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院:寻找新时期的定位
画院:寻找新时期的定位
全国画院发展研讨会综述
作者:严长元2007年11月05日11:29来源 :《中国文化报》古代画院体制可上溯至南唐及宋代。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的创建为标志,画院历经了50年的发展。10月25日,展示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发展成就的“时代华章”大型展览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在京展出。次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画院发展研讨会召开,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国家画院、广东画院、江苏画院等数十家画院领导汇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在重温经典的同时对画院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为画院的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
50年:沉淀经典 见证时代
作为周总理直接关怀下率先成立的新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在建院50周年之际以大手笔的“时代华章”联展,集中呈现众多院藏经典,反映了画院50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画发展的时代脉络。
“看到这些作品真令人激动,画院为国家积累了一大批财富。”刚入画院时三十出头、如今80多岁的上海中国画院老画家陈佩秋以亲身经历回忆了画院发展的历程,“这些老画家过去根本不拿什么报酬,他们无条件地创作,很多人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留给了画院。”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画院的条件好了,画画的题材也更丰富了,她勉励大家多创作、多出好作品。
“全国的画院作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团队、一个整体,在历史的动荡不安、焦躁发展的过程中,保存了中国画的血脉,广大了中国画的精神,创作了中国画的精品,培养了一批中国画的人才。”上海文广局副巡视员毛时安提出,“国办画院是国家文化意志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主流传承。它虽然不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全部,但绝不可少。”
新中国画院体制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也对国家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发生变迁,文化语境也已变化。现在画院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画院是干什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说,“画院最重要的功能是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回归本体、发展学术、推动创作均在其次。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机构,画院只有考虑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画院:发展才是硬道理
1988年第一次全国画院会议时大家还在为画院的生存而担忧。如今,20年即将过去,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画院如何发展成为新时期面临的问题。上海中国画院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后,推出了一系列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成效。在会上,画院交流了各自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并一致表示:只有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改革发展,才会在不断前进的时代洪流中立定脚跟。
人才的起用是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画院、江苏画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相继介绍了引进人才、锐意改革的举措。这些做法同中有异,成效明显。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杨延文说:“对待年轻画家,我们不仅带领他们下乡写生,还制定个人规划和目标,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画院发展和创作的任务。个人的任务完成得好,实际上是为画院、为国家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实现了自我价值。”江苏画院院长宋玉麟表示,该院去年6月份起向全国公开招聘画家的做法得到了省长的批示——“很好”,“其他单位可以借鉴”。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卢辅圣认为,画院自诞生之日起,有一个使命至今未变,那就是对中国画艺术的提升和发展。他指出,除创作外,今后画院还应加强学术研究,在新时期要注重集合大家的力量,促进学术发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介绍了画院优化管理、抓学术建设的情况。他认为,在新时期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再建构,是画院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思考问题,不仅有新思维还要有新举措。画院的发展必须要以学术建设、艺术创作为立身之本,共同建构民族精神家园。另外,要重视画院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画院提供高质量的作品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院院长杨飞云以他参与评选国内几个大展的经历举例说:“数千件作品参展、数千名画家参与,有绘画才情、热情的挺多,但很多人将大力气花在想点子、取巧上,既浪费了才情,又不能沉静下来进行绘画的深入研究。”他表示,画院应该承担起研究的任务,团结体制内外的优秀画家,真正推动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篇:画院申请
设立西安首阳山书画院申请
周至县民政局社团管理办:
我是周至县九峰镇薛家堡村村民,现任职于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出生于书法世家,耳闻目染,自幼喜好书法,部队生活阅历的历练,赋予我勇于担当的耿直性格,为家乡富强出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当今的周至,不但是旅游周至更是文化周至,周至有大批书画名家和书画爱好者,他们对书画钟情、执着,他们生活在周至农村,他们用他自己手中的画笔抒发自己对周至故乡的热情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为周至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可忽视作用。这些人,是周至的财富也是周至的火种,年初,几位书法爱好者向我提议说由我牵头开一家书画院,为周至东片书画爱好者做一些事,当时,我是受宠若惊,不知从何说起做起,我怕有失所望诸位长者,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和各位书画界长者的厚爱,最终,我选择了担当,书画院的设立,既是为书画长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又是宣传周至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更是让长者老有所乐的一个乐园。我们将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周至良好形象。艺术创作贵乎创新,贵乎个性,但艺术创作的氛围需要和谐,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和谐,因此,确立“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在“和”中体现自己的胸襟、气度、修养和品质,在“不同”中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品位,加强自身人格锤炼,树立良好形象。加强与周至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发展周至书画事业;繁荣周至文化经济市场,壮大周至书画产业。继承和发扬周至书画艺术传统,努力提高书画艺术水平,关心和支持社会书画活动,开展对会员的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开展理论学术研究;举办书画展览,组织书画作品的创作与评选;开展书画教育,推动书画普及;配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开展专题活动;维护书画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和合法权益;广泛团结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不断发展和壮大周至书画事业。终南毓秀耿河悟道道德五千言、秦岭耸翠樵夫墨海探求康庄道。为周至文化建设做贡献,为周至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为周至书画长者的期盼做贡献,经慎思,郑重向贵管理办提出设立西安首阳山书画院,望批准为盼
