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0: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电影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电影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电影的思考

关于电影的思考:电影的历史和未来

电影的历史和未来

从1895年到2005年,世界电影走过了110个年头;从1905年到2005年,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百年。充满着辉煌与浩劫的二十世纪,如果没有了电影的存在,将不可想象;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了电影,也将不是现在这个模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影一如既往地从某些方面在锻炼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非常出色地引导着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无愧于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更好地感受和认识电影,将从一个方面帮助人类更好地感受和认识自己,为此,我们确实有必要以现在的眼光好好赞美一下电影的发展历史并展望她的未来。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新生儿以电影这个相当正确的中文名称所指意义来说,它的被孕育和发明绝对应该建立在电能被较好利用和摄影技术得到较好发展这两个最基本的技术条件之上。仔细考察一下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等关于电影机的发明,无一不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已有产业和赚取更多的金钱。电影在它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时候,企业性的因子和商业性的元素就已经渗透了它的全身。因此,就发生学意义上来说,电影首先是一项新兴的企业,其次才是一门全新的艺术。说电影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企业,是认真学习电影发展史自然会得到的一种认识。认识到电影作为一项企业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电影艺术家和电影爱好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早期电影发展史来看,卢米埃尔兄弟的成功,使得法国成为了当时世界电影的中心。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法国和意大利一直是欧洲和世界电影的中心。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梅里爱和百代都是电影界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曾经在法国和世界电影舞台上有过十分辉煌的作为。他们没能挽救自己和法国电影业衰落的一个相当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敌不过美国电影资本家在经济方面逐步积累起来的雄厚资本和强烈的市场意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电影的中心开始移向美国。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雄辩地证实电影不仅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儿,还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经历摔打。尽管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有点例外,但作为一门艺术,电影确实不像先它而出的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或多或少是人类需要抒发情感时和生活中有了闲暇时才出现的产品。

二、在再现生活和借鉴其它艺术中起步正如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才可能成为更为伟大的巨人一样,电影也在借鉴其它艺术的基础上才成为更伟大的艺术。在它接受其它艺术形式“异养”的历程中,首先借鉴的是摄影与绘画艺术。路易·卢米埃尔之所以能够成为其中最为出色的佼佼者,就因为他是当时法国里昂一位第一流的摄影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他的早期影片《水浇园丁》,就是向绘画学习而来的一部优秀作品。从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对于路易·卢米埃尔所给予的殊荣当之无愧。作为伟大的电影先驱之一,梅里爱对于电影的最大贡献是给电影引进了戏剧艺术的各种要素。他于1901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被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艺术影片。尽管梅里爱在1913年后就退出了历史物台,但是他对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梅里爱的失败,一方面在于他对戏剧性的过分依赖和不思变革,另一方面在于他只考虑使用自己的资金来从事影片的制作而忽略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电影企业。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艺术特性和风格,作为一项企业又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探索自身的发展机制。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再告诉人们:电影的双重属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偏废。

三、自我风格的逐初步形成电影艺术自我风格的核心要素,主要是电影的蒙太奇艺术。所谓“电影的蒙太奇艺术”,在电影初创时期主要指电影的分镜头拍摄和剪辑组合。较为出色地使用蒙太奇来拍摄电影并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是鲍特于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这位被称为美国电影的真正创始人,对电影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认识:电影艺术必须依靠分镜头而不

是依靠取景。《火车大劫案》的历史性成功,既雄辩地证实了他的这个重要思想,又为更好地运用蒙太奇手法来进行艺术叙事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例。电影艺术自我风格的胚胎,在鲍特的影片中基本成形,到格里菲斯时代则是“有鼻子有眼睛”了。在鲍特的影片中,不同镜头之间的联系仍然完全是根据事件的展开而连接在一起的;在格里菲斯的影片中,不同镜头之间的联系开始具有了表达人物情感和强化戏剧性因素的作用,一句话,即具有了电影自身文法的特性。正是由于格里菲斯在电影艺术方面所具有的独创性,才使得他能够在1915年和1916年分别拍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样两部世界电影史上影响空前的巨片。特别是后者,所涉及到的时间上下几千年,空间跨越上万里,布景壮观,场面浩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主题深远,各种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片中大显身手,电影所能表现的史诗性和哲理性也在此得到了空前而成功的展示。四,开始称霸艺术世界在格里菲斯向世界展示电影借助蒙太奇艺术表达宏大的史诗性和浩广的哲理性的时候,卓别林在他轻喜剧影片中开始连续不断地向广大观众提供使人喜闻乐见的“夏尔洛”形象及其充满喜剧性的各种人生故事;一次大战以后,法国的印象派、先锋派和德国的早期表现主义先驱者们在思考并尝试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创新,欧美各国纪录片拍摄也在酝酿选择新的题材和创造新的形式,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则在努力从理论上总结蒙太奇艺术的本质属性和艺术能力……随着自身艺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电影在它处在失语状态的时候,就被人们誉为“伟大的哑吧”。有声电影的问世和彩色电影的随后出现,使电影在再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掀起了再次风靡世界的第二次浪潮。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历了它的第一个全盛时期——戏剧化的黄金时代,从此奠定了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之都的地位。电影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得到的空前发展,使得它不仅成为当时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硕大无比的奇葩,而且开始对其它艺术的原始生存状态构成程度不同的威胁。在好莱坞电影依靠戏剧性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前苏联电影蒙太奇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为代表的一批电影艺术家,依靠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深厚底蕴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对电影艺术进行了十分宝贵的研究探索,为拓展电影艺术对其它艺术的蕴涵能力和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成果,向世界奉献了如《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夏伯阳》等不朽之作。爱森斯坦不仅指出蒙太奇的组合效果“更象两数之积而不是两数之和”而且从人类认识论发展史的高度指出蒙太奇通过“分析-综合”方式整合电影各种构成元素来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基础是科学的和辩证的,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的艺术思维。经过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大师的精心研究与努力创造,电影蒙太奇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艺术方法层面,由艺术方法层面上升到了哲学思维层面,使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开始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形成了世界电影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五、探求人类情意具象化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巨大破坏和不可估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久远的痛楚和难以终了的反思,对世界电影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电影艺术最主要的发展体现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各国的表现主义、先锋派和印象派等方面。就艺术美学层面上来说,所有这些电影艺术流派的出现和发展,都和当时电影艺术家们比较多地受到现代形式主义美学和达达主义、印象派等绘画艺术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就社会意识形态层面上来说,有两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第一,运用怪诞手法和变形处理来讽刺和抨击残酷的屠杀行径,如《卡里加里博士》;第二,探索“意识银幕化”手法,以此来努力表现幻梦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情景。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很多电影艺术家对于处在经济萧条、社会贫困状况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寄予了巨大的同情,这直接导致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在大战后的迅即兴起。然而,二次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和经济上的衰退,也留给人们更多精神上的痛楚和反思。战后不久,东西方之间骤然形成的冷战对峙和战争阴影的时刻浮动,更加剧了这种

