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流转现状思考措施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县农村土地流转得到了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蓬勃发展。据近期调查统计,目前,**县耕地流转面积近20万亩(包括农户之间“口头协议”的流转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0%,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 家,参与土地流转的有20 家,流转面积达2万
多亩。
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一是底子不清。二轮土地承包时,不少地方发放给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相符。最近,我们在某合作社调研土地流转时,这合作社反映:他们在与农户签订合同对土地进行丈量中发现,农户土地实际面积普遍比权证上的面积多;二是目标不明。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承租大户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抱着先把土地弄到手再看一步走一步的心态;三是手续不全。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口头协议多,书面合同少,即是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很不规范;四是管理缺位。由于基层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许多人认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对其采取放任自流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疏于管理和引导。
从**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看,就如何确保土地流转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力度,稳步推进流转。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前所未有的现实需求。我们一是要采取“舆论造势、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群众熟悉政策,打消顾虑,积极投身土地流转;二是要坚持规模、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目的是要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引导,不能搞一哄而起。
二、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土地流转。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要求,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将由农业部监制,省级统一印制,县级人民政府盖章生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合同等信息资料输录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登记和权证确认等工作有据可查、有据可依,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范化。
三、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土地流转。要借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把家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采取入股、委托代耕和其它流转方式集中,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积极引导和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辐射效应。
四、加强管理服务,规范土地流转。要尽快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明确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行为的指导和监督,规避土地流转风险,建立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和土地流转信息库,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积极为土地流转双方牵线搭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对土地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进行变更登记和发证,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供需平台。
五、优化农经队伍,确保土地流转。根据国务院国发[2006]30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2008年11月26日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精神,“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和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保持乡镇经营管理机构的完整设置,强化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职能”。(**县经管局供稿)
第二篇:土地流转现状
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专业:xxxxxx
年级:xxxx班级: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年xx月xx日
关于商城县李集乡农村
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xx年xx月xx日
调研地点:商城县李集乡
调查对象:xxxxxxxxxx
调研主题:关于商城县李集乡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员:xxxx
前言:我国现行耕地的红线是18亿亩,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红线不能碰。
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把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决议。
通过暑假为期十天的调查,我初步了解了广大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趋势,现将我的暑假社会实践总结如下:
一、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充分享受了党和政府三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全国人民正朝着富裕的小康生活前进着。农村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出现了明显的土地流转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1.现有耕地使用不规范
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的。这一做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
2.经营粗放,耕地被闲置
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外出务工,由此便出现土地流转现象,农田转种,这样经营粗放,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规划缺失,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率低
居民点分散建设,布局零乱,占用面积大。村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个别人只顾着自己方便,缺乏整体和全局性,土地纠纷不断。另外,村民住房标准差、乱。住房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只是新建住房达不到美观和质量要求。
4.土地流转可操作性不够
虽然法律规定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并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由于房屋与土地不可分割的属性,转让房产必然转让土地使用权。只允许城镇居民转让房地产,而不允许农民转让房地产,容易形成立法上的不平等。
