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加强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定稿]
谈加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为何“一把手”犯罪那么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把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领导班子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称为“一把手”。然而,有些“一把手”因为宗旨观念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法纪意识淡薄,拒绝接受各级监督,大搞“家天下”、“一言堂”,从“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甚至铤而走险,以身
试法,最终堕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在各级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一把手”所占的比例很大。请看——
被称为“穷县富书记”的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拿官印换钱,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受贿赂,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币144万元,个人财产多达270万元,其中存款人民币142.3万元,美元2.46万,房产6处。
湖北省枣阳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党组书记章大梁,任职4年,就采取虚报冒领,重复支出,以拉关系为名向下级索要等手段,单独或伙同他人作案88起,贪污公款63.7万元;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人员调动、招工、提拔,以及基建征地过程中,肆意索取和收受80余人贿赂306起,涉嫌受贿金额74.94万元286.6万元家庭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造成国有土地严重流失,直接经济损失414万余元。
创下湖南受贿金额之最、号称“三湘第一贪”的原任娄底市财政局局长、后调任娄底市副市长的赵更效,滥用手中权力,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违规追加财政预算外拨款索取和收受回扣,受贿金额达862万元之巨。
为什么这么多的“一把手”违法犯罪?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把手”凌驾于组织和党纪国法之上,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对“一把手”的监督为何这么难?近年来,围绕如何搞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中普遍感到对“一把手”难以监督,其主要表现有四点:
一是有些“一把手”自律意识不强,逃避监督。有些“一把手”经受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钻制度和政策空子,捞取个人实惠,有的认为贪点占点是小事一桩,上级不会挑剔,下级不会计较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偶尔违法违纪,上级很难察觉,群众更不会知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权谋私的手段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给监督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是有些“一把手”地位特殊,使人不敢监督。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方,“一把手”都处在权力的核心地位,他在党委(党组)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决策实施中处于指挥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时间长了,往往容易出现个人专权现象。更有甚者,利用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上拉关系、找靠山,对下拉帮结派,摘小团体,在单位大搞“家长制”、“一言堂”,滥用权力,容不得不同意见,听不进他人批评,对持不同意见者,轻则排斥打击,重则撤职下岗。
三是权力封闭运行,使人无法监督。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己有,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搞假民主,走过场,有的不讲程序和原则,越俎代庖,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有的以工作需要保密为由,该公开的用权行为不公开、不透明,使群众无法监督。
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无力监督。现行的监督体制主要是以同级监督为主,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这种监督体制对“一把手”而言,表面上疏而不漏,实则难以到位。主要表现为上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鞭长莫及,对一些滥用权力行为一时难已察觉同级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者往往受制于被监督者,已经建立起来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如何监督“一把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在继续下大力气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中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立足教育防范,形成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要求监督的格局,解决“一把手”逃避监督的问题。“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来自外部的监督只有通过被监督者的自觉接受才会真正产生效力。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加强教育,使各级“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
第二篇:对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对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一把手”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群众团体中的主要负责人。由于“一把手”掌控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权力,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而普遍存在“难监督”的问题。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违规用人。借选拔任用干部、组织人事调配之机收受钱物、索贿受贿、买官卖官。二是违规用权。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三是违规决策。在“三重一大”问题上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致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五是违规收受各种礼金“红包”。针对这五个方面问题,我组认为:
一、切实运用好对“三重一大”内容监督。
(一)由派驻(出)机构牵头细化各综合监督单位“三重一大” 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必须向派驻(出)机构“提前报告”制度,以便于派驻(出)机构可以全程参与或掌控各综合监督单位的“三重一大”内容及程序,从而为规范“三重一大”议事监督奠定基础。
(二)采取“三重一大”公示公告制度。只要涉及到“三重一大”内容,都必须在各综合监督单位网站开设“三重一大”专栏或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并采取“事前公布内容、事中公示决策进程、事后公示决策结果”的方法,做到内容、程序、结果“三公开”,进而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坚持“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议事决定制度。要规范“一把手”决策权的行使,凡是涉及到“三重一大”的,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或领导班子讨论研究才能做出决策。
(四)要严格“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决策过程分为议题准备、集体研究、贯彻执行3个环节进行监督。在议题准备环节,事项报审前必须提前送达参会人员,保证其有足够时间了解相关情况,避免会议决策流于形式。在集体研究环节,决策会议参加人员必须达到领导班子人数2/3以上,且分管负责人必须到会,会议方可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表决权的人数不足3人的单位,应成立3人以上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避免重大事项决策“一言堂”。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充分酝酿、群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都要经过充分酝酿,充分发挥纪委参与“三重一大”监督质量。
