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含5篇)

时间:2019-05-14 14: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篇: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秉承闽南文化特色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记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在研究生创新培养方面的探索之路

连恩德

[摘要] 底蕴丰厚、韵味独特的闽南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作为目前为止漳州地区高校文化层次最高的学生组织,在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更是负有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以“抓重点、有特色、上品味”为行动指南,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在紧紧秉承闽南文化特色的同时,牢牢把握时代创新精神,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特色的创新培养之路。

[关键词] 闽南文化;时代创新;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七大在深刻指出创新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也提出了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而这始终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是分不开的。

科技时代、日新月异,新时期新形式下,我国的人才创新培养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是负有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因此,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当前各高校面对培养创新人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在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方面,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在* 本文为在“福建省首届高校研究生会主席论坛”上的发言稿,略作修改。

学校党委、团委和研工部的正确领导下,以“抓重点、有特色、上品味”为行动指南,在紧紧秉承闽南文化特色的同时,牢牢把握时代创新精神,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为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出了应有和应尽的一份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秉承闽南文化特色,在汲取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厚实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学习创新。

漳州师范学院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闽南开放城市、富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的漳州市。“越是属于民族的,就越是属于世界的;越是属于传统的,就越是属于时代的”。长期以来,作为“闽南金三角”之一的漳州在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工作,而作为目前为止漳州地区高校文化层次最高的学生组织——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在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更是负有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围绕着弘扬闽南文化这一学术课题,研究生会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学习创新活动。不定期地组织本校研究生到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通过对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中的南靖土楼进行考察学习,让同学们领略到了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的无穷魅力,增加了同学们的相关建筑知识;通过对位于天宝的林语堂纪念馆进行参访学习,使同学们对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国学大师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文化学习热情;通过对位于龙海的“世界地质公园” ——牛头山古火山口进行实地考察,使同学们对这一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和“兵马佣”、国内罕见和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海底古火山口之一的文化历史遗址与自然景观惊叹不已,为同学们进一步研究闽南区域的地质结构演变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地素材。通过这一系列文化学习创新活动,既调动了研究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以科研学习为主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研学习为主线,在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考虑学校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特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校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研究生整体学术研讨氛围,打造一系列富有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特色的高质量、高品味的学术创新品牌。如不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讲坛——达生论坛。

达生论坛由名师访谈、名家论坛、博硕论坛、学术沙龙、两岸关系论坛、林语堂文化研究论坛、文化诗学论坛、闽台文化论坛、国际局势及社会问题论坛、创业论坛等一系列分论坛构成,每期达生论坛就从分论坛中选取其中一至两个主题进行开坛。达生学术论坛,可以是以学校研究生同学为主讲、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老师担任评委对该期的主讲研究生同学进行多方位的点评并现场进行打分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是以邀请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校与研究生进行学术座谈的形式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兴趣,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理论水平。此外,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还举办了“学术论文征文大赛”、“校园自主创新大赛”等科研学术活动,积极鼓励研究生同学把所学到的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要进行理论创新,也要推动实践创新。通过举办类似的一系列科研学习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研究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以主持、参与科研课题为实践创新平台,促成研究生同学发表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大现实意义、较强影响力的科研学术论文。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有所不同。本科生教育主要以课堂上“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课”为主,而研究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相当强调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积极为本校研究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实践创新平台。在学校团委和研究生处的大力支持下,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创新宣传活动,不断鼓励本校研究生在进行书本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踊跃申请或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实践创新平台,力争在科研课题研究期间或结题时发表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大现实意义、较强影响力的科研学术论文。仅以2007年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立项为例,*2007年,政法系共有研究生数13名,申请了9项科研课题并全部结题,完成课题科研学术论文9篇;计算机系共有研究生数7名,申请了3项科研课题并全部结题,完成课题科研学术论文3篇;化学系共有研究生数6名,申请了6项科研课题也全部结题,完成课题科研学术论文6篇。此外,还有中文系、数学系、教育系等,也都申请了相关的科研课题,并围绕着这些课题顺利地完成了一批科研学术论文。而围绕着科研课题而完成的这些学术论文也赢得了相关专家教授的认可与好评,其中有些科研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有些还入选国家级年会论文。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了一系列鼓励本校在学研究生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 漳州师范学院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2004年开始招收中文和数学的硕士研究生,2007年又新增十个专业的硕士点。截止目前,漳州师范学院共有12个硕士点,研究生教育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五大门类。

