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监所工作面临的新标准新要求的理解与思考
当前监所工作面临的新标准新要求的理解与思考
随着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使监狱工
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监狱押犯
不断增多,押犯构成日益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毒犯、判刑二次以上的罪犯持续上升,有狱内外劳动罪犯,安全稳定工作难度加大。因此,当前监狱安
全稳定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全体监
狱人民警察高度重视。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监狱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司
法部的要求和部署,始终把安全稳定放在首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加强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防罪犯脱逃、重大
狱内案件、重大疫情、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连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监狱总体持续
稳定,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当前时代背景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监狱执法中首先要把服刑人
员当人看待,真正从关心、尊重、理解、体贴的角度,为服刑人员提供良好的改
造环境和优质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监狱工作中坚持以人为
本,要着重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把握:
(一)是要对罪犯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充分尊重罪
犯人权,依法保障罪犯各项合法权利,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和教育改造
罪犯,坚决杜绝打骂、体罚等虐待罪犯的现象;在尊重、理解和关心罪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罪犯灵魂的重塑,要真正认识到,只有通过重塑灵魂,把罪犯彻底改
造成为守法公民,真正获得做人的尊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二)是要对监狱人民警察体现“以人为本”。监狱工作归根结底要靠监狱人民
警察来完成,监狱工作成效的高低,罪犯改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和专业化
建设,在从严治警、依法管警、素质强警、切实保障的同时,也要坚持从优待警,满足警察的个性化需求,强化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
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适应新时期罪犯改造工
作需要的新型高素质警察队伍,为监狱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是要对全社会公民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高度重视对
人民群众特别是刑事犯罪受害人权利的保障,正确履行监狱职能,依法惩罚与改
造罪犯,打击犯罪,伸张正义,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
而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监狱的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党的监狱工作方针为总揽,着重树立和强化以下四种行刑理念:第一,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理念。以改造人为宗旨,要求监狱工作不能满足于“关得下、管得住、跑不了”的低要求,而必须坚持因人施教,从每个罪犯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运用教育改造、生产劳动和狱政管理三大改造手段,辅之以必要的心理矫治,对罪犯进行“触及灵魂”的彻底改造,促使罪犯洗心革面,真正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新人。
第二,依法治监、公正司法的理念。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罪犯基本人权,就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监的理念,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法制完备为基础、以权责明晰为标志、以法律监督为保障,增强警察的法制观念,事事、时时、处处都把监狱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进一步完善狱务公开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以公开、透明来保障监狱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有效地预防和杜绝司法腐败。第三,确保稳定、服务大局的理念。监狱工作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大局服务的,必须坚持执法为民,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狱内在押犯构成日益复杂,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从掌握犯情,了解动态,抓好管理、教育、制度、装备等各个方面人手,建立监管安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监管场所的长治久安。
第四,扩大开放程度、争取社会支持的理念。教育挽救罪犯,努力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是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终极目标。在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罪犯改造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单凭监狱的力量已经很难实现对罪犯的有效改造。因此,必须在以监狱机关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监狱的开放程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改造工作,努力实现行刑理念、行刑制度、行刑环境、改造手段、改造力量、改造过程和监狱后勤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缩短在押罪犯与社会的距离,使监狱尽可能与社会融合并实现同步发展
三、当前监狱工作现状的新思考
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是监狱警察的头等大事。因此,认真分析监狱工作的现实问题,从而分析原因,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堵塞漏洞,确保稳定。
(一)监狱工作指导思想仍然不端正。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主要职责,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是监狱正确执行刑罚的前提。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监狱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对监狱不断增加投入,对监狱人民警察待遇的不断提高,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因此,监狱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形势,分析现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把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全力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但是,有些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监管和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生产经济工作在监狱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还有些领导宁愿牺牲安全的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忽视和淡化了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监狱中心工作。因此,监狱工作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这给监狱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警力不足是当前监狱工作现状的突出问题。
当前,监狱警力不足,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突出,与日益繁重的安全
