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1: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畜禽饲养环节、动物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畜禽饲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1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许多畜禽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2]。

1.1.2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不到位。由于新《动物防疫法》颁布后,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无章可循,加之动物饲养场主对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易引发群众纠纷、上访等事件。

1.1.3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有的养殖场生猪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猪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水体、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在特定地点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防漏防渗措施,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损失,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倍受媒体关注。

1.1.4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畜禽养殖场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保存不当;畜禽进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引种、补栏前不住场观察,调入后就混群;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发放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免疫打挂率底。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动物疫病追溯,不利于动物产地检疫开展。

1.1.5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或一个免疫程序多年不变,免疫缺乏针对性;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动物发病原因不明。

1.1.6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像SM3肉鸭、快大型肉鸡等,生长期一般为38~45 d,禽流感疫苗休药期为28 d,所以不少肉禽规模养殖户认为禽流感疫苗实际有效保护期没有几天,且注射疫苗费时费力,又影响肉禽的生长,导致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这是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一大隐患。

1.2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2.1基层实验室检测力量不足。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设置,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从而促进了畜牧业长足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一个单位分成2~3个,骨干技术力量分散,现有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加之编制有限,不能及时吸纳年轻的技术人才。目前,不少基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手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能开展病原学检测的单位就更少,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1.2.2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不到位。全省对于畜禽规模场全面推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少数技术人员半年都不到所联系的养殖场现场指导一次,行政人员去的更少,甚者不知道自已所联系的养殖场的基本情况[3-4]。

1.2.3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管不力。不少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数少,人员力量不足,且事务繁杂,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辖区的规模养殖生产动态不太清楚,补栏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时补免;对村级防疫员监督管理不力,在春秋2季集中强免期间,出现村级防疫员外出务工、请人代劳等现象。

1.2.4村级防疫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力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出现过将猪瘟疫苗冷藏,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现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有的责任心不强,家畜须防疫3种疫苗的只免疫1~2种,须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养户家禽不打禽流感疫苗。

1.2.5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目前,绝大部分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是由中央、省、县3级配套,每月300元,而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有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其中生猪每季须免疫3针,劳动强度最大的应是散养户禽流感的免疫,其待遇与劳动强度不相称,造成防疫员缺乏。

2对策措施

2.1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全省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作代处理、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2.3增强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

除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外,对基层检测单位在岗位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2.4重组村级防疫员队伍

建议将现有村级防疫员人数缩减至原来的30%~40%,原3级配套补贴资金总量不减少,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村级防疫员年龄设置5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劳作方式以现在每人包干一村,改为以2~3人为一小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确保免疫密度。

3参考文献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2] 赵兵.提高认识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16-117.[3] 应保平.当前农牧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31-32.[4] 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第二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峰镇 易小义

摘要 :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畜禽饲养环节、动物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禽饲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

一是养殖场选址不合理:大多数中小型养殖场业主都不是学习畜牧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又不愿意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形成许多畜禽养殖场建设位置处在政府规划的禁养区或限养区,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置。二是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合理: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 无害化处理设施面积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2]。2.动物防疫条件管控不到位

畜牧业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以及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但动物饲养场主的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易引发群众纠纷、上访等事件。

3.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

有的养殖场畜禽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畜禽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河流、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入干粪池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沼气池、沉淀池等粪液净污设施,还有的即便修建了沼气池、沉淀池,但也未正常使用,粪液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较大阻碍与损失,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倍受媒体关注。

4.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畜禽养殖场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来至不 记录,保存也不当;畜禽进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引种、补栏前不住场观察,调入后不隔离就混群;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使用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佩戴率低;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动物疫病追溯,不利于动物产地检疫开展。

