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时间:2019-05-14 14: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第一篇: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曹宁华

一、专业化视野下的高校思研工作

1、加强科研是实现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发展、提高队伍建设水平的必然趋势  制度条件:准入,聘任,培训,考核,奖惩,升迁,退出

 科研工作立足专业化发展要求,科研能力是队伍发展性素质要求的重要构成;科研要求应纳入队伍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之中,明确高校思政研究工作的学科依托

2、以专业化视野推进高校思政研究工作

 阳光计划——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建工作者都有

 职务评聘机制

 一系列科研资助项目

07年上海出台思政教师职务评聘

3、在具体研究中把握好“学科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关系

 专业化队伍联动

 科研文化的营造

 研究团队的打造

 研究梯队的组建

二、高校思研工作中要把握好的关系

1、思研工作中需把握好的关系

A 明确对象与划清边界

高校思政教育的职能:

 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 维稳

 提供服务,促进发展

B 问题取向与掌握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法:辩证分析

研究方法:获取效果的有效科研方法

2、在具体研究工作中要把握好的关系

A 工作与研究

 工作领域不等于研究领域

 工作问题不等于研究问题

 工作思考不等于研究思考

 工作方法不等于研究方法

B 创新与沉潜

 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领域和专长

 克服科研工作潜在不足问题

 主义研究能力与研究经验的积累

C 个体与团队

1)明确科研方向

持续关注,深入挖掘,形成专长,系列成果

2)注重学术积累

学会积累,形成问题,瞄准前沿,比较优势

3)聚焦问题论域,精心选题

善于反思,把握论域,准确切入,系统思维

4)寻找方法策略,有效突破

善于准备,注重实证

三、选题介绍

 苏联解体2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

 文化“三自”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党建全过程研究

 提炼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研究(胡锦涛提出)

 大学文化育人研究

 大学精神文化的凝练、培育研究

 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 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研究

 高校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方式创新

 提高思政工作者整体素质研究(宣传工作者、党建工作者、辅导员)全面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质量研究 社会实践育人研究 思政教育与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研究

 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研究

 社会管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1、关注政治

2、关注形势

3、关注政策

4、结合个人兴趣,确定选题

17届6中全会公报中提出高校要切实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值得一读。

第二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目标原则

1.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基本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生中开设相应公选课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推选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优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加强预防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订教育规章,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开展示范培训。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四、实施保障 1.强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和高校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2.搭建工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和高校建设一批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支持各省(区、市)建设本地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工作,统筹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建设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引领为重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研修的覆盖面和受益率,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3.建强工作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加强专门力量建设,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家示范培训,遴选骨干队伍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强化项目支持引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

4.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第三篇:高校思政建设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 “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 “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政治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出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教学。如所设置的案例、讨论的中心问题、角色扮演的主题等。(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联动和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作用。

第四篇: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则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和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我们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执行力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业务干部在一起进行了研究、探讨,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新课改虽然实施很久,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新课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和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教师。。针对教师的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依托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在提升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业务干部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

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形式,以校为本,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研究网络,提高整体素质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目前,扶余县各校在硬件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不少学校在原有电化教室的基础上,又建起校园电视台,建起了校园网,配备了多台电脑,供教师办公、备课。在软件方面,各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学校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又有不少教师结束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制作课件方面,改变了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课件,使学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各校还注意了课件的整理积累,收集了较成功的课件,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

论总结,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四、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于2009年,在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此项活动是在总结各学科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讨论,归纳提炼出本学科的新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畅所欲言,最后学以致用,学会应用,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

数学学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分为目标展示、学法指导、设计练习、当堂小测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学。

物理、化学学科先利用实验或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交流讨论、总结提升评价、强化训练。环环相扣,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均能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此次活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归纳提炼出的新教学模式符合实际,易于操作,同时也有许多来源于实践的教学论文诞生。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教师是立校之本,当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在新课改中改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拥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教师才能在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我校教师整体教研、教学、科研等水平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专业水平的提高令我们可喜,学他人前辈经验,走自己特色之路,让我们每位教师都配合全力,共创教育事业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完善幼儿教师自身,提升专业化水平

