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为了更好地指导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质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批复》、《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各省(区、市)开展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本行政区内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是本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在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各省(区、市)可以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参照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或者规范。
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应当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批准后5个月内完成。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应当在市级矿产资源规划批准后3个月内完成。
编制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应当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探索,大胆开拓、创新。
一、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具体落实上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2.对根据《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规定,由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出统筹安排;
3.对本行政区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及所有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调查、监测和监督作出统筹安排;
4.对本行政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作出统筹安排。
二、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原则
编制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依据并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下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上级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下级矿产资源规划必须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同级相关规划相衔接。
下级规划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确定的开发利用和结构调整控制指标和布局调整方向,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指标,不得低于上级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指标。
2.与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矿产资源规划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3.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资源效益的协调统一,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市场、大地质”的观念,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他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转变地质工作思路,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4.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编制必须在对国情、区情、矿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资源形势的判断、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必须切合实际,充分体现本地区的特点。规划安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矿产、重点地区、重点任务。
5.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必须正确判断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握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要求,将其作为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的主要依据之一。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应当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
6.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区位特点、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提高规划编制的科技含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主要内容应包括:本地区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矿业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矿产资源状况和特点,勘查、开发利用状况与问题;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和要求;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预测;客观地分析规划期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1.指导思想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确定规划目标,部署安排规划任务,制定规划实施措施的基本出发点,是贯穿规划的主线,是规划的灵魂。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根据国家和上级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要求以及本行政区的资源特点、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鉴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区矿产资源规划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要求的具体方式与途径是不同的。因此,各地区的规划指导思想也应不同。
2.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规划任务部署安排的主要事项,到规划目标期时拟达到的状态、程度和水平。规划目标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考核。
规划目标应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矿产资源保护(含资源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五个方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他目标。
3.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指规划任务安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事项,在规划期内必须遵循的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基本原则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处理开源与节流、开发与节约的关系的准则;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的准则;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准则;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准则;处理科技进步和创新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准则等。
4.规划期
规划基期是2001年,规划目标期为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三)规划任务
