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4 13: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

第一篇: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家为了给予有别于本国关境内一般地区的特殊政策,而采取特别的措施进行监管的区域。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港区。近年来,随着**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和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些特殊区域在服务相关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管理难点。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我们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征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目前**特殊监管区域总体情况

1.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成立了张家港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两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昆山、工业园区、高新区、常熟、吴中、吴江6个出口加工区。2007年底工业园区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合并组成综合保税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叠加了保税物流功能,吴江出口加工区正在申请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太仓正在申请设立入仓即予退税的出口监管仓库。可以说,在全国很难找出云集了如此多的特殊监管区域的城市。

2.招商情况良好,土地使用效率较高。这些大型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进驻,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出口货物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大量的业务需求,拉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昆山、高新区这些设立较早的特殊监管区域,招商情况和土地利用率良好。

3.业务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

二、特殊监管区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殊监管区域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增强了吸引投资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成为联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同时,在带动周边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度,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设立特殊监管区域,旨在规范加工贸易的管理,将现行“漫山放羊式”的加工贸易改为“圈养式”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集约化程度,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2.延伸补全产业链,促进了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越发突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生产和采购基地放在**。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一个“零库存、高弹性”的运作平台,以便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特殊监管区域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3.对区外的相关进出口企业产生了辐射和示范效应。特殊监管区域由于具备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因此辐射效应十分明显。批次,为中心、园区乃至**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三、现阶段**特殊监管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殊监管区域综合效益偏低。**作为进出口大市、加工贸易大市,设立一些特殊监管区域,以实现加工贸易企业集中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昆山、工业园区、高新区特殊监管区域业务量的飞速增长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设立特殊监管区域毕竟是一种税收的让渡,**高度外向的宏观经济结构并不具有很强的简单复制性。因此,过多的设立特殊监管区域,不仅建设运营成本高、税收代价大,而且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事实上,**也存在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不平衡、功能单

一、政策不配套、综合效益偏低、招商竞争激烈等问题。昆山、园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态势相对较好,而去年新设的常熟、吴中、吴江三个出口加工区业务量较小,吴江出口加工区使用的土地面积仅占规划面积的十分之一。

2.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我国,特殊监管区域仍属于新生事务,各地区、各部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出于谨慎性考虑,对一些特殊业务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些限制性规定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了。一是维修业务税负不公。区内企业不允许开展修理、翻新、拆卸等业务,区外企业为区内企业提供设备维修服务,通过主管海关备案进行,但是尚不能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退税联,这就意味者将视同内销业务进行征税。二是招商引资厚此薄彼。特别是生产和流通尚未紧密结合的贸易企业,几乎与特殊监管区域“绝缘”。因为政府在招商时,往往倾向于出口导向型生产企业,而对流通企业并不欢迎。目前**尽管已拥有三个物流(仓储)企业进驻园区出口加工区,但是还没有直接从事流通贸易的企业,这也成为特殊监管区域一个共同的缺憾。

3.各部门管理制度缺乏有机衔接。在实际出口业务中,海关侧重于监管货物的实际状态,而税务部门还需掌握所有权的转移情况。因此,各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业务政策缺乏有效的衔接,影响了监管区域的实际效能。归纳起来,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税区管理上,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的货物,海关在操作上一般

作为销售企业的出口业务,可以进行报关,且可以使用进料加工手册等作结转,但一般不签发出口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因此,海关认定区外企业销售至保税区的货物就视同出口;而税务机关只有在货物实际离开保税区到境外后才认可货物出口。二是海关的出口加工区监管办法中只提到了对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视同出口,而税务机关要求入区的货物必须是销售给区内企业的,区外企业才能凭相关单证办理出口退税。三是保税物流中心(b型),海关对运入中心的货物视同出口,而出口退税政策中则明确了享受出口退税的仅是销售给境外企业或物流中心内企业而运入中心的货物。四是去年底以来,国务院批准在工业园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7个出口加工区进行功能叠加的试点,而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及时针对试点工作,出台调整相应的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办法。