痛楚的阵阵发作与反思的波澜起伏。紧接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而兴起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就在这样的时代气息中很快孕育而成。以《广岛之恋》、《八部半》等为代表的“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兴起,在哲学思想方面受到以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为主的现代主义哲学的很大影响,在艺术美学方面受到意识流文学和早期表现主义电影“意识银幕化”口号的直接启发,在社会生活方面则受到大战后人们对世界政治现实与和平发展前景普遍存在迷惘之情的潜移默化。就某种意义上来看,“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兴起,不妨可以说是对一次大战后表现主义、先锋派、印象派等电影艺术运动的遥相呼应和继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两次世界大战给很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带来了一时的思想消沉,但给电影艺术恰带来了更多的探索发展和不断进步。一次大战后开始从事表现主义、先锋派、印象派等电影创作的艺术家们,不久都由唯美主义与形式主义走向了现实主义与纪录电影创作;二次大战后从事“新浪潮”电影创作的艺术家们,也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先后不同与程度不同地摆脱了过分强调“自我表现”的“绝对自由”而回到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许多电影艺术家们在思想迷惘内心痛苦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放到了借以逃避现实的“纯艺术电影”与“作家电影”的创作中去,历史地看,这应该说有其失也有其得。从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这个观点上来说,“意识银幕化”自然是电影最基本的艺术特性之表现,应该成为电影艺术创造独特美学意象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没有两次大战后许多电影艺术家们接连高举“意识银幕化”的旗帜并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那么今天的电影艺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人类心灵意绪的深度方面肯定要逊色得多。六,永远关注人生作为一门艺术,电影从卢米埃尔那儿就是具有再现物质自然和反映人类生活特点的。电影对物质自然的简单再现和对人类生活的一般反映,说到底,也有一种对人生的关注。随着电影艺术再现与表现能力的不断提高,它对人生的关注也就广泛得多和深切得多。这既是电影艺术本性——物质世界的还原的一种体现,也是电影艺术主流形式——现实主义的题中之义。《公民凯恩》和《小城之春》一般被认为分别是美国(世界)与中国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说到电影关注人生,人们自然会说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相对而言,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萌发之前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多数以自然写实性见长,在思想上缺乏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在艺术上缺乏一定的典型化。其对社会普通人的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新现实主义电影则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生活化(纪实化),比较普遍地以肯定和赞许的视角来塑造社会普通人形象。这两点,构成“新现实主义电影”和相对而言“旧现实主义电影”的最基本区别。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三四十年代的不少“左翼电影”(如《神女》、《渔光曲》等)确实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在“还我普通人”的口号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努力真切地描述贫穷的社会普通人的艰苦生活,歌颂他们与不公正社会的抗争和许多正面的品性。由于这次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电影空前的一次大丰收,它使得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在全世界的影响非常之大,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在电影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从此引导电影艺术家们去比较自觉地关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对于电影艺术来说,现实主义精神始终不可缺少。过分强调娱乐性和商业性的好莱坞电影在它称霸世界的时候,获得了“梦幻工厂”的称号,遭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和纪实化美学思想的双重否定,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前奥斯卡奖绝大多数授予现实主义电影的这样一种传统做法……总而言之,尽管电影需要借助于文学、戏剧、绘画、音乐、摄影、舞蹈等其它艺术来丰富自己,但现实主义精神对于一切严肃的电影创作来说就像美味佳肴中的盐一样最不可缺少。电影的发展历程一再告诉我们:电影永远需要人类的真实生活内容来作为它的粮食,关注人类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则是电影永远的命题与目标。七,观察现代社会之视窗电影作为一门现代性很强的年轻艺术,和现代人类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她自身的发展进步及其所遇到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其所遇到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相通之处。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与艺术形式,应该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与作

