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校内外德育结合的工作总结
社会在不断前进,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校外教育会有相应的发展需求。新时期的校外教育定位应以现实需求为基础,以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内涵、细化目标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于自主创新、完善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观念、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校外教育的发展也必当服务于新发展的要求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措施。大溪中心小学的校外教育职责目标应定位为“还孩子童年欢乐、助孩子健康成长”,收效如下:
——丰富知识。以扩展知识面为目标,帮助孩子们不断获取“纲”外知识,把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形成的新东西及时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受求知之乐。在信息社会时代,“2>5”校外双休日的信息影响力大于五天学校内信息的影响力}的现象极有可能会成为新时期个体人获得知识的规律。学校教育主要关注大纲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校外教育没有“纲”的约束,能在“纲”外扩建知识花园,发挥这一优势,使学生们及时了解新信息,也使他们中学有余力的能够“多吃多沾”。
——发展智力。以孩子个性天资为基础,促其发扬光大,让他们感受“天生我才真有用”之乐。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同一孩子群体的基本教育目标均衡实现,校外教育的任务则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个体的成长差异,助长个体特长,保护和培育天资,发展个性特色,力求每一个少年都能自有所好、各尽所能,成为这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树叶”,从而使新世纪人才群更加丰富多彩。这样逐一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孩子学得有兴趣、有快乐。
——引导志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一代人的志向危机有所露头,教育有责任运用其影响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外教育也应将这一点纳入职责范畴,充分利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相应的活动,为孩子们开启关注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生命价值观,从而立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志向。
——建立精神。在社会变革时期,激烈的升学竞争、市场竞争,使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意识逐渐淡漠,工具理性日趋膨胀,价值理性不断萎缩,抗风险、耐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减弱,需要及早进行建设精神支柱的工作。这应引起教育的关注,当然也是校外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增强能力。建设一个新的时代,仅仅是有理想、有志向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力。校外教育应利用“小社会化”环境的优势,培养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探究、实践、自律、合作、守则、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就一个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而言,其建设应着力于功能定位。我以为,在坚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的基础上,还要增加“面向家长(广义上讲,家长也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组织和服务)、面向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校外教育处于成长初期,研究如何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校外教育专门机构应当力求建设成为当地的“五大中心”:
——少年儿童兴趣发展中心(服务于孩子)——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服务于学校)——少先队校外活动组织中心(服务于团队)——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服务于家庭)——校外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服务于自身发展)。
实施中,还要在满足少年儿童娱乐需求的引导与服务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
三、关于校外教育活动平台的建设
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系统和途径。但是,无论是阵地建设还是系统建设,当前,校外教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基础条件,如阵地、项目、教师、管理等建设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加紧建设。我认为,当务之急要抓好五大基础性的建设:
——阵地建设:没有阵地,何以从教!目前,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十万左右的青少年学生,才一个校外活动场所,还有许多地方还是空白县,难以承担校外教育多样化的活动。所以,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是发展校外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抓住当前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加快阵地建设。
——项目扩建:没有项目,何以载教!校外教育是以一个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项目为载体实施教育服务的。这些项目类似于学校的学科课程。然而,长期受“补充”定位的影响,少年宫这类专门机构的项目,大多是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方面承载的教育内涵偏少,知识较弱;一方面覆盖的教育外延偏少,思品、科技、实践、社会能力等方面涉及较少。因此,要通过改造、通过补充、通过创新加以完备和完善。
——教师骨干培养:没有教员,何以施教!教育家吴玉章先生讲,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对于校外教育机构的发展也是如此。校外教育教师,大量地依托社会资源,其机构常任教师应立足于某一“块”的组织指导工作。况且,新时期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足以将具体项目的名师请进来施教。所以,选拔、培养懂教育教学且有策划和组织能力的常任教师骨干,是能否全面发挥校外教育育人作用的关键。
——活动平台联建。没有平台,何以展教!由于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地的相对单一性,由于校外教育许多资源的相对分散性(一些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可移动性),由于一些教育任务需要较大范围的互动完成,这就必须跳出地域限制,进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联建大区域活动平台,可以构筑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基础,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更好地 实现职责目标。
——管理机制创新:没有管理,何以兴教!管理是出效益的关键因素。但教育系统所属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沿袭着学校管理的机制,制约着校外教育机构的发展。如教育人力资源还停留在较为封闭的“单位化”管理模式上,与校外教育活动“动态化”特征不相适应,不利于引进优秀人才的加入。许多地方,公共财政还不能保证校外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校外教育还要进行合法的创收活动。所以,我认为应当引入经营理念,构建与校外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新模式。