稳定工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监区警囚比例低,难于达到司法部规定18%的要求。为保证监管改造任务的完成,监狱警察严防死守,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心理憔悴,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三)警察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和监狱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监狱警察长期战斗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前沿阵地,担负着维护监狱和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因此,很多监狱的警察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少之甚少,严重影响了警察素质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关系到监狱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应站在监狱事业的高度,切实加强监狱警察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公正执法的警察队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百年大业,教育为先。当前,监狱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学习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为目标,以加强监狱人民警察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监狱人民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推动监狱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为此,针对警察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单
一、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等实际情况,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警察教育培训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意识,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坚持人人都接受培训,实现培训的全员化;坚持时时有培训,实现培训的终身化;坚持事事都培训,实现培训的工作化,逐步探索出一条管理科学、运行规范、讲求效率的新路子,从而推动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和职业化建设。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监区落实规章制度不坚决,许多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如同虚设,很多规章制度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吹在地上,真正难于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和实际效果,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安全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为此,监狱党委和各级领导一定要围绕监狱安全稳定的中心工作,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要重点抓责任制的落实,强化目标管理,把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目标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领导身上,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确保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责任制,责任制的重点是责任追究,对因不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应的责任,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真正把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五)狱政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对部分监区围墙低矮、不牢固,已安装的电网不规范,达不到标准,没有门禁监控系统,很大程度上仍以人防为主;警用车辆质差量少,难于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急通信网络急需加强管理,警械、警具和其它装备投入不足,难于做到技防和物防,仍以人防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安全问题。
(六)“四个安全”机制的建立未完善。
监管工作机制的协调有效运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就“四个机制”来说,其有效运作不仅依赖于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实用,同时也有赖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前,就监狱来讲,监管改造秩序实现了持续安全稳定,监管安全系数在逐年提高,但在实际运作当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有的是大环境方面的,有的是制度方面的,有的是硬件方面的,有的是软件方面的。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构筑起全系统、全方位的防控、排查、应急处置和领导责任的“四个监管安全长效机制”。即《监管安全防控制度》、《监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突发监管事件应急排查制度》和《监管安全领导责任及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急
需制定、出台和完善。
2、全员抓管教的格局还未形成,“大管教”的思想观念未树立。
3、监狱的硬件设施与当前复杂的狱情、犯情不相适应。
4、法制建设的不完善也给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造成了制约。特别是《监狱法》颁布以来,其实施细则始终没有出台,使监狱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明确、统一的工作标准。
(七)监狱改革工作的步伐缓慢。
目前,就监狱系统而言,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的力度和速度是不够的,我们应站在监狱事业的高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推进监狱工作全面向前发展。
1、积极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完善监狱与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
通过监狱体制改革,实现监狱与企业分离,保持两者相对独立运行,进一步明确监狱与企业的地位、责任和权利,是监狱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监狱与监狱企业的不同性质,划分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财务,建立监管改革、生产经营两套管理体系,分开运行,独立运作,形成相对独立、有机联系、密切配合、规范运作的监狱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改革,“规范运行”是监狱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双方都按照各自规律和目标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在改革探索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实践问题,保证监狱与企业规范运行。
2、加快监狱建设和布局调整的步伐。
监狱要发展,首先是“硬件”的发展,这是发展的根本条件。监狱的硬件建设关键在于布局调整。通过布局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不便的客观问题,改善监狱的生活环境和执法环境,有利于监狱的监管安全,有利于监狱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布局调整意味着就要搬迁,重建监狱事关百年大计,做到科学规划,着眼未来,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和标准,做到科学规划,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在监狱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监区建设上,各项建筑设施都能够应对自然灾害,罪犯脱逃、暴狱等突发事件的需要,努力使监狱的功能更加符合监管改造的实际需要。监狱安全稳定重于泰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做好监所安全稳定工作,推进监狱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当前农村小学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我担任校长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原因与对策
——浦北县小江镇合群小学校长 高景
一、学校学生流失,校长教学管理难
我校坐落于距县城5公里处,造成学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
