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李红英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农村因此留下了大批“九九”、“三八”、“六一”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2011年嘉禾县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8.6万人,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人群。据统计,全县农村现有留守儿童1.2万人,留守妇女0.8万人,留守老人1.1万人,农村留守人群占农村人口的1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人群在生产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被大幅度加重。尤其是农忙季节,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面前往往焦头烂额,很多家庭无力聘请劳力,为了不耽误生产,维系生存,只有咬牙硬撑,广种薄收,甚至还有少量耕地抛荒的现象。

二是留守儿童家长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照顾孩子,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引导和帮助,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还有少部分留守儿童迷恋电脑游戏,受到糟粕文化的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使人口结构产生变化,导致农村治安防范力量严重削弱,增加了留守人员的财产和人身隐患,受他人侵犯和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加大。

四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程度低,影响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调查发现,只有不到60%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参加过村中选举投票,15%的留守老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参加村中选举的投票这回事,而参与竞选村中职务的留守老人更是没有。

二、造成留守人群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一,农村留守人群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子女、配偶、亲人)外出务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城乡隔离的户籍等制度给农民工子女、农民工配偶、农民工父母进城就学和生活带来的高额成本,直接推动了留守人群这一群体的产生。

第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在国家的“关爱”下快速发展,使城乡差别加剧,致使城市繁荣,居民富裕,农村落后,农民贫穷。农民由于人均土地的日益减少,农民仅在自家土地上经营难以致富,加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飞涨造成种地入不敷出,由此出现“农民工现象”和“留守人群”现象。第三,一些基层政府对农村的各种问题重视不够,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中小学教育滞后耽误了孩子,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农村医疗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导致了贫困,农村学子一旦“跳入城门”便一去不复还,农村务工人员一朝进入城市就难得再返乡,更别说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文化知识服务农村了。如此恶性循环,农村留守人群越聚越多,问题也“愈演愈烈”。第四,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劳动技术缺乏,进城务工只能干些脏活、累活、苦活,工资微薄,甚至不能及时得到工资,使他们即使进城也享受不到城市生活待遇,不可能在城里购买住房,更不可能把老人、孩子带进城市,真正实现转移,只好把“留守人群”留在农村。

三、关爱农村留守人员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人群”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存在。这一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切实解决好我县的“留守人群”问题,我们建议:

(一)完善机制是关爱留守人员问题的前提。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承担起“留守人群”管理的重任,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建立“留守人群”档案。村委、妇联和学校要分别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将其基本情况分类汇总,整理成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定期与妻子、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人群”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以逐步缓解“留守人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大关爱扶助力度。“留守家庭”常常在生活中、农忙时、节假日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给予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和现实问题,确保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尤其对“留守儿童”,教师要切实增强对他们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已与“双差生”划上了等号,属于“不受喜欢”的人,“留守儿童”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就越有信赖感,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或关系较为疏远的情况下,教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

(二)政府重视是解决留守人员问题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留守人群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

府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妻子、父母的监护、关爱、赡养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家庭的关系。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家不远依然有挣钱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三是强化社会关爱教育。充分发挥县“关工委”、“五老”、妇联、敬老院的作用,构建和谐家庭。四是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 “三室两厅一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农民工集中地的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有关政策,通过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等有效举措,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可以跟随父母在异地享受平等、良好的教育。

(三)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留守人员问题的根本。应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要逐步推行进城务工人员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最低工资保障,为工作有困难的务工人员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并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干得了工作,留得住人心。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属,包括配偶、子女,应与城市失业人员、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享受就业、教育、福利、保障待遇,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嘉禾县袁家镇政协联工委主任

第二篇: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 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不断增多,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成立“三留守”村民事务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包联帮扶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搞好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关键词]留守人员;困难分析;自治组织;多元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在国内诸多学者[1-5]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老人得到关爱、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查组深入饶峰镇19个村,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与调查方法