5.免疫程序不合理

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区域、本场所疫病流行特点,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或一个免疫程序多年不变,免疫缺乏针对性;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动物发病原因不明。6.散养畜禽免疫密度难以达到100% 我国的散养模式基本上集中在农村,人畜混居、多种禽畜混养,除了影响环境卫生外,还会导致疫病交叉感染,多数农村畜禽散养户知识水平低,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足,防疫水平低,对疫病的认知能力弱,不能正确看待动物的疫情,会阻碍对疫病的控制,扩大传播范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二)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畜牧站系统人员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自己防疫自己监管,导致工作开展难以硬约束;动物防疫队伍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基础设施与配备仪器不匹配;财政的畜牧相关 经费不足,难以深入开展;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福利低,很难招揽和留住年轻的技术人才;基层服务人员老化,技术水平和体质跟不上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行政管理不到位,国家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条件简陋,无法保证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的需要;基层畜牧站受县畜牧兽医局和当地政府双重管理,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性;人员有限,分工不清,一人需承担防疫、检疫、畜牧发展、疫情监测、政府工作等多项责任,缺少专业化;基层畜牧站难以开展病原学检测,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管不力

不少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被借调,在岗人数少,人员力量不足,且事务繁杂,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辖区的规模养殖生产动态不太清楚,补栏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时补免。3.村级防疫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从业率低

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力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由于乡镇防疫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畜牧站工作人员,村级防疫员只有畜牧站工作人员聘请时才支付报酬,国家并没有对村级防疫人员支付固定报酬,导致有的村级防疫员常年在外务工,即使在家的村级防疫员也从事其他工作,以致村级防疫员只有起名,未从其业。

二、对策措施

(一)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试行基层实验室的开展;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三)试行基层实验室开展

加大基层畜牧站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开展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对基层畜牧站在岗位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挽留年轻技术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四)重组村级防疫员队伍

建议将现有村级防疫员重新整合,全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基层畜牧站管理体制,不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确立村级防疫员资质,如年龄设置5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固定村级防疫员劳动报酬,让村级防疫员有其证并从其业。

三、参考文献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2] 赵兵.提高认识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16-117.

第三篇: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胡兴盛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时,将乡镇畜牧站定为“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所以一些乡镇政府认为畜牧站应自谋生路,防疫治病是畜牧站的事,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更有甚者,在县畜牧局派出技术干部落实免疫任务时,有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居然说:打针是畜牧站的事,我不支持,也不反对。

1.2 投入无保障

1.2.1 生物药品款到位少 中央、省、市均要求地方政府要将生物药品款纳入财政足额预算,但很多地方都是一纸空文。

1.2.2 防疫费收取到位少 大部分地方都把“防疫费”当作纯粹的“服务费”对待,一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收取办法,只是笼统地打针收费、服务收费,另一方面降低收费标准(象征性收费),导致防疫工作无人去落实。

1.3 队伍不稳定 就宣汉县而言,所辖的73个乡镇畜牧站相当一部分处于瘫痪状态,畜牧站已成空壳,“无人站”、“独人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大一部分乡镇畜牧站都以“政府给钱就来买药,政府组织就去打针”的消极被动状态对待动物防疫工作。

1.4 工作不落实 防疫任务虽层层下达,但落实到养殖户那里已大打折扣。一些疫病在一些地方发生流行,有的已给养殖户造成一定危害。

2 主要对策

2.1 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动物防疫机制

2.1.1 统一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称谓 县级只设动物防疫监督站(局),并将其由现股所级升格为副局级,按照公务员对待,以利其顺利开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6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由此可见,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是县政府所属的机构,具有《动物防疫法》的执法主体资格,故应升格。

2.1.2 落实好乡镇公益性工作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川委发(2002)17号文件等规定,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由乡镇政府在乡镇畜牧站中确定2~3名思想好、业务强的同志,进入乡镇农技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公益性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实施动物免疫工作,协助县上抓好辖区内执法管理工作等,其工资和办公经费由同级财政定额补贴5000元/年/人。畜牧站则按乡镇改

革的精神,主要做好诊疗、医骟、饲料、兽药等经营性工作,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实行服务收费。