1、根据我县近几年小升初招生方案,浦北外国语学校招生偏向县城学校,按县城本校六年级总人数的40%录取,而乡村学校仅是几个或几十个名额。就今年来说,小江镇全镇有30间乡村学校,仅有23个名额,平均每间学校不到1个名额。乡村学习优秀的学生很难考上外国语学校,造成农村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少。
2、我校的地理位置离县城不算远,很多家长在县城务工,每天早出晚归,随便接送孩子。总之,不少学生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入县城学校读书,流失的多数优秀生给学校教学管理造成困难。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一)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带来的管理难题
实行国家拨经费后,本来就是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学校资金更加紧缺。经费紧张、创收无门,教师待遇低,跟其他城市小学教师收入差距大,农村教师心理相当不平衡,加上部分教师金钱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减弱,工作中矛盾冲突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有效管理
其一,制订了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如奖教制度,考勤制度等。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拨不下款。其二,无法激励工作出色的教师,制约不认真的教师。许多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地工作,并且干得很出色,而有的教师,校长几乎指挥不动。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干得好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甚至躲在背后“打冷枪”。
1、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打到教师的个人账户。农村小学校长没有了经济调节的措施,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自己不干还在影响别人的人,除了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在大会小会上说些“硬”话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处理方案。制订了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有些校长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研究、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如奖教制度,考勤制度等许多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示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拔不下款。
2、无法激励工作出色的教师,制约工作不认真的教师。在大型评估检查活动中,从县里到学校都说要奖励工作积极或批评不配合工作的教师,许多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地工作,并且干得很认真,很出色,有的教师,校长有时指挥不动,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干得好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甚至躲在背后“打冷枪”。
三、城乡教学环境的落差,制约农村小学校长推进素质教育。
1、随着把城镇小学做强做大的形势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越来越显得弱化,城乡教学环境的落差越来越大:生员质量逐年下降。在一个暑假前后一共转6位优生到城镇小学。
2、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农村小学,因为师资配套问题,不能保证英语、电脑、综合实践课程的正常开设,甚至有的农村小学几乎没有开课。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调。
3、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些农村小学费了多少年的精力,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很快就会被挖走。搞得一些农村小学校长采取极端措施,不再参与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深怕一些好教师一旦被评上、获奖,就被调走;或者自己另谋好的学校。
4、是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农村小学的家长也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但是,相当部分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学习状况不好,没有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顺其自然。特别是父母出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的,不仅不能配合学校教育,还常常会有因溺爱而带来各种不理智的,有碍于教育的行为和言语。
第三篇: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2010年奉节县教育卫生系统县管领导后备干部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应当农村关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使教育强县工程全面辅开。目前,在农村存在着部分薄弱学校,其表现在:校舍及教学设施等硬件薄弱、经费投入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素质薄弱、生活基础薄弱、学校管理薄弱、教育教学质量薄弱。这种严峻的现实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择校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负担。诸如此类的实际给农村中小学校长带来了许多困惑。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已经成了实现农村教育改革目标所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之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农村校长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校长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1、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
一个区域,占学校总数不到20%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占用了本区域教育经费投入的80%!那么农村薄弱学校却无力顾及,基层乡镇又无钱投入教育,导致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局面。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实施后,使得一些农村学校校长过去依靠学费返还、搭车收费筹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也没有了。尽管一些重点学校还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收取数额择校费的名义大收特收,而农村学校校长谁也不敢再碰这乱收费的高压线。学校的债务没有偿还,靠借钱维持,使农村学校举步维艰,办学条件严重滞后,直接形成了薄弱趋势,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划拨到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自主开支。财政部门在关于学校经费使用的项目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县则是严格地执行文件上的项目规定,凡是文件上没有的,就是开支了也不予报销。而学校需要用钱的项目千头万绪,有很多的项目是文件中所无法列出来的。
3、农村学校校长在经济上感到内外交困。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开学就得花钱,上级部门检查工作需要接待、校际交流和活动需要经济保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维护学校的安全需要聘用人员等等,没有一样不要花钱,而这些基本上都不能拿到帐面上进行唐而皇之地报销。
4、按学生人数下拨的经费逐年下降。上级财政部门下拨到学校的经费正常中按在校学生的人下拨的。近年来,随着学生大幅度地涌进城里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呈直线下降趋势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学生数量越来越少,按在校学生数发放经费的政策使得农村学校可使用的经费也越来越少,校长利用这一经济杠杆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有的乡镇的中小学呈倍数下降。但是,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没有改变,农村学校校长就已经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了。
二、校长不能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增强学校活力