申请人:姜涛
二零一四年一月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
福州第三十七中学吴晓红
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应重新定位。
一、由传统的“授业者”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新时期,“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已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当今社会,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就需要开展教育研究。因此,教师必须把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教师的研究是对实践进行的研究,是在实践过程中的研究,也是为了实践的研究。
二、由“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引导、指导、疏导”的学习指导者。
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指导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指导生活,教学生学会做人,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一是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二是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帮助学生分
析、解决问题。三是要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作到教学相长。
三、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授业者”,教师还应当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因此有了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其影响下的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有的素养。
四、由知识的“传声筒”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
新时期,创新已不再是一种高要求,而是教育的普遍目标。如果教师还想从前一样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五、由 “传道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护卫者。
新时期,社会竞争加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鉴于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作用,3
4素质教育也必须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护卫者的角色。教师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还要在日常教育和班级组织管理工作中,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六、由单纯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新时期,课程结构由单一转向多样复合,其中的许多课程,如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将无法进行。此外,先进教学技术,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知识信息,而且要收集课程软件信息、设计和编写课程软件、制作教学节目等。从课程管理来看,素质教育要求课程从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管理,转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把学校办出特色,必将在校本课程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要求教师一是要增强课程意识,二是要学习现代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技术
七、由教学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为“集体英雄主义”。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个性,教师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其他教师在业务上进行交流。新时期的教学,强调视学生为生命整体,强调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各科教师、各方面教育力量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
5研究和项目活动,教师指导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各种技能技巧、研究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知识和技术等。因此教师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专家合作,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因此,每一名教师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专家等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八、由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者成为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
新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之相适应,教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成为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
第四篇:定位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寻找文化核心
定位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寻找文化核心
一个企业,有很多因素可以促成其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幸运或者冒险的色彩。但企业成功后如何持续地保持并放大成功,却不是总那么幸运。“1997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险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
一般来说,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1997年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等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是贯穿于组织中的DNA。核心竞争力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产品、技术、知识、外部资源获取等能力,软件的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
