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4: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社会矛盾多发多样的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各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村的稳定,就谈不上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农村的和谐,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正视矛盾,建立和完善通畅的民意表达机制,是维护稳定的前提

当前,农村稳定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大多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农村土地征收、移民搬迁安置、各种工程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不

一、部分司法不公、社会治安处置不力、应该要关护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关护、部分工作部门处理问题不及时等引发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得漠视。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征求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得以更加(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科学合理。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民情反映渠道。三是要完善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机制,明确职责,热情接待,指明出路,坚决堵绝“冷、横、硬、推”。各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开信访部门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工作程序等相关事项。

二、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应坚持的根本原则。在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过程中,只有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类矛盾也才能得到有效化解。一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各类矛盾的调处,实质上是实现保护和实现公民合法利益的一项活动,现实中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使得农民处在相对弱势的一方,要维护稳定、体现和谐,从法律上来说不论是对于社会人,还是法人单位,农民和他们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对等的,要充分体现农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减少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二是正确分析各类问题和矛盾。处理好法与理、情与法、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各类矛盾,即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办;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现行政策办;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在体现公平、照顾各方利益、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前提下依实事办事。

三、深入实际,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

农村社会矛盾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但就此本质而言,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农村条件所限,对各类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明白不了而引起的。对此,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首先我们要深入到各家各户,去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切实掌握影响本地区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机制,特别是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好一线作用,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一切关系到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自身权利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法、计划生育法等)普及到位,使其明白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应根据实际情况该走信访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走信访,该走法院的走法院,该走复议的走复议,该走劳动仲裁的走劳动仲裁,多渠道解决矛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群体性事件。再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区别对待、一个优先和三个不漏”,两个结合是“说服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兴办实事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以疏导为主”。两个区别对待是:“合理要求与无理要求区别对待,合理要求必须解决;多数人的利益与个别人的要求区别对待,优先考虑多数人的利益”。一个优先是:“在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产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三个不漏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事”。四是要未雨绸缪,注重苗头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稳定,不论是部门和乡镇一定要做到防于未然,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不使其蔓延。

四、多方联动,建立起高效的矛盾排查调处体系是维护农村稳定坚强保证

农村社会矛盾,依靠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排查调处义务的,必须多方联动,共同出击,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强化信访职能,应在信访部门实行派任律师制,对信访者给予必要的法律指导,该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避免行政越权或以权代法的现象。三是要强化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矛盾突出,己引起大规模群体事件的现场,所在乡镇、县(区)领导、涉事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四是要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矛盾,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的作用,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五是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助机制,客观地说,有些群众上访是因为司法成本过高引起的,因此要建立司法救助组织,对那些无力支付司法成本的人提供司法援助服务。

五、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经常性的督查督办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长效手段。一是要坚持督查督办的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做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查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查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二是要建成及时办理、限时办理、必须办理的督办机制,对各类问题推诱、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关信访规定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不作为的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处罚建议。三是要创新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会议督办、调研督办、联合督办等。四是要对引发的矛盾实行责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关单位、个人对引发的矛盾不作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落实对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和谐。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社会矛盾多发多样的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各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村的稳定,就谈不上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农村的和谐,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正视矛盾,建立和完善通畅的民意表达机制,是维护稳定的前提

当前,农村稳定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大多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农村土地征收、移民搬迁安置、各种工程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不

一、部分司法不公、社会治安处置不力、应该要关护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关护、部分工作部门处理问题不及时等引发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得漠视。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征求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得以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民情反映渠道。三是要完善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机制,明确职责,热情接待,指明出路,坚决堵绝“冷、横、硬、推”。各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开信访部门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工作程序等相关事项。

二、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应坚持的根本原则。在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过程中,只有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类矛盾也才能得到有效化解。一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各类矛盾的调处,实质上是实现保护和实现公民合法利益的一项活动,现实中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使得农民处在相对弱势的一方,要维护稳定、体现和谐,从法律上来说不论是对于社会人,还是法人单位,农民和他们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对等的,要充分体现农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减少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二是正确分析各类问题和矛盾。处理好法与理、情与法、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各类矛盾,即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办;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现行政策办;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在体现公平、照顾各方利益、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前提下依实事办事。