1、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工资由县统一打到教师的个人的帐户,农村学校校长没有了经济调节的措施,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自己不干还在影响别人的人,除了按照所规定的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在大会小会上说些“发狠”的话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处理方案。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有些校长也在上任伊始信誓旦旦地研究、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有许多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拨不下来钱。
2、工作出色的教师无法进行激励。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做加法,对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可以省去许多因为惩罚、扣钱所带来和麻烦。但这对于没有政府拨款之外收入的农村中小学,就只能是画饼充饥了。曾有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搞全员聘任,要求优秀教师优先聘任,并委以重任,差的教师落聘或待聘,并强调要在收入上拉开差距。方案实施后优秀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并且干得很认真,而差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待聘的教师,一开始不仅面子上过不去,有时还有点危机感,可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在暗暗地高兴之余在心底里笑话那些优秀教师。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多少差别,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三、教师调配欠合理。
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师已是“明星”荟萃,人才济济,出现了严重超编超岗。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学校却严重缺编缺岗,师生比例几乎是翻了一番。一些农村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马上就会有人游说,很快就被挖走了。是教师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农村高中教师少,校长只有到其他学校借人,或者自己学校的教初中的老师又去教高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乡镇中心小学都不能保证外语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使得在师资调配上形成了反差。导致了农村学校形成师资的薄弱。
四、生源受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吸收,教学质量上不去。
一所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关键,但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扶持的一部分学校。它们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名校效应,对农村薄弱学校中优秀生源进行大量的吸收,对于统考前几名实行“免交一切费用”、“享受生活补贴”、“高额奖励”等措施的出台,使农村学校优秀生源受到严重冲击,农村学校在这种不合理的竞争下,教学质量低下,滑向薄弱已是大势所趋。
五、学校管理落后、校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1、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因为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校长之间、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的意见分歧,特别是有些涉及到职、权、利方面的问题,还引发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对于目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改革工作是很不利的。学校管理者(指校长及中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勇气。管理软弱、人心涣散、当不好群众的领头雁,没有形成团队核心,领导力低下;中层干部上传下达、息事宁人、得过且过,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不正确。
2、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不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所引发的竞争,搞得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有不少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一把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更加紧张一些。
3、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明显不足。在农村中学,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校长不得主张把学生分成快慢班,集中精力抓尖子学生,而忽略了中差等的学生,使得优等生和中差等的学生之间变得不协调,也因此而使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中差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趋于消极。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摆脱困境,转弱为强、对农村校长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责任,保障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薄弱学校问题对教育发展大局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制定配套性倾斜政策,加强薄弱学校软硬件建设在人事制度上,给予配套优惠政策,全力加强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群众办教育”为“政府办教育”,做到教育投入要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使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充实,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不能只满足当地孩子有学上,而是要让孩子们上好学。为此,应该更好地为农村薄弱学校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师资及生源能进得来,留得往,以便谋求新的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对公平,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校长的要求。作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是学校经费使用上要保证校长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特别是对于学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开支,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有一定自由。
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扶持。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农村薄弱学校应从布局调整、师资配备、招生政策和教师评优晋级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逐步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差别;二是要安排城镇学校对口支援,每学年都要组织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受援学校要充分发挥支教人员在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做好结对工作,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使农村薄弱学校尽快走出困境,摘掉薄弱帽子。要有具体的方案和提高程度的要求,决不能当作走过场式的花架子。三是加强办学行为的监督,特别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招生制度,严禁吸收农村薄弱学校中的优秀学生。四是教育业务部门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要大力指导、培训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坚持定期送教服务和不定期视导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农村薄弱学校也要舍得花钱不断派教师赴外地学习、听课,以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利用大众传媒,改善薄弱学校的社会形象,争取社会的资源援助 改造薄弱学校的成效,必须经过政府及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多重检验,特别是改变了社会对薄弱学校的不良印象。