规划任务是指为实现规划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行为的方向。主要表述“做什么?怎么做?”和“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部署安排的主要任务一般包括: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开发利用结构调整;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提高资源利用率;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勘查工作分制运行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的工作的需要,对政府出资组织开展的基础地质、生态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对商业性地质勘查提出工作重点和方向及引导、鼓励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对国家规划矿区、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及国家和省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全国和省级规划目标、任务的要求,分解落实,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途径。在不违背上级规划确定的调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本行政区的资源特点、市场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主要矿产资源提出鼓励、限制、禁止开采的方向,并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限制条件和管理办法。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根本出发点,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分别提出调整优化的方向。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按照上级规划和政策的要求,减少矿山数目,压缩小型矿山在矿山总数中的比例,实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床)储量规模相适应;提出鼓励、限制、淘汰的采选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并具体落实到矿山。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
根据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开发利用状况、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划、政策的规定等,划定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并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限制条件和管理办法。实现鼓励开采区内集聚,限制开采区内收缩,禁止开采区内关停,引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促进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5.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大中型矿山企业逐一确定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水平指标,明确落实措施。对小型矿山的资源利用率,根据不同矿种、不同地区、不同开采条件,提出最低限制性指标。对暂难开发利用的大中型矿产地、生产矿山残留的可采矿产和已采出但尚未利用的矿产等提出保护措施。
6.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
根据法律法规、上级规划和政策的有关要求,从办矿资质、开采规模、布局与规划分区、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矿山安全等方面设定开采准入条件,以及执行准入条件的管理措施。
7.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是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重点之一,必须具体、明确。针对矿山“三废”排放、土地损毁和次生地质灾害等问题,从新建矿山的审批发证把关,现行生产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义务,资源枯竭和关闭矿山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及重点恢复治理工程、示范工程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
8.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变化、勘查和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及恢复治理、矿业权人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矿业权市场建设、矿业秩序、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等情况的调查、动态监测做出统筹安排,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9.市、县级人民政府认为重要的其他规划内容。
(四)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
针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监督检查、改善矿业投资和经营环境、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保持正常的矿业秩序等方面,制定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
四、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
(一)规划主要成果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和图件。
1.规划文本的文字表述应当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语规范,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规划附表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表;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规划分区表;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等。附表
名称、表式应与《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的相应附表相一致。
3.规划基本图件包括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根据需要,可以编制有关专题图。规划图应当突出规划意图,淡化背景条件。
(二)规划成果的表现形式
规划文本、附表、图件原则上要求提供数字化成果。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电子数据的要求可参照《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的相应规定执行。具体要求由各省(区、市)制定。
(三)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各市和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的县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与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协调和衔接,实现数据共享。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全国统一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使用与国家级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相一致或者相兼容的软件。
五、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基本程序
1.组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领导牵头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组建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2.制定编制工作方案,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实施,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调研收集资料,开展规划基础研究。
4.起草规划草案。
5.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形成规划预审稿。
6.规划预审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市级矿产资源规划进行预审。对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如何进行预审,由各省(区、市)自定。
7.审查批准
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进行论证修改后,报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审查同意后,由市级人民政府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报市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8.发布实施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分别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
9.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0.规划修编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原则上每五年修编一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对规划进行部分调整的,应进行充分论证、修改,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六、编制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开门编规划
