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贤县2014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建设操作规范要点
2014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建设
操作规范要点
示范园区玉米技术规范
1、品种选择:各示范区应根据各地积温条件选择:平原地区可选品种:适合密植的品种可选择株型收敛的龙单72号、宾玉1号、稷农108号。中等密植的可选择株型半收敛的先正达408号、先玉696、吉单535号、华农18号,誉成1号品种。山区和甸子低洼冷凉地块选生育日数115-120天,≥10℃有效积温不超过2400℃的品种,如龙单51号(原代号:龙268)、五谷702号等。小垄密植栽培的可选株型收敛的龙单38号、登海
17、鑫鑫1号品种。也可选用其他同熟期、同一积温带品种。
2、肥料选择:45%含量以上的配比合理的复合肥做种肥,每公
顷施肥量400--500公斤,随播种时分层施入土壤中,要注意种肥隔离,防止烧芽。拔节期追施46%尿素300—400公斤,施入45厘米行距的中间15—20厘米土壤中。
3、播种方式:采用玉米大垅双行密植方式栽培,将65厘米小垅
改成130厘米大垅,垅上种植双行,小行距45厘米,大行距85厘米,公顷保苗6.5-7.5万株。
4、播种时间:在耕层5—10厘米的地温稳定通过6—7度时播种,我县的播种期在5月1—5日,各示范区应根据各地的条件适时早播。
5、田间管理: 必须拌种衣剂,每瓶400克拌种25-30公斤。可于玉米3-5叶期喷施烟嘧磺隆与莠去津茎叶类除草剂,具体用量按所购买的实际
商品说明为准,玉米三叶期如有粗缩病用“玉米粗缩净”防治,发现虫害及时用菊酯类药剂防治。于9-11叶期必须喷施矮化剂,选用合格的矮化剂并按说明书使用,不得随意超时、超量、超浓度施用。及时铲耥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示范园区水稻技术规范
(高丰村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区技术规范)
主要技术规范是集中大棚旱育,秋作高床,调酸消毒,盐选浸种,破胸精播,毯式秧盘育苗,培育壮秧,增施腐殖酸硅钙肥。水肥温控,合理稀植。
一、培育壮秧
(1)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便于管理的旱田地做育苗田。
(2)建立育秧棚:采用大棚育苗,棚架采用钢架结构,秧棚规格一般长60~30米,宽7~8米,中高2~2.4米。大棚宜南北走向。每公顷需秧田80~100平方米。在3月中旬提早扣膜。
(3)苗床准备:苗床地应秋翻地、秋做床;若春做床,土壤化层10厘米时进行。按每平方米施腐熟细猪粪5公斤,草炭土或山地腐殖土5公斤,硫铵100克,二铵25克,硫酸钾50克的比例混拌,均匀铺撒后翻入5厘米深的床土内(若用壮秧剂按说明使用),然后将床土清杂、耙细,浇透底水。
(4)、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拨种前用6-8目筛子过筛,然后加入壮秧剂充分混拌后使用。每平方米用床土20公斤,均匀半入床土耕层3厘米;毯式秧盘育苗:如648孔毯盘,每公顷稻田约用400盘。
(5)种子及种子处理:主栽品种龙粳
26、垦稻18。播种前做发芽试验。浸种;浸种前选择晴天中午晒种2~3天,每天翻动1次。选种:用比重为1.13的盐水(即40公斤水加10公斤盐)选种,选后用清水洗二遍。浸种:把选好的种子放在浸种药液内,15℃的温度需浸种5~7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在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28℃恒温催芽。当芽长1~1.5毫米(种子露白即可),降温到l 5~20℃,晾芽6小时左右播种。播期:4月10~15日。播量:盘育机插苗每盘播芽种100~125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种250~350克。
(6)苗床管理:出苗30~50%即撤地膜,出苗后见绿通风。
二、适期移栽
(1)移栽时间:气温稳定通过12℃时,适时早插秧。最佳插秧时期:5月15~20日。
(2)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的营养状况来决定移栽密度。机插秧行距30厘米×穴距l 3厘米为主,每穴3~5株基本苗。手插秧要做到行直、穴匀、棵准,插深不超过2厘米。机械插秧要做到插深一致。
三、本田管理
(1)整地。秋翻:耕深15~18厘米,可进行旋耕,翻旋结合。春翻:顶冻早翻,耕深15~18厘米,深浅一致。泡田:5月上旬放水
泡田,用好“桃花水”,节约用水。耙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前3~5天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排出。
(2)施肥。氮磷钾比例为3:2:2。施肥量:底肥(水耙地前)每亩施硫酸铵10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5公斤,腐殖酸硅钙肥6公斤;蘖肥:返青后(插秧后5~10天)结合除草施硫酸铵10公斤;穗肥:插秧后30天施硫酸铵10公斤,抽穗前看苗色淡、积温较高、地力较差的田块可再施入硫酸铵5公斤,抽齐穗后施硫酸钾5公斤。在孕穗.灌浆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等微肥。
(3)灌溉。花达水插秧,至返青前灌插后苗高2/3的水层,扶苗护苗。有效分蘖期灌3厘米浅水层。孕穗至抽穗前,灌4~6厘米活水,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5~18天)如遇1 7℃以下低温灌15~20厘米深水护胎,井灌水田需晒水,避免人为冷害。抽穗后实行间歇灌溉,将水层灌至5~7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进入乳熟期采取间歇灌溉,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灌溉,黄熟末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正常田块和漏水田可适当晚排,做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增加后期光合产物,提高稻谷品质。
(4)除草。插秧后5~7天,用禾友1号、苯噻草胺复配剂,每亩1袋,漏水田用去草胺加金秋,严重漏水田每亩用拜田净20克加金秋20克。用毒土法或拌肥施用,水层3~5厘米,保持5--7天。6月上旬人工拔除田间大草,割净池埂水渠杂草。
(5)防治病虫。防治潜叶蝇。本田在虫卵孵化至幼虫始发期,亩用10%大功臣粉剂30~40克,兑水1000倍田间叶喷,或用新药艾美乐
亩用量30~35克,兑水叶面喷雾。防穗颈瘟。水稻孕穗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亩用施保克40~60毫升兑水100倍叶喷;或用稻瘟灵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70克或40%乳油57~72毫升,兑水60~75公斤喷雾。
示范园区工作规范
1、玉米示范区工作规范,每个示范区东西长1000米,南北纵深宽度500-1000米,地头道路宽4米,每个示范区设立田间标语牌,标语牌设立在示范区地头,(沿同三公路一测),标语牌采用白底红字,规格高1.5米,宽1米,标语牌底边距地面0.5米,标语牌下面预留1×6米用地,栽植花草。
每个示范区设立一个展示牌,展示牌立在示范区中间位置,展示牌高度6米,宽度10米,展示牌底边距地面高2米,钢架结构。
田间机耕路外边沟宽1米,边沟沿整齐划一,示范区范围内无杂草,平整、规范。展示牌下平整,前面预留场地,铺平,硬化,规格要与展示牌的结构面积相当。展示牌周边作物要整齐划一,地垅修整标准一致。
2、水稻示范区工作规范
每个示范区东西长1000米,南北纵深宽度500-1000米,地头道路宽4米,每个示范区设立田间标语牌,标语牌设立在示范区地头,(沿同三公路一测),标语牌采用白底红字,规格高1.5米,宽1米,标语牌底边距地面0.5米。
每个示范区设立一个展示牌,展示牌立在示范区中间位置,展
示牌高度6米,宽度10米,展示牌底边距地面高2米,钢架结构。
田间机耕路外边沟宽1米,边沟沿整齐划一,示范区范围内无杂草,平整、规范。展示牌下平整,前面预留场地,铺平,硬化,规格要与展示牌的结构面积相当。展示牌周边作物要整齐划一,稻池埂修整标准一致。上下水渠规范平整。
推广中心包乡人员:
福利镇:祝福杰
集贤镇:张世斌
丰乐镇:姜传华
太平镇:梅广林
升昌镇:张兰波
腰屯乡:庞喜武
永安乡:李敏
兴安乡:苗凤艳
2014年4月10日
第二篇: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大农业进程的重大举措。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加快农业功能性开发,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农业重点工程,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标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的基本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能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科技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率先在我市建设一处高标准、大规模、装备精良、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精品示范区,全力助推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二、建设规模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标准化种植为主体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0万亩,主要选址在农业基础较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东部乡镇,形成以102国道为中轴、横纵延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包括新兴乡、幸福乡、五家镇、东官镇、联兴乡、双城镇、朝阳乡、单城镇和同心乡等9个乡镇、38个行政村。
三、建设内容
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烤烟、露地菜和设施观光农业七大类精品园区。重点包括七个核心示范区和两大配套服务中心。