一是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⑴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积极面向社会,面向教育市场,主动承担社会职责和服务孩子个性成长需求。要主动设计教育新产品,提供孩子成长新服务。⑵要确立良好的经营意识和策略。要加入成本意识,将“公益”与“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运作。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上,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相对优势和特色最大化,并转化为占据市场主阵地的能力。不要等社会评价你的时候再修正。
二是由单一化(孤立化)管理转向系列化管理。要着眼于孩子成长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建立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的阶段系列方案,纳入管理系列。管理系列要力求多元化、可选化。
三是要由相对封闭化转向开放化管理。无论从外部和内部环境来说,校外教育都已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要在开放环境下服务好社会需要,就要推进决策的社会化,要使内管理与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处理好公益评价与产业评价的和谐性问题。
我认为,以上五大工程,是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基础要件,应作为当前校外教育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校外教育可以进一步向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
XXX小学
第二篇:浅谈卫生院定位与发展
准确定位 科学管理 实现卫生院跨越式发展
潜江市,位于中国小龙虾之乡,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故里——潜江市的西北边陲,全镇版图11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41975人,辖24个行政村,设24个村卫生室。卫生院共有干部职工56人,常年开设病床数50张。
2008年前,由于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落后、卫生院的技术骨干因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生活环境等原因而纷纷外出打工或调出,且病源大量流失,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十分恶劣。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基本药物制度以及一系列重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给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进行重新明确、调整和定位,规范卫生院管理,促进卫生院发展壮大,是我们近几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医院如何发展谈谈以下看法。
一、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卫生院发展的根本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两大功能定位。这两大功能定位有它的共性特点,一是服务都是它们的落角点,都是为群众健康服务;二是服务群体的统一性。三大类九大项公共卫生服务将慢性病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等作为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对象。通 1
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也能让我们的服务更为贴近群众的需求,促进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发展又能正面提高均等化项目服务质量。
关系理顺了,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我们首先所考虑的,就是在同行业的不同层次竞争中,要为病人提供什么样更有竞争力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低层次医疗机构已处于饱和的状态下,我们只有着眼于需求广泛、有一定难度的常见病多发病,着眼于做成熟的技术,通过不断的锻造,凸现人才优势、装备优势、功能优势与管理优势,形成较出色的业务能力、较稳定的医疗质量、较优质的服务水平、较方便的诊疗程序、较快速的反应能力、较低廉的医疗费用,致力于解决农村农民不断增长的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与农村医疗机构普遍低能状态的矛盾,做老百姓信赖的医院才是出路。
二、健全的医疗网络,是卫生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卫生医疗三级网络中,村卫生室是网底,它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服务网络支撑。长期以来,因为我们的定位和优势不明确、不清晰,形成了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重叠,在利益的驱动下互相拆台,卫生院对乡村医生采取了敌视的态度,造成了医务人员形象不被社会所认可,卫生院发展步入困境。在这方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定位不是与村卫生室进行低层次的竞争;在不同的定位分工前提下,村卫生室是我们可依托而且必须依托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乡村医生和我们在体制上仍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在作用和市场上仍是网底和枢纽的关系,在目标和利益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他们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
具体实施和执行者,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共同体,不应当是相互对立的,而应当是互存互补、相互促进的。
定位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是区域内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就是要让乡村医生立足于简单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卫生院立足于能解决较高难度的常见病、多发病,摆脱功能重叠的局面。为此,我们定期召开乡村医生会议,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加强业务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提出改进要求,并不断灌输合作理念;从自身做起,严禁在业务活动中的互相贬低、互相攻击,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体系。同时,实行卫生院医师支援村卫生室制度,以各卫生室所为单位,根据各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和疾病分布情况,定向抽调卫生院骨干力量,到卫生室座诊,现场指导、规范其执业行为,也增进两级医务人员的了解和信任。由于理顺了关系,村卫生室有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卫生院也因此拥有了稳固的业务网络,形成了对卫生院有利、对乡村医生有利、对老百姓有利的“三赢”格局。
三、科学的管理,是卫生院发展的保障
(一)以文化引导为方向,凸现服务功能优势。
1、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改善就医环境。2008年,潜江市卫生局为乡镇卫生院设立“三项建设项目”,在投入方式上不搞普降甘霖,而是每年集中筹措一笔资金,重点对4-5个卫生院进行武装。我们借助于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市局支持,共投入235万对原门诊住院综合楼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增住院病房7间,床位由原来的21张增加到50张。为住院病房安装了空调、彩电,更换了新病床。2010年,省厅开展“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活动, 我院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市创建示范卫生院的三个单位之一。一是将原来的防保科改组为公共卫生部,增设了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室、资料室等科室;二是将发热门诊从防保科分离出来,按照示范卫生院分区标准单独设立感染性疾病门诊部,分设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三是将住院部内儿科、妇产科、外科病房合理分区;四是为方便病人就医取药,将中药房从原防保科迁出与西药房合并。五是投资20多万元将放射科从公卫、行政区整体搬迁至业务区;六是按照《湖北省乡镇卫生机构形象设计手册》标准,统一制作各类标识标牌、制度牌等200多块及规范的医用卡册(如床头卡、输液卡等)。现已基本形成了三区分隔(医疗业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生活区),四部独立(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部、感染性疾病部)的格局,标识标牌统一规范、科室设臵合理、病房整洁、环境温馨,医院硬件建设实现了一次飞跃。