二、坚持“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的监督。要切切实实坚持“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组织人事、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制度。首先,从年初单位党委(组)班子分工文件上要加以明确。其次,要落实到具体实际操作程序和操作环节中,力求避免出现分管线领导不签字,签字还是“一把手”的两张皮现象。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一把手”负总责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与“五不直接分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三、牢牢抓住财经制度的 “笼子”。一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制度。坚持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二是建立财经制度检查制度。建议由综合派驻机构牵头,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采取定期、不定期、“飞行检查”等形式对各综合监督单位进行财经制度检查。三是执行预算评估制度。联合财政,每年对各综合监督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完善监督网络。首先在单位内部设置检举箱,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力求做到“两个结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相结合,完善监督网络,实行对一把手的全程立体式监督。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开通监督电话、公布电子信箱、实行公开承诺等措施,架起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舆论监督桥梁。
总之,必须科学地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健全和完善“一把手”选人用人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做到“关口前移”和“关口后移”相结合,重点从规范事权、财权入手,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
第三篇:一把手监督
‚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近几年来,武陵区坚持把‚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采取如下五项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教育,切实提高‚一把手‛廉政意识。
一是加强预防教育。认真执行任职前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对新提任‚一把手‛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打好反腐倡廉‚预防针‛。两年以来,区委、区纪委领导对近30多名新提任或交流的‚一把手‛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
二是加强专题教育。通过区领导在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专题教育,加强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一把手‛的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廉政教育。区级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对责任范围内的‚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廉政教育。以每年 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为载体,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参加教育学习的各级‚一把手‛达100多人次。
二、落实制度,严格规范‚一把手‛从政行为
一是建立‚一把手‛交流轮岗制。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防止‚一把手‛在一些重要部门长期掌权,形成独立王国。我们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交流制度,‚一把手‛在同一职位的任职时限不得超过5年,近年来,区委先后对27名一把手进行了岗位交流。
二是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对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财务开支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集体决策,特别是在重要人事安排实行票决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一把手‛执行报告和申报制度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不按规定报告或报告不属实的,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并责成其补报,对屡教不改的谎报者,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建立健全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单位‚一把手‛廉政卷宗,一年来,各级‚一把手‛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90多人次。
四是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2007年以来,全区各级 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372场次,针对‚一把手‛梳理整改问题60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的作风建设。
五是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两年来,对各级‚一把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12余人次,发现并整改了一些问题。
六是实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度。在每年的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后,区级党政领导分别召开由所属责任对象参加的廉政工作专题会议,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与所属责任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一把手‛向区纪委全委会汇报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并接受评议。
三、强化监督,有效牵制‚一把手‛手中权力
一是强化对用人权的监督。严格执行区委常委会讨论干部票决制度和用人失察追究制度。2006年以来,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任免科级干部200多人次,杜绝了干部任免‚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良好。
二是强化对财务审批权的监督。首先,建立部门‚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审批制度。2003年以来,全区40多个规模较大的部门,如工交、教卫、检法等部门的‚一把手‛实行了授权副职分管财务审批制度,对‚一把手‛财务审批 权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严格执行财务分档审批制度,对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项目必须进行集体审核;推行‚一把手‛授权副职审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票据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彻底铲除‚一把手‛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落实了区、乡镇党委‚一把手‛原则上不分管财政的制度。完善了区、镇会计核算制度和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制度,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财务审批权的监管。
三是强化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建立了‚没有政策法律依据不决策、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不决策、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不决策‛的机制,对‚一把手‛的决策权实施有效监督。
四是健全失察追究机制。实施用人失察追究制度和‚首提责任制‛,实行谁推荐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特别是要把好提名推荐关,发现被推荐者在推荐时就已出现问题的,追究首先提名推荐者的责任。
四、严肃纪律,严厉查处‚一把手‛违纪行为
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哪一级‚一把手‛,也不管其功劳大小,只要违反了纪律,发现一个,严肃查处一个。2007年以来,先后查处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2人、村(居)‚一把手‛3人、企业‚一把手‛1人,分别给予了相应的 党纪政纪处分。通过严厉惩治,弘扬正气,打击邪气,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违纪者,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
五、拓宽渠道,健全‚一把手‛助廉网络体系
一是建立‚一把手‛监督信息库。2007年区纪委、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武陵区科级党政正职监督管理办法》,重点理顺监督体系,努力形成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将在日常的干部教育、考察、考核、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掌握到的有关‚一把手‛的信息,统一纳入‚一把手‛监督信息库。