必须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意义,及时反映改造薄弱学校的成效,注意报道先进典型,突出薄弱学校教职员工新的精神风貌,以争取社会的支持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一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这是办好薄弱学校的外因,办好薄弱学校从根本上讲还必须靠内因,即自身建设,自身建设靠的就是广大教师!因此,薄弱学校不能等、靠,要自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整个队伍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使薄弱学校逐渐走出薄弱,走向发展。改变社会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印象,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主要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师德水平,一个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必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献身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主要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加强管理,形成制度。完善并落实教研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公开教研制度、教案、作业检查制度等。在相关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尽可能做到科学化,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使其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更使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薄弱学校要将“三风”建设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把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统一起来。要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中见爱。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所有教职工都有管理的职责,要敢管、善管,反复抓、抓反复,形成勤奋、严谨的学风。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全面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学校工作目标,加强内部管理 ①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质量强校”的宗旨着眼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深化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加强规范管理为保障,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②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按照“规范管理,管理规范,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上档升位”的总目标,总要求,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协作意识,立足“实际、实在、实效”的工作作风,淡化权利意识,淡薄名利,强化缘份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构建学习型教师群体。树立学校内涵的发展与提高,取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质量提升的根本在于教师的成长与成才的思想,加大教师的培训培养。大力弘扬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奖励和激励上让“愿办事、能办事、能办成事”的教师职工得到实惠,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重视教学的过程督导督查,唱响质量就是生命的主旋律。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其迅速走上强校之路。管理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利益的关系,不要在有损教职员工的利益的情况下对待改革。一般情况下,学校改革对教师利益和生活福利是有一定影响的,而教师会比较注重个人的利益和福利。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学校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即教师的主体收益要与其教育工作质量联系起来,教师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学校的利益,达到个人与学校利益的和谐统一。
五、强化责任、提高自身素质、塑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领导成员,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领导班子要学会经营管理学校。有思路才有出路,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叫做:“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由此看来,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那么怎样办好一所学校,当好一名校长,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校长,早日摘掉“薄弱”帽子,进入“一流”或示范类学校行列?:一个称职的校长,必须坚持身先士卒、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要有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要有公正廉洁的品质、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要有正确的名利观、要有奉献精神、始终坚持财务公开、以人为本、制度管理、以情治校、民主管理、公平公正、刚柔相济、教师为本、德育为首、实事求是促进学校发展。
改造薄弱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大的硬件投入是不行的,必须先优化环境,以外部压力促进内部变化。但仅有硬件投入是不够的,更要重视软件的建设。必须把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师德;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学校管理,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校风。经验表明,要改造薄弱学校,生源是基础、校长是关键,师资是根本。
第四篇: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思考发布者:admin发布日期:2010-08-20来源:广西政研会【大】【中】【小】
玉林市总工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最近又提出了“切实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命题,并要求我们“从时代高度审视思想政治建设,以创新精神推动思想政治建设”。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一是针对性不强。过去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忽视了彼此之间存在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觉悟程度、个人经历、文化和性格的差别,往往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教育内容、“一锅煮”的教育方式,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认为工作做了,会也开了,对重点人也找过谈话谈心了,就感到工作做到家了,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缺乏针对性,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是方法陈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有了明显提高,知识、业务、需求也有所转变。往往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中,存在时间、形式、内容上的僵化单调,工作方法缺乏吸引力,与员工的心理需求融合不足。三是内容简单。个别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高、思路不清,存有学习“无用论”倾向。在工作中,往往按照传统思维方式,上级发文件,逐级朝下念;上级有部署,按照要求走过场,应付了事,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缺少人情味。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不去研究人的思想脉搏,不是以情感人,不去做面对面的细致工作,一味采取“家长制式”、“灌压式”的教育,一味用制度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缺少人情味,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效能。