2、以加快医疗设备换代升级为重点,提升服务功能。2007年来,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添臵了放射机、麻醉机、十二导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微量元素仪等常用和必备的仪器,2011年,又自筹资金60余万元采购一台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现已安装投入使用。齐全的基础医疗设备,既方便了病人、又为群众节约医疗成本,同时也为医疗人员的诊疗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计划投入资金,用于改造检验设备,逐步完成基础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现代化改造。
3、以改善服务质量与方式为核心,构建和谐医患桥梁。以人为本理念对我们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就是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对
于我们,通过服务可以弥补技术和条件的不足,而技术和条件却无法弥补服务的不足。比如我们缺少某项检查,就陪送病人到外面去做,有些自己医生不能做的,我们就把外面的医生请来做,这样通过服务,我们没有的、不能的,就成了我们有的、能的。在基本条件和基本功能方面难以显现先进性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在服务上狠下功夫,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生命力。为抓好服务,我们强调以院内服务为核心,将服务的基本要求列入制度,引入酒店管理模式,通过定期进行岗位服务礼仪培训,坚决纠正职工种种不良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即使我们不是业务最好的医院,但我们要做服务最好,责任心最强的医院。同时将服务延伸到院外,把延伸服务作为开拓业务的重要手段,如推出救护车免费接送病人、出院后跟踪随访等制度;强调以满足显性的要求为基础,努力满足隐性的要求。在我们的医院门诊部有这样的一幅标语: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还有像“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等等这样一些提示语,来时时熏陶和提醒我们的每一个职工。
(二)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综合总值班、值班、备班制度,提升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在医疗规范方面我们着眼于保证诊疗规范、书写规范的执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一是以示范卫生院考核标准制订相关细则,通过开展医疗质量考核,监督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以月度考核,季度汇总形式开展检查,制定奖惩制度,落实奖惩措施,将检查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并对检查及处理情况以文件形式予以全院通报。二是将每周四定为业务学习日,加强临床业务知
识、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及卫生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三是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技术比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水平,规范技术操作行为。四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结合岗位实际,落实责任考核与追究制度。在医德医风管理方面,我们公布了投诉处理流程和投诉电话,落实了奖惩措施。对一些要重点克服的不良形象,如私收费、患者投诉等等制度,我们则加大奖惩力度,从而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
为了保障制度的执行到位,我们一是在制定方案和制度的时候,严格遵守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职工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二是注重处理问题的时效性,防止矛盾的积累和制度的疲软。对分配方案,我们每月核算兑现一次,对违纪事件,我们每月处理一次。在制度的执行中,一旦发现了,或者他人举报有确凿证据的,就要毫不含糊地照章予以处理,防止违章现象的表面化、群体化。三是在以制度规范行为的同时,充分利用绩效考核制度,将分配与考核相结合,提高职工积极性,形成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责任与分配相适应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含量。人才是竞争的核心,没有群众值得依赖的人才队伍,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所以,在我们医疗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按照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仍然每年选派德才兼备的年青医生按不同专业,择优而学的原则,到上级不同医院轮训。从而丰富我们的管理经验,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业务技术人员参加学历再教育,增加知识、文化内涵的积累,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大专学历800、本科1000)。三是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成品人才。
以此来更快更好的提升我们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解决职工后顾之忧,院方出资40万元,为单身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卫生院发展增添了新的能量,有效地缓解了医技水平和人员不足等问题,提升了卫生院的诊疗服务综合能力。
四、完善的防范机制,是卫生院发展的前提
据我市近两年医患纠纷的统计显示,涉及到的医疗机构非常广,发生率虽然下降32%,但补偿和赔偿金额却上升了55.6%。卫生院因医患纠纷的,在受到经济损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社会影响,要通过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产生的原因虽然有社会的:政府对卫生事业投人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新闻媒体的介入、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职业医闹等社会因素,但更多的是自身管理的原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诊疗常规,门诊病历书写不完整;业务水平欠佳,对治疗手段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好;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违反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态度与医院医德医风欠佳导致医疗纠纷。社会的因素我们改变不了,所以,我们重点从自身抓起。一是通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风险意识、医疗安全教育,严格隐患排查,来提升防范医患纠纷的能力。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医技水平,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公安、司法、村干部的联系,并设立警务室,聘请派出所分片领导为法制副院长。通过第三方调解来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合法权益。五是制订医患纠纷的处臵预案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处理突发