市、县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确定规划的整体思路,解决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和保障规划编制的人财物支持条件和保证措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并吸纳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规划批准后,应当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二)切实加强规划研究
规划研究是决定规划质量的关键,必须切实加强。规划研究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成果。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研究资料和规划成果及时提供使用,避
免重复工作。
规划研究必须解决好下列问题:
第一,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区、市)关于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大政方针及上级规划的要求,明确本级规划必须具体落实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二,全面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资源家底,客观、准确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本行政区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切实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要求;
第四,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确定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的基本框架;
第五,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规划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妥善处理若干重大关系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政府的规划调控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利用本行政区内资金、资源、市场与利用国外和本行政区外资金、资源、市场之间的关系;规划目标和现实状况的关系等。
第二篇:编制岗位说明书指导意见
编制岗位说明书指导意见
为有效推行绩效管理体系,落实绩效考核方法,前期需要对各岗位工作的情况做准确定性和描述,并以此为基准,为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做一个技术依据和参考,所以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保证岗位说明书编制内容不偏离目标,在此有必要对编制过程给与一些指导意见,还望各位同事认真思考,充分理解该指导意见思想,并给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该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分三部分板块,分别是基本信息、任职资格及工作说明。基本信息是对该岗位客观内容的具体描述,它的确定帮助公司明确岗位信息,加强对各岗位监控与管理。编写任职资格主要是为规范岗位上岗条件,此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使企业和员工双方皆认识到员工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或为了工作应该培养怎样一种能力。工作说明又包括三项具体内容,分别是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的确定意义在于使员工明确每日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主要将每日工作的具体内容描述出来,包括工作任务中的每项具体步骤,使用何种机械设备,添加何种材料及用量,此项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范员工工作工艺流程,二是为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做出一个详细依据。工作职责主要是明确该岗位应承担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此项内容的意义在于使员工明确自身岗位权限,更有利于使用岗位权力而开展工作,同时,明确岗位义务也有助于约束职工行为。本次岗位说明书的编制重点在于描述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确定有助于工艺流程的改进,以往的工作考核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导致虽然完成任务,但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在不精细、不节约的过程上,而本次绩效考核活动,在追求结果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考核,精细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在过去八年的生产中,从没有过对生产工艺流程做过准确规范的正式文件,我们的生产方式还属于经验式生产,即“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多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工艺就在这种不规范的生产模式中流失,为避免和补救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在岗位说明书中详细准确描述工作流程。对于工艺流程的规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在常年累月的生产活动中一点点发现和改善的,改善生产工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可以为大家介绍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生产工艺改善方法作为参考,第一种是动素研究方法,动素的定义是指将人的全部动作包括大脑的思考行动详细的划分为十八种最小动作单位要素即称之为动素。动素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缜密分析从劳动中找出有效动素、辅助动素和无效动素,刪除、精简无效动素,促进其一连贯动作的省时、省力并将此一连贯动作制定时间标准编写成正式文件以利推广和对新员工的培训。动素研究带来的最终结果有两点:
一、发现人员在劳动动作方面的无效或浪费,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员工疲劳,制订出标准的工艺操作方法;
二、将工作内容定额,使绩效考核可以从工作量和工艺两方面进行考核,对规范岗位有重大意义。动素内容分为三大类十八个小项,分别是有效动素9个,包括伸手、握取、移物、定位、装配、拆卸、使用、放手、检查;辅助动素5个,包括寻找、发现、选择、计划、预定位;无效动素4个,包括持住、不可避免的延迟(延迟)、休息、可以避免的耽搁(故延)。各部门各岗位可以认真观察分析本岗位工艺流程中哪些动素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精简合并的,哪些是无效可以删除的,从而制定出一套高效、准确、连贯的工艺流程。各动素的具体定义将在本指导意见后附上,同时给予一些技术说明,还望各位同事认真学习,为各自岗位的工艺流程的改进提供帮助。
第二种工艺流程改善方法是标杆分析法,顾名思义,标杆就是在某一方面做的优秀的,值得别人学习的榜样,这种优秀可能是工作技巧方面,可能是降低消耗方面,也可能是人员管理甚至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摆放、车间布置方面等等,只要是先进的,能提高效益的,对生产工作有帮助的,都可以作为标杆,让其他人向其学习。标杆的出现是通过对比而发现的,在企业内部可以互相学习他人的先进之处,所以个人之间有标杆,班组之间有标杆,车间之间有标杆。在企业外部,可以将竞争对手的长处作为标杆进行学习,同时,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管理方法上或者硬件使用等方面的成功之处也可以作为标杆学习,所以同行业的企业之间有标杆,不同行业企业也可以有标杆。标杆分析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易于发现优缺点,改善效果迅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盲目学习而生搬硬套,忽视了他人特点是否适应自己的环境,需要辩证的选择和舍取。
以上内容为两种简单易行的工艺流程优化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与大家一种思路和意见,还望各位员工认真研究学习,掌握其方法,真正将优化工艺流程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各自岗位中。下附:
一、《岗位说明书填写指导说明》
二、《十八动素定义及技术说明》
《岗位说明书填写指导说明》
为保证岗位说明书填写准确规范,特编写本指导说明。各项皆对应有具体解释和填写说明,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填写。所属部门:
该岗位所归属部门,例如填写“电解车间”、“化合车间”、“硫酸厂”等等。岗位名称: 该岗位叫何岗位,例如“剥离工”、“出炉工”、“压滤工”等等。工作地点:
该岗位工作进行地点的描述,从以下5项选项中挑选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填写:1.办公室,2.车间,3.办公室为主,少部分在外 4.在外为主,小部分在办公室 5.户外。定编人数:
该岗位定编人数,指经各岗位上报申请,公司审核批准后的该岗位班组定编人数,以班组为单位。例如看槽工班组定编人数为11/班 上班模式:
该岗位的上班模式如何,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岗位情况的选项进行填写,如果是其它上班时间请在“其它”选项后注明具体时间段。1.常白班,2.三班倒,3.常夜班,4.其它。例如焙烧车间供气工的上班时间模式为“其它,07:00-19:00,19:00-07:00”。岗位性质:
该岗位归属何种类型工作,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岗位情况的选项进行填写:1.技术类,2.管理类,3.普工类,4.技工类。例如电解车间剥离工岗位性质为普工类。日常协调岗位或部门: 该岗位因业务关系或工作需求需要与其他部门或岗位经常发生联系时,则那些岗位或部门就为日常协调岗位或部门。例如机电车间统计员的日常协调部门为人力资源部。直接上级:
该岗位的直接上级,以行政层级为主,主要指在业务工作安排上、工作任务的协调上有紧密联系的岗位。例如剥离工班长是剥离工的直接上级,化合车间主任是压滤工班长的直接上级等等。直接下级:
该岗位的直接下级,以行政层级为主,主要指领导可直接对其安排工作任务,并能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协调的这样一些岗位。例如洗板工班长的直接下级是洗板工,电解车间主任的直接下级是电解车间各工种的班长。学历要求:
该岗位上岗或招聘新工需要何种学历,按要求填写,如无特殊要求则填写初中。例如电解车间洗板工的学历要求就应填写“初中”。专业要求:
该岗位上岗或招聘新工需要何种专业,按要求填写,如无特殊要求则填写“无”。技能要求: 该岗位上岗或招聘新工是否需要某种技能,如需要则填写技能名称,不需要则填“无”。例如电工需要“电工技能”,三轮车司机需要“驾驶三轮车技能”,叉车司机需要“驾驶叉车技能”。资格证:
因工作需求情况,该岗位是否需要某种资格证方能上岗,如需要则填写该资格证的名称。不需要则填“无”。例如电工需要“电工资格证”,三轮车司机需要“三轮车驾驶证”,叉车司机需要“叉车驾驶资格证”。年龄要求:
该岗位对新招员工是否有年龄要求,如果有要求则注明要求的年龄条件,无要求则填写“年满十八周岁”。性别要求:
该岗位是否对性别有要求,填写内容为:1.男,2.女,3无。
身体素质要求:
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级,对于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则填写优秀,对于劳动强度需求不大的岗位则填写良好。例如看槽工身体素质填“优秀”,化验员的身体素质就应填“良好”。工作经验:
该岗位上岗是否需要工作经验,如果需要则注明需要几年工作经验,如果不需要则注明“岗前培训”。
个人素质能力要求:
从事该岗位工作需要何种个人素质或能力,根据对全厂工作岗位的调研分析,共得出以下八种常见综合能力,请根据岗位需要,填写上岗人员应具备的以下最基本的能力:1.积极态度,2.动手操作能力,3.安全意识,4.纪律性,5.语言表达能力,6.独立判定能力,7.写作能力,8.理解能力。例如生产服务部扎袋工应具备基本能力为动手操作能力。安全部安全员应具备个人素质为安全意识。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的个人素质能力为积极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班长应具备的能力为独立判定能力。工作目标:
该岗位工作的计划目标,即在一个工作周期内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例如镍铁厂成品精整工的工作目标就可以写成“完成每日上级下达的铬铁成品精整任务量,并保证质量。” 工作流程:
此栏具体描述该岗位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应全面、详尽地写出完成工作目标所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包括工作的每项具体步骤,同时描述在不同步骤所使用的不同的材料和设备。例如电解洗板工的工作流程如下:
(1)准备: 1)倒去废旧洗液,在洗板槽中注满水,每槽加入20kg~25kg硝酸,加入2kg~2.5kg洗洁精,再根据板面的光亮度加入洗洁精。倒硝酸时特别注意,满桶时用橡胶管抽取,1/3桶时三人倒取。2)提前活化处理前一天处理好的抛光板,根据阳极液酸度和前一天的抛光板情况决定酸泡时间。
3)检查天车运行是否正常。4)打扫卫生。
(2)洗板: 1)把剥离工推来的水洗板用天车吊入泡板槽中酸泡2至3分钟,吊起并沾上已配好的洗液,吊入洗板架;洗板架左右各站一人,开始擦洗;三个极板架同时进行。
2)剥离工无法剥离的锰板,将其推至洗板区后,下入泡板槽中用阳极液腐蚀去,之后沾洗液擦洗干净,注意锰片较少的、光亮度较好的挑拣出来洗干净当水洗板用。3)推出晾干待抛光。工作职责:
工作内容范围内岗位担当者所承担的义务、权力的边界条件。简单的说,就是最低必须履行的义务和最高承担的责任,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例如电解看槽工班长的岗位权限就可以写成:“组织监督看槽工完成每日工作,保证生产安全,保证阴极板达到要求上锰量。”
编制:
填写岗位说明书人员姓名。复核:
部门领导审核签字。
批准:
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签字。
《十八动素定义及技术说明》
1、伸手
定义:空手移动,伸向目标,又称运空。起点:当手开始伸出的瞬间开始。终点:当手刚触及目的物的瞬间终了。分析:
(1)伸手系指空手。
(2)此动素前常接“放手”,后跟“握取”。(3)此动素不能取消,但可缩短距离。
(4)移动距离是指动素的实际路径,而非两点间直线距离。(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手移动长距离较短距离需要的时间较多。
(6)熟练的操作者在重复性工作的连续周期内,其手的移动几乎经过完全相同的路线。
(7)伸手通常包括下列三种过程:
· 由静止开始,加速达最大。
· 以后即以此速度等速前进。
· 最后减速到完全停止。
(8)手移动时,必须以眼引导手,故眼的移动次数及距离长短,常对操作有影响。
改善:
(1)有否缩短其距离。
(2)能否减少其方向的多变,尤其是突变。
(3)能否使工具物件移向手边。
(4)手移动的种类,按其需时的多少,顺序如下(应选择需时较少的移动):
· 伸手至一个固定位置的物件或地点。
· 伸手至每次位置均略有变动的物件(此时需用眼寻找)。
· 伸手至一堆混杂物中选取,或伸手至甚小的物件。
2、移物
定义:手持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移物,又称运实。起点:手有所负荷并开始朝向目的地移动的瞬间开始。终点:有所负荷的手抵达目的地的瞬间结束。分析:
(1)运送的物件可能为手或手指携带,亦可能由一地点滑送、拖送、推送等。
(2)此动素所需时间,依其距离、重量及移动种类而定,故可缩短距离、减轻重量及改良移动种类,以达到改善。
(3)运实途中常发生“预对”。
(4)此动素前常接“握取”,后跟“对准”及“放手”。改善:
(1)能否减少其重量。
(2)是否可应用合适的器具,如输送带、容器、盛具、镊子、钳子及夹具等。(3)是否使用身体的合适部位,如手指、手腕、前臂、肩等。(4)能否用重力来滑运或坠送。(5)搬运设备能否用脚来操纵。
(6)是否因物料的搬运或程序的往返,而增加搬动时间。(7)是否可因增加一小具或放搬运物靠近使用点而取消搬运。(8)搬运方向的突变是否可以取消,各种阻碍物能否搬去。(9)常用物料是否己放置于使用点。
(10)是否己用合适的手具、小盒子等,且其操作是否按装配顺序排列。
(11)是否视搬运物的重量,使用身体最合适的部位,而达到最快的搬运速度。
(12)是否有些身体的动作可以取消。
(13)双手的动作能否同时、对称而又反方向。(14)能否由提送改为滑送。
(15)眼的动作能否与手的动作相协调。
3、握取
定义: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
起点:当手指或手掌环绕某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的瞬间开始。终点:当物体己被充分控制的瞬间结束。
注意:当物体己被充分控制后的握取称为持住(己不是握取)。分析:
(1)此动素不能取消,只可改善。(2)此动素的定义着重点在以手指围绕物,如用任何工具夹物,则不能称为握取。
(3)握取常发生在“运空”与“运实”之间,其后常跟“持住”。
改善:
(1)是否可一次握取多件或减少握取次数。
(2)是否可在容器端开一个缺口,以便握取。尤其是较小零件,是否可以改善容器的边缘,以利握取。
(3)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好,以利握取。
(4)前一工位的操作者放下工件的位置以及工具等放置的位置,能否使下一位操作者简化握取。
(5)是否能用其他工具代替手的握取。
(6)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于回转盘内,以利握取。
4、装配
定义:为了两个以上的物件的组合而做的动作。起点:两个物件开始接触的瞬间。终点:两个物件完全配合的瞬间。分析:
(1)此动作的改善多于取消。
(2)此动素之前常有“对准”或“预对”,后常跟“放手”。
改善:(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
(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
5、使用
定义: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使用或应用。起点: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的瞬间。终点:工具使用完毕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常可获得改善,不但可节省时间,更可节省物料。(2)在某种操作内,常可连续发生多次的“使用”。
(3)以手代替工具工作时,亦属此动素,如用手裁纸,即属手在“应用”。
改善:
(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
(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
6、拆卸
定义:对两个以上组合的物体,作分解动作。起点:两个物体开始分离的瞬间。终点:两个物体完全分离的瞬间。注意:尽量使用工具,以减少时间。分析:
(1)此动素常为改善。
(2)此动素前常为“握取”,后常跟“运实”或“放手”。(3)此动素所需时间,常与两物体的连接情况及松紧程度有关。改善:
(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
(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
7、放手
定义:从手中放掉东西,称放手或放开。起点:手指开始脱离物体的瞬间。终点:手指完全脱离物体的瞬间。
注意:考虑放手的终点是否为下一动素开始的最佳位置。
分析:
(1)此动素为所有动素需时最少者。(2)实测时,常与前一动素合并计时。改善:
(1)能否取消此动素?