三、乡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
商城县李集乡土地流转工作采取能人大户带动、合作组织推动、产业对接联动、优惠政策促动、搭建平台流动的“五轮驱动”方式,2010年以来,流转耕地15677亩,流转山林及林地25864亩,分别占全乡面积的45.4%、30.2%。其中流转耕地10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6个,流转林地5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土地10014亩。流转的土地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经营权证书发放率达100%。具体做法如下:
抓土地分类,增强群众积极性。全乡把土地分为三等,一等好田地每亩补450斤稻谷,二等一般田地每亩补380斤稻谷,三等次品田地每亩补100斤稻谷。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群众流转土地积极性。李集乡牵手土地流转合作社在这方面有新的方法。一是算好经济帐,把农民变社员。牵手合作社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凡流转土地的农民,均是牵手合作社的社员,除按土地分类每亩补给稻谷外,国家粮油补帖归群众,还可到合作社工作,根据性别、工种和劳动量不同,社员每天出工可得30-40元,基本上每人要达到每月800-1500元。而群众每亩土地年收成为1100斤左右,除去每亩的机械费320元,肥料、农药等费用200元,净产值只有每亩300斤稻谷。合作社给群众是每亩净补450斤稻谷,国家粮油补帖也尽归群众所有。二是为农民买保险,以解其后顾之忧。根据群众在合作社工作表现,牵手合作社还给工作表现突出的社员购买保险,实行三七分层负担,目前,已有13名社员买了保险。这样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性。
抓合同规范,实现流转合法化。把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之后,如何保证群众和合作社双方的合法权益,李集乡政府通过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确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流转时限、各自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从而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土地流转的合法行为,规范的合同,保障了合作社与群众双方的利益。
抓信息发布,提高流转成功率。为了让土地流转工作走上日程化、规范化道路,李集乡政府组建乡土地流转中心,村土地流转站,建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全乡土地流转供地、需地信息,为农机合作社和群众牵线搭桥,保证他们供有所需,需有所供,实现供需双赢,从而提高土地流转成功率。
抓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保证了群众的利益,而提高单位土地产现率,保证合作社收益又是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节。通过品种改良,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好杂交水稻稻种的选种工作,好的品种单产量可增加10%,根据土地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作用。二是实行立体综合种植,推行双季稻种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地种植品质好的秋季杂粮,如优质花生、中药材、优质果树等,在水面实行岸边养猪,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初步实现水中鱼鳖虾、岸上猪鸡鸭、山上林果茶的立体种植效果,特别是在养殖上,实行综合养殖与特种养殖,根据水层不同养殖不同鱼类,如甲鱼、黄鱼等,最大程度利用水下资源,发挥土地效益。
调研最后,李集乡国土资源所所长朱鹏飞在土地流转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要在土地流转的“质”上动脑筋。他说,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一定要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保证质量,从现在起,要在“质”上多动脑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符合程序、符合规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要从实际出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土地流转的形式、时间、权利、义务考虑清楚,做到非常规范、非常标准。市、县、乡各职能部门要深入调研,把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到详细,让土地流转工作科学、规范、合理、有保障。
要在土地流转的“量”上下工夫。目前,李集乡土地流转的数量看上去不少,但对其具体内容应该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不能简单追求一个数字。各村组要具体分析各种类型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特点进行
研究,使土地流转的“量”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要在土地流转的“新”上找新方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有序、快速,就要不断去创新。在中央政策指导下,我们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总结新经验,促进新发展。这个“新”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让农民满意,农民增收,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对土地流转的数量、形式、结构、年限进行创新,希望乡相关部门以及村组的干部同志一定要多听听农民有什么新思想、新办法、新方式,一定要多下乡去走一走、看一看,多交流、多学习群众的创造精神,多调研,多深入,不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发动起来。创新是农村改革试验最根本推动力。
要在土地流转的“好”上做文章。土地流转的“好”就是要让“小田变大田,少田变多田,薄田变肥田”。土地流转“好”的落脚点就是让农民增收,我们考核的目标就是看农民是否增收。流转良田、流转林地等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让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兄弟对政府的政策更加了解,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更高,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甜蜜,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科学发展观体现得更加充分,这才是“好”。一定要把这个“好”体现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这是土地流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更是土地流转工作的根本点。
此次调查历时十天,由于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调查报告在反映广大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加深了我对政府在对农村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我的社会调查经验,为以后进行各项社会调查打下了基础。
参考:
《河南日报》
《信阳日报》
商城县李集乡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商城县李集乡政府信息公开网
调查单位:商城县李集乡国土资源所
(盖章)
第三篇:关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土地流转合作社成为农村经济组织的新生力量,在盘活农村资产、加速土地流转、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新生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在自身运作过程中的不专业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缺位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工商部门对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否予以登记,如何进行登记采取不尽一致的做法,使我们在关注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对其予以关注。
