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有效开展关爱工作
扎实有效开展关爱工作,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在全镇留守儿童工作会议上讲话
各位校长,刚才听你们各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介绍,感想较多。各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上投入资金较大,花费精力较多,取得成绩也较多。今天,中心学校在这里召开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请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把我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我的讲话题目是“扎实有效开展关爱工作,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意义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随着留守儿童呈现出种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县教育局多次转发、下发文件,要求各校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这几年,中心学校虽然做了一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但没有什么出色成绩。众所周知,关镇小学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上不仅取得非凡成绩,还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已成了我县小学教育一个亮点,但我们不能由此丧失工作兴趣和工作信心。我们做这项工作不是为了获取什么荣誉或什么形象,而是为了解决我们教育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是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目前,我镇在校生1613名,其中留守儿童1013名,占总学生数63%,也就是说,我们班级一半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如果我们认真
调查一下,就会发现班级学习成绩不好、违反纪律的所谓的“双差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再从全国安全事故报道来看,尤其是溺水死亡的绝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父母监管,教师关爱。留守儿童还呈现出一些共性,如不爱学习,不懂礼节,花钱大方,性格孤僻叛逆,心理脆弱等等,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着高度重视。其实,我们如果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做细、做实、做全,就是在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校的校风、学风、校纪、校貌就会得到根本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大步提高。教育孩子,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关键,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想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我们往往只抓好学生,不管甚至讨厌“双差生”,但我们必须明白,如果我们不引导“双差生”学好,他们就有可能变得更坏;我们总喜欢制定各种规矩来惩罚学生,结果教师气死,学生恨死,校长烦死。我们不准学生干这事,就应该引导他们干那事。比如,课间不准学生大声喧哗、横冲直撞,学校就应该安排好课间活动,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大声喧哗、横冲直撞;我们教师总喜欢表扬好学生,批评差学生,结果好学生常常骄傲自满,差学生越来越差,积重难返,破罐子破扔。其实,我们能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们,用“最近或昨天怎么没发现你干那坏事”等语句来激励他们养成好习惯,孩子们听了都会露出灿烂的笑脸,从而拉近师生间距离;我们不能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肯定每个学生每一个进步,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要深入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要先听
学生的话,再引导学生听你的话,从而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用真心赢得童心。
我们关爱留守儿童不必另起炉灶,准备什么专门材料来加重学校和教师负担,就是把我平时教育教学管理材料冠以关爱留守儿童之名。变管教为关心呵护;变批评为谈心交流;变惩罚为引导激励。这些长期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心灵最大渴望就是想从我们老师身上能得到父母般的爱。因此,留守儿童工作重点就在“关爱”两个字上。
二、我镇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中心学校近几年一直对留守儿童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本部大胆尝试,先摸索出一套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以此来带动全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中心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的起因也就是本部一些留守儿童出现种种不良习惯,如乱写乱画、校园里横冲直撞、节假日进校搞破坏等等。这几年通过重点抓留守儿童“养成教育”来促进全校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应该说,本部学生近几年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其他学校学生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铜闸镇的教育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们一致好评。
去年,本部建设了一个较标准的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在里面活动感到非常愉悦。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上,虽然我们起步慢,但速度快、进步快,本部去年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如“留守儿童生活自理比赛”、“小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家访、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为每个留守儿童制作一个成长袋:记录孩子们基本情况和点滴进步,为接手教师提供第一手材
料,把关爱更好传递下去。
中心学校2011年还积极申报了五个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本部、铜小、庆广、鸭西、大马,上级政府给这些学校配备了电视机、电话机、图书,今后还将继续配备一些器材书刊。长岗小学早在2008年就由县团委资助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配有电脑两台、乒乓球台一副、体育器材、图书、生活用品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县教育局本学期将对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铜小、庆广、大马三所小学不等不靠,已腾出一间教室作为留守儿童之家,而且布置一新,孩子们已经在里面活动了,鸭西小学留守儿童之家也正在建设之中。希望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多开展活动,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今后工作任务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从今年开始,中心学校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留守儿童电子档案,每学期各校只要提供留守儿童信息变动电子表即可,不必重新登记造册。但希望各校尽可能把留守儿童信息摸准填准。
2、开展“四个一”活动。各校要安排全体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做到“四个一”,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以上,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给予他们充分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每学期与临时监护人至少沟通一次,了解掌握他们在家学习和生活情
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一次,通过书信形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一定要留有痕迹,附有图片资料更好。
3、抓好留守儿童之家使用。各校留守儿童之家每学期要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与安排,并抓好落实“五个一”活动:举办一次主题教育,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等;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活动,如帮留守儿童过生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培养留守儿童一项特长和技能;引导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这“五个一”活动可在留守儿童之家进行,有些活动也可延伸到课外进行,但切不可把留守儿童之家变成学习课堂或自由活动场所,校长们要经常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4、帮助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学校要利用亲情电话、网络视频,帮助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通电话或进行视频交流活动,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学校要指导留守儿童每学期至少与父母互通一封信,并定期开展留守儿童书信评比活动。
