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现状分析及应对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现状分析及应对研究
张景雷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等方面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现状;对策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专业化,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但从我国各高职院校(包括普通高校)教学督导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督导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普遍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内容过于狭窄、方式尚过简单、对督导结果的处理还不是很科学等问题。督导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进而使队伍走向专业化,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
1.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学督导队伍年龄结构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督导人员定位在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身上。他们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凭借其事业心和个人声望能较好地开展督导工作。但是,督导队伍的年龄老化问题已影响着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学督导工作需要经常跑到各教学单位去听课、检查、交流、指导,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老同志有限的精力和体力可能会成为督导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其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清一色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在适应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操作评估指标等方面,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督导工作的需要。第三,随着教育督导制度的逐步完善,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化、技术化成份越来越高,单纯依靠老同志的个人经验和声望进行督导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督导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学督导队伍职业构成结构不合理
督导队伍的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督导系统能否顺利构建及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督导专家队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是由清一色的本校高级职称人员构成,少部分由学校推荐的本校退休教师以及领导兼任,缺乏社会用人单位的参与。而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标准,是看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社会用人单位,并不是高职院校自身。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让企业对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更要让一些相关企业的资深专家(离退休)参与到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来,研究督导业务,不断强化教学督导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上,人员结构还不够合理。首先,教学督导队伍人员构成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涵盖各类教育。其次,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各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难以担当督导重担。再次,由于教学督导的教育行政监督职能被弱化,导致了督导人员自身定位的偏差。最后,督导人员的督导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尚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督导工作人员在督导理念、督导职业精神、督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与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督导工作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进而使教学督导队伍走向专业化。
4.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人员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教学督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涉及高校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理想的教学督导人员应把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融于一身,是教学研究专家、学科专业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的“三统一”。而且应当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能够把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与问题,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但是,现实中这样完美的教学督导人员是找不到的,那么高校就应该大力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 1
导员的素质。学校要给督导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育管理方法;要让他们走出校门,与同行进行交流;督导员上岗前也要进行专门的工作培训,提高督导能力。
5.高职教学督导队伍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从机制上说,现代教育要求按照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运行,实施教学督导,客观上需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等。但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主要重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而不重视对决策及其执行的咨询、监督与检查,高校学术权力弱化。高校内部督导一定程度上要靠行政权力来推动,制度建设上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证。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许多院校都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但是,因为督导工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缺乏存在与发展的机制保障,使得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问题、督导“责、权、利”的关系等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有些高等院校教学督导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教学督导工作体系需要不断完备
当前,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和机构。但是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并不完备。第一,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模式还没确定。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并不明确。现在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范围各高职院校并不统一。有的院校教学督导职能过宽过泛,起不到教学督导的作用。第二,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第三,教学督导工作不够规范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建立教学督导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立合理的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及时反馈信息,为学校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有价值的分析材料,科学规范督导工作,促进高职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健康发展。
7.教学督导人员工作方法上重“督”轻“导”
教学督导的“督”具有监督、督促、检查和评估的职能;“导”具有指导、帮助、服务和咨询的职能。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大多存在着重“督”轻“导”的现象,把督导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很少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更谈不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重“督”轻“导”的现象,拉大了督导与教师的距离,消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8.工作内容上督导工作范围狭窄
在具体工作中,教学督导往往只重视对教学秩序的督导,忽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检查;只重视课堂教学督导,忽视实验教学、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它教学环节;只重视对教师的督导,忽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管理情况等。有些督导不能及时将督导结果反馈给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削弱了教学督导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若干应对策略
1.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导水平
督导人员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个性品德、人际关系、行为举止和督导动机等,都直接影响督导的权威性和工作效果。因此,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督导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专职督导主要聘请具有较高学识、较高修养和较高威望、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退休专家或教授担任。兼职督导主要从在岗的教师、领导或管理人员中选聘。“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督导队伍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2.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管理,完善督导工作体系。
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各系部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院级教学督导组,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选拔产生,成员大多为各系部督导组组长或主要成员,学校教学督导接受教学副院长的主管。系部教学督导业务上服从于学校的教学督导安排,两级督导在业务上交流协调、分工合作、配合互补、但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学校教学督导侧重于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评价和评估,对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系部教学督导小组侧重于对本单位课堂教学督导和各教学环节的自查自评。系部的教学督导成为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力补充,延伸了教学督导工作的触角。3.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是在教学督导室直接领导下,主要收集、汇总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设计、考试等)