4.税务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目前,保税物流中心(b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各有一套税收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各地税务机关实际掌握的政策宽严不一;退(免)税方面貌似雷同却又有细微差别,企业很难准确把握,容易诱发税企矛盾。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只有货物从区外进入区内的“出口”信息,而且通常只有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入区信息;一线(区内和境外之间)进出口信息、二线(区内和区外之间)进口信息、以及货物在区内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的流转信息、区内企业手册结案信息等等,都无法掌握。因此,依靠现在出口退税申报提供的单证以及电子信息,很难全面反映出交易状况。对开票方向、货物流向、资金结算等事项,都要依靠深入细致地人工审核。不仅工作量巨大、效率低下,而且存在相当大的退税执法风险。

5.退税管理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由于税务部门与海关在直接进出口业务管理上存在很大区别,因而给退税管理增加了难度。一是货物实际入区时间与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不符。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分批送货集中报关现象比较普遍,报关单上“出口退税日期”滞后严重,在退税率多次下调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吃亏,纷纷要求海关更正“出口日期”,或者要求按照货物实际入区时间计算退税,税务机关显得比较被动。二是出口报关单上的错误信息较多,改单时间长,造成企业办理延期申报的情况多,相应增加了退税管理的业务量。

四、整合特殊监管区域功能的建议

作为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物流中心目前分别享受着不同的优惠政策,政策资源难以共享,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分散了监管人力,增加了管理成本。为保证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和管理资源,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有效降低监管风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推动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在更高起点上重新定位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特殊监管区域规范有序运行。

1.科学评估现有区域运行效能。特殊监管区域已经运作多年,但尚没有一套涵盖环保、能耗、税收、就业、国际收支、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对区域的运行效能作出全面评价,因此制约了今后的规划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现有的特殊监管区域不仅占用了较多的耕地资源(每个出口加工区的占地面积近3平方公里),各区域的初始建设投资动辄数亿元,而且每年管理机构的行政开支和国内税收让渡更是庞大。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审视一下这些投入对于宏观经济产生了多少积极作用,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目前,各地设立特殊监管区域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先圈地围网,然后招商和上级验收,很容易造成设区的盲目性和土地资源的闲置。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设定一些刚性指标,如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比重、产业分布状况等等,达不到指标的地区,一律禁止圈地,使特殊监管区域布局于进出口金额大、加工贸易比重高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指导政策的地区。

2.拓展叠加功能,推进互动发展。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发展、依法行政、经济效能、科学管理、改革创新、整合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模式创新、功能整合、政策叠加,使现有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区位优势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能,实现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使其成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国际物流的集散区、服务外包的承接区。一是功能的整合,使各类特殊监管区域都基本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二是政策的整合,统一各类特殊监管区的税收政策,包括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等。三是监管模式的整合,统一海关监管模式操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降低管理的风险,提高管理效能。四是资源的整合,将目前分布在各类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网点上的人力物力资源合并重组、科学配置,解决监管资源总体上相对不足的问题。通过功能整合,使各类特殊监管区基本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克服特殊监管区产业链和供应链脱节的缺陷,为吸引更多的物流和加工制造企业、国内外大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入区经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理顺管理职责,避免交叉重叠。在海关总署牵头草拟的整合特殊监管区域指导意见中,赋予区内企业自主贸易权和分销权,不再认为整合后的特殊监管区域为“境内关外”地区,这给了区内企业更大的经营空间,有利于区域的发展。但是,应明确区内企业就是境内企业,区内区外的货物和劳务交易依然属于境内交易,适用增值税、消费税暂行条例,由税务机关征、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区内企业与境外外商之间的货物和劳务交易继续按照现行规定,由海关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内税源向海关税源转化,改变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分配格局。

4.加强信息沟通,实现深度融合。目前,对进入保税区(自由区)的货物事实上存在入区、出区和库内三重监管,造成了手续繁琐和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此,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 在管理手段上依托“电子口岸”信息平台, 对特殊区域实行联网监管,共享管理信息资源, 从而构筑起政府部门间的执法互助体系。在具体业务的操作上,各部门应在一个总体原则下,分别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避免产生矛盾而使企业无所适从。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尽快实现商务、海关、税务、外汇、检验检疫等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加快与h2000系统相接轨、与电子口岸相衔接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高效监管体系,真正实行电子账册和联网管理。

第二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通关模式

1、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产业格局中发挥了先导、辐射、拉动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全国特殊监管区域已经有5大类80多家,实现进出口总值2562多亿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

