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监狱要正确解决好八大矛盾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监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刑罚执行的必然趋势。和谐的过程就是化解矛盾的过程,构建和谐监狱必须从分析监狱工作的不和谐因素入手,着力解决好“警与囚、硬与软、僵与活、新与旧、上与下、官与民、严与优、劳与教”这八大矛盾。
【关键词】:构建和谐监狱矛盾
所谓和谐,是指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
整体之间均衡匀称、协调配合。构建和谐监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刑罚执行的必然趋势。构建和谐监狱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必须从分析监狱工作的不和谐因素入手,着力解决好监狱工作存在的八大突出矛盾:
一、“警”与“囚”的矛盾
即民警管理教育与罪犯服刑改造之间的矛盾。
监狱民警是刑罚执行的主体,依法行刑是其神圣职责;罪犯是刑罚执行的对象,反抗监管、对抗教育、逃避劳动是部分罪犯的本能和本性;二者的对抗性决定了“警”“囚”矛盾将贯穿监狱工作的始终。但“警”“囚”矛盾并非都以对抗性的方式存在,也有大量的非对抗性因素,而且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警”“囚”矛盾源于监狱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三大反差”:一是民警监管执法理念的滞后性与监管形势的复杂性形成反差;二是民警管理教育方式方法的单一性与罪犯逃避抗拒改造形式的多样性形成反差;三是法律法规的欠操作性、民警执行中的茫然性与监管形势的复杂性、罪犯的难改造性形成反差。其主要症结在于当前监管执法工作缺乏一整套确保民警在依法、文明执法的前提下,能严格、有效地管理教育罪犯的法律法规;缺乏能有效制约罪犯违规抗改、管束其改造行为的刑罚执行体系。这些法律缺陷导致监狱在执法实践中,存在惩罚与改造相互脱节,甚至矛盾对立的现象。
解决“警”“囚”矛盾的关键是要正确运用监管法律法规,准确而有效地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和罪犯的改造行为。法律法规在监狱工作中犹如“平衡器”、“调节阀”,如果法律实在而有序、执行得当而有效,“警”“囚”矛盾就可能由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如果法律条文有明显瑕疵、规范力欠佳、执行力不够,“警”“囚”矛盾就可能由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为此要做到“三个切实”:一是切实提高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法理”紧贴“狱情”;二是切实提高监狱民警综合素质和新形势下管控、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使“素质”适应“需要”;三是要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化解监管矛盾、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和罪犯的改造行为,使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在法律规范下趋于和谐稳定,从而为构建和谐监狱服务。
二、“硬”与“软”的矛盾
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矛盾。
硬件建设是指监狱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是“物防”和“技防”的现代化;它是构建和谐监狱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是提高监狱行刑能力和执法公正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软件建设是指监狱民警队伍素质、执法水平、管理措施、教育手段、改造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它是构建和谐监狱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人防”的现代化,是发挥硬件建设综合效应的重要保证,是监狱管理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当前监狱工作“软硬”矛盾主要表现为“三大现象”:一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市和山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在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和水平上差距过大,导致全国监狱系统总体上“软硬”失调,监狱工作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二是在硬件建设好的监狱存在对硬件“高枕无忧”的“依靠心理”,从而忽视软件建设,其结果必然导致监管事故发生,川中监狱“3.28”案件就是力证;三是在硬件建设欠佳的监狱存在无限制加大民警的“人防”压力,靠“枕戈待旦”来确保监管安全,从而导致监狱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顾此失彼,其结果仍将导致监管事故发生,峨眉监狱“9.4”案件就是力证。
硬件建设是前提、软件建设是基础,对硬件建设或软件建设任何单方面的偏废都是错误的。应把监狱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抓,使之与监管工作的整体水平相匹配、与和谐监狱相适应。只有二者协调发展、配套实施,真正达到“硬件硬、软件强”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监狱工作的整体效能,从而构筑和谐互补的监管防范体系。
三、“僵”与“活”的矛盾
即在对民警的管理中,体制机制僵化与民警思想活跃的矛盾。
监狱环境的封闭性、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导致部分监狱在管理中存在体制僵化、观念陈旧、模式单一的现象,把民警队伍“不出问题”作为管理的目标定位,着力点放在如何把民警队伍“管住”、“听话”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监狱布局调整的推动下,民警思想的活跃性与管理理念的滞后性形成反差,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出现了“找岔子”与“捅漏子”、“管得严”与“不好管”的矛盾。在构建和谐监狱过程中,“激活”胜于“管住”,更强于“管死”。监狱应认真研
第二篇:构建和谐监狱
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监狱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监狱提供坚强保障 xxx监狱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按照上级党委和狱党委的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全面履职,扎实工作,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尤其是我狱组织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以来,通过进一步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分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开展,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深入推进监狱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一些兄弟单位相比,我狱来料加工起步晚、总量小、基础薄弱、人均水平低的状况远没有改变,“赶超发展”仍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一方面我们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对我狱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说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特别是2009年是困难之年、机遇之年、关键之年,能否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强的党性观念、更加优良的作风,凝聚全体警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克难攻坚,以狠抓落实的决心和强有力的行动,确保监狱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促进我狱的监管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围绕大局,创业创新,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贯穿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是要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与当前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确保安全、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结合起来。
(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
历史经验的精髓。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思想是否解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对党的先进理论是否吃深吃透,取决于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真正负责。当前,我狱正处于“爬坡过坎”和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对敢作敢为的党员干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为他们挑担
子。只要是党纪国法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做的事,只要有利于监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要允许探索和尝试。