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纠纷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通过明确定位、健全网络、科学管理、有效防范纠纷等多方位把控,我院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卫生院的服务内涵进一步拓展,服务优势更加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医院在2009年被中共潜江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被《荆楚网》、《潜江电视台》、《潜江日报》等媒体采访报道。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先后到我院调研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及示范卫生院建设工作。广东、云南、西藏等省外及省内多个城市的政府领导及卫生局领导来我院参观交流。医院的发展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友邻单位经验,实现卫生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谢谢!
第三篇: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定位与特点
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定位与特点
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定位与特点2007-02-06 12:27:1
2在企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作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实现人的生产能力最大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各项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定位
从出发点来讲,劳动竞赛应定位在“三个有利于”上。即: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从内涵来讲,劳动竞赛应定位在队伍素质的提高上。让职工体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素质,寻求自身
发展,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激发职工学技术练硬功,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增强“靠本事上岗,凭贡献取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职工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招标等竞赛活动,让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后劲和竞争力。从外延来讲,劳动竞赛应定位在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服务上。要把竞赛渗透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市场开拓、新品开发、实现效益等多个领域和环节,让竞赛真正发挥作用。
特点
一、全方位推进,向三方面伸延,使竞赛更具广泛性
向市场方面延伸。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管按计划生产,劳动竞赛也单纯的把眼光盯在产量、数量、速
度上,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要走向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围绕市场转,劳动竞赛也必须跟进市场,瞄准市场变化来开展,为市场竞争服务。
向技术创新方面延伸。随着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科技产生的作用在企业越来越大,因此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加入关贸总协定,将使我们处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产品竞争力要求更高,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竞赛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上,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开展竞赛,可以签订竞赛协议,开展难题招标活动,从而以主动进取的姿态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延伸。把竞赛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延伸到党、团、工会工作、文明职工、标兵班组、双文明单位、文明新风家庭创建等各个方面,真正做到纵横交错,丰富多彩。
二、多形式展开,使竞赛更具适应性
当前企业开展的劳动竞赛大致分为集体和个人、综合和单项、长距离和短距离等三种形式。各级工会在组织竞赛时,要从求实效的角度,根据需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动静结合、纵横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劳动竞赛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要使竞赛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做到多形式,必须抓住三条线,即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有新招。
长赛不断线,就是要把系列竞赛与短而快的竞赛融为一个整体,以群众性为前提,使竞赛具有广泛性。所谓群众性是指那些能被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能够吸引职工踊跃参加的竞赛内容和形式。
短赛攻关键,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灵活性方法,技术人员与作业人员联手,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在主要工序和关键部位开展项目攻关赛。
年年有新招,就是要随着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科学性为保证,实现劳动竞赛转轨变型。
三、深层次拓展,实现三个转变,使竞赛更具效益性
一是由单纯完成产值竞赛向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综合目标转变。不单纯以产值多少论英雄,而是采取以产值、质量、安全、效益、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等综合目标评价比高低,以此促使劳动竞赛全面上水平。二是由体力型加班加点竞赛向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由苦干变巧干。让科技变为先进 的生产力。三是由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四、全过程管理,讲究三个务必,使竞赛更具科学性
一是情况务必要熟。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工会组织开展竞赛,也要遵循这一原则,熟知企业的各种情况,掌握本企业的特点,了解职工的素质和各种思想动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并预见竞赛中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否则,“闭着眼睛抓麻雀”,不仅达不到竞赛的目的,还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因此,竞赛的组织者必须要懂生产,懂经营,会管理,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当外行。
二是考核务必要严。竞赛的实质是通过比、学、赶、帮、超的活动,解决
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把少数人的先进水平、先进技术,变为全社会的水平,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因此竞赛的指标往往高于或优于责任制的指标,并且为责任制的优化创造典范。所以考核要严格,不可照顾迁就后进,降低标准。要像体育比赛那样,让职工信得过。
三是奖励务必及时。当前,一部分职工不愿意参加竞赛,奖励金额不高、奖励兑现慢也是原因之一。我们要保护职工的劳动热情,使之长久不衰,就不能过于苛求他们对奖励的追求愿望,当他们取得某种成绩时,就得给予表彰奖励,应得的奖金荣誉就应及时兑现。同时对评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要及时整理归档,要利用各种形式予以大力弘扬。
第四篇: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浅析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浅析