一、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产生背景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指把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的股权,土地的经营权委托合作社统一规划经营,农民依入股土地折成的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比例获得分配的土地经营模式。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的农户无力耕种也不请人代种,大量的田地荒芜。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各部门都在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决定》的贯彻落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出现了新的生机。各地不断涌现土地股份合作社,有一部分已在工商部门登记,一部分在农林部门备案。2009年4月25日,金坛市金土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朱林镇黄金村成立了,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二、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本运作方式 据调查,在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过程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宣传发动先行,注重舆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把握政策,因势利导。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一种创新。为此,黄金村在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要求,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不搞行政命令,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组织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效果好的先进典型,借鉴凤阳小岗村的改革精神和华西村的集体发展模式,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召开村民会议,讲清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有关政策和重要性、必要性,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经营的效益,促进民主管理,而且能保证自身从土地上获得长久而稳定的收益,动员农户将不愿种、种不了和效益不好的承包地采取入股、委托代耕或其它流转方式交由土地流转合作社统一整合、集中转包。同时,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量做到合理化,以争取干部群众的支持。这些措施,为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部门帮扶,合力推动。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和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做好土地流转和农民思想工作,帮助解决有关具体问题,协调处理各方关系。组建由政治素质好、在当地有威信的土地承包人和村组集体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土地流转合作社筹备组,具体负责合作社筹建的相关工作。同时,制定筹建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要求,多方协同,搞好服务,共同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章程是规范土地流转合作社健康运作的关键。合作社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明确了合作社的性质、经营范围、社员权利义务、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内容,为合作社的组建和规范运作起到了保证作用。凡承认章程,符合章程规定条件,将拥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统一整合、经营的农户均可加入。1.签订协议,规范入股。合作社与入社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按照章程规定,做好设股定员工作。合作社股权由个人股组成。个人股以户为单位,以承包经营权证确定的田土面积为依据,股份份额以该户委托给合作社经营的面积数确定,股权在剩余承包期内可以继承,经批准后可转让;集体股是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土地等其他集体资产入股所形成的股权。土地入社后,一般不得提前收回,委托经营协议到期后,退社土地必须服从统一规划与调整。入社的土地发给由合作社理事长签字的股权证书,持股人凭《股权证》获得股权收益。
2.公开透明,组建机构。筹备组提出建社申请,市农林局批复后召开成员会议,根据章程规定,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员代表由全体社员民主推荐,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两个常设机构,理事会和监事会人选经推选后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三会”组织的建立,为合作社的规范运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3.核实土地,规范管理。主要是对入社农户的承包土地及附作物进行逐块清理,分户登记造册,并按“一户一页、一地一格、一组一册”的要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台账》,与土地承包人核对签字、土地发包方确认。制作合作社吊牌、印章,搞好注册登记,做好分户明细台帐的建立、银行帐户开设、股权证的填写与发放、资料收集建档等。
三、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1.促进了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加快了流转步伐。在未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之前,有的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无力耕种承包的土地,有的请人代耕,有的自行转包,有的甚至把土地转让给别人放弃经营权,因此引发不少矛盾和纠纷。土地流转合作社成立后,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把家庭承包的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统一组织流转,由合作社与承租户以合同契约的方式确定了租赁者与被租赁者的关系、明确了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土地流转无序的混乱状况,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用入社农民的话说,土地流转合作社这种形式使他们“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过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家里的承包地只是保口粮,基本没有收益,甚至亏本。如金土地股份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1670亩,连片整治420亩,净增良田46亩,农民把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统一经营,一亩土地仅保底年租金就在456元以上,加上种粮综合补贴和实际面积与承包面积的差异分红等,每亩实际收入达600元以上,不论与周边农户比,还是与自己过去耕种比,每亩地净增收入200元以上,而且不需任何投入。另外,合作社社员还可以在业主承租的田里打工,按每天35元工钱计算,一年累计打工90天,工资性收入就是3100元;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可达1至1.5万元。
四、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存在问题