2、普通通关模式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海关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监管模式,由监管车辆将货物运离或运至口岸海关并实际进区或离境。(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按照389号令及相关文件规定,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的货物进出应在加工区完成报关,从加工区以一般贸易等方式进口货物均需在加工区完成报关征税手续。

3、区域通关模式

2006年8月总署下发的《海关总署关于印发〈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署监发〔2006〕379号)规定,“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守法水平较高的A类企业,在其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选择向其属地海关申报,并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文件规定,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中心)、保税仓库的进出口货物,暂不适用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

二、现有通关模式对区域发展和区内企业的影响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

因为现有规定要求特殊区域与口岸间货物往来需要按照转关运输监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经多个海关中转的转关运输办理手续也十分不便。

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 内地企业从口岸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货物,往往需要派人或委托口岸代理保关,不仅单证往来频繁不便,也不利于将企业属地化管理。

三、保税监管改革的通关模式

1、《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新思路

2007年月,总署下发了《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2007年修订),方案中要求逐步建立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新机制。要建立涵盖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监管体系的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机制,沟通保税货物的“进、出、转、存”各个监管环节,实现对保税货物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到位。一是按照既要最大限度便利货物保税状态下的流转,又要确保实际监管到位的管理目标,重新梳理、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全面整合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之间、特殊区域与保税场所之间、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内外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进出口、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等管理方式,从制度上统一规范保税货物的流转管理;二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用于明确和规范收发货人法律关系及责任的“保税货物大账册”,同时建立用于监控承运人行为的“运输工具点对点交互网络”,形成一个在所有区域、场所、企业以及口岸现场之间均能实现便捷运行和有效监管的保税货物大流通监管系统,并逐步取代现行的“转关运输系统”;三是对于从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起运的进出口货物,参照“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以及“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方式办理相关通关手续,建立保税物流监管网点与口岸通关监管网点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顺畅口岸与区域、场所之间的流转。

2、特殊区域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模式探讨(1)进口

口岸→特殊区域

按照《保税监管改革实施方案》的创新思路,区内企业是属于海关围网管理,诚信度和守法程度高,在两地海关加强联系,确保监管的前提下,两点之间可不采用监管车运输,最终实现“特殊区域报关、口岸验放、企业自运、卡口入区”。特殊区域→境内其他地区

对从特殊区域提取货物的情况,海关也应允许企业在属地报关,特殊区域在卡口通过风险分析进行选择查验,这样既可以实现海关对属地企业的全面管理,也可减少特殊区域通关压力。(2)出口

特殊区域→境外

按照《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操作规程(试行)》规定,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运抵口岸并取得出口口岸订舱数据后,才可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录入《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向属地海关进行申报。而加工区实行卡口管理,要求货物出卡口时向海关申报,故由出口加工区通过口岸出口的货物暂无法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三)特殊区域间货物互相流转 特殊区域→特殊区域 目前,《海关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正在起草过程中,办法出台前,对特殊区域间的货物流转,可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参照执行。

比如:加工区之间货物的往来,要求由收、发货物双方联名向转出区主管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核准后,按照转关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加工区之间往来的货物不能按照转关运输办理的,转入区主管海关应向收货企业收取货物等值的担保金。转关运输和向海关缴纳风险担保金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和资金压力,而且,转入转出方企业都在海关围网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内,主观违规的风险较小,在加上货物实行入出特殊区域的卡口管理,货物的收、发监控是有保障的。所以,对此类货物实行“特殊区域报关、企业自运、卡口入区”是可行的。

四、对特殊区域适用新模式的风险评估

1、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是海关管理制度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区域通关风险特征的同时,对物流监管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努力实现高效运作和有效监管。通过风险信息、物流信息与相关业务信息的有机融合,对物流实施全过程的监控。通过物流监控“前”、“中”、“后”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货物的实际监管。

2、风险评估

运输风险:极少数蓄意走私的企业可能无海关监管的运输途中掉包货物或飞料。

查验风险:申报地与查验地相隔遥远,选查指令的下达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分析,可能造成货物品名、数量不符等风险发生。违规情况处理的风险:口岸海关在查验过程中发现的走私违规情事,要求由口岸海关负责移交处理,需属地海关协助调查的,属地海关应该积极予以配合。实际工作中,因为申报地海关海关与查验地海关属不同关区,资料的调取、情况的核实、走私违规性质的认定可能脱节,可能造成违规处理不及时等风险。

