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1年海事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1年海事工作要点
2011年海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工作,践行“三个服务”,深化“三个一”理念,以建设“四型海事”为主线,不断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海事科学发展,为海事“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强化履职责任,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一)加大对危险品运输、低质量船舶运输、船舶超载、砂石船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通航环境,努力消除事故隐患。在世博联动执法的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合力的提升。专题研究成山头分道通航制外部水域、陶土和含水矿砂运输等特定水域和特定船舶的事故特点,着力排查水上安全隐患。
(二)做好船检体制机制研究。加强船检技术支持体系和技术规定建设。落实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职责和注册验船师责任制。研究建立中国籍船舶首检负责制。加强船检机构资质管理,加大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力度。建立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新机制,杜绝“大船小证”现象。
(三)逐步建立公司、船舶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与风险防控互动机制。切实强化安全监管,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的严格追究责任。开展体系管理效果评估,突出体系审核重点,加大审核力度,切实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审核质量。
(四)推进油污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组织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污条例》的实施工作。加强重点封闭水域的防污染工作。开展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对策和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建立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加强压载水公约研究。
(五)全面做好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准备工作。大力推进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船员教育培训指导,加大船员操作性检查力度,提高船员素质,强化船员安全责任意识。
(六)组建海上事故安全调查队伍,全面开展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修订《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调查处理程序》,制定《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加强对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人为因素的调查和事故调查后评估工作。开展对单位运量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的研究。
(七)推动出台“船舶登记管理和审判管理的联合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开航前检查制度。积极应对欧盟PSC检查新机制,制定降低我国国际航行船舶滞留率的措施。积极参与东京备忘录关于PSC检查政策的研究。
二、坚持主动融入,服务航运经济健康发展
(八)继续支持港口和航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船舶航行环境,力保船舶安全便捷通行。积极支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长江、珠江等内河水系的航运发展。
(九)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促进邮轮、游艇等新兴水上产业发展。研究推进船舶登记相关政策,促进中国籍船队发展壮大。启动海船船员招募中心和国家级船员适任评估中心建设。
(十)加强港珠澳大桥等重点涉水工程的监管工作。及早部署安排春运、两节、两会期间的水上安全保障工作。充分借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经验,为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优质的水上安全保障。
三、优化组织效能,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十一)健全“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大力推进海事巡航搜救一体化。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深化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切
实履行好搜救职责。探索建立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
(十二)按照经修订的《国家海上搜救预案》,指导各省级搜救中心对本省搜救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快制定搜救应急分预案、操作性程序、工作制度,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制定符合内河、湖泊水上旅游发展实际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十三)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预案》,督促船舶、装卸油类码头和装卸点制定完善溢油应急计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扶持清污单位市场化运作。提前介入,督促新建、改造和扩建码头加强应急设备配备和应急能力建设。
(十四)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处置海盗及武装劫船事件,指导公司、船舶、船员开展自防自救和培训演练工作,促进我国反海盗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四、实施人才战略,健全海事队伍建设机制
(十五)制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个人发展和岗位培训的机制。加强资源配置与整合,改革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重点提高培训质量。按照“以用为本、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推进岗位模块式培训。坚持能力为重,丰富工作实践,有选择性地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和培养高地。抓紧推动海事学校建设,定期开展全系统干部职工专业技能培训。选派业务人才赴海事管理发达国家进修学习,选拔英语专业人才赴国际海事组织实习,并想方设法扩大培训成果辐射面。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系统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沛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
(十六)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建设,把保持相对公平作为重要政策,基本保证教育培训的全员覆盖面,确保年人均培训时间达到80学时。继续开展履约论文演讲比赛,研究建立中国海事专家库,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研究推行海事系统标准化管理规范。完善行业、专业和岗位之间的合理人才流动机制。
(十七)在全面评估“十一五”时期建设情况的基础上,认真谋划“十二五”时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载体,深入推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工程,着力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运行机制。配合部人劳司开展领导班子综合考评。
五、实施科技战略,提高海事信息化管理效能
(十八)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和基层应用,提升信息化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VTS、AIS、CCTV、LRIT等科技应用能力,提供船舶动态区域监管和信息服务。组织开展海船船员管理系统改造和海船船员卡建设工程、船舶协同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等项目实施,加快管理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扩大海事安全管理信息互通和共享范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行政效能为根本,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增强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信息咨询等功能。
(十九)继续开展内河AIS岸台网络建设,覆盖高等级航道、重要内河港口和通航密集水域。强化基层海事机构基础建设,加强现场执法人员装备配置。积极争取大型船艇和飞机的巡航力量投入。
(二十)以科技进步推动航标巡检制度的变革,进一步扩大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应用。积极开展空间测绘技术、高精度海上定位、探测等专项技术研究,促使海事测绘不断满足生产管理需要。