三、深入实际,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

农村社会矛盾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但就此本质而言,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农村条件所限,对各类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明白不了而引起的。对此,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首先我们要深入到各家各户,去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切实掌握影响本地区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机制,特别是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好一线作用,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一切关系到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自身权利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法、计划生育法等)普及到位,使其明白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应根据实际情况该走信访的走信访,该走法院的走法院,该走复议的走复议,该走劳动仲裁的走劳动仲裁,多渠道解决矛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群体性事件。再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区别对待、一个优先和三个不漏”,两个结合是“说服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兴办实事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以疏导为主”。两个区别对待是:“合理要求与无理要求区别对待,合理要求必须解决;多数人的利益与个别人的要求区别对待,优先考虑多数人的利益”。一个优先是:“在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产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三个不漏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事”。四是要未雨绸缪,注重苗头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稳定,不论是部门和乡镇

一定要做到防于未然,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不使其蔓延。

四、多方联动,建立起高效的矛盾排查调处体系是维护农村稳定坚强保证

农村社会矛盾,依靠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排查调处义务的,必须多方联动,共同出击,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强化信访职能,应在信访部门实行派任律师制,对信访者给予必要的法律指导,该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避免行政越权或以权代法的现象。三是要强化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矛盾突出,己引起大规模群体事件的现场,所在乡镇、县(区)领导、涉事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四是要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矛盾,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的作用,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五是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助机制,客观地说,有些群众上访是因为司法成本过高引起的,因此要建立司法救助组织,对那些无力支付司法成本的人提供司法援助服务。

五、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经常性的督查督办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长效手段。一是要坚持督查督办的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做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查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查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二是要建成及时办理、限时办理、必须办理的督办机制,对各类问题推诱、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关信访规定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不作为的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处罚建议。三是要创新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会议督办、调研督办、联合督办等。四是要对引发的矛盾实行责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关单位、个人对引发的矛盾不作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落实对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和谐。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一、正视矛盾,建立和完善通畅的民意表达机制,是维护稳定的前提

当前,农村稳定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大多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农村土地征收、移民搬迁安置、各种工程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不

一、部分司法不公、社会治安处置不力、应该要关护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关护、部分工作部门处理问题不及时等引发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得漠视。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征求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得以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民情反映渠道。三是要完善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机制,明确职责,热情接待,指明出路,坚决堵绝“冷、横、硬、推”。各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开信访部门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工作程序等相关事项。

二、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三、深入实际,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

农村社会矛盾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但就此本质而言,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农村条件所限,对各类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明白不了而引起的。对此,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首先我们要深入到各家各户,去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切实掌握影响本地区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机制,特别是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好一线作用,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一切关系到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自身权利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法、计划生育法等)普及到位,使其明白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应根据实际情况该走信访的走信访,该走法院的走法院,该走复议的走复议,该走劳动仲裁的走劳动仲裁,多渠道解决矛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群体性事件。再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区别对待、一个优先和三个不漏”,两个结合是“说服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兴办实事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以疏导为主”。两个区别对待是:“合理要求与无理要求区别对待,合理要求必须解决;多数人的利益与个别人的要求区别对待,优先考虑多数人的利益”。一个优先是:“在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产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三个不漏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事”。四是要未雨绸缪,注重苗头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稳定,不论是部门和乡镇一定要做到防于未然,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不使其蔓延。

四、多方联动,建立起高效的矛盾排查调处体系是维护农村稳定坚强保证

农村社会矛盾,依靠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排查调处义务的,必须多方联动,共同出击,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强化信访职能,应在信访部门实行派任律师制,对信访者给予必要的法律指导,该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避免行政越权或以权代法的现象。三是要强化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矛盾突出,己引起大规模群体事件的现场,所在乡镇、县(区)领导、涉事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四是要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矛盾,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的作用,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五是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助机制,客观地说,有些群众上访是因为司法成本过高引起的,因此要建立司法救助组织,对那些无力支付司法成本的人提供司法援助服务。

五、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经常性的督查督办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长效手段。一是要坚持督查督办的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做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查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查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二是要建成及时办理、限时办理、必须办理的督办机制,对各类问题推诱、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关信访规定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不作为的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处罚建议。三是要创新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会议督办、调研督办、联合督办等。四是要对引发的矛盾实行责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关单位、个人对引发的矛盾不作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落实对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和谐。