联系配合脱节风险:如对大宗散货、取样送检以及报关单的删除、修改、删单重报等管理的实施细则,要求由区域内相关直属海关依据总署的有关业务规范共同协商制定,两地海关的配合如果出现疏漏,势必造成货物提取或发运不及时等风险。

五、解决方案

1、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两地海关签定严密的联系配合办法,通过制度的健全从源头上避免程序上的风险发生。

2、加强风险预警分析。加强对重点商品的选查风险分析,科学合理的下达布控指令,减少查验率,提高查获率,目的是打击违法企业,保障守法企业的顺利快捷通关。

3、尽快制定配套办法,为特殊监管区域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政策提供法律保障。特殊区域的政策不特殊,有些反而还不如区外的反映由来已久,海关只有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科学分析判断,尽快制定配套办法,这样才能为目前我国80多家特殊区域注入新的活力,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4、通过企业等级管理控制风险

按照海关对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定,A类企业的守法程度较高,管理比较规范,发生走私违规的风险小,对特殊区域内的A类企业,海关应允许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优惠措施,对B类企业如果申请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可在收取保证金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这样的差别化管理,也可使A类企业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企业类别,B类企业创造条件申请成为A类企业,外贸环境将更为诚信有序。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区域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区域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洪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曾华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对发展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履行好法律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责,认真处理好执法、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已成为当前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面临着的一项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打破常规,找到新路,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探寻质监事业发展规律,消除发展瓶颈,实现质监事业发展的新跨越。是摆在我们每位质监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当前推行的区域监管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区域监管的产生

为更好地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切实提升质检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一种新的监管工作模式正在各地质检部门纷纷开始尝试。所谓区域监管就是质监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监管区,并成立相应的监管分局,由各监管分局在辖区内履行质量技术监督的所有职能。从而实现一个机构进厂,一个窗口对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改变原有技术机构专业管理的做法既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体制”的要求,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从源头抓质量”的战略部署。它的产生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一是责任因素。实施区域监管可以充分地将质监工作的各项工作责任由机关向基层前移,通过辖区责任区形式将责任渗透到专门的监管机构,使辖区内的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监管人员负责监管,真正体现职能到位,责任到人;二是服务因素;质监工作特性就是要始终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企业至上、发展至上、服务至上的观念,达到真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发展大局服务。因此,实施区域监管后,监管人员的到位,带来的将是职能的到位、工作的到位;三是管理因素。找准依法监管与服务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惩戒处理和教育规范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政府对当前质监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实行区域监管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方式,由事后监督变为过程监管和技术帮扶,由市场执法转变为企业管理。把执法寓于管理之中,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寓于企业之中,使综合管理与行政执法两项职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真正体现“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

正因为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得这种监管工作模式不断被推崇,因而赋予了气象和生机。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确认清区域监管工作的发展意义,才能找出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步消除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

二、区域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区域监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均尝试了很多的举措,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但是,从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区域监管工作在服务经济领域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没有全面掌握企业的需求,围绕各地重点建设的产业政策开展前期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不能充分利用质监部门的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二是服务的能力不足。县域质监系统的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人员少,涉及质量、计量、标准、纤维、特检等各种专业人员通常以每个专业一到两个技术人员来完成,很难解决庞大而琐碎的实际工作问题。另外,实验室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出现了检验、检测设备落后,技术机构的研发能力不强,继而造成检验检

测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三是整体服务的功能不强。区域监管是一个完整的体制,需要与县局行政科室、所属技术机构、稽查机构进行全面协调,形成“无缝对接”的工作流程。从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相互之间的关系很难完全理顺,各职能科室所制定的质量监督、标准、计量、特种设备、质量管理、认证认可、生产许可证等具体业务工作的详细操作程序很难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区域监管机构与稽查机构很难联合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常常因利益问题出现相互扯皮,影响工作和部门形象的事情时有发生。四是服务的水平不够。一是在加大“保名扶优”的力度、开展打击假冒伪劣的专项行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方面不够;二是在指导企业增强名牌战略意识,鼓励企业多创“国家、省名牌”和“免检产品”方面不够;三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重视绿色农业和农业产业标准化的的投入不够。