措施,如《漳州师范学院对在学研究生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就明确规定对每年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主要指发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的在学研究生进行奖励。凡此种种,都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创新平台,而不断鼓励本校研究生努力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多出科研创新成果,一直以来都是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解放,实践在创新。总而言之,推进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既离不开作为培养者一方的广大教育专家、理论学者对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更离不开作为被培养者一方的广大研究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努力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实践。当前,我国的教育创新培养事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会,将继续在学校党委和研工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校园和谐,紧紧秉承闽南文化特色,牢牢把握时代创新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我国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由中国政研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企业文化创新”这一主题,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世界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夯实全社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来把握;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来谋划,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和进步的动力,企业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不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企业绿色生产的意识淡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不少企业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忽视员工的承受能力,甚至出现严重分配不公现象;一些企业无视安全保障,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能够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维护员工切身利益的关系,引起员工的不满。所有这些既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危及了社会和谐。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带动经济增长;如何引导企业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端正经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舆论环境的支持。2.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时代,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竞争较量的着力点。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变型、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企业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通过建立企业愿景,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转变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大庆、海尔、蒙牛等一批企业的成功经验和一些企业衰落的教训充分表明,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需要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保障,而且需要先进企业文化的支撑。

3.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广大员工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也应该看到:面对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理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岗位竞争,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适应;面对“一切向钱看”等不良社会思潮,还有相当多的员工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人甚至行为失范、道德滑坡。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引导广大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民族振兴的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化为立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形成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要突出抓好的工作

党的十七大和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要求,谋篇布局,狠下功夫,站在时代的前沿,深刻分析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要任务。

1.树立几个核心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创新观念、建立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入手。

一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工作的统领。理论是变革的先导。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党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会带来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发展是硬道理”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生存法则,造就了今天企业万马奔腾的局面,成就了一大批企业领军人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再一次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生态、企业经营环境、生存和竞争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必然给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的企业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必将使那些抱残守缺、不求进取、缺乏创造活力的企业难以为继、淘汰出局。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在强调依靠员工搞好生产的同时,更加强调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更加强调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是要坚持把和谐发展作为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和重要思想方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家”和万事兴,只有保持和谐,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要改变只顾股东和管理层利益而不顾员工利益的错误倾向,真正把“和谐”作为企业的基本目标:努力形成员工内心和谐与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活力竞相迸发,员工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要扭转以透支资源环境、损害消费者权益牟取利润的错误倾向,摈弃非此即彼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理顺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员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重大关系,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克服盲目扩张、片面追求利润的倾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及社会的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在各种评选表彰和干部考核中突出反映“和谐”的要求,努力营造崇尚和谐、促进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谁在创新上占据优势,谁就在发展中赢得先机。统计表明,我国GDP现在已居世界第四,预计2007年底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万亿美元,财政收入预计将超过5.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左右,我国外贸顺差将达2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突破1.43万亿美元,现在形势是非常好的。但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一半以上的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99%的企业没有专利,90%的出口产品是贴牌产品。《商业周刊》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占了50个,欧洲占了38个,而我国一个也没有。许多行业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换取微薄利润,成为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我们要摆脱这种状况,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增强企业创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努力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为此,要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创新观念,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活力,点燃他们的创造激情;挖掘他们的创新智慧,大力培育敢为人先、乐于挑战、勇于冒险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大力培育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百折不回的心理素质、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大力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大力造就生产一线的创新人才,积极建立鼓励创新、褒奖创新的有效机制,形成人人学习、人人创新的生动局面。

四是要坚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竞和、双赢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既是对企业的要求,又是新阶段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许多著名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根基。如中国航天科工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核心价值观,同仁堂药业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精神追求,等等。这些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使企业的形象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义利兼修,长远发展。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继技术、管理两次大提升之后的第三次提升阶段,即社会责任、形象提升阶段。争作优秀的企业公民,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任何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只求自己发展、不顾别人发展的企业,很难得到公众的支持、市场的青睐和员工的追随。企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现代工商文明的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企业价值观体系建设。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核心价值观是对企业宗旨、目标和发展战略等企业基本问题的定位,解决的是企业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要使它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广大员工思想上理解、感情上认同,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发挥对企业各项具体工作的指导、激励和规范作用,就必须将它们延伸、展开,细化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市场观、营销观、人才观、质量观、安全观、品牌观等,形成较为完备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就必须把这些理念固化为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职业道德、岗位规则、礼仪规范,从而将它们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相应的管理环节,特别是要在企业奖惩、人才培养与干部任用的制度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价值取向,在激励约束中强化理念、实现导向、规范行为,使无形的理念转化为有形的力量,做到软硬结合、刚柔并济。

3.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大力推进价值观认同。文化之所以为文化,在于它的大众性、社会性。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思想、工作、生活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要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标语化、口号化的倾向;消除对“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误解,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及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员工广泛参与、理解认同,形成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上狠下功夫,使企业家的先进管理思想走出办公室,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要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载体,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传播力、亲和力、渗透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其进车间、进班组、到员工。要以文化人,采用编寓言、讲故事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方式传播先进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计划,通过引导式、教练式、实践式的培训,引导员工深化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与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宣传渗透到文明评比、各类竞赛、庆典礼仪、美化环境和其他文体活动中,增强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使员工在各种生产、学习、文化活动中实践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善于寻找和培育员工身边的楷模,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公关、品牌推广等形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直接关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要着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1.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企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坚持这一共同思想基础,才能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相适应,建设好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企业文化。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更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丰富的管理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2.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要特别强调不仅把员工作为生产力要素,更要把满足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目的;不仅把员工作为劳动者,更要把员工作为利益相关者;不仅把员工作为生产的主力军,更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员工的潜能,不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此,就是要强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倾听员工呼声、反映员工意愿、激发员工才智、汇聚并依靠员工的力量,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就是要强调把广大员工的认知度、认同度、满意度作为检验企业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

