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窥竞争上岗[最终版]
管窥竞争上岗“十大猫腻”
近年来,一些地区或部门违背“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儿戏操控于孤掌之中,把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当工具肆意玩弄,把提拔干部当升迁、敛财、培植嫡系的金钥匙谋取一己私利,把一些“中山狼”式的人推上了领导岗位使其胡作非为;而把那些真正德才兼备、有真才识学、业务挑大梁的人,排斥在竞争上岗门坎之外任凭其沉寂沦落、自生自灭。综观近年来一幕幕竞争上岗闹剧,其奥妙可谓五光十色、光怪陆离,令人目眩。有人归结释疑为“十大猫腻”。
一、放风放线、静候大鱼
一般来说,每次竞争上岗前领导都会提前放风。一是对与自己来往密切的人、上级主要领导打过招呼的人、为自己办过大事又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放风;二是对那些虚荣心、觊觎心极强,迫不及待当官的人放风。对前者,放风的内容可能会“窄”些,对后者则会“宽”些。或许对机关、基层领导岗位全部“洗牌”,或许拿出一部分领导岗位来竞争,也有可能只竞争现有空缺领导岗位。反正对谁都不说死,待放风后的“实际情况”而定。
按《公务员法》规定,虚职岗位(如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应根据公务员的资力、能力、工作表现等予以妥善安排,以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但一些单位却把这些岗位也拿出来竞争(有人称“卖钱”),搞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无心工作。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旦风放出去,“大鱼”都会成几何率地浮出水面,且“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位临近退休的领导醉酒后自曝家门说“提拔一次干部,洋车、洋房、洋妞什么都有了,感谢呀!哈哈……”
二、竞岗年龄、可宽可严
综观这几年竞争上岗的闹剧,年龄可大可小,文凭可高可低。但一般年龄较大的人,特别是其中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都比较传统些,脑袋僵化,放风阶段找领导汇报思想的很少。一是按常规都是“竞”掉老的,有的干脆坐以待毙;二是“竞”上也干不了几年,有的怕投入没法收回;三是行贿的事我不会做、做不到,幻想让领导良心发现?因此,每每竞争上岗的矛头,当然地指向愚顽不化的老家伙了。
放风阶段,一般年轻人做得较好。他们有上进心,朝气蓬勃,能理解领导意图。所以,竞争上岗方案一定要为年轻人着想,上一年龄段“切”得多一点,下一年龄段“竞”上的机会就多一点。干部年轻化也符合党的政策嘛!
但对于个别属于重点的老同志怎么办?这很好办。一是可以不将该同志所在岗位拿出来竞争;二是设定本单位只有这位老同志才具备的特殊条件,待没人竞争后,还得请他回山。
三、设置条件、确保重点
精心设计竞争上岗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领导者为了保护重点对象竞争某一特定岗位的关键环节。比如,某个岗位有意识给某个人留着,但其他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人要来竞争,怎么办?于是就根据重点保护对象的特有优势来设计条件。如:竞争此岗位必须是现在正从事该项业务两年以上的同志、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必须是两年以上党龄、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必须……等等。
如果有人要问,基本同样性质的两个岗位,为什么一个要求懂业务,另一个却没有要求?领导者可以回答,没有设置业务条件的岗位是作行政领导的等等。
四、出题笔试、要当戏演
试题是根据领导者意图出的。领导者的嬉笑怒骂、善恶嗜好,其身边的那些人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更有甚者,对于重点保护对象,领导者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机密渠道提前两天告诉他们。
改卷打分也有蹊跷。比如文章规定必须2000字,凡写满的就可以及格。殊不知,这对于那些重点对象,文字水平差的人就是“特赦”。只要满了60分,下一步就好操作了。反过来,对于那些平时写大文章的人就是个考验了。有的干脆考不及格,即便考好了也和那些“重点”拉不开距离。退一万步说,即便某重点对象考试不及格,领导者也会找出一条理由,不声不响地给其下个任职通知。过后其他人知道了,生米已经作成了熟饭,有谁愿意做既得罪人,又对自己无利的事呢?
五、演讲打分、秘而不宣
在重点人选中,有的演讲结巴,甚至可能上台就打哆嗦。为了不让他们在这一关得分太低,规定评委打分不举牌,只用一张小白纸写上分递过去,由统计员相加即可。如果象海选超级女生那样评委现场举牌打分,台下的人会看出某评委对某人有偏心,那样就会露馅得罪人。评委中虽然装摸作样地聘请有上级纪委和人大的同志,但他们人少左右不了得分。
六、群众投票、定人清点
群众基础是将某人推向领导岗位的最佳理由。在投票这个环节上,往往选定一个负责人,暗示他把好统计关,原则上“那几个人”得票只要居中就行。群众投票一般不当场统计公布,由负责人收集起来,在幕后操作经主要领导过目再公开。大凡想提拔的人大都会采取请吃饭、送礼品、打电话等办法联系群众,且日下是人情社会、国人重情不重法,给人方便与己方便,何乐而不为。
七、调查考核、也是关键
笔试、演讲、群众投票等程序结束后是组织调查考核。调查考核小组一般由助理调研员和人事、纪检各出一人组成。调查考核小组主要是找群众谈话、征求意见等,其结果先向一把手汇报再向党委集体汇报。
调查考核也是很关键的,在这个环节也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领导认为不错的人群众反映不好,而领导认为一般的人群众却反映不错;原第一可能退到第四,原第二可退到第五等。这就需要领导者的“拍板”了。往往是只
要没有什么实质性问题,领导说了算。
八、张榜公布、不填姓名
通过笔试、演讲、群众投票、调查考核、领导拟订五道程序后张榜公布。为了让竞岗人员在榜前无法与对手对照得分情况,一些单位张榜不填写姓名,只填写竞争上岗号码。这种做法对不去攀比的人无意义,但对想去攀比的人来说,还真让他无法去比,有气无处生。
九、三人取
一、党委圈点
根据竞争程序,对筛选出的前3名进行研究,这符合优中选优和加强党管干部的原则。三人取一,可以是第三,也可以是第一。研究之前,一把手采取不开会的形式与其他党委成员进行沟通,并根据其意思进行了圈点,一般来说大家都非常知趣,只要一把手说了大家都没有意见。
当然也可根据情况采取六取二的办法。若一个科室竞争一个副职,那就三个之中点一个。假如一个科室竞争两个副职领导,那就可以按名次在前三名中选一个,后三名中再选一个。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那些“提拔对象”提拔上来。说你中你就中不中也中,说你不中就不中中也不中。
十、谈话安抚、来日方长
如果第一名被任命,后面不可能有意见。但如果任命第三名,特别是任命第六名,前面的同志一定会产生想法。或者某个人花了很大本钱却根本没有入圈,也一定会在特定的场所释放自己的不满。这时,领导就要找“落榜”者谈话,首先肯定其成绩,然后说你已被输入后备人才库云云。这样,让他们还能看到希望,心情就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一般来说,领导说话是算数的。这些人在来日的竞争中,只要手里有本腰里硬、继续努力,往往会梦想成真。但若吃老本、缺乏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必定会后悔莫及。某单位有“四大金刚”之称的主任科员,年龄轻、阅历深、人际关系又好,是做中层领导的最佳人选。竞争中只是把虚职改为实职、成竹在胸,故在竞争之前只是例行公事地到领导那里看看。其结果呢?有三名被自己的“80后”下属打得人仰马翻,仅一名首长的“贴身秘书”得以顺利过关。
这里听说个类似“塞翁失马,因祸得富”的小故事:某单位一名呼声很高的副职竞争正职,且演讲、测评各方面都很优秀,原以为十拿九稳,结果却名落孙山。他忍不住咆哮起来,借酒发疯:“**送的钱街头高利贷呀!这下可怎么还啊!我……我要告*们!”那位受贿者得知此事后,马上让秘书把钱送花了回去。对方收到后一蹦三尺高:“哈哈……我送了五个数(5万),怎么退回七个(7万)啊!”
