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示”重点部分的写作应把握的问题
在法定文种中,请示属于上行文。在各级机关公文写作实践中,请示文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如何提高请示文种的写作质量,使“请示”事项能够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认可,及时获得批准,达成写作目的,关键是要把握此文种的写作重点。“请示”的正文写作通常包括三部分:申述理由(原因)、请示事项、结束语。其写作重心是申述理由部分,这部分写得成功与否,是请示是否合格、能否得到批准的关键所在。在写作请示时,“请示”批准事项的理由往往有很多,但应着重把握三点:申述理由切入点的选择要准确,理由论述要丰满充足,论证过程要透彻明了。简言之,这部分写作要做到三个字“准、足、透”,即申述理由的切入点要“准”,申述理由的论述要“足”,申述理由的论证要“透”。
下面一篇例文,是某武警总队向武警总部后勤部申请加固大修办公楼经费事项的,在申述理由方面,按照“准、足、透”的要求写得比较规范,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原文:
关于我总队机关办公楼
加固大修经费的请示
总部后勤部:
我总队机关办公楼建于五十年代初,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于原设计中未考虑地震荷载问题,后来也没采取任何抗震措施,因而楼房的结构整体性很差,抗震强度储备明显不足,致使该楼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遭受严重震害。特别是顶部、翼部和底层拐角处损伤更为严重,承重墙体多处出现裂缝,中部与西侧的转折处出现10米长的裂缝。目前,该楼的抗震性能较差,加之年久失修,下水管道普遍锈蚀漏水、电源线老化、楼顶多处渗漏等,也都严重影响着该楼的安全使用。
近几年,在国家地震部门要求和催促下,我总队曾多次计划对该楼加固大修。但由于基层部队住房条件更差,危旧房舍数量甚多,我们将有限的经费安排在基层部队营房的维护和修理上,致使总队机关办公大楼的加固大修计划一拖再拖。最近,前面所述不安全现象日渐严重,我们遂请北京建筑防震研究所对该楼进行了系统鉴定。鉴定报告认为:“该建筑物已经不能承受6级以上地震,并且由于已有震害的存在,结构的安全度又有所下降,已影响正常使用。同时建议对该建筑物采取抗震加固措施,提高结构安全系数,以达到北京地区8级抗震设防标准要求,从而保证该楼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鉴定报告附后)
经多方论证、反复研究,我们同意这个鉴定意见,并计划尽快对该办公楼进行加固大修。按军队办公楼加固大修的统一标准计算,加固大修总队机关办公大楼共需120万元。特申请总部后勤部予以解决。
当否,请批示。
武警××总队
二○××年×月×日
可以清楚地看出,本篇请示在整个申述请示事项的理由部分,作者运用原因分析、背景分析等方式展开,充分说明原因,推理严密,逻辑性强,申述理由既简明扼要,又充分感人,具有说服力。写法上紧紧围绕防震抗震这个中心问题(理由),采取叙事和说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达到了叙事精练、说理透彻、科学论证的要求。
具体地讲,本文在申述理由部分至少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准”。即申述理由的切入点选得准。一份请示的理由往往有很多,如何选择申述的切入点,是写好请示的关键。从根本上讲,请示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请示理由”是否充分、有力、令人信服。而要写好请示理由,其关键又在于角度的选择。就本文而言,总队办公楼需要加固大修的理由很多,诸如:管道腐蚀、电线老化、裂缝、漏水等,但这些理由似乎还不是该楼房必须要进行加固维修的充分理由,退一步说,即使应该修,也不急于现在就批准拨款加固大修,还可以延缓进行。总部所辖的部队庞大,营房维修经费相当紧张,许多单位还有很多更突出、更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本文选择申述理由的切入点是关于该办公楼的地震荷载问题,以抗震性能较差来作为突破口,直击问题关键和要害。该请示紧紧抓住“防震”这个事关大局的主要问题去展开、去论述。如:“设计中未考虑地震荷载问题”、“抗震储备明显不足”、“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遭受严重震害”、“该楼的抗震性能……更有显著削弱”、“该建筑物已经不能承受6级以上地震”。始终把防震这个事关大局的理由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如果这个问题不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将会酿成不可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是“足”。即通过科学论证,把申述理由写得“足”。为了使申述理由充足,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论证。紧紧围绕防震这个主线,将该楼房需要加固大修和其他原因按照一定顺序,择机先后出场,环扣主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公楼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安全时限;二是办公楼在使用中,因楼体残损造成的污水渗漏、电源线老化、楼
顶多处渗漏并出现了裂缝,内墙与外墙多处出现损坏,在某些部位还出现了长达10米的裂缝等能够反映楼房现状的典型现象;三是以有关建筑研究所对机关办公楼所作的科学论证,及其《使用状况鉴定书》的有关条文对办公楼的定论为依据提出问题,论证观点,强调该办公楼目前的状况其实是一栋危楼。在这样的危楼里,作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总队机关,每天几百人在这样的办公楼里办公,险象令人担忧,凸显了该办公楼加固大修问题的紧急和迫切性。同时紧紧围绕抗震这个理由主线,将其他能够反映办公楼整体状况的问题也安排好了先后出场时机,形成叠加烘托效应,衬托出这个办公大楼需要加固大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再不马上进行抢修的话,一旦震害发生,就会造成楼塌人亡,等到悲剧发生了,再谈什么维修加固的事为时已晚,这个责任谁能承担?谁也承担不起。因此,办公大楼加固大修问题,让人感到这座办公楼正处在危情时刻,十分紧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任何有责任心的领导都不会视而不见。
三是“透”。即申述过程情理结合,把请示理由讲得“透”。把情融入理中进行论述。如:“在国家地震部门不断要求和催促下,我总队曾多次计划对该楼加固大修。但由于基层部队住房条件更差,危旧房屋数量甚多,我们将有限的经费安排在基层部队营房的维护和修理上,致使总队机关办公楼的加固大修计划一拖再拖”。这一段对请示理由的申述,可谓情深意切、声情并茂、情理结合、科学论证,让上级机关感到该总队领导机关心系基层,努力为基层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把有限的维修经费用在了应该用的地方了。因为资金紧缺,意含了总队首长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当然也有迫于无奈之处,为了确保完成以训练、执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保障和改善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宁可委屈总队机关自己,也不能影响基层部队的中心工作。而且暗含了作为武警总部的一个总队机关,不因为办公条件恶劣而影响工作甚至与上级讨价还价,而是能够如此顾全大局、识大体,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除了完成正常的几百个勤务目标任务,每年还出色地完成许多重大临时勤务任务。言犹未尽,意更未尽,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从而使总部首长顿感欣慰和感动,面对这个基层总队机关的办公条件,与任务使命的要求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感到这个总队机关的办公大楼加固修缮问题重大,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内心会不安和愧疚,必须赶快批示,抓紧时间加固大修,问题早一天解决,就能使这个总队机关几百名工作人员尽快从重大安全隐患中脱离出来。这种理由的申述效果,合理、合情、合法,理直气壮,情在理之中,非常感动人,为总部后勤部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本文申述理由写到此,自然引出请示事项:“按军队加固大修办公楼的统一标准计算,加固大修总队机关办公大楼共需120万元。请总部予以解决。”申请款项计算的法理依据,其标准、数额十分具体、清晰,请求上级帮助解决这笔额外的费用,尽快对总队的办公楼进行加固大修。
请示的结束语是习惯用的语句,与全文吻合,显得贴切。
请示的写作除结构要合理,层次要分明,逻辑性要强,语言要简练外,在请示的主要内容申述理由部分,还要切入点准确,申述充分,论证透明,情理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只要请示事项的理由部分申述清楚了,符合“准、足、透”要求,申述的理由自然会令人信服,申述的事项也就呼之欲出,对请示问题的解决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请示的目的也就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第二篇:军事论文写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军事论文写作应着重把握的几个环节
段道湍
加强对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研究,是参谋人员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若能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用文字的形式给予客观、准确地表达,不仅对部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而且也是提高参谋人员理论素养和文字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参谋人员在从事军事论文写作过程中,除具备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外,掌握一些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对于写好军事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新时期参谋人员的工作特点,就军事论文的选题、取材、构思、撰写和修定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确定选题
