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登记管理
实施细则
第一条目的为鼓励我院本科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规范我院本科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管理,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发放及保管
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院向全体本科学生发放《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登记卡》(以下简称《登记卡》)。
《登记卡》由学生本人保管,毕业时提交学院,归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三条填写
《登记卡》由学生本人依据其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并应由相应证明人(如:班主任、活动负责人、社团负责人等)签字证明。
第四条审核
《登记卡》的审核周期为一学期。每学期期末本科各班应以班级为单位收齐《登记卡》后统一交至法学院团委,经团委审核盖章后再返还至学生个人。
第五条注意事项
1、登记卡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伪造、毁损、篡改,如有遗失,原登记卡记载的活动不予补登,所有活动应从零累计。
2、未经证明人签字的项目法学院团委不予以审核;未经法学院团委审核的项目不得作为评分依据。
第六条实施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法学院团委解释。
法学院团委
2013年11月7日
第二篇:荆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学时登记实施细(李)
荆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学时登记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及管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令第7号)和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办法》(鄂教师„201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均属于学时登记管理对象。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学时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周期内每位教师须完成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其中集中培训原则上不得少于18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完成120学时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学时;在完成试用期培训任务后,应继续参加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并完成规定的学时。校长及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教师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每年学习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第二章 登记范围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非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其主要形式包括: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实践;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学校(单位)组织的学习(校本培训)和有考核的自学;
(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第五条 集中培训学时登记范围:
1.计划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或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主办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市、县级教师培训等,以培训单位据实发放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卡”为准。
2.学历提升类。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幼儿园教师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小学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中学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记72学时;登记时以毕业证颁发时间为准。
3.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每天按6学时计算,不包括报到与返程时段;远程网络培训按照课程计划所设学时进行登记。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一个月的,计算为21学时。5.在各级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的,同时可增获该项目20%学时数。
第六条 非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学时登记范围: 1.教师自修活动(含读书笔记、教学反思、自主研究等)、校际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活动等,每3000字折合1学时。此项最高不得超过学时12学时。
2.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外教学观摩、教研组研究活动、常规听课及教学基本功训练,一节课计1学时;参加学术会议、学术 报告、学术讲座等,按每天6学时计算,最高不超过12学时;此项最高不得超过学时12学时。
3.校级以上公开课、展示课及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经验交流等,一节课折合2学时(不分级别,以文件通知为准)。
4.县级及以上教科研部门立项课题的研究活动,经评审结题的,课题组成员每人10学时(以课题实验结题报告为准)。
5.教育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经验总结等交流、发表、获奖,教育专著、教材教参教辅编写出版)。刊发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参编教材等,市级每篇(本)3学时、省级每篇(本)5学时、国家级每篇(本)8学时;参加论文评比获得三等奖以上者,县级每篇1学时、市级每篇2学时、省级每篇3学时、国家级每篇5学时。每5年必须有一项教科研成果。
6.暑期集训按10学时/年计;指导新教师按10学时/学期计;辅导师生获省级以上奖项计10学时,县市级奖项计5学时;开发教学资源按资源学时数计学时。
7.培训者及教科研人员按实际参训及组织培训计10学时/次,研修笔记按3000字计1学时。
第七条 没有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的学科教研活动和商业性讲座活动等,不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范畴。
第八条 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参加培训的教师,须出具学校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上报相应培训部门或机构办理当年免修手续。5年周期内总学时仍应达到相应要求。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九条 教师继续教育采用市、县、校三级管理体系。市教育局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制定规划,制发管理考核方案,负责继续教育组织协调工作;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统筹管理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市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并对各县市区教师培训学时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继教中心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教师培训学时登记管理工作;各学校负责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考核工作,负责督促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指派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员负责全校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及档案管理。