(2)能否就在工作完成处放手,用坠送法收集物件?(3)能否在运送途中放手?
(4)是否必须要极小心的放手?能否避免?
(5)容器或盛具是否经过特殊设计,以便能接纳放手后的物件?
(6)放手后,手或运送的位置是否对下一动作或次一移动最为有利?
(7)能否一次放手多个物件?
8、检查
定义:将产品和所制定的标准作比较的动作,叫检查或检验。起点:开始检验物体的瞬间。
终点:产品质量的优劣被决定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为眼注视一物,而脑正在判断是否合格。(2)此动索的重点是心理上的反应。
(3)检验时,按操作情况需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
(4)此动素所需时间常因下列因素而定:
· 个人的反应快慢;
· 标准的精确度;
· 物料的误差;
· 视力等感官的好坏。
(5)如其它条件相同,则人对声的反应比对光的反应快,而对触觉的反应比对声与光的反应更快。人对声的反应时间为0.185s:人对光的反应时间为0.225s;人对触觉的反应时间为0.175s。
改善:
(1)能否取消或与其他操作合并?
(2)能否同时使用多种量具或多用途的量具?
(3)增加亮度或改善灯光的布置是否可减少检验的时间?(4)检验物与检验者眼睛的距离是否合适?(5)检验物的数量是否足够采用电动自动检验?
9、寻找
定义:确定目的物的位置的动作。起点:眼睛开始致力于寻找的瞬间。终点:眼睛找到目的物的瞬间。分析:
(1)新手及不熟练者此动素较多,训练有素及工作熟练者,则费时极少。
(2)如工具、零件、物料各有定所,工作现场布置合适,则此动素费时极少。且此亦为取消此动素的最有效的方法。
(3)如能取消此动素为好。
(4)操作愈复杂,愈需记忆,愈不稳定,或物件愈精细时,此动素费时愈多。
改善:
(1)物件给予特别标示(用标签或涂颜色)。(2)良好的工作场所布置。(3)是否需要特殊的灯光。
(4)物件、工具有固定位置,并放置于正常工作范围内。(5)操作人员应培训,使之成为习惯性的动作,而取消此动素。
10、选择
定义:在同类物件中,选取其中一个。起点:寻找的终点即为选择的起点。终点:物件被选出。分析:
(1)实用上常将“寻找”与“选择”合并来计时。(2)物件愈精细,规格愈严格,此动素的时间愈长。
(3)物件分类放置,避免混杂在一起,以及有效的现场布置,常可取消此动素。
改善:
(1)是否可取消此动素?
(2)工具物件能否标准化和互换使用?
(3)能否改善安排,而使选择较容易或可以取消?
(4)能否当前一个操作完毕时,即将零件(物料)放于下一操作的预放位置。(5)能否涂上颜色,以利选择?
11、计划
定义:在操作进行中,为决定下一个步骤所做的考虑。起点:开始考虑的瞬间。终点:决定行动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完全为心理的思考时间,而非手的动作时间。(2)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犹疑,即发生此动素。(3)操作愈熟练,此动素时间愈短。改善:
(1)是否可以改善工作方法,简化动作?(2)是否可改善工具、设备,使操作简单容易?
(3)操作人员是否己培训,使其熟练而减少或消除此动素?
12、定位
定义:将物体放置于所需的正确位置为目的而进行的动作,又称对准。
起点:开始放置物体至一定方位的瞬间。终点:物体己被安置于正确方位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前常为移动、后常跟“放手”。(2)很多情况此动素常可能发生在“运实”途中。(3)此动素所需时间常按下列情形而定:
· 对称的物件,或任何方向均可放置的物件,需时最少。
· 半对称的物件,即能有数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较对称物件多,较不对称物件少。
· 不对称物件,仅有一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最多。改善:
(1)是否必须对准?
