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1:0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

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对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出国(境)人员分类

1、申请国家留学基金人员;

在校期间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并获批准的人员。

2、单位公派出国(境)人员

在校期间,根据培养单位或导师科研工作需要,派出合作研究、培训及参加国际会议等人员。

3、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人员

在校或拟毕业后自费出国(境)攻读学位或做博士后人员。

4、出国(境)探亲或旅游人员

在校期间申请出国(境)探亲或旅游的人员。

二、申请国家留学基金人员的管理

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在读研究生在征得导师和培养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申请公派出国留学。

具体申请程序及有关规定如下:

1、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的研究生,每年在规定日期,向研究生工作处递交由导师和培养单位签字同意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表》、留学基金委的《申请表主表》和《单位推荐意见表》。经研究生院相关处室会签后,报主管院长批准,统一上报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

2、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表》(审批通过)复印件,研究生院相关处室予以出具该研究生申请留学基金所需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

3、在校研究生凭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办理护照、休学和离校手续。应届毕业生凭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及与研究生院签订的《应届毕业生出国(境)协议书》办理护照,并与毕业生一起办理离校手续。

4、因与留学基金委签订了《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交纳了出国留学保证金,我院不再收取出国保证金。

5、在校公派研究生在国家规定的留学期限内,我院保留其档案和户籍,逾期未归按照我院《学生管理规定》,按自动退学处理,将其档案和户籍迁转回生源所在地。应届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留学期限内,我院保留其档案和户籍,逾期未归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将其档案和户籍迁转回生源所在地。

6、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在留学期间未得到留学基金委批准,不予出具任何与改变留学身份、留学期限、留学国家和留学院校(研究机构)的证明。

7、公派留学研究生是正式党员的,我院继续保留组织关系,要求每半年向党组织进行一次书面的思想汇报和交纳党费。是预备党员的,在考察期延长一年后,国内考察期满一年,并在留学期间能够坚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符合正式党员条件,本人提出转正申请,可以转正。

8、在职、定向、委培在校研究生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也要在规定时间里提交由导师和培养单位签字同意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

学项目登记表》到研究生工作处,经培养处会签,报主管院长批准后,回在职、定向、委培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凭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办理休学和离校手续。未提交申请或未办理休学和离校手续而擅自出国的,按自动退学处理。

其它未尽事项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办理。

三、单位公派出国(境)人员管理

在校研究生由于培养单位或导师科研工作需要,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培训或参加国际会议的,须向研究生工作处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出国(境)申请表》,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并交纳出国保证金后,方可办理出国(境)相关手续。

出国保证金博士研究生二万元,硕士研究生一万元。待其按期回国后,将护照交回,保证金全额返还。如未获批准逾期未归,保证金不予返还。

出国超过三个月,必须办理休学和离校手续,一切待遇按照休学研究生相关规定处理。在职、定向、委培在校研究生因公出国(境),也需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出国(境)申请表》,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回原单位办理出国(境)相关手续。出国超过三个月,必须办理休学和离校手续。

四、自费出国(境)留学人员管理

在校研究生在学期间不允许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研究生院不予出具任何相关证明和办理任何手续。拟自费出国留学的,需办理退学手续,按《学生管理规定》中有关退学的规定办理。

应届毕业生拟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于第三学年10月31日以前,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届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申请表》报研究生工作处,经相关处室审核,并报主管院领导批准后,各处室予以出具相关证明和办理相关手续。

毕业前办理护照的,需交保证金五千元,并在6月15日前办理。待其办完离校手续后,保证金全额返还。

五、出国(境)探亲或旅游人员管理

研究生院只允许在校研究生在假期期间出国(境)探亲或旅游。拟在假期出国(境)探亲或旅游的研究生,必需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出国(境)申请表》到研究生工作处,经主管院领导批准,交纳保证金二万元后,予以办理相关手续。未获批准逾期不归者按照我院《学生管理规定》要求,按自动退学处理,保证金不予返还。

课程学习期间不予办理出国手续。

凡未经批准擅自出国(境)的,一经发现,按自动退学处理。

本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东北大学 1204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

东北大学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

为促进我校研究生与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切实做好研究生出国(境)的相关工作,根据《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管理规定》(教外留〔2007〕46号)和《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适用范围:符合国家关于公民出国(境)法定条件的东北大学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生在学期间出国(境)进行攻读学位、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进行学术、文化交流访问以及探亲访友、旅游等情况。

委托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无论以何种方式申请出国(境),必须由委托和定向培养单位人事部门审批同意,方可办理出国(境)手续。

第二条公派出国(境)攻读博士或自费出国(境)留学的研究生(非应届毕业生)须在离校前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退学审批手续,凭研究生院出具的《退学决定》办理户口、档案等相关手续,助学金和助研津贴在办理退学手续日起的下个月开始停发。学校为公派出国(境)攻读博士的研究生(非应届毕业生)保留学籍半年,用于适应国(境)外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环境。半年内,因故不能继续学习、确需提前回国者,经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机构批准后,学校予以恢复学籍,可办理复学手续;出国(境)超过半年以上者,学校一般不再办理恢复学籍手续。

