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时间:2019-05-14 11: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认识的毛泽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第一篇: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众所周知,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学问家,诗人,书法家等等。他为我们党和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名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一个手不释卷而又不唯书的人,他喜欢读书,而且善于读书,这使得他的见解高于其他人。

他平易近人,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像父亲对待孩子那样,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对家乡的山,水,人民充满了情感。

他倾其一生,领导了前无古人、艰辛备至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他跟随历史来引导历史,带领人民来解救人民,建立了自由、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让地球的东方巍然屹立起光耀世界的民族灯塔;他付出了自身的一切,又连同自己的庭,七位亲人先后“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想象在建国后的“万岁”家庭还会送子朝鲜战场,再续悲壮英雄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什么是无欲刚刚,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举世无双,什么是无与伦比?恐怕只有在饱尝了“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国耻、又充分了解毛泽东之后,才能真正意会而仍然难以言表。

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比钢铁还要硬的人”。求学路上,他挑着行李步行到湘乡;面对失学,他在图书馆苦读半载;人民受辱,他奋笔疾书九天十一稿;代表大会上,他的提议一再被驳回;反围剿时,他的见解也一再被忽视;苦闷的征途中,他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征战的岁月里,他欲与天公试比高;故地重游,他遥想当年,勇气登顶望空。

有人说,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以为他立志要成为伟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篇:我所认识的刘备

我所认识的刘备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每当无所事事,我便拿出来翻看,至今不知看了多少遍,其中诸葛亮的智慧是我印象最深的,无怪乎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近妖”。曹操的奸诈;刘备的窝囊;关羽的骄矜;张飞的勇猛;赵云的严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刘备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近日又读了《三国志》,我想我对刘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心里总想一吐为快。

我认为刘备非平庸之人,有英雄之志,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御人有术,善于权术。但才稍不足,不善兵机。却有英雄之福,终成英雄之业。

首先得承认刘备不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呢?这只能用反证法,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从正面很难找到他有英雄本色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他是平庸之人,那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岂不是瞎了眼。诸葛亮未出山时,自比管仲、乐毅,有远大理想,为一代俊杰。关羽、张飞、赵云乃一时豪杰,武艺超群,怎么能屈事平庸之人,此反证一也。刘备少时,同宗德然的父亲元起常资助给他,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三国志.先主传》);初起兵时,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见而异之,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如果刘备是平庸之人,他们能资助他起兵吗?此反证二也。陶谦病故时,让刘备代徐州牧,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刘表,表“以上宾待之”(《三国志.先主传》);再说他的对手曹操,刘备当初投奔他,“厚待之,以为豫州牧”,后“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处都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此反证三也。刘备投曹操时,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三国志.武帝纪》)。刘璋引刘备入川时,黄权谏璋说“左将军有骁名,„„”(《三国志.黄权传》);周瑜曾上表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志.周瑜传》),此反证四也。由此可见,刘备非平庸之人,不说他是当世之俊杰,亦非泛泛之辈。我认为董昭的话概括刘备最为准确,《三国志.董昭传》说“备勇而志大”。刘备确实是一个勇敢而又有大志的人。

再说刘备有英雄之志吧。刘备出生于刘氏王朝之后,一个破落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以贩履织席为生。少有大志,《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他小时候同小伙伴玩耍时说“吾必乘此羽葆盖车”,可见他年少就有英雄之志。而且他从不丧志,《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九州春秋》记载他寄禺刘表数年,一次,他上厕所,看见自己大腿内生了赘肉,不禁潸然泪下,刘表问他,他说“„„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时说:“欲信大义于天下”;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在当阳被曹操所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再从他两个儿子的取名也可以看到,“刘封”和“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可见刘备有做帝王的远大抱负,而且时时牢记在心,并为之奋斗。