上述这类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给区域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质监部门职能履行的好坏。所以作为市局在各辖区设立的派出机构,一定要严格履行在标准、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食品生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品牌管理、认证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服务、监督活动。这些具体工作,是以“一切为了质量”为核心,以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百姓放心为目标的系统工程,是对政府、社会、人民三方面需要的具体体现。质量是我们的核心,是使命。区域监管是我们具体履行职责的载体,也是树立行业形象,得到政府、社会、百姓认可的关键。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既需要监督和执法来规范,需要宣传来营造氛围,也需要服务来促进和协调,需要从根本上下工夫着以解决。

三、区域监管工作发展的方向

区域监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极富挑战性。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更彻底打破常规,找到更加适合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不断实践,我认为今后的监管工作需要从如下方面寻求发展: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以“提高素质、规范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监管工作责任制,采取学习培训、业务轮训、干部交流等形式,提高质监队伍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自我控制,排除外界的不良影响,熟练运用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二是做好企业基础信息摸底和巡查。监管分局成立时间较短,人员来源广泛,却又明显缺乏,客观上必然因经验不足、综合管理能力不高而导致监管效果不理想。对辖区情况的不明确,对企业底数的不确定,何以言管理,何以言控制。只有象公安局掌握居民户口一样,对辖区每个街道、每条路、每个门牌落实其“身份”;象城管每天巡街一样,了解周围的变化,才真正地心中有数。因此,摸底建档是做好区域监管的核心基础。另外,加强日常巡查是区域监管的核心方式。巡查是区域监管的主要措施,巡查是否到位,决定了监管的效果。巡查发现了问题,说明监管起了作用,被监管对象则会对质监工作产生敬畏。巡查发现不了问题,一方面说明企业可能做得很好,生产经营比较规范;另一方面,有可能说明我们的监管没有到位。只有不断加大企业巡查频次,建立健全服务、监督的双岗机制,才能切实履行起监管职责,使一切不安定因素得以控制。

三是抓住重点、确保安全。区域监管工作的重点是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每个监管机构把确保两个安全作为区域监管的首要任务,对涉及两个安全的生产企业和重点区域严抓细管,明确专人负责,实行近距离、高频次的监管。每家食品企业,每台特种设备都要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人,将各种安全责任状具体到单位,具体到法人。对一切安全隐患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控制。确保人员和财

产不受损失。

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首先,强化忧患意识,养成勤勉敬业的作风。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外媒体对“中国制造”的蓄意诋毁,更要求我们时刻绷紧质量管理这根弦,努力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来提升企业形象。其次,强化实干意识,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区域监管工作的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总结基层区域监管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办法,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强化行政执行力,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根据当前政府推行的“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活动部署,确保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贯彻坚决、执行有力。第四,强化自律意识,养成廉洁奉献的作风。要牢固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从各方面从严要求自已,不盲目攀比,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加强质监行风建设,维护质监社会形象。

总之,随着我们区域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区域监管势必成为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条可行之路和必行之策。面对今后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去探索。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切实履行“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监管,监管是更高层次的服务”的宗旨,举全局之力,集全员智慧。区域监管工作一定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特殊监管区域办理退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办理退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区域(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等。

一、保税区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

主要政策:货物从保税区外运入保税区内不退税。但出口企业销售给外商,货物存放区内仓储企业,待货物实际离境后,凭出口备案清单、出口报关单等退税。相关文件:

1、财税字【1995】第0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

六、对非保税区运往保税区的货物不予退(免)税。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购进货物时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关内容,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可按本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

2、国税发【2000】第1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针对出口退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经商海关总署同意,现通知如下:

一、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销售给外商的出口货物,如外商将货物存放在保税区内的仓储企业,离境时由仓储企业办理报关手续的,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可凭货物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仓储企业的出口备案清单及其他规定的凭证,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保税区海关须在上述

3、国税函【2005】第25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保税区出口货物申报出口退(免)税有关问题的批复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65号)第一条规定,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经保税区销售给外商的货物,保税区海关须在货物全部离境后方可签发货物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根据这一规定,保税区海关在货物离境后根据货物进入保税区的日期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可能造成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超过退税申报期而无法退(免)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总局决定对符合国税发〔2000〕165号文件第一条规定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可以最后一批出口货物的备