五是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政工干部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人员,可有可无。具体表现是人员职数减少,工资福利待遇不高。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非公企业,根本就没有正直意义上的政工干部,没有人去做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二、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工会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和贯穿到工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在新的管理架构下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内容上、形式上有新突破,方法上要有新改进,不能就思想谈思想,空对空,而要做实,从实事着手。
(一)对策之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职工是兴企之本,是办企之根,是否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和永不枯竭的源泉。以人为本,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能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调研中,很多经营良好的企业老总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体察员工的情绪,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他们创造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切实使每位员工感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价值,他们受到的尊重和信任,并被人关心,他们的努力在受到企业承认等等,从而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宿威。
一是牢固树立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观点。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靠职工创造的,从产品的设计、零部件的制造、整机的安装以及企业的凝聚力都是靠全体职工的积极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立足于相信和依靠广大职工,把国家的政策、企业的规章原原本本交给职工,困难和问题明明白白告诉职工,发展和前景清清楚楚讲给职工。在抓各项工作落实中,细心体察群众的情绪,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让职工对企业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依赖,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大发展献计献力。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的发展,最根本就在于企业职工的素质。在于人才队伍的状况,所以培养教育职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兵欲勇,必先利于器”。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把职工武装起来,不仅只是企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需要,对职工来讲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所以,企业应想方设法给职工培训的机会,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职工素质,使每个职工创业有机会、干事业有舞台、发展有方向。
三是全方位多层次关爱和善待职工。人是有感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与职工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的感情,要着眼于亲情和友情,以人为本,爱心管理,做到真情、真心、真诚。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则关爱企业,企业善待职工,职工则回报企业。要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做到教育
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同时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和生活上全方位了解职工的需求,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多做平衡心理、解疑释惑、温暖人心的工作,给职工鼓气提神,让职工心通气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谈心是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好办法,是通过和风细雨、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去打动人,感召人的有效手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职工谈心时,一定要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掌握技巧,做到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可亲可信。同时要改变“我说你听”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创造性地运用双向互动、交流讨论等启发方式,加强双向沟通,及时了解职工的情绪,摸清职工的脉搏,并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尊重理解,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职工心情舒畅了,就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保障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心里装着职工,凡事想着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关心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是办好企业的目的和动力。要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围绕职工最想、最盼、最急的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关心职工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要注重实际效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重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对不同群体、不同个人具体对待。特别要关心企业的弱势群体,关心困难职工,尤其是特困职工,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只要紧紧依靠职工,真心关爱职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智力和思想保证。
(二)对策之二:厂务公开
尊重职工的人格,政治上平等,发挥工会、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职能,让职工知情参政,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这就必须做好厂务公开。大力宣传企业的目标、方针。目标、方针是企业一年的总规划,也是企业全体职工尽全力要实现的最大目的。每年之初,企业目标方针一经职工代表大会确定,就应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工具和媒体,大张旗鼓向干部职工宣传,使企业目标、方针在职工脑海中形成概念。在落实目标、方针的各个阶段,通过厂务公开等形式,把目标、方针落实执行情况向职工通报,不断激励职工的斗志,调动他们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以全面实现企业目标、方针。围绕企业体制改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后,要做好宣传发动、舆论引导工作。
要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挥企业职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的作用,让职工知情参政,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要相信和依靠广大员工,把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明明白白地告诉职工,把企业的发展和前景清清楚楚讲给职工,当职工感到被信任、被重视时,就会充分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做企业的主人,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三)对策之三:网络建立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真正做深做好,是很不容易的,光靠个别机构和少数人做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发挥单位的整体力量,齐抓共管。因此,要认真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坚持党建带工建,做到党建带工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