我说刘备豪气过人,有英雄气概。一是佩服他的坚忍不屈,屡战屡败,却还屡败屡战,有着“打死不告饶”的英雄气概,终其一生,为了理想而奋斗。他投公孙赞、投陶谦、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其中还小投过吕布,他之所以能屈身事人,是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他还得为之奋斗,他是一个隐忍负重的英雄好汉。其次是敬佩他有一种慷慨赴义的豪迈之气。他为孔融出兵三千抗黄巾军;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当曹操攻陶谦时,他率几千兵驰援;当董承“受衣带诏”找他谋杀曹操时,他遂与同谋。他以弱击强,无所顾虑,慷慨赴义。我想他也是想在战争中锻炼,壮大自己的队伍,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然,当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时,他惊讶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他自知他的知名度还不够,仍需努力。再次就是他“三顾茅庐”表现出来的那种求贤若渴,卑恭谦虚。作为一个朝廷的左将军,在仅闻其名的情况下,就能够做到三次登门拜访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平民布衣,确实不易。试想一下,我们今天有些局长、副局长小小芝麻官,都目空一切,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当然他可能是败怕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卧龙”这个名声这么响,还有徐庶相荐,肯定也差不了。不管怎样,这种谦逊是很难得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再者我认为他还比较诚实,为人仁义,待人宽厚,不失为君子。说他的诚实、仁义,一是曹操南征时,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取荆州以立足,他说:“吾不忍也”(《三国志.先主传》);二是当阳长阪被曹操追赶,别人劝他放弃民众,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待人宽厚,是指他对待部下,对民众都能施以恩德,《三国志.先主传》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在下面我还要重点论述)。

为什么我又说他御人有术,善权术呢?我是从他待人来说的,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人仁义,待人宽厚。说得不好听是别有用心,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收买人心。《三国志.先主传》:“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曹公南征刘表,表卒,„„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别人纷纷来投奔他,说明他能善待来投奔的人,有好的名声在外。对于部下,他一直很用心来待他们,也可以说是用生活中的小恩小惠来笼络他们。对关羽、张飞,《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对赵云,裴松之注《云别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对其他人,《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就这样,他用“同坐”“同吃”“同睡”的小伎俩来笼络、恩惠人心。使关、张、赵矢志不渝地跟着他,其他士卒也不忍离他而去,甚至于刺客都不愿杀他。《三国志.先主传》:“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再重点说说对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很是感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诸葛亮传》)。刚出山时,“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服,刘备劝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先主传》)。白帝城托孤时,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就使得诸葛亮感激涕零,《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写的: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被刘备玩弄权术,死死拴在蜀汉这条船上了,以至于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落得病死沙场。难道他不是御人有术吗?

再说说刘备才稍不足。我是从他戎马一生的经历来总结归纳的。“乱世出英雄”,他生于乱世,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给刘备提供了这个造英雄的机会。刘备结识了关羽、张飞,纠集了一小队人马,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开始了他的英雄之志进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才稍不足吧。