公派出国(境)攻读博士或自费出国(境)留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不需办理退学手续,可到所在学院按出国办理户口、档案等相关毕业手续。

第三条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须在离校前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休学手续,提交《东北大学研究生出国(境)临时离校通知单》。

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若因科研、学业等需要延长在外学习期限者,由本人提前3个月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并提交书面情况说明和留学院校导师意见函等相关材料,待研究生院审批后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机构审批。经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机构和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延长在外学习期限,且必须在审批期限内回国返校。

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学习期满返校后,须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复学手续,提交《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和《东北大学研究生出国(境)返校通知单》。

第四条短期出国(境)(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研究生,须填写《东北大学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登记表》,经审批后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相关手续。短期出国(境)(时间超过一个月)的研究生须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休学手续。

如有特殊原因需办理《东北大学学生因公出境审批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网站可供下载)和学校机构代码证的研究生,可持《东北大学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登记表》和《东北大学学生因公出境审批表》到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学生科办理手续后,到校长办公室办理其他手续。

因私探亲访友、旅游等个人行为自费短期出国(境)的,应安排在寒暑假或国家法定

假期。对自费短期出国(境)的研究生,研究生院不予办理在学证明、成绩单(英文或中英对照)以及其它旅居国(境)外的任何证明。

短期出国(境)的研究生所在学院(部)和其指导教师应保证其按期返校,如逾期未归,须向研究生院书面说明详细情况。

第五条无论何种情况出国(境)的研究生,在未办理《东北大学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登记表》的情况下,研究生院不予办理在学证明、成绩单(英文或中英对照)以及其它旅居国(境)外的任何证明。第六条无论何种情况出国(境)的研究生,均需到所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办理相关手续。对于不办理手续、私自出国(境)和出国(境)应返校、未经批准逾期不返校的研究生,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取消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七条研究生在国(境)外期间,保证遵守中国法律和中国对出国(境)人员的规定,遵守所在国(地区)的法律。

研究生出国(境)后应按照出访国(地区)要求及时购买医疗及其他保险,因未购买相关保险产生的费用和损失由研究生本人自理。

第八条本规定自2012年6月4日开始执行,如遇到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抵触时以国家政策为准,解释权归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2012年6月4日

第三篇:出国境管理办法

出国(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校出国(境)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出国(境)工作的原则是,有利于开放办学,加强交流,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第三条 按照涉外工作实行归口管理的原则,国际交流处为学校出国(境)工作的主管部门,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分别为科级以上干部、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出国(境)的归口审核部门。

第二章 出国(境)类别

第四条 公派出国(境)

(一)我校教职工或在校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或由我国政府联系的各种项目奖学金或资助金等方式资助赴国(境)外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合作研究、培训、工作等,属于国家公派出国(境)。

(二)我校教职工或在校学生由学校派出赴国(境)外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合作研究、培训、工作等,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不含三个月),属于学校公派出国(境)。

(三)我校教职工或在校学生由学校批准的出国(境)访问、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参加各类国际会议、研讨会及展览会等公务出国活动,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属于因公临时出国(境)。

第五条 因私出国(境)我校教职工或在校学生取得国(境)外奖学金或自筹经费到国(境)外进修学习、留学、探亲、旅游、定居、继承财产和其它私人事务而出国(境)的行为,属于因私出国(境)。

第三章 公派出国(境)

第六条 派出原则及相关规定(一)公派出国(境)

1.学校出国(境)工作服务于学校总体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按照“按需派遣、德才兼备、学用一致、保质保回”的指导方针,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职工出国(境)。

2.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学、科研、管理教职工及在校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参加与我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相关的出国(境)进修、访问交流、学习、合作研究和工作等活动,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3.学校的选派工作优先考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高新技术领域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的需要,要有利于跟踪国际学术、学科领域的前沿,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因公临时出国(境)

1.因公临时出国(境)应按照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访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讲求实效。严格控制一般性考察和访问,不得把出访作为一种待遇,严禁借机公费旅游。

2.因公临时出访教职工身份要与出访任务相符,不得出国(境)执行与本人分管工作无关或本应由下级主管部门教职工和专业人员执行的任务。

3.因公临时出访必须有对方对口部门或相应级别邀请人的邀请,邀请单位和邀请人应与出访人的职级身份对等。不得通过旅行社或中介机构联系邀请函,一般不得以境外中资企业邀 请的名义出访。

4.按上级有关规定,每年校级领导的出访人数一般不超过厅局级干部总职数的三分之一。因公出访团组教职工应少而精,组团教职工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

5.因公临时出访应尽量压缩在外停留时间。除培训、学术交流类出访团组外,其余团组出访一个国家(地区),在外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出访两个国家(地区),不超过8天。三个国家(地区)以上,不超过10天。(离抵境当日计入在外停留时间)