第十条 集中培训项目实行统筹管理制度。各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年初将拟开展的培训项目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核批准的培训项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学时登记范畴。
第十一条 各学校依据上级政策、学校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工作计划须报同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备案,作为校本研修考核等级、核定非集中培训学时的依据。年初未上报校本研修计划的学校,年终不予考核认定,不登记校本研修学时。
第十二条 县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和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纸质和电子档案。教师调入其他学校或教科研单位工作,应将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档案材料随个人档案转移,并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备案。
第四章 登记程序 第十三条 从2016年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统一使用“荆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进行学时登记,平台将赋予各级培训单位不同的登记权限。暂不适于网络登记的可采用证书登记方式,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其编号为个人身份证号码。
第十四条 登记。教师填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申请表》并提交相关佐证材料,学校(单位)继续教育管理员审核原件,核对复印件无误后在复印件上签字盖章,按学时类别归类,录入继续教育平台,并分类填录《证书》中,所有信息应由学校指定专人填写,必须有据可查、真实有效。所有佐证材料复印件须装入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每结束时,管理员根据本校(单位)教师情况,整理教师继续教育数据,并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汇总表》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进行年审。
第十五条审核。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对市直学校(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对县市区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情况进行抽样审核;县市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对各校(单位)继续教育学时报表进行审核,核对校本研修计划、佐证材料及学时数,将本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完成情况报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汇总。
第十六条验证。每年,市、县两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要定期将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完成情况如实填入教师《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具体注明完成学时数,由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第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实行审验制,次年1月为登记、审核时间,2月-3月为验证时间。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八条 教师完成培训学时是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定、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内继续教育达不到规定学时数,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能参评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评比;凡晋升中小学教师高一级职务的,必须达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及各学校(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时登记管理工作,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继续教育机构及各学校(单位)要认真选派学时登记管理员,并实行“培训上岗”制度,相对保持人员稳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5年内有效,《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有效期为开始培训时间起算5年。教师所持证书超过有效期的,可持原证书与后续培训的相关学时证明申请换发新证书。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由荆门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行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第四篇:优质护理服务与细的节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与细节管理
指导思想:
•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效果:
• 护士主动性增强 • 患者满意度提高 • 患者表扬信增多 • 护工聘用降低 • 护理投诉降低 • 护理不良事件降低
• 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
• 关注细节的意义-保证质量、规范行为、提高满意度、减少风险、获得意外收获 • 细节的含义
• 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
•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复杂的、细小的事物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到牵累,甚至把一件大事弄垮了
•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 要把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养成一种习惯,而习惯恰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的不断积累所形成的 • 细节不等式:100-1≠99 100-1=0 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 护理管理者应首先具备细节管理的意识 • 细节管理应渗透到每一项质量标准中
• 深入临床,深入患者,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细节管理 • 细节管理与护理工作质量息息相关 •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 充实临床护士队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 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时明确岗位职责 • 结合科室实际,体现专业特点 • 结合岗位实际,体现服务规范 • 不断完善、不断修改 • 以病人为中心丰富工作内涵
•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 掌握专业知识和娴熟技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指证 • 打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源泉动力 • 积极主动的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 •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 护士分管病人,责任到病人
• 实行责任护士分管病人的分工方式,使责任护士对其分管病人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全部负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 • 依据临床需要及护士意愿合理、弹性排班 • 在病房明显之处公示,让每个人周知
• 责任制护理组工作模式-1名责任护士和3名护士组成工作组,每名护士都负责一定数量患者,完成责任组的护理任务(责任护士定期轮换)