选题是军事论文写作的关键。这里说的选题,是指当前部队建设急需研究论证和要解决的问题。对参谋人员来说,选题应主要根据自己的所长,紧密结合本专业或工作实际进行,军事论文写作才能真正有意义,才容易出成果见成效。选题应把握好如下方向和原则。
(一)选题的方向。可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首先自己能补充论据,丰富他人论点,翻新旧说;其次能对他人的论点提出质疑并加以剖析,标新立异;第三能对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独树己见;第四对他人尚未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科学预见或假说。
(二)选题的原则。从目前我军教育训练的实际和参谋人员所处的不同岗位看,军事论文的选题应把握好以下3个原则:
首先,选实践意义较强的题目。一般军事论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即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或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有所创造或有所突破,这对一般工作岗位上的参谋人员来说比较困难;另一种是实践性较强的论文,对一般参谋人员来说比较适用,因为大家身在实践中,了解情况,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所以,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者。其次,选大小适宜的题目。军事论文的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参谋人员的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参谋人员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得多,加之以前又写过类似的文章,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甚至有大的突破。但对一般参谋人员来讲,由于材料不足或对全局把握不够全面、考虑问题难以缜密等,容易写得空疏肤浅,没有实在意义。另外,即便材料比较充分,但由于题目大,问题复杂,千头万绪,以及作者笔力不足等,往往难以驾驭,使得论文散乱杂芜。因此,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小题目容易驾驭,特别是不少参谋熟悉专业、素有积累、见地优长,容易写出内容丰厚、见水平、见才华的好文章。
第三,选容易发挥自己特长的题目。俗言讲:“题好文一半”。但好题目不一定都能写出好文章。选题的关键是根据自己从事或相近的专业,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还要考虑对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掌握和图书的利用等情况,才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较为客观、正确、全面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才能选出好题目,写出好文章。
二、广泛取材
材料对军事论文写作来说,是构思、行文的前提和基础,是立论和论证的根本。材料丰富,立论就牢靠,论证就有说服力,结论就准确可信。尽管在确定选题时已掌握一定的材料,但与写出论文来还差距甚远,必须广泛地搜集、补充材料,才能满足构思和行文的需要。军事论文所需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理论材料,如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权威人士的观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的理论动态、信息等,可作为论题的大、小论点使用;另一类是事实材料,即建立论点、证明论题的事例、数据等客观实际材料,可作为证明论题、论点的论据使用。为此,材料的搜集和选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竭泽而渔。对军事论文材料的搜集,应该是越多越好,不仅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大量地阅读研究与论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而且还应结合论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实验和研究,以获取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这祥才能了解掌握前人对某一专业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而避免少走弯路。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已取得的调查、实验成果,另辟蹊径,或纵向开拓,或横向发展,任由自己选择。但搜集材料不能一味贪多求全,一是限于作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某一专业学科来说,全世界每年刊出的信息量足够一个人看一辈子的,一旦陷入“材料堆里”还会影响写作;二是如前所述,限于某些参谋人员的笔力,贪多嚼不烂,影响“消化吸收”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二)去伪存真。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甚至第三手之分。自身经历和搜集到的事实材料或直接从原版上找到的理论材料,称为第一手材料,是可信和可用的;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文摘中得到的间接材料,叫第二或第三手材料。不管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材料,在作为论文的论点或论据使用时,都要持慎重态度。就第一手材料而言,尽管每个参谋人员都在部队从事专业工作多年,但也应注意:熟知的不一定真知,亲知的不一定全面。因此,不可囿于成见,拿来就用,最好经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斟酌后再用;对于间接得来的第二、第三手材料,更应持慎重态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事实材料,最好查出出处,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采用。如原文查而未果,应从慎酌处,尽量避免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三)因题择材。这是选材的归结点。选材的目的在于分析、研究和使用材料。主要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消化,即全面了解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的优长和价值,摘记或标划材料的重要论点、论据及论证特点、方法等。二是分类排队,可归结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论证的需要,将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分开,便于集中思考问题;另一种是从研究问题和写作的需要出发,分别将同一问题的理论和事实材料归结在一起,以利于对问题的展开论证。三是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材料的优长和不足,以便引起新的思考,得出新的规律和结论,使论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构思谋篇
在确定论题、选好材料后,论文便可进入写作酝酿的构思阶段。从写作的角度看,构思是一项艰苦复杂的思维活动,既需要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吸收信息,又要以选题为中心,反复构建军事论文的框架结构,确定论点体系,直到自己满意时为止。有时为避免少走弯路,初写论文的同志若情况允许,还可征求一下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的意见,以使论文的观点更鲜明,结构更严谨。构思阶段大体分两步完成,主要是确定论点体系和修改完善提纲。
(一)确定论点体系。一篇军事论文的论点,有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总论点即中心论点,与现代文体的主题、中心思想等相似,有的教科书中称中心论点为主题。它在论文中处于支配位置,对论文起着统帅作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则直接从属和服务于中心论点,起着论证和说明总论点的作用。因此,军事论文价值的大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论点体系是否正确、严密、深刻、鲜明。
确定论点体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标题法,即用简要的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洁、扼要,一目了然,适用于论文篇幅较短且熟悉材料的参谋人员;缺点是论点所用的理论和事实材料不详,论证方法不明白,且久拖易忘。二是句子法,即用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如每个论点的层次、论证方法及所用理论观点和论据材料等,都能明晰地反映在论点体系中,这样不仅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且久拖不忘,利于写出见水平、见才华的论文。