大凡官场里的人都知道:贪官们整天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车水马龙的送礼人究竟谁送多少钱,他自己有时也难以分清。一方面,他们坚持收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论钱封官;另一方面,一旦分配不公就退钱消灾,且宁可多退不可少退。另外,他们在自己*的同时,也在收集上级和下级的*劣迹,以便要辖对方保全自己。
第二篇:德语复合词管窥
德语复合词管窥
摘 要:德语复合词是德语词汇一大特色,本文从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副词等构成,分析了它们的特色、形象性,并指出了德语复合词并不是简单的合成,有些具有特定的含义。
关键词:复合词 构成 含义 形象性
德语中复合词(又称合成词,die Zusammensetzung,das Kompositum)多是德语词汇一大显著特色,因为在德语中词与词的结合是无限制的。并且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用复合法(合成法,也有的书上称之为“多词综合构词法”die Univerbierung)构词已成为现代德语丰富词汇的主要手段,所以有人称德语为典型的构词语言。下面谈谈德语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和复合副词的构成。
1.复合名词的构成(das zuammengesetztes Substantiv)
复合名词在现代德语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科技德语中。有人统计过十二篇电子技术论文中的名词,在1696个科技名词中复合名词为1370个,占86%;有人曾对2644个机械加工专业词汇进行分析,其中复合名词就有2400个,占89%。在文学中也广为应用,据统计,歌德在《浮士德》(Faust)中重复使用的简单词为2200个,而使用的复合词却达1200个之多。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冈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亦是使用复合词的高手。由此可见复合名词在德语名词中的重要地位。
复合名词的构成形式大致有下列几类:
1.1.名词+名词:der Klassenkampf阶级斗争,der Federball羽毛球,die Weltanschauung世界观
1.2.数词+名词:die Einehe一夫一妻制,das Dreieck三角形
1.3.形容词或分词+名词:der Halbkreis半圆,die Heissluft热空气,der Gelbschnabel不懂装懂的年轻人,der Gebrauchtwagen旧汽车
1.4.代词+名词:die Selbstsucht自私自利,das Ichbewusstsein自我意识 1.5.动词词干+名词:der Lehrplan教学计划,die Sprechkunst朗读艺术 1.6.副词+名词:der Ausserminister外交部长,die Zusammenkunft会面 1.7.介词+名词:der Durchbrucht突破,der Aufbau建设
1.8.介词词组+动词:das Ausserbetriebsetzen停工,das Inkrafttreten生效 1.9.名词+动词:das Erdbeben地震,das Jahresende年终 1.10.副词+形容词:der Gerngross自吹自擂的人 1.11.缩略词+名词:die U-Bahn地下铁道,der U-Zug特别快车,die EG-Länder共同体国家
1.12.有些复合名词在词与词之间采用连字符“-”如:der Soll-Wert额定值,der Industrie-Praktikant技术实习生,die Ohne-Rückkehr-Null-Methode不归零法,der Schwarzweiss-oder Farbfernseher黑白电视机或彩色电视机。
1.13.还有些复合名词在词与词之间加上一些连接成分,如-s-(es),-e-,-en-,-er-,-ens-等:das Frühlingsfest春节,der Elektronenrechner电子计算器,die Landesverteidigung国防。
复合名词都是由限制词(das Bestimmungswort)和基本词(das Grundwort)复合而成的,限制词在前,基本词位于后,它决定着复合名词的词性和数。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最近几十年的德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汇来适应这种需要。据统计,德语科技词汇每年要增加45,000个左右。因此德语词汇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复合词变得越来越多,所包含的词也越来越多,两个以上,甚至三合一、四合一的复合词不断出现。例如:die Eisenbahnfahre火车轮渡,die überschnallgeschwindigkeit超音速,das Flugzeugmutterschiff航空母舰,die Fernsehgrossprojektion大屏幕电视投影,das Steinkohlenbergwerk煤矿,der Hochfrequenzempfangschwingungskreis高频接收震荡电路,die Zehnfinger-Blindschreibemethode十指打字法等。
个别的复合名词竟由8个乃至11个以上的词所组成。如:der Kraftfahrzeughaftpflichtversicherun gsteilnehmer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投保人,die Ultrakurzwellenuberreichweitenfernsehrichtfunkverbindung超短波超距传播电视定向传递等。
由于尖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类复合名词仍在不断增长中。
另外在商业广告中往往也使用冗长的复合词以引人注目,如下列原联邦德国铁路局一则广告中的复合名词:die Rundfahrtumweglongtimepreissenkungsunterbrechungsruckfahrkarte环游、绕道、长期降价、中途可以停留的往返票。
2.复合形容词的构成(das zusammengesetztes Adjektiv)复合形容词的基本词必须是形容词或分词。
2.1.形容词+形容词:dunkelblau深兰色,frohmutig愉快的 2.2.名词+形容词:blutrot血红的,zuckersüss蜜甜的 2.3.代词+形容词:selbstbewusst自信的,ichsuchtig自私的
2.4.数词+形容词:erstklassig头等的,zweiseitig两面的,vielbandig多卷的 2.5.动词词干+形容词:reisefertig整装待发的,denkwürdig值得纪念的,ruhmenswert值得称赞的
2.6.介词+形容词:gegenseitig相互的,aussergewöhnlich异常的 2.7.副词+形容词:immergrün常绿的
2.8.其它词类+分词:friedliebend爱好和平的,schneebedeckt大雪铺盖的,ersterwahnt首先提到的
复合形容词在作名词定语时,有和形容词一样的词尾变化。3.复合副词的构成(das zusammengesetztes Adverb)德语复合副词的构成远较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丰富。3.1.副词+副词:hierher到这边来,dorthin到那边去 3.2.副词+介词:daran对此,worűber关于 3.3.副词+名词:daheim在家
3.4.名词+副词;bergauf上山,treppenab下楼梯 3.5.名词+介词:zweifelsohne毫无疑问
3.6.名词+名词:zeitlebens一生,tropfweise点滴地 3.7.介词+副词:vorgestern前天,übermorgen后天
3.8.介词+名词:zuweilen有时,beizeiten及时,überhaupt究竟 3.9.介词+形容词:beinahe差不多,ausserordentlich非常 3.10.介词+代词:überall到处,ohnedies本来 3.11.介词+介词:vorbei经过,mitunter有时 3.12.介词+数词:zuerst首先
3.13.形容词+名词:kürzerhand立即,grösstenteils多半 3.14.形容词+形容词:vielleicht也许 3.15.数词+名词:einmal一次,allzeit经常
3.16.代词+名词:jederzeit任何时候,keineswegs不可能
在德语复合词中基本词决定复合词的基本含义,而限定词则起类似形容词的作用,它决定复合词的确切的和具体的含义,限定词一般都重读。
复合词在印欧语系里都有,但德语复合词特别多,由此形成了德语词汇的一大特点。而且每出现一个新的单纯词,就会产生出一系列与它有关的复合词,从而增加了大量的新词,丰富了德语的词汇。以das Atom(原子)为例,它的复合词有das Atomenergie(原子能),das Atombombe(原子弹),das Atommacht(核大国),das Atomkrieg(核战争),das Atomwaffe(核武器),atomsicher(防原子辐射的)等,不下四、五十个。相当部分复合词在词典中未予列入,只有那些常用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复合词才被列入在词典中。