• 护医同组的分工排班模式-各组每名护士都负责一定数量患者,完成责任组的护理任务(责任护士定期轮换并参加教授查房)• 依据临床需要及护士意愿合理、弹性排班
• 每名护士都是责任护士-每名护士都分管一定数量患者,完成所分管患者的一切护理工作
• 护士分管病人的原则-有经验、高年资护士负责危重患者(数量较少,一般2-3人);中年资护士负责病情易变化患者(数量适中,一般5-6人);经验少、低年资护士负责病情平稳患者(数量较多,一般7-9人)
• 依据临床需要及护士意愿合理、弹性排班
• 提倡每名护士都参与轮班,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连续性(尤为夜班)
• 实行早班、中班、夜班工作制
• 实行“12小时班”、“三天或四天工作制” • 实行固定夜班制(也称包管夜班制)•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 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基础护理是每名护士都必须掌握和完成的护理工作 • 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前提 • 生活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部分内容
• 基础护理与病人的关系最直接,基础护理的效果与病人的感觉最密切
•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 严格按照护理级别执行
• 形式不限(如护嘱、护理卡片、床头提示卡等)• 管床护士落实完成或通过增加早晚班护士落实完成 • 不是单纯完成任务,应符合生理需要和生活习惯 • 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 临床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 最重要的质控不是别人去“监控和检查”,而是护士自身的行为规范
• 培养护士具有“慎独”、“自省”、“自觉”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质控手段 • 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 明确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职责
• 把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融入到护士长每项工作之中 •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纠正,跟综查看直至不再出现 • 查看率≠合格率(护士长质量管理要落实)• 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 将对患者的督药到口改为护士发药到口 • 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点 • 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提升护士专科水平的切入点 • 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作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关键点 • 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 规范行为,变被动为主动 • 尽你所能,调动护士积极性
• 应用自如,将各种规章制度与常规融化在血液中 • 患者及家属满意 • 医院及领导满意 • 医生及医辅人员满意 • 护士及护士长个人满意
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 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细则。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现将我班到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防止人身事故方面(重点防范高处坠落事故)在运行维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防触电、防高空坠落事故。我班通过对每周的安全会议和工作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管理的检查,使得安全防范思想、工作、监督到位;使安全工作责任、措施及整改落实,从而安全工作得到保证。7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包括高空作业现场查勘,使工作人员对该任务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卡)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安全措施,并正确派选合适胜任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2、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作业人员交待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该作业的危险点。作业过程中明确监护人员,监护人实时监控高处作业人员动向,及时提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使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
3、认真落实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可靠的(按规定期限内检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绳)、升降板、脚扣、竹(木)梯等,并能够正确使用此类工器具。
4、在高空作业的工作全过程中,强调工作人员自始至终确保自身安全行为: △定期对登高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进行试验,试验或外观检查不及格的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 △高处作业在转移作业位置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不得失去保护。需要沿着水平梁、斜柱、水平管或暂无防护栏杆、没可靠的扶持物帮助保持平衡时,必须使用水平安全绳。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绝对禁止沿单梁或管道上行走的行为。8 △高处作业人员的施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备,禁止使用容易造成工具掉落的简易皮套;上下传递物件时,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绳上下杆塔或顺杆下滑和在间隔大的构架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
5、认真执行“两票”制度,防止误触电、感应电伤人的高空堕落事故。(1)2015少先队工作总结
(一)本学期我校的少先队工作高举邓小平同志伟大的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扣素质教育主题,服务少先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验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少先队自身的建设,全面提高少先队整体水平,对本学期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本学期在,我选拔了一些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干部,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团队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做到“发现问题、共同处理;处理问题、善于总结”并在中队制度建设上共同探讨和共同建设,建设了《四(4)中队日常行为规范记录表》,每日值勤的少先队干部在课余时间,及上课时间对每位少先队员进行监督,对有没有佩带校卡和红领巾,有没有出现穿奇装怪服,留长发、染发,对迟到、旷课和上课情况,以及好人好事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少先队评优作为参考。同时也建立了升国旗、课间操打分制度,并对制度实行中出现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和改善,做为中队辅导员,一定要严格、公正、在少先队组织建设狠抓纪律教育,增强队员的自觉性。
二、以团队活动,宣传教育为载体,促进队员全面发展
在学校的和团组织下,团员和少先队代表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精彩的文艺节目,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谈心,把温暖带给老人,回来之后,我要求少先队员代表以“谈感受”为主题开展谈话会,进行了教育,反响强烈。我还要求少先队干部自身做好环保意识并进行宣传“绿色学校”的工作,对于乱扔垃圾和不讲究卫生的同学进行教育批评,在宣传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也严格要求少先队干部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来感染其他队员。