6.未经批准,不得增加出访国家(地区)和延长在境外停留时间。出访应首选直达航班,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不得取得一个国家签证而出访数国,不得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地区)时间。

7.同一部门的领导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也不得同时或6个月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地区)或临近国家(地区)(不含学术交流)。

8.所有因公临时出国(境)的党政干部及教职工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出访的开支标准,按上级有关标准执行。

9.已离(退)休教职工原则上不再派遣出国(境)执行公务。

10.参加上级组团出访,必须在报名前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直接报名的,学校不受理其出国申请。

第七条 国家、学校公派出国(境)申办程序

(一)校内各单位,须在每年规定时间向国际交流处报送下出国(境)计划,由国际交流处负责统一受理因公出国(境)申请,经相关部门会审,报学校批准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出国(境)计划,否则不予安排。

(二)教职工公派出国(境),由人事处负责,会同国际交流处、科技产业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按出国留学项目要求,制定具体条件。在此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按照一定程序遴选确定,被确定的人选,按以下程序办理: 1.教职工申请国家公派出国(境)、学校公派出国(境),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咸阳师范学院教职工出国(境)审批表》(附境外单位发来的邀请信函原件)和中文翻译件、复印件三份,出访书面报告(包括出访目的、时间、路线、团组人数、教职工身份、经费等),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人事处审核,经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会通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公派出国(境)留学的教职工,按照相关要求由派出单位与其签订《出国(境)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手续,按相关规定交纳保证金。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公派出国(境)留学的教职工,由人事处代表学校与其签订《出国(境)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手续。

3.学校公派出国(境)留学教职工在签订《出国(境)留学协议书》、办理有关手续时,应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出国(境)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一年以下交纳保证金1万元;一年以上(含一年)交纳保证金2万元,并在人事处办理请假离校手续。出国(境)留学教职工回校正式上岗工作三个月后,可领回保证金。

(三)凡经学校择优选拔按公派出国(境)留学派出的在校学生,经学生处审核与所在院(系)签订《出国(境)留学协议书》并公证后,到国际交流处办理出国(境)手续。

第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申办程序

(一)校级(含副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访,独立组团或参加有关团组,由国际交流处提出请示,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会审定批准后,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若无异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组织部负责办理政审手续。

(二)我校副科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组织部审核,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会审定后,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若无异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组织部负责办理政审手续。

(三)教职工应邀参加国(境)外国际会议或短期出国(境)访问,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咸阳师范学院教职工出国(境)申报表》,经所在单位、人事处同意,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向党委会通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四)参加双跨(跨单位、跨省区市)出国(境)团组的因公临时出国(境)教职工,报名前应提供有关材料(组团单位给省外办的征求意见函、组团申请报告复印件、出访详细日程、出访费用、经费来源等),并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教职工出国(境)审批表》,经所在单位、人事处同意,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向党委会通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公派出国(境)的费用

(一)凡纳入国家公派留学计划的教职工,其出国(境)费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文件规定办理各项手续和交款事宜。

(二)纳入省公费出国(境)计划的教职工,其出国(境)费用由省教育厅和学校共同承担,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办理各项手续和交款事宜。

(三)学校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国际旅费、出国(境)前办理护照、签证及出国(境)时国内交通费等,一般先由个人垫付,按期回校报到并完成总结汇报者,由学校报销国际旅费(国(境)外提供国际旅费者除外),其他费用根据学校旅差费标准,按每人2000元限额凭据报销。

(四)因公临时出国(境)有关费用的报销按照财政部《因公临时出国(境)教职工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条 因公出国(境)教职工的工资待遇

(一)学校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期间国内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照发。

(二)公派出国(境)(期限三个月以上者)从出国(境)的下一个月起基本工资暂缓发放,批准出国(境)期限内的工资由学校财务处代管,在批准期限内回校后一次性发给本人。批准出国(境)期间工龄连续计算。未经批准逾期未归者,自其延期的月份起停发工资。公派出国(境)留学教职工在国(境)外期间不发放绩效工资奖励部分。

第十一条 公派出国(境)教职工的延期及回校事宜

(一)国家公派出国(境)的教职工,提出延长期限,学校原则上不予批准。学校公派出国(境)的教职工,确因需要延长期限者,须在原批准期满前三个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延长一次,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对未经批准逾期未归的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学校按相关协议及人事管理规定有关条款实施违约赔偿或处罚。在国(境)外滞留期限(指未经学校同意擅自滞留国(境)外的时间)超过两个月的,按学校有关人事管理规定按擅自离岗人员处理。

(三)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应认真履行按期回校服务的义务。回国后其服务期限按照学校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四)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和因公临时出国(境)教职工回国后,应在入境后两周内分别到所在单位、人事处或组织部、国际交流处报到,提交国(境)外留学、进修研修成果、出访总结,必要时可组织报告会。