第四篇:论文 关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摘要

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随着时代发展,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比重的半数以上,没有良好的农村环境,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是根据基层中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从我国国情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剖析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字

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关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交织,情况复杂,而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要了解知识、政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诉求也越来越多,也使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农村稳,则社会稳”。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人根据基层中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影响农村稳定的几类不稳定因素

(一)信访上访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信访上访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重要环节,特别是集体上访会给农村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影响我镇信访上访问题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民师、退伍军人这一类特殊群体由于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能导致集体访、越级访。二是个别涉法涉诉上访老户缠访。三是个别矛盾纠纷久调不决可能导致的信访上访问题。

(二)征地拆迁过程中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杭长高速公路建造、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建设都涉及到征地拆迁,而在征地拆迁中交织的利益冲突关系必然牵涉到政府、农民、投资方等主体,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三)矛盾纠纷升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由于利益关系冲突及思想观念的冲突,新时期农村矛盾纠纷逐渐呈现主体多元化、诱因深层化、矛盾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从我镇邻里纠纷、房屋纠纷和土地纠纷高发现象分析,对于涉及到人与人、户与户或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者,相当多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得分利必争,寸土不让,成为矛盾纠纷引发的导火线,如若调解处理不及时,则有可能使矛盾纠纷升级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事件发生。

(四)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村级换届选举上访隐患大,引发矛盾纠纷突出。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主要存在因村务公开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表现为农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尤其涉及集体经济财产时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等,同时,换届选举也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告状,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

(一)农民增收难是影响农村稳定的根本原因。当前农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与一些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关。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且,随着城乡交流的加快,农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又限制、压抑了他们的需求,这种落差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由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拉大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发展,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求相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民享有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资源水平较低,加之农村低保的标准偏低,农民看病难、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都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取向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受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使利益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利益关系必然触及到人们的认识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上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浮躁、激进、盲目攀比、不理智、不冷静等。一个人或群体利益无法满足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采取聚众闹事,扩大事态等方式,使矛盾更加激烈。同时,有的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遇到问题“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使本该在法律程序内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逐步升级,形成多年越级缠访、闹访。有的片面强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讲权利得多,讲义务少,受利益驱动,以上访闹事等方式追求不合理的个人利益,使矛盾激化。

(四)行政简单化和干部作风问题加剧了一些矛盾。少数党员干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扎实,方法简单粗暴,官僚主义严重,忽视群众实际困难,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究其根本: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群众利益、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把小事拖成大事。二是作风不实,没有树立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群众的误解不解释不说明,对群众错误不教育不批评,对群众的情绪不引导不疏通,把小事拖大。三是能力不强。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政策法律水平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缺乏应对复杂局面、处臵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控制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号召力,方法简单粗暴,甚至知法犯法,执法不公,导致问题升级,矛盾激化,以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政府职能部门联动能力较弱。不稳定因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政府某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综合治理,才能化解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协作能力还比较薄弱,易造成不稳定因素发现、分析、化解不及时、不彻底。

(六)群众法律意识观念不强。普法教育年年在做,多数群众对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法治的精神实质缺乏理解。出现问题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越级上访、无理上访的方式希望达到自己目的,存在“唯大”、“唯上”不正确思想;陷入矛盾纠纷时,有的群众经常曲解法律,片面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所应承担的义务,或者过度地将他人行为定义为违法犯罪,一味强调他人的不合法。把法律和政策往自己有利的方面随意解释,以此向对方提出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结果双方都不肯相让,导致矛盾纠纷不断升级。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终极因素是利益和经济因素。只有发展经济, 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逐步减少和有效预防因新旧体制摩擦碰撞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只有发展经济, 才能发展和普及国民教育,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制意识,才能促进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当经济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诸多不稳定因素也就不存在了。

(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就陷入混乱。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

(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以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五)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等孤寡老人的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城镇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六)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做到“底子清、台账齐、责任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同时,要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水平。

(七)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机制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

第五篇:关于企业维护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维护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伴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企业、职工三者间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对维护企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维护企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引发问题的原因,研究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对做好新时期维护企业稳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性。

1、维护企业稳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企业、维护企业稳定大局,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的是广大职工,接触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听到的是职工的直接呼声,稳定工作做好了,可以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职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热情。企业能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因此,企业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稳定。