(二)修改完善提纲。确定了论文体系,实际上只是完成了拟写提纲的初步工作,重要的是对提纲进行反复推敲、修改和完善,使之思路更清晰,逻辑更严谨,主题更鲜明,以利于下一步论文的撰写。修改完善提纲,主要应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中心主线进行。一是看论文的纲目是否统一,即总论点是否统帅从属论点,从属论点是否说明、深化总论点,切忌彼此矛盾或不协调;二是看观点和材料是否吻合,即观点能否概括材料,材料是否准确、典型、充分地说明论点;三是注意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应依照材料的性质和论证需要,或归纳演绎或分析综合,生动地反映论文所述的主要内容。
四、撰写修定 论文的提纲是写作的蓝图。根据提纲撰写文章,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工作。作者既要把提纲的内容落实为明确、具体的文字,同时又要根据思维的不断深入,对提纲和文字进行反复修改,必要时还需根据新的思路和材料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或重写。因此、在撰写和修定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写好“三论”。三论即论文的绪论、本论和结论,是论文写作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绪论是全篇的起笔,引出要证明什么;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表明用什么来证明和证明方式是什么;结论是论文的收尾,指出全篇结论性的意见或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1.绪论写作。绪论又称为引言、导言、绪言或开头。从论文的写作程序看,它是“提出问题”部分,如果掌握得好,下面的文字就很顺,象泉水一徉泊泊而流;反之就会感到枯涩、不流畅,甚至写不下去。绪论的写法较多,既可以采取揭示主题、陈述目的、援引常例、因题设问的方法,直接、间接导出问题或动因,又可以采取倒叙的方法把结论放在开头,然后在正论里进行分析、论证。总之,绪论的目的是要引题入门,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简捷明了,既引人入胜,又不要陈言套话。
2.本论写作。本论又称为正论,是“分析问题”部分。本论在结构上可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并列式是将主题的几个论点横向排列,逐一加以论述,各部分之间属并列关系,同时又有必然的、密切的联系,从总体上体现和反映主题题旨;递进式是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逐层深入地加以论述,如同剥竹笋式的层层开掘,主题题旨随着论证的不断深入逐渐明朗,以致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本论在写法上首先应以材料为依据,在确定好论文结构的前提下,一定要选择最有说服力和最能说明问题的理论和事实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其次要用好过渡段、过渡句和过渡词及过渡序号,这是科学安排论文层次、段落衔接与转换的一种有效手段;再次是写好照应,这是保证论文在结构、内容上前后关照呼应、浑然一体的较好方法。照应在写法上主要有首尾照应,上下文照应和照应标题三种形式,在写作时可灵活运用。
3.结论写作。在论文中属“解决问题”部分,是本论的自然延续。结论在写法上主要应视本论的论证方式而定,或归纳上述论证作出论断,或提出与之有关的深层问题,以引起广泛思考,或指出已被论证清楚的公式、原理、科学发现等重要内容的应用和实用价值,以对论文中心论点作进一步的补充或说明。当然,对于把结论放在开头处的“变体”式论文,这里已无需再写,应当戛然而止。
(二)严把修定“四关”。论文的修改定稿,是文章写作的最后阶段。鲁迅曾经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参谋人员通过对论文草稿的反复推敲、调整、润色,不仅在文字上受到了磨砺,文章得到了升华,而且也锻炼了求真、求准的严细作风。因此,对于初写军事论文的参谋人员来说,修改论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锤炼主题。首先应斟酌主题是否正确、鲜明、深刻,能否统领、涵盖全文,并体现写作意图。如系关系全局的论文,还应考虑立场观点有无问题,是否与上级的政策、规定相一致。其次是看分论点与总论点有无抵触,能否有力地支持和清楚地表达总论点;再次是看从属论点的提法是否准确、恰当。
2.检查论证。一是看作为论据的理论和事实材料是否搭配得当、确凿有力,不准确的材料要进一步查证核实,薄弱的要加强或增补,繁杂的要删减,搭配不科学的要调整,尽量使材料和观点达到和谐统一;二是看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如其分,推理是否前后一贯。
3.调整结构。首先是看论文总体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线索是否清楚;其次是看首尾是否照应;再次是看层次段落是否完整,承接转换是否自然贯通,全文是否构成一体。
4.推敲文字。一是要改得顺,把不规范不合语法的字句改掉;二是要改得精炼,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三是要改得符合文体,从行文格式、语言和术语的运用,到标点符号、论文修改符号的使用和文字书写等,都要符合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三)兼顾照应其它。军事论文除了抓好“三论”的构思、写作和修定外,对其他“附件”的掌握了解也不应忽视。其写作要求是:
1.标题。标题是论文的旗帜和眼睛,必须做到题文相符,题能配文,文可映题。如果题文不符,题目太长(一般不超过20字)或太笼统,都要进行修改,使题目能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表达论文的主题和研究范围。另外,标题所用的词语还应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特定的实用信息,并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在标题中出现。
2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读者一般不通过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在写法上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掌握在200-300字之间,以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3.注释。论文中凡“引述”的部分均需注明其出处。给引文加注,一为说明依据,二是便于查考。注释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其一是“夹注”,即在引文之后用括号标出出处;其二是“脚注”,在引文之页的正文下面标出出处;其三是“尾注”,系在全文之后的集中注释,旨在使读者和编辑了解作者研究本文时所涉猎材料的范围和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文后注释的方法通常以“参考文献”的形式示出,其标注方法为“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作者可依习惯灵活使用。
(原载《参谋学刊》1998年第2期)
第三篇:查办案件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查办案件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青龙满族自治县廉政网·(2010-7-22 10:37:22)·案件审管室
全县案例研讨会暨业务培训会培训材料
近几年,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奋力拼搏,突出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总的看,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质量是好的,在逐步提高,并且办案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加大办案力度,继续保持查案惩腐的强劲势头下,查办案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有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所办案件质量和社会效果,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岗位练兵、科技强兵”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基层纪委办案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查办案件工作,今天我主要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查办案件工作流程
在“乡案县审”工作中,经常有办案人员提出初核和立案时间不好确定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流程,时间就容易确定了。下面我结合乡镇和县直纪委查办案件工作来简要讲一下办案程序和流程。
(一)案件线索受理。对从各种案件来源渠道获得的案件线索,确定是否属于本级管辖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如不属于本级纪委、行政监察室管辖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应及时移送县纪委、监察局处理)。如属本级管辖的党员,承办纪委要提出拟办意见,及时呈报党委书记;如属行政监察对象,本级行政监察室在提出拟办意见后,要及时呈报乡(镇)长或分管领导、局长,请示确定是否同意进行初核。
(二)初核审批阶段。予以初核的,承办纪委或行政监察室必须首先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并签署“建议初核”的意见。如属本级管辖的党员,承办纪委要及时将呈批表报请党委书记批准;如属行政监察对象,本级行政监察室在提出“建议初核”的意见后,要及时呈报乡(镇)长或分管领导、局长依次审批。获得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初核。从办案实践中发现,有的办案部门在未先行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的情况下,就进入初核程序,往往形成调查取证在先,补充填写呈批表在后的状况,这是违反工作程序的,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切实纠正。