2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教学工作信息的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教学督导方法
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以此为出发点,教学督导要认真改进教学督导方法,以人为本,以“督”促“导”,以“导”为主。要讲究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
(1)以课堂教学督导为中心,树立全面督导的观念。教学督导工作是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督,内容包括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等。对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也要加以督促和引导。教学督导工作首先要聚焦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开展工作。
(2)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帮助提高为切入点,加强与被听课教师的沟通。采取按计划听课与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后及时与被听课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消除被听课教师的逆反心理,做到既“督”又“导”,重在指导。通过检查、督促,着力于正面指导,通过开展示范性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勤督勤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力为本”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的立教之本,实践教学独立存在,又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教学督导要督促学院、系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内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作用,鼓励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开发更多的实践项目,编写实践教学教材。
(4)发挥同行专家作用,保证教学督导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将专家组按学科分几个小组,要求随机听课时2-3人一小组,其中必须有1位专家是相关学科的同行。这样提高了督导的准确性,使“督”更权威,是“导”更有力。
5.加强教学督导的反馈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信息反馈,才能全面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才能对教学信息进行全面地评价和调控。教学督导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亲手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及时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建立规范化的反馈制度,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督导部门,增强督导的力度。
6.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
随着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完善,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它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信息和学生学的质量信息,以及进入社会用人单位,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毕业生信息。要收集这三方面的信息,除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教学检查,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听课以及教学督导评估得到的信息外,还应该建立学生信息网、教师信息网、毕业生信息网三个信息反馈网,增强教学信息沟通渠道。
7.建立督导网站,开辟教学督导工作的新途径。
为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教学督导室应定期编写《督导简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载体,开通教学督导专用邮箱,建立“教学督导网站”,拓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影响和受益面。一方面充分展示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让师生了解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开展指导和帮教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结束语:
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教学督导团队的组成,关注教学督导人员的职业素质等;其次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第三教学督导的程序化,多方位全面实施督导活动;第四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开展督导。如系统科学方法、行为科学方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从而作出准确的评价;第五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人员队伍。专职督导则应员体现其权威性、稳定性,兼职督导人员则应体现代表性、动态性。
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督导的思路、手段和方法,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创新督导工作模式,建立科学的督导运行机制,才能提高督导效能。同时教学督导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将教学督导工作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川弘.构建服务为主旨的高职教学督导系统[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7
[2] 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与定位[J] 江苏高教2005.1
[3] 潘 淳.以人为本,以督促导—浅议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J] 高等教育 2007.11
[4] 余 柯 李晓红等.优化督导模式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7
[5] 陈利荣.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2期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upervision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eam
ZhangJingLei(Hebei,Cangzhou0610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m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that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m construction ,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supervisory work.Establish a rational structure ZhuanJian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m , Perfect teaching supervision mechanism etc.Several strategi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teaching supervision team;current;countermeasures
第二篇: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名:严娟学号:53012109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各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逆反、焦虑、困惑、消沉等,并波及到了其健康成长。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服务和引导工作,努力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帮助其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迅速壮大的特殊群体——高职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它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总体而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波及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全面健康发展,亟待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关心身体的健康,还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必须从认识上、行动上帮助这些学生走出“郁闷”,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相对其他普通高校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共性的一面,更有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为:
1.自卑,易产生挫折感
自卑是指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缺乏勇气和毅力等。高职学生大多属于高考中的„落水者”,往往有无能感与失败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青年时期,也有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愿望,但有时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当遇到困难导致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较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如对人生的思考、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就业的无着落等均可能导致自卑和挫折感的产生。
5.消沉,迷恋虚拟世界
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学校档次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上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而网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需要。特别是一些遭受挫折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追求成功、获得尊重、找回自我”,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不少学生就是这样逃避现实,把自己局限在电脑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饭不思,夜不寝,成了一只可怕的网虫。
(四)、择业就业压力产生的恐慌心理
从学历上讲,本科就业难,专科更难,高职生的“弱势文凭”导致就业更难。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因此高职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专业与爱好,职业与地域,经济实惠与发挥专业特长等方面无所适从现象,必然漫延到一年级新生。了解到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就业形势,绝大部分新生最恐慌的是就业。有的新生为将来的就业精神负
担过重,觉得前途渺茫,心理不安,生活上食不甘味,长吁短叹,产生择业恐惧感,甚至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胸闷、心跳加剧等焦虑并发症。
引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客观因素,也有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度仍不高