软件部分是支撑并整合硬件部分使其更具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治理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也最具魅力的部分,所以定位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寻找文化核心。
1、核心价值观:
某种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可以持续而有效的解决组织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道理就会成为组织的共识,继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我们称之为核心价值观,或者叫核心理念。这种核心信念,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判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时候凸显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同样,也可能因为组织在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调整组织核心理念的时候碰到很大的阻力。
红蜻蜓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钱金波领导的,绿草地营销网络也是钱金波倡导的,出发点是“拉近市场与文化的距离”,很多人开始并不是很赞同,因为花这样的钱还不如直接多跑跑市场更好些,但是治理实践证实了钱金波是正确的,而且这个距离越接近,企业的绩效越好,发展越快,这样就会使很多人认为“从距离中寻求接近”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基本道理,“红蜻蜓核心理念是红蜻蜓人对企业经营治理和生存发展的根本观点的总结。他反映了红蜻蜓人用自己的经营实践来寻找企业发展普遍规律、以哲学思想来指导企业经营的可贵品质,他始终是企业一切观念的理论基础”。2003新版的红蜻蜓文化手册更是把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论基础”运用到企业治理的各个方面。
在另外一家企业,服从和执行被基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组织结构就是权威的象征,一些新员工假如有不遵守规则的意图,总是被同事所规劝“出了事别怪我没告诉你规矩”,最后同化到整体文化中来。这样的步调一致,保证了企业的令行禁止和治理的顺畅,尽管有时候因为太注重程序化和规则化,延缓了解决一些例外事件的节奏,甚至出现职能部门壁垒森严的现象,但持续提高的经营业绩验证了这样天理般的信念凡事必须有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目前这个企业也想变革这个文化核心,实施更广泛的民主治理方式。比如让基层员工展开治理讨论而不让中层以上治理者参与,讨论的结果直接送到总经理和董事长手里。但是这种变革带来的直接反应是:治理团队的焦虑不安和消极防御。他们预感企业是不是在发生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变化,迷惑董事长为什么不按照治理级别来传达变革的意图,为什么会越过我们直接到员工?治理队伍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受到打击,反而更加谨小慎微、言听计从,规则信念反而更加坚定,尽管企业的意图并不是这样。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历史、现状和未来环境需求的,而基于历史和现状的价值取向轻易顺理成章,所以为适应环境需求而变革文化核心是必须的也是困难的。很多企业进行组织、战略、流程、治理技术等变革效果不佳甚至半途而废,原因就在于没有同步顺应地解析、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在顺应的同时调整或者变革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使命使命也是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维度。使命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它是企业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的原因”。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清楚的诠释,而围绕组织生存意义的课题,就包含了与组织生存密切的相关者:投资者、治理者和员工、供货商、政府、社区、顾客。如何定位自己的使命,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取向和排序取向,比如联想的“四为”、昊华能源的“提供洁净环保能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沃尔玛的“使平民大众有机会购买富人购买的商品”、红蜻蜓的“创造新生活、回归大自然”都是自己生存意义的清楚界定。
在胜利油田采油研究院,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和服务意识,组织使命曾经定位为:为油田提供强有力的采油技术支撑,实现人才与科技共发展,经历了几次修正,最后还是把人才放在了第一位,使命确立为:人才与科技共兴,为油田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采技术支撑。为什么会是这样?原来,是企业的几乎看作真理的“人才为本”的基本信条决定了企业对自己使命的认知。
3、愿景与使命是递进的关系,或者说愿景是组织肩负使命而趋向的未来图景,是组织个性倾向性的表现维度。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对企业未来的希冀的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种感觉遍布到整个组织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愿景基本有三个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接近的。谈到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就是对愿景的论述。
愿景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愿景源自企业领导和领导团队的必胜的信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信心和责任共享本身就是组织突破藩篱,永续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组织行为出现迷惑或者冲突时,明晰愿景可以使组织成员主动调整自己,抑制冲突。尤其是跨文化治理,树立共同的理想可以使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员走到一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的走到一起来了”。
企业愿景假如在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就会产生新的愿景,激发新的组织愿望和动力。13年前,比尔盖茨就确立了一个在当时近乎疯狂的愿景:让电脑走进每个家庭和每个办公桌。2002年,他与适地夫巴尔默觉得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开始构思新的愿景:无论何时何地还是何种装置,用我们强大软件赋予你无穷的力量。
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清楚地阐述了企业的三个最基本、最核心也是企业一生面对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将生存到什么状态?我们如何生存?或者简单的描绘成: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走。三个问题统领着也支撑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等企业经营治理的方向,使其被赋予独特的价值,彰显个性魅力。
企业的核心价值的硬件部分,基本上说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就硬性部分而言,一般的,核心产品生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干;其余较细的枝干则是基于核心产品附带的外观识别、品牌特征等;提供养分、生命力及稳定力的根基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包括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外部资源以及相关能力。诸多能力中,总有一个或者几个的整合是你的核心能力。在你说到“这些年来我们就靠它吃饭了”这句话的时候,你已经接近自己的独特能力了!当你说到“提高它,我们能吃到更好的饭,更长的饭”,那基本上可以定位你核心竞争的“硬家伙”了!