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学生们在家上网课,凸显了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资源重要性。校外教育因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故校外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是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有益影响非常巨大。
关键词: 校外 家庭 结合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外教育也倍受社会关注,国家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校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于己之位,助力我国教育大业,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可用之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学生们并不是一直生活在学校中,也不可能一直在老师们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时候,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有着如何的作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更为关键。即是说,只有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方能使各方的效能发挥到最佳。
校外教育的发展
校外教育的必要性
如果认为只有在学校、在课堂上才叫学习,那在现代的社会看来便是大错特错了。生活中、工作中,不管何时何地,处处都可以学习、处处都需要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很显然不完全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多的实践与经验。
现代教育更追求课外的学习与收获,不局限于学校和课本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常态。因此,校外教育开始进入社会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和适应校外教育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校外教育的资源,学到不一样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校外教育的发展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外教育越来越流行,这对每一位教师、家长、学生来说都不再陌生,甚至几乎所有人都有所实践和体会。学校开展的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开设的特长班,各处少年宫的数量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校外教育的发展现状令人兴奋,比如学校少年宫,校园小足球等等,这些部门组织的活动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使孩子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平等地享受资源,发展兴趣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完美地表现出来,实现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学校的积极配合,有老师和孩子们的认真投入,校外教育必定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助力于我国的教育大业。
新冠疫情期间网课教学有以下优势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网上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比较灵活,没有硬性规定集中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进度等多方面的限制。
学员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交流更加容易,更加充分。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回答提问,而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可以平等的交流,达到畅所欲言。
我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很多人会误解教育的范畴,以为孩子的发展只要有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一生下来便开始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步入校园、进入社会,这一系列阶段的成长无不与家庭有关。小到一个生活习惯,大到思想道德,都是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培养起来的。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以及祖辈,甚至是兄弟姐妹,都可以作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面镜子,不分好坏,无论优劣,都会在无形之中被孩子学过来。比如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不大声说笑,不挑食,不浪费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如果家长的带头作用发挥到位,并且在孩子有不良表现时采取手段加以制止,那么就可以说,孩子已经远离这些不良的习惯了。有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说人的很多方面可能遗传父母,但用现代的眼光看,后天的影响对孩子更为关键。特别在最能够体现个人素质水平的思想道德方面更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个所有成员彬彬有礼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都是文明礼貌的,他们会在所有场所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懂得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因为这些都是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
响下养成的。
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既然家庭對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重要的,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非常必要的。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为了孩子而早出晚归,尽心尽力为他们投入与付出。父母把子女送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校外教育。但家长切不要忘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更不能因追求他人或辅导机构对子女的教育,而忽视了自己家庭的教育。
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而家庭成员和睦,气氛融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最有利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像清洁剂一样洗涤污秽,更像一份保险,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著名思想家奥维德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也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方法
校外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使他们能够在多个方面发现自己的长处,对“学习”有更积极的态度。同样,家庭教育亦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家庭的培养对象比起校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家长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孩子,盼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更加强烈。