(二十一)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对海事科技发展的支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资金保障格局,促进海事重点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造船经验和技术,提高海事巡逻船艇的抗风浪等级。
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海事依法行政水平
(二十二)加快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工作,推动《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条例》、《水上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船检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的立法进程。做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配套规章制订工作。加强海事标准和船检技术规范建设,为海事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三)研究建立国际海事公约系统跟踪和编译工作机制,启动全面汇编、翻译并发布海事履约所需的国际公约、决议和通函,树立中国海事局发布国际海事公约的权威性。(二十四)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海事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有效和正确实施。
七、深化水监体改,推进海事机构编制核定
(二十五)组织专门机构、抽调精干人员、集中优势资源,按照“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科学建立全面覆盖、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效能显著的直属海事系统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体制机制。
(二十六)按照《公务员法》等相关法规和国家事业单位管理相关政策和要求,积极争取建立适应海事管理的津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等配套措施,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二十七)畅通干部职工思想诉求渠道,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创造海事和谐发展环境。
八、完善内部机制,提升行政系统管理效能
(二十八)加强目标管理,逐步推行完善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工作,保障全面落实部和部海事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十九)以审核机制强制化为契机,着手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根据IMO履约标准,将海事履约工作纳入体系运行,逐步形成体系化的中国海事履约管理机制。
(三十)以适应财政改革、规范内部管理、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健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的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十一)实行信访风险评估,切实化解矛盾,最大限度降低深化水监体制改革中的各种信访风险。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
九、坚持融入中心,强化党的政治保障作用
(三十二)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干部管理机制,研究制订推进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意见,修订直属海事系统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办法。
(三十三)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和部党组的要求和部署,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创先进,本职岗位上争优秀。
(三十四)进一步理顺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规范工作制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以政治理论武装和岗位知识技能提升为重点,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有序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十五)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成立直属海事系统青年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实施中长期青年工作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献计献策、劳动竞赛等活动,巩固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
十、突出品牌建设,提升海事系统文明形象
(三十六)继续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丰富创建内涵,充实创建内容,推出特色和亮点单位。修订海事系统文明创建考核评比标准,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网上行”活动。深入学习宣传杨庆文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编制《视觉形象标识手册》,统一规范执法窗口、办公场所、执法车辆船艇等外观标识标志。
(三十七)组织提炼海事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海事核心价值观。培育海事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部署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
(三十八)加强新闻宣传策划,提高海事新闻宣传的科学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舆情分析,健全和完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素质,重点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好“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和建党90周年的系列新闻宣传工作。
十一、巩固惩防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三十九)以廉政知识综合竞赛为载体,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创新方法手段,提升教育效果。
(四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扎实稳妥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经验的推广工作。总结推广海事行政执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试点经验。
(四十一)开展明察暗访,坚决遏制“好处费”问题,促进形成海事执法行为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海事政风长效管理体系。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认真核实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好直属海事系统形象。
第二篇:中国海事局2006年海事法制工作要点
【发布单位】中国海事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4-10 【生效日期】2006-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海事局
中国海事局2006年海事法制工作要点
为了贯彻落实2006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各项海事法制工作,并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海事法制工作指标为了贯彻落实2006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各项海事法制工作,并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海事法制工作指标和任务打好基础,现提出2006年海事法制工作要点,请遵照执行。
??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海事发展的法制工作指标是:“法律法规基本满足海事发展需要;直属局、分支局两级机构的政务公开合规率达到90%以上,沿海和内河水网地区海事行政执法监督、考核中的执法过错和错案率不超过5%,发现的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得以100%追究;行政诉讼胜诉率达到90%以上;重大事故结案率及结案合格率均达到100%;沿海及内河水网地区海事机构重要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办理,初步实现电子政务。”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对实现“十一五”的法制工作目标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年,各海事局要按照本实施意见和我局的有关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详细计划和具体措施,稳步推进,并结合“规范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十一五”法制指标的实现。
??