先说他的将帅之才,打仗吧。起初,他参与剿灭黄巾军的战争,小有战功,后被黄巾军战败,投公孙赞。支援陶谦,陶谦病故,代替徐州牧,有了立业之基。然而,他不能守,在他与袁术相对抗时,被吕布趁机夺了徐州,丧失了立足之地,只好去投曹操。以后又离开曹操,被曹操击败,去投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又转投刘表,屯兵新野。在此之前,刘备兵微将寡,兵不过数千,将无非是关、张、赵,一直是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颠沛流离。为什么总会打败仗呢?关、张、赵乃万人敌,当世之虎将。究其原因,我认为他实力弱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腹无良谋,不善兵机,御敌无方,而且无智谋之士相佐。其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兴邦。《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魏书》:“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有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三国志.魏帝纪》:“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备为顺所败。”官渡之战时,“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备留张飞守下坯,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不说他每次闻曹操来弃城而走,就说他连高顺、曹仁、袁术都打得他落荒而逃,他有何谋略?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何况曹操起初也不是很强大。《三国志.魏帝纪》裴松之注《世语》:“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曹操也是在战争中逐步壮大的。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强大,我认为一是曹操腹有良谋,胸存韬略;二是他广揽人才,知人善用。所以战必胜,攻必克。而刘备在战争中屡战屡败,自身难保,很少去搜罗人才,或是无睱去搜罗人才。就连身边的人才也不善于用,因战败使之流失。如接手徐州后,陈登是当时名士,最后还是投了曹操。不知是刘备疲于奔命还是志能之士看不上他,奔波十几年,无法壮大。刘备不善兵机,还夜郎自大,关羽、张飞死后,他为了给他们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连营七百里。连曹丕都说:“岂有连营七百里可拒敌者乎”最后兵败,不久身亡。再说说刘备的统帅之才。刘备无将帅之才,也许你会说他象刘邦一样,“不善将兵,而善于将将”罢。然而我认为答案不一定是,下面我说三点:一是作为统帅,他不能高屋建瓴地有长远规划,分步骤来实现他的理想。当他弱小时,他投别人“反复难养”,为什么呢?易中天老师说他不甘落处人之下。我说他寄身其中,不懂得借势谋生。他不知道很好地配合别人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敌人,发展壮大自己。当别人不行时或溜之大吉,或在败后另投他人。《三国志.先主传》:“曹操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带领本部人马离开了袁绍。当时关羽已经从曹操那里“亡归先主”,曹操可以用关羽来斩颜良,刘备为什么不能用关羽为袁绍杀敌立功呢?或者带领关羽等佯攻曹操,也可稍牵制曹操,打乱曹操的部署。这一点,他不如孙权策,孙策向袁术借兵,率兵东征,“所向皆破”,一举而有江东基业。只有等到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出来,他才羽翼丰满,文有诸葛亮,武有关、张、赵,才有雄伟蓝图,才能开疆拓土。如果没有诸葛亮,很可能就没有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才促成了孙刘联盟)。就没有刘备的平定南方四郡,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刘备也有过打败曹操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初,曹操远征三郡乌丸时,刘备说刘表攻曹操老巢许昌,刘表不从。难道他自己不能率兵攻击吗?他完全可以带领自己的人马,另向刘琦借部分兵马出击。关、张、赵何许人也?难道能无功而返吗?可见他也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二是作为统帅,他不能知人善用。就说当初,庞统来投,他委以耒阳县令。“卧龙”“凤雏”天下齐名。他不可能不知道吧,后来,鲁肃写信推荐,诸葛亮劝说,才“见与善谭,大器之”。现说赵云,老部下、老相识,他能不了解吗?先相从时,就为他“募得部卒数百人”,跟随多年,在当阳败军之际,救甘夫人、阿斗于乱军之中;当孙夫人欲带阿斗回江东时,与张飞勒兵截江夺阿斗于大江之上;进益州从外水上江阳,攻城拔寨立下汗马功劳。封赏时仅封为翊军将军,难道他不及黄忠、魏延吗?再说留关羽守荆州也是失策。关羽有勇略,有武艺,是他手下第一将,固然是最佳人选。然而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连自己的老部下都轻视,使之畏惧,《三国志.先主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何况其他人!我认为赵云严谨、忠勇、武艺超群,也不失为守荆州的人选。我想赵云虽很少为刘备开疆拓土,然而固守一方是才堪其用的。假如守荆州用赵云而不用关羽,其结果或未定论。也可用关羽和赵云同守荆州,就象曹操用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一样,能够才使用,才万无一失。刘备当时用关羽,我想不外乎是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关羽与他“恩若兄弟”,用费诗的话就是:“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三国志.费诗传》)。用《三国演义》里费诗的话:“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是最忠诚于他的人,也是最受他信任的人。原先关羽被曹操擒住,待之甚厚,还是留不住,最后回来了,关羽守荆州就象自己守一样,可以放心。二是关羽的名声、威望都高于众将,是守荆州的首选之人,如用别人恐怕关羽心里不服。不然,为什么在后来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守汉中,而不用张飞,一军皆惊呢?三是关羽守荆州,形同一方诸侯,地位尊重,可以免去帐前听用,去冲锋陷阵之苦。用关羽,最后荆州失守,关羽败亡,丢了土地又折大将。三是作为统帅,不要说他纳谏如流,至少也不能固执己见,感情用事,一意孤行。关羽死后,为了给他报仇,举全国之兵伐吴,当时“群臣多谏”。赵云谏阻,《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别传》:“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秦宓也反对说:“陈天时必无其利”。虽然《三国志》找不出诸葛亮劝阻的话,但我相信他一定也劝阻了,因为“联吴抗曹”一直是他的军事策略。在隆中时他就说过:“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不然,在刘备战败后,他也不会叹气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他是不支持刘备伐吴的。既然是群臣多谏,就不可能只有赵云、秦宓。秦宓因谏“下狱幽闭”,赵云不受信任,“留云督江州”。在进军途中,黄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两处见《三国志.黄权传》)。他一意孤行,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惨败而归,逃回白帝城,不久,身死白帝城。蜀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我认为刘备攻打东吴的原因与易中天老师的观点基本一致。不过,我认为主要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其观点是:一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实力大增,诸葛亮的隆中策略指日可实现,只待天时有变。然而,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使他丢失一州之地,而且隆中之策也无法实现了,荆州必须夺回来。二是关羽、张飞被杀,使他损失了两员大将,而且是“恩若兄弟”的大将,面子上挂不住,怒气难消,要报仇雪恨。三是刘备夜郎自大,自以为强大,可以从曹操手中抢汉中,斩夏侯渊,败张郃,还怕你小小东吴。既然你破坏了孙刘联盟,我也就无所谓了,先收拾你小子。这也就是易中天老师说的东吴弱小可欺。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你他妈的,不想活了,还敢惹老子,老子今天就弄死你。我认为此时的刘备有些飘飘然,找不到北了。刘备此时也并不比孙权强大,一流的谋士、战将,文不过有诸葛亮,武不过马超、赵云、魏延而已,而孙权文有张昭、张紘、诸葛谨、步骘、顾雍,武有陆逊、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恒、丁奉、吕范、全琮等,都是东吴股肱之臣。四是刘备伐吴态度之坚决,无人可劝阻。如果不是荆州丢失、关羽、张飞被杀、东吴弱小可欺,他会如此一意孤行,硬是铁了心要伐东吴吗?不可能如此仓促伐吴,而且是“御驾亲征”;也不可能如此浮躁,他在四月份才登基,七月份就出兵伐吴。而且在整个夷亭之战中,他自始至终是浮躁,可见他是心怀愤懑,沉不下心来。五是如果只是伐吴,可与诸葛亮等大臣商量,从长计议,那他一定会带上重要的谋士象诸葛亮和得力的如马超、赵云、魏延之类的战将,不可能如此草率出兵,可见刘备是意气用事。