案清单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申报退(免)税。

4、国税函【2006】第66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税区内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批复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

考虑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施行后保税区内出口企业可在境内区外办理报关出口业务的实际情况,总局同意对保税区内出口企业在境内区外的出口货物,按照现行有关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办理退税。

二、出口加工区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出口加工,从2009年开始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 主要政策:

1、销售给区内企业并运入区内供区内企业生产使用的国产品及生产办公用基建物资等才可以凭有关凭证办理退(免)税。

2、对区外企业销售并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3、国内货物进入出口加工区用于物流配送的,比照物流中心(B型)政策。

4、对区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

5、加工区内企业耗用的水电气按照13%或者征收率退税,蒸汽按照11%退税。

6、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一律不予退(免)税。

7、对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凡属于货物直接出口和销售给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对区内企业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税。相关文件:

1、国税发【2000】第15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批复》(国函[2000]38号)等文件精神,总局制订了《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

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三、区外企业销售给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下同)并运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的基建物资(不包括水、电、气),区外企业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和其他现行规定的出口退税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

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出口加工区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出口加工区供其使用的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和基建物资,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五、对区外企业销售并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六、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并运入出口加工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实行退(免)税的货物,区外企业在向海关报关时,须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的“运抵国别”栏中注明“***出口加工区”。对上述货物,海关按现行有关规定对其报关单信息予以单独录入、传输,以便退税机关办理退税时对审海关电子信息。

2、国税发【2002】第1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加工区耗用水、电、气准予退税的通知

一、出口加工区内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生产出口货物耗用的水、电、气,准予退还所含的增值税。区内企业须按季填报《出口加工区内生产企业耗用水、电、气退税申报表》(见附件),并附送下列凭证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税手续。

(一)供水、供电、供气公司(或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二)支付水、电、气费用的银行结算凭证(复印件加盖银行印章)。

3、国税函[2004]80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芜湖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出口退税问题的批复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按照现行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的规定,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退税应比照出口货物退(免)税办理。因此,总局不同意你局提出的对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免予

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办理退税的意见。对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退税,须严格按照统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执行。

4、国税函【2005】第114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加工区内企业耗用蒸汽退税的批复

天津市国家税务局:

考虑到蒸汽属于动力产品,已成为天津爱津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际情况,同意对该公司耗用的蒸汽,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加工区耗用水、电、气准予退税的通知》(国税发〔2002〕116号)的有关规定,按11%的退税率办理退税。

5、国税函【2007】第9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出口加工区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昆山、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北京天竺、山东烟台、陕西西安、重庆等7个出口加工区开展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并在其中具备条件、有业务需求的出口加工区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现将有关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述7个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等试点后的税收管理,继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55号)及现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6、苏国税函〔2007〕437号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昆山、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北京天竺、山东烟台、陕西西安、重庆等7个出口加工区开展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并在其中具备条件、有业务需求的出口加工区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经请示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现将有关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述7个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等试点的税收管理,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4]150号)文件执行。

对原出口加工区功能的税收管理,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55号)以及其他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7、财税[2008]10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采购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退税政策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对国内采购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下列退税政策:

二、对区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具体商品清单见附件。

五、上述二、三、四项措施,仅适用于具有保税加工功能的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具体监管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8、国税函[2009]14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税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等23家保税物流中心。同时,为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允许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现就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拓展功能后的税收问题通知如下:

一、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具体名单见附件)的,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保税物流中心内货物进入境内,视同进口,依据货物的实际状态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按照进口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4〕150号)的规定执行。

二、国内货物进入出口加工区用于物流配送的,按照国税发〔2004〕150号的规定执行。

三、对出口加工区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的税收管理办法,将另行制定。

四、本通知第一条自保税物流中心经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封关之日起执行。本通知第二条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9、国税发【2004】第15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

三、物流中心外企业报关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物流中心外企业从物流中心运出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进口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按照现行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本办法所称“物流中心外企业”,指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

四、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的,或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境外企业后,境外企业将货物运入物流中心内企业仓储的,物流中心外企业凭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等凭证,按照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办理退(免)税。

五、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包装物料,物流中心外企业凭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等凭证,按照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办理退(免)税。