饶峰镇位于石泉县城西部19公里,属西安“半日经济圈”,西与两河镇毗邻,东与城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子午镇搭界,北与宁陕县相邻,总面积159.86平方公里。辖区内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户数3818户,人口12110人,外出务工3717人,饶峰镇60岁以上老人总数1890人,留守老人478人,其中80岁以上45人。妇女总数4039人,留守妇女180人,其中50岁以上43人。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村干部、小学教师、村民、学生进行调

查[6]。共走访中、小学校3所,访谈基层村(组)干部50人、教师40人,有478名留守老人、180名留守妇女及96名留守儿童参与了问卷调查。

2.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分析

2.1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

生活负担重。调查显示,随着大量成年男人外出打工,有36.11%留守妇女必须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需要照料1-2个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达69.44 %,还有48.33%的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同住的老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生活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留守妇女在承受繁重生活负担的同时,还要整天担心诸多与家庭相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担心丈夫安全的有72.22 %,担心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有76.67 %,担心农活劳动过重难以承受的有54.44%,担心子女教育难的44.44%。家庭矛盾多。有些在外打工的丈夫1-2年才回家1次,夫妻团聚少,由此导致夫妻正常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引发家庭矛盾和危机。据村干部估计,这类情况可达17%左右。

2.2留守老人的主要困难

情感孤独。调查显示,留守老人中丧偶的占21.13 %,独居的占38.91%;在外务工的子女与老人经常联系的占78.45 %,偶尔联系的20.08%,完全不联系的占1.47%;多数留守老人情感孤独,心里寂寞。

体力不支。调查显示,79.29%的留守老人仍需干农活,58.58%的老人需要照顾孙辈。留守老人患慢性病的占31.38 %,患严重疾病的占5.23%,有4.18%的老人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在此条件下,加上生活贫困,看病难的老人达到29.29%。

缺乏关爱。调查显示,一年来得到民政部门关爱的老人占6.28%,得到卫生部门关爱的占1.05%,得到妇联关爱的占3.14%,得到计生部门关爱的占2.30 %。除此之外,无其他组织对老人有过关爱。

2.3留守儿童的主要困难

父母关爱少。78.13%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1.87%的则和亲戚生活在一起或长期寄住在学校。43.75%的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影响很大。16.67%的留守儿童半年以上才与父母交流1次,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缺乏和父母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致使少数儿童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障碍,甚至有2.08%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管教约束发生违法行为。

学习压力大。33.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的外出务工使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大,一方面是由于“感到父母辛苦,想取得好成绩”(57.29%);另一方面源于“父母的期望值变高”(22.92%)。

现实需求多。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主要是缺乏与父母的交流(52.08%)、作业无人辅导(45.83%),家庭经济条件差(29.17%),同学嘲笑与歧视(8.33%),学习无兴趣、逃学厌学(5.20%)、缺乏父母管教约束、有违法行为(2.08%)。他们希望学校能提供的帮助主要有老师多进行学习辅导(41.67%)、丰富课余文化生活(39.58%)、成立学习兴趣小组(27.08%)、定期开展谈心活动(26.04%)、高年级同学的帮扶(18.75%)等;希望社会关爱主要有开展关爱“手拉手”活动(28.12%)、成立村级儿童活动室(32.29%)、经济支持(34.38%)、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37.50%)等。

3.解决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对策

通过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现状调查发现,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多,现有的基层管理方法己无法解决,只有不断探索才可能切实帮助留守人员。

3.1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加强“三留守”村民事务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随着新时期农村社会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共同体己演变为开放性的农村生活共同体。村级组织的功能己逐步弱化,难以满足现阶段农民的要求。推进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将会适应时代变迁的需要。“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有助于解决农村弱势留守人员遇到的诸多现实困难,可以提供弱势留守人员需要的多重服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例如,村民互助理事会可以提供农业耕作服务、病人照料服务、红白喜事办理等,成立村级活动室、农家书屋、电影室满足留守人员的文化需求等。

