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新形式下和谐监狱构建
文章标题:浅议新形式下和谐监狱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宏伟目标,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给监狱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当前监狱工作必须紧扣和谐理念,用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目前的工作。
一、和谐监狱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和谐监狱首先是充满活力的。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必须有基础,它的基础就是有活力,有活力才能达到和谐监狱的目标,包括政治建设的活力、经济发展的活力、思想文化的活力和监狱管理方式进步的活力等等,构成了一个监狱应有的活力,只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和谐。
(二)和谐监狱必定是有序的。监狱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会促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文明化。
(三)和谐监狱必定是以人为本的。狱警各方面的能力协调发展,物质、文化生活能够得以满足,罪犯能够安心踏实改造。
(四)和谐监狱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和谐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公正的条件和公正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功者赏,过者罚,奖惩分明。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监狱的发展才会昂扬向上,监狱的工作实践才会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监狱不和谐的表现
1.狱警与服刑人员的冲突。一方面,由于狱警身着警服,代表着国家执法,自身优越感很强,居高临下的状态时常存在,无形之中拉大了狱警与服刑人员的距离;另一方面,服刑人员本身有犯罪行为,心理上背着包袱,认为低人一等,还有人认为判处不公,抵触情绪较大。
2.狱警与职工的利益冲突。狱警作为国家公务员,有执法的权利与义务,而职工虽同在一个监狱,但收益比狱警明显偏低,既无警服穿,也没有执法权。由于收入分配以及地位的失衡,狱警与职工的冲突时有发生,职工不满、低看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
3.狱警和狱警的冲突。狱警虽同为警察,但随着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狱警与狱警之间的竞争或冲突在加剧。一是互相攀比。二是勾心斗角。三是违法乱纪。
4.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与监狱工作实践的需求不和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和实施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的新篇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11年多实践的检验,这部曾经被监狱工作者奉若珍宝的法律越来越暴露了它的缺陷与不足:首先是操作性不强。《监狱法》多为宏观层次上的规定,很多法律条文属于大政方针,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而且又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继而让监狱执法者产生了“有法可依,无章可循”的迷惘。其次,法律调整力度不够。有些法律条文的规定不甚明确,导致相关法律主体在实践中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在监狱刑罚执行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5.监狱与社会其他部门机关不和谐。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监狱属于地市监狱,业务上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管辖,而在财务和人事上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司法局管理,这种管业务不管人事、管人事不管业务的多头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省局和州局对监狱工作的评价、管理上不一致。
三、构建和谐监狱的方法和途径
(一)内外结合,消除影响构建和谐监狱的不利方面。
1.对内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狱警素质,提高执法水平。狱警虽是执法者,但不是统治者;服刑人员虽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施暴者。狱警要切实维护法律、政府和执法者的尊严,充满人文关怀,使服刑人员心服口服,自觉接受教育。
2.对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剧、电影、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狱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为监狱工作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
中国监狱未来的改革发展,除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普遍发展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使监狱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行”。首先要随着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完整的《刑罚执行法》。其次是要建立以“刑事立法———刑事适法———刑事执行”为骨架的一体化刑事法律体系。再次是根据监狱工作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及时修改、补充、整理监管工作的各种制度、规定,并彻底贯彻执行。
(三)理顺监狱内外关系,更新管理体制,为监狱工作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吉首监狱因管业务
第二篇:构建和谐监狱
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监狱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监狱提供坚强保障 xxx监狱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按照上级党委和狱党委的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全面履职,扎实工作,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尤其是我狱组织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以来,通过进一步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分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开展,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深入推进监狱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一些兄弟单位相比,我狱来料加工起步晚、总量小、基础薄弱、人均水平低的状况远没有改变,“赶超发展”仍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一方面我们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对我狱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说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特别是2009年是困难之年、机遇之年、关键之年,能否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强的党性观念、更加优良的作风,凝聚全体警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克难攻坚,以狠抓落实的决心和强有力的行动,确保监狱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促进我狱的监管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围绕大局,创业创新,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贯穿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是要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与当前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确保安全、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结合起来。
(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
历史经验的精髓。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思想是否解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对党的先进理论是否吃深吃透,取决于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真正负责。当前,我狱正处于“爬坡过坎”和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对敢作敢为的党员干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为他们挑担
子。只要是党纪国法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做的事,只要有利于监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要允许探索和尝试。