(一)玉米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玉米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通透密植栽培和小垄密植栽培,亩保苗4500株以上。其中,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通透密植栽培4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平移式喷灌;小垄密植栽培50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卷盘式喷灌。示范区平均单产9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责任部门:农业局、幸福乡)
(二)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集棚室生产、果蔬加工储藏、园艺会展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设施观光农业。其中,建设标准化温室500栋,标准化大棚500栋。(责任部门:林业局、幸福乡)
(三)烤烟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幸福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烤烟标准化栽培,配套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单产230公斤,纯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市烤烟办、幸福乡)
(四)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展示,亩保苗2.5万株,配套应用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亩产300公斤,亩效益600元。(责任部门:畜牧兽医局、幸福乡)
(五)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双城镇中兴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高粱模式化栽培,配套应用节水喷灌技术。示范区亩产1300斤,亩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商务粮食局、双城镇)
(六)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单城镇和朝阳乡,示范区面积为5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配套建设育秧工厂和水稻农机合作社。示范区亩产1100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责任部门:农机办、单城镇、朝阳乡)
(七)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同心乡同德村,示范区面积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其中叶菜1000亩、果菜1000亩,配套应用软管滴灌设施,全部按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生产。示范区亩效益5000元以上。(责任部门:水务局、同心乡)
(八)市农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库棚(办公室)2500平方米,农机敞棚500平方米,维修保养间、零件库、培训和管理用房300平方米,油料储备库150平方米。装备大型农机具50台,配套农具200套。(责任部门:农机办)
(九)市农作物航化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航站及办公室200平方米,停机坪(棚)500平方米,地下油料库30平方米,材料库50平方米,拌药池2个,水泥跑道1000平方米,引进轻型固定翼喷药飞机5台。(责任部门:农业局)
四、重点工程
按照先进性、超前性的建设要求,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装备,并在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重点加强五大工程建设。
(一)农机化工程
在示范区内整合5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3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及全套农机装备。使示范区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装备265马力拖拉机10台,配套整地机械10套,210马力拖拉机20台,配套整地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5台,配套整地机械5套;按照新“三·三”轮耕制要求,对示范区耕地每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达到35公分以上;配套21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5套,实现玉米单粒精量点播,节约间苗定苗人工成本;装备液体追肥机5台,加油车5台,种子处理机5台。采用一次性施肥、机械覆膜、封闭灭草、机械中耕等方式,实现科学管理;示范区玉米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收获过程中直接进行秸杆粉碎还田,装备玉米收获机20台。
(二)水利化工程
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地下水源、地形特点和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平移、指针、卷盘和软管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全面提升示范区农田建设标准。
示范区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30%以上,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100%。玉米示范区以平移式和卷盘式为主,露地瓜菜以指针式和滴灌为主,大豆和棚室以滴灌为主。
示范区新打抗旱机电井80眼,装备平移式喷灌8套、指针式喷灌5套、卷盘式喷灌15套、滴灌设施500套。
(三)科技化工程
示范区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机肥(包括沼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十项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中玉米以大双覆、大双植和小垄密三种栽培模式为主,大豆以大垄密为主,瓜菜和烤烟以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示范区重点普及先进的病虫害飞防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示范区平均亩增产20%以上。
(四)规模化工程
要活化经营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大户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规模经营形式。示范区全部实行集中连片经营。示范区内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30%以上,其中核心区要实现全覆盖。
(五)产业化工程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协作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大集团涉足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负责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探索企乡、企村等共建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产专用农产品品种或特色产品,实现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区订单农产品覆盖率要达到60%,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90%。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示范区领导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工作难度大的示范工程。为确保农业示范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水产局、商务粮食局、农机办、供销联社、国土资源局、农业开发办、烤烟办、气象局、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示范区建设采取市级部门包乡镇、抓重点工程,乡镇包项目、抓具体落实的办法,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引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示范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
(二)整合项目资金,拓宽投资渠道
各有关部门都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已任,从部门职能实际出发,大力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整合各渠道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向示范区建设上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资金早安排、早拨付,确保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二是整合现有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绿色食品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建设,尽可能将各级财政给予的支持政策向示范区倾斜。三是涉农金融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切实形成以农民投入、政策性补贴、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等为支撑的多元投入体系。