(四)对策之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推动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五)对策之五:团队管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告诉我们,企业弘扬团队精神、组织团队协作,实现团队管理是何等重要。许多人的协作,许多人的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又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在一个能够发挥最佳组合效应的企业团队中,企业的目标需要每个职工尽最大的力量去完成分担的任务,而个人的能力总能够被集体的力量加以补充;个人的成绩在群体中将被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个人的失误也会被群体所纠正。有效团队管理的意义就是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把企业所有员工集合起来,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管理,达到共同的目标。
(六)对策之六:机制建设
一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企业“一把手”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自己带头抓好;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行“一岗双责”的领导机制;要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像落实安全责任制那样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下沉;要扎扎实实落实逐级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监控到底;要通过必要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和目标,使教育人的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实践证明,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工夫,形成一套科学的干部管理、组织管理、宣传管理、文化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和制度管理,做到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要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改变以往那种多头部署、各自为政、各搞一套的状况,形成整体优势和工作合力。
四是建立物质分配奖惩激励机制。奖与惩是作为物、精神和信息三种动力的综合运用来发挥其作用的。奖惩要做到准确、及时、适度、公正。
五是要建立典型激励机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及时推出那些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人物,以先进典型引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发挥先进的示范作用,以此作为改革发展中内在动力,激励职工争创一流业绩。优化用人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作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做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也逃避不了金钱的问题。只有企业的效益好了,职工的收入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第五篇:对公安监所深挖犯罪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公文和会议泛滥现象虽有所改变,但仍比较严重。阅不完的文电,开不完的会议,繁琐的办事程序,浩繁的迎送礼仪,从整体上消耗着社会财富,消耗着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加大行政成本,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到了非简化不可的地步。
一是减少文电。公文和电传是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文电过多过滥,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给基层造成忙乱,影
响工作落实。据某县县委办公室统计,2004年共接收、转发及下发各类文电1500多份,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及县直各部门收发文电也不在少数。这样以来,一个乡镇年接收上级文电足足一麻袋。这些文电不仅要求下边学习贯彻,有的还要求向下转发。按此统计,一个县每年上传下达的文章材料集中起来就是一部200多万字的大书。
必要的文电要发,但完全可以少一些,精一些,让人们从文电堆里走出来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唐纳德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条原则,即管理者在处理任何事物时,必须自问:(1)能不能取消它?(2)能不能合并它?(3)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它?各级领导干部在签发文电时,如果遵循能取消就取消,能合并就合并,能代替就代替的原则,切实把好文电审批关,文电漫天飞的现象就不难减下来。
二是减少会议。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全国每天有几百万人在开各种会议,短则一天半宿,长则仨俩月。迎送、交通、食宿、旅游,费用之高是可以想见的。司空见惯的是基层举行会议,不论有关无关,主席台上领导坐满几排,以显领导重视。本来是职能部门的业务会,科长和分管局长讲完话后,局长、书记、上级领导还要依次重复作指示,酷似鱼缸里的金鱼,你吐我喝,我吐你喝,翻来覆去,毫无新意,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时间。
着眼于少开会,开短会,各级领导干部在把好会议审批关的同时,要加强对会议的管理。针对当前会议存在的弊端,对那些非开不可的会议要约法三章:第一、必须严守纪律,坚决杜绝“领导台上讲,蛐蛐满场叫”的坏风气。第二、必须充分准备,会议报告人要做到开门见山不客套,句句中的不离题,简洁明快不重复。第三、必须控制时间,主持人根据会议内容,限定发言人发言时间,坚决刹住“草鞋没样,边打边象”,讲哪算哪的不良会风。改革会风,要向革命导师列宁学习,他主持会议时规定,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参加会议,会议报告人发言不得超过10分钟,其他发言人第一次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第二次发言不得超过3分钟,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两次。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程序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定的程序。但程序太繁琐,就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羁绊。前不久,一位基层同志说,他们单位为申请一个项目,两年跑了18个单位或部门。18个单位、部门就是十八道程序,少一个都办不成。还有些工作程序严重脱离实际,已成为一种摆设,对工作过程和结果不起任何规范和约束作用。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县的30多名处级干部年年进行测评,近300名科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测评。按照程序,测评前处级干部每人须写一份述职报告印发给每一位测评者。述职报告短则三五千字,长则七八千字,平均五千字左右,30多人的述职报告超过15万字,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参评者没兴趣也没时间去阅读那15万字短句雷同的材料,更不会凭那份经过个人精心加工的材料去打勾,但材料还是要印发。不但今年印发,明年印发,后年还要印发,这是程序。
简化办事程序,必须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那些过于繁琐或脱离实际的程序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创造出更科学、更简便、更有效的办事程序。
四是减少迎来送往。上面领导或外面客人来,相关人员陪同一下并适当招待属正常的公务活动,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或单位陪同人员越来越多,招待标准越来越高,接送里程越来越远,不这样做似乎就不心情,不热情。大多时间里,领导干部要么在车上,要么在会上,要么在席上,宾馆饭店成了第二个家,“革命”变成“不是请客,就是吃饭”,哪有精力处理“正”务,还有什么工作效率可言呢?
狠刹迎来送往和吃请、请吃之风,领导干部是关键。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1940年秋,毛主席为延安马列学院做报告,时任教育处长的邓力群等学院领导一大早去八里之外的杨家岭接主席,刚到延水河桥头,就遇到毛主席。主席批评前来迎接的同志说:“我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的!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在西北某军校工作。有一天孙毅去学习视察,校领导在饭堂备了一桌宴席。谁知道孙将军走进饭堂,满脸不快,责令校领导只留下四菜一汤,其余统统撤掉……。试想,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都能象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以身作则,迎来送往、吃请、请吃之风岂有不绝之理?