二是建立健全联系通报制度。2008年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建立了《武陵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实施办法》,通过定期召开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和审计部门的联席会议,交流情况,互通信息,共同探讨监督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学校活动,让‚一把手‛的配偶和子女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不吹‚枕边风‛,常敲‚枕边钟‛,当好‚守门员‛,筑牢反腐家庭防线。
四是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开通监督电话7812380、公布电子信箱、实行公开承诺等措施,架起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舆论监督桥梁。
五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 团体、个体协会中聘请1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通过他们,把群众对‚一把手‛的意见和建议传达上来,形成‚一把手‛监督、大家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部分地区对各单位‚一把手‛赋权过重,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开展此项工作,可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加强‚一把手的执政能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廉政教育。一是预防教育。对新任职‚一把手‛在签订‚廉政承诺书‛的同时进行人前廉政谈话,打好反腐倡廉‚预防针‛;二是培训教育。在县委党校培训课程中,加强廉政教育努力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一把手‛的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三是约谈教育。县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对责任范围内的‚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使‚一把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监督管理。一是强化对财务审批权的监督。部门‚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审批,由副职分管财务审批。二是建立‚一把手‛监督信息库。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并将在日常的干部教育、考察、考核、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掌握到的有关‚一把手‛的信息,统一纳入‚一把手‛监督信息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注重家庭监督。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学校活动,让‚一把手‛的配偶和子女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不吹‚枕边风‛,常敲‚枕边钟‛,当好‚守门员‛,筑牢反腐家庭防线。四是注重社区监督。科级干部八小时之外的主要活动区域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日常监督作用,加强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五是注重群众监督。通过聘请的义务监督员,把群众对‚一把手‛的意见和建议传达上来,形成‚一把手‛监督、大家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厉查处‚一把手‛违纪行为。定期对收集到的‚一把手‛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只要发现‚一把手‛违反了纪律,一律严肃处理。
第四篇:一把手监督
‚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近几年来,武陵区坚持把‚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采取如下五项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教育,切实提高‚一把手‛廉政意识。
一是加强预防教育。认真执行任职前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对新提任‚一把手‛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打好反腐倡廉‚预防针‛。两年以来,区委、区纪委领导对近30多名新提任或交流的‚一把手‛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
二是加强专题教育。通过区领导在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专题教育,加强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一把手‛的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廉政教育。区级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对责任范围内的‚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廉政教育。以每年
1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为载体,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参加教育学习的各级‚一把手‛达100多人次。
二、落实制度,严格规范‚一把手‛从政行为
一是建立‚一把手‛交流轮岗制。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防止‚一把手‛在一些重要部门长期掌权,形成独立王国。我们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交流制度,‚一把手‛在同一职位的任职时限不得超过5年,近年来,区委先后对27名一把手进行了岗位交流。二是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对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财务开支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集体决策,特别是在重要人事安排实行票决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一把手‛执行报告和申报制度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不按规定报告或报告不属实的,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并责成其补报,对屡教不改的谎报者,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建立健全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单位‚一把手‛廉政卷宗,一年来,各级‚一把手‛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90多人次。
四是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2007年以来,全区各级
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372场次,针对‚一把手‛梳理整改问题60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的作风建设。五是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两年来,对各级‚一把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12余人次,发现并整改了一些问题。六是实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度。在每年的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后,区级党政领导分别召开由所属责任对象参加的廉政工作专题会议,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与所属责任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一把手‛向区纪委全委会汇报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并接受评议。
三、强化监督,有效牵制‚一把手‛手中权力
一是强化对用人权的监督。严格执行区委常委会讨论干部票决制度和用人失察追究制度。2006年以来,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任免科级干部200多人次,杜绝了干部任免‚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良好。
二是强化对财务审批权的监督。首先,建立部门‚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审批制度。2003年以来,全区40多个规模较大的部门,如工交、教卫、检法等部门的‚一把手‛实行了授权副职分管财务审批制度,对‚一把手‛财务审批
权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严格执行财务分档审批制度,对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项目必须进行集体审核;推行‚一把手‛授权副职审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票据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彻底铲除‚一把手‛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落实了区、乡镇党委‚一把手‛原则上不分管财政的制度。完善了区、镇会计核算制度和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制度,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财务审批权的监管。