(五)因公出国(境)教职工回国后,应在1周内将其公务证照交国际交流处,由国际交流处专办员送至省外办出国处统一管理;逾期不交或不执行证照管理规定的团组和个人,一律停止其出国(境)执行公务的审批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 行前安全教育和境外管理

(一)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在出国(境)前,所在部门领导、国际交流处应向其明确出国(境)任务,进行政治纪律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指定专人负责联络。

(二)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在外期间应与组织部或人事处及所在单位保持联系。

(三)公派出国(境)教职工在外学习、工作期间,所在部门应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主动关心其在外的工作及生活情况,了解科研进展,把握思想动态,并及时通报学校的最新情况,做好出国(境)教职工按期回国的思想工 作。

第四章 因私出国(境)

第十三条 因私出国(境)类别

(一)自费出国(境)留学

1.我校教师个人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必须完成本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原则上应达到相应的服务期限。凡服务期未满的教职工或在职硕士生、在职博士生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或出国(境)工作的,人事处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待遇并与其签订《出国(境)留学协议》。

2.凡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须向学校递交辞职或保留公职的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人事处审核,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向党委会通报。获得批准后,离校前申请人应到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若申请者因故未能获得出国(境)签证,当年内可申请复职,学校根据岗位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其复职。

4.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未获批准或虽获批准但未办理离校手续而擅自离职的教职工,学校按擅自离岗处理。

(二)出国(境)探亲和旅游

我校在岗教职工申请自费出国(境)探亲,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三)学生出国(境)

1.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境)外学习交流。在校大学生申请自费出国(境),由本人填写《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出国(境)审批表》,经所在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同意后,报国际交流处审核,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向党委会通报后,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学生申请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应当经得家长同意,须与所在院(系)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或《出国(境)留学协议书》。3.学生因私出国(境)旅游应当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其他时间需履行请假手续。

第十四条 登记备案管理

(一)登记备案教职工范围

1.根据上级规定,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离(退)休的厅级干部、在聘副高以上职称及特殊岗位(指人、财、物、涉密管理部门副科级以下干部,下同)的教职工,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2.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我校属于登记备案范围教职工的有关信息,须报咸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二)登记备案教职工信息管理

1.登记备案教职工信息管理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实行分类管理,组织部负责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离(退)休厅级干部的登记备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人事处负责在聘副高以上职称及特殊岗位教职工登记备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2.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向国际交流处按时报送登记备案教职工信息,如有因退休、调离、职务职称晋升等发生变更的,须及时报国际交流处,由国际交流处统一报出入境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户口所在地等信息。

3.组织部、人事处要确定专人做好登记备案教职工信息的报送,应准确无误,且任何人不得将备案教职工信息公开或提供查询。

第十五条 证照管理

在职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在聘副高级以上职称及特殊岗位的教职工因私证照实行集中分类管理。集中保管的因私证照包括有效的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一)教职工需申请办理因私证照,属于登记备案教职工的,按照前述组织人事管理权限,持签批完整的《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审批表》,到咸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因 私证照。

(二)在职和离(退)休的厅级干部、在职处级干部和特殊岗位科级干部的因私证照,由组织部收集登记并集中管理。

(三)在聘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职工及特殊岗位教职工的因私证照由人事处统一收集登记并集中管理。

(四)组织部、人事处要建立电子档案、登记薄和证照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妥善管理,并将登记册送国际交流处备案。

(五)证照集中管理的持证照教职工应在回国入境后10个工作日内(以国家边检部门加盖的入境章时间计算)将因私证照交组织部或人事处,逾期未交者,不再批准其出国(境)。

第十六条 登记备案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的审批 登记备案教职工因私出国(境),按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在职和离(退)休的厅级干部因私出国(境),按上级有关规定,由国际交流处负责办理。

(二)在职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在聘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职工及特殊岗位教职工因私出国(境),持相关证明材料,填写《教职工出国(境)审批表》,由本单位负责人、组织部或人事处负责人审签后,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会审定后,当事人将审批完整的《教职工出国(境)审批表》交到国际交流处备案后,持《登记备案教职工因私证照审批表》和出入境证件存放卡到组织部或人事处领取存放的证照。

第十七条 登记备案、证照管理

(一)组织人事部门应严格执行登记备案、因私证照集中管理制度,如未按规定办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并取消单位和责任人的评优资格。经办人因管理不善造成因私证照丢失的,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取消责任人的评优资格,如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登记备案教职工应按规定办理出国(境)审批、证照交回等手续。

1.登记备案教职工因私出国(境),应按学校相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未办理请假和审批手续的,按旷工处理,并给予相 应的纪律处分。

2.登记备案教职工办理因私出国(境)手续时弄虚作假或出现其它违法违纪情况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组织部、人事处追缴其所持证照,报国际交流处,并提请出入境管理部门予以作废;情节严重的,一至三年内不再批准其出国(境)申请。