2.1.3 认真落实好强制免疫工作 每年分春秋两季开展好大面积强制免疫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宣传、组织发动,具体解决存在的问题;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业务指导。各乡镇负责公益性工作的同志,代表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2.1.4 按规定开展好检疫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才具有检疫权。同时按农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可以派出换证处和报检点,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乡镇聘用检疫员。结合县情,可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直接派人组织实施检疫,并根据工作需要,在乡镇畜牧站聘任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职工作为检疫员,共同开展检疫工作。原则上,聘用检疫员就是该乡镇从事动物防疫的公益性工作人员,既负责检疫工作,也负责所辖区域的免疫工作。同时,在检疫流通环节,加大对免疫标识的查验力度,切实做到“以检促防”,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2.2 要解决好政策性投入

2.2.1 解决好防疫经费 县财政每年解决20万元,专项用于购买生物药品补助和扑疫及测毒测抗、疫情普查监测等防疫工作开展。2.2.2 解决好生物药品款 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要将动物预防用生物药品费足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乡镇应按照“小乡镇0.3~0.5万元,大乡镇0.6~1万元”的标准,落实好生物药品款。

2.2.3 调整检疫费的政府调节基金收取办法 目前政府调节基金是按检疫费总收入的25%进行收取。应按国家财政部、国家物价局(1992)价费字452号文件的规定,对检疫费收入的结余部份按预算外资金纳入政府调节。

2.2.4 收取好防疫费 基层站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疫费收取不到位,目前对防疫费的收取误解甚多,要区别对待。

2.2.4.1 防疫费不是服务费 国家财政部、物价局(1992)价费字45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防疫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

2.2.4.2 收取防疫费不需要签订服务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要“实施强制免疫”。

2.2.4.3 收取防疫费必须确保免疫到位,不能只收费不免疫,或多收费少免疫。

2.2.4.4 收取防疫费,必须按照财政、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

2.2.5 落实好乡镇畜牧站在乡镇机构改革以前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费。

2.2.5.1 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2.5.2 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2.3 要落实好领导责任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1)14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文件精神,确定各县、乡镇长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县、乡镇长及畜牧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动物防疫的目标和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头上,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原载《四川畜牧兽医》2003年第7期

第四篇:浅议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两年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新时期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地税务部门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手段、搭建服务平台、创新特色服务,在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作为国税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基层税务局在纳税服务整体水平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所有制度、举措得以落实执行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基层纳税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通过对银川市兴庆南区国税局纳税服务进行专题调研,旨在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基层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纳税服务需求调查

为切实深入了解当前纳税人需求,2010年初,银川市兴庆南区国税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开展税企座谈会、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采集相关数据。调查内容主要以纳税人对办税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税收政策宣传、办税流程、纳税辅导、咨询需求为主,对辖区内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集到有效问卷967份。其中一般纳税人228份,占总调查户数的24%;小规模纳税人309户,占总调查户数的32%;个体户423份,占总调查户数的44%。同时通过召开税企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建议以及税收管理员下户巡查收集纳税人的需求,共征集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各类意见、建议21条。

(二)调查反应出纳税服务需求现状

从纳税人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看,目前纳税人对基层税务纳税服务能力综合评价较好,对办税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多元化申报方式大多数都比较满意。但也有14.4%的纳税人评价“一般”、9.1%的纳税人评价“较差”,两者合计为23.5%。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纳税人需求最强,但基层税务机关明显提供服务不足的方面有:税收政策宣传、纳税咨询、纳税辅导方面的需求。如:有72%的纳税人希望有一个快捷方便的渠道能了解到最新的税收政策;有86%的纳税人急需了解办税过程中纳税人应享有什么权利;有65%的纳税人想要知道完成申报、缴税、购买发票等一系列办税程序;有59%的纳税人认为在与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发生争议时能够公正、公平的解决争议。

(三)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

1.重税收宣传形式,轻宣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宣传的内容来看,宣传的理论东西多,结合实际开展宣传的较少,多年来,开展税收宣传形式比较简单,缺乏新意,过多地宣传大框框、大条条,而面对面、一对一的宣传和纳税辅导开展的不够,有些宣传“走过场”。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纳税人认为纳税辅导

少,不经常进行辅导。这说明上门宣传辅导不够,特别是税收管理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宣传辅导员”,如果不经常下户调查了解,帮助辅导纳税人,就会被纳税人认为不合格。纳税人最渴望的是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这是营造和谐征纳关系的客观要求。