三、回顾本学期,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团队和学生会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压力
回顾本学期中队工作在校领导正确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清醒的认识到中工作的不足,如中队教育理论的研究,中队工作的针对性,班级的执行力方面,都存在的不足,在工作中没有充分的发挥中队的作用,这些工作都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好的深入最底层,让我们老师放手,让中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是不是合理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学生过程中肯定观察和了解的比老师细致,一些细微处和老师看不到的深处都能了解到,只有及时反馈到老师那,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名字和事情反映到班主任手中,及时提醒犯错误的同学,让学生有压力不敢再犯错误。这样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也锻炼了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告别陋习,走向文明”.(2)加强安全管理,在执行规程、规定和制度上决不含糊。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3)通过每周的安全活动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快报和相关规程、规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讨论,吸取事故教训,使“防误”工作深入人心。(4)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认真正确填写操作项目和程序,不漏项。(5)操作时认真履行唱票、复诵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并由监护人监护操作,同时录音操作过程。(6)拉、合刀闸(跌落式熔断器)时,应先将线路转为空载状态,防止带负荷拉、合线路刀闸。(7)开关检修时,应切断柜内二次控制电源的柜内照明电源以防止误合开关和触电;操作低压开关(刀闸)前,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并做相关防护措施,操作时不要面对开关,防止电弧烧伤工作人员。1.杂志中上色遇到的疑问: 10 为什么我们的美编在绘制杂志中一些插图时选用灰暗的色调,而不是用艳丽的色彩? 很多家长主观的认为孩子喜欢颜色艳丽的颜色,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去选择艳丽到夸张的衣服,插图也一样。中国的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画中用色很少,用的最多的就是“墨色”,国画中“墨”与“色”是相通,而墨分五色(其实不止),表现中即有墨的浓淡层次,又有色的联想感受,从而达到无色似有色的境界使整幅画看起来一点都不单调灰暗。当然杂志的插图也不能像马路一样一直是一个色调,明快的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对于插图来说,不一定就非得用丰富的色彩,只要能充分表达文字的内容就可以。即使是单纯的黑色、褐色也能出色地描绘出文字的内在世界。孩子同样能丛这些画面中充分了解故事,想象他自己理解出的色彩世界。这也是插图要给人留一些想象空间的原因。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是在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 什么样的故事应该配什么样的色彩呢? 抒情类的文字配合传统的中国画或梦幻的画面或颜色明度对比属于弱对比的就能产生很好的呼应效果,将读者吸引到安静的故事中去。奇幻神秘的文字配合厚重冷峻的颜色和与颜色相配的绘画风格(如;写实风格和版画效果)能加强奇幻神秘的气氛。幽默荒诞类的文字配合轻松的绘画技法和颜色明快,纯度对比强烈的风格就能和文字相得益彰。2.插图的形式和技法太多了,到底那种更好,或是杂志的美术编辑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插图来传达文章的深层内容? 在看到一篇文章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明白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也许是告诉你一个生活态度或一个学习方法,也许是一个人生哲理……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用孩子的视角思考,再配出贴近孩子生活世界的插图。如果一个插图只是表现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和一个场景,那要想用图来打动读者,那是很难的。好插图除了能用视觉语言来烘托文字的不足之处外,还能和文字一起在读者的脑中升华。插图在兼顾了以上的这些要求后,出现的画面就是出色的传达了文字的深层内容了。3.在版式流程中编辑在遇到插图和文字的不和-谐组合时应该怎样去调整? 在工作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杂志在版式流程中,有些版面不和-谐或插图和文字的同时产生阅读障碍的问题发生。a.图和文字的组合让阅读有了困难,也就是在文字下面的图的色彩或纹理影响文字的清晰度。出现这种问题需要调整插图,插图的纹理太重的减少纹理或做模糊处理,底色太鲜艳的降低色彩饱和度并加重文字颜色。如果在做了这些努力后,仍然有阅读的困难,干脆去掉文字下面的背景插图。12(8)配电站停电时,必须检查确认进线柜电缆头不带电(检查带电显示器)才能合上进线柜接地刀闸,配电站送电时,应先检查进线柜地刀是否拉开,防止带地刀送电。没有地刀的进线柜,严禁私自解锁,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第五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定义、分类。
社会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目前我国将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十大类。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呈现以下特点:
(一)数量和结构发展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的数量及质量逐年提升,据统计,2009 年我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注册个数比 2001 年分别增长 85%、132%,基金会由无到有。分类来看:社会团体数量平稳增长、基层数额比重加大;基金会呈现爆炸性增长;但民办非企业单位增速缓慢,国际组织发展严重滞后。
(二)社会动员能力和自身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捐赠额呈逐年增长态势,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及平时帮扶困难群众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自愿者数量逐年增加,自愿者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三)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一是领域存在的不均衡,我国社会组织主要分布在工商服务、科研、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农业等领域,而在其他领域社会组织的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地域存在的不均衡,目前我国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及其他发达城市,西部及边远贫困地区社会组织较少。
三、我国社会组织立法的现有成果。
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立法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三个登记管理条例为主体,配套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辅助,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具体包括: 1、宪法。宪法第35条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结社的权利 2、法律。民法通则第50条规定了“社会团体法人”。
3、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4、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如《深圳市社会团体组织通则若干规定》、《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社会团体设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暂行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建设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等
