济组织,发展是第一要务,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就活动搞活动,坚决不能搞“两张皮”。各单位一定要处理好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工作的关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系实际、科学安排。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做好当前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活动的成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安全质量保卫战”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和强大动力,又把“施工生产攻坚战”、“安全质量保卫战”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攻坚战”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阵地,确保既不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又不影响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活动效果,防止铺张浪费。
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创先争优活动不是单一的教育活动,关键是要突出创先进、争优秀这条主线,树立和推广一大批群众公认、知名的先进典型,这样,活动才会取得实效,才会有亮点。公司党委要通过帮助指导、考核检查、深入调研,挖掘和发现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示范点,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并通过组织召开先进典型报告会、到示范点参观学习、集中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等途径,选树模范,营造良好氛围。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中铁二局二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就正式全面启动了。开展这项活动,重在坚持、难在深入、贵在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地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要正确处理好创先争优与施工生产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加快实现强企富工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0号),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现就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人才强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创新型人才开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提升企业人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领企业做优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目标。到2015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努力使江苏企业创新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集聚高地。企业R&D活动人员占全社会R&D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9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60万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00件。跻身中国500强的企业达到60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万亿元。
二、培养造就“四高”企业人才
3、以创新团队为重点,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地方政府共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集聚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组织实施“双创计划”、“333工程”和“汇智计划”,“十二五”期间,省重点引进100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助20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培养1000名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000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和基层服务,选聘50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依托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千人计划”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
4、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千名企业家EMBA培养计划、千名苏商海外培训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万名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十二五”期间,选派1000名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重点建设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战略企业家队伍。依托社会中介市场化运作,深入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进行轮训,省级直接培训5万人次。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到2015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25%。
5、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高水平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织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推进新一轮“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在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拔、培养和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大幅度提升金融保险、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丰富文化产业工作经验、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军人才。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济人等经营服务人才。
6、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规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适应建设制造业高地的要求,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和推广技能大师实践经验、精湛技艺和绝技绝活。重点从企业中选拔培养500名技艺精湛的“首席技师”。实施百万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力度,继续实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紧缺型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以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设“远程技能培训网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现代化。依托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训能力的企业实训基地。
三、营造人才强企的良好环境
7、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设立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各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企业人才培养。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开展企业人才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8、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多形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不低于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符合研发费用有关条件的,允许加计扣除。鼓励企业不断增加职工教育经费投入,用好用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9、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以及市、县(市、区)引才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提升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流动配置平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渠道。每年举办“百所名校江苏行”活动,为企业引进重点院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和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构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
10、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成人才团队、项目平台、科技金融和服务保障等资源,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启动扶持资金,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落户、资金、土地、项目等问题,优先支持引进对象申报省级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所在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各类引导扶持资金。省级重点资助的各类创新团队中,企业所占比例不低于50%。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对列入国家和省自主创新目录的科技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时优先支持。
11、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研发平台,给予专项资助,支持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其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和省重点人才工程以及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12、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机制。健全企业人才产权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引导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对高端人才按国际标准支付报酬。对在我省企业创新创业的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人才,“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以及省“产业教授”,个人所得税根据其上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情况及所做贡献,按规定予以奖励,奖励总额原则上累计不超过30万元。完善企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省委、省政府评选的“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人才中,企业人才所占比例不低于80%,表彰奖励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企业人才。
13、完善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企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企业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设立人才社会保障基金,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制定土地出让及相关建设规费减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人才相对集中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建设人才公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企业人才开展研发、项目承包、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的法律保护力度。依法保护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秘密的人才及其合法权益。
四、加强人才强企工作的组织领导
14、建立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强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强企工作协调小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经济和信息化、发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国资、财政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与产业、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强企工作措施,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建立人才强企工作考评机制,考评结果列入人才先进县(市、区)评选指标。
15、加强基础工作。完善企业人才资源统计、需求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扩大“人才特区”试点,探索建立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便捷高效、政府管理职能规范有序的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优秀企业家人才库、职业经理人才库、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库、技师人才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促进企业人才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合理流动。
16、营造舆论氛围。注重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各地各行业先进企业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成功经验,宣传作出突出贡献企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胡春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11月10日讯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72亿元,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牧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15.1∶45.4∶39.5演进为9.4∶54.5∶36.1。城镇化进程加快,五年新增城镇人口238.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8.3个百分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保障能力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富民优先,五年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区各族人民普遍受益。努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4.2万人,每年平均转移农牧民就业224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37元增加到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9.7%,去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16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和投资、财税、金融、行政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协作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万多亿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口岸经济较快发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累计引进国外资金125亿美元。
内蒙古的跨越式发展,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本报11月10日讯
