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营销意识
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营销意识?
-------结合个人实际,取得哪些成效 转眼来不及回首,已是大三下学期了。大学三年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毕业之后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是要求工作经验。可见我们不能只淹死在理论的苦海里,而应该借着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借力社会实践这帆,让我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大一的时候,我们都是满怀信心地走进这“象牙塔”。我也不例外,我也很认真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起初我也是认为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公民,那就是我的目前生活现状。但是有一天我发现错了,我们不应该单纯地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成功。因为我们的思维或许被家庭教育固定在只要好好读书,成绩好,毕业就能找到份好工作,有不菲的工资。但是那些安分于安稳生活的人,往往一直被财务问题困恼,没办法实现财务自由。
所以个人觉得让自己成功就是营销最大的成功,因为一个人要是能做到最好的营销自己,那还有什么不会营销的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营销定义,但是这就是我的营销定义,我的营销意识!
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营销意识?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就是从学习中培养,从生活中培养。以下是我的大学生涯的学习和生活,因为社会阅历有限,希望老师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建议。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种人,经万种事!我很喜欢这句话。因此此次我将从书、路、人、事谈谈如何培养营销观念?
第一方面是书:一本好书,可以给需要的人无穷力量,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如果到了今天,你还没有被一本书影响过,说明我们该看书了。最近我在闲暇时间看又看了一本书《哈佛家训》,感觉很不错,今天摘录些其中经典语录与大家分享,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一本好书只要看到其中的只字片语,我就会把它看完,《哈佛家训》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本书。
《哈佛家训》语录一:改变自己是可行的,聪明的。当你试图改变别人时,你就会显得愚蠢,而且会自寻烦恼。
《哈佛家训》语录二: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老师,即使那些让你很厌烦的人也不例外,因为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知道人性的弱点。
《哈佛家训》语录三: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会发觉:生命有一半在你手中,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天的手中。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命运就越强大,你的获得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天的手里还握着另一半。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触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以下是个人觉得对我影响很大书,我也相信它们可以改变我的人生:《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富爸爸,穷爸爸》、《零资本创业》、还有陈安之、卡耐基、徐鹤宁、安东尼等的书籍视频也是很值得一看的。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吧!第二方面是路:路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的暑期社会实践经历:2008年7月份~8月份,在东莞市梵云电子有限公司担任业务助理。2009年7月份~8月份,2010年7月份~8月份,在厦门市新鸿星工贸有限公司实习,让我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拓了视野。2011年1月-2011年2月:东莞市茂华电子有限公司任职业务员;2011年7月份~8月份,在厦门市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实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大到公司董事长,小到扫地阿姨。
以下是我的校园兼职实践经历:2012年元旦:中博手机城校园兼职代理招工;2011年10月~2011年11月:中博手机城步行街总店任职卖场销售员;2011年8月~2011年9月:中博手机城(步行街总店)任职促销员;2011年5月~2011年6月:国美电器(莆田涵江好运国美店)任职促销员;2011年4月~2011年5月:网络推广链接任职网络推广链接员;2011年1月~2011年2月:国美电器(莆田涵江好运国美店)任职促销员;2011年1月~2011年2月:东莞市茂华电子有限公司任职业务员;2010年4月~2010年5月:莆田市万智贸易有限公司任职淘宝客户。每次的兼职,每次的实习,让我有不同的体会,不同收获。各种兼职工作可以锻炼我的各种能力:吃苦、耐心、细心、创新等等。
第三方面是人:成功学陈安之老师说过要想成功,就跟成功的人在一起。所以孟母才会三迁,可见环境、朋友对一个人影响是多大的。每当年底,很多在外有所成就的朋友、亲戚回来,我们都可以向他们请教,学习。在高中就通过亲戚了解到直销,安利、完美、雅芳这种直销模式造就多少个幸福家庭。我想直销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周围的人都是成功,那你也就成功了。因为成功的人都是成功营销了自己,所以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阅人无数的时候,我们就懂得处世之道,那么我们也会在生活这门课程里游刃有余了。
第四方面是事:在“事”这个方面,也就是经历很多事,比如最糟糕的事,最好的事,这就锻炼我们的处理很多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端正生活态度,感谢幸福,也感谢困难。
培养营销意识,从营销自己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种人,经万种事!相信成功离你不远,相信成功属于你。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阅历不足,希望老师指导,建议。
092市场营销学号:910504217
第二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仅仅要教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渗透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由于国内英语教学环境限制,难以进行大面积的跨文化交际练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的鉴别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一、引言
文化意识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称“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意识”则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文化意识”一节中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对“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并正进行着不断的探讨。
语言学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作为人类沟通的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应了其它的文化元素,并给它们以意义。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就像血液将整个身体联系在一起一样,它将各种层次的文化元素联系起来。而且,语言是文化传播中最有意义的、最有力量的工具。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语言。我国的学生多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开放、宽容与平等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提高跨文化意识。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原因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本身的需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上文已提到,语言是文化的特殊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能不讲文化。其次,能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养成开放的心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通过它能促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了解。这样人们就不会囿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当井底之蛙。最后,能培养世界意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只有培养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世界并不太平,虽然现阶段国际社会上的各种冲突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有文化因素,但文化歧视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把培养文化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想方设法扩大学生接触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的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三、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第一,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两个极端,学会沟通和交流。一个极端是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地认为本国文化优于他国文化。大家都知道,英美国家的人较小年纪时就开始独立生活,老人很少与年青人住在一起,于是就有人称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以致老年时要承受孤独。其实,他们是善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而且还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极端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盲目崇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免费的,比我们的好。但是他们不知道那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制度同样给纳税人增加了负担。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不同的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及融合将是大势所趋。要帮助学生学习别人、别国的优点,积极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改善自己。