5、一些单行法律法规就某些特殊社会组织的有关具体规定。如《工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四、运行方式或机制。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选择。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分析视角看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外乎有三种类型:自治型、管制型与合作型。
1、自治型。新保守主义主张社会组织自治,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任由公民社会来发展的话它将具备这样的美德:良好的品格、诚实、自我牺牲、自律、宽容、公正、信任、文明等。社会组织由于其合法性,大多数国家会尊重其独立性和自治性,这种模式属于强社会弱政府模式。
2、管制型。罗伯特认为,国家是一个与其他权力中心相对的官僚政治整体,当国家扩张时必然导致自愿组织功能的下降并因此 使得它们逐渐衰弱,同时它也削弱了自愿组织得以维持的社区精神。当国家的权力过于强大垄断各种社会资源时就形成强政府弱社会模式,社会组织就难以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合作型。在现代民主国家,合作与互补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流。吉登斯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每一方应当同时充当另一方的协作者和监督者,政府把自己效率不高的活动领域交给社会组织去做,社会组织作为替补者身份出现。这种模式属于强政府强社会模式。
(二)具体而言,当前国内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两个领域。
1、公共服务领域。主要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实现。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担,并定期按市场标准相互建立提供服务产品的合约,由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政府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履约情况来支付服务费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同时也可以弥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为社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2、公共政策领域。社会组织通过三种形式来参与社会管理。一是建设性提议:社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建议,以期影响公共政策。二是参与式合作: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会主动邀请社会组织参与并提供意见,或者社会组织主动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三是利益诉求。当政府的某个政策不符合民众需求的时候,社会组织通过倡导、游说,甚至游行、抗议、示威的方式要求政府改进相关政策。
五、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一)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管控过多而鼓励不足。由于计划经济以来长期形成的对社会实行集权式管理方式,加之政府担心一旦放松对社会组织的管制,将对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冲击,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成立、管理、监督等领域立法的指导思想偏重于管控而非鼓励促进。
2、立法严重滞后,缺乏一部统一的社会组织法。目前我国只在宪法中规定了公民有结社的权利,但一直缺乏一个与宪法相衔接的基本法对结社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规定。我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民事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故结社立法与公司立法一样属于法律保留范围。,实践中为了解决社会组织发展活跃的问题我国采取了由国务院出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形式,无疑将出现本末倒置问题,影响社会组织立法的权威性,导致法律实施困难。
3、现行行政法规对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设定过高。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团人数财产数额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以及设立程序等问题均作了比其他国家严格得多的限制,其中最为严格的是双重审批制,即设立新社团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审批,社会组织注册的时候必须由一个政府的机构向民政部门担保。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设定过高严重抑制了社会组织的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面临较大的局限性。
4、立法层次较低,法律冲突较多。在我国,有关社会组织成立的法律主要是国务院颁布的几个行政法规以及其他部门规章,民法通则仅有第50条第2款是关于社团法人资格的规定,与其他国家相关立法相比我国社会组织法律体系效力层次明显偏低。同时,由于制定主体多元,立法数量繁多,我国社会组织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法律冲突问题比较严重。
(二)社会组织定性与定位不清。整体上讲,整个社会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发展趋势以 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没有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从社会组织之间看,各个民间组织各自为战,缺乏协同。中国的民间组织 “虽然数量巨大,但是没有构成一个整体的第三部门,它们像一盘散沙,支离破碎地散落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间组织很难最大能力地发掘和动员社会资源,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大影响,难于从整体上得到社会成员普遍的合法性认同; 从社会组织内部看,许多民间组织没有规范的战略规划和明确的定位,缺乏危机管理中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危机管理中显得热情有余而整体业务素质。
(三)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约束和监管机制缺乏,难以有效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能。
一方面,不少社会组织缺乏自律,非行政组织行政化、非赢利组织赢利化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相当多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民主管理和有效的工作规范和制度,财务管理基本上无法可依,财务混乱,较少开展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甚至出现利用社会组织身份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
(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尚未在体制上理顺,影响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定位和作用发挥。
一是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社会组织的职能原本是被定位于为政府服务的,早期的社会组织基本是靠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其职能就是为政府服务,由此导致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二是社会组织受政府约束较多,自主能力较为薄弱。从政府改革角度各级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以实现简政放权,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本应转移给社会组织的职能并没有很好转移,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行政行为的制约,在履行自己职能时不能到位。
六、学术观点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