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其使用的进口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包装物料,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六、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并运入物流中心的货物,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七、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内企业使用的实行退(免)税的货物,物流中心外企业应按海关规定填制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报关单“运输方式”栏为“物流中心”。

八、对物流中心内企业在物流中心内加工的货物,凡货物直接出口或销售给物流中心内其他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对物流中心内企业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免)税。

九、对物流中心企业之间或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之间的货物交易、流转,免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十三、本办法自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之日起执行。

三、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区域(保税物流园区)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物流、仓储、简单加工等,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主要政策:对保税物流园区外企业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出口报关单运输方式栏为“物流园区”,按《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办理退(免)税。除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经国务院国办函〔2004〕58号批准的保税物流园区还有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相关文件:

1、国税发[2004]11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发展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二、对保税物流园区外企业(以下简称区外企业)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区外企业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及其他规定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本办法所述区外企业是指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包括外工贸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以及委托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报关出口的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三、主管税务机关接到区外企业的退(免)税申请后,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5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加工区耗用水、电、气准予退税的通知》(国税发〔2002〕1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芜湖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出口退税的批复》(国税函〔2004〕805号)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审核无误后,办理退税。

四、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物流、简单加工、分装

主要政策: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的,或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境外企业后,境外企业将货物运入物流中心内企业仓储的,且货款必须是购买方支付,物流中心外企业才可以凭有关凭证办理退(免)税。相关文件:

1、国税发〔2004〕15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税物流中心(B型)税收管理办法

三、物流中心外企业报关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物流中心外企业从物流中心运出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进口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按照现行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本办法所称“物流中心外企业”,指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

四、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的,或物流中心外企业将货物销售给境外企业后,境外企业将货物运入物流中心内企业仓储的,物流中心外企业凭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等凭证,按照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办理退(免)税。

五、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包装物料,物流中心外企业凭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等凭证,按照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办理退(免)税。

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其使用的进口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包装物料,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六、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并运入物流中心的货物,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七、对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内企业使用的实行退(免)税的货物,物流中心外企业应按海关规定填制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报关单“运输方式”栏为“物流中心”。

2、财税〔2007〕125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大试点期间适用税收政策的通知

四、对此前已经批准设立并通过验收的苏州高新区和南京龙潭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从2007年8月1日起适用上述税收政策;对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及扩大试点期间经批准设立的物流中心,均自验收通过之日起适用上述税收政策。

五、保税港区相关规定

主要有洋山保税港区(简称港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简称园区)功能及经营范围--物流、加工、港口作业等 主要政策:比照出口加工区政策 相关文件:

1、国税函【2006】第122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洋山保税港区等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及《国务院关于完善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政策措施的批复》(国函〔2005〕13号)的文件精神,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洋山保税港区(简称港区)和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简称园区)享受出口加工区的税收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港区或园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或园区内企业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具体政策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5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加工区耗用水、电、气准予退税的通知》(国税发〔2002〕1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芜湖出口加工区基建物资出口退税的批复》(国税函〔2004〕80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国内货物“出口”到港区或园区、港区或园区区内企业耗用的水、电、气(汽),按现行政策规定的出口货物适用的出口退税率执行。

三、具体执行日期,以港区或园区经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封关运作的日期为准。

2、财税[2008]10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采购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退税政策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对国内采购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下列退税政策:

二、对区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具体商品清单见附件。

五、上述二、三、四项措施,仅适用于具有保税加工功能的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具体监管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六、综合保税区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物流、加工、仓储等 主要政策:比照洋山保税港区 相关文件:

1、财税[2008]10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采购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退税政策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对国内采购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材料进入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用下列退税政策:

二、对区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具体商品清单见附件。

五、上述二、三、四项措施,仅适用于具有保税加工功能的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具体监管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七、出口监管仓库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结全部出口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

主要政策:国内货物进入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文中列明的出口监管仓库,视同出口,实行入仓退税的政策,其他非列明的出口监管仓库,待货物实际离境后,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办理退(免)税。对企业从海关出口监管仓库提取的料件,不予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入仓货物必须全部出口。相关文件:

1、国税发[2003]139号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六、对通过海关监管仓出口的货物,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及其他规定的凭证,按现行规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2、署加发【2005】第39号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深圳、厦门关区符合条件的出口监管仓库进行入仓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