实
近几年,公文和会议泛滥现象虽有所改变,但仍比较严重。阅不完的文电,开不完的会议,繁琐的办事程序,浩繁的迎送礼仪,从整体上消耗着社会财富,消耗着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加大行政成本,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到了非简化不可的地步。
一是减少文电。公文和电传是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文电过多过滥,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给基层造成忙乱,影响工作落实。据某县县委办公室统计,2004年共接收、转发及下发各类文电1500多份,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及县直各部门收发文电也不在少数。这样以来,一个乡镇年接收上级文电足足一麻袋。这些文电不仅要求下边学习贯彻,有的还要求向下转发。按此统计,一个县每年上传下达的文章材料集中起来就是一部200多万字的大书。
必要的文电要发,但完全可以少一些,精一些,让人们从文电堆里走出来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唐纳德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条原则,即管理者在处理任何事物时,必须自问:(1)能不能取消它?(2)能不能合并它?(3)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它?各级领导干部在签发文电时,如果遵循能取消就取消,能合并就合并,能代替就代替的原则,切实把好文电审批关,文电漫天飞的现象就不难减下来。
二是减少会议。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全国每天有几百万人在开各种会议,短则一天半宿,长则仨俩月。迎送、交通、食宿、旅游,费用之高是可以想见的。司空见惯的是基层举行会议,不论有关无关,主席台上领导坐满几排,以显领导重视。本来是职能部门的业务会,科长和分管局长讲完话后,局长、书记、上级领导还要依次重复作指示,酷似鱼缸里的金鱼,你吐我喝,我吐你喝,翻来覆去,毫无新意,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时间。
着眼于少开会,开短会,各级领导干部在把好会议审批关的同时,要加强对会议的管理。针对当前会议存在的弊端,对那些非开不可的会议要约法三章:第一、必须严守纪律,坚决杜绝“领导台上讲,蛐蛐满场叫”的坏风气。第二、必须充分准备,会议报告人要做到开门见山不客套,句句中的不离题,简洁明快不重复。第三、必须控制时间,主持人根据会议内容,限定发言人发言时间,坚决刹住“草鞋没样,边打边象”,讲哪算哪的不良会风。改革会风,要向革命导师列宁学习,他主持会议时规定,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参加会议,会议报告人发言不得超过10分钟,其他发言人第一次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第二次发言不得超过3分钟,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两次。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程序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定的程序。但程序太繁琐,就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羁绊。前不久,一位基层同志说,他们单位为申请一个项目,两年跑了18个单位或部门。18个单位、部门就是十八道程序,少一个都办不成。还有些工作程序严重脱离实际,已成为一种摆设,对工作过程和结果不起任何规范和约束作用。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县的30多名处级干部年年进行测评,近300名科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测评。按照程序,测评前处级干部每人须写一份述职报告印发给每一位测评者。述职报告短则三五千字,长则七八千字,平均五千字左右,30多人的述职报告超过15万字,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参评者没兴趣也没时间去阅读那15万字短句雷同的材料,更不会凭那份经过个人精心加工的材料去打勾,但材料还是要印发。不但今年印发,明年印发,后年还要印发,这是程序。
简化办事程序,必须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那些过于繁琐或脱离实际的程序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创造出更科学、更简便、更有效的办事程序。
四是减少迎来送往。上面领导或外面客人来,相关人员陪同一下并适当招待属正常的公务活动,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或单位陪同人员越来越多,招待标准越来越高,接送里程越来越远,不这样做似乎就不心情,不热情。大多时间里,领导干部要么在车上,要么在会上,要么在席上,宾馆饭店成了第二个家,“革命”变成“不是请客,就是吃饭”,哪有精力处理“正”务,还有什么工作效率可言呢?
狠刹迎来送往和吃请、请吃之风,领导干部是关键。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1940年秋,毛主席为延安马列学院做报告,时任教育处长的邓力群等学院领导一大早去八里之外的杨家岭接主席,刚到延水河桥头,就遇到毛主席。主席批评前来迎接的同志说:“我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的!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在西北某军校工作。有一天孙毅去学习视察,校领导在饭堂备了一桌宴席。谁知道孙将军走进饭堂,满脸不快,责令校领导只留下四菜一汤,其余统统撤掉……。试想,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都能象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以身作则,迎来送往、吃请、请吃之风岂有不绝之理?
实[page_break]现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时不待我。大力简化政务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减少文电,可防止文牍主义,节省人力物力;减少会议,可避免空谈,深入实际抓落实;简化办事程序,可加快工作节奏,节省办事时间;减少迎来送往,可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总之,大力简化政务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