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本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新高中英语课本内容丰富,涉及社交、文学、艺术、餐桌礼仪、文化遗址、风俗习惯等等。新教材的另一特点为内容新颖,多为当代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如高中第三模块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节日,第四模块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成功女性,这些话题很容易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当地渗透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三,扩展阅读,扩大知识面。若只是学习英语单词、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却没有运用所学的单词、词组和语法去表达和交际,那不是真正的学习英语,也不能应付日益完善的英语考试制度。在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前者由于比较典型,又显而易见,容易引起学习者和教师的重视。但后者隐藏在语言学习的背后,是依赖于语言这一载体而存在的,在英语学习及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这种错误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阻碍了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更是会造成曲解甚至闹笑话。报纸,不但能提供给人们大量的信息,还能十分清晰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和文化。所以,可以说,阅读报纸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英文报纸的种类繁多,如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等,都能给我们提供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窗口。因此,在认识到文化问题重要性的时,在充分利用好教材之外,还要扩展更多的英语课外阅读。
第四,观看影片。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包罗万象,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介绍。因此,我们要尝试各种课内外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开设“走遍美国”等的选修课,充分利用音像教材,让学生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英文和中英文电视节目,如“希望英语”和“让世界了解你”以及央视九套的节目;在电影方面,可以推荐《刮痧》等。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语言的学习者必须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很明显,近年来,语言教学研究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将带来语言学习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培养文化意识已是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的生命线。没有渗透文化,英语教学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也没有了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实一定是甜的。古今中外,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数不胜数。我们学英语,就是要学会与世界各国的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县级汇编)参考文献:
①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68页; ②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③刘书林,刘春燕,林跃武《英语教学新概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5页;
④《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22页; ⑤张静,重视中西文化差异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2007年4月;
第三篇: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形势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竞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入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慢慢地学生学会了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三、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结合和互相促进
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首先,在民主的学习气氛和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学生往往在不自觉中表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于个体来说的创新。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考水平又同时得到提高。再进一步看,集体之间的竞争、比较使集体各成员有更多机会合作、切磋,反过来又促进了集体内团队精神的巩固。
四、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一个小实践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班队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老师收集各组同学的生日。游戏的要求是同组同学按生日的顺序排座位,按怎样的顺序由自己组决定,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可以按年月日,也可以只算月日,看哪一组最快完成,但重点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可以发出声音,否则就丧失参加游戏的资格。
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排好了,有的组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游戏有结果后我让优胜的组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再让其他同学回忆自己的做法,与之比较。发现,很快达到目标的组都有一套方法,有的看嘴型,有的用笔写。我接着让他们回忆这种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发现都是其中一两个组员想到的,这种情况的组有两个。最后我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其中一组会优胜呢?原来这组的同学都很有秩序地听从一位同学的指挥,按顺序坐好,而另一组有的同学只顾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影响了排位的速度。然后,我让全体同学想一想,通过这次小比赛,能不能说出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要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工作,必须有以下的条件:科学、创新的方法,有力的领导者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这个小竞赛看起来只是游戏,但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领会到比较抽象的道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显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竞争教育在比较中触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与别人协作的能力,当学生意识到一些以前是老师、父母为他们决定的事情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决定和处理时,自信就会提高,会让他们更乐于自发地学习,这样正是达到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低负担、高效率。
第四篇:在担当责任中培养主人翁意识
在担当责任中培养主人翁意识
XX公司是2004年从一个破产企业改制而成立的,几年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各项管理在日臻完善。为谋求长远发展,努力打造“百年国发、富贵国发”,公司总经理XX先生提出了“共同担当、共同富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提出,非常及时、准确、精辟。在贯彻学习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共同担当”的问题,使我想起了一个老的话题:培养主人翁意识。作为这个原国营企业的老职工,许多人象我一样都亲历了企业的“破产分立”、“破产改制”的阵痛,大家也都反思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一个红红火火的企业走向破产了呢,大家谈得最多的是“管理不善”!不错,是管理问题,这也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通病。而作为职工是不是也有问题呢?我认为有,缺乏责任心、缺乏共同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社会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而发展的,企业也一样。湖南国发自成立以来,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中人本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担当责任和培养激发主人翁意识。
其实,人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人”,而是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安全等物质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东西,如归属感、被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我们作为“社会人”、“企业人”就应当学会担当责任,就应该有为企业有所付出,而不是在企业暂时困难或遇到问题时逃避。
目前,我公司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它相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要求还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员工认识上有盲点。雇佣思想严重,错误地认为“我为老板打工”。而实际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领导比哪一个员工少出力、少费心了?涉外事宜之难、资源接续之险、每天休息之晚,我们又能体会多少?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参与到企业工作、管理之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企业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是理解上有误区。部分员工曲解主人翁地位,坚持“主人就要主事”,错误的认为拥有管理权才是主人翁。常言说得好: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得彩虹?