3.2建立村级服务机构,推行包联帮扶责任制度。

各村组建留守人员管护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留守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村组干部和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留守人员实行结对包联,包联的责任主要是日常联络、定期走访、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困难帮扶和安全监护,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3.3加强农村学校建设,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在中、小学校中普及教职工、高年级学生、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搭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连心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4创新活动载体,发展多元化产业。

通过老年协会等组织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联系留守妇女参加广场舞大赛,举办“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组织留守人员定期到农家书屋阅读书籍,交流种养殖等方面的心得体会等活动,丰富留守人员的生活,充分调动留守人员学习积极性。结合留守人员的实际,加大对农村留守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她们提供生产劳动技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惠农政策,要向有创业意愿的留守妇女倾斜,帮助她们创业增收;在现有蚕桑、烤烟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服务业,满足农村留守家庭的特色需求。

致谢:本次调查由饶峰镇党委书记李晓明、镇长黄冬梅指导策划,镇19个驻村干部参与了调查,在调查中得到相关村干部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三篇:农村留守人员的困境与反思

农村留守人员的困境与反思

——对子长县村庄留守群体的考察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话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产生的农村留守人员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个庞大的人群,留守人员主要由儿童、妇女和老人构成,笔者在子长县的数个不同特点的村庄对留守人员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其中暴露了很多问题,生活状况的落后和教育的瘫痪都是需要立刻重视的问题,乡镇政府和村领导们应该带头发挥作用去帮助留守人员更好地去改善生存现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不仅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户生计水平, 而与此同时, 也衍生出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等农村留守群体。

叶敬忠教授的研究团队自2004 年起陆续进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研究。通过在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五个省份,即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省的农村社区里的调查研究,团队于2008 年出版了三部学术成果:《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化,家庭功能失调和弱化的变迁困境,认为“留守”问题本质在于中国现代化的结构性困局,即中国被纳入以美国为主导、以资本、商品及其生产模式自由流动的全球体制所导致的中国城乡发展困境、乡村总体性社会衰败等问题。

笔者走访了子长县的几个村庄后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在距离县城较近的村庄中,留守群体相对较少,且由于这些区域新农村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留守群体生活相对较为富裕。但是在偏远的山区村庄中,当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员外出打工后,个别能够在外安家立业,于是举家外迁。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村庄只留下了“三留人员”:小孩、妇女和老人,他们的父母、丈夫、子女,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这些外出打工者的子女、妻子、父母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在一个与邻县接壤的村庄里,交通不便,坐车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的盘山公路才能开到村,那儿每年都有大量劳力弃田外出,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过着令人心酸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而老人与小孩则留在村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农村的教育质量偏低,而老人们无论从体力还是精力上都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严格的看管和教育,所以留守儿童们的心理成长和其世界观、价值观的架构就没有得到良好的辅助,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从上述的边远村庄就可以看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本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因为其父母大部分都去兰州、延安等大城市里打工,所以父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一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有人格扭曲的隐患,有的儿童为了不让父母外出,甚至用几近自残的方式逼父母留下。据村长介绍,本村原来有一个小学和中学的混合学校,后来因为随着村庄由山上向山下的迁移而关闭,所以现在本村的留守儿童基本都是留在家里,连学校都没的上。由于没有学校的教育,所以本村不少儿童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有的甚至脾气暴躁,经常与周围的儿童打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二、留守妇女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入城镇打工,夫妻双方两地分居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形成了。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打工,而孩子们多在附近的城镇上学,这样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不但要去地里忙农活,还要照顾老人。而最让留守妇女难受的恐怕还是孤独,丈夫小孩都不在自己身边,到了晚上能说话的人都很少,留守妇女的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笔者县里一个村的观察中发现,由于村内很多男丁外出打工,所以村里的妇女们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闲活几乎都压在了她们的肩上,像从土地的翻耕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各个环节以及饲养牲畜、种植蔬菜等,都靠她们操劳。而更让她们矛盾的是丈夫外出打工,与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没人看管,在家管教孩子,侍奉公婆,又不能和丈夫在一起。笔者在考察中了解到,很多妇女因为过于担心丈夫在外面的安全,以及一个人需要扛起家里的重担都感觉很吃力,她们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不能通过别的文化性质的手段来排解自己心理的压抑,而笔者在曾见过这样一位妇女,家里带着三个孩子,丈夫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因为意外而死亡,现在她一个人不但要照顾孩子们,供孩子们去村外的学校读书,还要赡养丈夫留下来的两位老人,生活相当艰辛,她自己在忍受丧夫的痛苦之余,还要去开导孩子与老人,可以说她的遭遇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深思。