5、关爱留守儿童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关爱留守儿童要与德育工作开展相结合,每周升旗仪式上要对那些有进步的留守儿童加以表扬,对不好行为习惯的现象予以指正;要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两会”,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抓养成教育中典型,树榜样,不放弃差生教育,促进班风班纪根本好转;要与安全工作相结合,对留守儿童特别要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经常了解他们在家、在路上的行为,加强他们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守法护法意识;要与提
高学习成绩相结合,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学习情况,适时为他们开一些“小灶”;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任他们多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多参加学校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努力提高他们身体素质。
总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重要任务,希望各位校长回去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对全体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经济扶助、学习帮助,力争使他们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留守儿童工作做好了,学校一切工作也就做好了。
谢谢大家!
第二篇: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好在岗培训工作范文
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好在岗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培养和成长过程中一个前端性重要环节,是全方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岗培训作为机关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好在岗培训工作需要我们长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就当前在岗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汇报如下:
1、在岗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同志由于对实施在岗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总认为学不学都能适应岗位工作,消极对待教育培训,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动力缺乏。
(二)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注重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培训,对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等修德、尽责、守纪方面的内容培训不够。
(三)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的方法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方法,没有把培训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培训机制不够健全。虽有教育培训工作安排和组织领导机构,但由于相关职责不够明晰、责任不够落实等原因,在岗培训工作存在应付现象,学习工作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二、进一步深化在岗培训工作的思考
(一)应注重加强在岗培训学习的引导
开展在岗培训工作,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掌握应知应会的岗位技能知识,才能增强履行职责的本领。实践证明,参学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参训人员没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去投入,必将直接影响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
(二)应正确选择在岗培训学习的内容
在岗培训必须突出干部职工的需求导向,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因人因岗创新培训内容,才能切实解决政策不熟、业务不精、作风不实、思路不清等实际工作问题,在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服务和效率等观念的同时,把所培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执法本领。
(三)应开拓创新在岗培训学习的方式
开展好在岗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按需施教。在实际操作中,要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必须坚持以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执法风险与问题为牵引,除采取以集中培训、强化培训、分类培训、在岗自学等方式,还可采用骨干讲、能手讲、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案例探讨、读书交流、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在岗培训活动,把课堂学习与研讨问题、实践应用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参与度,增强学员与教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教学吸引力,才能确保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学风养成。
(四)应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学习的机制
一是,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实践,成为工作中的专业骨干人才。二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将在岗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及岗位技能标准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才能激励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努力创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加强宣传 扎实推进 有效开展
加强宣传 扎实推进 有效开展
———高区建管处2009创建
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总结
根据省监管局《关于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通知》的要求,一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眼点,以提高民工素质和技能水平、维护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落脚点,认真开展了民工学校的建设工作。在我区受监的建设工地中,凡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地都建立了民工学校,共计42 所农民工学校。农民工业余学校除了发挥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程质量、工艺交底等培训的作用外,还发挥了其特殊功能,我们利用民工学校这一载体,通过文艺演出,放电影、电视、专题讲座 把关爱农民工工作落到了实处。
一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促进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加上我区旧村改造工作的推进,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投资和发展机遇,截止12月底,我区全年建筑业产值130000万元,参加建筑企业62 家;劳务企业12家;在建项目 80多个;农民工总数1.8 万人;从业人员达2.1 万人。二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农民工学校创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利用各种会议传达建设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及省建设厅市建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宣传建立农民工学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各施工企业负责人、各项目部,尤其项目经理在思想上要高度的重视;第二,工程开工前,要求以项目部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业余学校,统一制定农民工业余学校标识和内容,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报我区建管处进行备案。第三,将民工学校考核、检查列入安全文明施工的日常检查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目标责任的考察范围。
三、加大管理力度,指导民工学校开展活动。为了确保农民工业余学校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三位一体的日常监督的同时,也要对民工业余学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复查。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农民工业余学校领导小组汇报。