用,这是任何电影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却的一种社会责任。卓别林的电影戏剧性很强,同情社会普通人生活和赞美他们优秀秉性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很浓。为此,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遭到当时美国右翼势力的敌视和政府情报部门的监控,最后还借故把他驱逐出国。尤里斯·伊文思始终是个钟情于唯美主义纪录片的电影工作者,但二次大战期一爆发,他就与很多爱好和平,具有正义感的电影艺术家一样,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对反法西斯战争电影的拍摄。这与同时很多好莱坞电影工作者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电影企业性与艺术性那种与生俱来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既是电影发展中的问题,又是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在现代社会里,所有企业都必须要到市场经济中去求得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律,这无可非议。然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广义现代文化中的一项,除了自身必须服从的经济规律以外,还得接受文化的规范和引导。电影作为一门通俗艺术,具有娱乐性的功能。这是电影作为一项企业应该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电影努力赢得观众和票房利润的一个突破点。但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度,通俗变成了庸俗,就是超越了这个度,就是过犹不及。存在于现代电影中一些格调低下、内容黄色的作品或片断,就像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毒品,它们的生产和销售在经济上可以大获其利,对于社会却大有其害。一切文化都既是人的创造物,同时又是人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电影亦不例外。二次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厌其烦地拍摄的“二战题材”;美国在越南战争以后拍摄的“越战片”;西方进入法制时代后大量拍摄立意深刻的匪警片和犯罪片;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独步一时的“反思片”……随着世界经济大循环进程的日益发展,电影等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竞争也日益加剧。经济领域内的垄断与文化领域内的垄断并驾齐驱,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霸权主义与电影市场里的大国沙文主义相辅相成。偏面追求大投入、大制作,促使整个世界电影业变得日益浮躁,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电影业更是难以为计。电影的世界性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无情地吞噬电影的民族性,恰如文化的一元性正在以巨大的威力企图消除文化的多元性。人们对此迷惑不解:人类社会如此进步的代价是否太大?是否对头?因此,当代电影的很多内容及其自身,确实非常尖锐地提出了不少关于现代社会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使人类又拥有了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发展现状的窗口,提醒人们应当去解决好文化进步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八,难以消逝的艺术人类祖先在刚刚能够以人的视角来感受整个物质世界与自身存在的时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自然浑沌一片和万物彼此莫分的水平上,所以最先产生的自然观是“天人感应”和“万物交通”,最早萌生的哲学思想是“法天象地”和“天人合一”。一切离不开形象这个基础,一切在形象中孕育,这是人类最初认识世界和认识社会的最一般的情形。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懂得了“文”与“质”的区别,而且懂得了“白马非马”的道理。于是,人类的理性时代来到了;接着,人类的分析时代也来到了。特别是作为知识载体的印刷品的大量刊行于世,日积月累地迫使人类的眼睛越来越变得逻辑思维化而不再形象思维化了。用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可见的人类》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可见的思想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的文化变成了概念的文化。这确实使得人们日益远离自然的形象,远离感性的真实。一时间,丁香也变得几乎不再是在阳光下艳丽、在月夜里馨香的自然中的丁香,而只是植物学中属于桃金娘科的一种花卉。不久,人类终于认识到正如分析时代不可能缺少系统综合一样,理性时代也不可以缺少形象参与。对于任何时候的一般人来说,感受真切的形象总比感受公式与概念要直观得多和清晰得多;对于认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的现代人来说,更多地感受形象则意味着强调全面观点和整体把握,能带来更深层的认知和更有益的创新。古今中外,“读书破万卷”的人不计其数,“下笔如有神”的人凤毛麟角,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大多在于既缺少天赋悟性,又缺少形象感受。任何艺术都致力于创造形象,就连音乐也不例外。电影比其它艺术更加逼真生动,能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形象感受,更具有艺术是最高级的、也是最通俗的特征。没有苏东坡那样的胸襟意趣,绝大多数现代人真的很少能在泛舟湖上便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那样的感受,但目睹《泰坦尼克号》

从飞机上拍摄的那个海上航行的大远景画面,能使很多人萌生“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没有罗丹那样能够长于发现美的眼光,许多聪明的现代人可能难以自觉地去领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情画意,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在《金色池塘》的画面里去认识自己很少真正动情地面对过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运用信手拈来的画面组接,能十分灵验地引导一般观众去领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神韵;运用十分平常的空镜头画面,也比较容易地使更多的人去深切地体验电影《林则徐》中“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那种千古送别情怀……在经历了漫长的理性时代以后,现代人类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多事的理性逻辑经常破坏事物整体的美丽,人类所有灵感的激起和释放都不能够用理性逻辑来加以说明;牛顿如果不在看到那个伟大的苹果的时候萌发了美妙的想象,那么他良好的数学、力学知识也许是难以帮助他发现“万有引力”的;猿人能够直立行走之所以和能够使用劳动工具同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前者使得他们的视野大大地开阔了……未来的事实将继续有力地证明:成熟的电影艺术在映现我们所拥有的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非常出色地锻炼人类去更好地认识我们身处其间的世界,以便从一个方面来帮助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再次拥有一个“形象的时代”。一个强调美育、强调形象思维、强调整体把握世界万物的时代,与一个高度重视科技与人文的时代相吻合。古老的东方文化在现代被高度重视,就是人类进入这种时代的一个重要表征。一切科学都遵循理性的逻辑,但也经常符合艺术的属性。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更注重理性,东方文化则更重视形象。然而,正如中国古人也十分注意“判万物之理”,西方人也用“I see”这样的短语来表示对事物的“理解”而不是仅仅“看到”。总之,人类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再次拥有一个“形象的时代”,就意味着人类实现了一次螺旋式上升的回归。可见列宁关于“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这个观点还非常值得重视。电影是一门确切地知道其诞生日的艺术,也许,她的存在轨迹可能会象一根射线——有始而无终。她肩负着神圣的艺术使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显得更加生机蓬勃和精彩诱人。即便有一天电视的声像效果已经完全能够和电影相抗衡,其实两者到底谁替代了谁也是一件难以说清的事。不然为什么现在就有方兴未艾的“家庭影院”和“电视电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真的将是一门难以消逝的艺术。

第二篇:有关电影《活着》的思考

有关电影《活着》

初次知道余华是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上的他的一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一段节选文字,那是与阿城的《棋王》列在一起的。可高中应试教育的“迫害”和受制于当时有限的条件及资源,当然还有语文老师的墨守陈规,死板因袭,老气横秋的教学,使我本可通过国文教师初步了解余华的机会就这么夭折了,对中国的教育现状,真叫人哭笑不得,从所谓的“素质教育”的镣铐下挣脱出来的学子,无异于从流水线上整齐地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的商品,这话听着尤其让人感到悲哀。在学校渐渐商业化,权力化,庸俗化的今天,校园还有净土吗?现如今,学生正在受着新的愚民教育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像余杰所言,北大----这一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堡垒,反抗传统,崇尚自由的无上斗士,改革自新,引领时代风潮的先锋都在---俯就,就更是令人悲哀的了。这就是我为何所以是如此坚决地反感诸如思修,党训(党校培训)等等极具政治色彩的课程了,他不把你变为一个“顺民”,不把你驯化为羔羊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既是维护既得利益者,巩固现定秩序的不二法门吧,中国的政治从来都是肮脏黑暗的,应该说世界都是如此,可在中国尤其来的狂暴,这绝不是我愤青似的发泄,我这是觉得我们被欺骗的足够久了,谎言这张网已经编的足够大了,what I need is truth.而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得就是-----真相。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是悲哀,先别攻击我的言论,你先想想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和苦痛,当然,还有你自己的苦痛再说。我自己就觉得有时候自己的思维僵化,仿佛是沿着因袭的路径在走,极度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所需要的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头脑,不是在所谓的“主流”里渐渐沉没,就是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记得了鲁迅先生的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而很显然,爆发基本上不具备可能性,在你爆发之前社会怕是早就把你当做疯子处理了,想“食指”这样铮铮铁骨,关怀家国的杰出诗人,就很有几次被作为疯子对待的,然而你去读读他的诗啊,那是一个疯子写的吗,只要是稍微有些清醒意识的人就能看出,食指是位极具中国良知的诗人,我很喜欢他写的诗歌,也摘抄过不少,然而终究是谁在撒谎,谁在剥夺我们的清醒,是谁在别有用心呢?我不知道。