(二)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破难攻坚、推进发展上。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只有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螺旋式上升。是否敢于直面矛盾,是否善于破难攻坚,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通过进行xxx等载体,致力于破难攻坚,解决了一大批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监狱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我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优良作风,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上交矛盾,为我狱赶超发展扫清障碍、夯实基础。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走进基层、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帮助基层化解矛盾、风险,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难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监狱环境。
(三)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亲民为民、保障民生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对党满怀忠诚,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的执行力建设,切实增强组织观念,服务我狱发展大局,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保证政令畅通。着力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
(四)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提升效能、优化服务上。当前服务软环境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越是宏观环境不利,越是要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近年来的作风建设,机关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一些部门和单位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佳、环境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狠下决心,加以治理整顿。要全面落实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服务措施,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大执纪办案力度,营造干净干事的从政环境。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自身廉洁的同时,要
教育、管理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和民生上。
总之,通过“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特别要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提高全面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安全首位意识,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全面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和建设,为我狱全面迈入全省监狱系统第一方阵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篇:浅议新形式下和谐监狱构建
文章标题:浅议新形式下和谐监狱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宏伟目标,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给监狱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当前监狱工作必须紧扣和谐理念,用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目前的工作。
一、和谐监狱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和谐监狱首先是充满活力的。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必须有基础,它的基础就是有活力,有活力才能达到和谐监狱的目标,包括政治建设的活力、经济发展的活力、思想文化的活力和监狱管理方式进步的活力等等,构成了一个监狱应有的活力,只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和谐。
(二)和谐监狱必定是有序的。监狱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会促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文明化。
(三)和谐监狱必定是以人为本的。狱警各方面的能力协调发展,物质、文化生活能够得以满足,罪犯能够安心踏实改造。
(四)和谐监狱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和谐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公正的条件和公正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功者赏,过者罚,奖惩分明。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监狱的发展才会昂扬向上,监狱的工作实践才会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监狱不和谐的表现
1.狱警与服刑人员的冲突。一方面,由于狱警身着警服,代表着国家执法,自身优越感很强,居高临下的状态时常存在,无形之中拉大了狱警与服刑人员的距离;另一方面,服刑人员本身有犯罪行为,心理上背着包袱,认为低人一等,还有人认为判处不公,抵触情绪较大。
2.狱警与职工的利益冲突。狱警作为国家公务员,有执法的权利与义务,而职工虽同在一个监狱,但收益比狱警明显偏低,既无警服穿,也没有执法权。由于收入分配以及地位的失衡,狱警与职工的冲突时有发生,职工不满、低看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
3.狱警和狱警的冲突。狱警虽同为警察,但随着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狱警与狱警之间的竞争或冲突在加剧。一是互相攀比。二是勾心斗角。三是违法乱纪。
4.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与监狱工作实践的需求不和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和实施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的新篇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11年多实践的检验,这部曾经被监狱工作者奉若珍宝的法律越来越暴露了它的缺陷与不足:首先是操作性不强。《监狱法》多为宏观层次上的规定,很多法律条文属于大政方针,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而且又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继而让监狱执法者产生了“有法可依,无章可循”的迷惘。其次,法律调整力度不够。有些法律条文的规定不甚明确,导致相关法律主体在实践中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在监狱刑罚执行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5.监狱与社会其他部门机关不和谐。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监狱属于地市监狱,业务上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管辖,而在财务和人事上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司法局管理,这种管业务不管人事、管人事不管业务的多头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省局和州局对监狱工作的评价、管理上不一致。
三、构建和谐监狱的方法和途径
(一)内外结合,消除影响构建和谐监狱的不利方面。
1.对内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狱警素质,提高执法水平。狱警虽是执法者,但不是统治者;服刑人员虽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施暴者。狱警要切实维护法律、政府和执法者的尊严,充满人文关怀,使服刑人员心服口服,自觉接受教育。
2.对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剧、电影、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狱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为监狱工作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
中国监狱未来的改革发展,除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普遍发展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使监狱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行”。首先要随着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完整的《刑罚执行法》。其次是要建立以“刑事立法———刑事适法———刑事执行”为骨架的一体化刑事法律体系。再次是根据监狱工作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及时修改、补充、整理监管工作的各种制度、规定,并彻底贯彻执行。
(三)理顺监狱内外关系,更新管理体制,为监狱工作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吉首监狱因管业务
第四篇:如何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