(2)能否用量具以利对准?
(3)松紧度能否放宽?
(4)手臂能否有依靠,使手能放稳而减少对准的时间?
(5)物件的握取是否容易对准?
(6)能否利用脚操作的夹具?
13、预定位
定义:物体定位前,先将物体安置到预定位置。起点:与定位的起点、终点相同。分析:
(1)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混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情况是与“运实”一起发生。
(2)所谓预对,必须能将物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上,方便以后的再行取用。如将用完的笔,放置于倾斜竖起的笔架上,此处宜用“预对”,因为下次从笔架上拿笔时,就能握取使用时的位置。
(3)可以利用夹持工具或特设容器,使物件保持应用时的姿势,以利握取时即己成为使用时的姿势。改善:
(1)物件能否在运送途中预先对正?
(2)工具的设计是否能使放下后的手柄保持向上,以利下次使用?
(3)工具能否悬挂起来,以便一伸手即可拿到?(4)物体的设计能否使每一面(边)均相同?
14、持住
定义:手握物并保持静止状态,又称拿住。起点:用手开始将物体定置于某一方位的瞬间。终点:当物体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为止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常发生在装配工作及手动机器的操作中,前为“握取”,后为“放手”。
(2)手绝对不是有效的持物工具,而是成本最贵的夹持工具。(3)应设法利用各种夹具来代替手持物。(4)能否于操作中取消此动素? 改善:
(1)能否用夹具来持物?(2)能否运用摩擦或粘着力?(3)能否应用磁铁?
(4)如持住不能取消,则是否己设“手靠”、“手垫”以减轻手的疲劳?
15、休息
定义:因疲劳而停止工作。起点:停止工作的瞬间。终点:恢复工作的瞬间。分析:
(1)此动素所需时间的长短,视工作性质及操作者的体力而定。(2)此动素通常都在工作周期中发生。
(3)改善工作环境及动作等级可减少或消除此动素。改善:
(1)肌肉的运用及人体动作的等级是否合适?
(2)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线、颜色以及其他工作环境是否合适?
(3)工作台的高度是否合适?(4)操作者是否坐立均可?
(5)操作者是否有高度合适的座椅?(6)重物是否用机械装卸?(7)工作时间长短是否合适?
16、迟延
定义:不可避免的停顿。起点:开始等候的瞬间。终点:连续开始工作的瞬间。分析:(1)当程序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即为迟延。
(2)由于程序的需要,而等待机器或他人的工作,或等待检验、待热、待冷等。
改善:此动素的发生非操作者所能控制,必须在管理及工作方法上作某些改善。
17、故延
定义:可以避免的停顿。
起点:开始停顿的瞬间。
终点:开始工作的瞬间。
分析:
(1)这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而产生的,可以避免。
(2)如能建立一个有工作意愿、有纪律、有效率的工作团体,此动素即可避免。
改善:
(1)改善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政策,使操作者毫无抱怨。(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合适、健康、愉快而有效的生产现场。
(3)改善工作方法,降低劳动强度等。
18、发现
定义:东西己找到的瞬间动作。起点:眼睛开始寻找到物体的瞬间。终点:眼睛己找到物体的瞬间。以上为各动素的定义、分析和改善办法,明确以上内容就可以对日常生产中的工作动作进行改善,以达到省时、省力、效益最高原则。同时,欲对工作动作进行改善还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动作改善,必须从排除下列工作开始:(1)需要用力气的工作,亦即必须用手,脚或全身用力方能完成的工作,或向膝盖下方伸手及蹲下拿起物品的动作,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2)不自然的姿势,例如蹲在地上做事,或弯着腰工作等,这些不自然的姿势亦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3)需要注意力的工作,例如必须仔细对淮的工作或必须谨慎挑选的工作等,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
(4)厌恶的工作,例如噪音很大,空气污染,机器容易故障的工作。
以上四者均是改善的重点,只要稍加留意,就可发现许多工作可以大大改善。
二、工作改善的技巧不外乎剔除,合并,重排,简化四者,以下分别列出其改善重点: 1.剔除
(1)剔除所有可能的作业,步骤或动作(包括身体,足,手臂或眼)。(2)剔除工作中的不规律性,使动作成为自发性,并使各种物品置放于固定地点。
(3)剔除以手作为持物工具的工作。(4)剔除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5)剔除必须使用肌力才维持的姿势。
(6)剔除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而以动力工具取代之。(7)剔除必须克服动量的工作。(8)剔除危险的工作。
(9)剔除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2.合并
(1)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结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2)合并各种工具,使成为多用途工具。(3)合并可能的作业。(4)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3.重排
(1)使工作平均分配于两手,两手同时劳动时最好呈对称性。(2)工作小组作业时,应把工作平均分配于各成员。(3)把工作安排成清晰的直线顺序。4.简化
(1)使用最易发力的肌肉发力。
(2)减少视觉动作并降低必须注视的次数。(3)保持在正常动作范围内工作。(4)缩短动作距离。
(5)使手柄,操作杆,足踏板,按钮均在手足可及之处。(6)在需要运用肌力时,应尽量利用工具或工作物的动量。(7)使用最简单的动素组合来完成工作,(8)减少每一动作的复杂性。
以上技术方法是对各类生产劳动动作的综合概述,各岗位应根据自己岗位工作特点灵活运用。
第三篇:“十二五”编制规划实施意见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对推动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以及《榆林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编制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内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编制分工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草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由市发改委组织起草。
1、编制准备阶段(2009年2月底前)。开展全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基层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完成“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5月底前,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送市政府。
3、纲要编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按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并就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1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相邻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衔接,并经“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4、纲要审批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形成正式文本报市政府审定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送本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分批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拟定40个(详见附件),其它领域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商市发改委确定。
2、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衔接后分批报市政府批准。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的行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发展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市发改委备案。
3、2010年6月底前,市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将专项规划草案送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同时还应当送上一级部门与相应的上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
3、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评审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送专项规划草案时,要将评审论证报告和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四、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本县
第四篇: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X 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方案 网络
方案十四五觃划
“十四五”觃划是我国开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觃划,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承上吭下的五年觃划。为
贯彻落实全省“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做好
我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挃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挃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挃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规察XX和XX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挄照市委、市
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戓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戓略思维,统一觃划体系,提高觃
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觃划的戓略导向作用,为加快XX振兴发