(二)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破难攻坚、推进发展上。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只有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螺旋式上升。是否敢于直面矛盾,是否善于破难攻坚,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通过进行xxx等载体,致力于破难攻坚,解决了一大批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监狱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我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优良作风,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上交矛盾,为我狱赶超发展扫清障碍、夯实基础。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走进基层、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帮助基层化解矛盾、风险,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难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监狱环境。
(三)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亲民为民、保障民生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对党满怀忠诚,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的执行力建设,切实增强组织观念,服务我狱发展大局,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保证政令畅通。着力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
(四)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提升效能、优化服务上。当前服务软环境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越是宏观环境不利,越是要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近年来的作风建设,机关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一些部门和单位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佳、环境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狠下决心,加以治理整顿。要全面落实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服务措施,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大执纪办案力度,营造干净干事的从政环境。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自身廉洁的同时,要
教育、管理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和民生上。
总之,通过“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特别要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提高全面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安全首位意识,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全面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和建设,为我狱全面迈入全省监狱系统第一方阵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篇:如何加强新形式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力打造创新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承德监狱党委副书记 政委 王志利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要使党员、干部成为“一个模范”和“四个者”。即“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并进一步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以上这些精辟论述阐述了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而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素质的高低则关系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沿海经济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在监狱工作中,无论是改造也好,生产经营也好,首先要由高素质的干警来完成。不具备高素质的干警,要完成好我们所肩负的各项任务,是不可能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他们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各方面素质的竞争。所以,监狱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面对社会复杂的环境、多元化的人际关系,面对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抓住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如何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新型的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学”字,用政治业务知识武装头脑,全面提升监狱 人民警察队伍综合素质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政治素养的高低,政治上清醒与坚定,对于能否管理好监狱,保证监狱是什么性质的监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只有时刻用政治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只有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永葆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政治本色。
首先,党委中心组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监狱领导班子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治监的能力和总揽工作全局的能力
监狱党委中心组学习要在求深、求实、求新上下功夫。一是不断求深,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在深入人心上务求实效。党委中心组坚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科学理论与研究现实问题相结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不断求实,努力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指导实践上务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每年中心组学习都安排不同重点的研讨专题。这些专题,都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的。原则上结合中心组成员工作分工选定专题,年初有计划,学前有通知,分别准备,分组研讨,集中交流,重点发言,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组学习体会文章。三是不断求新,努力在改进方法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务实效。要提高中心组学习的效果,努力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在一些重大的学习活动和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中,采用封闭式学习、听专家学者的辅导报告、进行交流研讨这种“三段式”的学习方式。座谈交流研讨,既有中心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也要有中心组成员与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有时还把基层单位的干警请到中心组学习会上一起参与交流研讨。上下互动,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学习方法的改进,提 高了学习实效,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工作创新。
其次,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注重全员参与,构建点、线、面三层网络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注重搞好“三个结合”,即坚持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监狱实务相结合,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把整体素质的提高与造就复合型人才相结合,不断提高干警创业、创造、创新能力。一是抓点。突出抓好干警的自学,要求他们“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每位干警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开一次学习讨论会。二是抓线。着力抓好以科室为单位的学习活动,督促各科室根据工作职责,突出重点,开展四项以上切合部门实际,具有岗位特色的练兵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专业性、实效性。三是抓面。由政治处组织好全狱性的学习活动,抓好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特别是着力抓好“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评析、每季一讲座、半年一交流”。在组织学习中,要始终做到紧跟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学;紧跟监狱改革和建设的进程学;紧跟监狱人民警察现实思想的基本走向学;紧跟个人世界观的改造需要学,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加大督导力度,以制度促学习