3.登记备案教职工逾期未交因私证照的,组织部、人事处应及时报国际交流处,由国际交流处提请出入境管理部门予以作废,并取消当事人的评优资格。

4.登记备案教职工未按规定交因私证照,且又不履行正常报批手续擅自出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况的,登记备案教职工原则上不得按因私办理出国(境)手续:

(一)不符合因私出国(境)审批范围的;

(二)政法部门立案审查未作出结论的;

(三)在涉密岗位工作未过解密期的;

(四)其他不符合因私出国(境)条件的。

第十九条 其他不在备案之列的教职工只要不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国(境)情形的,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薄在咸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因私证照。因私证照由个人保管。

第二十条 因私出国(境)教职工的工资待遇

(一)学校教职工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下一月起工资停发。如学业完成后回校工作,按出国前与人事部门协议办理。自费出国(境)教职工在国(境)外期间不发放绩效工资。自费出国(境)学习教职工按规定期限自回单位报到时的当月起,恢复原有待遇。

(二)我校公派出国(境)教职工的配偶申请出国(境)探亲,其工资待遇按人事处相关规定执行。

(三)利用假期出国(境)探亲及旅游的教职工的工资及 各种津贴照发,超期按人事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际交流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本办法如有与国家新的文件精神不符之处,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准。

第四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出国境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出国(境)管理办法

中南大政字〔2017〕12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并支持我校学生出国(境)外学习、交流,探亲旅游,规范我校学生出国(境)事务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在籍普通全日制学生申请出国(境)都应遵照本办法执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其协议规定。

第二章 分类管理

第三条 出国(境)申请分为学习交流类(学位学习、非学位学习与短期学习交流项目)和非学习类(旅游、探亲)。根据不同出国(境)类别,学生出国(境)申请程序归属于不同部门审批。

第四条 学习交流类出国(境)学生,根据组织方式分为学校组织出国(境)学习交流类和自行联系出国(境)学习交流类。

第五条 学校组织学习交流类根据学习性质、留学时间、交流内容分为以下三种:

1.学位学习:即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指学生通过学校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各类项目赴国外学习并获本校和国外大学学位的项目。

2.非学位学习:即学分转换项目,指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赴国(境)外进行一个学期以上两年以内的课程学习,回校后可申请学分转换。

3.短期学习交流项目:指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赴国(境)外进行一个学期以下课程学习、实习、寒暑期夏令营、学术竞赛、国(境)外学术会议、游学等活动。

第三章 职能分工

第六条 国际交流部负责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各类本、硕、博项目的遴选、录取、派出等工作;负责学生申请赴台进行学习、交流及参加研讨等活动的材料审核、手续办理及行前教育。

第七条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学习交流类学生出国(境)工作(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外),包括发布相关通知,组织遴选,指导学生办理出国(境)手续,行前教育,各类学生出国(境)情况统计等。

第八条 学生工作部、人武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学工部”)和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下简称“研工部”)分别负责审核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境)外旅游或探亲的申请;负责审批赴国(境)外出国学习交流类学生的学籍管理及延期毕业等工作。第九条 教务部、研究生院分别负责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交流类出国(境)学生学分转换的审核等工作。

第十条 各专业学院负责对学生申请出国(境)事宜进行初审,审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精神状态等方面,并将审核结果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批;负责办理获批者的院内请假、审批和返校报到等相关手续;负责本学院派出学生的在外联络,学习管理及安全提醒。

第四章 出国(境)选拔及审批

第十一条 出国(境)学习交流类项目选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审批、择优选派”方式进行选拔。

第十二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各类项目由国际交流部发布遴选通知和选拔条件,其它由学校组织的出国(境)类项目由国际教育学院发布遴选通知和选拔程序,各学院进行初选。

第十三条 所有出国(境)学习交流学生均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

2.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申请时应为我校在籍学生,年满18周岁; 4.身心健康;

5.符合各类项目及留学国家、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 6.符合申请项目的其他具体要求。

第十四条 本科阶段开展的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宣传、遴选、笔试及面试;硕博阶段开展的国际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宣传、遴选和录取工作;非学位学习项目和短期学习交流项目由国际教育学院或各专业学院负责组织宣传、遴选等工作。

第十五条 除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外,学生申请出国(境)时均需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国(境)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经学院同意,报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交流部审批,具体流程如下:

1.学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所有项目赴国外学习交流需填写“审批表”,经学院同意,报国际交流部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进入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申报。

2.学生申请非学位学习类和短期学习交流类出国(境)需填写“审批表”,经学院同意,报国际教育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及选拔。

3.学生申请在寒暑假期间出国(境)探亲、旅游,需填写“审批表”,经所在学院同意,报学籍所在部门(学工部或研工作部)审批。行程结束后,必须按时到学院报道,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不归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学生自行联系出国(境)学习交流项目需填写《审批表》经学院同意,报国际教育学院审核,送学籍所在部门(学工部或研工部)审批。自行联系出国(境)学习交流类学生需向学籍管理部门(学工部或研工部)办理休学手续。