三是强化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建立了‚没有政策法律依据不决策、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不决策、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不决策‛的机制,对‚一把手‛的决策权实施有效监督。
四是健全失察追究机制。实施用人失察追究制度和‚首提责任制‛,实行谁推荐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特别是要把好提名推荐关,发现被推荐者在推荐时就已出现问题的,追究首先提名推荐者的责任。
四、严肃纪律,严厉查处‚一把手‛违纪行为
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哪一级‚一把手‛,也不管其功劳大小,只要违反了纪律,发现一个,严肃查处一个。2007年以来,先后查处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2人、村(居)‚一把手‛3人、企业‚一把手‛1人,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通过严厉惩治,弘扬正气,打击邪气,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违纪者,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
五、拓宽渠道,健全‚一把手‛助廉网络体系
一是建立‚一把手‛监督信息库。2007年区纪委、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武陵区科级党政正职监督管理办法》,重点理顺监督体系,努力形成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将在日常的干部教育、考察、考核、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掌握到的有关‚一把手‛的信息,统一纳入‚一把手‛监督信息库。
二是建立健全联系通报制度。2008年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建立了《武陵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实施办法》,通过定期召开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和审计部门的联席会议,交流情况,互通信息,共同探讨监督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学校活动,让‚一把手‛的配偶和子女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不吹‚枕边风‛,常敲‚枕边钟‛,当好‚守门员‛,筑牢反腐家庭防线。
四是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开通监督电话7812380、公布电子信箱、实行公开承诺等措施,架起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舆论监督桥梁。
五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
团体、个体协会中聘请1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通过他们,把群众对‚一把手‛的意见和建议传达上来,形成‚一把手‛监督、大家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关于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监督,我们认为要抓住“四性”,解决好“五个关系”。一是盯住关键环节,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针对“一把手”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广泛运用公平竞争、招投标、拍卖等市场化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缩小“一把手”权力的寻租空间。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和职责权限、规范建设工程交易行为、规范高利润率的社会资源配置、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将“一把手”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社会性。通过政务公开,将一些含金量高、需求矛盾突出、社会关注的事项公布于众,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如建立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决策论证情况、招投标情况、工程审议情况、经费支付情况。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容易滋生~的行业行为,实行全程公开、全程监督。同时,完善行政审批程序、手续、时限和结果公开的机制,建立承诺制、听证制、公告制;发展电子政务,保证大量的政务信息在党政部门内部及党政部门与民众之间双向传递;实施干部考察公示结果通报制,增加党务政务活动的透明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三是理顺监督体制,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权威性。通过合理调整权力结构,进行权力的适度分,使单个环节和个人对某种权利不能形成垄断,促进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开。如建立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部门与执行机构分离;实施干部任用常委会票决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直接管理人、财、物的重要部门以及拥有实权的岗位,严格执行干部交流制度。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健全党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等,使监督工作覆盖“一把手”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四是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规范性。除坚持上级制定的各项党内监督制度之外,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三重一大”事项票决制,对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财务开支严格按照票决程序,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对大额经费支出,采取具体办事人、分管领导、纪检负责人、财务主管、部门“一把手”集体审批有效制度,加强对“一支笔”权力的制约;健全述职述廉制度,党政机关“一把手”不但要向区人大、区纪委述职述廉,还要在本部门、本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接受民主评议,而且要将述职报告进行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还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坚持与创新的关系。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从而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二是监督与信任的关系。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监督时,既要达到监督的目的,又要把握好度,保护好积极性,不能束缚领导干部及“一把手”的手脚,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要实现监督与支持、监督与鼓励、监督与提高的有机统一。大多数“一把手”为了把工作搞上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作出了很多的奉献和牺牲,组织上要相信他们,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三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党组织无疑要对干部严格监督,但作为干部则要严格自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规章、制度、纪律、条例以及法律的限制和约束,内化为领导干部个人的自律要求。四是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人民群众期望的领导干部不仅是廉政的干部,还必须是勤政的干部。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就必须忠于职守,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扎实地工作,做敬业勤政的模范。要尽职勤政,力戒懒惰。领导干部只有勤政与廉政相结合,干净而又会干事,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五是预防与严惩的关系。要使监督的重点从过去重事后追查惩处轻事前防范教育,向事前教育防范和事后严肃查处并重转变。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将监督的重心和关口前移,立足于教育防范,采取谈话、诫勉、打招呼、亮黄牌等方式,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惩处,加大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惩处力度,增强震慑力,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2004年7月XX区依法治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