尽管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一些人的眼中仍然属于“另类”教育,有人认为„„监通高等教育是高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甚至有人认为“上高职学不到本领、高职学生就业没有出路”,等等。种种对高职教育的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进高职院校学习,已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考分不高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在很多场合下都不愿意提及自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2.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仍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生日常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普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薄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学校所能提供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场地仍不足,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仍很缺乏。并且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大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更加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二)、家庭环境因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父母过于保护、控制过严往往会导致子女依赖、被动、胆怯、任性等不良心理倾向;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意见分歧,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消极心理甚至出现不良行为。高职院校新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部分家长思想观念不开明,教养方式缺乏民主。相当一部分农村籍学生家庭条件不优越,有的很清苦,而高校开始施行收费制度,必然增加了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家庭经济的紧张使得部分贫困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4.个人的心理认知和调适能力仍较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理已基本成熟,他们的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因缺乏各方面的阅历,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模糊,自我评价不恰当;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对社会持怀疑、矛盾的认知倾向。学生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学习方面,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一
旦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学生认知偏差,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放松自我要求,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
三、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要求和身心发展特点,要自觉地、有意识地预防心理疾病,矫正不良心理,增进心理健康,笔者以为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高职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走访、座谈等活动,对新生讲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它的发展前景以及高职院校与中学的不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带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让新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尽快适应新环境,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同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咨询工作
对于高职院校新生来说,重点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并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使其更健康地成长。学校利用校园网,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电子信箱,开通专门热线,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值班,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普及教育,开展非面对面的心理问题的探讨;对有相同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等学生,组成心理小组,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对个别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长期的个人现场心理咨询。学校应采取措施,拓展这方面工作。
(五)、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通过了解新生入学后,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进行矫治,帮助他们排除障碍,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认识,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发展,为新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最大的帮助。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按学生特定发育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育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1] 苟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及其对策》,《昆大青年》,2005年第13期
[2] 李玲 李爱梅 黄代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07-31
[3] 赵新龙 李健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理论界》,2004年05期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班级:540122学号:54012231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绪卫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联系方式:***邮箱:64424874@qq.com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入学门槛一降再降,涌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断下滑,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旷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过度娱乐交友等现象严重。不良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紧迫课题之一。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学风建设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对策 导言:
学风是凝聚在治学与求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依学校风格和特点的不同而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风气总体不太理想,一是没有好的学习氛围,高职高专学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控力,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校园学生不认真上课,不认真上自习成了一种常态。二是很多学生没有没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学就是为了考试拿毕业证书,至于以后工作的事情,很多学生想的并不多。三是有些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学习风气。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现状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出现问题,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在本科院校之后,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持续性的下滑,所招收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
2、社会影响,就业薪资的下滑,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很迷茫,学习缺乏动力。
3、高职院校的影响,学校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学生教育投入不足。我国高职高专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各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学楼数量、实验室数量等都有了飞速发展,硬件设施的增加基本上适用了学生数量增加的需要,但教师数量的增加却相对滞后。
4、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自身发展与教育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兼顾,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而减少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且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部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有限,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无心听课。
5、学生自身的问题。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且越来越放松,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班级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生活随便,浑浑噩噩地渡过大学生活。
6、教学管理没有完全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成的。在由中专教师管理过度到大学教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明确的制度;第二,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特色不明显,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改革不力;第三,少数教师教书不育人,教学不认真,甚至敷衍潦草,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第四,少数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甚至对学生态度恶劣,难以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由于受国情影响,本科院校先录取学生,想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面对这一教育难题,加强学风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核心竞争力。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学校在学生教育上的投入。第一,在学校,学生受到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来自教师,所以要有好的学风首先要具备足够多的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第二,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学生抱怨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班主任了,有的学生抱怨没有和任课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2、通过日常管理,以点带面,抓群体学风建设发挥寝室风气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学校要努力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为学生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宿舍创建活动,让宿舍同学自我约束、自我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良宿舍评选制度,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帮助、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