三、留守老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独孤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老人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笔者在村子里发现许多年事已高的留守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基本的养老需求难以获得满足,不仅要从事耕种土地的重体力劳动,还要肩负起抚养孙辈的繁重家务压力。他们手头非常拮据,生活质量低下,乃至于有病无钱医治,常常出现卧床多时无人过问的现象,留守老人们的生存现状令人十分忧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笔者走访的县边缘村庄本来就在西北部比较偏僻的地方,家中的壮丁们由于出来打工,所以很少回家,因此,老人们主要的收入就是靠子女们往家里寄钱,因为要照顾家中的孩子,老人们往往省吃俭用,而那些年纪偏大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们更是在伙食和医药上能省则省,不少老人得了病都是抱着扛过去的心态。而在这些老人中,要是子女们学历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多半收入只能维持生计,不仅没钱寄给父母,甚至连孩子在学校的学费都要老人垫付的话,家里的情况就更糟糕了。其次是照顾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人们本来自己的文化水平就不高,由于村内没有学校,只能

教儿童简单的知识,而在对儿童心理的成长以及更高水平文化的需求时,老人们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村内不少老人向笔者反映,孩子们没钱去其他镇子里的学校上学,让他们也很着急,但是也没办法,孩子们心理和性格的发展还是需要村里出钱请老师来教育指导。另一个情况就是中国正在向着现代化发展,耕种和收割都在向着机械化进行,老人们就是传统的体力和经验型劳动者,无法适应现代化机械化的进程,长此下去,对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

面对着日益突显的留守人群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基本的对策和建设。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首先村干部应该组织人力帮助老人们和妇女们进行农业上的劳动,乡镇可以出资金来补助帮助人员的劳务费,其次乡镇领导可以考虑引进一些机械化的机器来帮助留守人员进行农业上的劳动,其次是鼓励“农民工”回乡探亲,给予经济上的一部分补助,让他们能在节日里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2)丰富农村文体益智活动。村干部应该组织留守人员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如棋牌比赛或者一些健身活动来帮助留守人员排解心里的苦闷,并且能够帮助留守人员感受到周围人的关怀。

(3)由乡镇出资重新建立起村子里的学校,以帮助留守儿童们能够接受教育,另外要对村内的教师们培训,让他们真正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孩子们在心理和性格上能健全地成长,此外还要让教师们多关心孩子们家里的情况,做到主动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而村内的留守老人,可以由村委会建立“老人之家”集中管理,这样老人们在一起,既方便集中管理,也可以让老人们不寂寞,而对一些体弱多病、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可以出资请专人来照顾,也可以给予这样的家庭一些补助,让子女们多回来照顾老人。

留守人员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次笔者观察的村子只是农村落后地区的一个缩影,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们应该组织起社会的力量去帮助留守人员,以安定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进一步国泰民安。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等.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叶敬忠等.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叶敬忠等.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 叶敬忠.留守人口与发展遭遇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

[5]何慧丽.留守群体,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7).