二、海事立法工作
??
(一)继续做好《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船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年内完成《船员条例》的发布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立法审查工作。协助部局承担《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的深圳海事局、承担《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修订的上海海事局、承担《船员条例》制订的广东海事局,应当将相应的立法工作列入本局工作计划,保障立法工作顺利实施。
??
(二)今年要配合部开展对《海上搜救条例》的立法审查,请山东海事局继续协助部局推进该条例的立法工作。部局今年将加快《船舶登记条例》、《船舶检验条例》的立法进程,在对条例中需要调整、规范的主要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的基础上,争取年底之前完成报部局局长办公会议的送审稿,请辽宁海事局、天津海事局继续协助部局做好相关的调研、论证等工作。
??
(三)按照交通部2006年立法计划,完成《国际航行船舶保安规则》、《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船舶签证规则》、《航运企业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管理规定》等一类规章的制订和立法审查工作。要求承担一类规章制订任务的部局有关处室在2006年6月30日之前按照规定程序完成规章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并形成送审稿。
??
(四)做好《游艇管理规定》等重要二类规章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请深圳海事局牵头,上海、山东海事局参加,对《游艇管理规定》从船舶、船检、船员、通航管理以及海事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研究游艇管理的特点、规律以及境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形成征求意见稿报部局。其他二类规章,要求部局承担制订工作的处室在年内视情完成初稿或者征求意见稿,作为一类立法项目的储备。
??
(五)在做好交通立法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关注、深入研究和认真应对由其他部门起草的涉及海事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回复工作。部局各有关处室和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应当根据全国人大、国务院、交通部以及当地的立法计划,重视涉及海事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的制订工作,深入研究相关条文对海事工作的影响,认真应对征求意见的回复,并主动与相关单位和立法部门沟通,努力为海事行政执法争取和谐的法制局面。委托广东海事局对《航道法》的制订实施重点研究跟踪,并对该法的修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供部局参考。
??
(六)要进一步重视并做好海事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交通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部局各业务主管处室,应当对本处办理的以交通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名义发布的涉及海事行政执法业务的规范性文件,对照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交通部规章的规定,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并就是否继续执行、修改或者废止提出具体意见,于2006年10月底之前送交部局法规处汇总。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应当对本单位发布的涉及海事行政执法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清理,并与2006年10月底之前将清理情况送交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汇总。
??
(七)做好涉及海事行政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跟踪工作。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要对2006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计划中涉及海事行政执法的法律、行政法规逐一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及时、深入的研究和跟踪,提出需要部局关注的方面和相应的对策。经部局同意,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可以会同有关海事局或者专业院校、其他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对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研究工作。
??
(八)承担地方立法的直属海事局、地方海事局,应当充分认识地方海事立法对中央海事立法的补充作用,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政府制定海事地方性法规、规章,但同时必须注意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在涉及海事立法的重点环节或者海事职责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部局请示汇报。
??
(九)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应当严格控制本单位及其下级海事局向社会或者管理相对人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发布超越法律、法规、规章和交通部以及部局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职责、权限、分工、执法条件、执法程序、办结时限和收费等规定的或者与之相抵触的文件。
??
三、海事法制建设工作
??
(一)海事行政许可工作
??今年交通部第1号令发布了《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为做好该部令的宣贯和实施工作,要求:
??
1、部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和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要以此为契机,并结合“规范管理年”活动,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规、规章,严格按照《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实施许可。各海事局(处)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许可的条件,不得违反海事行政许可 “三分离”(即受理、审核、批准三分离,但当场许可除外)工作制度和原则。??
2、部局机关各业务处室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结合各项许可的管理特点和要求,制订各项海事行政许可的具体申请文书、材料要求、实施程序规定、许可格式文书及用印规范,有关具体申请文书、材料的要求,应当于2006年3月底之前提出并交由部局法规处在政务公开指南中予以公示;具体实施程序规定和格式文书及用印规范应当于2006年9月底之前提出并交由部局法规处在政务公开指南中予以公示。
??
3、各海事局要将开展网上海事行政许可作为海事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工作和执法便民的重要内容,法制工作部门要重点从网上申报、审批的公示、条件、程序、执法文书格式以及方便管理相对人等方面进行督察和配合,推进有关海事局开展网上受理、审核工作。
??