提要: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时代的最强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将和谐社会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此,拉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序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是我们党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乃至每一个家、每一个成员的纲领性要求,是指针、是号角,同时是对世界人民的美好倡议。党的17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文化等等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极大地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实质内涵。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重中之重。本人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要求,结合监狱发展现状,对如何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作一些分析探讨。
关键词:监狱警察关系构建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武装力量。一个社会人是社会的因素,一个自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单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小到每一个国民的共同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保证。
一、监狱警察人际关系构成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但在建狱初期,大都以拓荒的手段和途径对犯罪分子施行刑罚,自主经营、自给自足、自谋发展成了监狱生存发展的主要形式,监狱的职能很大程度上局限在看押和发展农业经济上,由于国家对监狱经费投入的有限性,决定了监狱在抓好刑罚执行的同时必然的也要抓好监狱经济的发展,这是监狱警察所面对的一个长期的历史命题。监狱发展的需要及历史原因,形成了警察、工人、罪犯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共存的集合体,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加之,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并非以绝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也必然的要与周边社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交叉交往。概括起来,监狱警察人际关系由监狱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若干对象构成。主要有内部的警察与警察的关系、警察与职工的关系、离退休老同志与在职同志的关系、警察与罪犯的关系及外部的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的关系、监狱警察与驻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等等。
二、监狱警察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一)监狱自身内部警察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1、警察与警察之间。从总体上看,和谐因素远甚于不和谐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讲,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这支队伍连系在一起,共同的纪律、共同的规范、共同的理论武装把这支队伍统一到一起,共同的追求、共同的领域、共同的命运把这支队伍凝结在一起。从小的方面看,共同的生活时空、共同的生存环境把这支队伍集合到一起。正因为有着这些许的共同,所形成的内趋力促使和谐因素彰显,但是,稍作分析,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并非甚少,在国家公务员、人民警察实行统一规范的工资制度下,由于工作岗位的差异、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工作环境条件的悬殊,不同岗位的警察内心必然会产生比较,比较的结果必然会干扰到内心的平衡,一旦内心失衡,那么,和谐的程度就不易评估,不和谐的因素就有可能增加。
2、警察与职工之间。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基本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别,分工的差异性构成了两种身份在同一个机关、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区域共存的格局,因为共存而和谐,因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处遇派生着不和谐因素。
3、老同志与在职同志之间。由于经历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带来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差异、理解差异、接受差异,衡量事物褒贬、优劣、利害的标准都易存在分歧。老同志思想认识上传统的、保守的一面通常较年轻人明显,年轻人较富活力,创新意识较强一些,差别性的客观存在,重者形成代沟,轻者共同语言较少,观点不易统一,形成构建和谐关系的阻力。
4、警察与罪犯之间。这一对关系本质上就是一对矛盾关系,矛盾的双方一方代表着正义,一方代表着非正义,正义方的行为价值是构建和谐、维护和谐,非正义方的行为往往是扰乱和谐、破坏和谐,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不和谐因素尤为突出。罪犯群体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罪行等等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并因触犯国家刑律而收押集合到一起的特殊人群。其中,有同案的、另案的,贩毒的、抢劫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等等情形,诸多的不同,诸多的差异性决定了警察与这一特殊群体在和谐关系的构建上难度较大,任重道远。
(二)监狱警察与外部社会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1、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警民共建和谐是监狱警察和周边群众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因受传统的那种分割的、排异的惯性思维的制约和影响,国家机关与驻地周边群众的邻里共处难免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磨合期。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关押和改造罪犯的场所,具有与其他国家机关不同的特殊性,具有较明显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特点,与周边社会的各种交往具有很严格的法律规定性,因其特殊性的存在,制约着周边群众对监狱认识和了解的不足,敬而远之的心态尤为突出,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阴影难以消除,对监狱警察与周边群众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带来难度。即便发展到了相互接纳、共处共容也仅能算是构建和谐关系的一个基础和平台,因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境界并非只此。
2、监狱警察与驻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由于监狱属省属驻地方机关,隶属于省监狱管理局,人、财、物都实行垂直管理,因此,驻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监狱的关心、支持、帮助的力度很局限。加之,监狱从建立到发展,长期处在较为偏僻、落后、闭塞的偏远地带,监狱的创业历程必然的形成一个与当地社会相对割裂、自行运营的小社会格局,长达几十年的那种自办教育、自办医疗、自办商业、自办农业等等监狱办社会的模式,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封闭性促成了警察思想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和局限着警察职工的思想,主动融入社会的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领域更为明显。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推进和深入,党和政府对监狱工作的重视日益加强,监狱逐步向职能化轨道迈进和发展,随之兴起了监狱布局调整及监狱体制改革的大潮,监狱逐渐向交通沿线和城市转移,交通、教育、卫生等等更多的事业融入了地方社会,合理利用和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监狱的职责,强化了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鉴于此,监狱警察较好地融入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迫切。教育和医疗是牵动每一名警察职工思想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好这一因素的钥匙和切入点就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但由于受历史的、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去面对和践行的历史使命。
三、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思考
(一)坚持公平正义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