我说刘备才稍不足,不是说刘备无才,只是才能够不上层次。从正史史料中很难找出他对事、对物先见之明或宏观大论的地方。他御人有术,善于笼络人心,同时,刘备也还有点识人、用人的本领。《三国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诸葛亮一出祁山,用马谡为先锋,在阳平关因扎营不当,被魏国张颌所破,致使诸葛亮全军败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不能说他完全不懂兵机。《三国志.先主传》:“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后来,刘表也为没有听刘备的计策而后悔。《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由此可见,刘备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识人的本领。

我说刘备有英雄之福,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刘备有英雄之志,则必须有人相助。初举义兵,就有关羽、张飞相从,而且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此福气一也。他屡战屡败,却每次得以生存,未死于乱军之中,此福气二也。别人刺杀他,刺客却下不了手,此福气三也。与董承谋划曹操,事情败露,而他已经出走了,董承等被诛,此福气四也。败军之际,却请诸葛亮出山相佐,游说东吴,建赤壁之功,开始开疆拓土,此福气五也。想图谋益州,刘璋自己邀请他去,张松、法正为内应,得益州,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此福气六也。有此六福,还不是有福之人吗?

总之,刘备坚毅不屈,孜孜求之,虽然才稍不足,然而以其英雄之气,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之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将相佐,终于驻足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建帝王之业。唉,可谓机缘巧合,又福气使然矣!

2010.10.6 初稿

2010.10.16修改

第三篇:我所认识的贫困

姓名:赵明玥

学号:100501128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我所认识的贫困

从经济学上说,贫困是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和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农村的贫困问题非常的严重,中国绝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村,但是,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相对贫困也不容忽视,而在城市,这种相对贫困体现的更加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引起较多的关注。一些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而陷入生活困难的人口,通常被政府或各单位内部的救济体制所接纳。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加剧,加上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一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或者感受到了严重的相对 剥夺。原有的社会救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这样,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浮到了社会的表层,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期,由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在不同区域做的调查报告,都给出一个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地加重。

我国城市贫困层有何新的变化呢?从我所调查的资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不好,导致许多职工生活困难和城市贫 困人口增加。

第二,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大量失业人员、下岗(或放长假)人员、困难企业的部分在岗职工以及部分退休职工成为目前城市贫 困层的主要成员。上述城市贫困层的主体之所以陷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第三,城市贫困层的贫困程度有所加深。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国有集体企业的效益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城市贫困层中的许多渐成员甚至缺乏必需的收入保障。失业、下岗职工及退休人员的收入也在贬值,而且他们大多难以享受原先曾是免费的医疔等服务和各种其他福利。在部分商品,特别是食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持昂贵和就业不足的打击下,城市贫困层的生活条件有日趋恶化的趋势。