(三)出台政策,调动示范区建设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参与经营及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的积极性,在市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对自愿统一耕作的,集中规模经营面积20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元的种子补贴。二是新整合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1000元的,市财政给予5万元的专项补贴。三是建立大型农机服务中心,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建设补贴。四是对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0亩的独立经营农户,给予20万元贷款贴息。五是对土地流转协会或农村经纪人组织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优先享受支农惠农项目支持。七是示范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招聘示范区所在乡村劳动力。八是核心区规模经营农户,以户为单位,由市财政统一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四)强化服务指导,提高示范区建设标准
市农技部门要结合示范区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玉米三大高产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细化各项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乡镇、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模式和投入标准。在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农民实施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借助场县共建、校县共建的有利契机,依托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系统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对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示范区建设水平。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成后设备管护
建立市乡村上下沟通、协调共管的项目管理机制,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建设内容,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建成,详细制定出各项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拨付制度、现金开支制度、施工招投标制度、施工管理制度、验收检查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人的职责。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所在的乡村都要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长期管理和设备管护。
(六)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示范区的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要借助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示范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农资、病虫防治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篇:青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
青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计
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17年全市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农办计„2013‟9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依托城镇、服务城镇、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国际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共享发展,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把青岛市打造成为“产城一体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在城市发展大局中全域规划、整体布局,以《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依据,搭建“一轴三片、四区多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框架。
——坚持产业导向。坚持把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重点发展粮食、特色园艺、蓝色渔业、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实施《青岛市耕地质量提升规划》,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农业由生产向生活、生态转变,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青岛科技资源集中、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产城融合。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大沽河流域、滨海沿线和丘陵山区等区位优势,把拓展多种功能作为青岛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示范区建设中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产城融合。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7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集聚布局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改革实现突破,全面通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验收。具体目标为:
(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稳定。通过建设农业功能区,持续提升农业产业,主要农产品保持自给有余。到2017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万吨左右,全市口粮自给率、谷物自给率分别维持在100%和90%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左右,花生总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0万吨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0万吨。
(二)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执法、应急处置和品牌培育机制,实行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到2017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超过9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超过90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超过90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70%以上,蔬菜、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到80%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三)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到2017年,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0%,玉米机收率达到9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5%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到45%;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达到70%以上,猪鸡等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渔业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5:1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到40%以上;种植业适度经营规模比重达到70%以上,粮油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5%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渔业养殖工厂化、标准化水平达到85%以上。远洋渔业年产量超过3万吨,发展8处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