五年来,全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和政协工作,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公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加强。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为重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社会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有效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一批重要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改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启动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战略
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在继续做大总量的同时,切实解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加快改变欠发达面貌,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是新一届党委的第一要务。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生态恶化趋势有效遏制,节能节水减排实现预期目标,发展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牢牢抓住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这个中心任务,着眼全局,把握和坚持好以下原则:
——坚持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繁荣发展促进团结稳定,以团结稳定保障繁荣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必须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持续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干事创业、奋力赶超的发展氛围,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把握好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水平地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在新时期实现内蒙古发展的新跨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奋斗开创内蒙古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五年,要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坚持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稳定发展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发展林沙草产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打造更多农畜产品优质品牌,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
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制定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组织实施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提升第二产业。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精深加工,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促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制定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用地、价格等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领域,扶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快速铁路客运通道、铁路煤运通道、高等级公路、民航机场和跨境铁路、重点口岸公路等出区通道建设,提高区内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用两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高等级公路出区通道不畅问题。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加大科技事业发展投入,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蒙古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要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推进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出海通道和临港产业基地,建设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经济区,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两个同步”“两个
达到”
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本报11月10日讯
民生建设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是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对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来抓。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相协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大规模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要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改善民生落到真金白银上。充分挖掘农牧业增收潜力,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我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区内地区间工资和津补贴差距。完善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程,努力消除绝对贫困。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将被征地农牧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努力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合理确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和动漫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文化对外交流,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保持民族教育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本报11月10日讯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区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尤其要重视解决好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强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有效控制资源开采的节奏、进度、规模,坚决摒弃无节制、粗放型开发方式,切实解决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布点过多等问题。积极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下大力抓好节能节水减排,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园区,实现集约发展。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三废”集中处理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严禁抽取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
切实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影响。广种薄收、超载过牧是内蒙古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切实减轻我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推行农牧业规模集约经营,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在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更多不宜种养的土地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稳步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种植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加大草原森林保护执法检查力度,严禁滥垦滥伐、乱采乱挖。
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发展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生态型城镇体系。要结合地区特色,强化城镇的生态特点,适度拉大框架,增加林草绿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生态城镇建设。要按照城市标准抓好县城建设,增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吸纳更多农牧民就地转移,充分发挥县城统筹城乡、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扎实推进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森林保护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认真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建设好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域治理,搞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重金属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加强生态管理,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我国重要的碳汇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积极行动,保护我们的草原,保护我们的森林,保护我们的环境,让青山绿水常在、美丽与发展共赢。
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团结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切实提高管党治党
能力 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四篇:推进整改落实强根基 加快科学发展上台阶
推进整改落实强根基
加快科学发展上台阶
——xx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阶段取得成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以来,丙烯腈厂党委在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上用心思,在落实整改方案上想办法,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再学习、再动员、再认识,为完成整改目标提供思想保障。
整改落实阶段是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抓落实、见实效的重要阶段;是体现学习实践活动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关键阶段。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整改落实。活动是不是走了过场,能不能取信于民,是否真正收到实效,关键在整改、重点看落实。为此,工厂党委以解决影响和制约工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整改落实阶段的重点工作。经过基层车间、机关科室及厂领导班子几次讨论后,制定并下发了切合实际的《xx厂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并通过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科级干部会、支部大会、车间月份大调度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整改落实方案,讲清整改落实的重要意义,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全面动员,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为圆满完成整改目标提供了思想保障。分门别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推动整改工作有序开展。
工厂党委坚持强化整改落实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领导,进一步抓推进、抓整改、抓落实。把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排队,确立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管理、人力资源、党的建设五大类问题,共18个需要整改的项目,并制定出69项具体措施;同时,制定了整改时间表,做到了“四明确”:一是明确整改项目。在全面分析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的基础上,搞清楚了哪些是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务必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将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明确整改措施。按照整改项目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逐项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三是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整改项目都逐一分解到主管厂领导和科室及车间分管领导,把责任落实到人。四是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对那些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既有近期安排,又有中长期规划。
在制定落实整改方案的基础上,安全、生产等7个机关科室,xxx等11个车间按照时间服从任务、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工厂党委还把整改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每天在生产调度会上听取整改进度,在分析研究的同时定期督导检查。工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表率,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
为确保整改方案落实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工厂党委还建立保证整改方案落实的相关制度。一是“消号”管理制度。各单位积极梳理制定出了整改责任表,对于同科学发展息息相关的安全隐患治理、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党建及“五型”班组创建等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挂号”整改、“销号”落实。二是跟踪检查制度。以每个月开展的生产受控联合大检查为载体,强化项目整改在基层的落实,由生产副厂长带队,组织各科室的项目负责人员,结合项目预期进度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做到边查边改,进一步增强落实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6至7月份,共查出各类问题428项。针对整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部署,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推动方案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三是责任追究制度,由工厂党委协同纪委工作人员,按照工作分工,对分管部门和责任人承担的整改落实事项进行督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整改措施不落实和承诺时限内未能完成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使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见到实效。
跟踪、督促、考核项目整改,确保整改工作出成果见实效 在落实整改方案过程中,工厂党委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立足实际找准整改项目突破口和切入点,由厂领导亲自带头抓,分类指导,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增强了整改工作的针对性,使安全环保、稳定生产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安全环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营造了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点菜式”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基建现场安全监督知识、防中毒窒息知识、班组长安全环保知识、硫酸装置开车急救知识、“票、证、书”审批培训等专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员工专项安全环保技能;重点组织好xxx等11项隐患治理工作,扎实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源头治理,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稳定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工厂从安全稳定生产抓起,通过落实“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维护保养责任制等制度,保证特一级、一级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投用率100%,主要设备完好率100%,各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大力开展“与一流水平对标”工作,不断提升生产装置创效空间和产品质量。