二是从宣传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一般纳税人和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来讲,对个体经营户及个人的宣传较少,同时,对潜在的纳税人宣传力度不够,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等。

三是从宣传的方式来看,宣传的方式单一,渠道过窄。主要通过办税场所以及向纳税人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开展宣传,还缺少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方式。问卷调查中的“您了解税收政策法规的渠道”,被调查者选择报刊杂志、网站和办税场所的仅占36%,选择其他渠道的占64%。这说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了解的主要渠道不是税务部门宣传所提供的渠道,而是通过另外的渠道,如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如何拓宽纳税宣传渠道,让纳税人更加了解税收政策是税务部门今后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2.重纳税管理,轻纳税服务与辅导。搞好税务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更强调强化管理,而对纳税服务和辅导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推出了“一窗式”、“一站式”、“全职能”等服务方式,应该说这些做法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也为纳税人带来了许多方便,较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但这种将纳税服务是为了方便纳税人的定位,仍没有实现税务机关从“税务官”到“服务者”角色的真正转变,应该看到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纳税服务的观念、纳税服务的形式以及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着很大的差距,纳税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纳税人,获得纳税人的满意度,更重要的是明确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的义务、职责和奋斗目标。过去一直将纳税人看作是需要严格管理的对象,纳税服务解决的重点是工作态度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虽然当前纳税服务已被看作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服务已由职业道德范畴提升到行政行为范畴,税务机关在优化纳税服务、引导纳税遵从、促进能动纳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工作,由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税务机关往往以管理者、执法者、监督者自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执法、轻服务,重管理结果、轻服务过程的观念,弱化了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因而很多服务还是停留在低层次上,没有意识自身在公共产品服务框架内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将纳税人的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全面、主动地针对纳税人的权利来制定工作方案,而是在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的角度上制定各种措施,影响了纳税服务高效开展。

3.重场所、设备等硬件建设,轻人员素质和技术等软件建设。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纳税人对办税场所税收政策公布栏、办税服务指南、办税场所环境及配套服务措施等满意程度相当高,说明近年来通过对办税服务厅五统一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纳税人也反映税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办税效率等虽然比前几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办税人员素质和技术等软件建设方面还不尽人意,特别是纳税辅导满意率偏低。这个问题也印证了前面的分析。

4.重主观开发运用系统,轻与纳税人的互动。纳税人是征收管理活动中的纳税主体,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纳税人是天然的弱势群体。税法非常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地位,纳税人在征纳双方的法律主体地位上与税务机关是平等的。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重管理的意识存在,推出的相关管理措施,特别是推出的税收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偏重与如何强化管理,而事前没有征询纳税人的意见,导致纳税成本降低程度不够明显,管理效率提升

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成本支出。税务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强调服务的硬件环境的建设,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纳税人从纳税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通过纳税服务应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的税收成本支出,但当前税务机关的业务流程改造和机构的扁平化设置,在宣传力度、纳税辅导、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以及配套的措施等方面没有完全跟上,增加了部分纳税人不应有的成本支出。

二、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丰富纳税服务内涵

长期以来,基层税务机关偏重于管理执法,忽视纳税服务,认为纳税服务只是额外的工作,被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税收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认为提供与否、质量高低只涉及到工作作风、涉及到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对等,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平等关系,纳税服务被置于附属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事实上,纳税服务,对税务部门而言是一项法定职责和义务,对纳税人而言,则是一项基本权利。税务部门应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切实增强为纳税人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通过不断丰富纳税服务内涵,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树立公平服务意识。纳税服务应当面向所有纳税人,不论其性质种类、经营规模、缴纳税额、所辖地域等方面的不同,都平等享有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的权利。

二是树立全员服务意识。纳税服务不只是个别部门、岗位或者少数税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全体税务干部的共同职责。因此,上下级税务机关、同级税务机关的不同部门以及各级国、地税局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纳税服务合力。

三是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纳税服务应当成为各级税务部门和广大税务干部的自觉自愿行动。要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及时掌握纳税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纳税服务内涵。