3、发挥班级风气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班主任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将班级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比如可以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风、诚信”主题讨论,举行“正学风,从我做起”的班会活动等。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
4、严抓教学环节,以发展优质教风促学风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高职院校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思想的培养,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建设的氛围。
5、严格规范考勤、考试制度。考勤制度包括课堂点名、晚自习出勤等,若发现学生迟到早退等应予以批评教育,对经常违反者则应张白榜公布并做出相应惩罚处分等;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才能使学生放弃侥幸心理,把主要精力用到刻苦学习上来。
6、开展学习竞赛开展学习竞赛是促使学风建设的又一有效措施。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竞争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包括外语和计算机)、科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考核评估,实行“奖优罚劣”,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风和校风建设。参考文献
【1】 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职业时空》,2010,(3)
【2】张丽,韩新宝.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第6期
【3】唐爱真.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问题
【4】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05期
第四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魏延民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31)
摘 要:当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要改革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等。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但从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挑战更强。所以,开展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从根本上标识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学校担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是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
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偏低,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又因为是专科文凭,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极为严重,从入校伊始,有的学生就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心理极度空虚、胸无大志。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开 1
拓进取的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远比对前辈人的影响要小得多。虽然它还是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它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这种削弱一方面来自整个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阶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理解所导致的不切实际的“理想”构想在现实中的落空所带来的信仰危机。
2.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化并存于同一社会时空,在一定程度上消蚀了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经济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的焦点上出现混乱的选择。这一切说明,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行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过于宽泛,各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设置上大都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一,教材体系的设置往往只注重逻辑体系的展开或历史进程的沿革,没有从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入手,政治性与知识性的兼容明显不够。其二,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求知的东西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缺乏互动性。现行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思政课”现行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现行“思政课”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教师等同于书本,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结果使教学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变成文字游戏,教学枯燥乏味,使“思政课”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还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最终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是事实,所以依靠单兵作战效
果不好,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若干教案,同头课教师每人一部分备课,拿出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说课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做到每个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组织有效的说课,也是加强教研的好方法。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废止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课堂讲演、课堂自学、录像播映、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别处”的低效的上课方式,可以预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本章知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简要强调知识点,然后转向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观点或案例,在全班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性得到增强,教学目标自然也得到顺利实现。
(三)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或者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四)改进教学手段
由传统模式向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障碍,使地球村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同一时刻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状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依然固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既无法用理论吸引学生的思想,也无法用信息调动学生的眼球,结果自然是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象、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也更加贴近高职生此阶段思维跳跃性大、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从而因势利导,在“抬头率”提升的同时,真正使教学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入行动”的效果。
(五)改革评价方式
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往往简单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即把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综合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必将使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有很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各个学习环节和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发展,主体意识、组织能力、责任感和创造性得到加强,合作意识、交往技巧、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形成,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等优良品格得以培养,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The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ei Yanmin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261031,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objectively exists to the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recognition, not enough problem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foundation is weak,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has many difficulties.To reform the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we mus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search, change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mpl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valuation mode.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reform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
[2]郑金州.陶保平.孙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严唤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4]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前沿.2006.03
[5]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学习时报.2004.5.23