4、各直属海事局法制工作部门要结合海事管理机制调研的开展,深化海事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主要从:解决可能重复、重叠或者交叉的许可项目,转变许可管理模式,减少审批环节和简化工作程序,形成权力制衡,便利被许可人等方面进行研究。
??
(二)依法行政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海事局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准则,也是规范管理年的重要目标。为此,委托浙江海事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海事行政执法工作的特点和海事发展的需要,研究制订《海事系统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于年底之前将草案报送部局。
??
(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
1、海事行政执法职责清理。海事行政执法职责是海事行政执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此项清理工作由海事政策法规研究中心会同山东海事局承担,按照上位法和国际条约,逐项清理、汇总、归纳、梳理,并将结果于2006年9月报送部局。
??
2、进一步贯彻落实执法监督制度和规定。2001年6月,部局制定了《海事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并发布“关于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执法监督的通知”。检查各海事局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是今年规范管理年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要从组织领导、法制工作部门的机构和人员、执法监督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责任追究规定和执法风纪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对5年来的执法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和总结,并于2006年11月底之前将总结报告报送部局。委托天津海事局修订《海事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06年7月底之前将修订送审草案报送部局。
??
3、执法监督检查。部局将在年内适时组织部分海事局采用《海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与自评格式文书和系列表格》开展对执法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口检查和抽查,检查的重点是执法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情况、执法风纪情况以及海事行政处罚管理系统软件的推广应用及其对过错或者错案的预控作用,同时考核执法过错和错案率和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率。请山东海事局对《海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与自评格式文书和系列表格》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年底前报部局。
??
(四)政务公开工作。“十一五”海事发展规划要求政务公开合规率达到90%以上,请山东海事局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及部局提出的各项要求,修改、完善海事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指南中的各项内容,于2006年6月底之前报请部局,并发文征求意见;请河北海事局会同河北省地方海事局,按照部局2001年发布的《在全国海事系统推行统一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研究制订政务公开合规评估的具体规范要求,于2006年6月底之前报送部局。
??
(五)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十一五”海事发展规划要求“行政诉讼胜诉率达到90%以上”。部局将在年内举办“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实务”培训,请各海事局法制工作部门的主管人员参加。
??
(六)海事执法证工作
??按照《关于实现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的指导意见》,强化省级地方海事局对本省地方海事执法人员资格的统一管理,包括培训、资格审查、考核和跟踪管理等。各级海事局要按照要求,做好海事执法证换发工作以及对持证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
四、海事业务工作综合评价
??海事业务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在直属海事系统试运行三年,2006年开始正式运行该体系。各直属海事局要按照海事统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指标体系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基础数据客观、真实。“海事业务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列入今年部软课题,请江苏海事局对该体系试运行三年来反映的问题在部软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分析、研究和修改完善。要求水网地区的地方海事局参照该体系在本省内试运行,并将试运行情况于2007年1月份报送部局。
??
五、海事标准化工作
??各级海事局要充分重视海事标准化工作。学会运用有关国家标准、交通部行业标准,规范管理相对人的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具体行为、作业规程以及对安全、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部局将按有关部门的要求清理现行的涉及海事管理的标准,建立海事标准化体系框架,具体工作请上海海事局会同上海海事大学承担。
??