政法机关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监狱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监狱人民警察是执法主体,公平正义是执法实践的价值追求,是监狱职能的重要体现。坚持公平正义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离开对公平正义的坚持,将严重削减监狱的职能,甚至散失监狱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监狱本质就是正义的化身,职能就是对危害国家、危害人民,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犯罪分子实施刑罚,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努力使犯罪分子转化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实,监狱从建立至今,无不是始终在践行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呢?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正因他们的行为严重冲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严重破坏社会公平、严重践踏国家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和权威性,这一特殊人群是实质典型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国家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打击惩戒的主旨就是减少和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监狱好比就是控制和消化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强力机器。如果监狱警察不能做到公正执法、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必将散失对罪犯的震慑和改造能力。监狱警察和罪犯这一对矛盾关系的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监、坚持公平正义是最有力的途径。监狱的中心工作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任务就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做到公正文明执法,以公正促和谐,以文明影响、洗涤、警醒和感化罪犯,帮助和引导罪犯由被动改造向主动改造、自觉改造方向发展。执法的公正性一则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二则增强罪犯的平等感,从而激活罪犯正义之念,唤醒罪犯良知,最大限度的消减敌对情绪和敌对思想,进而推动警察与罪犯和谐关系的构建。警察与警察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老同志与在职同志之间、罪犯与罪犯之间等等这些关系的和谐也无一例外的需要公平正义理念作为支撑。这一道理并不难理解,人的本性中不乏趋利性,人的趋利性是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最大障碍,更多的只有通过公平正义来实现平衡。因此说,坚持公平正义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
(二)融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依托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应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繁荣发展团结奉献的社会意识。监狱警察是全国各族人民中的一分子,对祖国事业建设和发展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学习、融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培育我们的精神,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我们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思想基础的武装和引领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才有强劲的精神依托。
(三)固化法治理念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认识支撑
当今社会,法治化程度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增强和树立法治理念是对国民的要求,更是对执法者的要求。治国理正,理念先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一向主张,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依法治国,从监狱层面来讲就是一个依法治监的理解。监狱警察要切实做到依法治监、依法管理,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固化法治理念的问题,从认识上就要到位,切实从思想上培育和树立法治思想,坚定法治信念,坚决摒弃传统遗留的那种“人治”和“无为而治”的落后思想,切实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施治思想。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很容易形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理论武装就成了空话、流于形式,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与构建和谐关系格格不入,空话、教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更不容。因此说,固化法治理念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认识支撑。
(四)健全法制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执政阶级都非常注重立法,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始终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古训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制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刚性行为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制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中国的法制导向就是始终坚持在中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服从服务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规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共同行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阻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建立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对社会各项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是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的重要保障。在监狱警察人际关系领域,也无一例外的得依托法律制度来保障,无论是领导层和被领导层、实施教育改造方还是接受教育改造方都得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行为,切实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宗旨。因为平等维护了平衡,因为平衡促进了和谐,这将有力地推动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五)深刻领会中国体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x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思想统一是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首要的就是要抓好思想上的统一,离开统一思想来思考和探索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就会误入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的错误路径。
(六)强化德治思想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有益补充
党中央早在二〇〇一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法治是根本、是基础,德治是有益补充。德治思想的培育和形成,靠的是学习和教育,通过正确的理论引导,使广大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人权、尊重科学、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坚定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良性发展。
(七)人文关怀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潜催化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科学、尊重民风习俗,挖掘民族文化,关注文化遗产,建设生态文明,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学说阐述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论段、观点,加大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建设工作力度,拓展就业渠道和平台,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追求,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生态在很多领域得到关注,倍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青睐,生活食品领域如此,和谐文化领域更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框架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是促进和推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有效催化剂。
