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13: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时目标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时目标的作用》。

第一篇:课时目标的作用

课时目标的作用

课堂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在短短40分钟内,什么都落实、什么都突出,这是不现实的,因此要确定课时的核心目标。所谓核心价值目标,是指在这一课时中最可实现、而且只能在这一课时实现的目标。课时目标的确定过程是构建教学框架结构的过程,而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对课时目标不断分解细化的过程。课时核心目标一旦确定,就是合理选择学习材料。教学设计的核心就是用一个思想去统率一组材料,选材的原则有:与目标相关、有挑战性、有趣好玩、简洁,易操作,等。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好东西都放在同一节课里。

朱乐平老师在相关的文章中,讲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评价时,也指出:不要对一节数学课求全责备。对于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一方面要认识到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目标,是通过一节一节课的教学,一个一个单元的教学,一个一个知识领域的教学,一个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组合起来完成的。另一方面,每一节课都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即每一节课是对整体目标的达成做出某一方面的贡献。在涉及到一节课时,可能会在教学目标上有所侧重,这节课可能会更强调过程,强调经历,强调体验,这样的课常常是探索性比较强的课。而另一些课,可能在目标上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练习与巩固,或者是更注重学习某种数学的思想、方法。但从总体上说,学生的“营养均衡”,这就达到了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用来阐述目标的动词是两大类:一类是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目标的动词,另一类是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这两类动词着手,我们可以把课分成两类:一类更侧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另一类则更侧重过程性目标的实现。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更侧重”,事实上,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过程目标两个方面。这两类目标从理论上说是辩证统一的,在一个单元或更长的一个教学时间内也是没有冲突的。但在一节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会有矛盾。因此,我们在考虑课时目标时可以有“更侧重”,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两类目标实现得都不够好的现象。朱乐平老师的这些观点,在全省数学教研员会议上也作了强调。

讲座结束后有一名学员向王老师提问:在《烙饼的策略》一课中,王老师设定课时目标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统筹思想的渗透,即“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花时间最省”。那么如何看待关于烙饼的最省时间的规律方法的教学呢?

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对课标的多元理解,造成教师对课时目标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考,都能对自己的设计自圆其说,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根本的、最必要的课时目标呢?当然,可以拿专家的意见做权威,但身边没有专家或者对专家意见有存疑时,谁是权威?这时,教师会如何把握课时目标的价值取向?

提问的教师实际上提出了自己对确定核心价值取向的态度:考虑现实性。以《烙饼的策略》为例,烙饼问题的最省时间的计算方法属于知识技能目标,是考查的基本内容,在设定课时目标应该考虑到。在提问教师的眼中,王老师在该课确定的核心价值取向则可能理想的成分多一点。我的看法是两者都很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一堂课的时间资源是最宝贵的,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朱乐平老师的观点恰恰就解决了这个认识问题。(朱乐平名师工作站学员朱志敏 严佩红)

如:“平均分”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平均分的本义;“烙饼的策略”的核心目标是统筹思想的渗透——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花时间最省等等。

第二篇:《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会写“那、到、着、力”2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文 1.彩虹简笔画。

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2.出示第1自然段。(1)引读。

(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词语“一座房子”“一座桥”,掌握“座”的量词用法。(3)引导学生理解“这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不出现“彩虹”同样可以把事物说清楚,说具体。(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雨停“了”,轻声。“美丽的桥”,词语连读。

二、揭示课题,认读生字 1.板题、读题。2.指导生字“虹”。(1)读准字音。“虹”,后鼻音,第二声。

(2)记住字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3)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虫字旁: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文中的小姑娘“我”。

“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小朋友们自己看一看,读一读。

2.提出初读要求。

(1)把字读正确,不会读的请拼音帮助你。

(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3.整体感知。

“我”把这些奇妙的想法都跟谁说了? 4.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1)教师追问:谁愿意当“我”来问一问呢?抽三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第1自然段集体朗读。