六、船舶法定检验技术法规工作
??吸取埃及红海“萨拉姆98轮”事故教训,开展对海上滚装客船法定检验技术法规的调研,委托船级社提出进一步保障海上滚装客船建造、修造质量标准的对策意见。
??配合渡口、渡船的专项整治活动,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要继续对辖区内渡口、渡船有关规定的适用情况和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请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跟踪各海事局的调研情况并在年内提出评估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海事局如何建设“阳光海事”
建设“阳光海事” 践诺执法为民
交通部海事局在去年确立了建设“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的新发展目标,在全国海事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海事职工纷纷展开热烈讨论并积极探索实践。其中“阳光海事”浓缩了海事事业的对外职能与形象,赋予了21世纪海事发展宏图的全新内涵,诠释了海事“执法为民,服务社会”的根本理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必将成为海事建设里程中的一个引航标。那么“阳光海事”是否有具体的标准?怎样建设“阳光海事”?本人在此谈一点粗浅想法。
一、“阳光海事”的内涵
“阳光海事”是以“公正、透明、文明、规范、廉洁、高效”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建设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海事。
二、“阳光海事”的标准
“阳光海事”是海事建设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而且这个不应是一成不变地,它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不断向高层次推进。在笔者看来,在现阶段“阳光海事”应具备以下最低标准。
1.机构设置职能明确。海事机构的设置应科学规范,部属海事机构与地方海事机构、上级海事机构与下级海事机构、海事机构内设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应清晰明确,不交叉重复。
2.执法人员资格明确。实行海事执法人员资格考任制,没有取得执法人员资格的不得从事海事执法工作,在执法过程中应亮明身份。
3.权力利益彻底脱钩。在海事机构职权范围内,任何与海事机构有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应与海事机构彻底脱离关系。
4.法制建设符合民意。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实行专家论证制度;重要的要实行听证制度,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对听证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制定的法规规章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切实解决问题;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后要定期进行评估、清理。
5.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涉及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论证;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决策事项,应向社会公布或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对决策执行情况实行跟踪评估,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决策应相对稳定,不得朝令夕改。
6.审批扎口执法统一。各级海事机构设定一个部门统一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内部运转;设定一个执法部门在一个区域内实行统一综合执法,不重复交叉执法。
7.办事程序规范有序。办事项目要有法律依据,明确应具备的条件、递交的材料、办理时限和格式文本,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告知办理结果并说明情况;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不歧视他人;作出对相对人、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前,应告知相对人、当事人,给予其陈述、申辩机会;作出决定后告知当事人,实行救济的途径;重大事项应组织听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应建立案卷,行政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应归档。
8.信息公示全面真实。建立信息公示制度,明确信息公示范围、方式和时限。
信息公示范围应包括:海事发展规划和目标;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政策和重大决策;海事机构设置、职能和设置依据;海事人员招录;行政许可事项、办事程序、办事条件、依据和联系方式、办事时限、办理结果;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重大事故、险情发生和处理情况;通航环境状况、通航秩序状况、安全形势状况;大风、能见度不良、大汛等重要安全信息;水工作业或活动、障碍物等不利于船舶安全航行的信息;接受外来信息(事故、险情、意见、建议和举报)的部门和方式等。
信息公示的方式有:公报、报纸和杂志;网站;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海事机构主要办公地点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设施;编印专用手册等。
9.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建立征求意见制度,一是定期走访听取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对海事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在网站、办公场所设置意见箱或公布意见受理部门,鼓励社会各界对海事管理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并将落实情况予以答复或说明;建立信访制度,在网站、办公场所设置举报箱和公开举报受理部门,受理群众对海事执法人员是否按规定程序办事、是否廉政、行政相对人是否守法的举报信息,并将查处情况予以答复或说明;建立信息查询制度,公布信息查询途径和受理部门,对群众查询的事项及时予以答复或说明理由。
10.群众利损救济保障。行政相对人认为海事行政行为不当申请行政复议,应依法受理,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相对人认为海事行政行为有过错进行行政诉讼,应积极出庭应诉和答辩,对法院作出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自觉履行;海事行政行为侵犯群众利益,按国家赔偿法实施行政赔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赔偿。
11.执法监督形成网络。建立层级监督机制,加强上级海事机构对下级海事机构的监督;建立专门监督机制,设立执法监督专门机构,对海事执法部门和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一是聘请对海事管理工作长期接触或了解的群众为社会监督员,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二是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电子信箱,诚恳欢迎社会各界对海事机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随时提供信息。
12.权责挂钩过错追究。建立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考评奖罚制,定期对执法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评估,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惩戒;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执法有过错的或造成错案的要依据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三、“阳光海事”的建设