我们更多的人是沿着生命既定的轨道随着可怕的惯性在滑行,上学,升学,工作,结婚,教育下一代,衰老,死亡,几乎每一个人,只要是人,都是这样沿着一个方向前驱,尽管有时候存在不同的选择,可那也是在细节上,那于大体几无妨害,在此便令我想起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这部曾经一出版就轰动整个西方世界的书籍,马氏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他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3M”,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西方甚至世界青年的伟大导师。现如今的中国社会何尝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呢?而我们,正在渐渐成为一个个单向度的人。然而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湖北经济学院那号称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竟然找不到这本书,我从一楼直找到五楼,竟没有他的踪迹,现在的大学对人文素养的漠视可以说简直是触目惊心,难道不是很堪忧的一个问题吗?

在中国,你如果仔细思考一番,就会发现很多怪现状。中国的

大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当然,我也不能免,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中国仿佛是文化戒严的社会,高度集权化和物质化(金钱化),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扫荡着传统和现代,文化人几乎集体失语的年代,因为真正的斗士和先驱不是缄默消失,封杀囚禁了,就是沦为流亡海外的暴徒。从北岛到李泽厚到夏志清,是中国的文坛和学术界容不下他们吗?我看答案是否定的,那他们为何要选择作为一个远离故土的学者呢?北岛在他的诗作中就流露过这种复杂而又痛苦的心情“一个被国家流放的人”。中国现如今的学术界和思想界怕是已经被金钱和权力绑架了吧!曾经经常有同学和朋友会发出同样的疑问和愤概,中国的人口居世界之冠,学者教授,硕士博士多如牛毛,可中国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的大师竟是如此之难,中国你到底是怎么呢?犹记得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中说-中国,已患了梅毒。这是一种如何的爱之深,恨之切的感情呢。有时候,我就想能够爱人到极点和恨人到极点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现在的学术界和思想界远远不如建国前的民国时期自由和活跃,民国时期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傅斯年,林语堂,沈从文,朱光潜,朱自清,闻一多,张爱玲,冯友兰,梁漱溟,汪曾祺,萧乾,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中国现代画四大家)。。他们的名字至今都为我们所熟悉,甚至耳熟能详,完全不需任何媒体和商业的炒作或是任何外力的成全,他们共同缔造了一个蔚为大观的文学学术世界。反观现如今的文化炒作可谓甚嚣尘上,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看看文化商人余秋雨是如何丑态百出的,加之他的文化品格问题,有学者怀疑他的学术道德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关怀民生疾苦,正直敢言,不畏权贵,捍卫学术自由,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他们很明显地继承和延续了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优秀的人文关怀传统。而如今,更多的知识分子丧失了这一民族所拥有的最优秀,最光芒灿然的文化基因,成为了变质的软骨虫,成为名利权势的附庸,著名作家李国文的讽刺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啊。

那么,我们回头再来审视余华这部极具现实意义,震撼人心的小说《活着》和张艺谋的的影视作品《活着》,其中展现出的二人的胆识和直面人生时代的勇气就尤其的难能可贵了,中国今天最缺乏,最需要的是鲁迅先生所言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了。也许如今很多人怕是连梦想的勇气都没有了吧!正是余华的直面人生时代,直面灵魂,这部小说才成为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对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张艺谋来说,正是他的直面现实人性,这部电影一直被评论家称为他影视事业的巅峰之作,而他以后渐渐商业化,脱离现实,场面宏大的电影,渐渐远离中国社会的真实,以至于被众多评论家斥为劣作,而《活着》尽管作为他唯一一部至今尚未通过文化部“安检”的禁片,却丝毫不影响此片带给他的巨大声望。由此观之,讲真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也需要足够的人格力量去支撑,尤其是在利益纷争,落网漫步,权力浸蚀的当代社会。在此,就不得不深刻的佩服中国前总理朱镕基,著名作家,北大“抽屉文学代表人物”余杰,特立独行的文化天才王小波,还有被钱理群称之为“当代鲁迅”的摩罗了,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值得为之鼓掌,钦敬的人物了。

关于余华,浙江海盐县人,当代著名作家,先锋派小说的代表性人物。

有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而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余华用他的先锋试验精心营造着自己的文学世界。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臵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正如谢有顺指出:“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认,它也是贯穿余华小说的一个主词。”

关于《活着》---[《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当代野史,因为正史的缺如,更显出了它的超常价值,改编后的故事本身便远超过了余华的原著,修正了许多不具典型性、合理性和不便于用电影语言表达的地方。](1)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2)

电影细节审视----影片中,把龙二受刑时的枪声弄得清脆尖锐,回荡不已,这是导演为了制造一种“革命恐怖”的氛围而特意作出的铺垫,这已经预示着作者和导演的伏笔——一个“革命恐怖”的时代开始降临。影片通过福贵的心有余悸的话不断暗示着龙二是无辜送命,这已经是赤裸裸地为当年的地富反坏右鸣冤,鼓吹地主对人民要求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是有理的,当然,这也符合作者余华的反共心理和导演张艺谋的内心看法。

【张艺谋对该电影的较大创新是插入了一条暗线——皮影,皮影在电影的开头、剧中的几个转折点和末尾(皮影箱)都有所出现。从艺术角度分析,皮影与秦腔的搭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3)

影片涉及皮影这个意象还有一处暗示,到了结尾,福贵把尘封着的皮影箱拿出,帮孙子放入小鸡,这个空空的箱子寓意着孙子的崭新命

运。当孙子问起他“小鸡长大后变成什么”这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时,他不再像当年回答儿子有庆的问题时那样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而是改为“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暗喻:告别激情岁月的宏大理想,回归踏实的生活。当然,这也隐射了从文革浩劫中清醒过来的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怀疑。

从民国到国共内战,从建国到人民公社,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前后绵延近40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幕后资料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这就是《活着》。然而到了21世纪,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又是如何呢?也许并不比上世纪活得有多幸福吧。那为什么没有看到现代版的《活着》呢?难道不应该出现吗?