第四篇: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XXXX-XX-XXXXXX-XX-XX实施 发布

DB

DB

/TXXX—2014

地方标准规范

(报批稿)

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发布

DB330424/T 100—201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XXX、XXX、XXX。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30424/T 100—2014

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的管理要求、保洁服务和监督检查等。本标准适用于乡(圩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见会农治办〔2015〕1号、会农治办〔2015〕2号会农治办〔2015〕3号、2洞字〔2015〕54号)。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设置要求 3 管理要求

3.1 机构设置(见洞字﹝2015〕53号)

3.1.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辖区内涵盖圩镇、村庄、河道、道路等的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1.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专职工作人员10名,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考核工作。

3.1.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对对农村中乱扔垃圾等违规行为依规查处。

3.1.4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保洁员实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3.2 制度建设(见洞府字〔2015〕23号)

3.2.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建立和健全乡环境卫生保洁规章制度,实现环境卫生岗位定范围、定职责、定待遇,实现环境保洁人员定岗位、定人数、定时间。

3.2.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根据各环境卫生保洁服务岗位的特点,调整作业时间、作业方式,合理探索和实施机械化保洁作业。

3.2.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制度,形成乡、村两级监督检查机制。3.2.4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建立环境卫生保洁专项工作台账,及时、有效、规范记录,定期整理相关资料。

3.2.5 各村宜将农村保洁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3.3 人员配置(见洞府字〔2015〕23号)

DB330424/T 100—2014 3.3.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设立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配置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3.3.2 各村保洁员按常驻人口配置,分区域负责保洁工作。3.4 设备配置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置应符合DB330424/T XXX的要求。3.5 宣传评比

3.5.1 乡及各村应利用板报、橱窗、横幅等宣传工具,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3.5.2 各村可通过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文明乡村、卫生乡村、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4 保洁服务 4.1 通则

4.1.1 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应由相应的部门组织实施:

a)b)c)d)e)乡交通运输站负责乡级公路保洁工作; 乡水管站负责主要水域保洁工作;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联系、协调工作; 乡农技站加强秸秆等农田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

乡兽医站负责畜禽污染的治理及动物尸体的监管及处置工作力度,避免动物尸体混入生活垃圾中,确保得到有效处置;

f)居委会负责辖区内涵盖集镇、村庄、河道、道路等的保洁工作。4.1.2 应保障以下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a)b)c)d)e)主要道路、桥梁、河道等两侧; 圩镇及店铺门前;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自然村落、社区; 环卫设施周边。

4.1.3 加强对乱粘贴、乱涂写、河浜等环境卫生难点开展专项环境卫生治理。4.1.4 保洁实行定时管理和车辆定点集中管理,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8 小时。4.1.5 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清运和清理及时,做好垃圾箱的维护更新工作。4.1.6 保洁员在岗保洁时应着保洁工作服。

4.1.7 村庄应制定垃圾收费和保洁服务标准并公示,宜直接向农户收取垃圾清运费用。4.2 圩镇保洁

4.2.1 主要街道、圩镇菜场实行16 小时保洁,次要街道8 小时保洁。

4.2.2 圩镇街道、人行道两侧、绿化带实施巡回保洁,对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清运及时并清洗,并定期维护更新。

4.2.3 圩镇河道应进行长效巡回清理和保洁。

DB330424/T 100—2014 4.2.4 圩镇保洁应实现:

a)b)c)d)街道、人行道两侧干净整洁无垃圾; 河道、桥堍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垃圾房、果壳箱周围干净整洁; 垃圾清运及时、规范、无遗洒。

4.3 村庄保洁

4.3.1 村庄日常保洁实行全覆盖,巡回保洁、垃圾收集每天不少1 次。4.3.2 村庄中池塘及其周边定期清理保洁,每周不少于2 次。4.3.3 村庄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4.3.4 保洁工作应实现:

a)b)c)d)e)f)村庄中农户垃圾收集设施完好; 垃圾设施周边干净整洁;

行政村所在地、小集市干净整洁; 村庄中池塘周边干净整洁; 村庄内道路两侧干净整洁;

农户房前屋后、房屋夹弄干净整洁,无垃圾积存点。

4.4 河道保洁

4.4.1 河道应实行定期清理保洁,保持桥堍、河滩河岸两侧无垃圾、无障碍物、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4.4.2 在有害水生植物爆发季节应组织保洁人员及时进行打捞,防止有害水生植物大面积覆盖。4.4.3 各村在枯水季节宜组织设备和人员对河床进行清理和浜叉垃圾清理,保证河道及其两侧干净整洁。