保证政治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措施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警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落实好“三项制度”,即,一是坚持计划安排制度,要制定好全年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突出学习的针对性,保证学习时间、内容、质量的落实。二是认真坚持检查考核制度,政工、纪检等职能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及每名干警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把学习的好差与评选先进和干部提职挂起钩来。三是认真坚持奖优罚劣制度。干警职工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要在改造和生产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对于那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表扬;对那些理论学习不到位、理论水平没有多大长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好的,要给予批评,直至组织调整。
二、落实“严”字,用制度和纪律规范干警行为,全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监狱工作是刑事司法的最后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监狱人民警察是司法正义的最后“守门人”,如果不能公正文明执法,则“无论法律如何完备,裁判如何公正,而刑罚宣告以后悉归无效。”因此,“治监必先治警,治警务必从严”。如何治警,如何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我认为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依法管警。只有依法管警,从严治警才有可靠的法制保障
一是要抓制度,强化对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管理。要按照法律、党纪和规章制度去规范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行为,落实好《人民警察法》、《监狱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我省而言,作为政法干警,特别要坚持毫不动摇地执行省委政法委“约法三章”、“三条纪律”和“六条禁令”,执行好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从而使对干警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做到违法必纠,违章必罚,违规必管,使干警的执法行为时时处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之下。
二是抓班子,队伍建设要选准“突破口”,要紧紧扭住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只有好班子才能带出好干警队伍。监狱领导要在全狱起模范带头作用,中层领导要在基层起模范带头作用,党团员要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为此,首先要加强监狱领导班子建设监狱党委一班人在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同时,要作勤奋好学的表率、作坚持原则执行制度的表率、作扎实肯干的表率、作清正廉洁的表率,当好全体干警职工的“领头羊”。二要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中层“一把手”,基层单位搞的好不好,关键看“一把手”如何,选好“一把手”一看作风上的“说与做”;二看政绩上的“实与虚”;三看发展上的“远与近”; 四看时空上的“内与外”;五看交友上的“亲与疏”。三要构筑起“大政工”网络,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纪检监察及其它职能部门的组织行政作用,形成合力,扭转专职政工人员单枪匹马的被动局面;要主动出击,政工工作要延伸到警察“八小时”以外的家庭亲属、亲友之中,全方位地做好干警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一岗双责”制,营造人人抓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四要重视对班子平时考察考核和监督力度,要通过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形式,坚持定期对中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四要加强用人机制的改革,通过建立竞争上岗制度、末位调整制度,落实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及离岗培训、待岗、备岗等措施,激活干警队伍。
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洁的品行是我们监狱人民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作为执法者,我们每人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只有为警清廉,廉洁奉公,掌权不谋权,才能在罪犯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维护执法者的尊严,维护监狱机关良好的声誉。因此,我们在严格各项制度约束的同时,要教育广大干警职工严于律己,安于清贫,耐得寂寞,增强“免疫力”。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诱,不为权势丧志,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其次,推行在岗考核,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监狱干警队伍
对干警和职工实行在职竞争上岗制度,即对监狱干警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位设臵需要,根据“干什么、会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强化素质,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考核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上劣下,奖优罚劣;二是以“按时、按质、按量”为考核原则,实行全员全方位考核;三是对事不对人,对岗不对人,因事设岗,因岗用人。结合正在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结合单位实际,深化细化了活动要求,对在职干警工进行岗 位考核,以岗位为平台,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了基本技能,为专项整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工部门要把岗位考核和岗位练兵活动作为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以及每名干警的不同岗位职责,对监狱干警的职责分工统一梳理,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为考核做好前期准备,以练兵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要以德育警。只有以德育警,从严治警才有可靠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正警风。监狱的警风是监狱人民警察所特有的工作作风,是监狱人民警察日常行为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声的改造力量。因此,我们要以教育为先导,以管理为手段,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严肃警风。一要加强对广大干警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二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警容风纪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警务督察制度,坚持说服教育与督促检查并举,使广大干警自觉做到良好行为的养成;三要加强对干警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和管理,教育引导干警职工在工作圈以外的个人、家庭、社交等活动领域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树立监狱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是抓典型、树榜样。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力营造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政治氛围。要从监狱实际出发,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围绕主旋律,唱好“地方戏”。把争创“双十佳”、“文明窗口”、“五好家庭”、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好班子好队伍、全年无违纪干警等活动作为政治工作一项日常业务来抓。要利用“五一”、“七一”、“十一”重大节日,组织演讲、歌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同时,要把那些热爱监狱事业、甘于奉献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弘扬正气,进一步拓宽政治工作空间,使政治工作渗透到其它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其它工作更好地开展保好架、护好航、服好务,并提供充足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突出“实”字,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走素质强警之路,全方位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本领和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技能,使他们成为业务精通、训练有素,胜任本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有开拓创新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有发展。这里的开拓创新意识一方面是指作为监狱的领导者要有新观念、新举措、新办法,要打破常规,充分认识到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能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能否实现监狱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广大干警要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的勇气,不断探求监狱工作新局面。监狱党委要为干警职工创造出一个“人人想创新,人人争创新,创新光荣,创新才有前途”的良好氛围,要设立“创新奖”。唯此,才能不断开创监狱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有生机和活力。