完善幼儿教师自身,提升专业化水平

摘 要: 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关系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劣,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一位称职的幼儿教师应是追求职业幸福的成熟幼教工作者,是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是教育实践中的研究者。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化水平专业自觉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在与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儿童话题交流后,感慨地说:“看来,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不过是儿戏!”可见,幼儿精神世界的内容远比成人想的丰富和复杂,掌握着幼儿教育的教师肩上也担负着专业性的使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专业理念:成为一名追求职业幸福的成熟幼教工作者

真正成熟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做谋生手段,而是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将其当做终生的事业。《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关爱幼儿,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和喜欢是孩子爱教师的前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来源于教师对幼儿的热爱,更来源于“幼儿”这个特殊的天使所给予的馈赠。在对某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中发现,“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工作中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1]。此外,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培训密切相关。学习型社会中,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势在必行,以往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表现在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缺少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或计划,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和多样性发展,不能适应每个教师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因此,有效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必须考虑到个体需要的变化及个性差异,如在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美术)分别配置专业骨干教师和指导人员,根据教师的个人需要或兴趣、个性等特点选择相关领域进行个性培训,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以各种途径展开在职培训,使教师经过教育实践磨炼与职后继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二、专业知能:成为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教最大的特色就是保教结合,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仅是具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广博的知识,更是在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对世界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认识的表面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与全面性。《专业标准》提出“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这对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的欠缺,知识面的狭窄提出改进的更高要求,从横向角度看,幼儿教师应是具备说唱弹跳多项技能和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型通才,能够从“社会”看“学前教育”。

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幼儿的行为细节,根据具体观察目标抓住重要细节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品质等特征。例如中班某幼儿在玩区角活动时一直玩拼图游戏,而不选择其他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和与幼儿的交流沟通即可从中发现幼儿内向的性格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带动幼儿参与多人合作游戏,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幼儿的过去和现在,在园与在家的行为表现都是“了解幼儿”这面多棱镜的“不同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及时与幼儿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多方面的表现,能根据教育情境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设计、实施并能灵活调整教育教学活动,使之更适合儿童的发展,真正成为理解儿童心理的专家。

三、专业反思: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研究者

学会反思是现代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会反思是现代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从反思的内容看,从反思主体看,可分为教师的个人反思和团体反思。在繁琐的保教工作结束后,教师个人定期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目标、资源、设计与组织、师幼互动、幼儿反应等方面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念、遵从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是否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撰写教学随笔,促进自我评价。“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并记录自己的行为,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争取在下一次的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团体反思也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有则寓言叫“盲人摸象”,其深刻寓意反映在幼儿教师身上就是每位教师好比“盲人”,只是从自身视角出发研究“象的形状”是肤浅和不精确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绝非个人之事,同一小团体内部不同声音的相互碰撞才能擦出灿烂的火花。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将视野投向瑞吉欧:“瑞吉欧教师相当重视同伴之间的交流,每周平均有6小时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兴趣表现,观看个人文档记录,争论各种教育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瑞吉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教师的高水准的专业水平,其专业化水平又可以归结为团队学习的结果。”[3]“教师群体通过共同探讨、互相观摩、相互交流等形式,或教师个体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模仿和自我反思等形式,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4],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研究者。

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从完善自身开始。

参考文献:

[1]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曹洪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个人知识管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3]王佳媛,贾玉霞,王西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理论及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115.[4]杨迪,刘爱书.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59.

下载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谈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摘 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公寓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公寓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

    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摘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在企业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附小幼儿园于9月27日针对小班组本周教学开展教师研讨活动,力求通过演课形式,解决教师教育教......

    高校思政课第二章讲稿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

    思政工作论文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交通事业大发展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我 省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为实现全省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十七大......

    思政工作发言

    攀枝花市妇联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4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此次调研工作的要求,现将市妇联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妇联宣传思想工作的重......

    班级管理专业化水平如何提升(5篇模版)

    班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提升班主任是连接各种教育因素的纽带和桥梁,要善于和学生、同事、家长沟通与协作。专业化要求班主任从“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而学会合作,提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