(五)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和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到2017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化肥施用强度降低到374千克/公顷以下,林木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1082万立方米以上。
(六)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到2017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3%左右,农业增加值达390亿元,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7万元/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万元左右。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初中以上比重)达到85%以上。
三、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围绕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一)农业基础装备水平提升工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国家批复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标数。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设施蔬菜、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水肥一体化推广示范面积10万亩,完成基本农田整理50万亩,建设保护性耕作工作示范区135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0处、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万亩。积极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农业全面机械化,实施深松整地普惠制,实现适宜耕地全覆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微灌等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各区市选择1-2个基础装备条件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城乡一体发展较好的镇(街),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二)彩色粮仓建设工程。推动粮油、高效设施、现代畜禽、沿海现代渔业四大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通过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工程,实现粮油稳定增产,稳定金色粮仓。通过实施蔬菜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项目和蔬菜市场体系建设项目,打造具有青岛品牌特色的绿色粮仓。推进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稳定生猪、家禽、奶牛养殖,突出发展肉牛、肉羊、肉兔养殖,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蓝色粮仓”建设,打造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渔业资源养护基地、水产冷链物流基地、水产加工出口基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蓝色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十大绿化工程,打造南北平衡、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生态间隔新格局。
(三)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健全覆盖主要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强化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开展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行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把重点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完成15家以上养殖企业产品二维码追溯试点,实现地产农产品生产可监管、售后可追溯。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开展肉牛、肉羊、家禽定点屠宰场试点,落实检验检疫同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收储运环节的监管,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
(四)实施种业振兴工程。以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开展现代种业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示范推广能力和市场监管服务能力。积极引进规模大、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种子企业,带动青岛种业实现蜕变式发展。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供种保障能力。在花生、蔬菜、蓝莓等优势作物和特色苗木花卉上打造全国一流的种业科研创新中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五)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促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密切合作,在全市创建20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屠宰加工企业一体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农业与流通业融合发展,建设15个档次较高的农产品批发流通市场,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定单交易和电子统一结算业务,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农旅、林旅、文旅融合、农村社会养老等新业态,培养一批高素质从业人员。重点培育20家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建设50个精品休闲农业观光园、10个生态农业科普园、20个渔耕体验活动园,5条山地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游网络,满足不同层次、规模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
(六)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建立市级示范农户家庭农场和市级示范合作社名录。创建2000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制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突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三类重点,每年分类培训3万农民,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七)“互联网+现代农业”工程。推进“互联网+生产”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500个、智能农机合作社200家,10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智能控制,完善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经营”行动计划,培育年交易额1000万元的农业电商企业100家,规模化智能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500家,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计划,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站全覆盖。实施“互联网+管理”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政务系统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互联网+创业”行动计划,培育10万农业创客,促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加快催生农业新生业态,构建“互联网+农业”生态圈。
(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科研攻关,突出农机农艺配套、膜下滴灌、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商业化育种和应用技术研究。完善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建立小麦、玉米、花生、果品等十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广“1+1+N+N”(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强基层技术培训体系建设,每年建设100处社区学校或田间学校,基本构建起覆盖全市农村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健全村级“四员合一”队伍,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九)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善农业灌溉水水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或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主要蔬菜、果品、茶叶、食用菌生产基地绿色防控全覆盖。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禁烧,建设运行一批除机械化还田外的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5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0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00万亩。