3.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建设,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并被广大员工认同,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更应该强调重在建设。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形成引领企业发展的文化潮流。要树立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观,以企业发展为主题,以企业改革为动力,不断释放知识和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要从企业文化的人文基础、发展环境、生成的具体环节抓起,持之以恒、探索实践。要注重用交流、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民主的方法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在为员工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的同时,彰显文化魅力、增进文化认同。

4.必须始终围绕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最近,印度总理辛格也号召印度举国上下,研读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既是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企业文化生命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及时发现、紧紧抓住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关键问题,促进其解决,才能避免做表面文章、避免花架子,才能真正管用,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当前,要特别注意把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管理水平等问题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突破口和抓手,有重点地推进,使企业文化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集约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生机。

5.必须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有效载体和途径。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二者虽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但说到底都是做人的工作,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和共同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坚决反对“替代论”和“无用论”,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各自优势,共同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最后,要特别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规划、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实效。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必要的资金保障机制。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使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传播形式更具时代特色、方法手段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高俊良 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责任编辑: 桑小婷)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 新华通讯社协办新华网承办  中国文明网版权所有  京ICP备030140

第三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在2008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五年来职业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部署2008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这是一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员大会,对促进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年,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1.5亿人次。

五是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高职学生也享受到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高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20%以上,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教育系统特别是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所有积极支持和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加大投入,创新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投入,创新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财政部经建司司长 李敬辉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受财政部张少春副部长委托,前来参加这次论坛并进行讲话。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和行业,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和重要机遇期,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部历来重视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有八项政策措施:

一是设立了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两个专项资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通过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产业研发资金等科技专项资金,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各个领域关键、共性、基础性科研活动进行支持,促进科技进步。

三是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在北京、深圳等7省市开展中央财政参股地方创投基金试点工作,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和产业实施适当的惩罚性税收政策,抑制“两高一低”产业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设备投资、产品销售等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

五是出台了政府采购政策,已经建立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对节能空调、高效照明产品和节水器具等实行强制性采购。

六是推进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外部环境。开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完善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运营成本,稳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跨流域、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

七是在整合现有资金的基础上,新设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新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与现有专项资金进行衔接和配合,重点用于对现行政策没有覆盖以及支持力度较弱的领域;同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及发展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贴息、创业风险投资、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发展。

八是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包括加强与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以上介绍了财政从八个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年十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将“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财政部将继续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未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在万众期盼中胜利召开,成为我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达2020年的奋斗目标。报告

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并特别指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践行好“三个代表”。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要代表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代表全体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要围绕“桐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这一主题,全面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构建“和谐桐乡”过程中找准位置,发挥残联应有的作用。

1、加强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要配强配齐残联干部,继续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提高残联干部的敬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精神,发扬“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切实落实《桐乡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力做好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宣传文体、组织建设、权益保护等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好残疾人。

2、贯彻落实好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营造透明高效的政策环境。大力宣传省、嘉兴市、桐乡市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一要向有关部门宣传,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兑现残疾人的各种优惠政策,切实减轻残疾人的负担,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适时地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二要向残疾人宣传,使残疾人积极主动申请优惠政策;三要积极、主动协调,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为应享受优惠政策而未享受的残疾人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优惠政策,使残疾人确实得到实惠;四要加强年检年审,确保按比例就业,保证残疾人就业机会。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桐乡市照顾扶持残疾人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为残疾人提供助学、助医、法律、生活、劳动就业、出行等多方面服务,并抓好落实。要加强村、社区康复工作,建立和完善好村、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站)的建设,使残疾人就近到村、社区进行康复和训练。

4、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残疾人的安定稳定,才能实现全市的安定稳定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积极配合人大或政府对《残疾人保障法》执行情况开展检查。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充分发挥“残疾人利用法律援助站(分站)”和法律事务部的作用,帮助残疾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加大扶残助残力度和推行无障碍建设,帮助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困难,为残疾人营造舒适殷实的生活环境。要加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调查,全面掌握残疾人特别是困难残疾人的情况,帮助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落实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助行和助学等项目。积极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将残疾人培训工作列入重点。要在全市开展结对扶助残疾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使这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使每个单位都自觉地参与到扶残行列中去,使结对扶助经常化、制度化。落实好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的定期补助政策;积极协助民政部门优先把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积极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6、廉洁自律,带好队伍。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廉洁自律,一身毛病,就难以服众,当然就不可能干好工作,带好队伍。残联负责人,必须首先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不以权谋私。工作中要从我做起,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既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要敢抓敢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从而在残联机关形成廉洁从政的氛围,不断提高残联系统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下载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秉承闽南文化特色 把握时代创新精神 推动研究生创新培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