(八)树立大家庭的思想是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和谐、和睦的字眼最初只是在描绘一个具有很近血缘关系的自然家庭中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谐的内在要求日趋扩大,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和谐因素来驱动。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关系到中国的稳定快速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共同的使命拉近人心,共同的目标凝聚力量,心齐力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理应心系祖国兴衰,理应立志为祖国大家庭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是监狱警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是党和政府的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作为我们个人要做到不断提高认识,树立大局观念,不断增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理应做到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正确履行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从构建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做起,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建设监狱警察和谐人际关系,涉及因素复杂,优势和困难同在,任重道远,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第五篇:浅议如何正确构建职工和谐价值观
浅议如何正确构建企业职工和谐价值观
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职工若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和谐已成为企业的普遍性价值观。因此,职工只有树立和谐价值观,才能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谐价值观已成为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一、和谐价值观的内涵
和谐是人的本质要求,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对于周围事物和自身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判断善与恶、好与坏、是与非、利与弊、美与丑的系统观点或评判原则。由此可知和谐价值观是指追求和谐,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倡导和谐理念,用和谐观点来思考问题,树立和谐的道德规范,使和谐逐渐成为人们看待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立场、观点、态度。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制约,自身条件的限制,更离不开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在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哲学概念上,而是 应该根据个体性格差异、工作实践能力、所处工作环境、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智力、体力、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价值标准,并且随着各个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样制定出的标准才是和谐的。树立和谐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具有定位和指导意义。
二、如何实现职工和谐价值观的构建
一个企业是由职工同心协力构建的整体,同时它又能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因此,职工和谐价值观的构建既需要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又需要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付出,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
(一)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的塑造,形成良好的职工发展环境,为职工和谐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条件,将和谐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每一环节。
第一,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为职工提供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氛围。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和谐的企业文化,特别是把经营理念、团队精神、价值取向、管理方式、创新能力等重点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来,把职工的职业理想和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为职工和谐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和谐的环境基础。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自上而下创造一个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软环境,并切 实保障职工的各方面权益的实现,为职工和谐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面优化企业生活环境,满足职工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企业应改善职工的生活娱乐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职工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为和谐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内在的动力,将和谐价值观作为共同遵守的信念
第一,职工应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塑造和谐价值观,一方面需要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充分依靠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去领会和实践和谐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在修炼,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谐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职工精神境界的支撑。只有这样,和谐价值观才能建立起来。
第二,职工在企业中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相互信任是促进人际和谐的基石。这就要求职工要坦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里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其次,相互尊重是促进人际和谐的润滑剂。职工相互之间要容人之短,尊人之长,要不吝啬掌声和鼓励;再次,相互支持是促进人际和谐的发动机。在一个相互支持的企业里,必会 促使职工之间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协作,使每一个人都会获得一种满足感,从而有利于人际之间的和谐,有利于职工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以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态度是决定和谐价值观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是美国作者罗曼·W·皮尔写的关于青年人成长励志的书。此书的影响波及全世界。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会帮助你感知生活并帮助你确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它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对和谐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如何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勤奋、务实、积极,乐观,向上,豁达,开拓创新的态度是和谐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反之,则是不和谐的。
综上所述,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建立和谐价值观,才能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职工要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要使个人真正具有价值,就要将自己融化于企业之中,处理好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的需要、意志与愿望与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在为整体利益而奋斗中满足自身的需要,追求自己的目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郑吉敬
单位:胜利油田滨南社区管理中心 地址:滨州市渤海七路781号滨南社区管理中心 邮编:25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