工作有了标准就能找出差距,但绝非找到差距后就能一蹴而就。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建设“阳光海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受人员思想观念、行政体制、经济利益、人员素质、历史沿革、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建设“阳光海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1.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建设“阳光海事”的前提,当前海事系统一些干部职工的思想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官本位、小团体思想仍扎根脑中。这就需要在头脑深处解放思想,力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海事为中心”向“以民众为中心”转变,即要变“港航单位、船员围绕海事机构转”为“海事机构围绕港航单位、船员转”;二是从“为民做主”向“民主行政”转变,即变“封闭决策”为“公众参与决策”;三是从“监管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变,即变“监管与服从的关系”为“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理应率先垂范。依托学习型机构的建设,通过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引导广大职工开拓思想、创新理念,从根本上适应海事发展的新要求。长此以往,整个队伍建设才能紧跟而上,否则只能在原地徘徊。不解放思想,打造“阳光海事”也只能成为一个口号。
2.细化建设方案。建设“阳光海事”是一项系统工作,各层次海事机构应对照上述标准对建设“阳光海事”进行全面规划,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方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实施的步骤和责任落实等,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阳光海事”建设。
3.推进机构改革。最近全国水监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一水一监的格局,这一成果来不之易。但由于一些职能未科学界定、各级海事机构的内设机构不统一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等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出现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现象。推进机构改革,就是要合理设置机构(包括上下层级机构和内设机构),合理界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职能(特别要将交由下级承担的职能上级不再承担,相同或相近职能要由一个部门承担),确保分工明确、职权责相统一。要从体制上切实解决好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问题。
4.清理利益团体。海事系统组建的“三产”、“技协”等经济实体,往往从事海事权力范围内的经营业务,它们的存在影响了海事执法人员的执法思维,尤其是各级领导的行政思维。要完全实现“公正、透明、文明、规范、廉洁、高效”的最终目标,就必须认真清理这些利益团体,彻底割断利益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扩大民众参政。海事行政权力来源于民众,民众理应有权参与其中。但事实上目前我们在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时,很少听取民众的意见。所制订的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所出台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策和措施,既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又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
扩大人民群众参政可尝试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在各类港航单位、船员或其他组织和人员中选择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员作为海事机构咨询员;二是引导或组织建立由各利益团体代表组成的咨询团体,其职能就是参与海事管理决策。明确规定海事机构在出台法律法规前或决定重大决策前,需听取上述咨询员或咨询团体的意见,切实让行政相对人和社会人士参与海事决策,以保障法制建设、行政政策科学化、合法化、合理化。
6.创新制度建设。从 “阳光海事”的标准看,建立健全相关内部制度是建设“阳光海事”的关键,制度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这些制度都是约束海事机构自身的,因此必须从保障群众利益、服务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以考量,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服务人民群众、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以保障机构内部运转顺畅。
7.充分公开信息。海事机构作为管理水上交通安全与防止船舶污染的唯一机构,垄断性地占有关于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方面的信息。因此在信息公示时往往进行取舍,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一般不予公示,公示的都是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即所谓“报喜不报忧”。海事机构公示信息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公众参政、议政的权利,直接影响公众对海事机构的监督,直接影响公众办事的进程。因此信息公示应最大化,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外的信息,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最大的知情权、监督权。
8.善与群众交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群众对海事机构或海事人员敢怒不敢言,其原因是怕遭到打击报复;有的群众对海事工作有不少建设性意见但不想说,其原因是海事人员不重视他们;有的群众发现船舶、船员违法不愿报告海事机构,其原因是说了没有效果。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过去海事机构工作作风不实的后果,是海事机构在人民群众心中信任不足的后果。因此要坦诚与群众沟通,鼓励群众多说、多提建议、多反映本人真实的意愿和想法,并积极为此提供多种途径,这样才能掌握真实情况,了解到群众真正心愿,收集到群众真诚建议,为制定政策、立法等奠定基础。
9.提高队伍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阳光海事”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必须人人拥有综合知识,必须大家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现行的队伍素质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一要把好“入口”,严格规范合理的人才录用、选拔制度,确保选人用人质量;二要疏通“出口”,对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干部职工,要及时做好清理、劝退工作。三要加强职工政治、理论、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以人才创造事业。
10.切实落实制度。合理规范的制度需要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度制定了不严格执行,不仅损害了制度本身的威信,对制度的制订者与执行者也会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说到制度时头头是道,但真正做起来就产生了很多偏差,甚至还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有的制度出台后就被束之高阁,有的制度被执行得走了样,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执行制度贵在坚持,养成了习惯,制度就显示其效力和威力。执行制度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到有制度必执行,执行制度必严格,违反制度必追究,这样才能推进“阳光海事”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总之,建设“阳光海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奋进,需要全体海事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公正、透明、文明、规范、廉洁、高效”的“阳光海事”。
第四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事法规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事法规