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依法执行刑罚、管理监狱、改造罪犯的特殊群体,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常年工作在较为偏僻、封闭的艰苦环境下,整天与高危人群打交道,所有这些使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之大、心理紧张度之强,通常为其他职业所难以比拟的。通过调查,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因此,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干警队伍的专业化素质 加大干警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警业务水平。一要根据监 狱的特点,逐步完善具有监狱人民警察岗位特色的业务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办班、分层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坚持每年对全体干警进行全员培训,培训要经常化、规范化。二要分类施教。结合人民警察各岗位实际特点,聘请专家学者授课,突出对干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加强对改造、生产、技术、财会各岗位干警的业务培训,体现业务培训的专业化,并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使教育培训向深层次拓展。三要加强学历教育培训,要抓住监所管理专业本、专科开考的有利时机,鼓励广大干警职工积极投身到学历教育中来。通过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警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争作名符其实的学者型干警,为适应监狱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贯穿一个“真”字,用满腔的热忱、带着感情做好从优待警工作,充分调动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在坚持从严治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从优待警,真心诚意地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好干警职工的后顾之忧。
一是政治待遇上从优。要把从优待警提到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政治上多关心爱护我们的干警。落实好干警的各项政治待遇,并把优惠政策向一线倾斜,政治待遇要用好、用准、用足、用到位,在干警的使用、评先、晋级提职等方面要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要民主、要增加透明度、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把真挚的政治感情送到干警的心坎上。同时在精神上不要吝啬表扬,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对优秀干警进行赞扬和表彰,使他们在干事业中自豪和心顺,要注意保护干警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发挥每名 干警职工的智慧与才干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是生活待遇上从优,增加人性化感情的投入。有时一句真切的问候胜似一堂严格的说教。因此,监狱党委要从着眼于监狱事业发展的高度,去关心监狱干警职工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疾苦;要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当好干警职工的贴心人;通过组织体检,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先进模范疗养,解决干警职工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提高干警职工的身体素质,丰富干警职工的文化生活,解决干警职工的实际问题,使广大干警职工安居乐业;要长年坚持“三必访(干警职工家中生活有困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要努力搞好生产经营工作,要不断提高干警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时时刻刻把组织的温暖、关怀带给每一位干警职工,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体贴人”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方式,尽量多办一些关系干警职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排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这样既能使干警职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又能在情感上得到愉悦,会更有力地促进新形势下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推动监狱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如何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
提要: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时代的最强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将和谐社会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此,拉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序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是我们党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乃至每一个家、每一个成员的纲领性要求,是指针、是号角,同时是对世界人民的美好倡议。党的17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文化等等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极大地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实质内涵。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重中之重。本人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要求,结合监狱发展现状,对如何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作一些分析探讨。
关键词:监狱警察关系构建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武装力量。一个社会人是社会的因素,一个自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单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小到每一个国民的共同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保证。
一、监狱警察人际关系构成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但在建狱初期,大都以拓荒的手段和途径对犯罪分子施行刑罚,自主经营、自给自足、自谋发展成了监狱生存发展的主要形式,监狱的职能很大程度上局限在看押和发展农业经济上,由于国家对监狱经费投入的有限性,决定了监狱在抓好刑罚执行的同时必然的也要抓好监狱经济的发展,这是监狱警察所面对的一个长期的历史命题。监狱发展的需要及历史原因,形成了警察、工人、罪犯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共存的集合体,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加之,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并非以绝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也必然的要与周边社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交叉交往。概括起来,监狱警察人际关系由监狱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若干对象构成。主要有内部的警察与警察的关系、警察与职工的关系、离退休老同志与在职同志的关系、警察与罪犯的关系及外部的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的关系、监狱警察与驻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等等。