独特的、难以被人模拟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是核心竞争“硬家伙”里很具代表性的。核心技术支持核心产品,两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闻名的企业大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索尼公司的微型化电子技术、JVC公司的视频机电一体化技术、NEC公司的数字集成技术等。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发展壮大并成名的关键,也是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能独占鳌头的关键。不管是“软文化”还是“硬家伙”,都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所在。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被推向全球市场,而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加快了企业竞争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在高速运转、机遇和风险共存的竞争社会中,企业只有充分的熟悉并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持续地提高核心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才能有效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竞争中求得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这样判定: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很难被竞争对手们效仿,即使效仿,也是公司最擅长的。一般认为,一项竞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带来竞争优势,甚至必须是“班级第一名”。
第五篇:新时期电信业规划的定位和体系
新时期电信业规划的定位和体系
文剑 陈红 柴慧萍
一、前言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人均GDP在1996年超过650美元后,又于去年迈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给电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十多年时间里,电信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都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电信业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所有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发展就必须明确方向明确目标,合理地调配资源,这正是规划所起到的作用。总的来看,“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可以使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更趋一致,可以将未来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降至最低,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佳效用。
二、电信业规划的定位
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信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由政府统包统揽的网络建设、业务经营、市场开发都交给了企业去做,政府管宏观、管政策、管环境。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以及电信日趋市场化的今天,有人认为规划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是不正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实现行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全行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已经批准从“十一五”开始,将原有的“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规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先导性、战略性地位。规划是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以大量数据做支撑,结合国家或行业自身的实际能力,将宏观性、战略性与科学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市场、安全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这实际上给出了规划的基本定位,即规划是发展的指南,是指引国家或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制定的相关宏观措施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规划的作用。
近几年信息产业部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规划工作的管理规则,如《通信规划工作管理规则》、《通信规划备案管理工作细则》等等。这些工作为推动今后做好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逐步转变观念,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去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两会期间,这一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贯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体现这一观念的重要转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五个统筹”为基本出发点,把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作为规划理念,贯彻到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中。
在目前的情况下,电信行业的发展必须协调规模与效益、速度与结构的关系,重点解决市场中的无序竞争、互联互通等老大难问题,统筹城乡、东中西部、用户利益与企业效益。电信业的规划也就必须突出体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三、电信业规划的体系
电信业规划的体系要体现规划的层次性,做好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从规划主体和规划的范围来看,电信业规划可以分为电信行业规划、电信企业规划以及其他行业的专用通信网规划,它们共同构成了电信业规划的体系。
(一)电信行业规划的构成电信行业规划主要指由电信行管部门编制的全行业电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上至信息产业部,下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地方通信管理局、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编制的规划,行业规划的编制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从监管并引导电信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内容侧重于对行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指导行业中的各类企业正确执行政府发布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政府更好的行使监管职能,比如:引导电信企业之间公平合理地竞争、做好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协调电信企业解决矛盾、协助政府开展电信普遍服务,同时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电信资费、服务水平提出行业监管的策略和措施,另外,包括对电信发展专题规划思路进行研究、对电信技术走向进行分析。总之,行业规划涉及面广,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和适当的透明度。