2、维护企业稳定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精心工作,严细管理,持续创新,科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把解决职工群众合理需求作为重要职责,把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作为重要方法,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维护企业稳定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企业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改革的进程。稳定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坚定不移的实施改革,又要注意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既要坚持推进改革的工作力度,又要注意职工群众的承受程度;既要坚持改革成果与职工共享,又要关注改制分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群众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稳定中推进改革,通过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地区更加和谐稳定。

4、维护企业稳定是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

在企业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与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是一致的。只有社会稳定、企业稳定,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社会稳定,企业稳定,才能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通过实施送温工程,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真情服务困难职工,才能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稳定、企业稳定。

二、企业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由劳动纠纷引发的劳资矛盾日益增多,导致劳动争议事件大量发生和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频发,对企业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随着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1、从企业内部看:一是职工方面,在多年计划经济模式下,平均主义、大锅饭对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影响较深,而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本身就是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和再分配,这必然带来新的思想观念而冲撞,新老机制的交融,往往使一些职工心理承受失衡,进而引发不理解、不满意情绪,这些矛盾和问题一旦聚集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企业领导层方面。企业领导人员对稳定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力,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都会对稳定工作带来实质影响。三是员工的教育管理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工认知接受新鲜事物乃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互联网等多媒体的普及,员工接触处界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的,各种正确的、错误的信息混淆在一起,职工很容易在对此中产生不满情绪和怨言,而我们企业的教育管理却没有从开放的社会影响中去思考,由于宣传、引导、思想工作不到位,导致职工观念前后,法制意识淡薄,对改革不理解,涉及切身利益的矛盾容易激化,这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从企业外部看:一是社会转型期必然的“阵痛”过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当前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化,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又必然伴生新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这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和重要特征,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二是体制机制性问题,通过对企业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信访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有其复杂的体制、机制成因,比如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改制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又比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由于各方面缺乏相应的手段,致使部分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成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三是政策缺陷问题。当前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的相关政策不精密、不完备、不严谨,缺乏连续性、细致性、全面性、前瞻性。例如职工身份的确认问题,由于过去企业操作不规范,档案资料多种多样,现行政

策又制定得不具体、不明确,造成许多劳资纠纷,再比如一些企业上一轮改革还没有结束,新一轮又开始了,新旧标准的差异,中间缺乏细致的连接和过渡,也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四是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问题,个别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作风飘浮,行为乖张,工作不扎实,方法简单,有的在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侵吞国有资产,在职工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职工群众深恶痛绝,对立情绪普遍存在,一是产生利益矛盾,往往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心态,动辄越级聚集上访,甚至采取极端行为。

三、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企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对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做好新时期维护企业稳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举。在企业诸多不稳定因素中,仅解决思想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不稳定因素不可能得到有效化解,仅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反复出现,要在做好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解开职工思想上的疙瘩,对正当的、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一定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把稳定工作和关心职工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对立起来,在条件许可范围内,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二是要正确处理保持稳定和发挥激励机制的关系。企业发展离不开稳定,没有激励,企业就没有活力,发展就没有动力。

2、强化民主管理,保障职工政治权利。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意愿和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要依靠和发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代会及场务公开制度,并使它成为

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维护稳定预警机制,注重预先协调,发挥超前维护作用,以职工的要求和呼声为第一信号,千方百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群体性事件减少到最低限度,使预警机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企业稳定的重要机制。

总之,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企业就无从发展,只有社会稳定、企业稳定、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依靠职工、维护职工利益、尊重和关心职工,才能确保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前发展。

地址:陕西省大荔县国营朝邑农场

姓名:耿纪林

邮编:715102

电话:***

下载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专题讲座市委副书记 ***(2008年2月22日)同志们:根据农村支部书记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

    加强稳定工作建设和谐企业

    加强稳定工作 建设和谐企业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要倍加顾......

    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提纲| 一、 和谐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二、 影响和谐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三、 和谐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正文: 1 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

    全力做好农村和谐稳定工作

    全力做好农村和谐稳定工作,切实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3、提高基层预防和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农村信访网络和处理机制,建立对信......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社会治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积极严......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武潭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庆)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乡镇职能转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王玉山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发展。同时,发展与稳定又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发展可以促进稳定,但也常常会因为......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