二、监狱警察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一)监狱自身内部警察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1、警察与警察之间。从总体上看,和谐因素远甚于不和谐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讲,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这支队伍连系在一起,共同的纪律、共同的规范、共同的理论武装把这支队伍统一到一起,共同的追求、共同的领域、共同的命运把这支队伍凝结在一起。从小的方面看,共同的生活时空、共同的生存环境把这支队伍集合到一起。正因为有着这些许的共同,所形成的内趋力促使和谐因素彰显,但是,稍作分析,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并非甚少,在国家公务员、人民警察实行统一规范的工资制度下,由于工作岗位的差异、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工作环境条件的悬殊,不同岗位的警察内心必然会产生比较,比较的结果必然会干扰到内心的平衡,一旦内心失衡,那么,和谐的程度就不易评估,不和谐的因素就有可能增加。
2、警察与职工之间。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基本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别,分工的差异性构成了两种身份在同一个机关、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区域共存的格局,因为共存而和谐,因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处遇派生着不和谐因素。
3、老同志与在职同志之间。由于经历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带来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差异、理解差异、接受差异,衡量事物褒贬、优劣、利害的标准都易存在分歧。老同志思想认识上传统的、保守的一面通常较年轻人明显,年轻人较富活力,创新意识较强一些,差别性的客观存在,重者形成代沟,轻者共同语言较少,观点不易统一,形成构建和谐关系的阻力。
4、警察与罪犯之间。这一对关系本质上就是一对矛盾关系,矛盾的双方一方代表着正义,一方代表着非正义,正义方的行为价值是构建和谐、维护和谐,非正义方的行为往往是扰乱和谐、破坏和谐,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不和谐因素尤为突出。罪犯群体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罪行等等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并因触犯国家刑律而收押集合到一起的特殊人群。其中,有同案的、另案的,贩毒的、抢劫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等等情形,诸多的不同,诸多的差异性决定了警察与这一特殊群体在和谐关系的构建上难度较大,任重道远。
(二)监狱警察与外部社会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1、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警民共建和谐是监狱警察和周边群众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因受传统的那种分割的、排异的惯性思维的制约和影响,国家机关与驻地周边群众的邻里共处难免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磨合期。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关押和改造罪犯的场所,具有与其他国家机关不同的特殊性,具有较明显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特点,与周边社会的各种交往具有很严格的法律规定性,因其特殊性的存在,制约着周边群众对监狱认识和了解的不足,敬而远之的心态尤为突出,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阴影难以消除,对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带来难度。即便发展到了相互接纳、共处共容也仅能算是构建和谐关系的一个基础和平台,因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境界并非只此。
2、监狱警察与驻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由于监狱属省属驻地方机关,隶属于省监狱管理局,人、财、物都实行垂直管理,因此,驻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监狱的关心、支持、帮助的力度很局限。加之,监狱从建立到发展,长期处在较为偏僻、落后、闭塞的偏远地带,监狱的创业历程必然的形成一个与当地社会相对割裂、自行运营的小社会格局,长达几十年的那种自办教育、自办医疗、自办商业、自办农业等等监狱办社会的模式,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封闭性促成了警察思想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和局限着警察职工的思想,主动融入社会的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领域更为明显。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推进和深入,党和政府对监狱工作的重视日益加强,监狱逐步向职能化轨道迈进和发展,随之兴起了监狱布局调整及监狱体制改革的大潮,监狱逐渐向交通沿线和城市转移,交通、教育、卫生等等更多的事业融入了地方社会,合理利用和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监狱的职责,强化了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鉴于此,监狱警察较好地融入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迫切。教育和医疗是牵动每一名警察职工思想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好这一因素的钥匙和切入点就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但由于受历史的、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去面对和践行的历史使命。
三、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思考
(一)坚持公平正义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
政法机关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监狱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监狱人民警察是执法主体,公平正义是执法实践的价值追求,是监狱职能的重要体现。坚持公平正义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离开对公平正义的坚持,将严重削减监狱的职能,甚至散失监狱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监狱本质就是正义的化身,职能就是对危害国家、危害人民,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犯罪分子实施刑罚,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努力使犯罪分子转化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实,监狱从建立至今,无不是始终在践行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呢?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正因他们的行为严重冲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严重破坏社会公平、严重践踏国家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和权威性,这一特殊人群是实质典型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国家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打击惩戒的主旨就是减少和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监狱好比就是控制和消化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强力机器。如果监狱警察不能做到公正执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必将散失对罪犯的震慑和改造能力。监狱警察和罪犯这一对矛盾关系的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监、坚持公平正义是最有力的途径。监狱的中心工作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任务就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做到公正文明执法,以公正促和谐,以文明影响、洗涤、警醒和感化罪犯,帮助和引导罪犯由被动改造向主动改造、自觉改造方向发展。执法的公正性一则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二则增强罪犯的平等感,从而激活罪犯正义之念,唤醒罪犯良知,最大限度的消减敌对情绪和敌对思想,进而推动警察与罪犯和谐关系的构建。警察与警察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老同志与在职同志之间、罪犯与罪犯之间等等这些关系的和谐也无一例外的需要公平正义理念作为支撑。这一道理并不难理解,人的本性中不乏趋利性,人的趋利性是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最大障碍,更多的只有通过公平正义来实现平衡。因此说,坚持公平正义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
(二)融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依托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应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繁荣发展团结奉献的社会意识。监狱警察是全国各族人民中的一分子,对祖国事业建设和发展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学习、融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培育我们的精神,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我们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思想基础的武装和引领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才有强劲的精神依托。