对于跨省、自治区的区域性电信行业规划,一般由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规划文本要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方可执行。
电信行业的规划按照规划的内容和区域范围来看,又可分为全国电信业规划、区域电信规划、各省(市、自治区)电信业规划和电信专项规划,这些共同形成电信行业规划的体系。
全国电信行业规划一般由信息产业部牵头,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要求,拟定规划编制大纲,并委托相关的科研部门具体进行编制,是对未来几年内电信发展环境、电信网络和技术发展趋势、电信业务市场需求的变化、电信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等进行的科学论述,是电信全行业发展的指南。它必须与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相一致,是该方针在行业内的落实和具体体现。各省(市、自治区)的行业规划,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牵头,并委托相关的科研部门具体编制。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电信行业规划都属于综合规划范畴,只是两种规划的地理覆盖范围不同而已。电信行业规划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从时间跨度上看,一直沿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所采用的“五年计划”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固定的五年期规划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规划的时间跨度。
为使行业规划有更好的延续性、可操作性,在规划执行的中期,需要对其进行滚动编制。滚动规划是根据外部环境和规划主体自身的发展变化对已经制定实施的五年规划进行滚动更新。滚动的周期可以为1-3年滚动一次,并将规划期后延1-3年。滚动规划相对于同期的综合规划是实施性规划,相对于每年具体的工作则是指导性规划。滚动规划的重点是分析环境的变化,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调整发展目标并提出滚动期内的重要发展思路。
区域电信业规划都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某一时间阶段,将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区划为一个经济发展区,区域的大小按照行政区划,可以是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组成,比如西部、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等等。一般情况编制区域电信行业规划都是为了配合编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需要,是国家区域规划和电信行业规划的有机结合。
区域行业规划的编制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区域的特殊性,重点分析电信发展在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制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业务发展目标、规划期内的发展策略和措施,特别是对网络的规划,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
电信业专项规划是根据行业发展中现存的重大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的规划,它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行业综合规划的重要补充。编制专项规划的特点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更有深度,比如全国卫星通信网规划、全国应急通信规划、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等等。
(二)电信企业规划的构成电信企业规划是行业规划的重要参考,是编制地方行业规划的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的来源之一,同时,企业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也要与行业规划的总体思路和总体框架协调一致。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由集团公司和地方子(分)公司两级组成,所以企业规划也分成集团公司的规划和地方子(分)公司的规划两种。集团公司的规划与行业规划有近似的地方,强调的是对企业自身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要求。与行业规划不同的是,集团公司的规划强调集团的经营运作、集团的内部管理。由于企业规划必须达到能够指导企业未来几年的建设和运营,涉及的内容将更多更细。企业规划也是由一系列专项规划和专项研究报告组成,各专项规划大体可以分为电信业务的发展规划、电信网络的发展规划和电信企业的管理规划三类。
电信业务发展规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为企业的市场经营提供依据和保证,其次是为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开展的各种业务都是通过不同的网络实体来实现的,网络的装备水平、传输网络结构、传输能力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基础。随着业务发展的需求,把握好网络建设规模适度超前是企业建设中的难点。网络建设规模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阻碍企业的发展。而建设规模过度超前,造成投资的浪费,对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企业对不同时期、各种业务市场的分析显得格外关注。电信网络发展规划是企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经营固定电信业务的企业还是经营移动电信业务的企业,电信网的组成大体分为基础网、支撑网、业务网三个方面,通过细化又分成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一个内容全面的企业电信网规划,应该涵盖企业各个专业网络。
随着政企分开,企业逐步走入市场,如何理顺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为电信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近几年,电信企业的管理规划的制定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电信企业管理规划包括战略层面的规划(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等)、组织结构规划(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人力资源规划和财务规划等等。电信企业管理的规划对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专用通信网规划
全国其他行业的通信网络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专用通信网是利用公共电信网络来组织的专网,也有的是自建的专网。随着专网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专网需要覆盖的范围将扩大,需要建设专网的行业增多,对专用电信网进行规划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专用通信网不同于公共电信网,是一种企业内部电信网,专网的建设一般都有内部保密的要求。编制专网规划,首先要明确专网专用的要求,从组建网络的目的和方式、网络规模、覆盖范围、采用的技术以及特殊的安全性要求等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电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目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是好事,但发展也带来了更多从未出现的问题。规划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是行业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是谋求电信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做好规划,就必须明确规划的任务和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规划理念,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