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对土地流转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是包产到户后农民又一新创造,也开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内容和经营范围的先河。但由于成立时间短、缺乏经验,在具体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担心搞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引发社会矛盾,存在怕产业选择不准、业主引进失误,造成损失、挨骂名,不愿介入这项工作,加之个别农户租金要价较高,土地流转的需求动力不足,集中土地面积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二是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方法简单,服务不到位,缺乏长远发展的思想,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土地流转属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个人的事,疏于管理,放任自流,造成部分农户漫天要价,影响了业主的投资热情和多数农户的利益。加之土地流转没有单独的财务预算,合作社建设缺乏经费保障,使一些乡镇不愿介入这项工作,主管部门既缺经费,又缺人员,鞭长莫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流动资金,直接经营真正办成经济实体的少,普遍处于土地集中再发包的层面,如果不妥善处理租赁经营业主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合作社分享土地整合升值的空间将十分有限,社员务工及收益分配难以达到入社时的承诺,这就会大大影响农民土地入社的积极性。
四是土地流转合作制改革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急盼市、镇出台关于促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土地整治、小型农田项目建设投入大,合作社办公场所利用难,用电均为工业价格等,不利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五、对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登记的建议
(一)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加快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克服了管理松散、流转收入偏低的弊端,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土地流转受阻的矛盾,有利于发挥农民参与管理、民主协商、当家作主的作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义和作用,高度重视合作社的运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扬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争论、不指责,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解放思想,搞好扶持。土地流转合作社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类型,这种新型的土地制度模式既借鉴了土地合作制的历史经验,又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尽管以流转土地经营权为出资方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专业合作法也未作明确规定,但它符合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和土地流转基本原则,从组织农民、服务农民、致富农民的意义上讲,也符合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专合组织的要求,各级政府应予以支持,工商部门应允许注册登记。建议政府设立土地流转奖励补助资金,鼓励承包农户将土地向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将国家直接补贴到户的扶助政策向合作社倾斜,今后农业项目实施、新出台的惠农政策、服务措施应尽量地借助合作社这个平台向农民传导,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落实好合作社的税收、各种费用的优惠政策,并要对经营管理好、示范作用强、农民增收显著的合作社给予信贷优惠或资金奖励,发挥宣传示范作用,以激励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把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作为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合作社建设要与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要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生产社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要与发展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要与实施全民创业计划相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要向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集中,也要向种田能手、回乡创业者流转;要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不仅要引进企业、经营者和资金,也要引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方式。
在地势偏远或地多人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可建立以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中介服务为主的土地流转合作社,明确农民土地承包权,接受村委会委托,集中管理依法收回和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集体土地,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合理利用撂荒地,切实解决农民土地托管难的问题,搭建土地供求平台;在交通条件好或地少人多的城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农业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来源,并能够引进效益较高的经营项目的地方,可探索建立以农民土地入股为主的土地流转合作社,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经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第四篇:关于土地流转的思考
关于土地流转的思考
几天前,和几位同行的前辈聊天,大家所谈的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土地流转,应对大客户有哪些问题!土地流转成为国家的政策,其推进已成为各级官员的政治任务,推进速度自不言而喻,“中国速度”将又一次在中国的农业领域展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农资经营者当如何应对,如何适应,如何运用,这也是谁将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甚至成为行业翘楚的转折点,真有适应者生,脱离者亡的惨烈,且不论这的结果如何,但就土地流转对农资经营者的影响,谈谈我的观点:
1、个体零售商将大幅度减少。
这是产业调整、行业洗牌、土地流转所必然的结果,也是政府的希望,更是行业的诉求,这里所说的“个体零售商”就是当下作为农资零售的的主体:农资零售夫妻店。随着土地进一步集中,农业投入品监管日益严格,农资生产厂家日益减少,农资产品日益规范,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对农资零售商的要求也必然发生本质的变化:一家一户的种田模式将陆续推出历史舞台,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土地联合种植、企业+农户等不同形式的土地集中化经营将成为主体存在。总之一句话:土地种植面积将扩大,种植人员将减少,技术要求将提高,农资供应风险将加大。此情况下,非现在的农资零售夫妻店能达到如此要求,退出也就成为必然!取而代之的将是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直营店、植保科技服务公司、农资物流配送企业、各级农业科学院和广大农业院校等,也更体现专业化、高效化、精准化、统一化、法制化、可控化和实时监管,从事农资经营的将以集团形式存在,农业保险也将普及,对农资使用的的风险进行市场化管理。
我们当前的农资经营者,当做好相应准备!