5.应届毕业生申请出国(境)留学应提前一个月提交“审批表”,经所在学院同意及学籍所在部门(学工部或研工部)核准后,可办理在读证明、户口证明,成绩证明单、户口档案迁移等相关手续。

第五章 录取与派出

第十六条 本科阶段开展的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由国际教育学院统一公布录取结果并在网上进行公示;硕博阶段开展的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由专业学院公布录取结果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 非学位项目和短期学习交流项目由项目组织单位公布录取结果,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

第十八条 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由各学院在项目学生派出前将最终留学名单报送至学籍管理部门(学工或研工部)和国际教育学院备案。

第十九条 除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和非学习类出国(境)外,学生正式出国(境)学习交流前需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出国(境)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经所在专业学院同意后,报相关职能部门会签,具体流程如下:

1.凡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赴国外学习前一周填写《备案表》,经学院同意,报学籍所在部门(学工部或研工部)审核,报国际交流部备案。

2.凡申请非学位学习项目出国(境)学习交流,需填写《备案表》经学院同意,报学籍所在部门(学工部和研工部)审核,报国际教育学院备案。如申请学分转换,按我校与国(境)外大学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执行。

3.凡申请短期学习交流项目,需填写《备案表》经学院同意,报国际教育学院备案。

第二十条 学生出国(境)前,派出单位需对学生进行行前教育。学生及其亲属必须与学校签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安全须知》。

第六章 学生在外管理

第二十一条 学生在国(境)外学习期间应自觉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遵守我国外事纪律和我校相关规定,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十二条 学生在外期间应定期与所在学院和派出单位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若学生在交换交流期间因故必须中途中止交流培养计划,必须向双方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提前归校。

第二十三条 学生在外期间如遇到特殊困难或意外事故,应及时与国(境)外合作学校和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组联系,通知我校的派出学院,再上报相关部门,采取妥善措施。

第七章 经费资助及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类项目资助范围一般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学校(院)资助的学位学习项目或非学位学习项目严格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奖学金资助;短期学习交流项目资助按照我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凡资助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项目需在项目遴选中明确说明资助范围及金额。学生申请资助时需在《备案表》的经费栏里明确写出资助项目、经费来源及预算。

第二十六条 所有经费使用都需符合我校财务规定。凡申请校(院)经费资助出国(境)的学生需经财务部审核批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同时,2008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出国出境管理办法》废止。

第五篇:国境口岸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国境口岸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国境口岸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国境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出入境人员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包括航空配餐和出入境交通工具食品供应)、饮用水供应、公共场所、储存场地等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者)和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主管国境口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

/ 22

疫机构)负责所辖口岸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检验检疫机构对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及饮用水供应单位实施卫生许可管理,具体规定按照《国境口岸卫生许可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第四条

经营者是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卫生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口岸卫生监督。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经营者实行风险管理、分级管理和诚信管理。

第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设立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开展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工作。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公布本部门的联系方式,接受口岸卫生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及时进行核实、处理、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涉嫌犯罪案件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各检验检疫机构建立案件移送机制。

第二章

卫生要求

第八条

国境口岸应当保持环境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污染防治,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至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出入境交通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并符合有关卫生法规的规

/ 22

定。

第九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卫生安全档案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考核,定期开展卫生安全自查。

鼓励和支持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规范,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向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送检或配备先进检测设备自行检测,提高卫生安全水平。

第十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相应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出入境交通工具从业人员、直接为旅客服务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和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及公共场所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相关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直接接触饮用水或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十一条

经营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发生上述安全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 22

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

第一节

食品生产经营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的有关要求,做好采购验收、贮存运输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

航空配餐企业的采购验收、生产加工、贮存、装机等过程应符合航空食品卫生规范的有关要求。航空配餐企业应当实施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

第十六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符合下列要求:

(一)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二)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鼠类、蝇类、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三)定期维护食品原料运输、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及时清理清洗,必

/ 22

要时消毒,确保卫生安全。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四)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识清晰,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五)制作加工过程中,应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六)冷荤食品应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和冷藏设施专用;

(七)熟制加工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冷藏的熟制品,应及时冷藏;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八)餐饮具按照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九)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

第十七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食品供应者应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销售食品及原料单位的卫生档案,供应食品前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出入境邮轮食品供应者还应建立合格供应商评定制度,具备

/ 22

与食品供应相适应的贮存场所、冷藏冷冻等卫生设施及专用车辆,具备验收自检能力。鼓励邮轮食品供应单位引入先进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节

饮用水供应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

第二十条

供水单位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二十一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配备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必要的水质检验设备和人员。

第二十二条

二次供水单位应对各类蓄水设施、加水设备做好卫生防护,定期清洗和消毒。

第二十三条

现制现售饮用水等使用水质净化设施的供水单位,应定期更换或维护净化设施,确保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第二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验,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送检验结果或保存检验结果备查。

第二十五条

供水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检查饮用水卫生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