四、推进农民工业余学校与其他创建工作的结合,丰富民工学校的内涵。我们以民工学校为平台,以共建共享“安全文明工地”为主题,结合“创两型五化工地”、“关爱农民工”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普及农民工安全健康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理念,推进建设和谐社会。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我们要求各企业做好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障农民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宣传教育,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高。项目部为农民工开放阅览室,提供部分活动场所,宣传板报进入工地现场,利用业余时间为农民工放映安全文明施工为主题的教育电影,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一年来我区农民工业余学校从建立到组织开展活动,已逐步进入了比较良好的运行轨道,各项活动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我区受区域条件的限制,工程场地紧,造成民工学校场地硬件难达标;活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各工地间活动开展不平衡,如何吸引民工兄弟主动参与,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明年,我们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继续努力,把我区农民工学校业余建设工作做得更好。高区建管处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海西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海西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去年7月,青海省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人行海西中心支行结合辖区特点,以扶贫普惠、绿色普惠、信用普惠、网络普惠四大普惠金融为履职切入点,积极打造海西特色普惠金融示范区,一年多来工作成效明显。
一、扶贫普惠工作
全面落实“六个一”工作要求。2017年,人行海西中心支行根据上级行要求对全州1671户贫因户进行摸底,确定“三有一无户”732户,力争年底前实现“三有一无户”信贷服务全覆盖。督促主办银行落实各项扶贫金融政策。做到“四个到位”。即核实扶贫小额贷款覆盖到位,确保扶贫小额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到位,督促产业扶贫贷款利率优惠到位,扶贫金融政策宣讲到位。到9月末,各类扶贫贷款余额2.91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贷款1745万元,贫困大学生创业贷款1982万元,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贷款1.15亿元。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成效显著。截至9月末,海西州全辖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1.77亿元,余额4.92亿元。扶贫贷款利率执行一年期基准利率4.35%,相比全州法人金融机构2016年加权平均利率5.99%,利率显著下降,为扶贫贷款主体节约了约27%的利息支出,有效支持了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全面铺开金惠工程培训工作。在2016年州政府批转《海西州农牧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培训“金惠工程”三年规划》基础上。2017年人行海西中心支行又与州团委、扶贫局联合印发了《海西州“金惠工程”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和《海西州“金惠工程”培训方案》,确立了“金惠工程”农牧区培训属地管理、部门协同、进度督导工作机制。编制《海西州“金惠工程”金融知识读本》,全面开展对农牧区群众金融知识普及培训,做到扶贫与扶邦并举。
二、绿色普惠工作
突出窗口指导,坚定绿色金融工作理念。先后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绿色信贷相关指导意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严把信贷关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投放。至9月末,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德令哈、格尔木、乌兰、大柴旦四个工业园区发放贷款余额160.54亿元。起草并提请州政府印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金融示范点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2018年3年内绿色金融试点建设13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海西州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完成《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绿色信贷政策导向实施效果评估办法》修订工作,截至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271.07亿元,占比达58.35%。
三、信用普惠工作
稳步推进农村信用档案创建和评定工作。制?了《海西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至9月末,共评定省级信用县2个、全国金融生态城市1个。全州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4844户,占比达51.6%,建立电子档案14583份。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下发了《关于开展海西中小微企业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州政府批转了《海西州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立卡工作。到9月末,培植小微企业279户,建档立卡452户,贷款余额190.52亿元。积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工作。截至9月末,全州通过平台累计融资34笔,累计融资金额47.73亿元。全面启动金融机构代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试点工作。先后确定都兰、茫崖代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点,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征信业务咨询办理业务。
四、网络普惠工作
加快惠农支付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完善《惠农金融服务点管理办法》,明确职责,统一标识,统一配备惠农点服务设施。先后为德令哈市祁连路、格尔木市博爱巷育红巷和乌兰县城共212家特约商户制作发放了统一的公示牌和刷卡消费登记簿。多渠道推动金融IC卡应用。IC卡遍及公交、社保、医保、校园、旅游等多个领域。州人行联合海西中心支行在“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旅游景区推出自助售票机系统7月3日投入运行到9月末,共产生2.6万笔交易,金额188万元,实现了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在海西旅游领域应用的新突破。至9月底,全州累计发放金融IC卡1395159张,较年初增加338014张;全辖本季度新增POS机布放8205台,较年初增加1293台;电子现金交易36984笔,交易金额253763元。
今后,全州金融系统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综合示范点工作步伐,创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模式,瞄准金融空白乡村惠农支付设备布放进度、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巩固海西精准扶贫成果,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深化精准扶贫和防止贫困户返贫工作长效机制,把普惠金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第五篇:扎实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
扎实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学、研究、学习活动。校本研修是建设特色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障学校持续不断发展、维持学校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推动力量,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学校,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教师素质建设为根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晰学校领导在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长切实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校本研修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校长必须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并将校本研修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应为校本研修“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而且应亲历亲为,走在前面。“出思想”即定位研修方向;“建体系”即分析研修内容,层层分工,分步实施;“立机制”即在校长主导下,建章立制,确保校本研修有序有效进行。我校校长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首先,校长坚持定期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在班子会上认真学习、研讨校本研修的文件和要求,领会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其次,校长经常利用学校教职工集中学习时间,带领全校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文件,讲清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全校教师转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提出教师校本研修相应的要求。再次,校长充分利用学校教研活动、学习研讨的机会,积极深入课堂听评课,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亲自参与学校县、州十一五、十二五教育教学课题的研讨等等,从校本研修引领者的角度推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全面开展。