(三)固化法治理念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认识支撑
当今社会,法治化程度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增强和树立法治理念是对国民的要求,更是对执法者的要求。治国理正,理念先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一向主张,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依法治国,从监狱层面来讲就是一个依法治监的理解。监狱警察要切实做到依法治监、依法管理,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固化法治理念的问题,从认识上就要到位,切实从思想上培育和树立法治思想,坚定法治信念,坚决摒弃传统遗留的那种“人治”和“无为而治”的落后思想,切实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施治思想。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很容易形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理论武装就成了空话、流于形式,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与构建和谐关系格格不入,空话、教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更不容。因此说,固化法治理念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认识支撑。
(四)健全法制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执政阶级都非常注重立法,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始终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古训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制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刚性行为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制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中国的法制导向就是始终坚持在中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服从服务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规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共同行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阻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建立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对社会各项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是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的重要保障。在监狱警察人际关系领域,也无一例外的得依托法律制度来保障,无论是领导层和被领导层、实施教育改造方还是接受教育改造方都得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行为,切实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宗旨。因为平等维护了平衡,因为平衡促进了和谐,这将有力地推动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五)深刻领会中国体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x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思想统一是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首要的就是要抓好思想上的统一,离开统一思想来思考和探索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就会误入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的错误路径。
(六)强化德治思想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有益补充
党中央早在二〇〇一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法治是根本、是基础,德治是有益补充。德治思想的培育和形成,靠的是学习和教育,通过正确的理论引导,使广大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人权、尊重科学、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坚定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良性发展。
(七)人文关怀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潜催化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科学、尊重民风习俗,挖掘民族文化,关注文化遗产,建设生态文明,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学说阐述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论段、观点,加大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建设工作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和平台,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追求,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生态在很多领域得到关注,倍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青睐,生活食品领域如此,和谐文化领域更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框架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是促进和推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有效催化剂。
(八)树立大家庭的思想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和谐、和睦的字眼最初只是在描绘一个具有很近血缘关系的自然家庭中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谐的内在要求日趋扩大,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和谐因素来驱动。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关系到中国的稳定快速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共同的使命拉近人心,共同的目标凝聚力量,心齐力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理应心系祖国兴衰,理应立志为祖国大家庭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是监狱警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是党和政府的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作为我们个人要做到不断提高认识,树立大局观念,不断增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理应做到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正确履行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从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做起,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建设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涉及因素复杂,优势和困难同在,任重道远,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第五篇:浅议和谐监狱
浅 议 构 建 和 谐 监 狱
内容摘要:关于监狱是否可以构建和谐监狱,能不能够和谐,在监狱学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本文从构建和谐监狱的必要性,监狱不和谐因素的表现,构建和谐监狱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监狱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和谐 监狱
关于监狱是否能够和谐,在监狱学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论,大多数人认为是在跟风,监狱是关押罪犯的地方,犯了罪的人就坏人,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两者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可能和谐。同时也有人认为监狱自身不和谐的因素太多,不可能够构建和谐监狱。笔者认为,和谐的管理方式并不是要放弃惩罚,而是依法惩罚,也不是消灭不和谐的因素,而是缓和。也正因为我们自身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要与社会同步发展,我们必须缓和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构建和谐监狱的必要性