4.5 道路保洁

4.5.1 道路保洁应实行8 小时保洁,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4.5.2 道路保洁应实现:

a)道路两侧垃圾收集点附近清洁;

b)垃圾收集点不出现垃圾满溢或周边脏乱现象; c)道路及其设施清理干净,保持整洁。4.6 垃圾清运

4.6.1 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实行封闭式运输,防止二次污染。

4.6.2 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及其周边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残留。5 监督与考核(见洞字〔2015〕25号)

5.1 乡成立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全乡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工作,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乡、村两级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并复查。

5.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每月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农村环境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结果予以公示通报。

DB330424/T 100—2014 5.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专职人员对其分管区域的环卫保洁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日常检查、常态化监督,保障保洁工作开展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和对策

一、现状

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后派生出的问题。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大部分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群体。他们面临诸多困难: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并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丈夫的外出,使留守妇女独自承担了农业生产、子女抚育、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并因此陷入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子女的外出,动摇了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引发了农村留守老人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

二、存在问题

从留守群体中反映出当前农村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遭遇尴尬。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奇缺,党员干部严重老龄化。由于有才华、懂知识、懂技能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在家留守人员素质相对偏低,难于参与农村管理。二是农村公益事业难于施行。农村公益事业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村民投工投劳,但留守人员对未来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生活缺乏明确预期,参与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筹集难的问题。三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员的单向外流,直接后果是农村留守人员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原来由青壮年承担的农活,现在基本上要依靠老人、妇女去完成。由于这些人劳动素质普遍不高,很少懂机械操作技术,且无暇接受农业新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相对好一些的家庭干脆放弃农业生产,将维系生计的土地转包出去,由承包者自主经营,但由于承包者普遍缺乏长期经营打算,或面临融资难问题,或仅维持简单再生产,农业现代化进程无法保障。四是农村家庭不和谐稳定因素增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家庭成员长期不能团圆,老人长时间不能与儿女见面,年幼的儿女数年见不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之间疏于沟通、联系,必然使得亲情淡薄;老人与在外务工的子女产生赡养纠纷;长期分居中的丈夫与留守妇女感情出现裂痕而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等,这些对相对保守和稳定的传统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强烈冲击,影响着农村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提高当地务工效益,让农村务工者尽可能多的留在本地务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带动,壮大经济总量;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缓解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二是建议以创新机制为突破点,促进城乡人口自愿有序流动。建议省市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实现农民工身份、职业和地位的转变,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镇和在城镇居住、就学等的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工由个体转移方式向家庭转移方式转变,由季节性转移方式向永久性转移方式转变,尽量减少农村留守人员的数量,让尽可能多的进城农民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还应在鼓励农民自愿有偿依法流转土地的同时,积极探索承包权股权化的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在保证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失、田亩数不减的前提下,镇、村组织协调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与新技术和资本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增收。

三是建议加大上级转移支付力度和投资力度,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平台。增加相应的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确保农村服务机构的长效运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留守家庭的服务工作,将体制运转的固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参照设置“大学生”村官的办法,在留守人员相对集中的村落设置农村留守人员公益岗位,负责留守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扶持已经大量出现并已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社会组织;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利用社会力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建立政府主导,村为基础、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留守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 摘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减轻县级医院的负担,控制农村医疗费用,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及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 由于农村医疗卫......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农村稳定的关键环节。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仁风镇以安全、规范为切入点,理顺农村......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与思考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与思考这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我做个肤浅的思考。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了由“校......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调查与思考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调查与思考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民多年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现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城乡统筹......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一、建立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势在必行 临高县是个人多地广的市县,全县境内多为平原地带,自然村分布较广,人口居住极为分散,加之受历史上村村办学......

    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

    农村小学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农村小学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许集小学 李元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社会教育氛围都面临很多研究的课题。农村......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