2、组建管理机构,逐级管理,分层负责
要推动校本研修深入开展,学校的管理结构应该明晰有效。各级管理人员的学科教学指导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好自己所负责的学科的知识体系,明晰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基于校本研修有效管理的目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教导处、教研组、大科组(语、数、外)三层网络体系,实行塔式管理,分层负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及时调整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校本研修活动有序有效正常运行。从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一直选派管理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各级主管,并保持任职的稳定性,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激发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自觉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体自觉,是校本研修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学校组织校本研修工作,必须积极调动教师的主体自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师切实体会校本研修的效果。
1、关注教师需求
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人际”的人。要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我们就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需要。在认知需要上,要引导教师找到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目的地选择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成研修主题,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有所收获,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兴趣。近几年,结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我校积极开展教师教研需求的调研,为教师提供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主动研修的热情。同时,我校本研修的奖励机制比较健全,包括《教研奖励制度》、《外出培训制度》、《课题研究保障制度》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同时,将教师参与研修的过程考评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奖励,有督促,有效推进全员研修工作的开展。
2、实施团队激励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而团队激励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升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措施。我校一直注重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建设优质团队。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注重了团队发展的过程性轨迹;研修过程以茶话会、轻松游戏、愉悦展示等方式,激烈教师团队参与各项活动,为教师成长打开了一扇合作之门,激励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成长和发展。
三、把握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突出实效性。
1、科学、灵活,明确地制定校本研修目标。
唯有目标明确的校本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研修效果。研修具体目标的确定应当兼顾学校中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 重视教师差异性,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而使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我校在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时充分考虑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校本研修内容需要的差异。教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充分满足他们对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获得提高的要求;教龄在10-25年的教师,晋升职称的愿望很强烈, 确立能有效的帮助他们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的研修目标,激发了他们校本研修的热情;教龄在25年以上的老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保障了他们参与校本研修的兴趣。
2、确立实效研修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研修活动。
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研修形式,作为一种操作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修目标的达成,影响着研修的效果。我校围绕延边州“十一五”教研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始终带领教师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同时校长、主任走进教研室,指导各教研组,共同诊断问题,制订研修方案,使培训紧密与教研、科研相结合。为引领教师的反思,学校还推行“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反思模式,立足课堂,贴近实践,因而呈现了较高的研修参与度和关注度。我校除了每学年常规的组内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之外,依托课堂还开展了多种专题课堂研讨活动,如“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研讨课、“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常态课”听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小班化分层次教学”研讨课等专题活动,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通过自评、互评、互研互促,共同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并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选,获奖人员在教师节上给予表彰。
3.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强化校本研修的深入
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利于一并解决当前教研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无主题、一次性的研修活动相比,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在研修目标方面更具针对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在研修效果方面更能体现连续性与渐进性。
课题来自教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以课题研究促进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校要求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在完成延边州“十一五”教育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之后,又申报了延边州“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和汪清县“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设计研究》,在全校范围内以课堂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以学校制度和管理重视为保障,以实效的问题设置和多形式的研修方式为前提,以教师的主动研修态度为动力,必将扎实推进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我校的校本研修,在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支持、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下,稳步开展,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学校的面貌年年呈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