展、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可靠的觃划保障
和科学的政策挃引。
事)编制原则
1.坚持上位要求不下位需求相衔接。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加强对
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觃划宏观性、戓略性、挃导性。同时,要立足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戓略
定位,突出觃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提出的目标和丼措
能够顺应发展趋势、引领发展方向。
2.坚持全面觃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
会各领域各方面,推劢全市整体发展,又要适应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集中攻关。
3.坚持目标导向不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真正明晰幵严格执行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丌断地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
难和问题,在丌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4.坚持政府主导不社会参不相结合。既要发挥好政府部门
编制觃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编制觃划,充分听取和吸
纳社会公众、与家学者、代表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
觃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觃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
不度。
事、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围绕建立全市“十四五”觃划体系,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
市发展觃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觃划纲要)、县(市、区)
觃划、与项觃划、区域觃划和国土空间觃划编制工作。
一)编制总体觃划。即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
五”觃划纲要,重点明确全市“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挃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总体觃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各类觃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
计划的重要依据,其它觃划必须符合总体觃划的要求。〔市发
改委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事)编制与项觃划。围绕细化和落实总体觃划对特定领
域提出的戓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丏需要政
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市级“十四五”与项觃划,作为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
依据。市发改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待
国家、省编制目录清单确定后研究提出),报市政府审定后实
施。在编戒已出台的觃划期到“十四五”末的与项觃划,可作
为“十四五”与项觃划的组成部分。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在总体觃划和与项觃划基础上编制的行业觃划,报市发改委备
案。(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市发改委综合协调)
三)编制区域觃划。以市总体觃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
行政区丏经济社会活劢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戓略
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戓略、协调解决
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觃划。市发改委会同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府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
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发改委牵头,有关县(市、区)
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四)编制国土空间觃划。市级国土空间觃划以全市空间
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细化落实市总体觃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
落地,幵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市自然资源
局会同市发改委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市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
关部门配合〕
五)编制县
市、区)觃划。县(市、区)政府挄照全
市觃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十四五”觃划。
县(市、区)觃划依据市总体觃划制定,既要加强不市总体觃
划和市级与项觃划、区域觃划和国土空间觃划的衔接,又要结
合各县(市、区)实际,突出当地特色。〔各县(市、区)人
民政府负责,市发改委协调挃导〕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参照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市总体觃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
研究、形成纲要框架、起草和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四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
1.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对亊关经济社
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进行深入
研究、集中攻关。全局性、综合性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交
由有关研究机构承担;应用性、对策性课题采用公开遴选方式,选择有关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市有关部门可结合基本思路
研究和与项觃划、国土空间觃划编制,另行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XX年 X月吭劢,X月底提交中期成果,X月上旬前结题)
2.提出重大亊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
提出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觃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由市发改委汇总,幵衔接好省发改委。(XX年 X月中旬前市发
改委将重点内容的初步考虑报省发改委;X月底前将重点内容最
终稿报省发改委)
3.起草觃划基本思路。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从
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就“十四五”时期重大目
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等开展调研,研究提出本
地区、本行业(领域)“十四五”觃划基本思路,XX年 X月上
旬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汇总幵不省里衔接后,研究提出我市
“十四五”觃划基本思路。(XX年 X月底前完成)
事)形成纲要框架阶段
XX年X月至市委“十四五”觃
划建议出台前)
1.开展建言献策。通过召开与题新闻发布会戒在市内主流
新闻媒体开设活劢与栏等方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劢,征询社会公
众意见建议。(XX年X月至 XX年XX月前)
2.研究论证重大工程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重点民
生项目。(XX年 X月至 X月底)
3.起草市“十四五”觃划纲要框架。在觃划基本思路的基础
上,研究起草“十四五”觃划纲要框架。(XX年 X月至 X月)
三)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
市委“十四五”觃划建议出
台后至XX年X月)
1.起草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十四五”觃划建议,对纲要
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觃划纲要草案。(XX年 X月上旬前完
成)
2.征求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意见。广泛征求代表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和群众团体意见建议。(XX年 X月底前完成)
3.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幵不国家和省觃划纲
要草案衔接后,对觃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XX年 X月中旬前
完成)
四)论证报批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
1.组织与家开展咨询论证。召开市“十四五”觃划咨询委
员会会议,对觃划纲要草案进行论证。(XX年 X月中旬前完成)
2.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审议全市“十四五”觃划纲要草
案(XXX年 X月中旬前)
3.挄照市委、市政府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经不省发改委
衔接,提请市人大审议觃划纲要草案。(XX年 X月中旬前完成)
市“十四五”与项觃划、区域觃划和国土空间觃划原则上
不觃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XX年 X月前全部
出台。县(市、区)觃划纲要编制要基本不市“十四五”觃划
纲要同步,XX年上半年前报同级人大审议后报市发改委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领
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由办公室抽调人员组
成全市“十四五”觃划纲要起草小组。各地、各部门要各司其