(一)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比如,孔子硕果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勾画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想社会景象,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
(二)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关,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监狱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是相互相成的,不可分割。也就决定了监狱与社会必须共同和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把“提 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必须确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更具科学、人性、全面的监狱执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加强监狱法制、队伍建设,加快监狱改革进程,促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提高刑罚执行水平和罪犯改造质量。
(三)监管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关,关押的都是社会上的危险分子,是社会上危险程度最高的地方,而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没有监狱的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监狱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监管,使之不能继续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因而是社会的一道特殊的防火墙,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直接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把罪犯的恶习矫正过来,在消灭不稳定因素的时候又为社会增加一个和谐因素。因此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无论是从监狱自身发展的角度,或是从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角度,都是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一项基础工作。
(三)依法行刑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监狱是执法机关,要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提高司法效率,做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监狱执法是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刑事司法过程的最终效果,影响到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影响着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因此,严格执行刑罚,是监狱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四)文明管理和重视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监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我国监狱历来重视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政策,尊重罪犯的人格,保持人的尊严,使罪犯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让他们在体验监狱文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其亲友和社会公众也会从中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体会到全社会人权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对排除消极抵触情绪、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和谐社会为监狱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监狱虽然被高高的围墙 和电网围住,但并非与世隔绝。监狱始终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狱关押对象来自社会,监狱的干警要融入社会,监狱的物质保障更是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的稳定、发展,监狱就只能是无源之水。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监狱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精神粮食,有力地促进了监狱的稳定和发展。
二、监狱不和谐的表现
(一)民警与服刑人员冲突。一方面,由于民警身着警服,代表着国家执法,自身优越感很强,居高临下的状态时常存在,无形之中拉大了民警与服刑人员的距离;另一方面,服刑人员本身有犯罪行为,心理上背着包袱,认为低人一等,还有人认为判处不公,抵触情绪较大;再次民警的是否公正执法,罪犯的每月的积分考核涉及到服刑人员的减刑,如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势必影响服刑人员的抵触改造,从而产生服刑人员对干部的仇视情绪。同时在服刑人员面前民警的执法难度加大,过去面对不服从管教的罪犯,监狱存在着一些以暴制暴的管理方式,自从《监狱法》出台之后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基本上在监狱内减少,而且现在的犯人维权意识大幅度提高,民警对犯人的威慑力也大幅度下降,犯人不怕坐牢。
(二)《监狱法》的缺陷和不足与监狱工作实践的需求不和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和实施,标示着我国监狱依法治监、从严治警、规范执法、维护执法的公正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13年多实践的检验,这部曾经被监狱工作者奉若珍宝的法律越来越暴露了它的不足。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由于《监狱法》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与《监狱法》相配套的《监狱法实施细则》至今未能出台,致使一些原则性条款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涉及到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的一些执法环节如保外就医、罪犯离监探亲、处遇等等,无法可依。目前还是依靠制度或惯例进行操作。其次,法律调整力度不够。有些法律条文的规定不甚明确,导致相关法律主体在实践中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在监狱刑罚执行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三)社会对监狱的普遍看法,监狱管理是黑暗的、恐惧的,民警可以随便打骂罪犯,罪犯的生活水平低,吃的差,住的乱,民警腐败。当地群 众认为监狱建在他们的身边是一种威胁,对监狱有抵触情绪。
(四)机关与基层问题。机关科室有是监狱运行的决策部门,基层监区是具体执行部门,在实践中,机关安排时间不合理,在单位时间内布臵超负荷的工作量,大量占用干警的休息时间;下达任务过重,基层不堪重负;期望值过高,抓工作就要出成绩,抓试点就要出典型;科室与科室脱节,各自抓各自的工作,基层不知道到底听谁的;不重视基层干警的意见。同时机关民警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面,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正常的周末休息,没有监管压力,没有生命安全威胁,出现基层的男民警都想到机关。
(五)监狱民警自身面临的问题。监狱人民警察的定位问题,自从监狱从公安部划归司法部后,一方面与法院、检察院的警察统称司法警察,而且作为警察的一个警种,作为国家的专政暴力机关,工作压力之大且待遇差,不能够与社会消费水平相平衡,特别是住房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随时受到来自于服刑人员的生命威胁;由于监狱的地理位臵原因,家庭两地分居较多;绝大多数民警的文化水平不高,“半路出家”的多,受教育培训学习的时间少;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使一些警察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只求索取,不讲奉献;随着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民警与民警之间的竞争或冲突在加剧。
(六)民警与领导的关系问题。民警自身的工作本身的压力大,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指责,甚至辱骂;出现错误不是教育,而是罚款;有些领导高高在上,炫耀自己的权力,不容易接近,从而导致干警与领导关系的疏远,出现敌视态度。
(七)罪犯与罪犯、社会发展的问题。在同一所监狱,同为同改,有的想减刑,有的不需减刑,当不需要减刑的与需要减刑的服刑人员发生冲突的时候,不需要减刑的也许会阻碍减刑的改造;服刑人员投入监狱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问题,释放后的就业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罪犯的改造态度。
(八)民警与职工的利益冲突。民警作为国家公务员,有执法的权利与义务,而职工虽同在一个监狱,但收益比民警明显偏低,既无警服穿,也没有执法权。由于收入分配以及地位的失衡,民警与职工的冲突时有发生,职工不满、低看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构建和谐监狱的基本构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又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那么和谐监狱则需要充满活力、有序、以人为本、公平、公正。