2、全现款交易将成为现实。
现在的农资经营是赊销一片,也经常能见到很多的关于赊销的对策、出路或者如何看待赊销的文章,随着土地流转的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也会不断涌现,种植大户之所以称为大户,不单是种植的面积大,农资的使用量也大,另外还有就是种植的风险也更大,其实服务种植大户对于农资经营者来讲,未必是好事,我将的是现在的情况,因为现在很多条件都不具备,给农资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产品质量不是每批次抽检,农业保险不普及,农资使用问题的鉴定程序缺失,法律不完善,经营主体资格不过关等等,都是经营者们所不可解的问题,因此很多的农资经营者就直接走近路:全现款交易,否则不合作!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很多因素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比如山东就出现过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为棉花价格不好,采摘棉花的费用还不够地租钱,索性就连棉花都不要了直接走人,搞得出租土地的人不得不自己去摘棉花当地租的事情。可能农资经营者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吧,只是“不便于说”而已,这根源都是赊欠惹的祸,如果全现款交易,这样的事情的处理方式将会改变,大家也都不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把损失留给上家。
当然,也可变相全现款,即可以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通过为种植户借贷的的形式,来实现资金流的顺畅。实现全现款的方式还很多,智慧的农资经营者们都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3、作物的种植规划将成为重要工作!
种植规划,这似乎对很多当前的土地种植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的,但不就得将来,这将是政府和种植者都必须也一定要首先要做的工作,这既考虑市场的需求,又要兼顾整体平衡,尽可能避免集中种植,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现在根本无法统计、无法控制、无法监管、无法调节的局面,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算是进步吧。没有规划也就没有策划内的成功,个体小面积经营实现的也是小范围内的富裕,只有让善于经营的人来做擅长的事情,才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解放了很大一部分人,只是这种进度还要看现有农户的认识,不愿意拿出土地的农户还是大多数。不管怎样,当土地集中以后,种植规划可能还会成为一种产业,如当前的理财一样。农业经济人将更为走俏,也将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舞台,希望一切都能做得更好!
4、食品安全将更好控制。
每提到安全二字,就不自觉会联系到食品,作为农业的产出品,更是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可控是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是主要原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死角也不少,但我们觉得,这肯定只是暂时的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种族繁衍的大事,绝不可能疏忽,没有人能承担这样的责任,早晚必须解决,当土地集中以后,减少了需要管控的个体,也使控制生产安全的农产品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需要,更是活在当下的人的需求,口不净化,族焉能兴?
唱赞歌或唱衰歌,都不是我们的特长,但我们希望能从正方向去思考问题,朝正方向做事情,无论优劣,总能有成功的可能。土地再集中,也还是需要农业技术的指导,只要我们成为那一部分被需要的农技人,我们的农资经营也将继续下去,事情就这么简单!