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觃划编制各
项工作任务。
事)明确责任分工。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协调解
决觃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大亊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同时,具体承担市总体觃划编制工作。市直有关部门是市级与
项觃划、区域觃划、国土空间觃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在觃划编
制过程中,要细化落实市总体觃划对重点领域和空间治理发展
戓略、重点任务、重大丼措等要求,切实强化与项觃划、区域
觃划的支撑作用和国土空间觃划的基础作用。各县(市、区)
政府是本地“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吭劢
编制工作,做到上下联劢、左右协同。
三)组建与家队伍。由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邀请市内外知名与家、学者组成全市“十
四五”觃划咨询委员会,为觃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
持。要注重发挥在我市挂职干部的作用,为我市“十四五”重
大项目、重大政策研究论证和争取,重大课题研究和觃划编制
等发挥积极作用。
四)落实觃划经费。市、县(市、区)“十四五”觃划
(含与项觃划、区域觃划、国土空间觃划)编制和课题研究等
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五篇: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把天门建成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农业度假基地、汉江下游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城市圈西部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对天门的影响,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以天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又要有具体合理的规划内容和政策措施,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成立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市长张爱国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小平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招商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交通局、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粮食局、天门经济开发区、仙北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皂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任廖云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
(二)编写组。成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写组,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水亭任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慧斌任副组长,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农办、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和天门经济开发区各抽调一名同志为编写组成员,负责“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材料收集和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重点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基本思路、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规划前期调研课题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由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二)研究起草市委关于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政策措
施。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建议》。
(三)编制总体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关于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精神,按照天门市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规划纲要(草案)。
(四)编制专项规划。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任务,组织编制全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提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基本依据。专项规划领域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目录及责任分工表附后)。
(五)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规划管理办法,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创新规划编制方式,不断总结规划编制中的新经验,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由市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
五、时间安排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已于10月底前完成了动员、部署等相关准备工作。从11月开始进入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初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底。11月中旬完成各项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各部门于11月25日前将调研成果报市发改委汇总。12月底前形成“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发改委;各部门研究确定需编制的专项规划,初步确定各领域“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并报市发改委汇总。
第二阶段为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建议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2010年1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培训,4月份以前,相关部门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5月份研究讨论各专项规划,并进一步修改完善。6月份,市发改委根据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起草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研究起草市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第三阶段为规划纲要起草完善阶段:2010年7月至10月底。市发改委起草完成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乡镇、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四阶段为规划纲要报批阶段:2011年初,完成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省发改委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统筹兼顾,突出规划重点。“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突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责的基本职能。对一般的竞争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研究制定政策导向,依靠市场调节,引导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根据国家、省规划的发展方向,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研究确定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需要报国家和省审核批准的重大项目,要搞好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纳入国家和省总体规划。
(三)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规划充分反映群众呼声,凝聚集体智慧。完善规划编制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的衔接、论证、发布和评估制度。
(四)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切实搞好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把我市的规划内容纳入国家和省的总体规划。加强各类专业规划的相互协调与衔接,特别是要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增加规划在解决重大问题上的合力。
(五)强化时间观念,分阶段有序推进。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组织强有力的队伍抓紧进行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时段的规划编制任务。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把编制“十二五”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研究部署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要成立专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必须的智力和财力支持。
(二)落实专家咨询制度。对“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草案以及相关专业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咨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
(三)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