意义探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宽泛而又不得不引入高深玄奥的哲学禅理来考虑阐述的话题,未免有些大而无形,玄而抽象,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常常不得停驻脚步来静思暇虑这些形而上的带有根本追问和灵魂考究的具有终极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人生问题。也许科学并不涉及终极关怀,但哲学却是应当涉及并应该能为一些根本问题做出精神分析的,指明些方向和道路的,至少,也应该有启迪心智的作用。有人曾说:“形而上的思考,形而下的生活。”这话实在是含有至理,想这也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真实写照吧。

那么,人,为什么活着呢?

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中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活本身就是目的,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别无其他,至于说为了实在的什么,那都是虚妄,只有活着本身才是最高目的和意义。很明显,余华的观点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意识展现出来的孤独悲凉和虚无荒谬,它注重的是追求一种形式,忽略生命的内容,活着就是活着本身,这自然就走向了如美学上的康德那种“极端形式主义”,我认为有着极大的缺憾---人作为灵(精神)肉(身体)相融的动物,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客观存在,二者自是不可偏废。忽略形式,内容便无存在的根基,空无凭恃;省去内容,形式便如枯枝烂叶,腐朽污浊。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追求身体康健,生活舒适,生心理愉悦的同时,更得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价值的腾跃,心灵的和谐,精神的崇高,后者来的更为重要,物质上的贫乏不可怕,精神上的侏儒才真正可怕呢。

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生划为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各人依其道德精神品格各有归宿。

第一重境界者,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觉解的自然人,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或是为什么要这么干,恍然不知所以。

第二重境界者,他可能会意识到意义,做些利人利己的事,尽

管他只抱着利己的信念,但如亚当斯密所言的神秘力量促成了意外的结果。但我所理解,所见到的此境界中的人或着多半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金钱权势,物质享受之快,声色犬马之娱,形同行尸走肉,终难免名缰利锁的悲哀。像和珅等贪官,“四人帮”等政客之流,不胜枚举。

第三重境界者,活着注重砥砺道德品格,修身养性,关怀民生疾苦,国家苦难,政治耿介,不畏权势,轻名淡利,襟怀坦荡。如吴天祥,吴仁宝等时代先锋;余华,余杰等独立的知识分子;周恩来,朱镕基等伟大的政治家

第四重境界者,乃先贤圣哲之流,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参天地,悟化境,为民族精神文化开宗立派,辟源流,犹如盗火者般润泽时间,这也就是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之的“文化轴心时代”的巨人们:中国的孔孟,老庄;西方的耶稣;犹太的先知;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等等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属于哪一重境界呢?

而若淑尼采的超人哲学,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不断以顽强的意志和超凡的胆魄去打破现有的价值体系和世俗权力的枷锁,以求得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抵达超人的境界。

而若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是以“性”为原动力的。那么,人活着就处于不断地追求“性”的满足中了。很显然,此公观点实在极端而且可疑。

而若回归我们的中国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的理想而言,(这是中国政府标榜的),人活着就是一种无上自由,个性蓬勃发展的状态,不存在阶级斗争,生命“异化”等等残酷的行为。可是,共产主义理想又何在呢?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青年毛泽东曾经就苦苦求索过这个问题,并最终建立了他的斗争哲学和贵我道德律。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命题了,每个人都有自由思考的自由,都有独立见解的自由。我们毫不客气的尊重这种自由。。

最后,用屈原的一句诗作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1-5-23.小月火山亲笔

备注:(1)(2)(3)抄录与百度文编

第三篇: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以国际化的视野,适应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促使电影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在中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电影产业作为典型的文化创意行业,已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近几年来电影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而电影产业发挥潜能的大幅度释放又恰好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机遇叠加在一起,从而“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国电影产业从恢复性增长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电影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度扩张,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发展。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电影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逐步完善,在文化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导行业的重要作用。

今天,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十二五”期间电影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实施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thldl.org.cn,以国际化的视野,适应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促使电影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在中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历史机遇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尽管20082009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但在国家出台一揽子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努力下,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也面临几大机遇:一是我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资本充裕,流动性过剩,我国已经从长期以来资本短缺的进口国而转变为资本过剩的对外投资国,这对高度依赖资本投入的电影产业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内需市场明显扩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物质产品都存在着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而文化产品和服务则仍存在着供给缺口。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为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伴随着城市交通、通讯、房地产等基础设施硬件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的软件建设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将对电影产业的投资和市场都有所影响。二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诸多风险问题,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既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影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三是电影产业自身发展还存在着市场主体规模小、集中度低,专业化和复合性的核心人才缺乏,影院和银幕少、布局不合理,以及与相关行业融合度低、电影衍生产品发展缓慢等问题。总之,在国家电影产业政策趋于完善,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日益改善的情况下,目前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挑战。