值得注意的是,德语复合词并不是简单的语法意义上的复合,而是词在内容上的组合,有些有特定的含义。ein kleines Kind是指个头矮小的孩子,ein Kleinkind而是指两岁至六岁的孩子。又如:ein altes Philologe的意思是年老的语言学家,而ein Altphilologe 是指古典语言学家。另外,同样两个单词,由于复合方式不同,其意义也不一样。如der Landmann(农民,Land+Mann),der Landsmann(同乡,Land+s+Mann);das Gasthaus(饭馆,Gast+Haus),das Gästehaus(宾馆,Gäste+Haus)。还有的复合词词义不能单从组成它们的各个词的基本意思来判断。特别是一些科技词汇。如:das Mass(量度)+der Stab(棒、杆)——der Massstab(规模、标准);das Wasser(水)+der Stoff(物质)——der Wasserstoff(氧气);das Kind(儿童)+die Frau(妇女)——die Kindfrau(发育的很像妇女的少女),而die Kinderfrau(保姆,Kind+er+Frau)。
有些德语复合词会带来歧义,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die Druckschrift既可理解为Schriftart fur den Druck(印刷体),又可理解为gedrucktes Werk(印刷品);Frauenanteil既可指Anteil fur die Frauen(妇女所占的比例),又可指Anteil an Frauen(在妇女中所占的比例)。
还有的德语词构成形式一样,却分别构成不同的词类。如名词+名词可构成复合名词,也可构成复合副词;形容词+形容词可构成复合形容词,也可构成复合副词。
德语复合词理据性强,往往非常形象。如:der Einaug(独眼龙),der Kleinburger(小资产阶级),der Fernstudent(函授生)等。
复合词现象早在中古德语中就已出现,到了现代德语,由于其简便、灵活、生动,又体现出时代精神,这种现象大量出现,尤其是在新闻、广告和政治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涌现新的复合词,并形成了德语词汇一大特色。
结束语:德语复合词范围很广,不但出现在上述三类词中,还可构成复合动词、复合代词、复合数词、复合分词以及复合连词等,囿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涉及。研究一下德语复合词,对学好语言,扩大词汇量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德语的人来说,只要记住一定的基本词汇并了解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便可迅速扩大词汇量。
第三篇:加拿大学前教育管窥
加拿大学前教育管窥
[摘 要] 加拿大是一个地广人稀、环境优美、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教育体系,学习条件堪称世界一流。加拿大的学前教育从机构的设立、到经费的投入,从环境的设计、到师资的培养,从教育模式、到法律和全社会对孩子的保护关爱,无不使孩子们在天堂般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加拿大 学前教育
由12名来自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盐城、扬州、无锡、南通的省教院分院领导组成的江苏省首个赴加拿大高师校长管理者培训班,于2009年3月上中旬在加拿大多伦多苏安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考察。
加拿大是一个地广人稀、环境优美、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土占据了北美大陆北半部的主要地区。联合国把加拿大作为最适宜人居的国家,很多人更把加拿大喻为儿童和妇女的天堂。
加拿大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归功于高水平的国民教育和高素质的国民群体。笔者有幸作为校长培训班的一员,通过学习考察,对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尤其对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有了直接的认识了解和较深的切身感受。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
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多样,一般包括5岁前的学前教育机构和5-6岁附设在小学里的幼儿园这两类,而且其举办都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
5岁前的学前教育机构通常都是私立的,一般分为“family daycare”、“group daycare”和“preschool”三种。其中“family daycare”是私人在家里举办的,最多只能招收7个幼儿,而且不分年龄大小在一起,费用全由家家长承担;“group daycare”则比较正式,属于政府或机构所办,一个幼儿园有二十个左右孩子,上学时间与国内幼儿园差不多,这类幼儿园班额有限,很难申请到名额,一般都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半就开始排期,等到孩子两三岁正好排上,否则就可能影响孩子在附近及时入园——万一遇到因为家长耽误了及时给孩子报名、园校名额又满了的情况,家长们往往要搬家到有名
[作者简介] 张丹枫,男,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副教授,市名教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育管理
额空缺的园校所在的社区;“preschool”也是政府或机构所办,条件很好,师资也是正式的,但其托儿时间很奇怪,只是固定每星期的两三天中的上午或下午上课,这样如果孩子要周一到周五都上课,就必须这个园送两天,那个园送两天,打零了家长的时间(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机构里,有蒙氏班、困难班、混龄班等,通常1个班有20名孩子、1位教师,分上午班和下午班。孩子在园时间一般为2.5小时,即上午班为9:00-11:30,下午班为12:00-14:
30)。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也可以选择上全日制幼儿园。
关于加拿大的daycare,象名字一样,其职责主要是照顾好孩子,偶尔有些唱歌,画画倒是经常的,谈不上学前教育的系统化,事实上,孩子在童年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享受童年,另外,加拿大还有很多个社区中心,定期举办各种免费的幼儿活动和讲座,形式大概都是讲故事、唱歌、跳舞、做游戏、玩玩具,然后是吃东西。只要家长愿意,都可以带孩子免费参加。
孩子们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有很多可以参加的活动,往往孩子们懂得动物界的、生物界的、宇宙界的东西比成人还要多、还要深、还要细。
加拿大义务教育阶段是从5岁-17岁,也就是孩子从幼儿园阶段(1年)-12年级(高中),实行的是从幼儿园(或者叫学前班)到高中13年都是国家免费义务教育,而且规定在步出家门步行30分钟的距离内一定会有一所公立园校。加拿大没有国家教育部,学校和幼儿园
使用全省统一的教育大纲。
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加拿大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教育体系,推行13年免费义务教育,政府提供给每个学生1年6000加元的教育投入,学习条件堪称世界一流。
在加拿大,孩子享受很多的福利:出生之日起有每个月200多加元的牛奶金,自出生起到5岁上小学前的幼儿可以申请到托儿津贴最多大约550元,五岁后上学为免费义务教育。总之,孩子的教育经费可以是国家解决,对家长来说是件大好事。
早在2002年,加拿大人力资源发展部就认为,加拿大的学前教育还需要加强,因为约18%的学龄儿童入学时,从各方面都没有作好学习的准备;入学后,这些儿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行为或学习上的困难。为此,加拿大提出了全国儿童受益计划(National Child Benefit)和早期儿童发展计划(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itiative),该计划由联邦政府、省或专区政府合作,截至2004年和2006年,分别投入26亿和22亿加元。同时还提出父母受益计划(Maternity/Parental Benefit),促进父母帮助儿童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另外,在2007年,加通社曾报道说,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早期教育研究2:科学付诸行动》(Early Years Study 2:Putting Science Into Action)指出,比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0个发达国家(该组织包括欧洲大多数国家、美国、澳洲、新西兰、日本和墨西哥等),按照它们的学前教育经费款额排名,加拿大投入学前教育的资金不够多,结果排名榜末,未能给儿童及其家人足够的教育服务、启蒙和支援,加拿大没有好好对待儿童。报告还说,仅仅投入资金不能解决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一个制度,在社区建立家庭中心,安排活动、支援家长、提供社会和托儿服务。
这些研究,都进一步提高了加拿大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重视和教育投入,促进了加拿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学前教育的环境