(2)朗读时,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5.发现难点,复习回顾。(1)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特别长又难读的句子,其实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长句子。请学生朗读《端午粽》中学过的长句子。(2)出示长句子,学生朗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一)练长句,读通读懂 1.出示一个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1)引读短语: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2)读出问的语气。

2.出示长句子。“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1)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

(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

(4)反馈交流,发现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5)“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指导学生关注“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6)“不是我在下雨吗?”读出问句的语气。(7)情境中朗读。

设计意图:用“小步子”的方法,先读准生字和词语,再读通每一个部分,最后把各个部分连起来,长句也就不难了。3.出示第二个长句子。“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1)标出难读的词语:挑水、高兴。

(2)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一个听,是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3)反馈交流,抽几对同桌一个读,一个评价。

(4)情境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4.出示第2自然段。

把三个问句连起来读,读通句子,读出分句间的停顿,读好问句。5.小结发现。

“我”的想法多奇妙,提着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这样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了。

引导学生关注“提、洒、挑、浇”几个动词很有特点:(1)左右结构。

(2)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浇水。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语,指导识记生字和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规律分类记忆。

五、观察生字,书写指导

(一)出示生字“到、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1.指导学生先从三方面观察“到”。

(1)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窄右宽。(2)关键笔画标成红色,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关注“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短竖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一点”。(3)观察整个字是否在田字格的中间,写得是否端正,2.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3.反馈书写,让学生按照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4.再写一个,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二)观察“那”

1.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三个方面说说该如何书写。2.教师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发现,示范书写。3.学生描红一个,书写一个。4.同桌相互评价。

5.根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

六、课堂小结 “我”是个很会想象的小姑娘。“我”想,有一天可以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不是在下雨了吗?她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咱们下节课接着看。

第三篇: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

我们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写教学目标感到有些茫然,不知究竟如何去写。有时写出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目标不明、目标过大、目标过高、目标过偏等问题。要想写好教学目标必须先搞清一下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分哪几部分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有机体。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在搞清以上三点以后,再来谈谈怎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以往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总是分成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渗透什么思想?通过这两次刘教授的指点我对目标的确定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过程目标(3)情感态度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确定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切不可大而空。要具体到每个环节中来确定。要有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这些目标。以往我们制定的目标如:培养空间观念,如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模型化思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等等,并没有错,但是这些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那么我们在制定一节课的目标时,就要更加具体化,如空间想象能力,你在哪些地方,怎样培养的。是不是想像一下就是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还是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概括出了几点目标设计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全面与简洁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前两者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认为,设计上位目标如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全面,而课时教学目标只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可以了;也有人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只要描述双基目标就可以了”,认为“情感目标其实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他目标之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刘家宏,2005)。这些意见虽然片面偏激,但是有两点意见是可取的: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养成仔细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体验统计图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等,其中基本目标为初步认识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结果的描述,更要重视这些结果形成过程的描述,使用形成、养成、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体的整合,由静态走向动态与静态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三、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和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准确,目标的描述一般也要采用行为描述,并使用能够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指出、比较等。但是,在研制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目标的行为描述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以下不足:(1)有些范畴(如情感、态度、审美、人格)的目标,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是很困难的;(2)行为目标也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目标。如“掌握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等目标,改为行为描述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清楚的。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目标的心理描述。心理描述通常使用一些能愿感官动词,如愿意、乐于、欣赏、了解等,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和完备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使目标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都得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描述相结合的思路。

关于目标的描述技术,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布卢姆、克拉斯霍等外国专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成果(如行为目标的ABcD表示法),这里就不赘述。但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改变采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目标陈述模式,采用“学生能„„”“学生具有„„”等表述方法,清楚地表明学生是目标实施的行为主体;当行为主体省略不写出时,从上下文要能看出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描述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要准确。例如,《标准》将知识技能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等级层次,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正确领会各层次目标的意义和要求,设计偏高或偏低层次的目标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是指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保证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分析”的要领即可。例如,制定“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它所属的内容(空间与图形),知道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或课标中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分析,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从过程方法能力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从情感态度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探究经验和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教学目标:“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获得数学探究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操作实践能力。”这种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设计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叙述简洁,前后连贯,有效解决了目标片面冗长、前后脱节等问题。

第四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

二、古诗引路,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师过渡:说到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大家是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

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势?