二、跨越式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提高电影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电影产业作为高投入、高收益的文化创意行业,必须有一批大型企业在产业化的发展运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强弱,始终是电影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电影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抗风险弱的现状,在“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在财税、金融政策上着力扶持素质好、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依托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实行市场化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混合经济的大型电影企业,作为电影市场上的投融资运营主体,在调整和优化电影产业结构中发挥战略投资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大型电影企业为龙头,中小电影企业配套服务的市场主体格局。实现电影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电影渠道建设的重点战略,着力解决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终端电影院和电影银幕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电影产业发展公认的瓶颈问题。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影院线为37家,电影院1697家,银幕4723块,预计到2010年底,电影银幕将增加到5500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仍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方面,电影院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少,群众看电影还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电影院和银幕的总量不足。目前,我国电影院和银幕的总量与法国不相上下,而法国仅有6000多万人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产业大国,银幕接近40000块,是中国的8倍,而人口仅3.07亿,不足中国的1/4。可见中国电影院线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为此,在“十二五”期间,要抓住城市化进程的机遇,实施“电影银幕翻番计划”,着力发展中小城市的数字影院和数字银幕,使我国电影院和银幕总数迅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层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施“大电影产业”发展战略,促使电影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传媒为文化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三网合一”意味着文化行业之间、文化与电信、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大众消费时代,电影作为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正日益突破传统电影院消费的模式,通过付费电视频道、有线和无线电视网络、卫星直播电视、DVD、LD、VHS、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传播,并与旅游、演出、广告以及玩具、服装、时尚等相关产业发生广泛的渗透和融合,形成电影、电影衍生品、电影相关产品在内的大电影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十二五”期间,要抓住产业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发挥电影号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强的优势,通过电影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拉长电影的产品和产业链条,在推动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几年电影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带动文化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气产业”和“先导产业”,但还不是龙头产业,因为电影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还不高。只有推动电影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水乳交融的大电影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电影产业才能真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

实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我国电影产业到目前为止,本质上仍然还是一个内需产业,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我国电影产业在人才培养、创作理念、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还有不少的差距。好莱坞的经验表明,实行开放的全球资源配置、全球市场营销的产业

发展战略,是电影产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充分发掘国内资源潜力的基础上,采取联合、项目合作、合资经营、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国际优质电影资源为我所用。要抓住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电影企业面临资金困境的机遇,发挥我国资金充裕、市场广阔的比较优势,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下,主动出击,购并西方有价值的电影、动漫企业和相关资源,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

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找出适合的产业发展战略方向。清华大学企业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人。

第四篇:一部电影引发的哲学思考(范文)

一部电影引发的哲学思考

总是一副调侃的味道:“来,我们谈谈人生与理想”。“毁三观”是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一个词了,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着实存在着,它时时刻刻影响着你我的生活,它们太大,大到无形,难以言喻,也许是当前的文明依托还不够,也许我们还太肤浅,也许是这个话题太广而深了,也许迫于生活的各种压力无力思考,只好当做调侃的话。可是它们偏偏太重要了,是我们正确认识自身、世界以及二者联系的根本,是应对错综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无论你承认与否,你都曾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长期的随波逐流,疲于奔命,那么就相互同化,相互复制,发现最后我们彻底盲目了,麻木了,以至于忘记自己是谁,需要些什么,原来那些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完善的思想体系,没有为自己搭建一个量身定制的三观架构,没了自己的生存法则,所以迷失了自我。我们需要它,需要它的指引与陪伴,能积极、稳妥地走好人生路。

那么也许应该尝试理解下“以静制动”这个道理:静,在忙乱中适时静下心来,静就是思考,静非静,在这里静是最复杂的运动,思考是回顾过去,收集资料,再用脑深度加工,对表象抽丝剥茧,提取内在本质,归纳到自我的思想体系,从而明确方向,做准确定位。我想把“我思故我在”换个理解,让它不再是那个主

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为自己找到了适应这个世界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更合理的存在着,而不是被社会所淘汰,因为哲学的新旧事物从来不是以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来定义,也不是以强大与否来定义,是这个事物是否顺应当前的背景与趋势;动,是这庞大而复杂的一切,我们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般的变幻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的,我们需要学习,不学习,思考只会无源之水。学习就是站前人的肩膀上,把传承下来的作为金字塔的底端,再结合当前的实情进行新创造,从而把自己推到这座金字塔思想构筑的顶端。学习目的是什么,我想是为了帮助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完善自我,更加完整、客观、正确地看待世界,及时、有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项,是种工具或方法,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一种思考借助的媒介而已,是别人思考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间接交流,思考能借助的形式众多,有自我对话,也有前面借助书本的间接交流,也有与别人的直接口头对话。“集百家者,才能成大家”,我们大多平凡,可试想就算是爱因斯坦,把最初他放置在一个蒙昧、混沌的世界初始,他也只是个饮血茹毛的原始人,所以虽然就算“大家”离我们太遥远,但我们应该明白穷者独善其身的道理,撇开谈什么达则兼济天下。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交流,为何?时代不同,那么古人和今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就如不要轻断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一样,时代造就了一切,但至少有借鉴的意义。那么同个时代的人

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历与需要,从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假如不去学习,不去交流,我们的看法总是极其片面的,个人的色彩过于浓烈,以至于淹没真实,迷惑自我。交流更为重要一些,首先是因为交流是学习后的下一个进阶阶段;其次它毕竟是同个时代背景下所展开的,不至于过分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无论各自的论点同或异,错与对,你都会在其中得到有益于自身的东西,至少你会换个角度看待某个问题,你会觉得修正后的看法更接近于事实的本来面目了,从而完善了自身。为什么既不完整也不完美的我们存在着,而完美又万能的神却偏要创造出残缺的我们呢,那也许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超越自我,追寻完美。又为什么有丑与美,善与恶呢?因为我们需要借助其中一面来认识另一面,看到丑,才会明白美,懂得恶,才了解善,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但无论如何我都支持正面的东西,因为无论你善还是恶,我们都爱好美好的事物,都穷尽毕生精力去追寻,只是善的人以正面的渠道,而恶的人以暗面的手法。经历太多生活风雨的我们,很多最终越来越信一些所谓的神或说迷信的东西,开始信奉宿命论,也许是我们的科技还太稚嫩,迷信是我们还没到达的科学新领域,谁能说这个世界没有神?我需要足够的正面证明,想必没人能做到,牛顿研究力学的终极也就是一句:“上帝推了一把”,继而研究宗教去了。不是说大家应该信教,是说该有所信仰的东西,能带给我们精神慰藉,宗教上,我是个时而信基督教时而信佛教的人。我赞