加拿大的教育非常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环境育人是加拿大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前提是为适龄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儿童的潜能得以最大发挥,所以,加拿大的学前教育环境丰富多彩。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日常活动的空间,接受日间托儿(Daycare)服务的儿童主要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加拿大要求幼托机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儿童的成长需求,比如温哥华市政府的《托儿所建筑设计指引》,就要求托儿所户内外的环境设计都要有全方位、多元化的考量。幼儿的年龄一般可区分为三个年龄层:即18个月以下的“婴儿”、18至36月的“学步幼儿”(Toddler),以及3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Preschooler)。
对于 “婴儿”(Infant)来说,托儿所内起码要有七种专门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艺术”(Art)环境——若干有助发展视觉及听觉等感官机能的环境;
“戏剧”(Dramatic)环境——若干包含扮演及想像活动的环境;
“玩具”(Manipulative Toy)设施环境——若干可让儿童来摆布的环境;
“宁静”(Quiet read)环境——两种供儿童阅读等活动用的环境
“体力活动”(Physical power activity)环境——两种供儿童攀援及爬行用的环境。
“学步幼儿”(Toddler)的室内活动环境则起码要有八种:一是“艺术”环境、二是“戏剧”环境、三是可摆布玩具(及积木等)、四是可让儿童营造其自身空间的大件玩具、五是宁静阅读环境、六是供一至二人短暂静处的空间、七是玩水玩沙等自由玩耍及相关感官活动设施、八是发展运动神经机能(Motor)的体力活动空间。
“学龄前儿童”(Preschooler)的室内活动环境起码要有12种,除了一至六与上述“学步幼儿”相同外,还包括:
七、玩水设施,八、玩沙及质感认知活动,九、科学学习设施,十、积木及益智游戏,十一、运动神经机能活动及围圈圈集体活动,十二、有轮子玩具及构建类玩具。
一般来说,上述各种环境又可以分别纳入三大空间之内:
1、活动室——这是最大的活动空间,基本形状要求呈正方形,周边有小的间隔可以布置成儿童各种适宜的学习环境。
2、运动机能活动室暨休息室——用于儿童大动作的体力活动,在适当时段又被转换成休息室,要求可容纳12张卧褥用于孩子们小睡。
3、静修室——可容纳3、4名儿童,用作对孩子的个别辅导。
以上各种学习环境,较大的像“戏剧”活动、大件玩具等(如游戏区、美工区等),在设计图上以直径3公尺的圆圈代表;较小的像玩积木等“密集”活动(如阅读区、积塑区等)则以2公尺的圆圈代表。由此可以推想到所需空间一般有多大。
而且,幼儿园或教室的四周是会说话的墙壁和满眼孩子与环境互动的作品。室内环境各个活动区(如自我服务区、科学区、图书区、阅读区、美工区、数学区、游戏区、积塑区、玩沙区、识字区等)材料丰富(如图书区里有收录机、沙发和百余种图书,美工区有水池、颜料、胶棒、画笔等)、朴实温馨、琳琅满目,全部开放并置于低矮处,便于孩子取放。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尊重孩子对角色和材料的选择,保护孩子游戏的积极性,赞赏孩子不同的观点,保证了孩子尽情地玩耍和游戏。
加拿大学前教育环境营造的是一种自然、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孩子们在稳定的情绪下发挥自己的潜能,积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体验。环境的营造、孩子的参与,无一不体现出环境和孩子的互动、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孩子的天真童稚处处可见。
另外,加拿大的园校具有自然优美、资源丰富的室外环境。
1、空间公用、资源共享——加拿大的园校都很宽敞,而且对活动场所的使用因地制宜、朴素自然,毫无夸张的感觉。园校均无大门围墙,可以享用周围的活动场地;校内有许多公共空间,如电脑室、图书室、体育室等,供孩子们轮流使用。走廊上的空间一是用孩子的作品予以装饰,体现出充满童趣的校园环境;二是作为班级、学校展示节假日、纪念日等主题活动内容的版块;三是作为孩子、家长与教师共同交流沟通的空间,以及家庭与班级、学校互动的空间,如家长橱窗、告示栏等。
2、面向社会,开放管理——让孩子与大自然、大社会接触是加拿大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有一系列为儿童制定的优惠政策,还为儿童修建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海洋动物园等设施,儿童还享有优先上车、登机等待遇,国家还规定儿童可以免费到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其所在社区的学前教育设施,也力求满足孩子们学习、活动、身体发展的需要。社区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在幼儿园以外的时间提供了直观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条件。加拿大高度重视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它不是通过口头说教,而是通过社会大环境的有力渗透。如大街中心矗立着一些著名英雄的塑像,二战纪念日开展义卖活动等。这一切易于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给孩子幼小心灵埋下了保卫家园、维护和平的种子。加拿大还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这不仅体现在城市中人们与鸽子、松鼠等小动物和谐相处,还表现在到处有孩子动手探索诸如“发现小鸟的秘密”等空间,激发孩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动力。
四、学前教育的师资
加拿大的教师不属于公务员,但教师职业是倍受人们尊重的职业之一。在加拿大中小学幼儿园当教师,首先必须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移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加拿大的教师培养是由师范院校来承担的,之后都由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及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来完成。其培养有两个模式,一是必须拥有“B.A+B.ED”(教育学学士)两个学位的“双学位模式”;二是职后人员想从教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关人员修完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相应的课程、实习,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还要经过省教师学院的审核、获得教师职业许可证才可从教。每5~7年,还要接受省教师学院从职业道德到从业水平两大方面的严格审核——因为教师学院的宗旨就是“代表公众利益”。加拿大教师的权益则由省教师工会来全力维护、或争取。
据安大略省教育部官员介绍,目前加拿大的教师在总量上供大于求(特别是小学教师和英语教师)。新毕业的拿到许可证的教师找工作往往很难,而且一般要从临时代课教师做起。为使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教师,省教育部投入了很多资金对其进行上岗培训。上岗培训模式类似于我国的“师徒结对子”——由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着一个新教师进行教学辅导、以及共同进行教学问题研究。
具体从加拿大幼儿教师来看,可爱的幼儿教师们对工作满腔热情、对孩子们充满爱心。
1、幼儿教师的聘用——加拿大幼儿园师资水平较高,公立幼儿园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4年),再参加1年教师专业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再持推荐信到省里登记。经过省、市、学校严格全面细致的考核,才能被聘用(1-2年为代课教师);蒙氏幼儿园的教师还需接受1年的蒙氏教育培训;担任2岁以下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还需经过半年的专门护理的培训(包括急救训练),方可录用。
2、幼儿教师的职责——加拿大幼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组织有利于激发孩子兴趣和智力发展、体能发展的学习环境;评估和报告孩子成长的情况。教师一般在教室里办公,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地进行学习、游戏活动。平时要依据省教育大纲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营造育人环境、与家长沟通。加拿大幼儿教师广泛注重阅读教学,关注孩子的发展,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五、学前教育的模式
正如前文所说,加拿大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通过为为适龄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我们不能因为要求孩子必须记住一些事实知识而剥夺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与执着。”为此,专家们提供了几种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模式:
一是从“选择中”学。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而不是别人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自主意识,知道了如何选择玩具、喜欢做什么,就算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也会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注重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兴趣,从而因势利导,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从“互动中”学。加拿大学前教育模式关注个体学习和合作性游戏,强调幼儿通过和环境互动、和教师互动来获取各种直接经验,进而再通过幼儿的探索使之得以发展。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光来理解周围的世界,并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是从“研究中“学。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专门成立儿童研究小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幼儿的好奇心来激发其探索欲望,让孩子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意志,鼓励孩子尝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力所不及时,才给以必要的帮助,教师和家长则采取积极的态度给孩子以足够的信心,如果孩子说错了、或做得不好,也是对孩子表现出理解尊重,并适当地表扬。总之,在加拿大,儿童在生命安全、体能发展、自主独立、心智健康、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和全社会的高度关爱,任何人不得有打骂孩子的行为。关爱儿童在加拿大蔚然成风,学校、幼儿园与家庭、与社区密切联系与合作,对孩子进行家园共育,孩子在天堂般的氛围中得以健康成长。
第四篇:写字教学管窥(本站推荐)
写字教学管窥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首歌,以为颇有深意:“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写字与做人关系之密切,古往今来,皆为人们所共识。正字亦能正人。在现代,硬笔字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无疑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的体现。而写好字的基础在小学,怎样在六年中给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确实是需下一番工夫的。近几年,我对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研究,虽未形成理论体系,也从中悟到了几点心得。
想让学生写好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在这方面,我想出了多种方法。比如:给学生经常欣赏好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产生钦羡的心理,从而产生写好字的愿望,并结合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的感人的书法故事,给学生以良好的文化熏陶。在讲述历史书法故事的时候,就渗透“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对写好硬笔字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我还经常给学生讲在现代社会中,写好一手漂亮的字的好处,并通过各项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我认为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以教师自身的扎实基本功吸引学生自觉效仿。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这时期的儿童向师性与模仿力最强,如能加以恰当引导,实在是省心省力,效果极佳。
在解决了兴趣问题以后,就是寻找好的教学方法了。
我先后潜心钻研了关于教育学、心理学、楷书书法的一些书籍,在理论上自己充实起来后,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步骤。首先,从笔画入手,为写字打下良好基础。有许多小学生的字的整体看起来结构还行,但仔细一看,笔画纤细如火柴杆,只是搭了个字架子而已,毫无美感。我从点、横、竖、钩、撇、捺、折、提入手,结合毛笔字中的笔画特点,创制了一套硬笔书法的笔画书写要领口诀,并在平时教学中反复提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成为习惯。比如斜点:起笔尖势如水滴,由轻而重要顿提。指出了斜点的书写过程及形态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多作示范,除了在板书中,还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厌其烦,反复讲练,甚而贯穿整个书法教学,要常讲不缀,严格要求。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在练习笔画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已受到了教育。由为数不多的笔画组成成千上万的中国汉字,而其中笔画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字里,有不同的搭配组合,或长短、或曲直、或粗细,变化反复无常,要想写好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需要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揣摩、用心总结,做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学生在习字,也在学做有心人。
第二,找到适当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年来采用了回宫格教学法。借着这次机会,我大力向学生推介回宫格,并展开了“读帖,找外延笔画;析字,找字形特点;临写,反复对照”的三步教学模式,从上面提及的笔画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回宫格教学法简单易学,学生容易上手,特别易于纠正学生在结字方面出现的种种毛病。虽然回宫格教学法并非我们创造,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此法纳入我们的硬笔书法教学中,也颇为相宜。运用此法,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字形结构,经过练写,便形成了挺拔、秀美、飘逸、自然的书体,但是我们并不强求学生千人一面,万人一体,都写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字,而是强调要不拘一格,做到字如其人。有的同学个性敦厚,写出的字自然就厚重、大方,有的同学个性活泼,写出的字也就轻快、灵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们的字千姿百态、各有所长、百花齐放,成绩颇为喜人。
第三,从书法术语入手,培养学生的“字感”。读书要有语感,写字也要有字感。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字,而不懂怎样写才叫美,那他就得不到进步。但要培养学生的字感,就需恰到好处地引入书法术语。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关于书法术语,那简直数不胜数,对于小学生,就要删繁就简。我先后在每周一次的书法讲座中教给了学生“天覆地载”、“点画呼应”、“笔断意连”、“收放开合”、“参差迎让”等书法小知识,并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让学生读帖之后说帖,写字之后评字,训练了学生的字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只要能注意教学语言不艰涩难懂,再结合大量字例,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现在我带的这个班,虽只一个学期多一点,学生已能通过观察识别自己与他人字的美丑以及原因了。比如,以前学生在书写时“口”字不易写好,在讲“收放开合”中我重点讲了此例,使学生明确知道上开下会的书写方式使“口”更加美观,以后在书写中也较好地改掉了以往的毛病。学书也学做人。有的独生子女同学左平日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凡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别人丑,感觉不到别人也有长处,自己也有缺点。在书法术语的教学中,我经常语重心长地渗透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对待别人要宽容、大度,要谦和有礼,要团结友爱。学书与做人就这样有机结合,我感到学生们真的从行为有了改变,这
些道理一但植入学生纯洁的心田,相信会给他们一生以良好影响。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也许,我们的书法教学不可能给学生这所有的重要影响,但若能做到其中几点,不也很值得吗?