(二)完善税收管理机制,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实现良性征纳互动的重要前提。基层税务部门在税收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征、管、查各司其职、有效衔接的管理模式,但也存在因职责界定不清造成的相互推诿,或因管理本位导致的“缺位”、“越位”和信息失真现象,实践中则造成纳税人“重复跑、多头找、重复报”的现象。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税收管理机制。

首先,要明确税务机关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工作中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要建立好衔接机制,并尽到积极告知的义务,使纳税人的办税过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合理简化办税程序,实现办税效率最优化。全面推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和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通过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完善税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依法简化审批项目,切实降低办税成本,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第三,要完善纳税人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涉税资料的利用率。依托网络建设和完善的资料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实现即时的纳税人信息查询和信息共享,避免涉税资料重复。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效能

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功能,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践中,纳税人非常关注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相关信息的缺失和滞后不仅使纳税人在发展战略选择上显得被动,也因此会产生征纳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的认识。税务机关通过加强网站建设及时发布税政信息、实现税务公开和即时沟通,积极探索“阳光政务”、“阳光税务”管理模式,能增强纳税人的社会认同和税收遵从度。

二是依托网络平台,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以纳税申报为例,目前常见的还是办税服务厅现场申报,在征期往往出现“纳税人等候时间过长、税务人员超负荷”的状况。通过大力推行电子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结合办税服务厅分类分时段申报及开展预约和延时服务,能够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

三是开发实用性强的软件,提升办税效率。应对信息社会发展和日常事务激增需要,基层税务机关结合实际开发实用性软件,能优化常规税收管理的操作方式,提高准确率和效能。

(四)延伸纳税咨询辅导,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

征纳互动需要纳税人的积极参与,纳税人办税能力是推进互动的基本前提。实践中,部分纳税人的税收认知和办税能力比较欠缺,特别是小规模企业和个体纳税人,往往通过聘请税务代理和税务人员上门服务办理涉税事宜,其对税收的认知缺失与对税法的漠视成正相关,这造成了在纳税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大企业与小企业在办税能力和维权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拓展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辅导,提升其纳税能力是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措施。银川市兴庆南区国税局通过发挥纳税辅导室的阵地辅导优势,面对面,零距离地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实际问题,让纳税人进一步掌握相关税收政策,避免纳税人因对办税流程不清楚、政策不了解而出现的涉税问题。有效的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同时,通过做好税务分局的延伸辅导,主动上门对享受出口退税、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实行跟踪辅导,及时解决新问题,对实行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业户实行比例辅导,解决众多纳税小户对税收法规的模糊认识,从整体上提升了纳税人办税能力。纳税人能力提升,也为税收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和税务行政赔偿等税收法律救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基本前提。

(五)更新税务人员知识,提供专业化服务

税收法规、政策的不断更新和税收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趋势对基层税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应该是富有专业化、针对性的。调研发现,部分日常税务争议常源自纳税人和税务人员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相关解释不清楚或不到位是双方各执一词的原因,而纳税人也往往对税务人员的不同口径和模棱两可的说法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基层税务人员特别要提升业务素质,熟悉财务会计知识和相关税收法规,准确把握新旧政策的异同,准确地向纳税人说明办税流程,在纳税服务中正确引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并实现有效沟通。加强与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和业务研讨,提升税收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六)创新沟通机制,构建良性的征纳互动

有序、有效的沟通是实现良性征纳互动的基础。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实践中通过税企座谈会、深入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纳税人的各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创新税企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非营利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引人关注。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各类NGO(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具有的自主性优势日益显现。依托政策咨询类NGO,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沟通,纳税人通过NGO的利益表达机制将单个、零散的需求集中化,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税务机关通过这种自主、自助的互动模式,能充分了解纳税人的真实需求,更易获得纳税人认同。