(三)初核实施阶段。初核时限一般情况下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复杂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可再适当延长。初核结束后,调查组要撰写初核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或意见,由纪委书记或监察室主任签署意见后,呈党委书记、乡(镇)长或分管领导和局长审批。
(四)立案审批阶段。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调查组应建议予以立案,并撰写《立案呈批报告》,是党员的提请党委会审批;属于监察对象的,提请乡(镇)长办公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审批不得超过一个月。集体研究决定同意立案后,调查组要及时填写立案呈批表,报请党委书记、乡(镇)长或分管领导和局长批示。
(五)立案调查实施阶段。党纪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不能查结的,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三个月。政纪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经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但至迟不得超过一年。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不能如期结案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理由。调查终结后,调查组首先要鉴别使用证据,综合分析案情,形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认真听取其意见和申辩,被调查人需要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被调查人拒不签署意见的,调查组要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第二,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定性处理意见。调查报告完成后,是党员的报请纪委书记和党委书记批示;属于监察对象的,报请乡(镇)长或分管领导和局长批示。发现违纪人员同时触犯刑律的,建议移送司法机关。
(六)移送审理阶段。乡镇纪委或县直纪委、行政监察室在案件调查结束后,履行党支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前,要按照规定填写《案件报送审理登记表》,自分管领导批准移送审理之日起7日内,将所有材料移送县纪委案件审理室进行审理,出具审理意见书。
二、违纪构成理论
在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办案部门在调查中不注意围绕违纪构成要件来组织案件调查和收集证据,导致证据证明力低,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和错误事实材料不全面、不丰满,有的从错误事实材料上看不出当事人存在违纪行为,给案件定性和量纪带来一定困难。从办案经验看,明确取证目的,围绕违纪案件构成要件取证是确保案件质量、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从审理角度看,认定一个问题的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围绕案件关键点的证据充实足够就可以定案了。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违纪行为的成立,都必须具备违纪行为主体、违纪行为主观方面、违纪行为客体和违纪行为客观方面这四个构成要件,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有些案件,如责任追究案件就不能简单套用违纪构成理论进行分析。
(一)违纪行为主体。是指具有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按照党纪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应负党纪责任或政纪责任的共产党员和党组织或行政监察对象。它不仅包括党员或监察对象的责任能力,而且包括党员或监察对象的特殊身份。比如,有的违纪行为如盗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责任能力的党员或监察对象;而有的违纪行为如失职、渎职行为的主体,不仅必须具有责任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党员或监察对象。没有违纪主体,一切违纪行为都无从谈起;主体的确定性,直接影响着案件的立案、管辖、定性、处理和程序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成员,不属于贪污、挪用、受贿的主体范围,但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的八种情形除外。
(二)违纪行为主观方面。是指违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违纪过错(违纪故意和违纪过失)、违纪目的和违纪动机。其中,违纪故意或违纪过失是一切违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党纪处分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只能由违纪故意构成的违纪行为。比如违反政治纪律类违纪行为、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类的违纪行为,只能由违纪故意构成;二是只能由违纪过失构成的违纪行为。比如,失职、渎职类的大多数违纪行为只能由违纪过失构成。违纪目的,是指违纪人通过实施违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贪污行为的违纪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违纪目的是直接故意违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主要影响定性。而违纪动机,是指推动或者促使违纪人实施违纪行为以达到违纪目的的内心起因,比如,贪污行为的违纪动机可以是追求腐化生活,也可以是解决一时生活困难;违纪动机一般不影响定性,主要影响量纪。
(三)违纪行为客体。是指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或国家法律法规所保护的、被违纪行为所侵犯的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根据违纪行为侵犯的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大小的不同,可以把违纪行为客体划分为三种:直接客体(某一种具体的违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某个具体的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同类客体(某一类违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或国家法律法规所保护的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某一个部分或者某一个方面)和一般客体(一切违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或国家法律法规所保护的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整体)。一种行为之所以被定为这种违纪行为或那种违纪行为,主要是由违纪行为的直接客体决定的。理解违纪行为客体要正确区分违纪客体与对象的关系,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违纪侵害的客体是一种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所侵害事物的本质,是不能直接感知而要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违纪对象则是违纪行为直接指向或侵害的具体人或物,是违纪行为的承受体,是客体的物质表现,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如贪污错误侵害的客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则是公共财物。二是违纪客体是一切违纪行为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是客观存在的;违纪对象则不是违纪构成的必备要件。三是违纪行为客体决定违纪行为的性质,而违纪行为对象不决定违纪行为的性质。四是任何违纪行为都要侵害一定的客体,但违纪对象则不一定必然受损害。如贪污行为必然侵害其客体,但公共财物本身并未受到损害。
(四)违纪行为客观方面。是指党纪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的,说明侵害某种客体的各种客观事实,就是违纪主体所进行的违纪活动。主要包括:违纪行为本身及违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对象、手段、危害结果等。这些是定性和量纪的主要依据。
三、几种常见违纪行为的认定
(一)贪污行为
1、贪污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贪污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本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是:
(1)本违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本违纪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即公共财产。按照刑法规定,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A、国有财产;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此外,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因此,侵犯上述私人财物,也可以成为贪污行为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由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构成的贪污行为,其侵犯的对象仅限国有财产。