第四,从部首入手,以点带面。中国汉字如此之多,教师不可能逐字讲解,好在汉字是方块字,有许多可归为一类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先从上下、左右、包围、独体四大结构类型讲起,又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几十种常见部首的写法及与整个字的搭配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尽快掌握了各种部首。在部首教学中,最容易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我们中国汉字是音义结合的语言,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各个部分之间的俯仰容让其实也渗透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左右结构的字,左偏旁宜左放右收,右偏旁宜左收右放,这样放在一起就很和谐美观,如果每个部分都张牙舞爪或相离甚远,就不美了。这也在无形中教育比较自私的独生子女,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结字成篇,提高能力。学生单写一个个字能写好,写成篇却未必能写整齐、谐调,我精心指导行款,并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写字的艺术性大大提高。至今我班已有多名学生在路局级和教育区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字内部要搭配合理,整篇中各个字更加要注意搭配,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疏密,均需合情合理,求得自然之美而不能刻板做作。这其中也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因材施教,不可只抓一头应着眼于培养全体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十个指头,各有长短。”我们也不可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写出比较高的水平,有一些学生因个体的原因,相对地与别人有差距,在此时,教师所着眼的主要应是抓好学生的端正、整洁的良好习惯,不管字写的是否漂亮,最起码应清楚、大方,实践证明,练好字能提高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能带动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我班有一个学生,原来成绩不佳,尤其是默字特差,在练字中,我看到她的进步,多加表扬与激励使她一跃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而正因为反复练字,默字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我经常说,字如其人,习字已成为学生全面提高的一个手段。
以上几点,是我在我校回宫格习字于德育结合的教研课题中的一个尝试,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五篇:外国养老管窥
外国养老管窥
从2010年上海的“柔性退休”,到今年下半年即将展开调研的“弹性退休”,延迟退休(以下简称“延退”)已开始一步步逼近我们。既然“延退”已成大势所趋,我们不妨期待着“延退”政策更人性化、更切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也期待着企业能在新政策的约束下,更合理、规范地处理好新老员工的劳动关系。
2012年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随后,各大门户网站的网络调查却显示,超九成网友表示不愿意推迟退休。人社部的“大势所趋”论在网络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那么,人社部提出的“延退”到底能否行得通呢?
1.谁赞成谁反对
在这一轮赞成与反对的浪潮中,赞成者高瞻远瞩,反对者旗帜鲜明。显而易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是最希望“延退”的。因为他们在职期间,工作压力不大,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甚至还有机会享受“三公”消费,搞点“灰色收入”,巴不得“永不退休”;国企老总和高管们也不想早早退休,因为只要不退休,就可以继续拿着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薪。
但是,对那些盼望赶紧熬到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度日的普通劳动者来说,对那些月工资只有一两千元的普通劳动者们来说,他们对“延退”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他们盼望着早日退休,能按时领取养老金,使本来很艰难的生活得到些许改善。
2.寿命延长就该延迟退休么
人社部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之一是“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并列举少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认为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也应提高退休年龄。那么,寿命延长就一定要推迟退休年龄吗?