(七)探索个性化服务,满足纳税人多元化需求

调研发现,当前纳税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呈现多元化、层次化特点,在纳税人经营发展的不同时期,纳税服务需求重点也不同。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探索个性化服务,能有效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是规范税收秩序、提高征管质量,有针对性满足纳税人需求的有益尝试。通过逐步建立税收信用评价、激励、监管和惩戒机制,积极构筑诚信、和谐、协调、互动的征纳关系。根据纳税人不同信用等级,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涉税审批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服务,使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真正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长效激励机制。加强对个性化服务的宣传力度,扩大纳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其在广大纳税人中的示范效应。实践中,在办税服务厅提供预约、延时、短信、电子邮件、叫号机等特色服务,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与企业法人或负责人的电子邮件联系,将最新税收政策等信息及时传递给纳税人。(作

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一、当前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 一是重权利、轻义务。就是注重税收征收权、执法权,忽视纳税人合法权利,纳税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重形式、轻实质。长期以来基层税务部门将规范文明用语、建设环境设施齐全的纳税服务场所作为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和目标,纳税服务局限于“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茶水”的浅层次上,对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纳税程序复杂、环节过多、办税效率低下、纳税成本过高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三是重宣传、轻规范。纳税服务局限于“单兵作战”,没有建立运转有序的工作规范和服务链条。纳税服务方面的内容缺失,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纳税服务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监督控制等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当前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纳税服务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当前基层税务机关都在围绕着为了方便纳税人做文章,从税务机关的做法可以看到,“一窗式”、“一站式”、“一网式”、“一级式”等等,应该说这些做法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也为纳税人带来了很多方便,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但这种将纳税服务是为了方便纳税人的定位,仍没有实现税务机关从“税务官”到“服务者”角色的真正转变,应该看到我国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较,纳税服务的观念、纳税服务的形式、以及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纳税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纳税人,获得纳税人的满意度。纳税服务应是我们的义务、职责和奋斗目标。

2、纳税人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平等实现。

第五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推荐)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等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经济秩序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无害化处理工作难度大,处理也不规范,笔者分析了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

1、养殖环节病害动物数量较大。我国畜牧业的现状是饲养数量多,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疫病综合防治水平不高,导致病死畜禽数量较大,且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随意处臵现象时有发生。养殖环节病害动物不仅数量较大,而且面比较广。

2、无害化处理财政经费落实难。一是病害动物财政补偿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问题。财政只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而予以扑杀畜禽给予适当补偿,非重大动物疫病引起的死亡的畜禽得不到财政补偿;而且财政补偿标准偏低。只有规模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有财政补贴,而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没有财政补贴。二是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场地问题。政府未投入,无害化处理场场地难落实,无害化处理设施难配备,无害化处理场难兴建,无害化处理运转经费难保障。

3、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有的畜主法制观念淡薄,随意丢弃病害动物,甚至低价出售、加工食用的情况随时发生。有的畜主即使处理也不规范。有些养殖场仅有化尸池,甚至有些养殖场连化尸池也没有;无害化处理局限于焚烧或掩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焚烧或掩埋处理难度大,如掩埋场地难落实,有时选择了深埋场地,但遭到周围群众阻拦;掩埋不符合要求,如选址不当,不考虑周围居民区远近、水源、水位、风向等因素;掩埋深度不够,甚至出现病死动物被狗刨出或不法人员偷挖后食用、加工、销售的现象;消毒不严等。

4、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政府对负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投入不足,监管人员的待遇低,设施设备落后,监管工作经费也没有落实;由于违法行为随时随地发生,监管难度大,案件调查取证难,违法行为处罚难,收取无害化处理费更难,处理需要人员工资、机械费用及运输费,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得不承担其不应承担掩埋畜主乱抛病死动物的费用。

二、原因分析

1、利益的驱使。养殖者法律意识淡薄,不报告,不处臵,尽量“挽回”经济损失,能“食用”则食用,或偷偷地屠宰、加工、销售,实在无法则乱抛。这源于病害动物得不到财政补偿、无害化处理费用得不到财政补贴,这就制约了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2、认知的误区。政府方面一是对无害化处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事。二是无害化处理投入不足。防疫设施、防疫人才等建设严重滞后,往往是在防疫出现重大问题或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出现了政府宁愿出资扑灭疫情,也不愿主动添臵无害化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补偿、保障养执法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的怪现象;