(十)生态保护和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积极开展河道涵养林、山体修复林、重点通道林、农田防护林、沿海基干林、万亩生态林、森林公园、石坑生态修复、湿地修复、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等林业建设工程,推进生态重建,打造南北平衡、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生态间隔新格局,构建起优良的国家级森林城市生态体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全面协调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具体负责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各区市也要建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订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协同工作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二)完善支持保护体系。突出农业生产资源要素、技术要素、产业发展等要素集成,以功能导向整合资金使用,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支持示范区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青岛农业担保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探索政银互动、银企合作、银农对接等农业金融服务新模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示范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实施政企联保、扩大农保范围,提高政策性农保覆盖面。
(三)压实工作责任。将示范区建设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区市、镇街政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全市示范区目标督查考核全覆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对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和效果,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等各项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导、总结”制度,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深化农村改革。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完善农村“四权”抵押贷款制度,赋予更多农村产权融资权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各项改革试点。
(五)搞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做好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工作,营造各方重视、条块结合、合力推进本市示范区建设的氛围,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总结宣传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夯实我市示范区建设的群众基础。
第四篇:1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交流材料
围绕两条主旋律,唱响浚县经济戏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于鹤壁市,县域面积816.6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总人口66.5万人,耕地面积107.6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唱响浚县“粮食高产创建、农产品加工”两台大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以高产创建为抓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政府关于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决策部署,把粮食高产创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增效的主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按照农业部《2011年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要求,我县建设了两个5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22.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4.4%,涉及16.1万人,4.1万个农户。2011年省专家组对王庄5万亩玉米连片核心示范区验收测产,平均产量751.5公斤,创全国同面积高产新纪录。2012年6月10号,经省农业厅组织小麦专家实打验收,新镇镇五万亩示 1 范片平均亩产625.5公斤,王庄镇五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17.3公斤;22.3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取得了平均亩产581.4公斤的好成绩。2012年10月2号,经省农业厅组织玉米专家实打验收,新镇镇及王庄镇10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66.6公斤创全国同面积最高纪录。在高产创建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和品牌农业。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面积30万亩。
(二)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步伐
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培育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探索创新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的“五合一”模式和“政府、农户、合作社、金融、担保、保险加龙头企业”的“6+1”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在全县进行推广。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84.94亿元,同比增长63.3%;营业收入达到73.189亿元,同比增长50.28%;利润总额达到6.8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04:1,高于全国1.8:
1、全省1.49:1的水平。
(三)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使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有利聚集、合理配置、有效衔接,坚持用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到2011年底,我县四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已初具规模。中鹤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以中鹤集团为核心,主要辐射王庄镇以及周边部分县乡等地,辐射区域半径20公里。集群内有加工企业18家,龙头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4家,有合作社29家。2011年集群销售收入24亿元,带动小麦、玉米、大豆等基地种植面积20万亩;集群农产品就地转化率7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集群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吸纳就业5000人。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位于浚县产业集群区,浚州大道东段,集群主要辐射浚县境内区域及周边部分县乡等地,集群中心辐射区域半径50公里,集群内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5家,有合作社247家。2011年集群销售收入36亿元;带动小麦、玉米、杂粮等种植基地20万亩;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7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集群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吸纳就业2万人。浚县特色畜禽养殖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位于浚县城区北段,浚州大道东段。集群主要辐射浚县全境以及周边县乡等地,集群中心辐射区域半径50公里。集群内有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1家、3 市级28家,合作社59家。2011年集群销售收入20亿元,畜牧加工产值8亿元。主要产品有牛肉、猪肉、鸡肉、兔肉、鸭肉等。带动养殖基地3000个,畜禽产品就地转化率60%,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吸纳就业5000人。浚县林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位于浚县善堂镇。集群主要辐射以集群为中心辐射区域半径50公里。集群内林产品加工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主要以得邦利达家俱有限公司为依托。集群销售收入4亿元,加工木材2000万立方米,生产家俱36万件,主要产品有高密度板,实木门,沙发等产品。辐射带动基地种植面积221万亩,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60%以上,林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集群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吸纳就业2000人。