制定工作程序规定》修订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规制定工作程序规定》(海法规„2002‟204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02年5月1日生效施行以来,对规范海事立法程序,提高海事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海事立法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该规定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海事立法工作。因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的必要性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海事管理机构参与地方立法活动的领导。一个完善的海事法规体系应当在进一步健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立法资源,积极推进区域性海事立法,形成以国家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的海事法规体系。因此必须对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需要进一步规范对涉及海事管理的法规征求意见回复工作。随着国家依法行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各执法部门都在加大立法建设,在许多法规中涉及海事监管职责,因此积极关注、深入研究、认真应对由其他部门起草的涉及海事管理的法规征求意见回复工作,深入研究相关条文对海事工作的影响,是目前我局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高度重视和规范意见征求回复工作,将有利于充分体现海事事权,为海事行政执法争取和谐的法制局面。
(三)修订并完善《规定》是我国加入自愿审核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规范国际公约国内化的立法工作。我局已经向国际海事组织递交了履约自愿审核申请,今后将接受国际海事组织组织的专家组的审核。“IMO强制性文件实施规则”规定:“通过颁布国内法和制定指南来协助实施和执行所有加入的国际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公约的要求,贯彻其履约方针”,因此,制定完善的立法程序,将国际公约及时转化为国内法,是加入自愿审核机制的内在要求。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我们于2008年1月向全国海事系统发出征求修订意见的通知,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事法规制定工作程序规定(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修订稿》主要对《规定》进行了以下修改:
(一)扩大了规定的适用范围。为充分体现“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行政执法一面旗”的管理理念,《修订稿》将《规定》的适用范围由规范中国海事局和直属海事局的立法活动,调整为规范全国海事系统的立法行为,尤其是海事管理机构参与地方立法活动的管理。规定从立法计划的提出、草案的审查、法律文本的备案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此,将《规定》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海事法律、法规、规章(以下总称“海事法规”)的立项、调研、起草、审核、报批、修订、废止等工作适用本规定”,删除了原来仅适用于中国海事局及其直属系统的规定。
(二)进一步完善了立法程序。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以及《交通法规制定程序规定》的体例结构,对
《规定》程序中缺少的法规修订、解释、意见征求回复等环节进行了补充,同时按照立法程序的先后顺序对有关章节进行了调整。为此,在《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的适用中增加了“修订”;在规定中增加了第五章“海事法规的修订和解释以及法规征求意见的办理”。
(三)规范了国际公约国内化的立法程序工作。IMO自愿审核机制要求进一步规范国际公约国内化的立法工作。为此,《修订稿》增加了第十一条第三款“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海事公约需要转化为国内法规的立法建议项目,由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商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在《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中增加了第五项“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修正案需转化为国内法规的立法建议项目”。
另外,我们还对《规定》有些条文的文字进行了处理。以上情况,特此说明。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日
第五篇:2018年交通运输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
2018年交通运输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部2018年教育培训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任务,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精准实效,统筹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切实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坚持党校姓党,围绕部党组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总体安排,办好各类党校主体班次,及时推进理论成果和思想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切实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牵头单位:部人事教育司、直属机关党委;协办单位:部党校。)
2.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部党校工作的意见》,完善党校领导班子建设。(牵头单位:部人事教育司、直属机关党委;协办单位:部党校。)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 3.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列入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各级班次课程内容。
单位。)
五、落实脱贫攻坚方略,扎实开展教育培训精准扶贫
7.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重点面向定点扶贫地区、对口支援地区、六盘山片区、三区三州以及其他深度贫困地区,举办专项教育培训、“送教上门”、远程网络培训43项,扎实开展教育培训精准扶贫。(牵头单位:部人事教育司;协办单位: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管理干部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各有关院校。)
8.组织交通运输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师资交流和大学生支教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扶智和扶志作用,积极服务脱贫攻坚战略。(牵头单位:部人事教育司;协办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各有关院校。)
六、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 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爱岗敬业精神,推进领导干部、模范典型和优秀专家学者上讲台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培训教学质量。(牵头单位:部管理干部学院;协办单位:部内有关司局、大连海事大学、各有关单位。)
10.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完善教学方式,加强教材建设,健全网络培训体系,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牵头单位:部管理干部学院;协办单位:部内有关司局、各有关单位。)
七、从严治校治教治学,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实效 11.加强党校管理,严格学员管理,从严治校治教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