其实,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把退休年龄定在65岁以上,大多数国家仍规定在60岁左右。例如,科威特为50岁;意大利57-65岁;希腊58-65岁;日本60岁;法国60岁;印度60岁;巴基斯坦60岁;越南男60岁,女55岁;俄罗斯男60岁,女55岁;白俄罗斯男60岁,女55岁;乌克兰男60岁,女55岁;乌兹别克斯坦男60岁,女55岁。
一些国家虽然法定退休年龄定得较高,但那是全民享有的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并非真实的退休年龄。因为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我们不同,他们是全民覆盖,穷人优先。他们的养老金分三种: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补贴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全民统一标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普通劳动者甚至是公务员,也不管过去缴没缴过养老保险,缴了多少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有资格领取统一标准的基本养老金,这就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老有所养”。一些国家所说的法定退休年龄实际上是领取全民基本养老金的年龄。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民基本养老金制度,所以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与这些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根本就不存在可比性。
补充养老金:根据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补充,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满足职工的个性化需要。补充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工龄、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及缴费额,职工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龄前退休,但领取的补充养老金就相应少些。我们常说的养老金其实是和国外的补充养老金属于同一性质。
补贴养老金:如果退休人员赡养的家庭成员多,则根据家庭财产、收入和负担情况,给予补贴,使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很多,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1
例如,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岁。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6岁。西班牙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1岁。英国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就是针对发放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在2012-2013财年,所有到了65岁的英国公民,都能领到每周107.45英镑的基本养老金。西班牙的65岁退休年龄为全额养老金年龄,即如果65岁退休时工龄满40年,养老金标准为退休前工资的97%。法律允许职工60岁退休,只是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会相应降低。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国高,却不分析这些国家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我们再看寿命。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3.3岁,世界排名第80位,仅高于非洲、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地区有限的几个国家,甚至连利比亚、叙利亚、越南、巴勒斯坦、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都不如。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73.3岁为2010年出生的婴儿的预期寿命,不是2010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一般来说,出生得越早,寿命越短,这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及劳动强度的减弱有关。再有,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婴儿出生率降低,这样,从婴儿到成年人口的成活率就相对提高了,预期寿命就会延长。所以,不应该只看预期寿命延长多少,还要看延长的原因。如果只考虑到婴儿出生率的下降对寿命延长的贡献,那成年人的实际寿命延长的岁数肯定要低于统计数字。
中国法定男性60周岁退休,女性职工5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限为13年。2010年日本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2岁,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限为23年,几乎是我们的两倍,即使日本把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他们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才与我们现在的相当。
工作年限不仅取决于退休年龄,还取决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发达国家大多读完大学或职业学校才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挪威12.6年,新西兰12.5年,美国12.4年,德国12.2年,澳大利亚12.0年,以色列11.9年,瑞典11.6年,韩国11.6年,加拿大为11.5年,日本11.5年,法国10.4年。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口占2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国仅为38.4%,而欧美不少国家达到了80%以上,捷克为99.8%,德国97.2%,美国89.7%,挪威为87.3%。
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66.1%。日本规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为22周岁,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45.7%。
从以上分析看,虽然我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了,但劳动时间仍占了人生的2/3,用于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只占1/3。而发达国家恰好与我们相反,他们一生的大半时间用在学习和休闲上,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寿命延长”作为“延退”的理由。
3.推迟退休或将降低幸福感
人社部还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了,理所当然应该推迟退休年龄,并称这是“大势所趋”。笔者不禁要问,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推迟退休、让人劳动的时间更长吗?
在人类初期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济处于原始状态,人们一天不劳作,就要一天饿肚子,根本不可能享受休闲。因此,人生下来能行走就要劳动,或猎取动物,或摘果子,一直劳作到死亡,根本就没有“退休”这个概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劳动收获量也渐渐增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一直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一直是各种社会形态发展的主旋律,当某种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时,这种生产关系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由此,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步。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就是要确保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让人的劳动时间不断缩短,让人的休闲时间不断延长,增进人分享劳动果实带来的幸福感。所以,评价一个社会发展没发展、人民幸福不幸福,完全可以用社会中劳动人民享受的休闲时间来量度,休闲时间长了,说明社会进步了,人民更幸福了,这比用GDP衡量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程度更靠谱。
德国1889颁布了《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案》,法案规定,工人工作时须缴纳养老保险,70岁时可以退休,领取养老年金。工业革命让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工人享受的休闲时间也随之延长,于是,从1916年起,德国把法定退休年龄降到了65岁,而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岁。
英国也是如此。1908年英国颁布的《养老金法案》规定,居住在英国的年满70岁的英国人,如果年收入不超过21.1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600英镑),就有资格每周领取养老金,单身老人为每周5先令(相当于今天的19英镑),夫妻老人为每周7先令6便士(相当于今天的29英镑)。法案颁布当年,就有569038人申请了养老金。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后来把退休年龄降到了65岁(女性为60岁),这也是全民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
工业革命后期至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际退休年龄基本上稳定在60岁左右,哪届政府也不敢轻易提出推迟退休。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竞选连任失败,这与他提出推迟退休年龄4个月不无关系,而他的竞选对手奥朗德的竞选纲领就是维持60岁退休不变,因此赢得了民心,入主爱丽舍宫。
德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历届政府同样不敢贸然提出推延退休年龄。默克尔政府有意调高退休年龄,但也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用12年的时间把退休年龄延长一年,即一年延长一个月;然后再用6年的时间把退休年龄延长一年,即一年延长两个月,到2030年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即使这样,还是遭到学者和工会的尖锐批评,认为这不但是变相缩减养老金,也会阻碍年轻人就业,挤压年轻人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德国到2030年能否执行67岁退休的政策还是个未知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创造出来的财富也不断增加,我们有能力缩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虽然没有缩短退休年龄,但每周的休息时间从过去的一天,延长到一天半,一直到现在的两天。但是,现在能够享受每周两天休息日的,基本上只限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以及部分外企和股份制企业职工,对大多数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来说,“一周双休”仍是一种奢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居民预期寿命却增长缓慢,多数劳动者的休闲时间也并无明显增加。夸张点说,我们的GDP是以牺牲百姓的健康和幸福换来的。1978年越南人口的预期寿命为53.0岁,至2010年增长到74.8岁,32年增长了21.8岁。而中国这32年的预期寿命从66.5岁增长到73.3岁,仅增长了6.8岁。
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都证明,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延长劳动时间,而恰恰相反,发展经济是为了解放劳动力,缩短劳动时间,让劳动者享受更多的休闲。
4.养老金亏空谁之错
人社部和一些体制内的研究机构还把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亏空作为推迟退休的理由。笔者认为,这才是提出推迟退休的本意,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入不敷出”了,将来的养老金支付存在风险。
中山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曾给相关决策部门撰写过一份研究报告,里面详尽指出了“延退”的利好。申曙光认为:“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从全国看,每年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笔者发现,鼓吹推迟退休年龄的人大部分都是不缴养老保险的人,因为推迟退休可以让他们自己获得更大的收益,而缴养老保险的人的利益却受到损失——这明显带有损人利己之嫌。
其实,这笔账不需要大学教授来算,有小学文化就可以自己算出,推迟5年退休,对企业职工来说,那就是多缴5年的养老保险,少领5年的养老金,百姓里外要吃10年的亏。
2012年6月19日《检查日报》发了题为《7省市清理发现7万多吃空饷者 1年消耗10亿左右》的文章,文章指出,全国到底有多少公职人员在“吃空饷”?每年吃掉纳税人多少钱?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从清理结果看,如果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至2万元计算,完成清理工作的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至14亿元。我们以一个省每年被“吃空饷”冒领1.5亿元算,中国政府财政每年就流失50亿元。现在不去设法填补漏洞,而是要向企业和在职职工要口粮,显然是“舍卒保车”之举。
根据人社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4月底,中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已达1717万余人,接近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一半。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全国事业单位职工总数至少为3434万人,这些人几乎都不缴养老保险。如果再加上政府公务员、军人等不缴养老保险的人,中国约有4700万这样的群体,而这些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一般都要超过企业退休职工。
再来算笔帐,养老保险企业缴纳工资的20%(上海市为22%),个人交纳工资的8%,合计就是28%。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而中国不缴养老保险的人的工资要高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我们按5万元算,一个人全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就是1.4万元,4700万不缴养老保险的人一年欠下的养老保险金就是6580亿元,而2011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漏网”的养老保险金占收缴养老保险金总额的39%。如果全国养老基金账户里一年加上这658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还会亏空吗?