/ 22

安全隐患。当饮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消除污染,同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第三节

公共场所

第二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以上材料根据公共场所的不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第二十七条 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公共场所室内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进行局部装饰装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营业的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

/ 22

第二十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条 公共场所的采光照明、噪声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应当尽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配置与其经营场所规模相适应的照明设施。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第三十一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第三十二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公共场所设置的卫生间,应当有单独通风排气设施,保持清洁无异味。

/ 22

第三十三条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第三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1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第四节

储存场地

第三十五条

从事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经营的单位,应当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报备。

第三十六条

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及周围环境应当地面平整硬化,排水通畅,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无病媒生物孳生场所。具备有效的防鼠设施和防鼠带,配备必要的消毒、杀虫、灭鼠的药物和器械。

第三十七条

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货物应当分类存放,堆垛之间应保留适当间距;对特殊仓储管理的有毒有害以及具有放射性危害的物品,按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 22

第三十八条

出入境食品储存场地还应当符合以下卫生条件:

(一)场地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有毒有害物品储存场地、有毒有害物品运输途径地,避免造成食品污染;

(二)仓库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防潮设施,防止食品受潮霉变,食品应当离地、离墙堆放;所有食品均应当按品种分类,分区存放;每批食品应当有明显标识;

(三)冷库应当保持适当的温度,并保持完整的温度检查记录;

(四)腐败变质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应当及时清除,必要时实施消毒,防止造成污染。

第三十九条

出入境废旧物品储存场地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场地选址必须远离水源、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场所、公共场所、居民生活区等,与外界相对封闭,防止环境污染;

(二)应设置对集装箱实施查验和熏蒸处理的设施及场地;

(三)废弃物应在实施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清运。

第五节

出入境交通工具

第四十条

交通工具运营者应当根据交通工具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满足需求的卫生设施设备,定期检查,保持清洁,并正常运行。

/ 22

第四十一条

航空器、船舶和列车等交通工具上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物、急救设备。

第四十二条

交通工具运营者应建立固液体废弃物处理、移运管理制度。交通工具上的固液体废弃物应当集中放在密封的容器内,禁止随意倾倒,由专用车(船)集中送往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固液体废弃物须经过卫生处理后方能移运和排放。

第四十三条

在到达目的地口岸前,一旦发现交通工具上有公共卫生风险的证据,交通工具运营者或其代理人应当尽早通知口岸主管部门,口岸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通报。

第四十四条

交通工具运营者应当经常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保持交通工具无病媒生物。

第四十五条

交通工具运营者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有效的卫生文书或卫生单证。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应提交《船舶卫生控制措施证书》/《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航海健康申报单和航空器总申报单的卫生部分。

第四十六条

交通工具上的货舱、行李舱、货车车厢在装货前或者卸货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扫,有毒物品和食品不得混装,防止污染。

第四十七条

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入境、出境交通工具,必须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并立即进行整改。

/ 22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履行口岸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对经营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经营者和出入境交通工具运营者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干涉: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交通工具实施现场检查;对从业人员、随乘人员的卫生检查;

(二)对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饮用水、工具和设备等;

(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履行口岸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口岸卫生监督员共同实施,检查结果由口岸卫生监督员和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其代表共同签字。拒绝签字的,应当在卫生监督记录上注明。

《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及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五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经营者的规模、管理水平、卫生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开展风险评估,编制年

/ 22

度监督检查计划和抽样检测计划。对卫生安全风险隐患较高的经营者,应加大监督抽查频次。

第五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不得免检。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抽样检验工作,购买样品及实验室检测相关费用,纳入同级预算管理,专款专用。采样时应当向被采样单位或者个人出具采样凭证,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至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五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或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应当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跟踪验证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未整改或经整改无效的,可以对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进行责任约谈;发生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安全事故的,应要求经营者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第五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经营者实施诚信体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记录卫生许可、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责任约谈、整改情况及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将企业诚信和违法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生危害公众健康事故的场所,可以依法采取封闭场所、封存相关物品等临时控制措施。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应当进行消毒或者销毁;对未

/ 22

被污染的场所、物品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解除控制措施。

第五十五条 卫生监督员应秉公执法,忠于职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卫生监督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予以答复。

第五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食品预警通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食品向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供应。

第五十八条

食品生产环节重点监督检查事项为生产环境条件、病媒生物控制、进货查验制度、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第五十九条

食品销售环节重点监督检查事项为单位资质、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管理、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第六十条

餐饮服务环节重点监督检查事项为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14 / 22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媒介生物控制、设备设施维护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第六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对出入境交通工具食品供应单位的供货产品登记记录、相关批次的检疫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以及其他必要的有关资料等进行抽样审核。

第六十二条

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时可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抽查检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检验结果确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六十三条

国境口岸发生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事故时,检验检疫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和标准,及时处置,并向相关部门通报。

第六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饮用水供应项目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第六十五条