(2)本违纪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行为的构成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两者缺一不可。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其职务范围内主管、管理、经手、经营公共财物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相对于侵吞形式的贪污而言,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将基于职务占有的公共财物据为己有或者使第三者占有。要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的区别。利用与职务无关仅因工作关系熟悉作案环境、凭工作人员身份便于接近作案目标等便利条件,不属于利用职务之便。(如郭某为某行政局的副局长。一日,郭某去局财务室找现金出纳林某,林某不在,忘了将保险柜门锁上,郭某顺手从保险柜中拿走现金5000元。本案中,郭某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是利用了工作上的便利,其行为不构成贪污罪,只构成盗窃罪。再如,甲为某乡镇财政所现金出纳,意图非法占有本人保管的公共财物,但不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和所知道的密码,而是使用铁棍将自己保管的保险柜打开并取走现金1万元。之后,甲伪造作案现场,声称失窃。关于本案,甲采取的是侵吞手段,属于将基于职务占有的公共财物据为己有的情形,是利用了自己职务上的便利。)B、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侵吞、窃取、骗取和其他手段(如挪用公款后携款逃跑,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3)本违纪行为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这里的“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是指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包括因承包、租赁、聘用而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95条的规定,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下列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属于刑法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可以构成贪污行为的主体:(一)党费、社保基金和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八)依照党内法规从事党的纪检、组织(人事)、宣传等工作。村级基层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只有在从事上述八方面的国家公务活动时,才能构成贪污行为的主体。如果从事的是上述八方面的公务活动以外的集体公务,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则构成职务侵占行为的主体。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应以职务侵占错误定性处理。
(4)本违纪行为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而且具有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违纪行为。
2、如何区分本违纪行为与非法占有行为的界限
其主要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者的客体是廉洁自律制度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后者的对象是公私财物。(3)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后者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人员中的共产党员。(4)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而后者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性地支付款项等方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收服务、使用劳务,或者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支付、报销的,或者将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应当由个人支付的出国(境)留学费用,由他人支付、报销的行为。(5)主观目的不同。前者是以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为目的;而后者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3、如何区分本违纪行为与职务侵占行为的界限
其主要区别是:(1)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而后者的主体则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2)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3)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公共财物,而后者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二)挪用公款行为
1、挪用公款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本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是:
(1)本违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本违纪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公款和特定款物。所谓公款,是指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由国家和集体管理、使用、汇兑、储存的私人所有的货币。按照党纪处分条例第94条第二款规定,挪用党费、社保基金和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款物,即构成本违纪行为。就是说,挪用公款的对象除公款外,还包括上述特定款物。至于特定公物以外的公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不属于挪用公款的对象。
(2)本违纪行为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A、这里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便利条件,既包括行为人直接管理、经手的公款的便利条件,也包括行为人因其职务关系而具有的调拨、支配、使用公款的便利条件。B、这里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是指以下三种情形:
(一)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挪用公款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非法活动型,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二是营利活动型,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三是超期归还型,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94条第三款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时间不足三个月,但数额较大的,也应定性为本违纪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数额较大是指1万元至3万元。
注意:村集体挪用各类专项资金用于集体公益事业支出的行为,违反的是国家的专款专用制度,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范畴,不属于这里所说的挪用公款行为。
(3)本违纪行为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95条的规定,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本条规定的八方面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可以构成挪用公款行为的主体。村级基层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只有在从事上述八方面的国家公务活动时,才能构成挪用公款行为的主体。如果从事的是上述八方面的公务活动以外的集体公务,则构成挪用资金行为的主体。
(4)本违纪行为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公款不该挪用而故意挪用,并准备以后归还,不打算永久占有。这是本违纪行为与贪污行为的根本区别所在。
2、对挪用公款行为的认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施行了《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关于挪用公款行为有关问题的认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我们查办挪用公款案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简要介绍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单位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行为的认定