有专家认为,解决城市贫困的问题要比农村脱贫还难。首先,城市贫困居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存在“增收和减负”的可能。其次,城市贫困家庭也很少有向其他城市转移的机会和能力,因为他们没有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很难承担迁移的风险。

现阶段我们至少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控制城市贫困层的扩大,缓解贫困问题,减小其负面影响。从具体策略上看:

第一,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第二,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统一的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网络。第三,扩大生产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第四,加强贫困居民的家庭文化建设,引导其成员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最后,在进行配套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缓解贫困不仅要重视消除贫困者自身的局限性,也要重视消除其所处环境的缺陷;不仅要注意提供良好的物的 硬环境,也要注意调整其他社会阶层的行为和态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第四篇:我所认识的甲午战争

我所认识的甲午战争

我对甲午战争的认识应该是在初中时老师放过的一部电影《中日甲午战争》,看完了我心里很难受,这应该是我最早了解有关甲午战争的,之后老师就讲了甲午战争的史实。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894年到1895年之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之战。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相当于日本国民六年的收入,日本便用这些钱发展教育,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时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从事各项制造生产,可以将机器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存货的便利,这一举措导致列强争先恐后的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于这次战争的失败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首先从中国自身说起,政府不重视海军建设,其实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上还是在领先地位,在装备老化,人员训练等问题,朝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人员的训练上,根本形同虚设,就像我们军训一样训练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其次就是过分依赖外国势力,李鸿章那时的策略是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来达到与日本停战的目的,但是他对列强太信任了,英国、德国、法国就是一群狼,中国这样一只羊去找他们帮忙,他们肯定会反过来帮助日本这匹狼来吃掉你。还有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崛起,60年代的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洗礼,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此时的日本是一个怪胎,一心只想向扩张和掠夺,早在1855年日本就已经产生了侵略中国的意图,而在鸦片战争时只是执行自己的国策,而中国却还以为日本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足畏惧;一些有识之人也曾提出不可以轻视日本,而此时清政府却放松了国防建设,削减了军费预算;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慢慢沉睡。

对于外边也有很大的影响因素主要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从6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了在政治、教育、工业等方面的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而这次运动又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地位,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用自身的实力渐渐废除了与外国势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此时的日本,既有改革后的先进性,同时又具有封建残留的武士道精神,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只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眼里的一块肥肉。

由于以上这些,造成了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我认为甲午战争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失败,更深刻的反映了清王朝的一些制度上的弊端以及推动了革命的进程。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对于那些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的英勇战士,我们所能做的是深刻的反思,对于日本,我觉得我们不要一味的扣上坏人的帽子,更应该看到的是从历史中所折射出来的是自己的不足以及人家的强项,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够取长补短更好的发展。

11通信技术一班 117305141 徐昊鹏

第五篇:我所认识的GCP

我所认识的GCP GCP中文名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在我国引入、推动和实施 GCP已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1998年3月2日卫生部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对该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修改,于 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总共含有十三章。

第一章

总则,明确了GCP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第二章

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临床试验用药品和试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必须由申办者准备提供。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设施与条件应满足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培训。临床试验开始前,研究者和申办者应就试验方案、试验的监查、稽查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试验中的职责分工等达成书面协议。

第三章

受试者的权益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伦理委员会应从保障受试者权益的角度严格审议试验方案,试验方案需经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签署批准意见后方可实施。受试者参加试验应是自愿的,并被告知预期可能的受益和风险,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应保密。知情同意过程应采用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试验期间,受试者可随时了解与其有关的信息资料。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受试者可以获得治疗和相应的补偿。

第四章

临床试验开始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验题目;

(二)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三)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四)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五)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六)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七)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八)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九)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

(十)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十一)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十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十三)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十四)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十五)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十六)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十七)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十八)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十九)试验相关的伦理学;

(二十)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二十一)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

(二十二)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十三)参考文献。

第五章

负责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在医疗机构中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和行医资格,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临床试验方法具有丰富经验或者能得到本单位有经验的研究者在学术上的指导; 熟悉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与文献;有权支配参与该项试验的人员和使用该项试验所需的设备。

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研究者应了解并熟悉试验药物的性质、作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者应获得所在医疗机构或主管单位的同意,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在方案规定的期限内负责和完成临床试验;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得知情同意书;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表。研究者应接受申办者派遣的监查员或稽查员的监查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和视察,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研究者应与申办者商定有关临床试验的费用,并在合同中写明。临床试验完成后,研究者必须写出总结报告,签名并注明日期后送申办者。研究者中止一项临床试验必须通知受试者、申办者、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阐明理由。