(2)指名交流。(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练

泻下来)(泻:很快地流)

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3)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指名读句子。

(5)现在我们一起看书中的插图,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

(6)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5、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微风拂过

盖过

喧嚣。)(学生交流感受:水声大)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2)指导朗读。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了它那无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的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倾吐胸中之感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触。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拓展训练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 黄果树瀑布的美。(出示幻灯片15——21)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 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出示幻灯片23)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出示幻灯片24)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 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出示幻灯片25)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出示幻灯片

26、)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出示幻灯片27)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 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学生浏览全文)(出示幻灯片28)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出示幻灯片29)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形态

17、黄果树瀑布

声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请问有同学到过黄果树瀑布吗?

4、交流黄果树瀑布资料。

5、看瀑布视频。

二、找中心句

1、浏览课文,从课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突出“真是”。理解“杰作”

三、理解课文。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陈为“大自然的杰作?”现在让我们走进黄果树瀑布景区,在景区内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怎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

2、师生交流

师:你听到了什么?板书:“声音”。看到了什么?板书“形态”。

师: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一)、瀑布的声音: 预案

(一):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哗哗”的水声起先是怎样过来的?(飘)最后又是怎样过来的?“飘”是怎样的声音,为什么不用“传‘?体会到声音是由远而近?从那个词看出?(渐进渐远)

2、声音“飘“来时像什么?”涌‘来时又像什么?

3、这段话把瀑布比作了()和()。

4、“从远处飘来”和“像潮水般”的声音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

6、此刻,天地间除了水声,你还能听得到其他什么吗?

预案

(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千万家)“千 万架”真的是一千万架吗?

2、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这句话又把瀑布比作了什么?

4、同样是“哗哗”一词,又该怎样读?应抓住哪些重点词?

预案

(三)(过渡;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2、同一瀑布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不一样?

3、放瀑布生视频。

4、指导朗读。

5、生共读有关瀑布声的句子。

6、听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瀑布的形态 预案

(一):

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把瀑布比作了什么?

2、“宽幅白练”中的“白练”指的是什么?写出了瀑布怎样的特点?(宽)

3、抓住重点词“折为三叠”和“宽幅白练”理解瀑布的宽。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预案:

(二)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师问: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指什么?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银雨洒金街”是怎样的景象?)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洒金街”的境界。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图片。

(5)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6)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三)体会作者的感受。

1快速默读第5、6、7自然段。(板书:舒服)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乐池、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

(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地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2)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3)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你读懂了什么?(挟:夹在胳膊下,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充满了活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5、体起立,齐读这一自然段

5、总结: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充满活力,让人心胸开阔。作者被沉醉了,我们也沉醉了,与黄果树瀑布已经融为一体了。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会沉醉。

四、离开瀑布,感悟壮观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5、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6、播放宋祖英的歌曲《黄果树瀑布》。

五、拓展

1、出示:黄果树瀑布现在“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图片。

2、造成黄果树瀑布现在的原因。

3、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小练笔:用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仿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内容优美的课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 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特点,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三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成功之处: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声响、形态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时,缺少了媒体资源,觉得缺少美感。

第五篇:23 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感受祖国是个很大的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儿童都是祖国的娃娃。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祖国是个很大的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儿童都是祖国的娃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23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清楚老师写“家”字的笔顺。

2.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谁来说说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

师: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家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都很幸福。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里几个小朋友的家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翻

开书94页。

二 初读课文,熟读词语。为了把课文读好,我们必须先把词语读准确。(出示课件)

我会读:砌墙

新疆

家庭

丰衣足食

新袍

小朋友们

姑娘

孩子

竹子

小满达

小帕夏

小扎西

小罕玉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傣族

2这些词语都藏在课文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里写了那几个小朋友的家?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听学生回答板书:蒙古族

维吾尔族

藏族

傣族)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诗歌第二~五节。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小朋友的家美吗?如果让你选,你最想去谁家做客?为什么?