同《少年派奇幻漂流》里的说法,不认同他父亲所说既然你信这又信那,等于没有。信仰就应该是座房屋,里面有很多房间,但在这座房屋我坚持信仰自己是最大的信仰,因为我想无论你何种信仰,你都要明白最大、最可靠的信仰那就是你自己。信自己,方能信自己所信的一切。放弃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看完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给自己提了醒:我是个相当无知的人,平常思考的东西也甚少。有句话说学得越多,只会觉得自己越无知。像我这样肤浅的人处处皆是,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爱“以五十步笑百步”。今天看电影坐我隔壁一女的,大声而好奇的对另外一个女伴说:“主角不是印度人么,怎么说英语?”,我说印度曾是英殖民地,英语也是他们的母语,也是印度人为什么计算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等比较强的一个方面。过会儿前排一个女的又说怎么故事看得好端端的,最后主人公又换了版本,是的,故事要表达的面很广,讲述的也很深。依我鄙见,主角的母亲是彻底的宗教信仰者,父亲因为病危时发现万能的神没拯救他,而是西方的医药拯救了他,变成了一个无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一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而主人公派就是两者的产物,他变成了宗教信仰和理性的结合体,就是代表了众多的人,他的奇幻漂流论证着宗教信仰与理性,人性的丑与恶,终而能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二个故事版本只是把第一个故事所有的动物套成了现实的各种人以及人性,从奇幻回归到现实,更留下些需要自己思考的东西。了解的确实太少,不了解在印度文化中毗湿奴神的来历,影

响了对电影的理解,看了影评才略知皮毛。都说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或许忘了思考不怕虎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成为别人的食物。

谦卑吧,可怜的人,就开始以学习的心态面对一切,那不该是种任务,是服务自身的需要。这世界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所有的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以变应万变,你超越不了万变,起码能跟着万变,不是被动地被推着,至少跟着它的脚步,能以一个舒适的感觉合情合理地存在着。

第五篇:关于电影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电影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电影发行放映行业严重滑坡,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经济指标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针对行业现在存在的市场疲软、设备陈旧、产业单一等问题,我们认为:

一、要解决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增强行业信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重新倔起。

当电影发行放映行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分析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必须以宏观的、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发现和把握存在于产业内部和外部的潜力和机会。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作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放映业,不难发现,在处于低潮期的电影业中,即使有上述许多问题,放映业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本身就占有着巨额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对于所有电影行业的部门和企业,尤其是中国电影集团这样的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对放映行业的关注和投入,不但具有保护和发展本企业以及整个电影产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1)放映业处于电影产业链的终端,是电影产品取得最终利润的环节,不但具备了相当的创利能力,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投入到整个产业中资本增殖的幅度和状况。改革中作为中间环节、最先被推到市场前沿,领略竞争的残酷性的省、市级发行放映公司,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谁拥有影院,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和优势;拥有了放映业,就会拥有电影业的巨大利润。

2)放映业是以现金形式获得收入,类似于零售商业。现金的作用在商品经济的逐步完善过程中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3)在增量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发现和盘活存量资产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国后就开始的影院建设基本上占据了城市最繁华、人口最稠密的‚黄金地段‛,这些土地的价值远远超过影院本身的价值。这是历史遗留给电影产业的最大也是最现实的一笔财富。邵逸夫在香港每兴建一家影院,都毫不犹豫地同时购买影院附近土地,地产业使邵氏影业获得了远大于电影主业的收入。电影业内的这笔存量资产,不但其数额巨大,而且盘活和盘大的空间也最大。

4)关注和发展电影放映行业,还具备许多客观的有利条件:①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的要求限制了影院占地随便挪做他用,这笔资产理论上和政策上还会留存在电影行业内部;②文化系统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影院在某些地区成为文化部门的包袱,扩大再生产能力低,城市影院的改造和提高亟须资金投入,为进入放映行业提供了机会;③外资进入放映业还未全面对外开放,使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④电影行业属于特殊行业,系统相对封闭,经营影院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一专业壁垒,有效地防止了其他产业的渗透和控制;⑤与投资制片业相比,投资放映业的成本低、风险小,有机会分享黄金地段的有偿土地使用权,对于规模大、资金雄厚的房地产业、商业以及境外放映集团等的合作,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⑥有组织地进入放映业,是国有经济产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可有效地防止产业资本的流失,规避商业和投资风险,会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二、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挥省、市、县三级电影公司综合协调、宏观服务的功能,同时基层放映队要下到农村去,要定指标、有考核、有核算。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近年来农村电影事业走入低谷、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在全国推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在电视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农民对电影仍然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对反映现代农村生活的故事片、表现传统文化的戏曲片、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教片、回忆革命历程的战斗片非常观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娱乐方式,不仅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政策、信息、技术进入农村提供了有效的宣传平台。

但是,‚2131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想看电影与能否看得上电影的问题。边远乡村农民群众居住零散,只有居住在村委会附近或大村寨的群众能够观看,而远离放映地十来华里的群众,就难看得上电影了,有‚僧多粥少‛之感。二是观众少的问题。现在,年青人外出打工的多,少年儿童又在学校寄宿,有的村子就剩下七、八个老年人和几个幼儿。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2131工程‛功能发挥。主要表现在:购片经费不足,有些影片的版权费用高达几十上百元,使购片者望而却步。除去昂贵的放映设备、影片购臵费、维修设备,放映员每场工资不足50元,还要支付下乡的食宿、运输、通讯等开支,放映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到位。同时,因投入不足,影片陈旧,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长此下去,会影响他们对电影的热情。此外,因投入不足,‚2131工程‛容易成为‚运动式‛工程,难以持续发展。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1.加强放映员队伍建设,是推行‚2131工程‛的关键。一是加强对放映员思想政治教育。放映员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发扬过去放映员挑着电影机走乡进村送电影的风格,走出一条现代农村电影事业发展之路。二是实行培训上岗制度。放映员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三是实行聘任制。对放映员签订聘任合同,聘任期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者方可续聘,以此增强放映员责任感。四是合理解决放映员的工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对放映工作的管理,保证‚2131工程‛实效。一是精心组织和调度影片,保证影片质量。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调集针对性较强的实用科技影片和符合农村题材、符合农民群众‚胃口‛的故事片,以满足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和娱乐生活的需要。二是实行映前告示制度,提高观众人气指数。为解决目前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少年儿童在校寄宿,看电影的人少以及远离放映地的村民看不上电影的问题,可以采取映前张贴海报告示,利用节假日、农闲季节放映。在保留村小的地方,将‚2131工程‛与农村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片放映工作结合进行。三是实行观众签证制度。放映员要认真收集和上报放映工作情况,对每场电影认真写放映记录,并由观众或村委会就放映质量、效果及要求签署意见,以此作为主管部门掌握工程开展情况以及对放映员聘任考核的依据。四是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放映工作实施方案与奖惩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下乡检查活动,对放映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察,督促放映员切实把这项惠民实事落实到位。对在放映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要严格处理。