第六章

申办者的职责。申办者负责发起、申请、组织、监查和稽查一项临床试验,并提供试验经费。申办者选择临床试验的机构和研究者,任命合格的监查员。申办者提供研究者手册,质量合格的试验药物。申办者应与研究者迅速研究所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申办者应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保险,对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申办者负责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试验的总结报告。

第七章 监查员的职责。监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受到保障,试验记录与报告的数据准确、完整无误,保证试验遵循已批准的方案和有关法规。监查员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督促临床试验的进行,以保证临床试验按方案执行。具体内容包括:1.在试验前确认试验承担单位已具有适当的条件2.在试验过程中监查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3.确认所有数据的记录与报告正确完整4.确认所有不良事件均记录在案5.核实试验用药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供应、储藏、分发、收回,并做相应的记录6.协助研究者进行必要的通知及申请事宜,向申办者报告试验数据和结果7.应清楚如实记录研究者未能做到的随访、未进行的试验、未做的检查,以及是否对错误、遗漏作出纠正8.每次访视后作一书面报告递送申办者,报告应述明监查日期、时间、监查员姓名、监查的发现等。

第八章 记录与报告.病历作为临床试验的原始文件,应完整保存。为保护受试者隐私,病例报告表上不应出现受试者的姓名。临床试验中的资料均须按规定保存及管理。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内容应与试验方案要求一致,包括:

(一)随机进入各组的实际病例数,脱落和剔除的病例及其理由;

(二)不同组间的基线特征比较,以确定可比性;

(三)对所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临床意义分析。

(四)安全性评价应有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合理的统计分析,对严重不良事件应详细描述和评价;

(五)多中心试验评价疗效,应考虑中心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

(六)对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风险和受益之间的关系作出简要概述和讨论。

第九章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的目的在于把试验数据迅速、完整、无误地纳入报告,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各种步骤均需记录在案,以便对数据质量及试验实施进行检查。与统计分析用适当的程序保证数据库的保密性,应具有计算机数据库的维护和支持程序。临床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达必须采用规范的统计学方法。

第十章 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试验药品不得销售,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

第十一章 质量保证。申办者及研究者均应履行各自职责,并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采用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性检查,对研究者与申办者在实施试验中各自的任务与执行状况和参加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进行视察。

第十二章 多中心试验。多中心试验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多中心试验应当根据参加试验的中心数目和试验的要求,以及对试验用药品的了解程度建立管理系统,协调研究者负责整个试验的实施。

第十三章 附 则

通过对GCP的仔细阅读,我知道了进行一个临床研究需要哪几个部分,以及他们各自的职责,并了解了受试者的权益保障。我认为受试者在进行试验之前,应了解临床试验的目的、可能的风险,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不能因为临床试验用药是免费的,或“死马当活马医”的思想,就草率参加。同时,我觉得申办者职责很大,申办者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对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还有伦理委员会应严格从受试者的角度审议试验方案,定期审查临床试验进行中受试者的风险程度。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要保障受试者获得给予的治疗或保险措施。

下载我所认识的毛泽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认识的毛泽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张茜西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095班 5400209287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近些年来,村里流行起“赚钱就去北上广”......

    我所认识的美国[最终版]

    我所认识的美国 2014年8月24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拖着行李兴致高涨地踏上了前往美国芝加哥的飞机。出发前,心中无数个问号纠缠着我:坐飞机是什么感觉?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学校和......

    我所认识的光纤通信40年

    简述光纤通信的发展中国古人运用烽火来传递信息,光信号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烽火的信号传递距离大约在十米级,而40多年前诞生的光纤通信方式已将万米级别的信号传......

    我所认识的保险销售

    我所认识的保险销售作者:不见武陵豪杰墓刚才看了一篇说不能买商业保险的帖子,其中指的商业保险实则是商业寿险。本人在一家寿险公司工作过三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818寿险销售......

    我所认识的计调

    我所认识的计调 通过学习了计调这一课程和去旅行社实质性的接触了计调这一职位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计调这一职务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他独自在后台操作着团队的整......

    我所认识的物联网

    我所认识的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

    我所认识的物流工程

    我所认识的物流工程 上海海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属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同年该专业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物流工程学院坚持学......

    我所认识的锡伯族的民俗文化

    我所认识的锡伯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