(1)同学们,课文里小朋友的家美吗?你们最想去谁家做客?

1.学生A:我最想去小满达家做客,因为我喜欢他家的蒙古包。学生B:我喜欢他家的奶茶

师 :那请你读出你对小满达家的喜欢吧。(出示课件:第二节诗)

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老师从你的读中听出了你对蒙古包和奶茶的 喜欢,你把这两个词语读得特别响亮。学生C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老师从你的读中听出了音乐般的韵律美,在诗歌中这就叫做节奏。我们还应该读出诗歌的节奏美。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师:想不想去小满达家看一看?(出示课件:草原上的蒙古包图片)蒙古包美吗?那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读第二节。

2.学生D:我最想去维吾尔族姑娘小帕夏家做客,因为我喜欢她家的葡萄架。

学生F:我喜欢她家的土拱房子。

师 :为什么喜欢她家的土拱房子?为什么喜欢她家的葡萄架。(因 为土拱房子真凉爽,葡萄架上会结葡萄。)大家想像一下:葡萄架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葡萄?练习说话。谁来读出你对小帕夏家的喜欢?(出示课件:第三节诗)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学生读。

师:读得不错。想不想去小帕夏家看看?(出示课件:土拱房子和葡萄架图片)同学们喜欢她家吗?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学生A:我最想去小扎西家做客,因为我喜欢他家搬进新家穿新袍。师:小扎西搬进新家穿新袍,心情会怎样?(高兴。)那请你读出小扎西高兴的心情吧。学生读。(出示课件:第四节诗)

师:你还喜欢他家别的什么吗?(石头砌的平顶房子)我们去他家看看吧。(出示课件:平顶房子和小扎西爷爷给客人献哈达图片)学生B:我最想去小罕玉家做客,因为我喜欢她家的竹楼。

学生C:我喜欢她家的竹笛。

师:请你读出竹楼的美丽,读出你对竹笛的喜欢。(出示课件:第五节诗)学生

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我好像看见了竹楼的美丽,也好像听见了悠

扬的笛声。(出示课件:竹楼,小罕玉吹竹笛,跳孔雀舞,傣族人过泼水节图片)

师:你们在小罕玉家做客,你还舍得走吗?(舍不得,那再美美的读读第五节诗)

(二)学习第一节,第六节。

刚刚同学们去了四个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相同吗?(不同)可他们都生活得怎样?(丰衣足食)请同学齐读第一节。这是他们的小家庭,你们可知道各族儿童有一个共同的大家庭,那就是什么?(祖国)完成板书

三 小结:其实,到哪儿都一样,到哪一家都很美,因为我们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大的家,56个民族的儿童都是祖国的娃娃。有一首歌就是这样歌唱的,你们想不想听?(播放音乐《爱我中华》)还想不想边听音乐边去祖国的大家庭里看一看?(出示课件:a蒙古族人喜欢骑马,射箭,摔跤的图片;b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老人家;c羌族的碉楼,羌笛;d侗族的鼓楼图片)师解说。

四 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这么美,大家的生活这么幸福,许多外国人都想到小满达,小帕夏,小扎西,小罕玉家做客呢。请同学们来当他们的导游吧。师示范:假如我是小满达,我会这样给客人导游(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蒙古族朋友小满达,蒙古包里安下家,毛毡墙壁圆屋顶,全家围坐喝奶茶。)

请学生模仿老师给外国朋友做小导游。

下载课时目标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时目标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冠县清华园卢心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目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1

    目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作用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主讲的的是目标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呢,可谓是与我们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一个人若没有目标,将......

    中学生校园礼仪读本简介、目标、课时安排

    中学生校园礼仪读本简介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人民的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学校学生的文明礼仪可以......

    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思考

    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品德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品德教学具有实效,就必须准确定位品德教学......

    目标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讯纳创业项目网 http://cy.xunna.net 目标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

    课程名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推荐五篇)

    课程名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刘晓菊(秦皇岛市卢龙县中学 )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 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思考

    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思考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