3、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是‚2131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切实贯彻‚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偿服务‛的原则,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建立‚2131工程‛资金长效投入机制。

三、要整合电影资源,充分发挥影剧院、流动电影院、乡村电影队的阵地功能。要把丢失的观众请回来,为观众创造好的观映条件和环境。电影并不是没有市场,只是需要我们要把握信息,抓住机遇,进一步激活市场、开拓市场。

随着我国文化传播途径的丰富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先进的娱乐设施,人们进行娱乐活动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电影业由此受到了强大冲击,原本基础薄弱的电影市场更是日益萎缩、雪上加霜,观众严重流失,电影无人问津。

国家已把电影推向了市场,等、靠、要只能坐以待毙。敢不敢走进市场是衡量一个单位有无魄力、有无活力、有无实力的唯一标志,也是我们摆脱困境,重现生机的唯一途径。当代农民求富、求知、求发展、求文明、求健康的需求就是我们开拓市场的强大动力和良好机遇。因此,我们一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切实了解观众的需求,掌握市场发展的新动态,选好片源,有的放矢;二要与有关部门结合,开展政策宣传专场、德育教育专场、重大活动专场、经典影片专场等活动;三要大力推广个人包场业务,积极组织结婚、生子、升学、乔迁等红白喜事包场活动;四要建立大篷车流动影院,广泛深入农村,开展放映活动,逐步扩大电影的影响,努力开辟电影市场。

四、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购置更新电影放映设备,引进对观众更有吸引力的国产、进口优秀电影。

长期以来,国产少年儿童影片和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优秀国产影片大都躺在仓库里睡大觉。安全问题、票价问题、服务问题是直接制约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少年儿童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新路子,形成少年儿童电影发行放映院线‛重大措施的出台,为优秀国产影片走进校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胡锦涛总书记‚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示,也为我们优秀国产影片走进校园创造了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大好时机,积极加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实施的跨越省、市、地区的少年儿童电影院线,成为校园院线的签约伙伴,充分利用院线电影拷贝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少年儿童电影市场。利用流动影院,将银幕挂进校园,解除学生观影安全障碍,以及通过调整票价、提高服务等措施,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校园放映之路,为未成年人开辟一个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发挥优秀国产影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社会功效和经济效能。

现代农民大都靠科技种田、发展种植、养殖业发家致富。他们对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专题科教影片深受农民喜爱。因此,要把电影放映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专场,同时举办与之相匹配的科普知识讲座、致富信息交流等活动。以电影为媒介,努力打造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电影兴旺的良好局面。

五、要实现产业多元化。加大对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的力度,多渠道发掘除电影放映之外的一切剩余价值。

我国不断发展的电影产业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开发更多的创收渠道,让我国电影行业的创收不再只是单纯依靠电影票房,让电影衍生产品开发也跃上一个新台阶。在电影产业链中,所谓的衍生产品开发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掘除电影放映之外的一切下游产值。电影衍生产品包括电影海报、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服装、VCD版权、家庭录影带、网络电影下载、手机电影下载、电影广告等与电影有关的产品与服务。几年前,当《哈里〃波特2》在我国热映时,商品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小油画棒、转笔刀、帽子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哈里〃波特》电影票房的收入!由此可见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及其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了广告大战,电影不仅是文化商品,同时也具有宣传载体的功能,而且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

1、电影广告在农村尚属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且价格十分低廉,远比不上电视广告的费用惊人,可做长期广告。

2、农村电影广告有着巨大的强制性。电影广告不像电视广告,观众不能依个人喜好随意换台。观众看电影时精神集中,银幕上出现的广告可渗透人心,印象深刻。

3、电影广告有着十分明显的公益性。农村电影在作为优秀广告媒体的同时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公益性,送片下乡容易树立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迅速提升美誉度。因此,企业送片下乡并同时播放企业广告,是使农村这个巨大潜在的消费市场转化为现实消费市场的一条捷径。但目前企业对电影广告这种新媒体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涉足者更是寥若晨星。因此,广泛地向企业推介电影广告的成本和效用,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影广告中来,是需要我们去花大力气做大、做好的课题。

虽然我国电影人在衍生产品市场开发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毕竟才刚刚起步,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距离,我国电影衍生产品开发的市场不仅没有真正培育起来,而且对自身的认识还有待于觉醒。但令人振奋的是,有关电影衍生产品开发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影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就曾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多层次开发贴片广告等后产品市场是实施市场战略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在我国的确已是大势所趋。

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积极推进电影产业化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投身电影业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电影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制定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行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下载关于电影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电影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电影与性别的思考

    有关电影与性别的思考 一共上了七节课,最后一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有关电影与性别这个话题,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可以说的。记得在不久之前我还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章,大概讲的......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

    关于电影《与狼共舞》和西进运动的一些思考

    关于电影《与狼共舞》和西进运动的一些思考 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西进运动不仅在一个世纪左右开拓了一个新大陆,堪称现代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壮举,而且也有力推......

    电影《美人鱼》的成功带来的思考

    电影《美人鱼》的成功带来的思考 【摘 要】2016年春节期间,贺岁档影片《美人鱼》一经上映,就迅速创下多项华语影片的纪录――单日票房最高纪录、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等。当然......

    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思考

    影视植入式广告的微思考 所谓植入式广告就是: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其实说白了......

    《搜索》电影外的点滴思考

    昨天晚上看了陈凯歌导演的《搜索》,总体感觉算不上一部很好的电影,当然,相比较陈导演的《无极》来说,是属于天壤之别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了。但艺术成就和《霸王别姬》亦不可同日......

    关于电影《与狼共舞》和西进运动的一些思考

    关于电影《与狼共舞》和西进运动的一些思考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西进运动不仅在一个世纪左右开拓了一个新大陆,堪称现代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壮举,而且也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