工厂还以“安全、环保、有序、受控”为主题,开展新装置开车百日立功竞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两套新装置开车提供了充分的前期保障。
第五篇: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四化两型 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四化两型 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摘登
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奋力前行、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GDP逾1.6万亿元,四年翻了一番
经济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7689亿元增加到16038亿元,四年翻了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翻番。形成了机械、食品、石化等7大千亿产业。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600亿斤,洞庭湖区关停排污不达标的234家造纸企业,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启动,长株潭城市群成功实现通信并网同号升位,并成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的唯一城市群。
已建、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6450公里
基础设施实现大跨越。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64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4.8万公里,武广高铁开通运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后跻身全球大机场行列,覆盖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五年内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5项
思想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五年内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5项、位居全国前5位,发明专利批准量增长2.3倍,特别是“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炭/炭高性能复合材料、百亩片亩产926公斤超级杂交稻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抢占了世界科技的制高点。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566元、5622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6061元、2232元。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5.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万人,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突出民生问题。
五年与68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23个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改革成效明显。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1家,五年内与23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68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23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重大战略投资者进驻湖南,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
制定和实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地方立法、依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不断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效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重要规章,特别是制定和实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为可喜的是,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学发展伟大实践的推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开放合作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现代文明素质空前提高,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充分展示。全省上下风清气正、政通人和,专注干事、齐心创业、砥砺奋进的氛围日益浓厚,同心同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谋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
五年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湖南的工作,必须把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不失时机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今天的湖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未来五年的总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
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发展更加科学,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实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联动”,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工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武陵山区、罗霄山区为重点,以湘西自治州为主战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辐射作用和省会长沙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市州中心城市和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镇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镇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要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农民工,促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保障他们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长株潭和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科教兴省,建设创新型湖南。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品牌和产品。依托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水平,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提质和产业升级,统一规划区域内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设施配套和市场建设,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融合发展,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推动湘南加速崛起,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加大大湘西开发开放力度。支持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电网、电源点、输送通道、储备基地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防洪、排涝、防灾、灌溉、供水配套完善的现代水利体系。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增强投资对调整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带动能力。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实施开放崛起战略,继续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引导省内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并购、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立境外工业园区,加强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绿色湖南。
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加速实施以两型产业振兴为主导、以两型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八大工程,加快形成改革突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两型产业和民生保障等五大支撑体系,努力实现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的目标,带动和促进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两型产业。抓紧建立健全两型产业的体制和技术支持体系,严格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两大边界限制,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切实做到新上产业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扩大产业规模不增加排放总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产业化。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的水环境、水生态安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碳汇功能。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健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制度和机制。抓紧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生态补偿。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湖南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作用,加强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
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地方立法质量。高度重视互联网民意表达,积极推动网络问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司法保障机制,维护司法权威。
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企业要依法经营,社会组织要诚信自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法律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按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专门监督,强化司法监督。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问责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把方向,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多给低收入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着力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湘西民俗文化发展试验区和大湘南文化创意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引导农村文化消费,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努力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培育更多的文化人才。支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湖湘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作品。努力培育一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重视文化名家的培育。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坚定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八大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促进民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引导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构建更多的创业平台,着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增加教育投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鼓励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包括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拓宽居民增收渠道,重点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的增收,尤其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更加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GDP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完善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发展社会福利和养老事业。加大以公租房、廉租房等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治病更便宜。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困难群体解困救助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信息网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关键在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取得领导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围绕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注意在关键时刻、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大工作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一心为公、敢抓敢管,埋头苦干、老实正派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起来,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从战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交流机制。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同媒体打交道、运用和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抓好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领域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进一步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力度。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的长效机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集中精力谋划发展思路、抓工作落实、抓具体矛盾的化解、抓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落实党代会代表提案、提议、询问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党委重大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法律法规党纪党规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把监督和制约权力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合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促进地方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