供水单位日常监督检查重点事项为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控制、饮用水检验、质量控制、设备设施维护和从业人员管理、饮用水安全事故处置等。

第六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组织对公共场所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

第六十七条

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监督检查重点项目为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病媒生物控制、环境卫生、货物存储情况等。

第六十八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监督检查的重点项目为病媒

/ 22

生物的控制、食品、饮用水卫生状况;环境卫生、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及用品的卫生状况、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固液体废弃物、压舱水的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

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卫生许可而未取得卫生许可或者超范围经营的,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无相应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检验检疫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出租、出借、非法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四)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经营活动真实情况或者拒绝提供真实材料的。

第七十条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从业人员应当取得而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按照相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无相应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

经营单位有下列拒绝、阻挠、干涉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的行为,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无相应规定的,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16 / 22

并/或处责令停产停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

(一)拒绝、拖延、限制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二)拒绝或者限制抽取样品、录像、拍照和复印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合同、记录、票据、账簿、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四)声称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者故意以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五)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检查人员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七)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

(八)供水单位拒不执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的暂停供水、清洗、消毒等措施的;

(九)出入境交通工具卫生状况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经三次提出达不到整改要求的;

(十)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企业故意不予配合、蓄意拖延、隐瞒实际情况等抵制卫生监督行为的;

(十一)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企业对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卫生问题拒绝整改的;

/ 22

(十二)其它妨碍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

第七十二条

供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制定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卫生规范涉水产品的;

(三)供水单位未按规定清洗、消毒供水设施或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缺失或者未正常运转的;

(四)供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网直接连接的;

(五)各类蓄水设施及其周围环境不清洁、出现有碍水质卫生的浮游生物、植物、污物的;

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 20000元以上 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生产供应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饮用水污染事态扩大的;

(三)隐瞒、缓报、谎报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饮用水污染事件的。

第七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相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可参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 22

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十五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运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形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相应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没有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

(二)未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和防鼠、防蚊、防蝇装置及设备;未设置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三)随意倾倒排放固液体废弃物;

(四)运载车辆遗洒固液体废弃物;

(五)交通工具卫生状况较差,有病媒活动痕迹的;

(六)违反《办法》的其它事项者。

第七十六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运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罚款:

(一)破坏或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

(二)病媒生物密度超过控制标准的;

(三)鼠类反常死亡不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第七十七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运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或销毁不卫生物品,19 / 22

或暂停营业。

(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查或实施卫生处理,擅自排放压舱水,移下固液体废弃物等控制物品的;

(二)对病媒昆虫孳生地,啮齿动物隐蔽场所不采取防除措施;

(三)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它事项。

(四)由于食品污染而造成严重食物中毒的

第七十八条 出入境交通工具运营者引起检疫和监测传染病传播扩散、导致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而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处没收或销毁不卫生物品,或暂停运营。

第七十九条 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卫生间未采用水冲式或未对粪便进行环保生态处理的;

(二)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控制标准的;

(三)进出口食品储存场地附近存在污染源或其它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的场所的;

(四)进出口食品储存场地冷库制冷设备运转不正常,无法保持适当温度的;

(五)入出境废旧物品储存场地无封闭管理,易对周围环境

/ 22

造成污染的;

(六)入出境废旧物品储存场地不具备对集装箱实施查验和熏蒸处理的设施及场地的。

第八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不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或者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造成不良后果,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依法对相关负责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第八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本办法所称二次供水是指用水单位将来自城市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加压或再处理(如过滤、软化、消毒等)后,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本办法所称违法所得,指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餐饮服务活动所取得的相关营业性收入。

/ 22

本办法所称货值金额,指食品生产者及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食品的市场价格总金额。其中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计算,成品按销售价格计算。

本办法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指为使房间或者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本办法所称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指公共场所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者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危害公众健康事故。

本规定所称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是指在口岸范围内用于储存出入境或中转的货物、集装箱和其他物品的仓库或场地。

第八十二条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此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 22

下载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校研究生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在校生出国用成绩单办理流程2

    中国人民大学在校生出国用成绩单办理流程1. 申请人仅需自行准备一份中文成绩单原件,办理方式如下: 在校本科生到教务处自助打印中文成绩单一份;在校研究生到所在学院开具中文成......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由于具有增......

    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本站推荐)

    材 料 管 理 办 法(暂行) 一、业扩材料管理 1.材料盘点。X月底前,对仓库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包括新品、堪用品、废品等所有材料,并逐一建立材料单页台帐,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公派出国境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公派出国(境)管理办法 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国际化师范大学,鼓励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进修与合作研究,扩大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业务水平,......

    南开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精选5篇]

    南发字〔2006〕63 号 关于印发《南开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院(系)、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经学校分管领导同意,现将《南开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 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我市科技、经济、社会......

    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

    6S管理办法(试行)

    轧钢厂生产现场6S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的根据公司6S工作要求,为了规范我厂的现场管理,改善生产现场的生产秩序、卫生条件,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