三是追求上有偏离。强调主人翁地位,却漠视主人翁作用,政治上要权力,经济上要利益,却忘了行为上的主人翁责任。
究其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一、原国营企业多年形成心理的依赖意识和“等、靠、要”思想,且习惯于以规章制度、定额指标为内容的硬管理,对以人为本的软管理认识不够。
二、思想教育工作不够,抓生产、抓效益的同时,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对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不足,只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致使主人翁意识很难成为员工的思想现实。
从传统意义上,在民营企业,员工是不可能做主人翁的。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让老板和管理者困惑不已的打工心态。
怎样在担当责任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呢?
一、为了培养和激发公司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富于激励性和鼓励性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工作艺术和策略,不断提升工作的深度,广度,力度,使员工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并敢于担当责任。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的利益和企业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和企业是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付出了才有回报,努力才能进取。
二、我们不妨试一试创建一种全新的职业观、利益观: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即: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技能。他要求的回报也不表现为利润,而是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也就是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象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因此,关注投资回报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不是企业老板,而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岗位老板。这个理论的最大功能就是扭转员工的打工心态为主人翁心态。
员工要有主人翁精神,这不仅是理论推导的结果,更是职业生涯成功者的经验总结。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基本都能得到。
所以,作为企业主人翁,就应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体现出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性;就应表现出对企业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就应牢固树立个人与企业同荣辱、共始终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特别是作为老国营企业破产改制重新上岗的员工和脱离农村的年轻员工,你们的工作是企业给予的,你们的技能是企业培养的,你们不仅是企业的主人翁,更是企业发展的栋梁。尤其是在公司做大求强之时,正是我们施展才能、大显身手、有所成就的有利时机。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并敢于担当责任,我们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真正激发出员工主人翁意识,才能实现统一思想、集体奋斗的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员工能动性,挖掘人才潜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从而体现自身价值,把XX公司建设成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第五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奏“三步曲”演“创新戏”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崇尚创新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
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问题是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习者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24102
4251
2如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先有意设置新旧知识的矛盾:(1)让学生试算“求4、10和24的最小公倍数”,结果大部分学生因受旧知识的影响,只用公约数2去除三个数,因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2×2×5×12=240。(2)要求学生用列举法从大到小顺序写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来验证,学生惊奇地看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而不是240,从而产生疑问。(3)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多乘的“2”挖出来。
这里,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问,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鼓励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自己走向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直角或钝角时,学生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当露出的是锐角时,学生一致认为无法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无法确定?大家说出了理由,教师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话,那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露出的这个角必须是顶角,它才是一个锐角三角形”。讲得多好啊!我大大表扬了这两个学生,话锋一转,又说:“假如是底角,那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大家课后讨论讨论。”
这样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鼓励了学生的大胆猜测,培养了求异思维。猜想难免会有错,但我总是进行表扬,保护学生大胆猜测的积极性和自信性。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步,增加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对权威论断敢于质疑,培养其独立性;通过小组学习、组间辩论的方法代替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如在教学“梯形”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些梯形的物体实例后,让学生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梯形、多边形等),从中找出与刚才看到的梯形实物同样的图形。接着让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出一个梯形来。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启发:“先想想梯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动手去剪。”剪后再说说是怎样剪的。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给梯形下定义,把握梯形的本质属性:只有一组平行的对边。
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本身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具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为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