第二条 经海关和国家税务部门同意实行“国内货物进入出口监管仓库,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以下简称入仓退税政策)的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国内货物存入实行入仓退税政策的出口监管仓库并办结出口报关手续后,由主管海关向出口企业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以转关运输方式存入出口监管仓库的出口货物,启运地海关应在收到出口监管仓库主管海关确认货物已实际入仓的转关核销电子回执后,向出口企业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3、署加发〔2007〕494号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出口监管仓库入仓退税政策

试点范围的通知

南京海关 常熟市物资出口监管仓库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南京海关 太仓新港物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南京海关 南通恒基物流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南京海关 连云港中外运保税服务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黄埔海关 东莞岭南进出口有限公司陆逊梯卡出口监管仓库 黄埔海关 东莞永得利仓储有限公司出口配送型监管仓库

江门海关 江门大昌慎昌食品加工仓储有限公司出口配送型出口监管仓库 昆明海关 昆明高新出口监管仓库

昆明海关 畹町远达储运物流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乌鲁木齐海关 新疆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4、国税函〔2005〕115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提取的料件有关税收处理办法的批复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经向海关总署了解,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进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结全部出口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考虑到保税仓库存放进口料件、出口监管仓库存放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同意对企业从境外外商购进、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取并办理海关进料加工手册的料件,予以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对企业从海关出口监管仓库提取的料件,不予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八、保税仓库相关规定

功能及经营范围: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进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主要政策:对企业从境外外商购进、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取并办理海关进料加工手册的料件,予以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1、国税函〔2005〕115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提取的料件有关税收处理办法的批复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经向海关总署了解,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进口货物及其他未办

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批件、已对外卖断结汇并向海关办结全部出口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考虑到保税仓库存放进口料件、出口监管仓库存放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同意对企业从境外外商购进、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取并办理海关进料加工手册的料件,予以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对企业从海关出口监管仓库提取的料件,不予开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对上述出口国别为中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视同出口货物可以办理退税的出口货物,退税申报时序号一律从900001开始

2011年07月28日下午1:30时培训 缪定福

第五篇: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四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政策比较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四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政策比较

我国现阶段为发展对外贸易而实行特殊海关监管和税收、外汇政策的保税区域大致分为四种: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它们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内设置隔离设施及监控系统,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其中,前三种保税区域分别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优势,但也同样存在功能缺失,而保税港区则综合了前三种保税区域的所有功能,并实现区港合一,拥有其他保税区域所没有的口岸功能。

保税区拥有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功能,但它设置在港区之外,且没有出口退税功能,货物只有在实际离境之后才能进行出口退税。

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货物自境内区外进入区内即可办理退税。但出口加工区的主要功能仅限于保税加工,区内除了可以进行出口加工和提供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和货物进、出的运输服务,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出口加工区设置在港口之外,因此也没有口岸功能。

保税物流园区是应区港联动,整合保税区的仓储功能和邻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实现保税区域与港口一体化运作的需求而设立的,它是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式通道,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等功能,货物入区退税,但不能进行加工制造业务。物流园区虽然有专门通道与港区相连,但在监管上仍与港口分属不同海关,因此不具有实际的口岸功能。

保税港区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贸易等功能,拥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区合一”的政策优势,港区合一,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下载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功能的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

    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集聚区,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

    特殊监管区域的知识总结(共5篇)

    一、特殊监管区域的定义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与税收政策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与税收政策 本文主要介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与自贸区相关的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4个区域的主要功能与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问题解答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五则范文)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 问题解答二 问题一:境内区外企业购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货物,但货权属于境内区外其他企业,境内区外企业之间是否可以以外汇收付? 答:境内区外......

    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适用 自2016年11月1日起,在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郑州新郑综合......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五篇

    附件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基础设施标准 严格依据经批准的特殊区域规划控制面积和四至范围进行规划设计;依法办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优惠政策 (一)税收优惠政策。 1.基建物资及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1)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浅谈方言的特殊功能

    浅谈方言的特殊功能 方言是个很有趣的东西,但要细细说起来却一言难尽。据我观察,许多人讲方言是有“特殊”原因的。一般而言,谈方言多半与乡情联系在一起,而方言的其他一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