所以,养老保险基金亏空的根本原因还是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是“双轨制”造成的亏空,因为有一群人一分钱的养老保险都不缴,却由政府财政和纳税人养活着,正如有关专家所讲:“养老金‘双轨制’是人吃人的制度。”
日本“养老产业”的培育之路
在日本,养老已发展成了极具活力和市场前景的巨大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之大实难预估。日本的养老产业已开始抢占中国养老市场。快速老龄化的中国,今后如何养老,将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德摩克里斯之剑。日本养老产业的培育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在此基础上,如何结合自身国情,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养老之路来,恐怕已是当务之急。
对任何社会而言,养老都是沉重的负担。但正所谓“危中有机”,正遭遇全球第一波老龄化浪潮冲击的日本,已将养老发展成了极具活力和市场前景的巨大产业,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之大实难预估。
笔者就日企今后在华发展前景询问过多位日本政商界名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汽车、家电等传统制造业或许将日薄西山,但在环保节能以及养老等领域,可大有作为”。
日本生命保险基础研究所预测称,中国2040年的老龄化率(注: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将超过21.8%,接近日本2011年的水平。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届时仅老人护理市场规模就达100万亿日元,远超过日本。
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开发仍进展缓慢,整个养老产业则被称仍处于“沉睡”阶段。在如此庞大的老年需求,及潜在商机的吸引下,日本企业已开始悄无声息地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试水、探路(详见拙文《日本护理企业抢占中国养老市场》)。
何为“养老产业”
在日本,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顾名思义,“养老事业”主要指由政府主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整体上是非营利性的。日本为此还颁布了众多法律来确保其公平、公正。
与之相对,“养老产业”则多为民间资本经营的面向老年人的营利性事业。在日本,“养老产业”主要分为六大块:老年住宅(收费型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昼夜看护服务旅馆等)、老年金融(终身险、看护险、特殊医疗保险、养老金代管等)、家政服务(家务、保健护理、登门洗澡等)、福利器械用品(疗养床、轮椅、拐杖、多功能便池等)、文化生活服务(老人旅行、老人大学、体健等)、其他(老人生活用品开发、销售)。
总体而言,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带动效应。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拉动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老龄人群服务需求的增长。
不管是“养老事业”,还是“养老产业”,其最大的课题仍是护理问题。日本在1997年12月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从2000年4月起实行“护理保险制度”。护理服务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两大类。仅居家护理服务的种类就多达14种。
护理保险的实施,让日本利用护理服务的人数骤增。企业、医疗机构,农业协会、NPO等各主体的参与,也使得日本护理市场在竞争中不断扩大。据统计,日本护理产业吸收的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社保领域,仅家庭护理员就已达到40万,将在护理设施工作的人计算在内的话,护理从业者将超过100万,这一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员工数。
“养老产业”何以兴起
目前,日本方面盯准的主要是以中国先富阶层为对象的高端养老市场。整体上尚蹒跚学步的中国养老产业应如何拓展,养老产业模式应如何构建,都还很不明朗。
反观日本,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1950年制定的《生活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最低保障等理念。据此,日本政府遍设养老院,重点救济无依无靠的贫困老人。1958、1959年又相继出台《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确保养老、医疗实现全民覆盖。这些举措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安定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意味着日本的社会保障从救助走向保险(详见拙文《日本通往“最适宜养老国家”之路》)。
1963年,日本制定颁布《老年人福利法》,这是“福利六法”体制(注:指“儿童福利法”、“身体障碍者福利法”、“生活保护法”、“精神障碍者福利法”、“老年人福利法”、“母子及寡妇福利法”)的第五部法律,也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一项法律,被誉为“老年人宪章”。
这一法律确立了日本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其提出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尊敬老年人”、“促进老年人自觉”、“确保老年人社会参与机会”,并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有增进老年人福利的责任。
经过这一系列的积累铺垫,1970年代,日本的养老产业开始兴起。在当时,整个日本社会开始走向老龄化。仅靠“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于是民间资本被鼓励参与养老领域。
1974年,日本厚生省(注:现厚生劳动省)公布“收费养老院设置运营指导方针”,对养老机构的属性、设施标准、人员配置、服务标准和优惠贷款制度等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养老机构每年都需向相应的政府部门提交报告,接受其行政指导和监督。
这一规范的提出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仍然未能有效地杜绝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市场混乱,当时的日本一度出现养老机构乱立、养老产品乱开发的局面。
为此,1980年代,日本政府不得不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开始导入“银色标志”制度,成立由消费者和厂商代表及学者等组成的“银色标志认证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老龄产品和服务及其厂商进行认证,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
到了1988年,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更加旺盛。为此,日本政府对社会福利及医疗事业团体法进行大幅修改,为民间兴建或经营具有医疗、看护功能的福利设施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给予税收优惠。市场需求旺盛,加上政府的此些举措,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
1994年,日本的老龄化率超过14%,正式迎来所谓的“老龄社会”。同年3月,日本老年社会福利展望恳谈会发表《21世纪福利展望》,提出应建立“尊重老人意愿的以自立为目的的利用型体系”。同年12月,日本政府出台影响很大的“新黄金计划”,即新的《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这一“10年战略”主要包括充实地区服务、支援老年人自立、综合实施痴呆症老年人对策、促进社会参与等内容。
同时,以护理社会化为目标,1997年制定《护理保险法》,第一条即规定:“随着年龄增加,身心变化带来的疾病需要护理,„„制定护理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保健医疗水平,增进社会福利”。
1999年12月,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注:现财务省)、自治省又共同制定《今后5年老年人保健福利政策的方向》,被誉为是“黄金计划21”。这一基本方针规定:要建设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形象;维护老年人尊严;支援自立;建设互助地区社会;提供利用者满意服务等。
至此,日本的养老产业基本上蓬勃发展了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日本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日本的养老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已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即便如此,日本的“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也仍然处于无法完全满足养老需求的状态。就拿最基本的老年人专门护理人才——“介护士”而言,一般都必须修完13门必修课,并通过介护士统考后才能拿到资格证,然后在统一法律规范下持证上岗,但目前约50万名介护士,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介护士匮乏正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过,与之相比,中国的养老不论是法律建设,还是政府及民间资本的参入方面,都严重滞后。按照目前的应对节奏,根本无法迎接快速老龄化的挑战。未来如何养老,将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德摩克里斯之剑。在借鉴日本等国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结合自身国情,尽快探索出中国的养老之路,恐怕已成中国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