[6]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摘要】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多年,但其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教材改革跟不上教学改革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会计 教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培养专业化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财经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近几年会计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其内涵和核心。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应该具备三个方面,即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注重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虽然在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学生的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上还有所欠缺。究其原因,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是改革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们使用、调查及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会计专业教材存在下列问题。
一、教材缺少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特色
会计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会计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小组教学”、“学徒制”等各种教学改革理念及教学方法,但教学成绩并不理想。新的教学方法需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配套使用,才能达到目标教学效果。但现有的会计职业教育教材还停留在侧重学科知识体系、侧重理论讲授、参照会计学科教材和会计资格证考试教材的基础上。其实,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应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而应该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着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现阶段会计专业教材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都还停留在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根本无法达到开发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实践性教材的严重不足、缺乏与企业真正对节的实践性教材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部分院校及教师自编了讲义,编写了《会计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实践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使用“仿真实训”教材中,我们发现,所谓“实训”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再次的融合。会计实训教学中淡化基本操作培养,实训教材不“实”不“训”,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最终导致实践和理论两张皮,无法很好地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材使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有教材的呈现方式仍以纸质书面文字表述为主,形式单一。会计职业工作过程涉及会计处理流程、岗位分工、各种证账表编制、各种银行结算方式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应用、纳税申报与税务管理系统应用,以及凭证装订等,仅靠纸质陈述性教材无法真实再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也无法教会学生的操作与应用技能。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我们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成本会计是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都较强的一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填制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成本明细账,而教材呈现的凭证是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表格的填制过程、工作的程序不能完整呈现,导致学生账证意识模糊,把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的数学计算,不能很好地将生产费用分配表的计算结果和记账凭证一一对应,也未能较好地掌握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生产成本明细账)结转的对应关系。例如在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中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如果在交互分配的过程中能运用账户的结构原理,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明细账同时进行登记,各辅助生产车间的相互分配就一目了然,不用“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教材内容交叉重复
部分院校及教师已认识到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正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开发,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依据,缺乏对会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课程理论的支持,教材建设仍以学科知识为主,编写的教材自成体系,呈现出体系不明、内容交叉重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货币时间价值”为例,绝大部分的会计专业教材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但在《财务管理》之前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需运用到“货币时间价值”这一知识点;在《管理会计》中讲述“长期投资决策”时也将其列为重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重复讲述,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一特点在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中的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知识为中心构建的教材,相关课程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其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不可避免,不仅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由于教师的理解及表述不一致,也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四、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必须跟上会计职业的发展。会计核算法律制度时有调整、税收法制制度常有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日新月异,会计专业教材也应及时调整更新。由于教材建设力量不足,教材的编制、出版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现有教材更新严重滞后,教学中可选取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与会计有密切关系的税法为例,近几年,我们经历了企业所得税从33%调整到25%、个税起征点2000元调整到3500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税收法律制度的变化,但教材的变更至少是政策执行1到2年之后,这使学生所学和工作实际严重脱轨,更谈不上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这些内容落后于经济社会的会计专业教材,不适应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双证制”要求学生在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最新技术、方法和基本技能。会计高等职业教育中,既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又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得考试科目来看,既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会计基础),又要求从业人员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财政法规与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求掌握从业人员必备的会计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过于侧重应试,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的,突出实践教学。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没有包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模块。就目前会计专业教材现状来看,要么是纯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要么是会计“仿真实训”教材,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从调查来看,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普遍较低,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校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忽视了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会计行业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中,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实践技能为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实践教学比重要求越来越大。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若要办好高职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材。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取决于课程和教材。不同的课程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内容又决定了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效率,只有建设难易程度合理、知识技能切实、内容形式全面的教材,才能便于教师科学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快速吸收知识,随时训练职业技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浩、陈友年、周源:教学做合一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程淮中:关于高职院校会计教材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3] 高翠莲: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2013(2).[4] 李福荣:浅谈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2).[5] 相翠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技能为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 史进保:完善高职财会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7).[7] 王健梅: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J].山西省长治职业技术学院,2010(17).[8] 黄良杰: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专业教与学[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10(8).[9] 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毛波军、杨相栋、李晨涛:“双证书”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解决方案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6).(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