(一)提高监狱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改造的能力。监狱的稳定实质就是监管安圈,通过文明执法,执法为民,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与驻监武警部队和驻监其他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强监狱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人防、物防、技防上都“与时俱进”;健全监管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各级工作责任制和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落实各级“一把手”的第一位责任、民警的当班责任和分管责任,严格监管安全“一票否决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强化民警直接管理,确保罪犯不脱管、不失控;强化监管基本制度执行到位,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要时段以及重点人员的管理;健全安全预警防范网络体系。同时,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搞好“三共”,抓好群防群控,密切与周边组织及执法单位的协作,切实做到闻警而动、组织有序、果断有力的处臵突发事件,确保监狱安全稳定。
实施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上,要尊重监狱工作的规律,尊重改造服刑人员的规律,注重教育改造的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构建以思想教育、心理矫治、恶习矫正、药物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罪犯改造体系。在改造方法上构建以监内教育与监外教育相结合,监狱要学会利用社会的力量--家属的亲情教育、法学专家和志愿者的参与帮教、出狱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以提高教育转化率;深化因人施教工作;加大对新时期难改造类型罪犯的科学攻关力度,探求成功改造惯累犯、顽危犯、短刑犯、邪教类罪犯等难 改造罪犯的途径和措施。
(二)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和谐的核心是发展,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特别是要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新时期犯罪类型。素质非一日之功,要制定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不同的岗位,进行有针对的技能培训;通过经济和时间的支持鼓励干警继续学习,提高监狱干警“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分子改造,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政工部门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转变民警的思想,实行分类管理,抓好民警队伍建设;对干警定期进行心理培训和咨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三)民警与罪犯的和谐。民警要公正、文明执法,尽量减少罪犯的冲突、对立情绪;要罪犯认罪服法,自觉配合民警的管教工作;树立正常的民警与罪犯交往的规则,对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罪犯的行为规范,加强对罪犯的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认识到积极改造的重要性。同时民警要掌握好强制力的惩戒作用与人性化管理的尺度,不能过于的人性化管理,放弃惩戒的威慑力;要依法惩罚,同时发挥内部管理制度的作用,让制度既管干警又管罪犯,让两者在制度的约束下达到和谐。
(四)监狱对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电视剧、电影、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监狱的新面貌,司法干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适当开放监狱的部分区域给社会公众参观,可以使监狱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同时既能够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又可以树立司法部门的威慑力,对社会上不稳定分子起到震慑这样。同时监狱要把自己当成当地社会的一分子,自觉参与当地的建设,以获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体制,让社会也参与监督。加快监狱布局调整的步伐,由偏远、闭塞的乡村走向城市。让社会了解正面的监狱,为监狱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五)罪犯改造和谐。在监狱里面,罪犯的目的和利益基本一致,彼此 之间互相影响较大。在入监时,要对罪犯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调配;民警必须对他们的行为、风气进行正确的引导;干净要罪犯之间矛盾及时处理,并要进行深层次了解,不能只治标不治本,以绝后患,让罪犯之间互相帮教,共同改造。对罪犯的家人,不能歧视,特别是子女的上学,家里老人的生活问题予以照顾。司法部门要随时为释放出狱的罪犯尽可能的提供就业,无后顾之忧,安心改造;监狱也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可以引进合适的项目,既可以取得经济效益,又可以培养罪犯的劳动技能,学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作好出路;请通过劳动致富出狱的罪犯到监狱现身说法,让罪犯看到生活希望。让罪犯主动参与改造,造和谐的改造氛围。
(六)机关与基层的和谐。第一,要以人为本,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安排工;第二,要仔细倾听干警的意见和建议,不合理、欠妥的,作好说服工作,对其思想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干警,对合理的要求,能够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解释清楚,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第三,要努力为干警执法创造有利的条件,注重人权不等于优待犯人,罪犯触犯刑法就应受到惩处,而不是进监狱享受生活。现行的规章制度对干警执法约束太多,对犯人的行为管制不足,犯人以死相挟、不服从管教等情况屡见不鲜,干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一味地批评干警“不敢管、不愿管”是不公平的,决策者应研究制定更细密的行为规则,加大对干警的保护力度。第四,决策机关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条件;第五,工作应注重质量和效果,尽量不做表面文章;第六,实行机关民警与基层民警定期交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基层也应落实机关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七)干群的和谐。领导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力,不要炫耀自己的权力。领导要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要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正确的表达给下属;领导要信任下属,让下属参与决策,适当的分权,让下属感到自信。要更多地关注一线干警的工作、生活,不能把“以人为本”片面理解为只关心犯人;努力提高民警的福利待遇;建立有效的上行和下行沟通机制,使组 织成员的行为一致,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干警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一味的与领导对抗;民警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领导展示自己的能力;
(八)亟需完善《监狱法》的修订,为监狱工作构建和谐监狱。提高《监狱法》的法律地位,加快《监狱法实施细则》的制定,对《监狱法》有关条文的落实与保障做出具体的规定。完善执法工作程序,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办理程序制定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对罪犯的行政奖惩、离监探亲、分级处遇、罪犯计分考核、职务犯的选用等行政管理行为,也要分别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对条件程序以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其次是要建立以“刑事立法—刑事适法—刑事执行”为骨架的一体化刑事法律体系。
(九)监狱要与时俱进,要具有创新思维,创立新的和谐监狱的管理理念。监狱管理理念,是指导监狱管理工作的理论观念,属于管理者思想意识范畴的一种哲学概念。监狱管理理念必须有新思维、新改变,以适应构筑和谐监狱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新理念;树立提升监狱工作质量整体水平的理念;树立监狱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理念;树立科学行刑、依法行刑的理念。
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和谐监狱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单位都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各种利益之间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我们要从监狱的特殊性出发提出的具体设想,不断提高监狱的管理水平、协调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尽量减少矛盾,把不和谐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高霞《对建设和谐监狱的一些思考》 监狱信息网
2、罗 勇
齐兴华
杨美玲《论新形势下和谐监狱的构建》 《西部时报》 2006-9-1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监狱执法理念的思考》
4、《罗干: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