3、监管的无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防疫制度不完善,监督经费不足,执法难度大,出现监管失位现象。监管工作不力,巡查次数少,案件查处力度小,为了省钱、省心、省事,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不规范。无害化处理费用本应由违法行为人承担,但畜货主不履行该义务,致使处理处罚维以对兑;无害化处理违法案件越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掩埋费用也越多,长期下去不堪重负。

4、法律的缺陷。一是保障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兽医管理体系不完善,官方兽医待遇没有落实;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财政补偿、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不到位;二是法律责任不到位。畜货主拒绝作无害化处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而畜货主拒不缴纳无害化处理费用、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无具体的处罚规定;处罚过轻,如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仅予以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以下罚款等等。

三、不良后果

1、引发动物疫病。无害化处理工作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

2、威胁人类健康。由于无害化处理不彻底、不规范;有的畜货主为了逃避无害化处理,甚至暗地将病害动物上市或以低价出售给非法商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3、影响社会秩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对畜产品的生产与对外贸易将产生毁灭性打击,进而对社会生活、经济秩序以至政治局势产生不良影响。

4、造成环境污染。掩埋或焚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时不按无害化处理规程操作,或随意丢弃病害动物可导致水源(甚至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

三、对策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一是强化畜禽饲养者的主体责任。明确其负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死亡报告和处理情况报告的义务。二是强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法律地位。明确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是独立法人单位,属于行政机关性质,动物疫病检测、诊断设备、监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理处罚,“要让违法犯罪分子承受付不起的代价”,使其不能也不敢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必须按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完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标准(规程)。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既要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防止疫病传播,又要保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五是建立财政补助补偿机制。政府病死畜禽予以财政补偿,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无偿为畜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立三大体系。政府在投资兴建无害化处理场,配备苏州特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以及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必须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和监管三大体系。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组织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实施,由所在地的社区或村负责病害动物的收集,由无害化处理场负责处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到位。一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体系,依托养殖场、村组(社区)、专业合作组织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暂存设施,后运往无害化处理场处理。与此同时,二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综合考虑病死畜禽收集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实际处理成本等因素,制定财政补助政策,确保无害化处理场所能够实现正常运营。三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加强监管人员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及时并按程序按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及产品,确保无害化处理达到不影响生态环境、不危害人畜健康的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3、实行联防联动。建立联防联动和群防群控机制,政府必须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发现病害动物可向政府热线、公安、农林、食安委、城管等反映,接到反映,相关部门如农林、公安、工商、质检、城管等多部门联动;村级防治员、村委会和村民(居民)最容易发现病害动物,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须与村委会实行联防联控,设立举报电话,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和媒体对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举报和监督。同时多渠道、多方位对养殖者、经营者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畜主做到动物病死主动报告,且做好临时看管工作。

4、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在降低畜禽死亡率下功夫。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督管的同时,积极倡导加强饲养管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有效降低畜禽死亡率,缓解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压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养殖和防疫知识,宣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病死动物的危害性,增强消费者的识别能力,提高畜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自觉性。三是加强研究开发。加强既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又能资源利用的新型、高效、环保的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这是动物防疫的先行工作,也是一项功在政府,利在社会的系统工程。四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落实责任,切实履职,做到日常监督、定期巡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管,“让失职、渎职人员受到躲不掉的惩处”,从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按照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处罚,绝不手软,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案件要按法定程序办理,避免行政诉讼。文章来自网络

下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与经......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近,我利用工作之便,采用座谈走访方式,对基层思想政治 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深感其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调查研究,我......

    基层国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国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在组织收入、队伍建设、信息化进程、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税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

    敦煌市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敦煌市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甘肃省敦煌市畜牧兽医局夏生福736200 摘要:规模化养殖是今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 一种新型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篇模版)

    浅谈咸安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郭宗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活质量,关心食品安全卫生。尤其在发生“三聚氰胺”、“瘦肉精”......

    浅谈我县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县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也越发引人关注。国家近年来已陆陆续续出台了各类......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核心提示:王 祥 陆方善 翁玉根 孙秀生(南京市农林局)摘 要:这几年,由于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市部分区县产地检疫工作趋于滑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