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或者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的利益,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上述行为致使单位遭受重大损失,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2)挪用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行为的认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认定是否属于“以个人名义”,不能只看形式,要从实质上把握。对于行为人逃避财务监管,或者与使用人约定以个人名义进行,或者借款、还款都以个人名义进行,将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认定为“以个人名义”。“个人决定”既包括行为人在职权范围内决定,也包括超越职权范围决定。“谋取个人利益”,既包括行为人与使用人事先约定谋取个人利益实际尚未获取的情况,也包括虽未事先约定但实际已获取了个人利益的情况。其中的“个人利益”,既包括不正当利益,也包括正当利益;既包括财产性利益,也包括非财产性利益,但这种非财产性利益应当是具体的实际利益,如升学、就业等。
(3)国有单位领导向其主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借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认定
国有单位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令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将公款供个人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4)挪用有价证券、金融凭证用于质押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用于质押,使公款处于风险之中,与挪用公款为他人提供担保没有实质的区别,符合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规定的,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挪用公款数额以实际或者可能承担的风险数额认定。
(5)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归还个人欠款的,应当根据产生欠款的原因,分别认定属于挪用公款的何种情形。归还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产生的欠款,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
(6)挪用公款用于注册公司、企业行为性质的认定
申报注册资本是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作准备,属于成立公司、企业进行营利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证明的,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7)挪用公款后尚未投入实际使用的行为性质的认定
挪用公款后尚未投人实际使用的,只要同时具备“数额较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但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8)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A.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B.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C.行为人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D.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3、如何区分本违纪行为与借用公款行为的界限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前者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的;而后者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达成合意的结果。(2)前者一般采取隐瞒或者欺骗的手段,使公款所有人不明公款被非法动用的真相;而后者是根据正当理由,经申请或协商取得单位同意的。(3)前者多数没有任何手续和字据,有的虽然有据在账,但无合法的审批手续;而后者一般都经过合法程序批准,并履行了合法手续,立具借贷文书(借条)。(4)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具有责任能力的共产党员。
4、如何区分本违纪行为与挪用资金行为的界限
两种违纪行为容易混淆,主要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本单位资金(指本单位的处于货币状态的财产,如人民币、有价证券)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仅限于公款;而后者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其中既有公款,又有私款。(3)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而后者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
(三)失职类行为
1、失职类错误的主观方面不全都由过失构成,间接故意或直接故意也可能构成失职错误。
2、失职类错误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1)失职行为与行为人的职务密切相关,即要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行为;(2)必须有失职行为造成的损失结果的发生,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和在政治、社会或某一方面工作上的影响。
3、在对失职类案件取证或鉴别使用证据时,一是要搞清楚有关人员的分工情况、各自的职责范围;二是要根据职责范围确定有关人员有哪些具体的失职行为,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应具有确定性,造成的影响应当有具体的事实表现。
今年4月份,县委、县政府对9个村做出了确定为2009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单位的决定。下面就以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失职行为即追究黄牌警告村有关人员的责任案件为例,谈一下需要调取的主要证据材料问题。
(1)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决定。
(2)确定责任追究的对象,即村级组织都由谁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一般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妇女主任或计生站长为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人员。调查笔录中要搞清以下内容:A、追究对象的工作简历、政治面貌、工作分工情况及职责范围;B、2009计划生育考核期内实际出生的人数,政策外出生人数,符合政策生育的比例是否达到了村级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的2009计生工作责任状规定的指标;C、搞清有关人员存在的失职行为,确定其失职行为导致本村计生工作抓的不到位,拖了所在乡镇整体工作的后腿,并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2009黄牌警告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D、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即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村妇女主任或计生站长是直接责任人,即负有直接责任。
(3)村级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的2009计生工作考核目标责任状,明确要达到的人口指标。
(4)乡村两级有关人口出生情况的报表。
(5)计生部门对政策外生育子女的夫妇征收社会抚养费情况的处理案卷。
(6)乡镇政府明确村级由谁负责计生工作的文件或说明。
(7)乡镇政府计生工作部门或计生办有关人员出具的证据材料,如符合政策生育率的认定材料及未完成人口指标情况的证明等材料。
(8)其他必需的材料。如有关追究对象入党时间的证明、任职情况等材料。
(四)几种经济案件涉嫌犯罪的数额标准
2010年5月7日《最高检公安部86种经济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定:
1、职务侵占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挪用资金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3、挪用特定款物案。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4、挪用公款案
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
5、贪污案
1999年9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贪污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4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课堂教学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2012-11-25 10:57:06)转载
▼