(四)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
我县立足改善农业基本条件,从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入手,整合农业项目,夯实农业基础,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全县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925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粮田2万亩,投资20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2.5万亩,投资250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工程3.5万亩,投资4200万元;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2.95万亩,投资1475万元;现代农业项目1.5万亩,投资750万元。到2011年底,全县有机电井1.92万眼,提灌站232处,有效灌溉面积 4 77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73.5万亩,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共投资6.2亿多元,其中中央投资4.78亿元,省市投资0.89亿元,县级投资0.3亿元,群众或单位自筹0.23亿元,建设标准农田面积已达35万多亩,占耕地面积的38.5%,位居全省前列。
(五)搞好体制机制创新,农民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流通,开展土地流转,推行现代农业经营形式,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截止2011年底,我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其中:种植业247家,养殖业61家,农机40家,农资服务62家,其他10家。带动农户8.2万户,占全县农户14.6万户的56.2%。全县流转土地总面积10545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8%,涉及农户19656户。2011年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1家,培育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社、先进个人3家,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示范社14家,示范社2家,“菜篮子”工程蔬菜示范标准园3家。被省评定省级示范社9家,被市评定市级示范社28家。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品牌,有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品牌。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 5 公害农产品证书。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其它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农开办、水利局、农机局、林业局、畜牧局、国土资源局、供电公司、气象局、粮食局、工信局、农业银行、农发行、信用联社、各乡镇政府等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建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组织保障。
(二)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部署,结合浚县实际,浚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性文件《浚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业厅、鹤壁市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批示精神的同时,在我县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点来进行规划,明确了浚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有力地指导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创新粮食生产的奖励补贴机制,逐步加大对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建立农村土地流 6 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地土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机制,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四)强化建设管理、建立有力的工作督察机制
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示范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浚县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工作积极性。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第五篇: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坚实行进在全国现代农业的第一方阵
——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纪实
2010年8月4日,农业部将屈原管理区列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年来,该区围绕生猪、粮食、高效经济作物三大主导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五化”目标要求,实现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较大幅度提升。一是规模化。坚持以组织化推动规模化,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0年的13个增加到122个。在合作组织的引领下,全区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生猪养殖上,全区规模猪场由2010年的147个增加到197个,规模养殖比重由80.5%增长到92.1%,居全省前列;优质稻生产上,全区30亩以上的大户1234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7户,大户种植率达32.3%,“双季双杂”率达98.2%。二是标准化。制定了养殖业标准68个,种植业标准36个,饲料企业标准545个,水产养殖标准3个,提高了种养业的水平,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生猪、水产品连续十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目前,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行了绿色食品认证。三是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由93.1%提高到95.1%,机耕、机收、机运率达100%;养殖业实现了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等现代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最大限度解放了生产力,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由2010年的2.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1万人。四是产业化。全区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0个;实现了与湖南唐人神、隆平高科、天下洞庭、神农大丰等企业的紧密合作。五是信息化。全区实现农村电视覆盖率100%,农民居民电话通话率100%,农村百户电脑拥有38台,广播实现了全覆盖,100%乡镇村通宽带,17个规模标准化猪场实行全程电子视频监控,标准化大棚实行电子监控,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企业都可视频监控。总之,屈原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稳定,推进了农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9002元增加到15655元。2014年6月,屈原在农业部组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综合测评中,排名全国前30位。具体做法是:
一、定方向,寻求农业发展新思路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后,屈原管理区着力寻求一条适合屈原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省、市直各部门的反复
345678910-