校外教育关键在学校,而家庭教育则看父母。学校开设各种课外兴趣班,开展各种活动,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但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要鼓励孩子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活动,要采取“进”的态度,而不是“退”方法,更不是拒绝。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认识并不全面,他们以为学习文化、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诚然,考试成绩是很重要,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高分低能的人,而这样的人更算不上人才。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并驾齐驱,才是大势所趋。学校要协调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同观察孩子们的有关情况,使孩子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无死角”。近几年,很多学校开设家校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等,是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总之,只有有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成果.参考文献:
[1]王贵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张文倩,金博兰.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5
[3]朱岳锋.试析教育对民族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角[J].长江丛刊,2015
[4]周永军.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农村中学寄宿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5
作者简介:崔希全
男
1978年5月
枣强县王均中学
一级教师
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通讯地址:枣强县王均中学
电话***
第五篇:画院:寻找新时期的定位
画院:寻找新时期的定位
全国画院发展研讨会综述
作者:严长元2007年11月05日11:29来源 :《中国文化报》古代画院体制可上溯至南唐及宋代。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的创建为标志,画院历经了50年的发展。10月25日,展示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发展成就的“时代华章”大型展览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在京展出。次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画院发展研讨会召开,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国家画院、广东画院、江苏画院等数十家画院领导汇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在重温经典的同时对画院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为画院的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
50年:沉淀经典 见证时代
作为周总理直接关怀下率先成立的新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在建院50周年之际以大手笔的“时代华章”联展,集中呈现众多院藏经典,反映了画院50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画发展的时代脉络。
“看到这些作品真令人激动,画院为国家积累了一大批财富。”刚入画院时三十出头、如今80多岁的上海中国画院老画家陈佩秋以亲身经历回忆了画院发展的历程,“这些老画家过去根本不拿什么报酬,他们无条件地创作,很多人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留给了画院。”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画院的条件好了,画画的题材也更丰富了,她勉励大家多创作、多出好作品。
“全国的画院作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团队、一个整体,在历史的动荡不安、焦躁发展的过程中,保存了中国画的血脉,广大了中国画的精神,创作了中国画的精品,培养了一批中国画的人才。”上海文广局副巡视员毛时安提出,“国办画院是国家文化意志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主流传承。它虽然不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全部,但绝不可少。”
新中国画院体制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也对国家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发生变迁,文化语境也已变化。现在画院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画院是干什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说,“画院最重要的功能是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回归本体、发展学术、推动创作均在其次。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机构,画院只有考虑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画院:发展才是硬道理
1988年第一次全国画院会议时大家还在为画院的生存而担忧。如今,20年即将过去,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画院如何发展成为新时期面临的问题。上海中国画院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后,推出了一系列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成效。在会上,画院交流了各自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并一致表示:只有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改革发展,才会在不断前进的时代洪流中立定脚跟。
人才的起用是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画院、江苏画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相继介绍了引进人才、锐意改革的举措。这些做法同中有异,成效明显。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杨延文说:“对待年轻画家,我们不仅带领他们下乡写生,还制定个人规划和目标,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画院发展和创作的任务。个人的任务完成得好,实际上是为画院、为国家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实现了自我价值。”江苏画院院长宋玉麟表示,该院去年6月份起向全国公开招聘画家的做法得到了省长的批示——“很好”,“其他单位可以借鉴”。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卢辅圣认为,画院自诞生之日起,有一个使命至今未变,那就是对中国画艺术的提升和发展。他指出,除创作外,今后画院还应加强学术研究,在新时期要注重集合大家的力量,促进学术发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介绍了画院优化管理、抓学术建设的情况。他认为,在新时期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再建构,是画院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思考问题,不仅有新思维还要有新举措。画院的发展必须要以学术建设、艺术创作为立身之本,共同建构民族精神家园。另外,要重视画院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画院提供高质量的作品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院院长杨飞云以他参与评选国内几个大展的经历举例说:“数千件作品参展、数千名画家参与,有绘画才情、热情的挺多,但很多人将大力气花在想点子、取巧上,既浪费了才情,又不能沉静下来进行绘画的深入研究。”他表示,画院应该承担起研究的任务,团结体制内外的优秀画家,真正推动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