标签: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 分类:聚焦课堂
1、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三个增加,一个减少”。“三个增加”即:在传统课堂基本上增加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增加学生的自学,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增加课堂管理的成分和要素。“一个减少”就是减少教师的讲。
2、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错误理念在影响着教学。事实上不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老师都是站在教材一边,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上,教学的重要关系搞颠倒了,因此,很难有大的突破和成效,老师应该和学生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老师的作用是想方设法降低教材中知识的难度,易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与学生共同面对教材、征服教材。
3、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是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教师普遍讲得过多,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或生成空间。复习课领着学生梳理一遍,老师可能认为我反正点到了,会不会是你们的事了,老师们思考一下,部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没有?不让学生训练你怎么知道学生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呢?课堂容量小、节奏慢、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课堂效益低下。有些学科复习课模式可以调整一下,明确目标、布置任务、教师可以快速的引领梳理一下,然后让学生进行15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和训练,老师通过巡视辅导发现的共性问题作为讲解的重点,有时间再做一些巩固型训练,效果会大不一样。
4、研究课标、研究学情是两个最薄弱的环节,课标研究要关注了解、理解、掌握、操作、运用等词语,是了解层级的就不要学的过于深刻,是掌握、运用层级的就不要学的过于肤浅,否则,都是劳而无功。学情研究要强化,有的专家认为,我们所学的教育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学生知道了什么或不知道什么”,了解学情就是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或不知道什么,知道了学生不知道什么,就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着重点,老师就可以精讲少讲了,目前,学情了解的好坏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5、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够准确到位,知识目标还算明确,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大而化之了,缺乏可检测性,而这种考题逐年增多,然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6、新授课、训练课、复习课、讲评课“四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够,很多老师各种课型上出来差不多,老师领着一灌到底,训练课做题,复习课做题、讲评课对答案,敷衍教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7、文科类学科的教学亟待提升.从2010年以来我就反复讲“文科理科化”的问题,与理科学科相比较而言,文科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可测,内容取舍的随意性比较强,练习和作业的落实不够,答案的规范准确程度有待研究,老师如果再不注重研究,很可能走上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的错误路子。所谓“文科理科化”,是老师引导学生找到学科中的“公式”,使文科教学变成用“公式”来解决一类问题,真正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要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间接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直接影响教学的因素有教师、教材、兴趣、智商、方法等,在这些因素中同一位教师用同一本教材教同一个班的学生,但学习结果也不相同,因此,提高教学质量要重点研究兴趣、智商、方法等要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科有兴趣首先要对老师有兴趣,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智商很重要但在所有因素中最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因此,方式方法在教学的所有因素中显得特别重要,谁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恰当方法,教学离成功就不远了。
9、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学案导学≠教师导教≠作业本练习册。编写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学案要做到教与学的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主干、核心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习效果检测限时化。
把知识要点、学习要求、课堂检测,规律结论、例题、训练、作业融合到教学案中,让学生的预习、讨论、展示、作业都有依据,以引领他们的自主学习。
10、落实“三讲三不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重点”一是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二是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三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讲难点”一是精心设计思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引例和学生举例相结合;三是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不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主预习学生不看不讲,新知学习学生不议不讲或没问题不讲,课程训练学生不练不讲或有问题学生不研究之前不讲;二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讲三不讲”的核心工作就是充分了解学情,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快速准确的了解清楚学情,是教学成功的重中之重。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五篇: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就是环节很多,上课像赶时间。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更具体的讲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
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参考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的难点。
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本人深有体会的一个例子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其中有个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在我自己的班级能够理解的人很少,我用了建襄小学上,这个知识点就不成为难点,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并理解。这也就是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的证明。
三、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正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进度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特别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显然,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列为教学重点。而且,有的学科的教学大纲,对于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明确的规定,只需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就行了。因此,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2、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的重点主要决定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例如,如果教材中某一内容是诸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的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二项重要工作。