第五篇:土地流转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村位于中部,325省道穿境而过,距镇政府3公里,距大峡谷旅游区7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84户,人口1607人,劳动力743人,外出务工224人,其中:乡外县内52人,县外省内110人,省外278人。全村农用地总面积7427亩,其中:耕地1778亩,园地2697亩,林地2952亩。外出务工收入55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主导产业为茶叶、蔬菜、旅游和生猪养殖,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763万元。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
到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604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33.97%,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37.81%。其中: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四起,流转土地农户15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31.61%,流转土地面积5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32.62%;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30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6.20%,流转土地24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的1.35%。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主要为为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用途为农业用地。
二、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
1、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已开始起步。从 年至2011年村委会班子成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国家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解放思想,结合村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住机遇,深入到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先后引进现代农业展示园、御景园、脱景园和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实体,落户村,形成了“三园一社”以土地流转为为基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四起,流转土地5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的32.62%。涉及农户153户,占全村总农户484户的口31.61%。
2、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增加。村大宗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凸显。一是大宗土地的流转,使土地的投入加大。承租土地的企业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年,现代农业展示园入住该村,租地210亩,并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并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的要求,引进高农公司、赤诚生物、县农科所等七家企事业单位入住展示园,进行花卉、优质茶苗、五倍子、油茶苗的培育,投入500多万元,产值近1000万元。二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户的年收入增加。土地流转户土地收益稳定。土地流转户每亩土地的租金为500元,加上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60元左右,土地流转户每亩土地的固定收入可达560元左右;土地流转户务工收入增加。农户的土地流转后,承租土地企业的用工都优先雇用土地流转的农户,使其在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相应的务工收入。年土地流转户在展示园务工收入户平达17000元。其中最高的户达20000元,最低的户也有3000元。
3、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一是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年,随着现代农业展示园在该村流转土地210亩,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设施的引入,不断发挥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随后御景园、拓景园和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实体分别与该村农户签订了大宗土地流合同。年,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将总部迁往村,一期流转土地80亩,建高标准的蔬菜示范基地,并逐步向周边幅射,带动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蔬菜发展。二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示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使企业实体加大了投入,共建高标准大棚22000平方米,封闭式育苗间700平方米,引进高科技农业栽培技术,对茶苗进行无性系繁植,运用浮法穴盘育苗技术进行烟苗、香葱等经济作物的育苗,为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也使新的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示范。
4、土地经营权流转,凸显四大效应。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大提升了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蓄积了农业发展后劲,显四大效应。一是促进了规模化、区域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展示园成为我县茶叶、烟叶、香葱的种苗繁肓基地和新的农业技术的培训示范基地。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特色生态无公害农业。借助业主投资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建高标准无公蔬菜基地,其产品一直销往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今年将销往香港市场。三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业主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车间”,将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成功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除了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以外,还可以到业主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同时,随着土地的流转,农民也把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转嫁到抗风险能力强的业主,获得稳定的收入。
三、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不到位,制约了土地流转。少数村干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理解不彻底,在流转过程中引导不力,方法不当。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够熟悉,思想认识不足,心存顾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经营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加上农民的恋土情结,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转出去。
2、流转行为不规范,增加流转纠纷隐患。少数大宗土地的流转,农户虽然与业主签订了书面土地流转合同,但合同文本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没经农村土地发包主体的村委会鉴证、盖章;也未报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备案。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留下了发生纠纷的隐患。
3、流转后缺乏管理,导致土地改变农业用途,流转期满后很难如数退还给农户。少数土地流转后业主缺乏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复耕困难。
4、流转机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服务。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形成,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服务职能作用没得到发挥,尤其是对协调流转,指导签订合同等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制约着土地流转。
5、土地流转补偿制度不建全。未建立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土地流转费的确定没有可操作的价格标准,未考虑物价上涨和土地增值因素,长期以固定价格支付土地流转费,容易出现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
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1、坚持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三权分离的原则。即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三权分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只有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对农民的法律意义,才能切实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二是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法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不论采取那种流转方式,都应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土地流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有偿流转。三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要给予产业发展方向上的引导,尽量符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的要求,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总之,必须使流转的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强化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推进流转的规范化,提高流转质量。一是明确管理职能。县、乡农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工作规程,使之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阶段,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缺乏调整的法律依据。县政府要制定、完善和出台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基层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尽可能避免农地流转纠纷发生。三是培育流转市场。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制度,以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为标准,在充分考虑土地级差、质差、地区价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类型农地流转的指导性价格,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地流转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流转合同签证以及流转纠纷调解等。四是创新流转方式。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如通过置换,把村社废弃的厂房以及农民废弃的宅基地在复耕的基础上,按同等面积置换到乡镇周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五是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社保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进一步加快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转移,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3、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指导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依法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将土地流转给有资质、讲信誉的业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4、政策扶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企业、城镇业主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信贷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因素,金融部门本着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为出发点,通过科学论证,对有效益的农业开发项目,允许业主用租赁的土地上的附作物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三是税收扶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在税收上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