3、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难点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除了教师本身要有自知之明以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据以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难点。显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不必列为教学难点。因此,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三项重要工作。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要善于总结自己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方面的经验。同时,虚心学习别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地用它们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这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四项重要工作。
四、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清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
保证时间,就是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为此,在备课时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近,听过一篇优雅的请假条,课文的重点部分应该放在理解请假条为什么是优雅的,而教师在课文的一开始,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乐师、公爵、海顿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在这方面花了较长时间,导致后面的课文重要内容来不及上,这就是时间分配的不合理。)
2、着重讲解
着重讲解就是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讲深讲透,使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为此,在备课时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教学重点上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索;上课时要做到有详有略。
3、口头强调
口头强调就是要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每堂课的复习旧课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每堂课的引入新课环节,在指出本次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的同时,口头强调新课的重点。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能够主动地去领会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板书提示
板书提示就是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地板书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总之,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若学生能笔记板书内容,就能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蜗牛的外形和运动一课,如果进行板书设计的话,从课题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是从外形和运动两个方面进行整理与归类,可是在实际中,板书主要呈现的是蜗牛的种类和颜色,那么这样,学生上完课,就很难弄清和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在哪里?)
5、实践应用
在这里,实践应用是指利用实践应用这类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例如,针对教学重点布置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作业,上练习课等这类方式方法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训练和掌握基本技能。
6、考查考试
在这里,考查考试是指通过考查考试环节去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它主要是指针对教学重点进行考查考试的命题和考题的分值分配。应用这种方式方法来突出重点,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并且能够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以利于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五、突破教学难点,就是对教学难点内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弄懂和会做。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一般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突破教学难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化难
与突出教学重点一样,突破教学难点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2、慢速化难
慢速化难是指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放慢讲解速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边听、边思考、边记忆、边消化吸收。(不能赶时间)
3、直观教学化难
对于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这种方法去加以突破。直观性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以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表、音象教材以及模拟和现场的实验等。当然,在给学生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思维。
4、分解难点化难
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将一个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型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以大大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型难点,从而达到突破整个大型难点的目的。对于综合性强的大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课题,采用这种方式方法突破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5、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使学生难于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既是针对本门学科,又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的。
六、为了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应对以下几点给予足够的重视: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的难点不一定是重点。然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具有“同一性”。例如,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另外,就每一堂课或每一课时而言,是否有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否同时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有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在以上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中,有的既适用于突出重点,也适用于突破难点。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有灵活性。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而应立即增加教学内容或布置课堂作业。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要在课堂上讲请楚,因而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时,教师应精减一些教学内容,或把部分课堂作业改为课外作业。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3、对于由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加以解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习和进修
(1)加强本学科或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2)加强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
(3)加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